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当然,他们还要在这个临安城里有一个存放或周转货物的仓库,囤积和转运啥的有大用处。
这当然就需要这个仓库安全而且长久。
他们的牙郎笑道:“有的,有的,城郭内的北关水门里,有水路周回数里,自梅家桥至白洋湖、方家桥直到法物库市舶前,有慈元殿及富豪内侍诸司等人家,于水次起造塌房数十所,为屋数千间,专以假赁与市郭间铺席宅舍、及客旅寄藏货物等。
那里四面皆水,不惟可避风烛,亦可免偷盗,极为利便。
盖置塌房家,月月取索假赁者上交巡廊钱,用来顾养人力,遇夜巡警,不致有疏虞。”
如果真是这样,很好,吴大鹏还专门和他去看了看。
他看见在城北关水门内水运航道两岸,有富商或官宦人家建成的塌房几十处了,高高低低的正在水面上。
每处有房屋几百间甚至千余间,数千间塌房依水而建,鳞次栉比,规模可观。
吴大鹏心想,这就是商业繁盛的表征,大宋现在还真是一个半垄断半自由的经济体系,基本上还是能解决一部分供求的矛盾,只要你给了百姓一定的自由,一切都好说。
这个塌房为大规模储存货物提供了安全场所,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货物存储过程中的防火防盗问题。
又因为塌房建在河湖岸边,也大宗商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确实也促进了商品流通。
牙郎很快就租好了塌坊,按照吴大鹏的要求,足足租了二十间大屋。
吴大鹏进去看了看,差不多有五六百平方米了。
现在是海上商业淡季,所以好租,哪怕是暂时空着也不怕,可能还不够呢。
又过了两天,珍宝行刘钱行首派来了一个店伙计来邀请万士达和吴大鹏,说是有要事相商,并且请他们两个到自己的家中吃饭。
吴大鹏和万士达商量了一下,感觉能请去他的家里吃饭,这是极大的面子了,高看了不知道多少眼。
他有事所求,这就好。
先前,郭勿语向鲍威打听了他们那天的经历后,嫉妒得很,眼睛红红的,说:“某先前路过几次,想,何时能进去快活一下就满足了,但没有想到你倒是先去了。某当时还要帮着宋主家拎包,真是大大的不公!”
鲍威却笑着说:“莫急,他们不会在分头办事了……一定还会再去的。”
结果,他们真不会分头行事了,却又不带他们一起出门了,让他们好生看管青铜器!
真是气人呢。
;
与南宋同行 第六十四章 爱炫富的大宋
等到了约定好赴宴的那一天,四个人打扮的人模狗样,分头钻进了四盏轻轿里。
在吱扭吱扭声中,他们准时来到了珍宝行行首刘钱的家里面。
他们按照这个时候的礼节,带了四色的礼物。
一木头盒香烟,一盒火柴,一个水晶球,还有一个音乐盒。
这些都是装在四色锦盒里,裹着锦缎。
当然,他们每走一步都是要有计划的。
在他们的手里,就算是一张纸,哪怕是一个破内裤,都要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不想成为有钱人的走私者,不是一名好的中年大叔。
烟草,现在还在南美洲寂寞的开着小花。
但是,张国安肯定保证它会在1265年开花长叶,会在大宋的时空下流传。
同辣椒一样,这也是他们自己需求。
宋子强反复说,下一次,可不能带东西穿越过来了,他越来越感觉到能量的消失的原因,就是因为穿越时带了太多的东西造成的……
但是带着东西回去,这是必须的了,要不然穿越没有意义!
所以,他们支持张国安在大宋的天空下多种一些他们需要的东西。
随着在大宋的时空呆得时间更久,人人都尽量抓住时间来感受曾经失去的青春。
真正美好的事物,永远会很快失去。
他们不停地四处走动,观察着这个临安城的一切。
青春的活力,在他们的身体内四处流动,毫无阻碍,一点也不疲惫。
回忆过去,他们为自己经常上当受骗而感到可耻,但是,那都是过去了。
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至于说火柴和打火机,他们以后也要搞出来的,这个不难。
有小白青年说中国是第一个发明了火柴的国家。
这可太有意思了,他们把用于引火的“发烛”当成了可以自发火的火柴了。
水晶球和音乐盒子,现在要正式推出来了。
送珍宝行行首刘钱一个,也是一种推销的开始。
在珍宝行行首刘钱的家里,大家都正经端坐着。
原因是这个家伙把整个场面的弄得正规了些,而且竟然是分餐!
他们下到他家门口时,刘钱行首亲自在门口迎接,而且态度非常恭谨。
他家里的院子在这拥挤的街坊里,竟然也有“花竹扶疏”的院子,真是别有洞天。
整个院子里修竹夹牖,芳林匝阶,假山林立,绿化搞的很像样子!
宋子强偷偷问吴大鹏说:“这连房子带院子要是在那面的时空,值多少钱?”
吴大鹏扫了一眼两边的花窗围墙的距离,悄声说:“上亿了……”
宋子强暗暗骂了一声,妈蛋的,一个卖破珠宝的,住这样大的房子!
他现在才为自己只有两套门市房而感觉寒酸。
当他们寒暄一会儿,分头坐好。
那每一个人面前的桌子上所有器皿均为银质。
一人一个注碗,两副盘盏,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俱是光芒闪闪。
那酒具更是精美,银瓶、杯俱以小巧取胜,瓶高不过21厘米,口径3厘米,杯高5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3.9厘米。
瓶为直口,圆肩,腹斜收而下,底小,盖撇,曲身。为美观,盖及口锤多层,饰以二方连续变形如意纹。
杯身则锤成双层菊花瓣形,内底突起珠状花蕊,另一杯身则为直斜下接外展圈足,通体光素无纹。
这五套餐具,光银料就要有五百两了!
吴大鹏斜着眼看了看宋子强,见他欣赏完毕后,又放下了,而不是揣在怀里,感觉他进步了,见过世面了。
在这个时空,一些大酒楼见客人来打二三次酒,便敢借给它价值三五百两的银酒器皿,即使贫下市民、妓馆来店呼酒,酒楼也用银器供送,有的连夜饮酒,第二天去取回,也不见丢失。
偶有酒楼丢失银器,文人就当成新鲜事情记录下来……
这道德水平,也真是让人无语了。
吴大鹏心想,这家伙要是学鲁智深在二龙山那样,人家请他喝酒,他嫌人家小气,就把人家的酒器偷了,这可太丢人了。
他们先开始有滋有味的喝着百味羹,这是用木瓜雕出的盅形,里面装着鱼翅、枣子、豆腐、梅子干,有些过于甜了,没有突出鱼翅的鲜味……
但是,雕功不错,木瓜上还整出西湖三塔的景色来了。
吴大鹏斜眼又看了一眼宋子强,这货把底料都吃完了,正用银羹勺子刮着木瓜肉吃呢。
他们正在一起等一个厨娘的到来。
刘钱行首说:“……这个厨娘不寻常,她便是那何二娘……”
话音刚落,先进来了几个女使。
她们均梳高髻,穿宽领短衣,着红色长裙,走起路来很矜持。
然后又来几个青衣服,青包头的男仆,摆放好了高木方桌,大圆木菜墩,几把短柄快刀,拎过一个装着活鱼的木桶,里面是什么鱼,看不清楚。
几个进出间,又摆下一个方形火炉,炭火早已经在外面烧燃得正好,正是通红之时,但却没有烟气了。
接着又在火炉上放了一个双耳铁锅,里面装着清水。
那些使女开始或烹茶,或涤器。
这时候,一个着红裙绿裳的厨娘走了进来,举动间容止循雅,大大方方冲着几个人叉了手。
临安厨娘,还真是一种具有较高伎艺的职业。
这时只见她团袄围裙,“银索攀膊”。
所谓“攀膊”,乃是大宋人民为便于操作而发明的通用工具。
他们的衣袖都是过于宽大,手工时不方便的,都用绳索缚定挂于颈项间,以把袖子高高捋起。
怪事,他们不想着解决根本问题,把袖子变窄一些就行了呗,偏不。
只有身份高级的手工者才用银索“攀膊”,足见这个厨娘的气度的不凡。
待她掉臂而入,身子半蹲,姿势优美地从桶里提了一条鱼出来。
也没有见她用了什么力气,只见那条鱼在她的玉手里摇头摆尾,却不见能挣脱了。
她故意停顿了一下后,让那鲂鱼充分表现它的新鲜程度。
然后把那鱼轻轻一掼,啪的一声响,那鱼就在大圆木菜墩上不动了,只是嘴
巴一张一合的,表示还活着。
这是真功夫!
王德发笑了,她刚才停顿的时间久了,鱼早都缺氧了,然后再一摔,是一条鱼都受不了,只不过时间掌握得好一些罢了,练习的多了,就可以了。
接着她操起刀来,顺切抹批,惯熟条理,刀子上下翻飞,银光闪烁,真有庄子比喻的运斤成风之势。
在中国古代,生鱼片是一种很流行的食物,叫做鱼脍或鱼鲙。
最早的生鱼片是鲤鱼,而名气最大的生鱼片是鲈鱼、鲂鱼。
杜甫吃过鲂鱼做的生鱼片后,曾赞美“鲂鱼肥美知第一”,北宋诗人刘攽也称道“鲂鱼如玉鲙第一”。
鱼脍和刺身是不同的。
鱼脍极其讲究刀法,讲究切得愈薄愈好,有时进一步切成细丝,称做“脍缕”;而剌身,除了河豚剌身等几种切得其薄如纸,可以透视盘面的花纹外,其余多是鱼肉条块,不是很考刀工。
所以在那面世界的餐饮中的生鱼片一般做刺身多于鱼脍,是因为难度没那么高。
材料上他们也多选海鱼,也是因为海鱼的刺比淡水鱼少,没那么难处理。总而言之,做生鱼片的鱼,对厨师来说,当然是越简单越好了。
但是鲂鱼处理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它的刺可是不少的。
但是因为它是温冷水鱼,脂肪含量更高一些,肉质的口感也就相对细腻,在这个时空上档次的酒宴都用它。
那个何二娘厨娘轻挑慢抹地治鱼,几个使女也轮流端着盘子,依次送到他们面前。
先上来的是鱼脍,那薄如纸片的鱼肉摆在青花底的盘子里,真的能隔着鱼肉看到盘子底的花纹……片片都是火柴盒大小。
王德发点头称道,这可真是练出来的,不过双手还能保持那样白净,她是用什么手油护手的?
宋子强则对着盘子发呆,这会不会是官窑出品?
万士达看那女子脸上出了一层蒙蒙汗,再看她的身形体态,早不是处女之身
了。吴大鹏偷看着刘钱行首,只见他用象牙筷子,撮了些蒜沫和姜沫、葱沫加到
一片鱼肉上面,然后又撮起一些酱抹上了。
又夹起一片来,盖上,然后两片一卷,在醋碗里一蘸,开吃。
这小子筷子用得巧啊。
刘钱行首虽然正经端坐,但是眼角把一行人的表现看个清楚明白。
他这一次必须要求到他们了。
他们的物件现在轰动了整个宫廷。因为他这一次出手的物件多了一些,很多达官显贵,应声而来。
他的物件一扫而空,好在这伙子人虽然来自海外之地,但是还算明白事理,没有去别家放货。
但是,这里还要再确定一下了,最好签个契约。
另外,还有许多人下了定单,其中不乏是赵氏宗亲,不少都是亲王……
所以快一些让他们出海运送货物回来,才是关键之处,不可以让他们迷恋我大宋的生活而不再出海了。
太多的蕃商住下就归化了大宋,而不再出海,甚是可惜。
他们不知道,造成他们这个局面的原因有二,一个当然是物件新奇,让大宋人闻所未闻;二个是贾平章贾似道到处炫富的结果。
什么样的时代可以让人安全地炫富?一个不信奉丛林法则的时代。
大宋的人喜欢炫富,从皇帝到百姓,都是这样。
他们还没有学会要忍,没有学会不可露财、露富,不怕让人看到了钱财生了
事端。
大宋的历代皇帝就喜欢炫富,家里有啥宝贝都要写出诗词来,传出去。
实在忍不住了,还在画出来,结果北宋时期最后一个皇帝宋徵宗惨了吧?
让强盗集团看上了,人家能打啊,手里有钢刀,结果什么都属于人家了。
过去的一切美好,都只能定格在他的记忆里,供他在饥寒交迫的五国城,一遍遍地反刍。
唐朝诗人本来也爱炫富,有个叫韦楚老的唐朝诗人,写了一首炫富的诗:“十幅红绡围夜玉。”
但是大宋的沈括嘲笑他没见过世面:“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
沈括的结论是,“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
看看,说话多不合适。
蔡京身为宰相,不奉公节俭,更是公开炫富。
官员士大夫之间小聚一次通常需要一贯钱左右,够五口之家吃一个月的大米。
而徽宗时蔡京请同事们吃饭,单单一道蟹黄馒头为“钱一千三百余缗”,这顿饭下来至少上万贯。
“腰缠万贯”的主儿一顿会被吃个赤身裸体,这个家伙就不怕被查!
社会风气从来都是上层先变坏的,然后引领了下层百姓。
但是,要偏说是老百姓素质一天天地变低,也没有人敢跳出来分辨。
大宋在南宋时期,还有一个炫富女,名叫徐兰。
在南宋淳祐年间她可是最有名的**。
阔到什么份儿上呢?每当有客人来,她就把家里弄成“堂馆曲折华丽,亭榭园池无不具,至以锦缬为地衣,乾红四紧纱为单衾销金帐幔,侍婢执音乐十余辈,金银宝玉器玩、名人书画、饮食受用之类,莫不精妙,遂为三吴之冠。”
关键是徐兰还能阔了一辈子,死后葬在虎丘。
后人凭吊,留下一句感慨:“此亦娼中之贵者。”
更关键的是,老百姓还随便结社来炫富。
;
与南宋同行 第六十五章 助你实现大宋梦
大宋不仅让人自由炫富,还可以任意组团来各种炫。
大宋的自由主义思想很严重,竟然可以任意结社,演杂剧的可以结成“绯绿社”,蹴球的有“齐云社”,唱曲的有“遏云社”,喜欢相扑的有“角抵社”,喜欢射弩的可结成“锦标社”,喜欢纹身花绣的有“锦体社”,喜欢使棒弄棍的“英略社”,说书的有“雄辩社”,表演皮影戏的有“绘革社”,剃头的师傅也可以组成“净发社”,变戏法的有“云机社”,热爱慈善的有“放生会”,写诗的可以组织“诗社”,好赌的可以加入“穷富赌钱社”,连**们也可以成立一个“翠锦社”……各种结社应有尽有,只要你能拉到几位同好,就可以成立一个“社”。
直到后来到了元朝时期,被人家狠狠整治了一下,组织三人以上的团体犯法!
这才把这种自由主义思想消灭掉,事实证明,老百姓不彻底被管起来不行的。
话说贾平章贾似道还是一个收藏家,其家所收善本图书达千余部,聚敛奇珍异宝,书法名画,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敏锐的艺术鉴赏家。
他手下的人知道他喜好奇珍异宝,便经常四处找寻这个让他鉴赏。
所以,夜光宝石很快就出现在贾平章贾似道的家里。
他在夜里反复把玩着这个发散着莹光的夜光宝石,心里大感好奇。
夜光珠他有,但是没有见过能这样通体发散着莹光的,而且还是全蓝色的!
紧接着他凑齐了各种颜色,真是好物件!
虽然雕刻的形状比较另类,也算是一种童趣了------
贾平章贾似道开始炫耀了。
他叫工匠打了一条细细的银链子,把这些夜光宝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
专挑晚上的时候出去拜访别人,毕竟他辞职了,但是又被官家和太后亲笔手书请回来,也是让人骄傲的事情。
这样就属于双重炫耀了。
晚上,他走在路上时,在周围灯笼的映射下,他就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如果六名走私者看到了,一定会以为有谁正在搬运交通防撞柱呢。
但是大宋的士大夫们不这样认为,他们以为这样太帅了,太酷了
结果,刘钱行首的刘家珍宝铺里,那个夜光宝石,连带着镜子,一扫而空。
刘钱行首这几天的现金流动量,超过了临安城里最大的质库了。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货了!
刘钱行首从没有见过这样卖货的场面。
珍宝商铺讲究的是一个开张三年不卖货,卖一件货活三年的生意,这怎么赶上了端午节卖香包的地方了?!
但是,这岂不是痛并快乐的事情吗?!
能多多地挣到钱钞,总归是好事情。
连市司都跟着高兴,今年的税收成绩,肯定能得个好评。
所有事情的根子还是在那些海外商人那里,必须找到他们,让他们快快回到什么殷地安国,多多贩运回来。
着人打听他们了,似乎就没有心思出海呢,一天天到处乱逛。
所以才有的今天的鸿门宴,不对,叫催行宴更对!
---------------------------------------------------------------
鱼脍,这东西就是一个尝鲜的,不能靠它吃饱。
上了几轮次的鱼脍后,那个厨娘何二娘明显是累了,女子的体力不行的------
改成了生鱼片了,大块的,条状了,刀法变得寻常,就是普通的家庭主妇的模样,没有看头了。
这时那清水已经开始沸腾,那些使女用长长的筷子,把生鱼片在滚水汆了一下子,然后又夹出装盘,送上诸位的饭桌。
这是一鱼两吃呢。
大家开始八卦起来。
刘钱行首讲了讲现今这会子折阅得厉害,可以折成的铜钱越来越少------
吴大鹏笑着说:“这叫典型性通货膨胀------会子发行多了,相应的物资产出跟不上发行------”
“------”
刘钱行首沉吟着想了一会,点点头,说:“想必你们殷地安国也有这个折阅情况------”
“可不,越来越重,原先油条一文钱两根,三四年后,三文钱两根-----”
“噢,比临安城内便宜好多啊------”
“------不能这样算账,我们那里一亩地可产米二十石,年年丰收------”
“怪事了!”
刘钱行首大惑不解,做出真心想不通的样子。
万士达笑着用闽南话说了几句,把话给岔开了。
刘钱行首也能说闽南话,但是吴大鹏却听不懂了,他笑了笑,自己给自己倒了杯酒。
他觉得刘钱行首谈这个通货膨胀,可能是要在价格上与自己打个埋伏。
正想引诱他多说一些,但是万士达明显没有理解自己,这不算啥,有要求他刘钱行首早晚会自己说出来,见招拆招吧。
果然,那个刘钱行首对大家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一是要签个契约,二是要他们快些回到殷地安国,三个呢,问他们手里还有没有存货了。
吴大鹏顿时明白了,这个大宋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惊人啊。
当然,他们又没有办法出国消费,所有的钱钞都在这个大宋的圈子里转转呢。
至于说周边国家也以大宋的铜钱为流通货币,这个问题,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好事情。
如果大宋能维持的再久一些,经济体量再大一些,可能欧洲都能通用他们的会子,当然,这是想象的了。
合理的虚构,让历史更迷人嘛。
吴大鹏提出签个契约可以,但是要明确只算临安城内范围。
这个刘钱行首愉快地答应了,大宋天底下,还哪里有比临安城消费能力更强的!
王德发笑了笑,这个家伙,不知道有代理商私下里串货的事情吧?
吴大鹏说,他们可以快些回殷地安国,但是至少要等到季风起来吧,现在呢,他们需要长期租个住房,来往之间,总是住邸店不是长久的事情。
刘钱行首点头认同,原来没有在大宋定居的打算,这就好。
他说,他城厢有一个院子,有数间厢房,地方远了些,也小了些,现在放着一些杂货,可以收拾出来,给做他们一个来往临安城落脚的地方。
吴大鹏提出自己手里还有一些存货,但是,更多的是水晶球和音乐盒了。
吴大鹏让刘钱行首打开自己的礼品。
本来当着主人的面前打开送人的礼品,不算礼貌,但是,不打开他能会用吗?
吴大鹏给那个音乐盒子上了弦。
然后,韩红版的《天亮了》就在这个大宋的晚上响起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