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那大概率是届时谁出的彩礼最高,她就归谁。至于是做妻子、小妾、丫鬟,这谁知道

    “方姑娘,你这个思路不行的。留下来吧!”

    方小娘子漆黑如星的美眸落在张昭脸上,神情忧伤,正要说话。张昭截断她的话,问道:“你信不信得过我”

    方小娘子点头。她当然信得过张昭。

    张昭道:“留在我身边,然后给我一点时间。我现在心里装着婉儿的。她在我家里吃了很多年的苦,陪着我从最艰难的时候走过来。你应该不希望我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给我一点时间,日后慢慢培养我们的感情。”

    方小娘子愣了愣,呆呆的看着张昭。她没想到张昭说的这样的坦率。可这不是她想要的答案吗而且还是最好的!哪个少女没想过自己的爱情呢

    &nb




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脱的朱厚照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朱厚照身为皇太子,在元旦时和弘治皇帝一样,有一堆官样文章要做。下午时瞅个空,从深宫里出来,到奉先殿前的小殿见张昭。

    弘治皇帝的庙号是“孝宗”,他确实是个非常孝顺的人。此时在皇宫中的长辈有太皇太后周氏;成化天子的废后汪氏因养育过弘治皇帝,待之如母;有皇太后王氏。

    而对朱厚照而言,除开这几处外,他还得在自己的母后张皇后面前应承着。元旦这一整天都忙的很。

    到小殿中,朱厚照一身红色的皇太子服饰,脚步匆匆的带着刘瑾等太监们而来,说道:“张昭,什么事情这么急”

    明朝服饰尚红。皇家的服侍主要以红色为主。整天弄个明黄色的黄袍套在身上,那是满清的做派。

    数月不见,朱厚照的个头仿佛又长高些。脸庞依旧稚嫩。张昭笑着躬身行礼,“多谢殿下抽空来见我。我令人烧制了一样能应用到军事上的利器,请殿下看看。”

    他知道朱厚照说“急事”是什么缘故。因为今天是元旦,官员们的主要任务是走亲访友。哪有像他这样跑到皇宫在求见的。这必然是有急事。

    朱厚照顿时来了兴趣,“哦,快拿来我看看。”

    张昭叫了两个禁卫到东安门外的值房将一袋水泥抬进来。朱厚照等了一小会儿,见张昭弄出个灰色的膏粉状的东西进来,二丈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

    不仅仅是朱厚照搞不懂,刘瑾、谷大用等内侍全部都是惊奇的围着地上打开的水泥。还有人拿手去抓一把。这和军事有什么关系糊墙用的

    张昭揭开谜底,道:“此物叫做水泥。顾名思



第一百二十二章 淬炼(二)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初九的中午,早春的阳光依旧寒冷着。军营中八百名士卒划分在不同的区域,各自认真的训练着。

    张泰平、刘二狗带人过来,将朱厚照的马车拉走。

    朱厚照给众人簇拥着,并不着急去千户府中,在寒风中兴致勃勃的看着校场中士卒们的训练。

    “咚,咚,咚!”

    随着鼓声响起,一排二十名士兵组成的两行队列开始行进。一名三十多岁的军士穿着红胖袄,没有披甲,手里拿着麻杆抽人,骂骂咧咧的纠正着队形。

    “柱子,你他娘的又先走左脚。听到鼓点吗还有你,你….,都他娘的记住喽,咱们排是精锐中的精锐,这队列一定要作到全千户所第一。再来!全体都有,立正,向后转。”

    张永疑惑的道:“张舍人,你这里的训练,军官都不披甲吗”

    明军中的军官很容易区分,只需要看看身上的铠甲就知道。越是官职高的,身上的铠甲就越精良。这并不是什么美观的需求,而是防护的需求。

    现在的战争,虽然有火绳枪、火炮的运用,但终究还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

    不披甲训练,那算什么训练

    朱厚照问身旁的张昭:“是啊,这是怎么回事”

    张昭微微一笑,看着身为总旗的孙启栋操练士卒,说道:“新军千户所未来的作战方式主要以火器为主。对燧发枪兵而言,要抛弃防护追求更大的杀伤力。”

    “燧发枪”朱厚照注意到张昭的新词。张昭的嘴里时常会蹦出些新词来。而这些新词往往就意味着新的东西,新的世界。他早就习惯,并察觉。

    张昭做个手势,带着朱厚照,刘瑾、谷大用、张永,马永成几人顺着校场走,解释道:“

    现在军中用的可以叫火绳枪。最大的特点便是其点火装置是火绳。而燧发枪的意思,就是改良这个点火装置,变成通过使用燧石产生火花点燃发射弹丸。”

    在历史上燧发枪自发明以后,就使用到十九世纪中期才被淘汰。足可见其生命力。

    朱厚照来了兴趣,边走边问道:“张昭,莫非这就是你之前说的‘发展火器,爆兵平推’中的火器。有没有燧发枪拿来我瞧瞧



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对话
    正月之中,弘治皇帝的事务也变得相当较少。下午时分,他在西苑中听着昆曲,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张皇后在坤宁宫中招待进宫的金夫人(张皇后之母),并没有在西苑这里作陪。只有大太监萧敬带着几个小太监陪在弘治皇帝身边。

    幽静的下午,不到下午四时许夕阳斜坠。金红的霞光落在太液池中,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曲子遥遥传到水榭中来,喝着温热的黄酒,吃着糕点极其的惬意。

    朱厚照在乾清宫中扑个空,赶紧向西苑这里来。他到来时弘治皇帝刚好听完一折戏,令人将他叫进来,笑道:“皇儿怎么有时间来朕这里”

    这话说的有原因。正月中的时候,弘治皇帝清闲了些开始检查朱厚照的功课。这一检查不要紧,让朱厚照完全露馅!

    明朝皇帝的功课,四书五经是必须学的。否则,真的有可能连文臣的奏章都看不动。文臣们喜欢在奏章中引经据典的谈事情。这一点,可以从现存的明代奏章中略窥一二。

    然后,还有其他的功课。诸如,礼仪,典制,治国等等。像嘉靖的儿子,后面的隆庆皇帝,那就是读书比较少的。而最经典的皇家教育模板就是张居正教出来的万历皇帝。

    张先生真是呕心沥血,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皇帝。只是,他没想到他刚死学生皇帝就翻脸。而且,其性格、意志存在着缺陷,在和文官集团的较量中,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所以,史书上评价万历皇帝懒政。但是,要承认,万历皇帝治国确实没有问题。万历三大征,打出国威。文治方面,看一下万历时期明朝的物价水平就知道。那是真正的太平盛世!比康麻子吹的盛世不知道强多少倍。

    弘治皇帝本人的学问尚可,毕竟他早就被立为太子,束发出阁读书。而朱厚照同样早早的由大儒、名师教导读书,但是经义水平一塌糊涂。他焉能不气

    在正月间狠狠的教训了朱厚照几回:拿戒尺抽。

    朱厚照兴冲冲的而来,等到水榭中给弘治皇帝这么一问,这才想起来近日他应该躲着父皇才是,免得被问功课又是一顿“竹笋炒肉”。他光顾着新军千户所的事,没想到这上头来。

    他当日就是因要去新军千户看张昭练兵,被他爹考校“经义”,挨了几下。

    朱厚照低着头,用余光瞥他爹一眼,嘴里说道:“儿臣奉旨去新军看张舍人练兵,特来缴旨。”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儿子在他面前玩心眼,那怎么可能拿起温软的黄酒抿一口,道:“有什么事只说吧!朕这里还要听戏,你母后还等着你回宫,深怕你有个闪失。你回宫后还没去见你母后吧”

    朱厚照不自然的笑笑,赶紧说正事,“父皇,张舍人的新军练的极好。士卒士气旺盛,在军中你追我赶。一年之后必定会是精兵。但他练的火器军队。

    因而,他恳求儿臣来请父皇调拨兵部制造火铳的工匠给他打造新式火器。另外,他烧制了一样名叫‘水泥’的东西。这水泥加水搅拌后可以快速凝固,能用于碉堡建设,铺设路面。他想进献给父皇,用于国家大事。”

    弘治皇帝认真的听着,倒没有因儿子年龄小就分神,这是他多年帝王生涯养成的习惯。听完后,禁不住笑起来,对身旁的萧敬道:“看看,要求还真不少!这个张昭能折腾啊!”

    萧敬须发皆白,脸上带着微笑,回应弘治皇帝,并未说话。他知道皇帝只是感叹而已,并不需要他这个奴婢发表意见。

    要说张昭折腾,确实能折腾。他大闹十二团营总督衙门,当众行军法斩杀副千户的事情,宫中自然早就知道。甚至张昭的《简明军律二十条》宫中都有。

    &n



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个小号
    笔趣阁 ,最快更新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傍晚时天地间一片幽暗,暗淡的暮色笼罩在红墙绿瓦间。

    张昭给太监们领着穿过宏伟的广场,富丽堂皇的殿宇,到乾清宫西暖阁中。

    有明一朝,在早朝变成走形式之后,皇帝和大臣们的沟通就缺乏固定的时间、场合。君臣间不会定期开会,而是以国家大事为开会原因。发生重大事件,皇帝会召集群臣商议。

    像弘治皇帝一个月前在武英殿中召集群臣,面议太子朱厚照学习的事宜就算。

    议事制度没有形成固定的形式。这对于治理而言非常不好。定期的经庭大可以算,但皇帝很多时候会停掉经庭。譬如:正德皇帝,嘉靖皇帝。

    而弘治皇帝的习惯就是在西暖阁,他的住处召见大臣,在和几个重臣见面时,将国家大事定下来。

    这种议事的模式其实也很不错。可以保证国家的运转。但是,对皇帝而言那可就是苦差事。基本上没有个人的休息时间。别看弘治皇帝是公认的明君,历史评价非常高,但是他一样有怠政的时候。

    整个弘治朝其实可以分为两段。前一段弘治皇帝励精图治,将成化朝给明王朝带来的下降的趋势给止住。社会欣欣向荣,风气清正。但接着弘治皇帝就开始休息。

    这其中的代表**件就是他宠信宦官李广。

    等到天灾**袭来,整个国家到处是烂摊子,弘治皇帝又开始勤政,直到他死去。死时三十六岁。其实,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剧。好皇帝命不长!

    西暖阁陈设华贵。弘治皇帝坐在塌椅中,旁边站在英国公张懋,司礼太监陈宽、萧敬。

    “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昭跪地大礼参拜。心中倒是微微诧异,英国公张懋为何在这里。

    弘治皇帝三十一二岁的年纪,穿着玄色的帝王常服,白胖胖的中年男子,温声道:“平身。”

    待张昭起来,再说道:“朕叫萧敬派给你的制作火器的工匠可曾收到”

    张昭躬身答道:“臣已经接收二十名火器制作工匠。谢陛下恩典!”这事正月初十就办好。萧敬派了人手和他交接。工匠现在已经全部到新军千户所中。

    话说明朝的工匠过的实在是惨。全家在籍,而且不能更改。这手艺、性命都是国家的。若是在家乡还好,还能做点私活。若被征调到京中,那真是生不如死。

    活照干,钱没有!倒不是国家不发补贴(当然不多),而是被管理者(太监或者杂职官)克扣。只有维持日常的口粮。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道:“水泥的功效内廷已经测试过,确实如你在太子面前所说的。水泥在军事上的作用很大。你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

    他今天和英国公张懋、兵部尚书马文升商议这水泥的事。配方太子早交给他。事情商议完,将英国公张懋留在这里。之前,成国府闹的不像话。他需要在勋臣面前做个表态。英国公自会将他今日对张昭的态度传递出去。

    张昭早就打好腹稿,朗声道:“陛下,臣练新军耗费很大,臣恳请陛下允许臣经营商货,以补贴军中用度。”

    他自己的家产如果用来练新军,这是非常犯忌讳的事情!兵权在历朝历代都是红线。所以,补贴只是暂时的。而且,他的二锅头利润目前也不够啊!

    他需要单独再开一个经商“小号”,账目单列,将赚来的利润补充到军中。

    而且,这个提议他还埋着一个隐藏的目的。



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杀人
    弘治皇帝心情不错,温和的笑道:“你倒是会提要求!”说着,看向英国公张懋。

    英国公张懋会意的道:“此事我以五军都督府的名义调拨给你一个千户所平时所用两个月给养,可够”

    张昭拱手道:“谢国公。”

    英国公张懋年近六十,备受弘治皇帝的信赖,告诫道:“张昭,陛下为你练兵给你各种便利,你若是练不出精兵,那可是辜负陛下的殷殷期望。”

    张昭道:“下官一定不负所托。”

    英国公张懋帮皇帝把话说完,微微点点头,算是认可张昭的保证。

    弘治皇帝喝着茶,道:“商行的名字就用:国泰二字吧。”

    “臣谢陛下赐名。”

    张昭道谢后,再叩拜出来。暖阁里,弘治天子留英国公赐宴。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送张昭出来,外面已经是漆黑。两名小太监过来,挑着宫灯在前面引路。寒风吹得宫灯摇摇晃晃。

    陈宽头发花白,看起来颇显苍老,送张昭到乾清宫的宫门处,笑呵呵的道:“张舍人,国泰商行草创,若是有不开眼的东西来招惹你,你给咱家念叨念叨。”

    这个商行是属于弘治皇帝的内库。他作为大太监当然是要“保驾护航”。当然,其根本目的是在这件事中分一杯羹。他越是帮张昭摆平麻烦,越是能获得弘治皇帝的欢心啊!

    张昭客气的拱手道:“谢陈公!”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下离开。

    他知道陈宽的意思,但是他并没有答应。这种事,合作当然找熟人。而他在宫中的熟人就是萧敬萧公公。王公公的底细蒋太监可是知道的。他知道萧敬和王公公是老乡。

    而且,萧敬在宫中内外的风评非常好。和这种太监合作心里踏实啊!陈公公是司礼监掌印又如何张昭还是选择口碑更好且暗中照应过他的萧敬。

    陈宽人精一般的人物,见张昭只是道谢,就知道其没有“合作”的意思,眼睛微微眯起来。

    …

    …

    张昭进宫一趟,拿到皇商的权限,还有两个月的给养,算是解掉燃眉之急。同时得到进入宫禁的腰牌。

    当然,这个腰牌更多的只是象征意义,表示弘治皇帝关注着他这个商行。真要没事去求见,弘治皇帝虽然性格宽厚,但未必会见他!

    不过,若是能作出成绩,譬如说年入数十万两白银以上,弘治皇帝肯定会见他。
1...3233343536...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