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奋斗1981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步枪
李全斌很吃惊,“老三,你还打算扩招人手?陆港,羊城,加上上海这边,咱们工程队有近五百号人了。”
“斌叔。”李路笑道,“才五百人,这才哪到哪。未来你可能要管理上万人,所以你的学习任务更加的紧迫。”
李全斌倒抽了一口凉气。
李路道,“我回陆港之后,会马上把工程队从红星厂里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建筑公司。到了那个时候,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斌叔,这是我让你们过来的真正目的,我们需要很多很多的骨干,尤其是技术管理方面的骨干。”
“我明白了。”李全斌凝重点头,看向毕晓龙,说,“毕经理,上海是大城市,各方面人才比我们小地方的多,你能不能联系一些技术人员给我辅导辅导,甚至我们工程队聘请也行。”
他作为工程队的主管,完全的有权力决定这些简单的人事事务。
毕晓龙说,“有的,有的,斌叔,您放心,我明天就到处去搜罗。”
李路很满意两人进入状态的速度,安排好工程队的事情,距离回家的日子就更近了一些。
远处的路边,一辆红星皇冠280也顾不上道路凹凸不平了,直接的开了过来。张卫伟从车上下来跑步过来,和李全斌、毕晓龙打了招呼,两人边说边走去了另一边,张卫伟这才向李路汇报,“头儿,你提到的那位雷达专家,姚教授联系上了,但是恐怕要你出马,姚教授说服不了他。”
“人在哪?”李路精神一阵,问道。
张卫伟说,“梧桐路十七号。”
“走。”
李路把他那台红星皇冠280扔在工地这边给葛大爷当座驾,坐了张卫伟开来的车离去。





奋斗1981 第348章 利益最大化是根本
张卫伟开车,一路不停的往梧桐路十七号去。
看见他这一路欲言却止的样子,李路摇下车窗点了根烟,说,“你是不是想问那个日本人的事情。”
“是,头儿,什么都瞒不过你。”张卫伟点头承认,“我顺道去了小黄那里交流信息,知道了这件事情。”
李路沉声说,“那个日本人叫本川,是商务间谍。我们和日本公司的买卖是见不得光的,尤其是从东芝公司那里采购的机械,是绝对不能在交货之前出意外。”
“间谍?”张卫伟大吃一惊。
李路心有余悸,叹了口气,说,“老天开眼。如果我没有去友谊商场转那么一圈,恐怕下次见到他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陆港,而且到了那时,他已经基本搞清楚了我们和东芝公司之间的交易情况。你知道和他一起的那名英国人是什么人吗?”
“英国军火公司的?”张卫伟道。
“没错。”
一直跟在李路身边,张卫伟的各方面成长是极快的,最了解李路的也是他。否则,他不会对李路采取极端方式处理本川感到费解,尽管本川的侮辱语言很让人愤怒。
李路说道,“亚洲虎坦克使用的一百零五毫米坦克炮是英国皇家兵工厂研制的,美国人在这个基础上搞出了他们的一百零五毫米坦克炮,实际上就是对英国人的产品进行适应性的改进。詹姆斯是英国军火集团的业务代表。这里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本川很容易从他那里获得线索,甚至能查到我们和伊朗普达、伊拉克达拉姆公司之间的交易。”
张卫伟完全明白了,李路绝对不是为了一句话而取人性命的人。
然而,张卫伟不会去问李路是怎么知道本川是商业间谍的,他知道李路有其他连他都没权限知道的情报来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川早晚得死,早死好过晚死,否则死的就是李路这一大帮子人。
李路说道,“知道格鲁曼公司为什么找我联系卖雄猫战机给伊朗普达公司吗?在此之前,伊朗已经从格鲁曼公司那里获得了五十架雄猫战机,按理说他们是有良好合作基础的。”
张卫伟茫然地摇头,“头儿,我想不通。”
“老张,你要多学习了解国际政治,抽空把这方面的知识补起来,尤其重点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这对你的个人发展以及咱们的事业,都有好处,也非常有必要。”李路严肃地说道,“我不打算让你单独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你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当助手,甚至是智囊,所以你要加快充实自己。”
张卫伟凝重地点头,“头儿,我记住了。昨天我找了一些资料看了一下,伊朗和美国闹僵是从伊朗革命开始的,巴列维政府被推翻后,伊朗和美国的关系就坠入了深渊。可是我不明白,既然美国人这么恨现在的伊朗,为什么格鲁曼公司还敢出售雄猫给伊朗。”
随着李路做的生意越来越往军火领域延伸,张卫伟的视野被动地被拉长拉宽,往来要思考的因素都是之前一直认为是老百姓关心不上的国家政治,这使得张卫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也一直在努力学习进步。
与伊朗普达公司、伊拉克达拉姆公司之间的合作,李路做出了看上去大同小异实际上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总的来说是倾向于伊朗这边的。为什么这么做,就已经足以张卫伟研究很长一段时间。
李路抽了一口烟,说,“雄猫战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也是唯一一款舰载重型制空战机,有地方你要注意,任何舰载机都能在作为陆基飞机使用,但是陆基飞机哪怕经过改装,也并不是都能上舰。也就是说,雄猫战机很先进,是美国人限制出口的主要武器。伊朗巴列维政府当年和美国人是什么关系,美国人让它干什么它干什么,几乎没有不答应的,听话的很,好得恨不得穿一条内裤。对应的,巴列维政府要购买雄猫战机,美国人一点没犹豫就答应了,而且极短时间内交货,一卖就是五十架。当时美国海军装备的雄猫战机也不过才七八十架。”
“伊朗革命之后,巴列维政府时期施行的一切政策全部被推翻,只要是巴列维政府实行的,革命后的伊朗政府全部取消或者采取相反的政策。对美的外交政策也是一样。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太复杂,一时半会讲不清楚。”
李路顿了顿,说道,“格鲁曼公司非要把雄猫战机卖给现在的伊朗,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他们遇到了财务危机,非常危险,第二,他们想卖给咱们但是咱们没有那么多外汇,第三,雄猫战机作为美国海军现役主力舰载战斗机,是被限制出口的。因此他们的选择不多,咱们不买,他们就只能卖给老用户,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卖掉。”
如此一分析,张卫伟眼前顿时开阔起来,来龙去脉都清晰得很了。
张卫伟思索了一下,在前面拐了一个弯,进入梧桐路,问道,“头儿,你对伊朗和伊拉克两家公司的态度,你是偏向伊朗这边的,这里有什么讲究?”
“愿意很复杂,并不是简单的选择题。”李路道,“也许过个两三年,我会偏向伊拉克那边,侧重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我是生意人,对两伊战争没有什么任何经济之外的看法。”
他斟酌了一下,说道,“伊朗刚刚结束革命就爆发了战争,他们的情况很危险,尤其是缺乏消耗性武器装备。对于咱们来说,双方打的难分难解才能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前期,咱们的销售服务要倾向于伊朗。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就不细说了。”
张卫伟眉头猛跳,犹豫了好一阵子才问道,“头儿,我怎么感觉,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战场上的部队,而是为部队提供武器弹药的军火供应商?”
“还不错,你算是有些悟性的。”李路有些意外,张卫伟这么快就能悟到这一点,着实的不错,他说道,“一些人认为,伊朗的背后是苏联,伊拉克的背后是美国,两伊战争是代理人战争,实际对抗的是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这个观点也没有错,不过具体地看,美苏两国对双方的支持是很有限的。对咱们来说,紧紧扭住一个根本去做事,就不会有什么差错。”
“什么根本?”张卫伟问道。
李路把烟头摁进烟灰缸里,重重吐出一口烟,说,“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可不就是商人的本质吗?




奋斗1981 第349章 梧桐路十七号
在那么多科研专业领域里,搞雷达的人绝对是属于默默无闻却绝对拥有高地位的军工科研人员。
另一辈子的李路,打交道最多的恐怕就是电子部队了。广义上的电子部队包括了雷达部队,涉及到雷达,就肯定涉及到与此相关的任何领域,比如各种工厂,甚至零部件供应商。
情报与通信是绝对不可分的密切津贴的两个专业领域,都离不开雷达。谈到雷达,许多人想到的是雷达站、机载雷达、舰载雷达这些,实际上,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雷达随处可见,漫山遍野的通信基站就是雷达……
搞雷达研究的人通常是全才,不但要懂电子,还要懂机械,懂通讯,不但要会设计,还要会维修,甚至系统工程研究方面,也要有所涉及。这个领域是绝对的高科技,出来的人才是绝对的全能型。
马金涛是搞基础研究的,主要集中在材料和工艺方面,住在梧桐十七号这里的这位,那就绝对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大牛,哦不,确切地说现在还是小牛,主要集中在雷达研究方面,又主要是在预警雷达这个细分领域中。
华夏的高校里,提及科大,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是少年班,鲜有人知这所学校是中科院主管的汇聚了全国科学研究是当年和南京那边的那批同时种下的。自然而然的,这片街区是妥妥的老上海,放眼望去都是低矮的楼房,平房倒是极少。
十七号并没有多特殊,上飞公司的其中一个招待所罢了,并没有很多人住在这里。
张卫伟已经来打探过,自然的驾轻就熟,问了招待所那昏昏欲睡的工作人员,引着路,沿着常常的走廊往里面走。走了一半,一侧是开阔的天井,一个小花园,叽叽喳喳的甚至有不知名小鸟在树上叫唤,一点也不怕人。
这可是冬天。
通过小花园惊起三两只小鸟,李路和张卫伟一路走到走廊尽头,眼前就是一片开阔,凉亭假山鹅卵石曲道,花花草草,有些傲然盛开,有些落尽花瓣光秃秃。
张卫伟指了指后面低矮的一排平房,说,“左手起第一间房。”
李路微微点头,举步走过去,沿着鹅卵石曲道往那边去。差不多到了的时候,张卫伟停下了脚步,打量了一下周遭,寻了一个位置走过去坐下,点起烟来抽,警戒状态。
这会儿是下午四点多,上班的没下班,驻扎在这里的从其他地方过来支援y10项目的技术人员,撤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等候通知,而叶斌通这种来自高校的人员,反正回去学校也放假了,于是也干脆留下来等上级指示,或者等着时间差不多回家过年。
更多的是心存不甘,不甘心就这么走了。前后近十年的心血,一些老人甚至为y10工作了十二三年,这中间完成地经历了大冲击,终于等到了安稳的环境,结果一记闷棍敲了下来——仅仅三千万的研发经费被财政部否决了。
哪怕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正式宣布解散y10研发团队,但是已经名存实亡,有好出路的早就申请走了,更多的陷入了迷茫与不甘。
门口一侧挨着墙壁用板砖简单垒了一个三角灶,上面架了一口铁制圆柱体锅,周遭都是黑乎乎的一层东西,叶斌通穿着洗发白了的军绿色毛衣坐在小板凳上,正在生火。
更像从庄稼地回来的农夫,一点也没有搞出让隐形战机无处可逃的火-控-雷达的雷达专家。
“叶师傅,做饭呢。”
李路笑着走过去。




奋斗1981 第350章 吃烂菜叶的先进雷达之父
“你是?”
叶斌通侧头看过来,李路站在那里,他得昂起头才能看见人。也许是出于警惕,也许是因为扭着脖子难受,他暂时放下了手里的柴禾,站了起来,打量着李路。
殊不知,李路一身青年工人的打扮,倒是让叶斌通少了一些戒心。叶斌通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技术人员一样,都喜欢和车间工人泡在一起。熟知制作工程,多听日夜操着扳手铁锤干活的工人们的反馈意见,对研究设计有莫大的帮助。
这个年代甚至有许多工人出身的技术人员,常常有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想不到的好点子和好创意,因为他们有科班技术人员比不上的设计制造经验。
李路取出工作证来递过去,自我介绍说道,“叶师傅,我叫李路,红星防务公司的总经理。”
“哦,你好。”叶斌通想要和李路握手,猛地意识到自己的手脏着,赶紧的拽起衣摆就要擦拭。
李路握住他的手用力摇晃了几下,说,“叶师傅,不必客气。”
“呵呵,请坐,请……”叶斌通看了周遭一圈,只有一把小凳子,当下噶那个的把话吞了回去。
李路笑着摆摆手说道,“不碍事不碍事,叶师傅你别客气。这个是什么情况,招待所饭堂关张了?”
自己动手煮饭这个事情太奇怪了。
叶斌通尴尬的笑了笑,说,“不是,我的情况有些不太一样。李总,你,你找我,有什么事?”
尽管很年轻,但叶斌通也不是书呆子,看得出李路气质不凡。
李路道,“叶师傅,我是姚太航教授的朋友,姚太航教授的一个同学,是我的领导。是他告诉我你住在这里的。”
“原来是姚老。”叶斌通恍然,指了指屋里,说,“李总,请里面坐。”
两人走进去,是个简单的单间,两张单人床中间是一张书桌,书桌正对着窗户,只有一把椅子。李路把椅子拿开,就坐在对面的床板那里。叶斌通连忙洗了手走过来,在自己的床铺那里坐下,抱歉地说道,“条件简陋了点,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叶师傅,我在西南打了两年的仗,住了大半年的猫耳洞。”李路微微笑着说道。
叶斌通心里一下子就拉近了和李路之间的距离,感觉这位年轻的总经理非常的随和,难怪有气质,原来是当过兵打过仗的,作风很朴实很干脆。
“去年我去了一趟西南,临时派过去给部队送了点装备。”叶斌通说,“那里的条件很艰苦,李总,你们都是伟大的战士。”
李路说道,“叶师傅,你们是去安装经过改进的炮侦雷达,没错吧,我有印象,当时我出了一次任务,就是根据炮侦雷达提供的坐标摸到掉了敌人的一个重炮阵地。”
“是吗?这真是太巧了。”叶斌通一下子激动起来,就好比遇到了战友,哪怕一直没有见过面,“当时是我负责判读参数,我记得很清楚,你们摸掉那个重炮阵地的消息传回来,我们雷达阵地的同志都非常的激动。”
李路感慨的和叶斌通再一次紧紧用力握手,这是这个时代表达激动之情的同志之间最常用的动作。
一番感慨之后,李路看了看门外,再一次问道,“老叶,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你怎么一个人煮起饭来了?”
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叶斌通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了,叹了口气,说,“既然你找过姚教授,应该多少了解项目的情况。工作早就停顿了,没了组织,我的伙食关系……这边没了经费,招待所就不给安排伙食,但是我的伙食关系已经从原单位转过来,现在是想找人理顺这个关系也不知道找谁,人也走不了,只能在这里等通知。”
李路一下子明白了。
部队里体制内,包括企事业单位,包括国企,伙食关系多么重要,那是饭碗,走到哪跟到哪的,和组织关系一个样,哪怕是去外地其他单位进行个培训,伙食关系也要跟着走挂到培训单位那边,原单位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培训单位进行结算的,一毛钱都不带差的。
这样的供应方式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除了部队之外,地方许多单位都依然保留着,只有那些股份制之后的企事业单位,才采取了什么出差补贴培训补贴之类的方式,甚至直接砍掉伙食供应,市场化,给你餐补,怎么吃随你便。
看着是个小问题,但是在叶斌通这个高校教职工这里,却是生活的大问题——你显然没有办法顿顿出去吃饭馆,那得多少钱,而且一些国营饭店,没有饭票你也吃不着。
招待所食堂这边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你的份额,根本是没得吃的,招待所食堂根本不收钱的。
“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动手,买点米,找食堂的师傅要点菜叶子肥肉沫,暂时应付着。”叶斌通无奈的说道,但是却一点心酸的感觉都没有,在他看来,有口吃的能不饿着肚子,那已经是最满足的了。
李路眼前划过刚才看到的锅里清水上漂浮着的几片烂菜叶子和肥肉沫,鼻子一下子发酸得不行。那些肥肉沫甚至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哪里有什么分量!
这就是叶斌通吃的东西。
这就是未来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之父,超远程预警雷达之父!
李路甚至能肯定,叶斌通一定是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了!
搞国防科研的人都有骨气,和当兵的一样都有血性,但凡自己有任何办法,都绝对不会去麻烦别人。到了去找招待所饭堂要剩菜的份上,可想而知已经困难到了什么地步。
“为什么不去找姚教授。”李路强忍着心中的悲凉与委屈,问道。他替叶斌通委屈,替这个时代的科研人员委屈,替这个时代委屈!
叶斌通浑然不觉,或者说他以及和他一样的科研人员,已经习惯了——想当年,前辈们甚至连饭都不吃饱!
他又有什么资格去委屈?
“唉,姚老心里已经很难受,我不能再去给他添堵。前两天,上飞公司的档案室失火,十几年的心血,付诸一炬……”叶斌通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悲痛万分,“我就更不能去给姚老添堵了。”
李路沉声说道,“老叶,所有的技术资料都很安全,我告诉你,你们的心血都安然无恙,此时此刻,已经安全运抵了陆港,存入了很安全的地方。”
叶斌通瞪大了眼睛盯着李路,好一阵子他才回过神来,失声道,“你说什么?没烧掉?”
“没有。”李路坦诚地说道,“老叶,我跟你说实话,抢救计划只有我和姚老知道。我此次过来,目的也很明确,希望你能到陆港去工作。抢救出来的技术资料需要懂它们的人去进行延续研究,我们也需要你这样的雷达方面的专家。”
叶斌通沉默了,他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知道y10项目里有许多让人费解的决定,包括正在如火如荼的-82项目,都有许多它们这些单纯技术人员无法左右的影响因素在里面。
因此,他非常理解姚老的心情,那些技术资料里,最重要的是ws-7航发的技术资料。姚老不止一次说过,就最后一哆嗦,ws-7航发就能达到量产标准。恰恰这个时候,下一年度的研发经费被拒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叶斌通非常的难说服,否则姚太航不会让李路亲自过来。
李路没有给叶斌通多少时间思考,紧接着往下说,“老叶,有几个情况你可能还不知道。我工作的红星防务公司,实际上是伊朗普达和伊拉克达拉姆公司的供应商,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武器装备。”
他盯着叶斌通,一字一顿地说道,“到陆港去,有大作为。”
叶斌通的心情有些激动,他是行内人,他听说过一些,尽管不太清楚。经过李路这么直白的介绍,他才恍然大悟,原来陆港那边才是此次军贸的重点地区。
只是,他依然犹豫着。
他希望回到学校去任教,培养更多人才的同时,专注地搞研究,对于到工厂去,他同样也抱有希望,因为那样能够直接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而一旦去了陆港,就要从头开始——要拉队伍要培训队伍,那不是一年两年能做起来的事情。
微微摇了摇头,叶斌通说,“老李,我不是舍不得那个编制,但我心不在此。我现在只想回去教书,帮着培养出几批人来,也就对得起党和国家这么多年来的培养了。”
你不会回学校去的,而是会被分配到工厂,然后遭冷遇十年。
李路却不能说,但他分明从叶斌通那消瘦的脸上看到了心灰意冷。是啊,国家牵头集全国之力搞的y10都要下马了,你一个地方企业有什么本事把这个项目继续走下去?
叶斌通是怎么样都不会相信的,李路甚至知道,哪怕把姚太航抬出来,叶斌通也不会轻易相信。姚太航是名震天下的泰山北斗,叶斌通只是名不经传的技术员,两人的差距太明显。因为,叶斌通绝对会认为,姚太航能拉起有力队伍来继续研发,但是他显然没有那个能力,更不可能得到与姚太航一样的支持力度。
只是一个地方企业罢了。
李路暗暗一咬牙,祭出了杀手锏,“老叶,我给你一个研究所,一个完全按照你的设想建设起来的全新的研究所!你可以看到我确确实实有能力做到了再决定,两个月时间,两个月后我完成不了你的要求,我绝对不会再替今天这个话题!”
看着李路,叶斌通的表情越来越复杂,李路就像是在立军令状一般。
终于,他点头,“好,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注:全都是虚构的,切勿对号入座!




奋斗1981 第351章 临别的交待
上午七点三十分过,城隍庙十三号,天气很好,万里晴空。
二楼客厅里或坐或站着好几人,黄光辉、毕晓龙、白雪、易谋、张卫伟和韦德。张卫伟、毕晓龙和韦德三人站在靠近阳台那边,用英语交谈着,声音放得很轻,张卫伟的英语虽然还有些磕巴,但已经比许多人的要好太多。
1...117118119120121...1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