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情诗与剑榜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庆二年
也就是已经进入通常认识上的“江左”之地了。(魏晋前的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也就是说,地图和后来是上下颠倒的,因为长江在安徽境内斜流东北,以此段长江来判断左右,江左大致包括现在的南京、皖南、赣东北。)
芜湖如今属于“江南西道宣州”,只是当涂县的一个小镇而已。
陈成与江森下船进食、补给,连续坐船好几天,头也晕,眼也花,两人都直呼“受不了”,越发不爽张郎中不直接出手相助,反而要把事情闹得更麻烦。
江森还好,体验过后世便利交通的陈成简直是叫苦不迭!
从武汉到南京,后世坐高铁也就区区两个多小时!
自己和江森却已经坐船坐几天了!
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古人真的是不容易啊!
难怪他们那么豁达!
也不要吐槽了,水路已经是这个时候最合适的远行方式,走陆路那才真是跑死了!
而且雇车马又很贵,张郎中虽然很慷慨,可盘缠还是要省着点用。
最后不要自己好不容易到达了江左,一打探消息,那位“孟浩然的弟子”已经坐船回襄阳去了……
那自己找谁说理去……
好的方面的是,在江夏、江州那边,没怎么听说“孟浩然弟子”的事情,或者来过也是月前的事了;
靠近江左之后,对方的“名声”渐渐响了,那种“连做几首诗,首首精妙”的事迹也多了起来。
看来盗诗者也知道抄袭别人的作品,最好远离对方主场,才稳妥。
“敢问兄台,你可听闻,近日有‘襄阳孟夫子之门生’过往的事情”
江森酒足,陈成饭饱之后,便拉住芜湖镇上看起来像是读书人的,打探起消息来。
现在在口头上,陈成对他名义上的“师兄”的口气还比较“客气”。
没想到一说这个,对方很高兴:“怎么你也是前往陵阳山北望楼参加诗会的吗”
陵阳山
北望楼
诗会
什么鬼!
陈成一头雾水。
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此次诗会还真的与所谓的“孟浩然弟子”有关。
因为此人打着“襄阳孟夫子,才高世无匹”的旗号,在江左各城招摇过市,四处拉仇恨。
江左自古才子气云
第64章 想进谢朓楼可有诗作?(第一更)
是日夜,陈成睡在继续东去的小船上。
点着油灯,凑在火光前翻《孟浩然集》。
“怪哉!怪哉!”
“没有!没有!这里也没有!”
一边翻,口中一边念念有词:“太奇怪了!”
因为一本书从头翻到尾,几百首都扫过去了,偏偏没有找到下午从路人口中听来的“孟浩然门人”的那几句诗!
难道是复述的人记忆偏差,背诗背错了
可是自己和江森听到的第一反应,绝逼是孟老师诗的味道啊!
又或者是假徒弟拿到的诗集比小陈我手头的还要全
也不可能。
自己手头的诗,不仅有孟夫子尚未外传的秘珍,还有自己侍奉夫子时在病榻前听他口述、酬谢探病亲友时的作品,都是绝版了!
可以说比自己在后世能看到的《孟浩然集》内容丰富多了!
怎么可能世上还有人能拿到版本比自己还全的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
孟夫子的原诗经过他改动了!
而且改动还不是柳绘写“谁知盘中瓜”,自己改“凤楼高百尺”这种简单的替换。
搞不好是抽筋断骨地大改!
改得面目全非,却仍然能留存孟夫子独特的气韵!
对方能有这种审美眼光和诗歌技艺,就不是自己这种增两个字,改两个字所能比的了!
孟夫子独特的气韵,或者说强烈的个人风格是什么
诗人皆说,孟浩然“诗风清淡”,本朝及后世也是这么认为的。
杜甫《解闷十二首》说“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李白《赠孟浩然》言“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自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言“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他们三个人都这么说,难道还能有假吗
明代学者胡应麟《诗薮》言:“张子寿(张九龄)首创清澹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本曲江之清澹,而益以风神者也!”
如果胡应麟没有过誉的话,那就是说孟夫子是张丞相的诗风,加上“风神”这种不可言状的高深玩意后的——
究极增强版!
“假徒弟”能化用孟夫子诗句于无形,既让人看出是孟夫子那样的大手笔,又不至于让人抓住他抄袭的把柄,实力恐怕远在自己设想的之上!
陈成原先打的如意算盘是,托小郡主在长安版印自己所提供的《襄阳孟公五十年劲诗金句全收录》——
小陈可没有贪老师诗句为自己私有的想法,反而很乐意让老师的诗文播及天下。
当全天下人都知道孟浩然的诗了,你想造假,还能怎么造
当然,刻印诗集既需要钱,也需要时间,但这些小陈反正都不急。
可是,如今知道了假徒弟不仅手中有“鱼”,还掌握了“渔”,这就很可怕了!
怎么能不急!
等数年后《襄阳孟公五十年劲诗金句全收录》发行天下,假徒弟“进化”到不借用孟公诗句也能自己写出**不离十的诗了,而真徒弟陈十一郎反而无诗可抄,到时候再计较谁真谁假已然没有意义了。
自己侍奉孟夫子大半年,仅的的好处,“师生”之名,也是半分用处也无了。
想要击败对方,只能趁着现在对方尚未“大成”之时。
即便如此,对方拿出孟夫子的诗,自己想要找出胜过的,也不大容易!
千古间能排在他前面的诗人,再怎么数,也没有几个人啊!
何况自己有时候抄的诗,并不很契合当时情景,有时“不过”动了原诗一两个字,气韵就大受影响。
像王昌龄倍加赞赏的“将军出关车骑多”那是误打误撞,算不得数。
江上一夜,把小陈给愁得,不知道几时才睡去了。
……
次日一早,二人弃船上岸,走在前往陵阳山的路上。
“嚯!二公子,你这眼圈,够黑的啊!”江森吃惊道。
陈成顶着一双漆黑的眼圈,头发凌乱,脸色惨白。
精神也不大好,呵欠连天。
“我让你五更叫我,你怎么不听呢”陈成睡眼惺忪,仍在不满责怪:“这个点才起来,北望楼诗会指不定赶得上赶不上呢!”
“别说五更让你起来了,”江森撇嘴:“你看你现在的样子,早一刻叫你起来,我都怕你猝死在半路上了!”
陈成:“……”
“二公子,你不先整理一下你的仪容仪表吗”
“哪有功夫管这些啊!”陈成搔搔头皮,“一心只想着要今日要对阵奸人!”
“嘿嘿,以二公子的大才,无论他是何方宵小,还不都是手到擒来的事!”
第65章 谢朓楼前,作诗难!难!(第二更)
进门还要作诗
嗯,怕文盲进去了,胡喝彩,瞎捣乱。
作诗的话……
作什么诗
拦门的人随手指了指:“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好了!”
看到什么写什么……
不就是人挤人么,花花草草么,有什么好写的……
小陈昨晚的确没怎么睡好,仍然头脑乱糟糟,没啥头绪。
当然,山景,的确是寻常的山景。
楼阁,也的确是寻常的楼阁。
但是在有些人的眼里就大不一样了。
这是什么楼
谢朓楼呀!
谢朓是谁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谢朓是也!
李白最崇拜的诗人是谁今人是孟浩然,古人谢朓是也!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三山怀谢眺,水澹望长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还有上面出自《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一句。
李白逸兴飞扬,才华千古都要对“小谢”推崇备至,谢朓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首先人家身份就十分高贵,高祖谢据是谢安的哥哥,祖父谢述吴兴太守,祖母为后汉书范晔之姐,父亲谢纬官至散骑侍郎,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五言山水诗始祖,李白另一个崇拜的对象,山水诗集大成者“大榭”谢灵运也是他的同族先祖。
有身份不算什么,后人更看重的自然还是他的诗文了,谢朓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像什么“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啊,““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啊等等。
他与与沈约等共创的“永明体”,平仄协调,对偶工整,算是近体诗“律诗绝句”的鼻祖了,《沧浪诗话》的严羽甚至直接说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谢眺曾于南齐明帝建武年间(年)出任宣城太守,就在这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曰“高斋”,写了不少传世诗文,也得了“谢宣城”的名号。
到了本朝,宣城人为怀念谢眺,在“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就是眼前这座“谢朓楼”了。
既然是谢朓楼,上面列举的光李白的诗文那么多,随便抄一首就是了……
但不好意思,上面那些小陈都不会!
小陈只会背一首,那就是《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甚至还是小时候看《包青天》电视剧听片尾曲《新鸳鸯蝴蝶梦》而记得的……
陈成基本上可以确定这首暂时李白还没有写出来,可这首实在太牛掰了,上来就放大招的话,那今天的诗会也不用再进行了——
直接颁奖吧!
杀鸡焉用牛刀,小陈我的诗还多着呢!
原本正琢磨篡改哪位大牛的诗,把别处改成此处——
忽然又心思一动,笑容浮现在脸上,背过手去,就要吟诵——
“谁有功夫听你念啊,写下来!”
陈成:“……”
本地诗会的举办者们真是太没有礼貌了!
而且也不说给准备一下笔墨纸!
还让我自助!
小陈很不高兴,从江森手中接过笔,在纸上写道:“
登谢公楼
澄江静似练,霞彩舞如绸。
夜觅宣城路,晨登谢朓楼。
江南烟雨尽,王谢风流收。
众鸟高飞远,陵阳山上愁。”
五言八句,最为通行的格式,当个通行证,肯定没有问题!
呈给拦门者看。
哪知道……
“写得什么狗屁不通的玩意!”看门人比张愿家的门房还要嚣张,险些把小陈的稿子直接砸在他脸上!
若是搁在别的时候,小陈肯定早就火冒三丈要骂人了!
可现在,不是自己的主场,还得低调行事。
“敢问阁下,我的‘诗’,有什么问题吗”小陈忍气吞声,尽量平和地问。
对方眉一挑,眼一瞪,敲打着诗稿“王谢风流收”的“风”道:
“这里!犯三平!看不出来吗”
“你都不会写诗呢,到这里来凑什么热闹啊!”拦门者冷冷道。
小陈这还是第一次被人指出“根本不会作诗”呢!
所谓“犯三平”,或者“尾三平”“三平调”“三平脚”,都是指诗句中末尾三字都为平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