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张记的总店店铺便是位于崇文门外大街中,五间开的店铺。可谓是风水宝地。寿龄侯看中的店铺,谁敢不转卖这店铺前面是门面,后面是仓库。和崇文门市场这里的布局大多相同。

    因为南北货物汇聚于此,崇文门外的商铺,基本都是做的批发生意。这是大头。当然,也要做一些零售的生意。

    连续数天发生在张记总店前的“混乱”——有背景的商号先提货,其他的商号自然不甘心要来要个说法,这自然而然的引起锦衣卫的关注。

    自从张昭给钱宁提了这么个点子后,这里万余间店铺,有三千多家都挂上锦衣卫的木牌,上缴保护费。什么青皮、衙役,胆敢来打秋风,自有锦衣卫招呼。

    随着收费规模的扩大,负责这里的是锦衣卫千户、色目人于永。具体干活的就是锦衣卫总旗钱宁,手底下有五十号人。

    三月二十日的上午,钱宁穿着飞鱼服,腰跨绣春刀,带着七八个心腹下属处理完商业区中的一起“纠纷”后,带着众人到张记总店斜对面小巷子口的小茶铺中喝茶。

    崇文门这里寸土寸金,但就像超级繁华的商圈中一样有便宜的小吃店。这间茶铺面积小,但生意不差。

    钱宁几人坐在茶铺外,听着张记总店里遥遥传来的吵闹声。

    “张管家,你好歹给一个说法。什么意思他家老爷是布政使又如何比我们家老爷的少卿更厉害凭什么先提货”

    “三天之内,你必须给我提货或者退钱。否则,后果你掂量着办。太祖高皇帝亲定六科给事中可以稽查百官。真以为我们老爷是吃干饭的吗”

    “怎么的你家寿龄侯就怕文官,不怕我们武勋信不信我家小伯爷带人去砸了你家在香山脚下的酒窑把银子退给我。”

    店小二送来茶水,钱宁顺手排出一个小银角,喝一口温茶解解渴,摇头晃脑的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哈哈!”

    一名下属翘起大拇指,舔道“总旗,好文采啊!”

    钱宁笑骂道“屁的。这是张相公的原话。劳资用来感慨感慨。张记这里闹的有好些天了吧嘿嘿。寿龄侯这是自作自受!张相公是个好相与的”

    “总旗看的透彻。”一帮下属继续拍马。舔派高手带出来的小弟自然也是舔派的。正说笑扯淡,钱宁留在他的“驻地”里的一名校尉快步过来,“总旗,牟指挥使派人来找你过去。”

    “哦”钱宁很有些奇怪,安排下属们继续在崇文门外的商铺这里巡逻防止宵小生事。他则是快步往西而去,到正阳门外正东坊里牟斌的别院。

    占地数亩的别院中树林茂密。钱宁被下人带进来,到假山的小亭中见到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指挥同知赵良在旁边陪着说话。牟斌让跪着行礼的钱宁起来,问道“小钱,寿龄侯的玻璃生意情况怎么样”

    这么大的事情,锦衣卫要是不知道那就是实职。他早报到弘治皇帝那里去。宫中暂时没有任何表态。

    钱宁见了牟斌几次,混的有点熟,谄笑着道“老大人,张记现在情况一团糟。销售方面基本都乱掉。负责此事的张二天天给人堵在张记的总店里。以卑职来看,张记要完蛋!”

    赵良




第一百四十八章 脸被打的啪啪响
    弘治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下午,位于崇文门外商业区的国泰商行店铺忽而发出信息,将之前一直谣传的信息落实:降价!

    按照常理来推论,国泰商行降价到一面玻璃镜子700文,这就足以整的张记不要不要。张记的整个经销商体系会被摧毁。谁会到张记去现银现货,去买一堆很大概率卖不出去的玻璃镜子

    要知道,国泰商行通过多级代理体系,已经将全国的主要市场都覆盖。

    张记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降价。

    这就像二十一世纪初,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大战。经销商体系这东西是可以模仿的。决定胜负的就是销售价格!

    然而,国泰商行的做法是非常狠的!他们直接将小玻璃镜子的出厂价格降到100文。这个价码,张记跟不起!

    在当前混乱的管理下,张记近千人的玻璃窑制造成本在150文左右。如果还是暴利时代,他们还有调整的空间。现在自是没有任何余地。

    巨大的风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爆发了!

    夜色如墨,浸染着天空。咸宜坊的寿龄侯府东南角,灯火通明。奴仆们汇聚在这里,安静无声,气氛凝固。

    国泰商行降价的消息已经传到侯府中。一万八千两银子的生意,寿龄侯张鹤龄怎么可能不重视被张二管家派人告知此事后,连夜在府中召集心腹商议。

    至于张二管家,在下午时就被众多接到消息的商号们堵在崇文门外的张记总店中。

    张鹤龄二十七岁的年纪,穿着精美的丝绸长衫,在明亮的烛光下脸色阴沉的要滴水,“总店那边什么情况”

    张二的长随跪在地上,苦着脸道:“老爷,那些商号的掌柜要我们退银子!之前按照750文一块镜子的价格卖出的,现在他们要按照100文的价格退还多出的银子。”

    一名文士模样的心腹不满的道:“岂有此理现银现货,银钱两讫。哪里还有因别人降价找我们退钱的道理。”

    这话绝对是正确的!还讲不讲契约精神但是,精美的客厅中,寿龄侯府的清客、师爷、管家、张延龄等其余的人全部都没说话。

    寿龄侯府自然没做错。但是,随着国泰商行降价如此之猛,那帮商号买回去的玻璃镜子等于是废品,或者是要亏本卖,他们不找张记闹找谁闹

    这难道还指望他们吞下苦果,一声不吭吗一万八千两银子的生意盘子啊!涉及到京中的权贵们,还有文官们。他们怎么可能任由寿龄侯府赚银子,他们去抗市场风险

    更别说,背景最强的那批人都是一两千两银子的货,而且全部都提走,他们的亏损有多大现在带头的就是这帮人!

    不找寿龄侯的麻烦,难道去逼张昭提价吗

    百事可乐的经销商固然不爽可口可乐降价,但要闹事找谁当然是找百事可乐啊!

    再者,逼寿龄侯把出厂价降下来,他们再去和国泰商行谈销售价格利润不是更多

    张鹤龄懒得听这种屁话,阴沉着脸一字字的问道:“张二是什么意见”

    张二的长随道:“二管家说,老爷要准备把银子退给他们,否则这帮商号不可能会罢休…”

    张鹤龄提高音量打断奴仆的话,“退银子想都别想!他们也不去京城里打听打听,本侯何时将吃到嘴里的肉吐出去不服气就闹,本侯接着。”

    客厅里的心腹们面面相觑。这哪里能行这些闹事的商号背后可不是以往那些普通人,或者小官儿。

    这时,外头一名长随进来,汇报道:“老爷,外头有一个读书人拿着前吏部尚书、少傅、太子太傅王公的名帖来拜访。”

    这一连串显赫的官位指的只有一个人:王恕。此时,王恕已经致仕在陕西三原府家中。他和弘治皇帝有点龌蹉。但依旧是士林公认的天下名臣。

    其幼子王承裕为弘治六年进士,时年三十六岁,在京中任兵科给事中(言官)。

    花厅里一帮人都发愣。三原王家的商号也牵扯在其中他们家不是在关中、榆林一带经商吗

    张鹤龄刚才滚刀肉般准备硬抗到底的气势泄了点,虽然不爽还是让人将那读书人请进来。这天下间,还没有几个人能拒绝一代名臣王恕的名帖!

    少顷,一名读书人被引进来。他拱手一礼,昂然的道:“在下是三原王家子弟。我家商号和贵府有些生意上的牵扯,特来拜访侯爷。还请侯爷将我家中商号的银钱退还。我王家感激不尽。”

    张鹤龄脸色阴沉的吓人,退钱又不甘心,不退又打发不了此人,道:“本侯还未有方案。你先去旁边的小厅里喝茶等会儿。”

    王家的读书人点点头,拱拱手,跟着侯府的下



第一百四十九章 进宫(上)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崇文门外“张记”总店里的灯火彻夜未熄灭。正值暮春,夜间并不冷。而南城这里还未修建城墙,也没有宵禁。数十家商号的掌柜、伙计在这里堵着,讨要说法。

    五间开的大门边,长随、伙计们围堵着。时不时的声援里头的掌柜们。

    大堂中,张二管家被人堵在里面,不许他回后面的仓库中。

    “诸位,诸位,我只是一个管家,这么大的决定,我也做不了主。我已经派人回府向我家侯爷汇报。天色已晚,城中都宵禁,诸位明天再来吧!”

    张二整晚都在劝人,劝完之后,吩咐身边的侍从,“老爷的答复一来,立即通知我。”

    朝阳渐渐的升起。宣武门、崇文门等九门陆续的打开,新的一天开始。

    崇文门外的商业区中,张泰平在酒楼里吃着豆浆、油条,看着被围堵的“张记”总店,心情大好,美滋滋的咬着油条,“嗨,卢员外,咱们也是闲的无聊啊,所以来这里看热闹。”

    陪着张昭的长随吃早餐的是卢奉卢员外。他和平江伯的次子陈泰熟识起来,然后就认识其妹妹陈夕凤,顺利的结识到国泰商行的掌柜陈康。

    他麾下的伙计这些天都在帮国泰商行打探张记里面的消息。他本人虽然没有购买“张记”的玻璃镜子,但是他在京中多年,经营着银号,资本雄厚,人脉颇广。安插几个伙计跟随不是问题。

    卢奉五十多岁,干瘦老头的模样。他既能和陈泰这样的世家子弟聊的来,当一个指点迷津的长辈。又能和陈夕凤这样的“豪门庶女”谈合作,当生意伙伴。也能在年轻的国泰商行掌柜陈康谈笑风生,当一个吹捧的经销商。

    卢奉微微笑着,“张小哥,飘了啊!”这位张小哥年纪比陈掌柜还要年轻。约十一二岁的年纪。心思很鬼。

    &



第一百五十章 进宫(下)
    寿龄侯张鹤龄站在张皇后身侧数步处,脸上微微带着得意的神情“俯视”着张昭。没办法,张侯爷是公认的草包。他就是这么耿直,喜形于色!

    张鹤龄当前的处境两难。且不说“张记”的商业声誉在张昭两次折腾下已经受损,数年之内有实力的商号绝不会再和“张记”合作。就说他的处理方式。

    退银子,他不仅仅要将到手的1.8万两银子退回去大半,还要赔上成本、库存的费用,总计将近5千两银子。

    而不退,他又扛不住那些商号背后的利益集团的压力。

    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在张侯爷看来,就是现在这条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他弄不过那帮文官,还弄不过张昭

    他要姐姐施压,让张昭乖乖的把玻璃镜子的出厂价格重新提起来。

    …

    …

    张昭微微低着头,眼角余光瞥了眼张皇后。没办法,在帝、后面前他若是直接去看两人,就算是“大不敬”。

    张皇后三十岁的年纪,保养的极好。看起来如同二十五六岁的美妇。肌肤白皙如玉。穿着一袭华丽的长裙,要身段有身段,凸凹有致。气质雍容华贵。

    其实张昭对张皇后此人不大看得上。作为皇后她确实是成功的。独宠于弘治皇帝啊,和民间夫妻一模一样。算是封建主义时代的奇闻。但作为母亲是不合格的。

    正德皇帝死时无子,这是她之后一系列悲剧的开端。也是很奇怪,她作为太后,怎么不管管正德这也是宠溺到一定的程度!

    而作为姐姐,张鹤龄、张延龄两人在京中横行不法,底气就是她。当然,明朝的外戚都这么个德性。大哥不说二哥。

    张昭对张皇后的“是非观”不报以期望,所以开篇明义,躬身道:“回娘娘的话,玻璃镜子不是张侯爷的生意,而是臣辛辛苦苦研制出来的。臣成立国泰商行卖玻璃镜子,所得利润将会用于补贴新军千户所练兵的耗费。”

    张皇后红唇微张,微微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年轻人。

    其一,她想不到这个年轻人竟然敢顶撞她。张昭这一堆废话,不就是承认“故意降价”的吗

    其二,她是真不知道这国泰商行的利润是要用来养兵的。她虽然居于后宫,但是丈夫心里想什么她能不知道

    再有一个,她虽然独宠于丈夫,但是还是有些事情不能碰的。比如:军权!这是禁区。

    张皇后狠狠的瞪自己两个弟弟一眼,竟然又敢在她面前打马虎眼,然后继续雍容的,以贵妇的语调,徐徐的道:“那你把玻璃镜子的价格提起来不是更好。这样你的商行利润也高。”

    至于张昭说的“玻璃镜子知识产权”归他,张皇后直接无视。

    张昭继续保持着表面上的谦恭,道:“娘娘,寿龄侯在一个月内销售玻璃镜子总价值1.8万两白银。一年就是21.6万两白银。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售卖。以臣的预计,其营业额全年能达到约30万两白银,利润最少有25万两。”

    说到这里,张昭就不往下说了。

    别以为张昭是在说玻璃生意很好。其潜台词的意思是:你张皇后嘴皮子碰一下,一句话就要我给你弟弟让利25万两白银凭什么

    25万两白银啊!东暖阁中,太监、宫女等人的目光全部都落在张昭身上。

    弘治皇帝和张皇后两人都是轻轻的、倒吸一口气。这两位都不知道玻璃镜子具体到底有多赚钱。张昭这是很直观的将数据呈现出来。别看皇帝号称富有天下,但弘治皇帝的内帑经常是捉襟见肘。

    弘治皇帝稍微换算就知道他一年能拿多少银子。这比他派出去的太监每年上交给他的还多。眼见着中张昭“耿直”的顶撞皇后,开口道:“寿龄侯,这玻璃生意本就不是你的。你现在想要怎么解决”

    &n



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
    随着张鹤龄说出“臣遵旨”这三个字出来,东暖阁中剑拔弩张的氛围消失,但同时又有些古怪。

    上午的阳光照进来,洒落在富丽堂皇的房间中。东暖阁中的太监、宫女们还是保持着静止状态。因为,张皇后还在慢悠悠的喝茶。

    张皇后睥睨后宫,没有任何对手。但这不代表她斗争水平差。她自然看得出来皇帝在维护张昭。但这种维护她很难说什么。只是委屈了她弟弟!

    她心里对张昭有些意见。

    弘治皇帝处理完“纠纷”,温和的笑笑,说道“皇后,上次你不是说要些盐引吗朕许了。”

    这是补偿的意思。他不会让张昭从国泰商行里陪五千两银子给张鹤龄。这会寒张昭的心。所以,他将价值两三万两的盐引给张皇后处理。张皇后自然会补偿她弟弟。

    这就是弘治皇帝!他确实是一个仁君。但同样他也确实很宠爱张皇后。
1...3839404142...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