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今后的首辅若想破坏改革成果,至少得同时掌控吏部、户部、刑部才行!
突然颁布《考成法》,给京官戴上紧箍咒,怎么可能没人反对?
王渊正等着呢,反对者当中的杨党,正好被借机清洗。
王渊的手段没那么低级,不搞什么排除异己,一切按照规矩行事。
杨党主导裁剪冗余,收回皇庄皇店,怎么可能不趁机渔利?而派去辅助的王党之人,手里掌握着大量黑材料!
让刑部尚书颜颐寿负责调查,让这位杨党去审理杨党,弄翻多少人都跟王渊无关。如果颜颐寿敢徇私留情,那正好将其踢去南京,王渊可以顺势掌控刑部。如果颜颐寿秉公办理,绝对会被杨党视为叛徒,从此跟着王渊一条路走到黑。
杨党被处理了一堆,那些不是杨党的反对者,自然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前途。
这不就没人反对了吗?
《考成法》由此顺利颁布推行,算是王渊送给天子大婚的礼物。





梦回大明春 591【天子大婚】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朱载堻的大婚,早在朱厚照死之前就开始了。
当时,王渊作为礼部尚书,亲自定下大婚开销,不得超过三十万两银子!
这个婚礼预算,虽不奢靡,但也不寒酸。
首先要赐宅给准国丈,给未来的皇后,在京城弄一处娘家住所,房屋装修和招买仆役都得花钱。
准国丈进京住下之后,逐步进行大婚六礼,每一礼都需要大笔开支。
其中,纳采(下聘)开始小动,纳吉(卜婚)开始大动。到定下婚期之时,不但国丈府张灯结彩,就连隔壁邻居都喜气洋洋,因为此时已经下诏册立皇后。
天子真正大婚那天,皇城内外,同庆同喜。
满京城的红地毯、红绸缎、红灯笼,这些都需要朝廷出钱采办,甚至地方州府都要为之庆祝。天子大婚,仅织造费用,开销几万两银子实属正常,排场大的十多万两都能撒出去。
之前由严嵩掌控礼部,婚礼也是他在张罗。
这玩意儿谁都没经验,只能翻开相关典籍文件,主要模仿朱厚照的婚礼进行。然后严嵩就被吓到了,朱厚照结婚那次,献祭了一个礼部尚书。
张升,成化五年状元,官职礼部尚书。《明史》记载,他因触怒刘瑾而罢官,堪称正直刚烈,其实是给皇帝办婚礼出了岔子!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婚礼之前,诏选宫女,张升把“禁优隶卒家”,写成了“禁优吏卒家”。
隶,特指皂吏。
吏,包含文吏。
张升一字之差,等于禁止文吏之女入宫,还把文吏与倡优并列而论。
这顿时犯了众怒,京中各衙门的房吏书办,千余人上街鼓噪抗议。消息传到宫中,朱厚照哈哈大笑,觉得这事儿太可乐了。
更扯淡的还在后面。
朱厚照询问随侍太监,得知此人还是状元,顿时冷笑:“我朝居然有隶、吏不分的状元,真乃奇耻大辱。降旨,改‘吏部’为‘隶部’,看大头巾们怎么说。”
朱厚照这道圣旨,不但把吏部尚书气炸,满朝文官都被踩了尾巴,遂纷纷上疏弹劾张升。
状元出身的礼部尚书,因为写错一个字,就这么罢官回家永不再用,到了《明史》竟变成得罪阉宦而请辞。
当时出的事情很多,更严重的是朱厚照年号,“正德”乃西夏小朝廷用过的。首辅刘健估计没读过《宋史》,其他官员也不好指摘,真追究起来可以直接罢相。
因为翻阅资料发现这种事,严嵩在写相关文件时,每次都要检查好几遍,还让左右侍郎们查验,生怕自己又出现什么疏漏。
好在,天子大婚之前,严嵩转为户部尚书,剩下的事儿交给罗钦顺处理。
这日,黄峨也没闲着,而且颇为忙碌。
黄峨作为首辅之妻,堂堂一品诰命夫人,提前好几天就去练习礼仪。大婚当天,黄峨很早就来到乾清门外,她要带领命妇护送皇后拜天地。
因为今日穿着礼服,黄峨甫一亮相,立即成为全场焦点。
女子的诰命品级,虽然跟着丈夫(或儿子)官职走,但两者不可能一直等同。
杨廷和秉政二十年,以太傅之衔致仕,可他前后两任妻子,都没有被封为一品诰命。甚至在整个京城,如今只有黄峨和宋灵儿,才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只因王渊的功绩太多且太大,朱厚照又一直压着赏赐,只能靠封妻荫子来补偿。不但黄峨、宋灵儿是一品诰命,就连王渊几个妾室都有诰身,王渊的母亲也被封为一品太夫人。
特别是黄峨此时的冠饰,仿佛在绽放万丈光芒。
七翟冠!
皇妃、亲王妃戴九翟冠,一品夫人五翟冠,二、三、四品诰命四翟冠,五品宜人只能戴三翟冠。
黄峨、宋灵儿这两位一品夫人,特别获准可戴七翟冠,再继续受封就只能赐凤冠。凤冠霞帔本为皇后专属,偶尔赐予内命妇(宗室勋贵之妻),但也有极少情况赐予外命妇(文武官员之妻)。
至于民间新娘子的凤冠霞帔,都只是翟冠霞帔的吉利说法,且霞帔的纹饰还分好多种。女子死后画像或陪葬品,也经常出现七翟冠,但那都是逾制的。新娘子或者死人违制,朝廷一般不会去管,除非政斗激烈到刨祖坟的程度。
另外,明代一品夫人的礼服,并没有带莽纹,那是从清中期开始乱来的。
前些日子,黄峨跟着其他命妇一起学习礼仪,穿着常服也没显出有太大不同。此刻七翟冠一出,数十位命妇齐刷刷行礼:“夫人万福!”
黄峨微笑回礼:“诸位夫人妆安。”
黄峨说完便站在那里,身后数十命妇乖乖排队,看向她的眼神全是羡慕嫉妒恨。
这才三十多岁啊,不但受封一品诰命,而且还特别赏赐七翟冠。根本不用刻意装逼,也不用摆什么架子,只那七翟冠就压得命妇们不敢喘大气。
不知过了多久,皇后的礼舆和龙亭,被锦衣卫、太监抬进来。沿御道过大明门、端门、午门进紫禁城,又经太和门到乾清门,太监、宫女们加到欢迎。
礼乐声中,礼部尚书罗钦顺,奉皇后金册、宝印,交给內官带去乾清宫后的交泰殿陈列。
仪式完毕,黄峨率命妇过去,扶着皇后说:“娘娘请入内。”
“多谢夫人。”皇后低声道。
太监立即大喊:“起舆!”
轿子是空的,皇后没有继续乘坐,而是被黄峨扶着往里走。
前方有宫中女官引路,黄峨负责搀扶皇后,命妇、太监和宫女跟随,一起护送皇后去坤宁宫拜天地。
一番折腾得够呛,黄峨终于完成任务,跟命妇们一起去吃酒赴宴,宴席之间全程被阿谀奉承。甚至有命妇,打听黄峨所生嫡子的婚配,年仅四岁的王铮都被盯上了。
却说坤宁宫中,朱载堻终于看到皇后真容,那娇俏模样还算让他比较满意。
把宫女太监都轰出去,朱载堻问道:“你叫张喜颜?”
张皇后怯生生说:“回陛下,臣妾闺名正是张喜颜。祖父当年罹患面瘫,臣妾出生那日,祖父高兴得把面瘫都笑好了,遂取此名。”
朱载堻笑道:“好名字,好彩头。”
“多谢陛下褒奖。”张皇后说道。
“不必拘束,”朱载堻说,“你我已是夫妻,可以随意一些。你可曾读过诗书?”
张皇后道:“臣妾读过《女四书》。”
“还有呢?”朱载堻又问。
张皇后道:“读过一些唐诗宋词元曲。”
朱载堻问:“你是军户出身,兵书呢?”
张皇后道:“父亲让臣妾恪守妇道,未曾习过兵书。”
朱载堻有些失望:“那你知道算学吗?”
张皇后说:“知道有算学十经,也学过一些,但未曾深研。”
朱载堻再次追问:“新算学、物理学呢?”
张皇后摇头:“不知。”
朱载堻继续问道:“你会些什么?”
张皇后道:“妾身会女工、抚琴、围棋,书法也还算写得周正。”
按照传统观念,这位皇后琴棋书画皆知,还懂得算术和女工,已经算得上大家闺秀了。
可朱载堻却非常失望,因为参照目标太高,他依照生母的样子来评判皇后。
顾太后会骑马、会舞剑,读过兵书,知晓阵法。为了迎合朱厚照,甚至学会了玩火枪,还对新算学和物理学有所涉猎。
皇后哪比得了?
也不算厌恶吧,就是没啥共同语言。
随后几日,朱载堻又临幸了监生之女吕惠妃,以及商贾之女宋淑妃。
论模样,吕惠妃长得最漂亮,但也最拘谨死板,相处起来比皇后还无聊。
宋淑妃却大讨皇帝欢心,其父乃秀才出身,中途转而经商,家业不大不小。宋淑妃当然也不读兵书,甚至不会女工,诗词书法也不如皇后,但她谈吐大方,会逗皇帝开心,甚至跟在兄长身边,照做过一些物理小实验。
半月之后,礼部议给国丈封伯,两位皇妃的父亲录锦衣卫千户。
这属于正常待遇,国丈一般三五年后封侯,皇妃之父的官职也是渐渐提升。
朱载堻对礼部尚书罗钦顺说:“淑妃之父,亦可封伯也。”
罗钦顺明显一愣,拱手道:“陛下,此事还需再议。”
满朝文武很快得知,皇帝似乎更宠爱淑妃,阁部重臣更是害怕搞出什么后宫之争。




梦回大明春 592【打开天窗】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豹房。
朱厚照驾崩之后,王渊已大半年没来过这里,如今重游故地难免有些感慨。
顾太后亲自给王渊沏茶,又让人端来瓜子:“这向日葵果然是好物事,不但可种在园中观赏,花籽还能炒制为食。也多亏先生妙思,否则这宫中还在暴殄天物。”
王渊笑道:“太后谬赞了,臣也是贪口腹之欲,才弄出辣椒油、炒瓜子这些东西。”
顾太后问道:“殷州最近可有传来新事物?”
王渊说道:“有一种桃花木,虽然不适于建屋造房,但南洋已经有人用来做家具。改天,臣让人打造一尾桃花木琴,特来进献给太后。”
顾太后问:“为何叫桃花木?”
王渊解释:“将此树破开,树心为桃花色。”
顾太后问:“颇为贵重吧?”
王渊笑道:“也不算贵重,殷州那边很多,有时用来压船舱。”
桃花心木自动传到东方,可橡胶树却还不见影子。因为那玩意儿原产亚马逊流域,大明和西班牙都没有开始殖民,反而是葡萄牙已经派出远征队。热带雨林很难殖民,葡萄牙至少还得花二十年,才能在巴西初步建立殖民体系。
王渊和顾太后,有一句没一句聊着,反而是小皇帝被晾在一边。
故意的。
朱载堻终于忍不住,出声道:“母后,老师,你们怎还不训斥我?”
顾太后反问:“为何要训斥?”
朱载堻说:“我想给淑妃的父亲封伯。”
顾太后笑道:“这又没违制,皇妃之父确实可以封伯。”
朱载堻说:“可文臣皆反对此事,最近几日我收到许多劝谏奏章。”
王渊问道:“文臣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朱载堻道:“他们劝谏说,皇帝不应偏宠,否则必生后宫之乱。”
王渊说道:“人非圣贤,自有偏爱。”
朱载堻喜道:“那我的做法没错?”
王渊摇头:“陛下错了。可知错在哪里?”
朱载堻就像以前上课一样,连忙坐直身体,问道:“请先生解惑。”
王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起别的事情:
“河套之役,臣代先皇出征,兵分五路而出。东路、西路、南路皆为偏师,而偏师也有主有次。东路三千骑,死死卡住土默特部,不让其救援蒙古副汗,且此路骑兵随时可以撤退。西路、南路偏师多步卒,如果蒙古副汗想个个击破,必然选择攻击这两路。”
“但无所谓,一旦蒙古副汗这么做,那无非偏师变诱饵而已。便让他吃掉诱饵又如何?届时我军主力已经堵死北方,将蒙古人彻底困死在河套。”
“而我军主力,从东南方出发。在此臣又分兵,一路号称三十万,缓慢行军引诱敌人;一路臣亲率精兵直取要地,彻底奠定胜局。”
“此战,兵分五路,三路诱饵偏师,一路精锐偏师,一路真正主力。最后,西路军由诱饵变成尖刀,完全堵死阴山出口。东路偏师打出主力战果,彻底打残土默特部。而我军主力出其不意,首先攻克战略要地,逼得蒙古副汗被迫疲师决战。”
“兵法就是这般,虚虚实实,可虚可实,虚实转换。”
朱载堻有些懵逼,说道:“先生,我没听明白。”
王渊详细解释道:“陛下宠爱淑妃,不该暴露太早,以致内外朝皆知陛下心意。做任何事都是如此,自身露底太早,往往就缺乏回旋余地。陛下只大婚数日,便欲册封淑妃之父为伯爵,与国丈平起平坐。这就好比两军大战,一方把作战意图直接讲明,大摇大摆往前冲,能讨得了好吗?陛下太过急躁了,缺乏为君者应有的城府。”
朱载堻说:“父皇做事也是这样啊。”
王渊笑道:“先皇自己都在遗诏里说了,他年轻时候颇为荒唐。先皇的城府,是在刘瑾死后才有的,人总是这样一步步成熟。但是,先皇已经足够荒唐,一时间也改不过来,那他干脆利用这种荒唐,逼着众臣被迫时时妥协。如今群臣怕的是什么?就怕陛下与先皇一样,因此陛下只说想封淑妃之父为伯爵,就有许多文臣站出来上疏劝谏。满朝大臣,早已被先皇弄得杯弓蛇影。”
朱载堻顿时无语,原来是朱厚照留下的后遗症,他将面对一群神经过敏的臣子。
王渊说道:“就算陛下独宠淑妃,也不该大婚之后数日,便立即表明自己的心意。一是露底实在太早,二是过于刺激群臣。其实,只要陛下稍待,等变法改革开始了,还有多少大臣会盯着后宫之事?”
顾太后突然说:“皇儿,先生在给你讲课。”
朱载堻拱手说:“多谢先生教诲。”
王渊笑道:“治大国如烹小鲜,为君者切忌急躁。先皇最是急躁,直至病重之后,才渐收急躁之心。陛下年龄尚幼,没耐性实属正常,臣也并非让陛下立即成为沉稳之君。但是,应该知道这个道理,慢慢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晓得了。”朱载堻点头说。
王渊继续说道:“为君者,为何做事要如打仗,虚虚实实让人捉摸不透?就拿这次来说,陛下过早表现出对淑妃的宠爱,内臣女官必然巴结淑妃,外臣商民必然巴结淑妃的家人。如此,就算淑妃不争宠,也会被迫形成后宫之争的局面。就算淑妃之父不贪赃枉法,巴结者也会推着他贪赃枉法。今后若有什么意外之事,群臣必然弹劾淑妃及其父,陛下岂不是害了淑妃的名声,变成后宫争宠、袒护家人的恶妃?”
朱载堻心悦诚服:“确实如此。”
王渊剥着瓜子说:“陛下就算宠爱淑妃,也不能过于冷落皇后。否则久必生变,除非,陛下也一直住在豹房。”
“朕明白。”朱载堻表情严肃道。
顾太后突然问:“听说灵儿妹妹,带着阿策去了南洋?”
王渊点头道:“已经南下三月有余。”
顾太后奇怪道:“策哥儿早有举人功名,为何不考进士,反去那蛮夷之地。”
王渊突然站起,朝着小皇帝作揖:“陛下,臣令长子去南洋,又答应次子尚公主,无非是想表明心意而已。为了变法,王二欲做权臣。自古以来,权臣没有好下场,变法者也没有好下场……”
朱载堻连忙说:“我并未猜忌先生。”
“陛下请听臣说完,”王渊表情严肃道,“欲行变法改革之事,必做权臣方可为,有时甚至会触及陛下和太后。陛下今日不猜忌,有朝一日必然反感,此人之常情是也。所以,改革成功之后,臣会妥善安排朝堂,带着全家远走海外。如此可全君臣之义、师徒之情,亦可不废变法成果。”
果然留着退路,先帝没有猜错啊。
顾太后叹息一声:“二郎,你就算功成身退,也用不着远走海外。”
朱载堻也说:“就是,我定不疑先生。”
王渊坚决摇头:“陛下,太后,臣如此谋划,并非只想保全自身,还想保全变法成果。或许是数年,或许是十数年,以陛下之主见,必然容不得权臣掌朝。就算臣安然归乡,难免有宵小胡乱揣测圣意,变法受损者必然群起而攻之。到时候,臣或可颐养天年,改革却会毁于一旦。”
朱载堻说道:“我会保住改革成果。”
王渊摇头道:“想要保住改革成果,必须留用改革旧臣。臣就算是辞官归乡,但只要臣还在国内一日,都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朝政。甚至那些改革旧臣,为了清除臣的影响力,也难免会主动破坏变法成果。只有臣远走海外,才能安陛下之心,才能安朝臣之心。”
掏心掏肺的一番话,让朱载堻感动不已,眼眶湿润道:“先生如此谋划,实在太委屈自己了。”
王渊顿时笑道:“陛下,臣也有私心,自不会带着家人在海外过穷日子,不妨今日来个君臣约定。”
朱载堻说:“先生请讲。”
王渊说道:“陛下哪日迫不及待想秉政了,不妨赐臣九百九十九两黄金,臣到时候立即辞官远走。但是,臣要做海外国主,吕宋或天竺就不错,届时请陛下赐予国王金印。从今往后,王家永世为朱家的海外藩篱,若南洋或西域有侵大明之敌,王家必然誓死拱卫大明!”
小皇帝和太后听得目瞪口呆,王渊的后路居然是在海外当国王。
不过双方说开之后,反而一切都舒坦了。
大明君臣,一向看不上海外小国,也不认为海外小国有什么威胁。这一点,从鸿胪寺官员,敢用剩饭招待番邦使节就能看出。
别说阁部重臣,就连翰林院小官,都能在出使藩国的时候,对着臣属国王呼来喝去。
王渊想在海外当国王,那就让他去呗,这样对彼此都好。
朱载堻当即立誓:“先生若在海外建国,朕当赐予亲王金印。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顾太后心情舒畅道:“这就好了,王相且放手总揽朝政。”
造反?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没人会觉得王渊敢造反,因为大明没有权臣造反的土壤。便是到了明末,农民造反都有可能成功,兵头子造反也可能成功,文臣造反绝对会扑街!




梦回大明春 593【宰相睡龙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王渊的书房叫“挟策堂”,门口一副对联是请杨慎写的:“仲尼忧世接舆狂,藏谷虽殊竟两亡。”
也不能说是对联,准确而言摘自苏轼的一首诗。
《庄子》描写了一个故事,臧、谷两人同去放养,结果他们的羊全丢了。臧说自己当时在读书,谷说自己当时在赌博,读书高尚,赌博低俗,但结果是一样的。因此,“挟策读书”既有勤奋之意,也有好心办坏事的味道。
王渊把书房命名为“挟策堂”,还特意写上苏轼的两句诗,无非勉励自己应当勤奋,同时告诫自己更当谨慎,不要把改革变法搞成残民暴政。
家里孩童的蒙学,都由黄峨负责。
这天,黄峨吩咐孩子们专心练字,自己跑去挟策堂翻阅典籍,查找历代有关“磁偏角”的记述。
由于王渊对《梦溪笔谈》大加赞赏,这本书也成了物理学派的必读书目,很多内容被拿出来论证实验与深入研究。最近,物理门徒们就在研究“磁偏角”现象,并通过写信交流实验结果,得出全国各地的磁偏角略有不同。
磁偏角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物理弟子们暂时弄不明白,暂时只能实验记录各地不同数据。
目前唯一的用途,也就是航海了。
他们已经写信出去,让各大船队的阴阳师,每航行一段距离就测量磁偏角。大家的数据汇总之后,就能知道得更清楚,今后航海使用指南针也更准确。
与此同时,一些物理门徒,开始专心研究磁现象,包括黄峨也是如此。
侍女走到书房外,低声说道:“夫人……”
“何事?”黄峨站在书架前问。
侍女说:“太后送来赏赐,是一个胡姬。”
“胡姬?”黄峨顿感不悦,嘀咕道,“太后还嫌王家的胡女不够多吗?”
当然是要赏的!
历史上,李太后和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赏赐多达208次。有时一次赏银就是一千多两,张居正就算不贪污,也能过得比较滋润。当然从各种记载来看,张居正自己虽然不收礼,但他的家人恐怕难以免俗。
咱们这位顾太后,心思也活络得很。
她知道王渊家里有钱,干脆直接赏赐胡姬,而且还跟小皇帝有关。阿难国那位长公主,一直留在太后身边做事,朱载堻有时忍不住会多看几眼,毕竟宫里就这么一位异族女子。
1...251252253254255...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