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数月前张昭来时,这里的卫所士卒们都是麻木的眼神,而现在他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小镇。
环境不算干净,但是吃饱、穿暖的问题解决的七七八八。
开平中屯卫原来的曹指挥使等军官早被送到滦州去挖矿。这里的卫所已经废除,卫所土地分配下去,士卒全部转为民籍。
“大帅,我想去参军!”
曾经光着屁股的小孩姓柴,小名狗剩。今年八岁,父母双亡。在卫所里吃百家饭长大。土地分配后,他一个小孩种不了地,将地给一个照顾他的老叔种着,混口饭吃。
平日里,狗剩都是在开平那边找些活干,很机灵。现在是春节前,他会镇里等着过年。
在旁边走着的镇长介绍情况。
后军都督府搭建的行政体系可不像大明朝。搞什么“皇权不下乡”。张昭完全是按照秦朝的体系,直接把行政体系架设到村镇一级。
张昭笑着摸摸他狗剩的头,道:“那你家里怎么办这么大的宅院没人住可惜了啊。”
他们一行十几人今天就在狗剩家中住一晚。
狗剩很有主见,道:“都交给老宋叔。”
张昭点点头,对胡镇长道:“你中午去把乡老们请来,我给他们说一声,把狗剩带到新军营初级学堂去读书,另外呢,和乡老们聊聊天,了解情况。”
胡镇长连声答应,将张昭一行送到狗剩家里,就赶紧去办事。
狗剩高兴的跳起来。
…
…
庞泰、高一典、王武几名亲卫将狗剩家的厨房打扫一遍。把带来的厨具都架起来。
庞泰能干军事参谋的人,对张昭的想法基本一猜就透,
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第二天清晨,张昭带着狗剩,和董朗、卫孚并亲卫、随从一起离开开平卫小镇。
狗剩在昨天晚上去父母的墓地烧了点纸钱。他父母死于煤矿的矿难中。所以,他对原来的开平中屯卫曹指挥使等人非常痛恨。
老宋叔三十多岁,像一个老农,和镇公所的官吏们一起把众人送到小镇口。张昭等人先上马车,给他们叔侄二人留下独处的空间。
老宋叔将狗剩拉到一边,整整他身上的新土布军装,叮嘱着狗剩,道:“去外面听大帅的话。机灵点。”
他和狗剩的父母是多年的老相识,有一点情分在,平常多有照看这孩子。
卫所废除掉,他这份善意也换来好报。狗剩家里世代军籍,就算只有一个未成年的男丁,也是要分配土地的。
他说是帮种,其实是占柴家的便宜。一个八岁小孩能吃多少粮食
“老宋叔,我知道。”狗剩充满着对未来生活憧憬,兴奋的挥挥手,道别老宋叔,道别他的村庄,坐进张昭的马车中。
他即将就读于新军营初级学堂(开平分校)。张昭希望他在那里开始自己的人生、淬炼。
而此时谁又能预料的到小名“狗剩”的男孩会在青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
…
腊月十八日,京中来信。平江伯陈锐去世。二十日上午,张昭悄然的带着妻妾们返回京中。
新军营的部署,他早就上报给朝廷:留在开平休整,开春之后,视情况前往松嫩平原扫灭福余卫。
之所以说视情况,是因为兵事无常。他虽然以压力和利益,迫使海西女真四部在冬季出兵攻灭福余卫残部,但这会儿最终结果还没传来。
如果福余卫还没灭,明军就要动动手。当然这种概率是非常低的。无非是他再给海西女真四部一点时间。
而到明年开春,新军卫主力会前往辽东都司坐镇。废除辽东卫所,整训辽东军。
最终的目标是把整个东北平原都要纳入大明的治下。
马车在开平卫和京师相通的官道上平稳的行驶着。两三百里的路程,有便捷的水泥大道,大约两三天
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圣
萧敬把银票收起来,看着正随意交谈着国泰商行生意的君臣两人,感慨难言。
大明皇家银行的百两银票和五十两银票已经使用的越法频繁。至少,京中权贵都已经接受。
因为,拿着银票可以直接在大明皇家银行兑出银两,或者存进自家的账户。当然,大额的兑付(五千两以上,每日限额一千两)需要提前预约。
而这种银票的便利性,在交易时实在太方便。譬如,他们这些内奸收钱办事时,拿一捆一百两的银票多方便
至于说防伪,这银票的纸浆是大内提供,印刷的墨水、母版都是独有的。
等闲之人根本无法造假。而辨伪之法早就在京师大小报纸的宣传下人人皆知。
当然,他的感慨和银票质量无关。而是和数额有关。想要获得天子的好感,如他这样数朝元老,精通音律、典章制度、文章其实终究还是敌不过银票啊!
以他看来,在张昭打赢朵颜三卫之战,明摆着只要有时间就能给国家增添二十万户在籍百姓之后,再加上此刻的“孝敬”,张昭在当今天子心中的份量,已经超过之前的宠臣李广。
没见如今的内廷在张昭面前基本都放软身段。
毕竟,李广再会博天子喜欢,那也是修道长生、丹药这一块的。而张昭这做的是“国事”啊!内帑增加也是国事。天子缺钱。
以他估计,只怕和成化年间得宠开西厂的汪直差不多了。再往上的恩宠程度就是正统年间的王振了。
当然,以张昭的本事,在太子登基之后,只怕就能做到这种程度。听刘瑾说太子对张昭的感官是“亦师亦友”。
…
…
张昭并不知道司礼监大佬萧敬的想法,坐在乾清宫西暖阁的座椅中,和弘治皇帝说着话。
“国泰商行之前最赚钱的生意是玻璃生意,亦因此而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
现在国泰商行最赚钱的生意是纺织厂和钢铁厂。这两块将是明年利润的增长点。
只是,臣有一事需要先和陛下说一声。纺织厂的布匹冲击大明各地的市场,必定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陛下需要在今年或者明年考虑大规模基建,来消化富余出来的劳动力人口。”
“哦你详细的说说。”弘治皇帝刚得了分红,心情正好。见张昭连纺织厂的隐患都考虑到,也不怎么担心,直接问详情。
张昭花费半个时辰大概的和弘治皇帝讲了讲纺织机器对传统纺织产业的冲击、后果。以及解决办法。在朝臣面前装逼这种事自然是要留给弘治皇帝去做。
讨论完这个话题,弘治皇帝让小太监们上了茶水、点心,主动的道:“置换兵器这件事,兵部刘尚书尚有不同的看法。这件事年后再议。你说的那个资源法、发行银元,内阁的三位先生都已经同意。现在正在京中放风声。年后就会正式颁布。”
张昭心里过了一遍,银元和银子是并行的,并不强制使用。不过润物细无声嘛,推广起来并不难。只要朝廷保证可以银元缴税这一条就足够。
张昭道:“既然要铸造银元,臣想将陛下的头像印在银元上。让大明百姓都能得见天颜。”
弘治皇帝就笑起来,用手虚点着张昭,“你啊…,拍朕的马屁不是咱们君臣之间那用的上这些废除工匠籍贯一事,朕心里有数,年后即会和几位先生商议。呃…,有几个百姓手里能有一两银子的”
&
第四百六十七章 所谓名将
事涉天子无小事。张昭于腊月二十四日进宫面圣的消息瞬间就传开。
天子见谁,其实并不算是太大的事。比如,到礼部尚书张升这个层次,天子见个大臣他就要紧张,那还干不干活
但是,张昭面圣的消息之所以迅速在京中传开,主要有两点因素。
其一,参与人物和时长。
天子是在皇后、永嘉公主在场的情况下召见张昭。这就不是一般的亲近。
这种待遇文臣想都不要想。文臣和皇帝,不管关系多么亲近,私人关系顶天就是到“帝师”这一条线。张昭这属于武勋、太监特有的荣耀:近臣。
但是,有那个武勋能够在皇帝面前谈笑风生近两个时辰呢
注意,“谈笑风生”这个词不是凭空猜测的,而是宫中的太监们嘴里流传出来的。
地位如英国公张懋,替皇家掌握天下兵权,确实能够和皇帝单独密谈两个时辰,但肯定是谈国家大事,要谈笑,那怕还是有点困难的。
英国公再怎么是人精,他都已经六十多岁,要和三十二岁的弘治皇帝谈四个小时的闲话,那基本不可能。
而如李广(已故)、崔元、裴贯中等人固然是可以和天子谈笑,但这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人物,类似于府里养的清客。
张昭是以什么身份国朝统兵的大将啊!而且是排位第一的大将。这个排位第一,分别是名望:他现在公认的“名将”。
当然,这个名将,张昭自己知道有多少水分。自打曾文正公之后,文人统兵,跟着他学就可以了。
二战时就有几个比较像的例子: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的蒙哥马利。还有美国那一票所谓的“名将”,什么艾森豪威尔之流的。美国人编的历史书连华盛顿那种货色都是最伟大的将军,而且排名第一。真尼玛不要脸。
华盛顿作为美国的政治人物,开国领袖,其功绩要承认。但他指挥打过什么仗,水平怎么样,自己心里没点逼数大把的史料写的清清楚楚。
还有,吹的牛逼上天的五星上将在彭总面前还不是跪主席就说了,他们就是个纸老虎。
所以,这种伪名将,归根结底的秘诀,就是曾文正公的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说的再透彻点,就是拿国家实力(人力、财力、兵器)硬堆出来的胜利。
张昭虽然心里不认可这种“名将”,但他自己确确实实就属于这类人。所以,他一到战场上,绝不插手具体指挥,只关心全军的战略,物资储备、运输。
回归正题。
其二,张昭被人为大明朝排位第一的大将,还在于他手中的实力。新军一出,谁与争锋
所以,归纳起来,弘治皇帝和张昭谈了近两个时辰,传递出来的就是一个确切无比的信息:此人正当红。
这是弘治朝最靓的仔!
而京中消息传得如此之快,还有第二个原因。张昭身上牵扯的事情太多。
这并非是说张昭最近又开始上跳下窜。而是,战胜朵颜三卫之后,朝廷有一系列的事情要“收尾”:把大宁都司和各种好处要切切实实的吃下去。
张昭职责所在,不断的提出新的建议。涉及到:资源法,银元推出,都司制度改革、蓟镇军整训、兵器更换、大宁都司架构、废除匠籍、对奴儿干都司的策略、移民等等。
瞧瞧,这都多少事
众朝堂大佬们难道就不关心弘治皇帝答应了没有
别看此时明朝的文官集团力量非常大,但要说能独立执政,那是在骗小朋友。
明朝文官最巅峰的大佬:杨廷和(他当了几十天没有名头的皇帝),张居正。
张相公的辉煌履
第四百六十八章 歪风邪气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临近春节,京师内外一片过年的氛围。城北的小安镇中车来车往,喜气洋洋。
小安镇距离城只有两里路,随着京师人口的增多,这里的人口也在逐渐的增多。
寒风吹着庭院里的枣树。
张昭招待着来访的李幽喝茶,“子远近日可好”两人分宾主坐下,茶香袅袅。
李幽还是那副獐头鼠目的模样,只是身上的服饰、挂件都换成名品,脾气一如既往,笑着道:“当然是极好的。子尚兄如今名震天下,我作为你的旧友,在京中岂有不好的”
这话说的!张昭笑一笑,喝着茶。
李幽不以为意,道:“我昨晚和公昭兄在教坊司喝酒,才知道子尚中午去过老师家。所以今日上午前来拜访。”
张昭点点头,“嗯。”认可李幽有随时来见他的权力。
李幽微微沉吟片刻,道:“子尚,你不在京中有三个月,京中有些歪风邪气。你要留意一二。”
张昭将汝窑茶杯放下,看着身材短小的李幽,问道:“你是说之前被谢阁老压下去的事”
李幽摇头道:“不只是这一股风气。”对张昭说起原委,“所谓‘莫让儒冠误此生’,这最开始是文学报的编辑在批评你,不过他们文章写的文绉绉的,在京师、北直隶的销量很低,并没有引起什么浪花、风潮。
后面主要论道报在批评你。他们一动,便有几家报纸跟进。调门越来越高,直接把你推向儒门的对立面。甚至还收集了你的一些资料。譬如新军营初级学堂的物理教材和张家私塾的自然教材。
邸报把这些资料当做学术论著,刊登了几封批评的奏章,署名是翰林院里的。这随即引起轩然大波。邸报的威力你知道的,后面是谢阁老出面才平息。”
张昭第一次听到完整版的整个事件,微微沉吟着。
这并非是说他不重视京中的情报收集,新军营对内搞情报活动肯定不行,很犯忌讳。但是以新秦伯府的名义,收集京中报纸上的信息,这不会有任何问题。
只是当时他还在燕山山脉中,消息不通。再后面就平息,这些消息便没有把消息送过来。
&
第四百六十九章 树大招风
不得不说,李幽的权谋能力相当的突出。简直有点雍正王朝里面顶级谋士邬思道那“从石头上榨出油”来的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