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第四百五十九章 悠闲生活(上)
雪下了一夜。
清晨时都能听到大院外面梧桐树的枯枝折断声。还有,几只麻雀飞起来的扑腾声。
天地间仿佛都陷入一片寂静中。
张昭身体内的生物钟让他按时醒来。大约清晨六点半左右。扭头看着和他共枕的婉儿,
她精致白皙的瓜子脸上正带着熟睡的酡红。几根凌乱的发丝贴着她的脸蛋。
瓜子脸、杏眼、琼鼻…,满满的都是十七八岁女孩的胶原蛋白,美到极致。
光是这张脸,张昭就能给10分。更别说,和她在一起的感情因素。情人眼里出西施。
其实,按照大明朝的审美观,婉儿这神颜并非正妻的合适人选。瓜子脸、大眼睛,会给人一种娇媚的印象。而在如今的审美中,这是美妾的标准。
事实上,婉儿身上那顾潜藏着的颠倒众生的妩媚正在被他慢慢的开发出来。
十八岁的婉儿即将进入她人生最美的阶段。而这份极致的风华属于他。
张昭惬意的将婉儿抱过来。
“老公…”婉儿迷迷糊糊的喊一句昨晚他让她喊的称呼,卷缩在他怀里,慢慢醒来,娇柔的道:“二哥,你怎么醒这么早”
张昭看着床榻上的水蓝色蚊帐,就这么躺着和娇妻闲话,道:“之前是起来读书习惯了,现在在军营里搞习惯了。婉儿,你说我这是不是贱骨头”
婉儿轻笑道:“二哥,我以前真让你睡到日上三竿再起来。你也不乐意呀。你忘记你之前怎么责怪我的”
张昭就笑:“你现在也可以让我日上三竿才起来啊。别掐,疼。那是以前了。我最近是准备懒散一点的。生活里面全是工作多无趣。还记得我之前给你说的,新府邸里要种上几亩桃花、梅林。咱们俩在花期时去赏景。”
婉儿眼睛一亮,依偎着张昭,道:“真的吗”
少女就喜欢花啊,香水啊,面膜啊,这样的东西。美妇可能会喜欢黄瓜等水果。
张昭道:“我几时骗过你啊。”
婉儿一脸幸福的抱着丈夫,抱的紧紧的,低声呢喃道:“二哥…,你说我们上辈子、上上辈子是不是认识”
“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百世修得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张昭抱着婉儿。
…
…
半个时辰后,张昭喊道:“小瑶…,把我和夫人的衣服拿进来。”
人堕落起来真是快啊。现在有丫鬟服侍,张昭就差一步:衣来伸手。
片刻后,冯夕夕和宁瑶两个俏丫鬟满脸绯红的站在架子床边,手里捧着要换的衣服。
两个小美人低着头。
张昭现在算是知道为什么权贵府中那些俏丫鬟们最终都会留下来。实在是主人很亲密的事情都避不开她们。
换上衣服,洗漱后,张昭精神焕发的前往开平卫县衙。
年轻的身体就是好啊。要是换做他穿越前那被掏空的身体,这会估计早就精神萎靡。他其实还怜惜着娇妻,尚有余勇。
开平卫县衙,正式的名称叫做“开平卫建设委员会”。不过,这里的军民都习惯称之为县衙。
张昭和朝堂衮衮诸公谈的条件:开发辽东、大宁都司旧地,给大明新增二十万户缴纳皇粮的百姓。
但,在屯田的早期开发阶段,行政权归后军都督府,方便集中力量办大事。回头整体移交给朝廷。朝廷会在当地设府县治理。
当然,先期在各府的卫所土地分配下去,这些户数就直接转交给当地的府县衙门。
因为这些地区都有官府管理。后军都督府没有必要再留人员,增加行政开支。
根据改革司的估算,北直隶几个府中的卫所土地分下去,可以
第四百六十一章 卫举人的决断
卫举人的家在遵化县城东。这年头就算是盛世,山中的盗贼也是有的。卫举人选择住在城中。
这栋占地十几亩的府邸是卫孚中举人之后扩建、翻修的,所谓改换门庭是也。
卫孚从正房大院里出来,穿过甬道,到前厅中。
此时他的两个舅兄,还有几名晚辈正坐在一起闲聊。腊月节刚过,遵化这里到处都是年味。舅兄们带着晚辈过来给他送年礼。算是一次日常的拜访。
卫孚三十二岁的年纪,穿着白色儒衫,手里拿着折扇,走进来,众人纷纷起身问好,他团团的拱手回礼,歉然的道:“我来迟了,让诸位久候。魏伯上酒菜。”
卫家的仆人们送来酒菜。花厅中顿时在飘起菜肴的香气,在冬夜里热气腾腾。
卫孚的妻子在吴家中排第二。两个舅兄一个是兄长,一个是弟弟。畅饮片刻后,吴小舅喝着酒,略带些得意的道:“姐夫,你往常叫我们安分守己。可是如今这世道啊,只有胆大才能出人头地。”
卫孚在遵化县中几近名流,年节之时迎来送往颇多,他最近精力都在官场上,倒没留意妻子娘家的情况,不动声色的道:“哦”
吴小舅自得的一笑,道:“我和大哥两人运了一些粮食、酒水、草药到兴州镇去贩卖,又带一些胡姬、牛羊回来转卖,这一趟下来赚了800两银子。
你说,若是在乡里老实种地哪有这等机遇”
以明代的生活水平,一个乡中的百姓在两个月内能赚到800两银子。这真的算是人生巨大的跨越。
京师附近一亩好地也不过8两银子啊。这笔银子全部拿来在遵化县买地,立即可以晋升为“殷实”之家。
吴大舅笑呵呵的道:“还有些倒卖废布、帐篷等零碎的赚头。我索性就在兴州府宽城镇那里买了几十亩地,准备年后去那里做生意。那地方发现了金矿,日后肯定能发展起来。”
这话看似述说,实则吴家兄弟俩带着炫耀之意。几名子侄辈七嘴八舌的说起这两个月在燕山山脉中的见闻。
卫孚一个举人,涵养还是不错的,并没有和两个内兄生气,举杯道:“那我在此先祝贺大哥和三弟明年生意兴隆。”
吴小舅咧嘴一笑,道:“姐夫,你在这遵化县中人面熟,要不要入一股赚的钱就有你一份。不必你坐着吃那点租子强搞的我姐跟你这么些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这话就有点过分,甚至是得寸进尺。
卫孚心中怒火一闪,将酒杯放下来,道:“不必了。我年后要去开平中屯卫任职。”
这话一出,满桌子都安静下来。
吴小舅顿时脸色有点讪讪的。这年头,官本位的思想深入人心。
吴大舅愣一下,身体微微前倾,赔笑着道:“妹夫,你去开平卫担任什么职务”
遵化县和开平中屯卫都属于永平府。而且,最近开平卫在京中的报纸上大发异彩,天天都有相应的报道,发展的很快。
卫孚道:“都督府经历,署理开平中屯卫事。”
吴大舅听懂了。这是要治理二十万人口的开平城啊,相当于县太爷。心里颤一下,扭头一巴掌拍在弟弟头上,“你喝两杯黄汤就上头。快给你姐夫道歉。”
吴小舅倒是有“唾面自干”的精神,乐呵呵的举杯道:“姐夫,姐夫,我自罚三杯。你大人大量,不计小人之过。”
卫孚无语的摇头,也不去解释这个职位其实是“知府”,和小舅子把“陪礼”酒喝了。他和这两个浑人计较什么
时代在变化,如同车轮般滚滚而来。有识之士都能感受得到。但
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闲生活(下)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见她这般娇柔、任君采撷的模样,张昭禁不住一笑。
用眼睛占占便宜得了。真要去碰她,那就显得太没品。她肯定不会拒绝,但心里未必就真乐意。肯定会减分。
两人的感情没到那一步啊。
其实,如果他还是少年时,大约会享受此刻这种氛围:在冬季的午后,一个容颜、气质俱佳的女孩爱慕着他,想和他独处,共度这美好的时光。这何其的令人沉醉啊。
但张昭对此时氛围有触动但不沉醉。都是成年人了,和大美人独处,就只有这点单纯的想法不想和她做点有趣的游戏
当然,张昭这时没打算干坏事。感情没到那份上。
张昭看着慕容雪那张吹弹可破的俏脸,打破这微微令人遐思的气氛,道:“慕容姑娘,金凤回信给我说,东楼、绿绮楼都曾邀请你去她们那里教琴。你都拒绝了。”
婉儿她们刚到的那天,张昭就决定卖出一部分战争债券,用以补贴家用。
第二天就有书信去京中。前两天陈夕凤回信刚到。里面提及关于慕容雪的这事。
慕容雪鼓起勇气和张昭对视,微微仰着头,和他目光对视着俏脸禁不住染着轻红,但坚持的道:“少爷,我之前给你说过的。像我这样的女子,被赎身出来后都要和原来的地方断绝关系。待在家里,恪守规矩。”
张昭笑一笑,道:“嗯,我知道,人言可畏嘛!只是,那你的人生会很无趣。絮雪不是在美食镇中找金凤租赁了一座勾栏瓦舍吗你可以教那里的姑娘们。
另外,新军营初级学堂里的学生,你有兴趣教他们吗你愿意的话,我就给他们说一声,开一门声乐课。或者,干脆在美食镇中开一间琴室,专门教授女孩子。
你的琴艺,我虽然听不懂,但能名满西安府,相来是到了一定的火候。真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束之高阁,实在是一种损失啊。”
说着,张昭凑到她耳边,轻声道:“放心,少爷我不会因为你绝色的容颜给别人看几眼就觉得亏大发。”
慕容雪
第四百六十三章 调研(上)
一座大型城市的修建,最先动工和需要安排、设计的,肯定不是地面上的建筑。而是地下的工程。
就像现代社会里搞建设,一块地首先要平整、三通,然后才是房地产公司进场。
古代的大城市最终的出现地点都颇有讲究:产粮区,有水源,有能源等等。
譬如大明京师,如果没有西山煤矿提供的煤炭,冬季就得抓瞎。想要聚拢起两三百万人口,怎么都不可能。
再譬如中唐时期的长安、洛阳。为什么武则天、唐玄宗都喜欢往洛阳跑原因就在于关中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不够。而漕运只能到洛阳。
皇帝是带着文武百官去洛阳吃饭去的。
开平卫得天独厚之处就在于它有资源(铁矿丰富,为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另外还有银矿、铜矿等矿产资源),有能源(煤炭、水能、石油、天然气),有水资源,而且还是港口城市。
在大航海时代,一个出海口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没见毛熊的彼得大帝玩命的往西扩张,就为取得圣彼得堡这个出海口
康麻子不给力啊!把共青城给丢了。从此中国丧失在日本海的出海口。如果中国有这样一个出海口在手,东瀛根本就别想跳。
当然,大明也不给力啊!在万历年间将奴儿干都司全部给满清占去。
现在不会了。
…
腊月十六日,天晴。
出开平县衙四周的纵横的方格子式的街道后,在清晨的朝阳下便有一种荒芜感。
开平城的面积约三千多平方千米,只有区区二十万人口涌入。理所当然的会显得地广人稀。
因为采取的是现代社会那种没有城墙的发展模式,开平城基本就等同于没有城市中心,完全是那里发展的好,那里就是城市的中心。
目前,开平城这里有三大区域,第一是位于陡河旁的生活居住区,开平县衙就设在这里。
第二,是围绕着原开平中屯卫发展的工业区。距离生活区约十里。开平中屯卫这里有大量的优质煤矿。往东面六十里是沙河,开平卫钢铁厂就设在这里。
第三,生活居住区往北约十五六里,这里新军营的驻扎区和家属区。
在这日后有着一千万人口一万三千多平方千米的区域之中,
上午八点许,张昭、卫孚、董朗三人在开平县衙汇合,带着随从坐马车从官道出发,约十分钟后抵达开平中屯卫原来的小镇。
这里已经改建成为一个居住的小镇。整齐的水泥高楼和四合院混合着铺开。
一两里路外的煤矿没有日夜的在运转。运煤的车辆络绎不绝。
张昭一行二十多人进镇来,小镇口广场处晒太阳的老人和小孩见怪不怪,打量过来。
董朗道:“子尚,你看。两个月前我们来,这里老人、小孩都还衣不遮体。现在人人都有衣穿。京师纺织厂的布匹正在迅速的占领着北直隶的市场。价格便宜,质量又好。”
张昭笑着点头,“嗯。”他听得出董朗的得意之情,但确实很认可这件事。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发明出来之前,最重要的两个产业:纺织产业,钢铁产业,他都已经涉足,并小有成就。
其实,钢铁产业的技术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他那完全是借助于大明朝原有的工匠积累这才得以取得一点点的进步。即:提高了每炉的产钢量。
而纺织产业的发展就要顺利的多。把飞梭和珍妮纺纱机搞出来,生产效率迅速的提升。京师纺织厂这才短短的数月已经迅速的击溃北直隶的同行。
&nb
第四百六十四章 调研(下)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冬季之时,枯树上的乌鸦呱呱叫着。树丫上的鸟窝、草垛、土墙,小镇中还有着水泥筒子楼,构筑成一副冬季的乡村小镇画面。
还有掺杂着煤渣的水泥路。
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旧貌换新颜”这五个字有点吹牛逼。但是以张昭第一次来看的情况,这是切切实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