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台
按照常理来说,一个副千户被杀,在京营(三大营、十二团营)中是引不起多大的关注的。
十几万人的京营中副千户至少有两百人。而且,京中有多少公侯伯这样的超品武官别说副千户,千户都是实实在在的小人物。但是,张昭这个新军千户所多少人在关注
当日,在武英殿上军方第一大佬英国公张懋在场,现在被弘治皇帝信任的领军大将保国公朱晖在场,驸马都尉崔元在场。
而张昭不久前在镇远候顾溥的总督府中闹一场。成国公府牵扯在其中。
可以说,大明的军方重臣,除开中山靖王徐达传下来的两支:向来留守南京的魏国公,定国公这两府没关注外,其余的大佬都知道张昭这个千户所。
弘治皇帝想要练精兵的心思,现在大半朝臣心里都有数。
现在,张昭身为千户,悍然的处决一个副千户,这能不让人关注吗消息在第二天上午就传遍整个军方。(这还是因为新军千户的门禁严格,否则当天就会传遍)
成国公府中。
小公爷朱凤在听到消息之后,勃然大怒,“混账东西!他怎么敢擅杀朝廷命官”
这里是国公府前院东南区域的一个小院落。向来归小公爷朱凤使用。陈设雅致,布局宽敞、明亮。很典型的中式风格,雕梁画栋。
几名心腹噤声,不敢言语。
他们正在“商议”怎么还击张昭。刚刚罗先生还介绍说前天晚上李副千户李孟津还请求小公爷帮他调走,结果小公爷还没来得及运作,人就被张昭杀了。
打狗也得看主人不是新军千户所里闹的那一幕,谁不知道小公爷是幕后主使者但张昭就是无视!
这是赤果果的打脸啊!而且还是在短时间内甩的第二巴掌!
啪!啪!
所以,不怪小公爷如此恼怒,之前的文士风度、富贵教养全无。到底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国公爷虽然有两个嫡子,但大公子体弱多病,谁都知道将来继承爵位的必定是二公子。
他从小到大没吃过这样的亏!
朱凤一身蓝袍,所用的装饰俱是华贵非常。本来是眉清目秀的脸上此刻全是戾气。怒声道:“罗先生,你来说!我现在还怎么暂缓处理,我的脸面还要不要
他一个个小小的千户,胆敢欺负到我头上来。他吗的!当我的刀子杀不的人么小六,去把府里的家丁都聚起来。随我出门去称称他的斤两。
我家祖上随太宗皇帝靖难,数次救驾,才有子孙这般富贵。我父亲奉公守法,为国事常年奔走。他一个小小的秀才、千户,凭什么敢欺辱我”
罗先生低着头。
他的东主正在气头上,他说什么都是错的。现在的小公爷已经失去气度,就像是一个赌气的青年。这样的大事,说什么争脸面,未免可笑。像小孩子过家家。
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争夺未来在太子身边武臣的地位啊!而小公爷十天前被张昭在总督衙门当面打脸后,现在听张昭这个名字就上头。当然,这里面有镇远侯嫡子顾新的功劳。
在前几日的勋贵子弟聚会上,顾新当面嘲讽小公爷,“朱凤,你做的什么狗屁倒灶的烂事,还要我爹出面给你收拾烂摊子。丢不丢人呐你”
叫小五的长随偷偷看众人一眼,只得乖乖的去叫成国公府的家丁。
小花厅中,众人不敢出声。朱凤阴沉着脸,呼呼的喘着气,心里盘算着等会去军营后怎么收拾张昭。怎么样代价最小。
他气在头上,不代表完全失去理智。他去教训一个千户
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炼(一)
张昭对新军千户所的改革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针对训练上的。出台各种奖励、惩罚制度。对训练度完成的好的小旗、总旗、百户进行奖励。对落后的小旗、总旗等队伍进行处罚。
第二部分则是针对编制上的。
明军的小旗为十人,总旗是五十人。而按照火器军队的作战方式,这种编制是不合适的。排枪击毙战术使用的三段式射击。张昭将现有的编制全部打乱。
按照一个班12人,一个排三个班,一个连三个排这样的编制进行组合。
这样下来,一个小旗下辖的人数增多。总旗所辖的人数下降为40人。而百户所辖人数又增多。再算上缺额的士卒,就成了官多兵少的局面。
所以,第三部分的改革,针对的就是军官的改革。能者上,庸者下。
将所有的百户降为总旗(排长),将所有的总旗降为小旗(班长),将所有的小旗降为士卒。凭借着训练、实战中的表现,再进行提拔、任用。
将士卒分为甲等兵(上士)、乙等兵(下士)两个等级。根据训练、作战的表现进行提拔或者降级。
除此之外,还开始设立夜校,分批次教士兵识字。
新军千户所便是在这样的“改革”当中继续着军姿、队列的训练。这个东西并非张昭带来的。而是明军本来就有的东西。明军作战也是要讲军阵的!
每次军中会操,一样要列阵,变换阵型。京营到中后期被人说花架子,说的是什么地方就是会操时军阵整齐,听旗号变阵时一样迅速,但是真实的体能、搏斗技巧、意志却是差到极点。
至于火器军队,明成祖时就设有“神机营”这就是纯粹的火器军队。朱棣就是靠着他自创的火器战术,六征蒙古,横扫大漠!
这个自创,并非指的火绳枪三段式射击战术。这种战术在英国公张辅平定安南时就出现。
朱棣的战术大致上是将神机营放在中军,骑兵在两翼。用火器军队打三轮,击溃敌军的冲击。紧跟着骑兵反冲锋。打的蒙古骑兵哭爹叫娘,抱头鼠窜。
当然,这个火器是火绳枪!
火绳枪的装填速度和燧发枪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火绳枪时代的三段射击战术,虽然可以作为输出主力,但一定要配备其他兵种,联合作战。
燧发枪时代自然就是用的排枪击毙战术,成为战场上的主角。
张昭是按照燧发枪的“设想”来训练军队。而军中上下,包括其他团营的军官都以为他是以火绳枪的战术来训练。
数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
…
腊月二十八日的夜晚,城北的军营中遥遥看去一片漆黑。只有军营最西北角的地方,火光一片一片的。
在这个时代,军队宿营最怕的是炸营。所以晚上基本是灭灯睡觉,并禁止相互走动、串门。所以,虽然是在京中,一到晚上京营的驻地中基本都没士卒活动。当然,北地寒冷,士卒们也都得窝在营地里睡觉。
新军千户所中,在夜幕降临后,各营房里开始点起油灯、火把,夜里的主要活动是识字。时间是半个时辰。而后,各小旗中还要开会讨论,检查,总结。
不用质疑士兵们的积极性,这全部都是有考核标准的。而奖励、惩罚的措施,包括提升军衔、职位、待遇。比如外出休假半日、晚饭加餐十斤猪肉等等。
张昭每晚给军官们上课。左营、右营的军官们轮流来。张昭的改革虽然将百户都降为总旗(排长),但是并没有将副千户降为百户(连长)。
全军八百余人,分左右两营。由庞大郎、王武两个副千户分领。之前,张昭还有将人员编制招满的想法,但是随着后勤压力的增大,兵部给的一个千户所的给养养他这八百人都够呛。他只能暂时按下这个念头。
今天晚上正好是庞大郎的左营全体军官计有九个总旗、二十七个小旗。
当日改革,十个百户全部将为总旗,这样下来,其实还有些总旗是不用降职的。这些个位置张昭不久前任命的亲信自然是要占的,还有多的,则是竞争产生。
而左营三个
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
青龙乡,南口村。
自蒋太监决定将拥有良田300亩的蒋家庄赠送给张昭后,张府在附近的影响力达到顶峰。
南口村、东刘村、蒋家庄,方圆二十里内的人口、资源都尽为张昭所用。
婉儿这段时间就在南口村中,有她主持、统筹着三地的人力,调配粮食、银钱,张昭写信来的烧制水泥的“工厂”在半个月内兴建成功。而后,管家老吴带着儿子吴言等人将水泥烧纸成功。
其实,以婉儿的能力要统筹数百人的工程,调配粮食、工钱、石料等等事情还是很吃力的。她才十五岁,再怎么精明能干,管理三四十人是她的极限。
但是,且不说之前管家吴春时等人在建造白酒厂、住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张昭家里的管理人员逐渐成型。再加上白酒厂运作这么久,董家的账房、文书被充实、吸纳进来。人手充足!
更重要的是,张昭为正五品的千户,纵然有什么错漏,谁敢找她的麻烦不成比如:某些村民的工钱没有结,拖两天也是无妨的。再譬如物料运输,车队没来,直接征调蒋家庄的人手帮忙。
蒋家庄可不像南口村这里都是百姓,在法律意义上,这些庄户的身家、性命全部都是张昭的。
所以,事情在磕磕碰碰中竟然做下来。而婉儿的能力也得到极大的锻炼。她按照张昭教的方法,选拔出四个内管事协助她:周大娘、朱大娘、韩娘子、谭大娘。
张昭住到军营之后,韩娘子、小霞、谭大娘便回到南口村中。
暂时还留在南口村中的方小娘子知书达理,识文断字,说话温柔和气,上传下达。协助婉儿处理,出了不少力气。
按照张昭的吩咐,水泥厂有很大污染,要建造在下风口、远离河水、村落。因而水泥厂建造在西山脚下。
山脚下的水泥厂中,管家吴春时看着加水后可以迅速凝固的水泥,狂喜的难言。腊月二十九才烧出来啊!这可以给少爷作为新年礼物。当晚就返回村中。
他得先去给小姐汇报。
第二天早上,吴春时径直到新宅中给婉儿汇报烧制水泥的情况。
婉儿正和方小娘子在正院里的正房中吃早餐。新宅建成后张昭还没回来住过。不过,婉儿自是将两人的“婚房”布置的妥善。
从庭院里进来便是陈设精雅的正厅,五间开的正房大院并没有阻隔,而是全部打通,予以花瓶、壁柜等物装饰进行分割。
往东是架子床早准备后,又有雕花的木栏、玻璃镜子,梳妆台。往西,则是书房。挂着字画,有多宝格,文玩、书架等。
这些布置,婉儿自然是不大会的。但是,方小娘子出身官宦人家,见过很多居住的布局,这些东西她信手拈来。
婉儿还没和张昭成亲,她住在东厢房中。而方小娘子也没有如在照明坊时的三进院落那般住客房,而是住在西厢房中。张府的下人们都知道这位方小娘子未来只怕是主子。
吴春时是老人,且是长辈,并没有什么男女的避讳,径直到正房大院的花厅中。
宽敞、明亮、雅致的花厅中,两个美少女正在用早餐。早餐是香甜的南瓜大米粥,陪着两碟精致的小菜。煎的金黄的鸡蛋,甜甜的豆汁。在冬季的清晨吃着这样可口的早餐,极有满足感。
“小姐,方小娘子。”吴春时穿着厚厚的棉衣,带着帽子,笑着打招呼,略微等一等,笑道:“小姐,少爷来信让烧制的水泥,昨天晚上烧制成功了。我昨天和人试验了三十次,基本都能成功。我特意来向小姐道喜。”
婉儿放下碗,漂亮的杏眼笑的眯起来,站起来,欢喜的道:“吴叔,那真是太好了。总算没有辜负二哥的托付。你安排大
第一百二十章 妾名方晶
林文宁和陈康带着下属们来搬运水泥。张昭的亲卫们陆续的前来领取自己的物品。吴春时、张泰平在板车处维持着秩序。
张昭的马车则是往军营外大道旁的田野行驶了几十米,避开众人的视线。
尔后,张昭和方小娘子先后下车,顺着空旷的田野,在柔和、清冷的阳光中往前走着。
冬季之时,田野荒芜。地面早被冻硬。方小娘子的棉鞋踩在地面上沾着黄土。她落后张昭半米远,晶莹剔透的脸蛋上带着微微的绯红,娇柔的低着头。
张昭回头,停下来等她。揉揉额头。
这些天他虽然没有回南口村,但是和婉儿的通信未曾断绝,保持着三天一封书信的频率。书信里自然是无话不谈。他和婉儿的感情持续升温着。
古诗他是不行的,只背过语文课本上的。还有些忘掉。但是网络上的那些表白体多少接触过,不要钱一样的写在书信里。
“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五百年…”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诸如之类。这是他和婉儿间的私密之语,谁在私下里还维持着个面具呢
而婉儿自然也给他说起方小娘子的事。
这个年代的习俗,正妻同意娶妾是常态。婉儿同意他纳方小娘子为妾。只是,他自己挺不好意思的。这倒并非他矫情。男人么,谁不想三妻四妾
但是,事到临头其实也会犹豫。他和婉儿的感情正好,正热恋之时,叫他再去喜欢另外一个女子,这其实挺难的。他不是圣人,见着漂亮的美人也会欣赏。但他也不是玩弄感情的人。
所以,这便是人的矛盾之处啊!
方小娘子的个头很高,一米七的身高略显高挑,这更添她的风姿。张昭看着她明秀的俏脸,轻问道:“方姑娘,你真的打算离开”
方小娘子轻咬着嘴唇,轻轻的点头,“嗯。”这叫什么话难道还是假的吗她有她的自尊。
“那你打算去哪里呢”
提起前途,方小娘子抬头看向远方。荒芜的田野一片萧瑟,远处的小村庄笼罩在阳光中,土墙黑瓦的院落,道路上堆着的草垛,光秃秃的树林,风过摇动。
此情此景令她悲从心来,想着被发配到榆林的父兄,想起去世的母亲,想起衰落的家世。她就像这世间的浮萍,无所依靠,任风吹落谁惜
方小娘子感伤的道:“或许回江南的老家吧。我家在那里还有族人。”
张昭摇摇头。族人且不说你一个人能不能回到江南去,就算回去,你这情况,别说族人,亲叔叔都有可能将你卖掉。
注意,这个词就是字面意思。以方小娘子的姿容,她已到婚配的年纪,这是父系社会,她如果回到她老家方家的族中,她的婚事就由不的她自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