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也就是说,张昭可以考虑把大宁卫重新设置起来!这是他职权内的事。

    弘治皇帝和内阁商量后给张昭的这个官职,很有内涵啊!

    鞑靼使团的图鲁、博尔哈等人归心似箭,拿到签署的贸易协议后,在十一日的上午就启程离京。礼部安排人相送。张昭、焦芳等人并没有露面。

    图鲁、博尔哈、忽察带着一行十几骑和数辆马车出城北,离开京师。马车上是皇帝赏赐的“礼物”。其实,就是回鞑靼“朝贡”的物品。

    这一次,礼部可不敢当冤大头,按照张昭的建议,回的是价值千金的御酒,无价之宝的《朱子集注》,玻璃制品、瓷器。总之没有太多实惠的东西。

    博尔哈在礼部官员返回后,骑在马上,看着巍峨的京师城墙。心情沮丧又带着期盼。

    沮丧是因为,明人如此的强大,他们拿什么去战胜呢

    期盼是他谈成了一个合理的互市协议,回到草原上,是不是能把他的部落再扩大一些

    “济农,我们走吧”

    图鲁狠狠的抽了马一鞭子,往草原冲去。和博尔哈的感慨又不同。他充满着畏惧和仇恨。

    互市协商的帷幕,徐徐的落下。最终的实施要等到鞑靼使团回到草原上再说。




第三百五十九章 悠闲半日
    朝会结束后,张昭本来的计划是要去见见朱厚照,看看这叛逆娃犯了什么错。但弘治皇帝如此赏赐,他再去见东宫太子,那是给某些恰柠檬的人伤口上再洒一把盐。

    张昭到奉先殿前的便殿中找小太监给朱厚照说一声:过两日来看你。便返回府中。

    闭门谢客不至于,但前来贺喜和拜访的人,张昭都丢给幕僚赵子龙接待。同学李幽都过来帮忙。

    京中卫所废除、互市贸易协议签订,回京之后忙忙碌碌这三个月,总算可以悠闲的休息会。两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清晨七点许,酷暑的朝阳正驱散着夜间飘荡的清凉。宽敞、明亮的卧室中都有些闷热感。

    张昭打着哈欠起床,昨天晚上和娇妻美妾玩的太晚。细节就不必赘述。洗漱后,坐在落地镜子前,由侍女宁瑶帮他梳着头发。

    宁瑶是蒋太监送来的侍女。二八年华的少女容颜娇艳、靓丽。身段高挑,站着便给人一种亭亭玉立之感,曲线婀娜,看着赏心悦目。她正手忙脚乱又心虚的帮张昭梳头。

    “哎呀。小瑶,我来吧!”

    和张昭在落地穿衣镜前并排坐着的婉儿看出宁瑶并不会梳头,起身帮张昭梳头。

    宁瑶低着头退开,羞愧的满脸绯红。

    “小瑶,这是小事情。以后慢慢学。”

    张昭随口安慰了小姑娘一声,看着身后给他梳头的娇妻。明丽娇美,此时正如雨后荷花般盛开,沁人心脾。心中惬意而满足,问道:“婉儿,这次回去住几天”

    婉儿十六岁的年纪,还有四个月就满十六岁到十七岁中。身高差不多定型。白皙精致的瓜子脸上带着如晨露般明澈、轻快的笑容。拿着木梳,抿嘴笑道:“

    二哥,就回去住几天啊。我和方姐姐来京中快两个月没回去,要回去处理下家里的事。不然会乱糟糟的。”

    张昭端坐着,看着头发被束起来,道:“早点回来。我回头帮你在京中再搜罗几份颜真卿的字帖。”

    婉儿轻笑,漂亮的杏眼中眼波荡漾,灵动而妩媚,那股还未彻底长成颠倒众生的魅力散发出来,“二哥,方姐姐昨天还说我每天太辛苦。要学你教我的语文、数学,还要查账、管理,练字、学琴、看报纸。二哥,你是不是在养成我啊”

    张昭口里要是有茶水,会直接一口喷出去。这妮子给他教的越来越…明白啊。招手让她俯身过来,在她耳边道:“婉儿,你在我心里已经长大了啊。你方姐姐就是条咸鱼。别理她。”

    婉儿点头“喔”一声,笑盈盈的。

    张昭握着婉儿的手。

    他和婉儿从最艰苦的时光中一起走过来。他又怎么会忘记醒来时,她惊喜的神情,细心的服侍。所以,他一直都在教婉儿各种知识、培养她的三观。

    婉儿确实很努力,持续进步着。

    相比之下,方晶就“懒”的多。她基本停滞学习。除开协助婉儿管理家务,就是享受着目前的生活。不过,家里的生活在她的操持下确实丰富多彩、品质提升。

    张昭对生活的要求其实不高。顶多对美食有要求。要问他如今那家瓷器最好天下那种丝绸最精美宣纸何种品质最佳他多半是懵的。但方晶基本都知道。

    两人正温存着,方晶起床,从蚊帐里出来,神情慵懒,容颜秀丽,好奇的道:“相公、婉儿,你们在说什么啊”

    …

    吃过早饭,在小安镇口将娇妻美妾送走,冯夕夕和宁瑶两人都跟着回南口村。

    上午时分酷暑正烈。小镇中两旁的柳树、槐树都是无精打采。热浪蒸腾。

    张昭返回到家中,准备再休息几天。

    他的目标从没有变。他不希望看到弘治朝之后,明王朝迅速的往深远中跌去。他希望修正这艘大船的航道,让它乘风破浪。如果他都穿越过来,一百年之后下一个朝代还是“我大清”,他岂不是成了穿越者之耻

    那是要被人从棺材里、历史的废纸堆里拖出来鞭尸的啊!

    但,宏伟的目标在前,并不妨碍他咸鱼几天。列宁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张昭搬了一张竹制的躺椅在书房中微微眯着,手边放着一壶清茶、几枚糕点。炙热的阳光带着夏日的气息从几扇打开的玻璃窗中闯来。时光悠悠。

    张昭都记不得,他上一次享受如此悠闲的时光是何时大约是读大学那会吧。

    身边传来一阵香风。慕容雪穿着淡蓝色的对襟褂子,轻施粉黛。温润如玉一般的大美人。一米六六的身高,身姿丰盈,凸凹有致。她询问道:“少爷,中午吃什么”

    “这就到点了”张昭从咸鱼状态中清醒过来,看一眼书房中的沙漏,大约十一点左右。王小娘子带着两个俏丫鬟去报馆了。中午他一个人吃,随意的道:“慕容姑娘,叫韩娘子随便弄点吧。”

    他应慕容雪的要求,没再称呼她为“慕容大家”。

    慕容雪螓首微点,“哦,好的。”答应下来,却没有立即离开。她有事想问张昭。

    张昭笑一笑,“谢了。慕容姑娘,你每日待在家中不闷吗我印象中你都不怎么出门。闷就出去转转。”

    慕容雪微微低着头,声音轻柔的答道:“少爷,我不闷。像我这样的…人,被赎身出来,都要和原来的地方断绝关系。待在家里,恪守规矩。”

    张昭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慕容雪是琴艺大家,是青楼里的淸倌人。但身份是贱籍,张昭对她其实挺尊重的。就像他对她说的:有技艺的人是需要尊重的。但慕容雪在他府中,估计心里很自卑。

    慕容雪一鼓作气,顺着话头,抬起头,明亮的眼眸看着张昭,“少爷,你…你会把我送人吗”

    当日,张昭和李婉、方晶、王絮雪她们说起对宁瑶、冯夕夕的安排时,她正好在场。

    这些天她在张府里待着不错。张昭待她和气、尊重,夫人尊敬她如老师。她想要留下来。被送走后那颠沛流离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

    张昭这才知道这粉腻酥雪的姑娘想说什么。心里吐槽道:你怕是不知道网文的铁律:不许送女。

    送就要扑街的。

    张昭坐直身体,正色道:“当然不会。慕容姑娘,你们将来想嫁人,或者想离开府里,我肯定不会阻拦你们。你们在我府上做事,相逢即是缘分,我怎么会把你们当做货物一样送出去”

    慕容雪看着张昭的眼睛,数秒后,盈盈的福一礼,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地,声音带着难言的喜悦,道:“谢少爷。奴家日后哪里也会不会去。”

    说着,婷婷袅袅的快步离开。

    张昭看着她摇曳的倩影,笑着摇头。倒是想起帮他做事的那只金凤来。差不多快一个月没见着她。她的背影也会如这般美丽的吧

    …

    …

    下午时分,张昭正准备午休,大明皇家银行的总经理卢奉来访。

    张昭在慕容雪的服侍下,换身衣服,到小厅里去见客。



第三百六十章 银票印刷成功
    张昭的习惯,是把商行的掌柜叫做“总经理”。东家,叫做股东、董事长。

    就如同现代社会中,首富放个屁都有人说是香的。以张昭此时的地位,他麾下的商号中基本改了称呼。

    本来明代社会的商业层级应该是这样的:学徒、伙计、大伙计、掌柜。

    上面如果还有总号,那就有:管事、大掌柜。

    如今国泰商行内部都跟着张昭的习惯,略作修改。

    精雅的小厅中,卢奉一身员外装束,五十多岁的年纪,精明强干。寒暄几句后,笑呵呵的将手中印刷精美的数张银票递给张昭,“伯爷,这是新的银票。你看看。”

    印刷机并不是什么技术难度特别高的机器。所以,研发周期其实也不长。这几天的时间,隶属于新军营的兵工二厂已经制造出两台印刷机。

    新军营下属的兵工厂专门制造火器。目前分为两个厂。兵工一厂专门制造燧发枪。以及相关的弹药。

    明军早就并非单纯的冷兵器军队。永乐年间就有神机营。像十二团营里面:步、骑、神机营是标配。老旧的火炮也是有的。

    张昭把兵部的火器工匠全部要来,给明军的火器供应就就由他负责。

    张昭把那些老旧的鸟铳,火绳枪全部废除掉,只生产制式的燧发枪。型号叫做:新军i式燧发枪。

    明军之前大量装备的火绳枪,因而不能执行排枪击毙战术。只是完三段式射击战术。打完一轮或者几轮战术作用就没有。

    换装之后,张昭在西北三镇教授过边军排枪战术,十二团营这边之前归他统辖,这些军队都已使用排枪战术。

    当然,他们还不是纯粹的火器编制。

    军中的换装,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

    兵工二厂则是制造其余的火器。包括火炮、地雷这样的武器。国泰商行把专利购买,在兵工厂下订单,大明皇家银行很快就把印刷机拿到手。

    真理报那边还要稍微晚点才能拿到更多的印刷机。张昭已经安排,真理报社准备在天津卫开设分社。

    届时,把场地和印刷工人找到位,每日要印刷的样板往天津卫这里一送,直接在天津卫开印。扩大真理报的影响力。

    张昭把银票拿到手中,仔细的观察起来。这是两种面值的银票,甚至可以叫钞票。面值分别是一百两、五十两。

    明会典中记载着宝钞的样式:以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纹花栏。

    即用桑皮纸为材料,长30里面,宽20厘米。和一张a4的纸差不多。

    明朝这时民间还在用宝钞。说起来,略有些讽刺。在宝钞上直接印一个贯,就要百姓当一贯用那怎么可能现在一贯宝钞只能当十文铜钱来使用。

    擦屁股都嫌纸硬。

    大明皇家银行印刷的银票大小比宝钞要小,比现在通行的银票略大。和后世使用的人民币差不多。(百元的面值尺寸是15577。五十元的面值是15070)

    这是属于张昭的个人使用习惯。他实在没有兴趣以后拿着一叠a4纸付账。那画面想想就太有喜感。

    之所以,没有印刷更小的面值,主要是张昭在考虑防伪、流通等问题。100两银子,在弘治年间属于巨款。能使用这样面值的银票的人,肯定有防伪能力。

    否则假钞流通起来,大明皇家银行会被玩崩。

    现在明朝货币流通的痛点,不在于有各种各样的白银锭,币值混乱。银庄、钱号就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

    而是在于大额交易时白银太重。数万两白银,就得用马车运啊。还有出远门时携带不安全、不方便。商人、权贵们有异地通兑的需求。

    思绪在张昭脑海中一闪而过,对卢奉肯定道:“可以。就按照这样去印制吧。”

    卢奉心中一松,笑着道:“好。”

    张昭忽而想起一件事来,“老卢,我前些天去美食街吃酒,发现美食镇那边很有些繁华。可有什么缘故”

    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将会在美食街中流通。这是强制性的。当然,鉴于面值,普通百姓是不会用的,主要是商家们不得拒收银票。美食镇委员会在收税时,也会收银票。

    慢慢的走出流通的第一步。

    卢奉当然知道怎么回事。大明皇家银行在美食镇中就设有一个分行。神秘的笑一笑,“请伯爷容我卖一个关子。具体原因,这就要伯爷自己去看。”

    张昭就笑起来,伸手虚点一下卢奉,道:“行啊。反正我今天没什么事。等会下午去看看。”

    他在最初的设想中,是想将美食镇打造成为京城东的中高端商业区。而等美食镇落成后,他再去看时,发现全是餐饮、日常商铺。走的是低端路线。

    他也没什么法子好想,只能默认。京师就算整个明朝的中心,但有钱人毕竟是少数。为此,美食镇中的房地产开发都停止,留待日后。

    按照张昭的估计,美食镇在建设公司两万多名工人分流之后,其畸形的繁荣就会消失。直到青楼、会馆开业后,聚拢在城东的人气才会慢慢的恢复。

    作为吸引客流“重头戏”的教坊司分舵,在一个月之内,连室内装修都搞不定的。少说得半年。要到年底去。

    那么,现在情况是怎么回事

    …

    …

    中午吃过饭后,张昭带着丁赞,王武两人,轻车简行,和卢奉一起从城北绕到城东的美食街。

    午后时分,美食街中依旧略显热闹。沿街各酒楼、酒馆、食档的生意都还不错。

    和张昭前几天来知行酒楼吃庆功宴时大略差不多。吃饭的都是穿着短褂的青壮。
1...138139140141142...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