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当然,王渊派系的官员,肯定也要参与其中。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毕竟工程量太大,只靠杨廷和来搞,不知得弄到猴年马月去。杨党为主,王党为辅,清理皇庄皇店,王党趁机搜罗杨党中饱私囊的证据。
若有互相勾结、狼狈为奸者,就算是王党自己人,王渊也会毫不手软的秋后算账!
投靠王渊的夏言,转任顺天府巡按御史,专门负责全程监督此事。
历史上的夏言喜欢兼并土地?
呵呵,至少在京畿地区,夏言必须做清官,半亩田他都不敢贪污!
清理厂卫、清理冗兵、清理皇庄皇店的同时,杨廷和还在主持对太监的清理。正德年间,取佛、买办、制造、烧造……等差事的太监,还有腹里、地方、边镇、钞关、海关的太监,不符合祖制的,超过法定数额的,全部予以召回,接到诏书必须立即回京。
担任镇守、副总兵的太监,不得再干预地方事务,若有违抗者予以法办!
另外,还有不经吏部同意,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传奉官,同样全部被裁撤掉。这不是正德朝独有现象,从朱厚照的爷爷开始,传奉官数量就一直增加,到了朱厚照手里直接翻倍,这些传奉官论罪皆可杀,没一个敢说自己是清白的。
整个朝廷都运转起来,官员们忙得昏天暗地,包括太监在内,总共裁撤超过二十万人!
也来不及详细审理,除了吃闲饭的,但凡拥有职务者,就必定有犯罪行为。太监全部扔去遵化挖矿,冗余无籍军士移民实边。南京那边由于路途遥远,也不用去北方实边了,一部分运往殷州,一部分运往南洋,一部分运往印度。
同时,恶名昭著又无靠山的勋贵,也被各种抄家法办。朱厚照的两个舅舅,被抄没大量田产和店铺,并剥夺他们的侯爵,只剩少数财产让他们留用——毕竟太皇太后还没死,多少得给皇室留点面子。
如此执行三月,国库丰盈,赋税增加,百姓安定,海晏河清,一派盛世富足之景象。
国库银钱,可供十年开销!
朱载堻这皇帝当得很幸福,有王渊、杨廷和操办政务,他垂拱而治便可,而且干啥都不缺钱。
唯独,粮食有点缺。
土豆已经引进了,加上红薯和玉米,新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也扛不住那连年灾害。
杨廷和搞改革创收不行,但消解冗员搞节流挺厉害,只可惜不敢对真正的权贵下手。比如那些国公们,同样罪恶滔天,杨廷和却选择视而不见。
清流官员开始吹捧起来,写诗作赋、编词唱曲,把杨廷和奉为一代贤相,甚至有人在吹嘘什么“绍丰盛世”。
渐渐的,一些改革派官员,都觉得不用再改革了。
边疆安定,奸佞伏法,阉宦低头,国库银钱多得用不完,那还要瞎折腾干啥?
只要继续保持现状,就必定是一个盛世!
甚至有激进派,叫嚣着收复交趾布政司,把(豹房)新军精锐拖去南边打仗,大明故土不能一直落到安南蛮子手中。
而且很有意思,这些新涌现出的激进派,以前有许多都是厌恶战事的守旧派。他们思想的剧烈转变,一是来自朝堂稳定,一是来自国库丰盈,一是来自历次大捷,整个文官集团的心气儿都不一样了。
传统文臣,就算只知吟诗唱词,但谁还没想过开疆拓土,辅佐君王达成万世景仰的文治武功?
王渊非常无语的发现,他以前搞那么许多事情,竟然大大增加了改革阻力!
穷则思变,富强之时谁愿改革?





梦回大明春 576【大BOSS王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臣劾武定侯郭勋,总督两广期间,无故杖杀指挥、千户四人,贪污银钱数万两,平息龚福全叛乱时杀良冒功。又结交白莲教妖人,侵占京郊良田,役使军士修缮自家宅院。于西山盗挖煤矿,役使军户、流民为矿工……”
朝堂之上,右都御史姚镆声震屋顶,历数武定侯郭勋的累累罪行。
一般而言,右都御史定额一人,但经常会有两人以上担任,如今陈雍和姚镆皆为右都御史。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杨廷和惩治勋贵及太监,总有无数漏网之鱼,郭勋就是那一条最大的鱼。
历史爱好者们,知道武定侯郭勋,多半源于李福达妖人案。但他有更让人熟悉的东西,“地坛”就是郭勋负责督建的,那玩意儿是为了修来支持大礼议。
既然没有嘉靖,那就没有地坛。
后世的“天坛”,如今叫做“天地坛”,天与地合在一起进行祭祀。
历史上的郭勋,嘉靖朝会时排在武臣第一。因为是他迎接嘉靖进京,是他支持嘉靖大礼议,也是他支持张璁、桂萼改革,最后终究被夏言给搞翻了。同样是这个人,正德在位时结交江彬,同时大量结交文臣,诗词歌赋、书法音乐、兵法术数,样样精通。
而在这个时空,郭勋直接加入物理学院,顺利成为物理学社成员,还是个小有名气的数学家。
说白了,郭勋就是一个才华横溢、左右逢源,还比较会打仗的勋贵武将。
这种人,杨廷和不会出手清查,王渊更懒得查自己的物理学社成员。
但是,姚镆跳出来了!
姚镆、梁材,在院部大佬当中,并列为天下闻名的清官,姚镆出手弹劾的分量可不一般。
朱载堻问道:“武定侯可要自辩?”
郭勋不慌不忙的出列:“臣在两广做总兵时,确实杖杀了几个军将,那是因为他们不遵军法……”
姚镆立即反驳:“又非行军打仗,便是要执行军法,也不该总兵来动用私刑,此举乃视朝廷法度为无物!”
郭勋沉着道:“说我在两广贪污数万银钱,还杀良冒功,姚先生请拿出证据来,捕风捉影的事情我可不怕。还有那白莲教妖人,确实是我疏忽了,但我事前又不知情,而且此案已结,妖人已经伏法,姚先生为何又翻出来?其他乱七八糟的罪责,我都不承认,且让三法司联合查案!”
郭勋当然不怕,杨廷和大肆清查时,虽然没有波及到他,他却未雨绸缪,悄悄抹去了人证和物证。
朱载堻问王渊:“王先生有何意见?”
王渊回答道:“臣不知详情。”
朱载堻又问杨廷和:“杨阁老呢?”
杨廷和说道:“臣也不知详情,或可让三法司联合审查。”
朱载堻笑道:“那便让三法司去查。”
“如此甚好,臣也想要一个清白。”郭勋若无其事回到班次,狠狠瞪了姚镆一眼。
谁知,姚镆又说:“臣总督两广之时,广东提学道魏校,无故抄没寺观庙田数千亩,尽入方献夫、霍韬诸人之家。臣得知以后,立即勒令其归还寺田,又上疏弹劾却无下文。今请调查方、霍两家,必有贪赃枉法之事!”
朝堂死寂,无人说话。
王渊不由看向杨廷和,意思是说:这人你指使的?
杨廷和微微摇头,表示:跟我没关系。
姚镆今天一口气弹劾三人,其中郭勋是物理学社成员,方献夫、霍韬皆为心学弟子,而且方献夫还跟王阳明亦师亦友。
明摆着对准王渊开火啊!
礼部右侍郎方献夫出列,举着笏板不慌不忙,说道:“广东提学使,确曾查抄寺观庙田数千亩,也确曾由臣与渭先(霍韬)经手。但是那些庙田,皆为和尚道士抢夺民田而来,臣等欲抄庙田分与无地流民。谁知还未分田,当时的两广姚总督,就强行把寺田给收走了。此事确实违法,臣请辞。”
礼部郎中霍韬也站出来:“臣亦请辞。”
今天这档子事儿,没在内阁讨论过,朱载堻有些懵逼。他不由看向王渊,但王渊避嫌不说话,复又看向杨廷和,杨廷和事不关己更懒得说话。
朱载堻听过姚镆的清官之名,此刻见他敢得罪王渊,心中不免有几分赞赏,觉得敢仗义执言的肯定是难得谏臣。
“咳咳!”
朱载堻清了清嗓子,第一次不依靠内阁,自己处理朝政:“方侍郎、霍郎中素有清名,虽于法不合,却于情可谅。二位不必请辞,但违法亦当惩,罚俸三月可也。”
“陛下圣明!”群臣高呼。
姚镆也手持笏板回到班次,不再继续撕咬纠缠,似乎今天啥事儿都没发生过。
王渊顿时了然,明白姚镆的想法。
无非文官集团的敌人已败,文官自己开始闹起来了。
杨廷和的身体非常糟糕,眼看着就要致仕,蒋冕、毛纪都不足以作为杨党扛旗之人。而且,杨廷和因为跟王渊妥协,侵害了许多杨党的利益,杨党内部早已经分崩离析。
再加上国家富强,官员们的改革欲望大大降低,许多中间派甚至王党之人,都不想跟着王渊搞改革横生枝节。
还有就是,杨党、王党之外,许多郁郁不得志者,也对前途感到迷茫。
姚镆这个时候跳出来,是想接手以上那些官员,结成一股新的政治力量。他公开跟王渊唱反调,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场,自有“志同道合”者与之接触。
同时,也是因为朱载堻,表现得像个明君,并非啥事都听王渊的话,姚镆这才敢站出来——他想当帝党!
甚至,以前的帝党汪鋐,也可能向姚镆靠拢,两人联合成为帝党新领袖。
朱载堻搞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只单纯觉得姚镆敢于直谏、敢于得罪王渊,一下子对其心生好感。这并不是说,朱载堻就已经反感王渊,他之所以认同姚镆,纯粹是皇帝对贤臣、清官的赞许。
户部尚书汪鋐,表情古怪的看向姚镆。
汪鋐是最纯粹的帝党,朱厚照一死,他哪边都挨不着,正在思考是否投到王渊麾下。结果姚镆突然冒出来,这让汪鋐有了另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又必然得罪王渊。
王渊叹了一口气,他不想当权臣,但似乎必须当了。
反对改革的官员,今后必然聚集在姚镆身边,形成一股并不强大但非常恶心的政治势力。让他们干事或许不成,但坏事却非常顺手,在地方阻挠改革更是让人头疼。
毕竟,想要真正改革,就必须向士绅开刀,士绅们不会坐以待毙。
甚至有些家伙,还会扛着红旗反红旗,把王渊制定的惠民改革方案,故意扭曲执行成惨民害民的暴政,如此就能从根子破坏阻挠改革。
杨廷和觑了姚镆一眼,又看了王渊一眼,似乎在说:“你们好自为之吧,等我退休以后慢慢玩,老夫就眼不见为净了。”
这就是没了太监、勋贵、武将拉仇恨的坏处,王渊无法再慢慢发育,他现在就是最大的boss。




梦回大明春 577【理念分歧】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姚宅。
盛应期被请进门,张口就责怪姚镆:“英之,你糊涂啊!”
姚镆笑道:“得罪权臣便是糊涂?思征兄(盛应期)比我刚正,为何还怕了那王二郎?”
“我不是怕他,我是敬他能任事,”盛应期说道,“先皇驾崩,杨阁老一扫弊政,王若虚配合有度,内阁如此和睦,乃天下大治之象,你又为何要横起波澜?”
姚镆不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道:“思征兄,我可贪财?”
盛应期说:“英之清廉,天下皆知。”
姚镆又问:“我可怕死?”
盛应期说:“蒙古犯边,英之亲自率军夜袭,自不是什么怕死之人。”
姚镆再问:“我可贪图权势?”
盛应期说:“英之更非贪图权势之辈。”
姚镆说道:“我不贪财、不怕死、不恋权,为何要自讨苦吃招惹王若虚?”
“英之反对改革?”盛应期皱眉问。
姚镆说道:“如今北患已除,内乱又平,天下疲敝,自当修生养息。可王若虚想干什么?只待杨阁老致仕,满朝皆为王党,必然大行改革之事。有些东西,确实该改,不改不行,但切不可操之过急。就说去年改革税制,好多地方搞得一塌糊涂,贪官污吏趁机鱼肉盘剥,升斗小民反而愈发穷困。如此改革,还不如不改!”
盛应期却是支持改革的,他说:“挖去腐肉,难免损伤好肉,一时之痛而已。”
“我就怕改起来收不住,致使天下大乱,葬送了如今的太平盛世!”姚镆痛心疾首道,“再说那王若虚,满朝皆其党羽,他日必为权臣!陛下年幼,我等此时若不奋起,再过几年就没人敢有异言,此非国家幸事也!还有,观王若虚以往之言行,似要振兴商贾。商不可废,但若商贾大兴,必然世风日下,世人皆言利而不言义。我是浙江人,浙江已有无数小民,被那棉花棉布搞得家破人亡!”
盛应期说:“确实需要抑商,否则仁义不存。”
姚镆抓住盛应期的手:“思征兄,还请助我一臂之力!”
盛应期摇头道:“我赞同抑商,但也赞同变法。我谁也不帮,只为匡扶正道。”
姚镆无语。
盛应期的曾曾祖父,是朱棣的御医盛寅。
此人的第一个职务,就是管理漕运闸口,铁面无私又杀伐果断。当时,太监李广的家人贩卖私盐,运到闸口过不去,怎么威逼利诱都没法,船只更是被堵在河中进退不得,只能将私盐全部倒入运河来脱罪。因为这件事,盛应期被太监构陷罪名,竟被贬去云南做驿丞。
后来复官做到按察佥事,云南武定土知府病死,妻子违规治理武定府,儿子更是操控土匪劫掠州县。盛应期得知此事,独自驱车前往武定府,立即把这两人制服,又请朝廷安排新的土知府。这两人买通云南镇守太监,再次搞风搞雨。盛应期随即联合御史张璞、按察副使晁必登,想要惩治云南镇守太监梁裕,被这太监反咬一口。三人皆被下狱,张璞更是被活活打死。
数年之后,盛应期再次复官,多次平息地方叛乱。
陈雍奉王渊之命,在江西搞清田改革,被排挤离开之后,盛应期便继任江西巡抚。他知道陈雍的改革,闹出了许多乱子,也不免在执行过程中,有贪官污吏趁机作恶,但整体上他非常赞同这种改革。在盛应期巡抚江西期间,再无民乱,而且连续三年大丰收。
接着又总督两广,广西叛乱闹那么大,真正引爆这颗炸雷的,便是盛应期和姚镆。
盛应期首先发现土司岑猛图谋不轨,因此做了大量防备措施。但他任期很快到了,换姚镆去总督两广,姚镆利用盛应期的布置,抢先发难弄死了岑猛父子,并在广西改土归流。
正因为改土归流,侵犯到其他土司利益,叛乱才再次爆发,越搞越大,搞得姚镆不能镇压。
盛应期很刚,姚镆也很刚,前者赞同变法改革,后者推崇改土归流,而且两人都很会打仗,都不贪财不怕死,按理说应该跟王渊志同道合才对。
可惜,姚镆的治国理念,与王渊有非常严重的分歧!
反对王安石改革的司马光是坏蛋吗?
……
盛应期离开姚家之后,第二天又去拜见王渊。
盛应期和姚镆,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事儿朝廷谁都知道。王渊笑问:“盛侍郎是因姚御史之事而来?”
“非也,”盛应期说,“吾知王相欲变法,而变法首要清田。简庵先生(陈雍)清田于江西,虽然成效卓著,但亦有许多疏漏。在下继任江西巡抚之时,告状喊冤者众多,实良政为贪官污吏所乘也。”
王渊立即正色道:“盛侍郎请讲。”
盛应期说道:“无论是督抚或布政司清田,终究要靠州县长官来执行,州县长官又必须派吏员丈量。清田能否成功,全看州县主官和吏员,而坏事的也往往是这些人。清田扰民,并非虚言,且随处可见。”
王渊说道:“详细讲来。”
盛应期说道:
“其一,州县主官,敷衍了事。不派人丈量土地,只照旧有鱼鳞册,随意誊抄涂改,只做少许变动。这种做法,危害最轻。”
“其二,缩弓取盈。士绅豪右之田用大弓(尺),一亩丈量出来只有半亩。小民百姓之田用小弓,半亩丈量出来足有一亩。如此,良政变成暴政,清田变成扰民。”
“其三,冒功请赏。一些官员为了讨好上司,全用小弓丈量土地,如此就能增加无数田亩,也能增加无数赋税,此亦变良政为暴政也。”
“其四,吏员欺上瞒下,吃拿卡要。不给清田吏员送银子,就下田变上田;给清田吏员送银子,就上田变下田。小民之下田,往往成上田,按上田定额征收赋役,此亦残民暴政也!”
这些问题,不止盛应期知道,桂萼、常伦等改革派,在地方清田时也遇到过。但为了加速清田,不打击官吏积极性,很多时候视而不见,只抓典型惩治一批做得太过分的。
都是执行问题,州县主官再清廉,也得靠吏员丈量土地,吏员怎么可能不玩花活?
别说明朝,就是放在数百年后,基层官吏也别想个个老实。
王渊问道:“盛侍郎认为应当如何杜绝此类事件?”
“无法杜绝,只能尽量约束。”盛应期说。
王渊又问:“如何约束?”
盛应期道:“整顿吏员,严格祖制!”
王渊笑了笑,他还以为遇到大才,没料到还是老调子,不过能这样想也算难得了。
以明代的通讯速度,吏员根本无法治理,就算你让秀才做吏员,秀才就老老实实不贪污?就算允许吏员升官,吏员就个个有追求?该贪的还是会贪!
朱元璋能够快速完成清田,是因为当时有大量荒地,只要登记造册耕种,农民就能得到相关土地,并且头几年的赋税还很轻。如此,士绅与农民,自然争相清田造册,可如今土地兼并严重,想完成清田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张居正改革,清田过程中也是一堆问题,并且成为政敌攻击张居正的证据。
恢复祖制也效果不大,什么吏员任期三年就得轮换。
人家三年期满,父亲让儿子接手,等儿子干满三年,再把位子还给父亲,左手倒右手还不是一样?
当然,作为中央决策者,就算是形式主义也得搞,否则就会没有底线到形式都懒得做了。
清田的事情暂时不急,等杨廷和滚蛋之后再说,但现在可以开始整顿吏员。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明代吏员也有品级,但只规定了文吏,有一品到五品之分。王渊打算把皂吏也纳入规范,也制定一品到五品,并提高他们的俸禄。同时,严禁吏员打白工!
那些打白工的吏员,全都是自愿的,无非不领工资,转而寻求灰色收入,官员为了省事也暗中默许。
如何给吏员定级,王渊打算找王琼商议。
王琼是三榜进士爬起来的,对小吏的事情门儿清,不像王渊长期脱离基层。
王渊还准备了一个大杀器,即在清田之前,宣布吏员最高可升知县。只要清田清得好,在御史查证无误之后,就让他们转升八品或九品官,给天下吏员一个奔头。这必然涌现出一批敢于清田的“良吏”,为了自身前程,不惜得罪当地士绅。
当然,升官时需严格审查,防止吏员急躁冒功,胡乱清丈搞得民怨沸腾。
王渊跟王琼,还没就吏员定级问题,商议出一个确切结果,张璁就来汇报:“王相,再过半月,京蓟铁路便能修通。”




梦回大明春 578【排除异己】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京蓟铁路,地势平坦且距离较短,之所以耗时两年多,是因为沿途跨越了几条河流。
虽然都是小河,但修铁路也够呛,必须先把桥给修结实了。
竣工这天,小皇帝被请来观礼,文武大臣也来了许多,另有无数百姓自发前来看热闹。
始发站设在北京城外东北边,今后还会修一条铁路,连接到北京西山那边。西山不但有煤矿,还有石灰矿,可以烧制水泥,煤矿和水泥通过铁路直接就能到京城。
杨廷和今天没来,他的身体愈发衰弱,甚至都不去内阁了,现在内阁主要由王渊说了算。
只待各项清查工作完毕,杨廷和就会请求致仕,估计还要再等两三个月。
众人稀奇的看着两辆火车,经过两年来的不断改良,如今稍微性能提高了些。但拉货能力依旧只有8吨左右,毕竟还有自重和煤炭重量,每次出发都得带上足够的煤炭。
也即是说,一辆火车的运力,一次只能拉100多人,且满载时速还不到15公里,也就比自行车的速度快一点。
王渊笑问:“陛下要不要亲自试车?”
朱载堻说:“且试试。”
于是,王渊带着小皇帝,身后又跟着一帮大臣,成群结队的爬进车厢。
张璁说道:“陛下,请下令发车。”
朱载堻拍着木制车厢板,说道:“发车吧。”
张璁对火车司机大喊:“发车!”
工人开始往锅炉里铲煤,烟囱里喷出大股黑烟,火车轮子就那么缓缓转动起来。
“轰轰轰!”
速度非常慢,但终究开动了,朱载堻和文武官员都感觉很稀奇,就是偶尔飘来的黑烟让人很不舒服。
1...245246247248249...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