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关于天花佛经,并非胡乱编造。王阳明后来还把此经刊印出来,亲自作序,序言中就提到种痘“惟痘之种,不见经传,上古未有”。




061【春归】
    又是一日清晨。

    王阳明检查弟子的作业,对王渊说“你的欧体基本功已足,从今日起,改练台阁体吧。”

    “好。”王渊笑着把字帖收起来。

    台阁体被认为是对书法的禁锢,但于王渊这种初学者而言,能写好一种字体就足够了,哪来的禁锢不禁锢。这玩意儿是考科举的标准字体,特别是殿试没有朱卷,不写台阁体很难考出好名次。

    王阳明对其他弟子都比较严肃,唯独喜欢捉弄王渊,此刻笑道“正巧,为师想研读周元公集,城内书铺遍寻不见。你去易家的藏书楼,用台阁体抄一部回来。”

    王渊当即答应下来,还不知道被王大爷坑了。

    周元公集就是周敦颐的文集,王阳明估计想深入研究易经,所以打算仔细品读周敦颐作品。但那玩意儿足有九卷,挺厚的一本,如果每天只抄半个时辰,够王渊誊抄一两个月的。

    宋灵儿捧着孙子兵法说“先生,我已经把这本书背完了,你答应过教我兵法的。”

    王渊颇为诧异,这丫头以前读千字文都要睡着,如今居然能背诵整本孙子兵法。只知道她这段时间都在看书,还以为装模作样呢,没成想是真的就此转性了。

    王阳明想了想,说道“我实在没有多余时间,每逢初一、十五,我单独给你开一个时辰的课。你若想做女将军,先去读左传吧,权当故事书看,不懂的就来问我。”

    “哦。”宋灵儿还不知左传是啥,否则必然头大如斗。

    二人结伴离开书房,来到院中,却见李应等人背着弓箭。

    “若虚,灵儿,打猎去”

    李应呼朋唤友,又瞥见汤冔和叶梧,连忙喊道“伯元,子苍,打猎去”

    “好啊,正想活动手脚。”汤冔立即响应。

    宋灵儿认真读了两个月书,早就憋坏了,此刻心痒难耐“那个耽搁一天也不要紧吧,王渊,我们去也打猎。”

    “下次吧,我还要给先生誊抄周元公集。”王渊不想耽误时间。

    宋灵儿犹豫再三,还是没能忍住,飞快回房取出弓箭,跟着诸生前往北郊打猎。

    今天休假,李应在书院一通咋呼,居然召集了十多人。

    抄书的地方也在城北,王渊跟着他们一起出了北门,很快来到易氏万卷楼。

    易家也属于贵阳的书香大族,宣德年间出过二榜第二名进士。这是贵州自设乡试嘉靖之前,贵州士子所考到的最好成绩,足见易家的文化底蕴确实深厚。

    易家有自己的私塾,老师全是自家退休举人担任。而且他们专注于科举,见王阳明讲学跑偏了,没有一个易氏子弟愿意拜在王阳明门下。

    不过嘛,王阳明最近名声大噪,易家也有意结交,前几天还请王大爷去参观万卷楼。

    王阳明见到万卷楼里诸多藏书,又看到周围风景秀丽,不禁联想起自己老家,当场作诗一首“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回峰拥碧兰。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乾。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

    还没进入易氏庄园,就远远望见万卷楼。足足四层高,一楼设有抄书堂,其他三层全是书。

    宋家也有这样的藏书楼,不过修在洪边祖宅,去年被叛军一把火烧掉了。

    报上王大爷姓名,王渊顺利进入庄园,对图书馆管理员说“老先生,我叫王渊,阳明先生遣我来抄书。”

    老先生叫易珍,举人出身,官至知县,致仕之后便回乡打理图书馆。他此刻笑道“我听族内学子说,贵州出了个神童叫王渊。可是你吗”

    王渊回答道“不出意外,应该是我。”

    易珍放下手中的资治通鉴,故意为难道“易家藏书概不外借,便是抄书也得拿出学问来。你既是神童,不妨当场作诗一首,嗯”他指了指那本资治通鉴,说道,“就以怀古为题,限一刻钟内作出。如若能够让我满意,除了四楼之外,其他楼层的书你不但能抄,还能带出去慢慢读。”

    这糟老头子坏滴很

    估计是易家的文章底蕴冠盖贵州,易氏子弟都没能出神童,反而一个穿青蛮夷被呼为神童,这让易珍的心理极不平衡。所以才故意刁难王渊,顺便看他是否名副其实。

    王渊根本不愿进套,直接转身欲走“既然如此,那我回去跟先生说,让他自己来作怀古诗。”

    “唉,你别走啊。”易珍连忙喊住。

    王阳明跟贵阳官员关系很好,易家也不想轻易得罪,更何况是因为抄书这点小事。

    王渊回过头来,一脸迷糊的问道“老先生还有何事”

    易珍激道“你身为弟子,就不知为老师解忧连抄书这等微末小事,也要劳烦阳明先生”

    王渊立即怼回去“既是微末小事,又知我代先生抄书,你这样刻意刁难,是对阳明先生有什么敌意吗我这就回书院,把事情都跟先生说清楚。”

    “你这小子,奸滑至极,”易珍气得发笑,扔了一串钥匙出来,“上去吧。四楼不准去,其他楼层的书随便抄。”

    王渊来到二楼,发现最显眼的便是科考资料。

    从洪武年间到弘治年间的会试录,以及进士们的优秀范文,这里可谓应有尽有,只缺了少数年份而已。还有浙江、福建、湖广、江西等省的会试录,以及会试八股范文,密密麻麻堆了好几个书架。

    最近几十年,只有去年的科举范文,估计因为路途遥远,暂时还没从外地买回来。

    我草,我草,我草草草

    难怪贵州举人名额只有十九个,易家却总是能占到两三个,人家有科考密卷啊。

    王渊突然冲下楼去,无比恭敬的作揖行礼,然后笑嘻嘻问“老先生,刚才你说的话还算数吗”

    “什么算不算数”易珍反问。

    王渊厚着脸皮说“我若作出一首让你满意的怀古诗,今后就能随意借阅四楼以下的书籍。”

    易珍点头道“算数啊。”

    就剩这一首了,今后再抄,也不知道该抄啥。

    王渊拿出自己带来的纸笔,没等把墨条磨匀,就迫不及待抄了一首,然后飞奔至二楼挑选科举范文。

    这小子走路带风,将墨迹未干的纸笺带落在地。易珍弯腰捡起,好奇的扫了一眼,顿时被惊得目瞪口呆“奇才,奇才啊,何止是神童而已。”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062【故人东去】
    书房中。

    王渊拿出一本书说“先生,你要的周元公集。”

    王阳明正在喝药,差点把药给喷出来,质问道“不是让你誊抄一部吗”

    “既有现成的,为何要抄书”王渊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说得好有道理,王阳明竟然无法反驳,当下又好气又好笑“易家藏书概不外借,你怎么把书借出来了”

    王渊想了想说“可能是我有一颗立志向学的赤子之心,易家那位老先生被感动了,准许我可以同时借出三本书。”

    “顽皮”

    王阳明抄起案上戒尺,轻轻敲打学生的脑袋“说实话”

    王渊据实相告“易老先生让我作一首诗,我便写了一首词出来。”

    “是什么词居然能让易家借书。”王阳明颇为惊讶。

    王渊只好把那首临江仙写出来。

    王阳明面对纸笺久久不语,沉默足有半刻钟,突然说“你没有见过长江,就写滚滚长江东逝水”

    王渊回答“我没有见过长江,但我读过三国演义。”

    王阳明摇头道“这首词,不符合少年心境,你还有什么瞒着我吗”

    此时轮到王渊沉默,好一阵才说“三岁的时候,没有人教我识字。我阿爸捡来一本华严经,我当场便诵读出来,那些字仿佛刻在我脑子里。这首词也是一样,突然就涌现出来了。”

    “宿慧”王阳明表情复杂,似乎竟然有些相信了。

    三十一岁之前,王阳明是有神论者,甚至好几次想要出家修仙修佛。

    三十一岁之后,王阳明渐渐不相信有神佛存在。直至龙场悟道,彻底转变为无神论者,认为自己的心,便是天地鬼神之主宰。

    但是,理学和心学,都不否认有生而知之者

    甚至朱熹还把生而知之者描述为第一等人,因为天理本就存在于人们心中,生而知之者的天理与天性都未被蒙蔽。普通人的天理、天性被蒙蔽了,就要用后天的努力去清除蒙蔽,让自己的天理、天性恢复本来面目。

    王渊不再说话。

    王阳明坐在那里好半天,终于开口道“你不要再作诗词了,容易引来一些麻烦事。”

    麻烦事很快便来了。

    只用了几天时间,那首临江仙就传遍贵州城。准确来讲,是传遍贵州城的文化圈子,这个圈子实在太小,根本瞒不住消息。

    便是回乡考试的科举移民,都被临江仙给惊艳到,一个个跑来书院想见识神童。

    王渊闭门苦读,谁都不见,每天都在阅读历届科举范文。

    “王二郎,这回恐怕推不掉,左布政使点名要见你。”小厮王祥跑来通传消息。

    王渊继续研究范文,直接拒绝“不见”

    又过了一日。

    刘耀祖冲进房间“王二哥,左布政使亲自来书院了,身边还有席副宪陪同,此刻正在跟先生闲聊。这位布政使老爷为人和蔼,刚才还拉着我说话,问起你小时候的事情。”

    “那就见吧。”王渊知道躲不过去。

    贵州左布政使名叫郭绅,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明代以左为尊。

    如果从右官升到左官,虽然品级没有任何变化,却属于典型的升迁调动。

    见鬼的升迁

    郭绅很想骂娘,他本来在福建当右布政使,多滋润啊,多风光啊,突然就被升迁为贵州左布政使。

    在赴任途中,郭绅已经走到湖广边界,宣宁叛军截断驿道,他只能跑去四川绕一圈。好不容易来到贵州,屁股还没坐热呢,乖西又爆发三苗酋起义。而郭绅本人,也因为长达半年的旅途奔波,直接在病床上躺了两个月。

    一切都拜刘瑾所赐,郭绅的升迁调动,无非是给刘瑾党羽让路历史上,此君明年又要升迁,连贵州都没法待下去,被升任南京太仆寺卿养老。若非刘瑾突然垮台,他肯定要老死在这个职位上。

    郭绅属于得过且过的太平官,对谁都嘻嘻哈哈。即便路上遇到平头百姓,他都能嘘寒问暖扯半天,然后回家该干啥干啥。其为政嘛,就是行节俭、修学校、兴教化,没事儿写几首诗歌,被评价为不设城府,宽厚简朴,有长者风。

    一个字,混

    这种混日子的官员,怎么可能冒死反对刘瑾

    就因为他是江西人,属于南榜进士,好端端的福建肥缺被抢走,来到这鸟不拉屎的贵州。兔子急了也咬人,郭绅毅然加入抗阉大军,没事儿就上书朝廷告发贵州镇守太监。

    为啥贵州布政使和按察使,都要跟镇守太监不过去呢

    实在是刘公公做得太绝,在正德二年的时候,逼迫内阁扩大镇守太监之职权。以前镇守太监只管地方军务,现在可以插手政务、司法和监察,相当于巡抚和都御史的集合体。

    贵州布政使已经很可怜了,居然还要被镇守太监分权,干他刘瑾的十八辈儿祖宗

    郭绅来到贵州不足一年,本想一如既往的修学校、兴教化,结果这事儿已经被席书干完了。他只能抽空四处转悠,美名其曰体察民风,其实就是为写诗积攒素材。

    而且,郭绅特别喜欢写赞美诗,赞美当地教育搞得好,赞美当地农政搞得好。再加上他的诗写得精彩,一旦传播出去,甚至能够作为政绩考核的辅助资料考满法与考察法并行,后者的可操作性很大。

    廉察官员巡视地方,会收集地方官员的相关信息,官声属于重点调查对象。比如地方官入了乡贤祠,便说明此人的官声很好,而豪绅往往控制着乡贤祠,这导致地方官必须巴结豪绅。

    诗歌也是其中一部分,如果官员的赞美诗,在当地士子中广为流传,廉查官员也会给调查对象打高分。

    “你便是写出临江仙的神童”

    郭绅全然没有官架子,胖乎乎、笑嘻嘻的像一尊弥勒佛。他只是初次跟王渊见面,却像对待子侄一般亲切,拉着王渊的手赞叹道“气宇轩昂,神采俊逸,果非凡俗之流”

    王渊微笑着将手抽回,拱手道“见过郭藩台。”又对席书说,“见过席副宪”

    王阳明笑道“坐吧。”

    郭绅又开始瞎扯淡“旁人都说,贵州乃蛮夷之地。此为妄言我来贵州不足一载,已游览诸多名胜,可称钟灵毓秀。”

    “郭藩台见解独到。”席书只能赔笑附和。

    “你们别还不相信,”郭绅指着王渊说,“有如此神童,不就证实贵州乃钟灵毓秀之地吗”

    王阳明说“郭藩台不要夸奖太过,年轻人容易骄傲虚浮。”

    “非也,非也,”郭绅突然朝北拱手,“我大明开国上百年,才有几个神童现世贵州现一神童,实为圣君临朝之祥瑞”

    我尼玛,就正德皇帝干那些事儿,还能说是圣君临朝

    王阳明和席书瞬间无语,不知该怎么接话了。

    郭绅直接站起来,握住王渊的双手,满脸笑容道“小神童,我已见过你的蒙师沈慰堂。他说你三岁就能无师自通朗诵佛经,十岁只学了三字经,就作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方对联。可谓生而知之,天生宿慧”
1...3738394041...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