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钱宁心里就是一磕碜,微微发苦。张相公眼睛里糅不得沙子啊!

    去年十月份,他因帮张昭脱困,得以入了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的眼,被提拔为总旗,手下管着五十个人。在崇文门收“保护费




第一百三十四章 谁比谁傻?
    二月二十日,惊蛰已过。北国大地已经回春。

    南口村中,来提酒的经销商似乎人数要少了些。张府大院东面的酒厂中,往日来搬运白酒的马车能排到大路中去。为此,在青龙镇中负责销售的董叙、董朗父子都来到村中。

    在仲春之时,青绿的桑树下,来自北直隶各县的提酒的商人们各自小声交谈着。

    “哎,老汪,京中出现新的二锅头你听说没有批发价只要二十八文钱一斤。比知行商行这里还要便宜两文钱。听说他们的定价还是四十文。”

    “卖酒的地方就在卢沟镇中。听说提酒的地方在香山脚下。”

    “你去吗我在这里提最后一批酒就转过去。市场上供不应求啊。拿到酒就是银子。”

    “暂时先不考虑吧。毕竟和知行商行合作的还不错。”

    如何应对新的“二锅头”出现,张昭给婉儿、吴春时、董朗等人做了细致的安排,无非就是竞争!主要集中在销售管理,成本管理两个方面。

    在张家的“二锅头”占据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有品牌,有渠道,难道还会死掉不成

    这是不可能的发生的事情!整体的二锅头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的状态。只不过,弘治十四年知行商行的利润可能会下降。

    目前南口村酒厂的生产能力达到月产酒四万斤,利润约在1000两银子左右。张昭占八成股份,剩余两成股份为董朗所有。除开家里的各种开销,张昭每个月都有七八百两银子的纯利进账。

    张昭的应对方式是:保持现金流,停止扩大生产。这不是从商业的角度来决策的,而是从官场的角度来决策的。因为…

    南口村的小河边,张家护卫队的队长姜承业正在和一名商人模样的中年男子交谈着。

    这中年男子约三十多岁,方脸大眼,中等身量,穿着件普通的长衫,看起来颇为精悍,道:“姜老弟,你真的能拿到玻璃的配方”

    经过几天的牵线、试探,双方此时已经进入主题。

    姜承业不爽的道:“牛哥,你这话问了多少遍我说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实话和你说,除了我别人也不可能拿得到玻璃配方。烧制的工艺都是分开的。只有吴管家一个人知道配方。我负责护卫,能翻看他的书信。懂吗”

    牛哥满意的笑起来,砍价道:“但是,你要一千两银子未免太多。我拿不出来。”

    姜承业嗤笑一声,拍拍衣服上的灰尘起身,“没银子你在这儿说个机八”

    牛哥被骂的一懵,看着姜承业走进酒厂中,琢磨着,骑马回香山脚下的田庄中找管家张二。

    …

    …

    香山在仲春之时,风景秀丽。

    山脚下是大片良田。基本都被权贵们的田庄瓜分掉。距离香山两里路的侯府田庄中,在寿龄候张鹤龄面前颇有脸面的管家张二正在田庄中喝茶,等着消息。

    “小牛,你他娘的总算是回来了。情况如何”张二管家见牛哥回来,兴冲冲的招呼他进正房里密谈。他在这田庄中等了三四日,实在是等的鸟都发霉。这里的娱乐活动比京城差得太远。

    进到屋里,牛哥道:“二管家,我找到张家护卫队的队长,那小子年纪不大,却胃口不小。他要一千两银子才肯卖出配方。”

    张二微怔,嘴里骂道:“他娘的,胃口这么大!知不知道一千两银子是多少钱啊买他100个都够。那小子也不怕没福分享用”骂归骂,寿龄候交代的事情要办,想一想,说道:“老规矩,先把配方骗到手,再把他弄死。”

    牛哥摇摇头,“二管家,那小子警惕的很。我们不可能把他绑走。而且,他说明是现银交易,不要银票。蒋五失踪的事,南口村都传遍。查了好几回。”

    张二顿感棘手。没想到



第一百三十五章 说一千两就得一千两
    第二天傍晚,姜承业和牛哥两人再次在小河边碰头。南口村中炊烟袅袅,村民们要么是种地回来,要么是从酒厂中做工回去吃饭,优美如画。

    他们两人就像是画面里的一处阴影。

    此时,张府中外松内紧。李婉儿没在府中的正房大院里休息,而是带着方小娘子方晶,并周大娘、韩娘子两个内管事在东南角的管事处中等着消息。

    李婉儿穿着优美的青色长裙,身段婀娜,明丽照人,微微抿着嘴唇,问道:“吴叔,没事吧”

    吴春时搓搓手,安慰道:“小姐,没事。能有什么事小姜那小子看着憨厚,实际上心思仔细。精明着。”他其实是装出来的镇定。这种事,张家谁都没经验啊!真正能稳得住局面的庞大郎被调到新军千户所去了。

    方小娘子的身姿之曼妙比婉儿还要胜一筹,一米七的身高,凶挺腰细。穿着精美的白裙,娇滴滴的大美人,轻声道:“那他和平安差不多”

    她才真正能稳得住的人。她家里迭遭变故,她的心理承受能力早锻炼出来。故而,柔声转移话题。

    平安,就是小黑胖子张泰平的小名。李婉儿和方晶俩都曾教授他和小霞学问。当然,现在学生改成了虎子和小霞。

    管事处的几人听到这话,都禁不住笑起来。平安那小子机灵的很。典型的面带猪相,心中嘹亮。

    周大娘笑着道:“方姑娘说的是。小姐,别担心。”方姑娘妥妥的是少爷的妾室,她说话间带着和善的笑意。

    管事处理的几人目光都看向傍晚的暮色中小河的方向。

    …

    …

    小河边。

    牛哥看一样灯火点点的张府,槐树的影子在暮色中淡的几乎不见,从背上的包裹里拿出500两银子来,丢给姜承业,眼睛盯着他,有点像狼,“配方给我!”

    如果这小年轻敢耍花样,他腰间的刀不是吃素的。

    姜承业笑笑,从怀里拿出一张白纸,“喏,快点抄下来,我等会还要换回去。”

    “不会是假的吧”牛哥接过白纸,做个手势。半里外,另有一人从河边的石拱桥上过来,将白纸拿走。可以远远的看到,河对面的东刘村中,有一辆伪装成运酒的马车停着。

    南口村的地理位置,运酒的客商,有的直接往东走,去京城北面的府县售卖。北直隶可是囊括着很大一块区域啊!有的直接往南走,去保定府。还有的往西走西山煤窑中。

    往西走的客商必然是要经过东刘村的。所以,这这辆马车说不上多么的突兀。

    姜承业笑起来,牙齿很白,无赖的道:“牛哥,信不过我是吧那你早干嘛去了”

    牛哥忍着拔刀的冲动,阴沉沉的盯着姜承业。片刻后,马车那边给出信号,配方是真的。牛哥深信不疑。他们找的是专业烧制玻璃的工匠来判断。

    “好。就这样。”牛哥转身就走。

    姜承业喊道:“诶,牛哥,还有五百两银子呢不是说好一千两吗还有把配方纸还给我,不然我没法交差。”

    牛哥转身,压着声音讥笑道:“你他吗的还真想要一千两银子啊告诉你门都没有。”脚步一滑,瞬间往河边走了两米

    姜承业叹口气,道:“牛哥,那配方是假的!”

    牛哥正准备离开的身影一下定住,转过身,恶狠狠的扑过来,腰里的刀锵的一声拔出来,“你他吗的敢耍劳资”

    姜承业才跟庞大郎这绿林好汉学了几个月的功夫,哪里是牛哥的对手,但是…

    牛哥的胸口给顶着一把火铳,黑漆漆的枪口,让牛哥嚣张的气焰全无,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额头上冒着冷汗,道:“姜兄弟,有话好说。你这火铳打出来,动静不小。别把你自己暴露了。”

    &n



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场转移
    一场春雨浸润着南口村。早饭后,李婉儿在房间里看着氤氲的雨雾飘荡在天地间。

    昨天傍晚里的“交锋”已经过去,想着给拿到银库里的那一千两银子有点恍惚如梦的感觉。

    这样就简单的白赚一千两银子家里的酒厂天天忙到连轴转,三班倒,一个月也才进账七八两银子啊!这钱来的太容易。

    一千两银子的购买力很吓人的。二哥早在信里说好,这银子用来办她和二哥的婚礼。她得好好想想怎么花呢。她大哥前些时日还专门来了南口村见她,说了婚礼那天会来。

    当然,要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烧制玻璃的配方价值连城,就这么“交给”寿龄侯府,其实又亏的慌。她真是不懂二哥为何要故意这么做

    “方姐姐,你说二哥这是为什么呀”李婉儿在梨花木大案面前,铺开白纸,提起狼毫准备写临摹“颜真卿”的字贴。

    张府的正房大院,东西厢房和宽敞的正房是连通的。李婉儿住在东厢房,方小娘子住在厢房。两人的惯例是早上在正房的花厅里吃饭,然后去管事处。

    李婉儿今天没去管事处,而是略作休息。信,昨晚就写了。今天早上有人送到张昭哪里。所以,早饭后李婉儿回来练字。这是她每日的功课之一。

    方小娘子则是陪着她。她倒没有舞文弄墨,而是拿着本闲书在山水画下的木椅中看着。手边有一碗清茶,茶香袅袅。配着她娴静、明秀的容颜,颇具古韵。

    方小娘子放下书,细声道:“这我哪里知道他有他的道理。我们在南口村这里按照他的吩咐做便是。寿龄侯府大概还以为他们占了便宜。但是,他们怕是不知道这是我们故意放给他们的。婉儿,这件事的战场已经不在南口村中,而是转移到京城那边。”说着话,走过来看婉儿练字。

    李婉儿轻轻的点头,“嗯。”手里的狼毫笔锋微微一顿。她关心着局势的发展。

    虽然二哥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但她其实知道,那是二哥在深夜里反复思考、推敲后的表象而已。

    听吴叔说,寿龄侯在京城中凶名赫赫。而且,他是当今皇后的弟弟,把天捅个窟窿都不会下狱。二哥怎么战胜他呢

    …

    …

    二月二十六日的中午,南口村里的情况,吴春时亲自送到张昭这里来。

    张昭正准备带着十名亲随进宫中见弘治皇帝。燧发枪已经打造完成。前几日姜承业手里的那只火铳就是火器作坊打造的。

    制造火器的工匠在正月份就来到新军千户所,两个月的时间,打造新的火绳枪都不是难事!只是,张昭一开始就没打算制造火绳枪,而是让工匠们打造燧发枪的零件。

    火器零配件的标准化,是火器作坊中执行的第一条规定。当然,进行不是很顺利。张昭这个千户,在二十个火器工匠面前没什么威信可言。这些大内的工匠们在火器制造的技术上并不相信张昭。

    直到二月初四的晚上,张昭在军中夜议后,让林文宁把燧发枪的图纸发下去,这帮工匠才老实起来。毕竟,使用燧石点火的创意足够让这些“行家”震惊。

    时至今日,张昭已经顺利的打造出二十几支合格的燧发枪。昨天他就去宫中求见给弘治皇帝。刚刚弘治皇帝派人来通知,准备在宫中见他,叫他带上燧发枪。

    春天的中午,暖风习习。路边的杨柳依依。张昭在马边,提笔给婉儿写回信



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发枪试射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所谓的万岁山就是煤山。崇祯皇帝吊死的地方。从紫禁城出北面的玄武门过护城河,就可以抵达。同时,这里还是宫中禁军操练的地方。

    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京城中的战斗部队,除开京营(三大营、十二团营),还有两支。

    一支是有太监们掌握的御马监。下设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四营。在弘治、正德年间,抽调这四卫的精锐,另组建勇士营和四卫营。巅峰时期有四万多人。

    当然,这并非是战兵的数量。战兵只有一万余人。要知道,明初开国时,这四卫最初是亲军卫中选剩下的士卒,作用是用来养马的。到明中期,不少市井游民都混在里面当旗兵。弘治皇帝经过裁撤,依旧有数万人之多。

    一支就是皇宫中的禁卫。张昭之前供职的勋卫散骑舍人就是属于这支军队。这支军队主要以锦衣卫为主,有锦衣卫大汉将军1500余人。同时,有府军前卫、三千营、五军营等,共计8300余人。

    紫禁城外皇城内的校场就是给宫中禁卫用的。

    张昭倒不至于一脸的懵逼,他之前在北花房中跟着王太监学宫中礼仪时,就看到过皇城中的万岁山。从地图上看,北花房基本算正对着的。

    所以,张昭折身从东华门出来,顺顺当当的抵达万岁山脚下的校场中。不过这么一番折腾,时间将近下午三点半。

    暖和的春日下,校场中鼓声震天,旌旗招展,马的嘶鸣声,军士的叫喊声,脚步声混合着传来。弘治皇帝会同众武勋正在校阅宫中禁卫。御马监也调一千骑兵来。

    “这边来!”

    张昭



第一百三十八章 奖励
    露台上的文臣武将们本来就想问问张昭关于燧发枪的问题。如果造价低,可以量产,这真可谓国之利器啊!这时见弘治皇帝询问要什么赏赐,目光再热切几分。

    李东阳捻须而笑。他倒并非为一种新式的火器出现而高兴。而是看到更深的东西。

    从天子召见张昭时的话,以及今天的场景,可以推断两点。第一,天子对张昭比较信任。特别是在新军千户所的事务上,信任度非常的高。

    张昭昨天递了个条陈上来,天子今天就让张昭在御前试射燧发枪,这还不够信任吗

    第二,天子对张昭印象不错。

    火器制造、试射,这在工部、兵部都有相应的旧例。大概派个员外郎就当场验证完事。而天子却愿意亲自看看。

    而且,今日天子身边都算是亲信的大臣。就算张昭在御前试射燧发枪失败,也不会有御史在朝堂中呱呱叫。

    张昭很坦然的接受着弘治皇帝的“肯定”。他知道燧发枪必然能成功.

    这不是说他在新军千户所中都试验过很多次,心里有把握。而是说燧发枪的前景会被弘治皇帝和武将们看到。

    燧发枪比之火绳枪的先进之处,就在于点火的设计上。
1...3536373839...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