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唐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盛京沧海

    肖俞脑袋往外摆了摆,示意铁如芸随自己出去。铁如芸只得扯过一件披风,罩住曼妙的身材,缓步走到了外间。

    肖俞开门见山地说道:“我要去汴梁——走得不算远,但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可说不准。现在我最放心不下两件事。头一个,就是骆希夷。等他回洛阳的时候,我多半是回不来的。您有没有把握先稳住他第二件,曲老头儿现在还在死撑,虽说吃得少睡得少,这几天老得挺快,可就是死活不认罪。您打算怎么发落他”

    对于曲老帮主,肖俞说得算是客气了。其实现在漕帮上下都在等他自尽。这样大伙儿才能无牵无挂地在铁如芸手下继续混饭吃,铁如芸的帮主位子也算又稳固三分。可那老家伙就是不识趣,不死不降不走,看样子就打算这么厚着脸皮耗下去了。肖俞虽然有些不忍一代江湖豪杰就这么被活活逼死,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曲老头儿杀的还是自家兄弟。与孙趋庭有宿怨就不说了,可他为了自己的秘密不被揭露,害死了刑堂堂主杨桑,这便是天理不容了。更何况嗣后他还谋划着弄死铁如芸——要不是曲老头儿眼瞎错信了肖俞这个冒牌杀手,只怕铁如芸此刻也早已做了古人。有这几条,即便肖俞再怎么叹息,也绝不会做滥好人留他一命。

    铁如芸沉思了一下,笑道:“说实话,对骆希夷,我是没有把握稳住他。这人心思太深,我从来就没看透过他。实在不行,我可以派人传信,让他先到汴梁去见你——左右他从淮南回洛阳,也是要先经过汴梁的。”

    其实肖俞心里已经大致猜到铁如芸回做何选择,便轻轻点头:“这样也好。就算我在汴梁抽不出时间见他,好歹也让画地为牢待上一段时间,免得他回洛阳兴风作浪。可曲老头儿那边怎么办你想好了吗”




第四百八十六章 去汴梁
    铁如芸妙目中眼波流转,沉吟了好一会儿,断然道“我们是想给他一个体面的,现在是他自己不要这份体面,怪不得我们了。”

    肖俞问道“你要怎么做”

    铁如芸道“将他的罪名公告天下,开刑堂,三刀六洞,结果了他。”

    肖俞哭笑不得“大姐,若是这个法子可行,我们以前犯得着绕那么大一个圈子揪他的小辫子吗咱们直接去河南尹府衙前击鼓告状好不好他的罪,绝对不能讲出去。否则,咱们漕帮就是个笑柄。”

    铁如芸眼中神色暗淡下来“那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肖俞点点头。有些话,不必说得太透彻。

    所谓自尽,可以是自己动手,也可以是别人帮忙。只要曲老帮主的那些老兄弟挑不出毛病就行。事实上,即便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但只要铁如芸告诉他们,老帮主是自尽了,大家也会默契地当作他真是自尽了。

    反正不管怎样,出了漕帮大门,对外只会说老帮主是暴病身亡。

    这种活计,肖俞为了避嫌,自是不会亲自动手,何况他也不愿意去杀一个已经失去抵抗能力的人。铁如芸也不便出面,只好假手他人了。

    但另外一个问题事,无论是谁做最后的持刀人,都等于是拿到了铁如芸的一个把柄。势必要真正的心腹之人才行。

    让谁去做呢

    铁如芸帮主的位子还没坐热乎,除了徐客卿,别人谁也信不过。总不能派自己房里的侍女去杀曲老头儿吧

    本来,骆希夷是最好的人选。这家伙既然受命潜伏在孙趋庭身边,自然是很得老帮主信任的。只要威逼利诱拿下了他,让他去劝老帮主“自尽”,一来会让老帮主万念俱灰,说不定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二来也算是骆希夷纳的投名状。杀人诛心,不过如此,这正是肖俞打的如意算盘。

    只可惜现在时间来不及了。没有肖俞在总舵坐镇,铁如芸可不敢保证能玩的过骆希夷。万一那两只老狐狸凑到一起搞出点阴谋诡计,最后再逆风翻盘,岂不是得不偿失

    良久,肖俞叹了口气“我找人帮你吧。”

    得了肖俞这话,铁如芸松了口气。徐客卿安排的人,自然会滴水不漏。至于他找的是什么人,铁如芸知趣地没有多问。

    这两件大事商议停当,肖俞没敢久留,赶紧告辞离去。毕竟是新寡的少妇,两人共处一室,肖俞浑身不自在。

    天亮后,肖俞找到洛阳谍子房的大掌事庞均扩,借了两名办事利落的谍子去帮曲老帮主“自尽”,并再三叮嘱,尽量做得自然些,不要闹出动静,更不要被人发觉身份。庞均扩在洛阳扎根多年,虽然主要精力放在打探消息上,刺杀的勾当做得不多,但弄死一个武功并不高强的江湖人物,对他来说并不难。当下一口应承了。

    肖俞没有再去向铁如芸辞行,自己不显山不露水地出了城,到了人烟稀少的地方,撒开双腿飞奔起来。

    洛阳到汴梁四百里地,坐船骑马都要走一天,肖俞可没那个耐心。他倒是不着急,就怕自己那位便宜师父寒月上人等得心焦。以肖俞的轻功,也就小半日而已。官道上大队车马络绎不绝,都是从洛阳前往汴梁运送货物的车队。迁都在即,这条官道格外忙碌。

    肖俞不想太惊世骇俗,也怕车队中混杂着都缉捕司的人,便专拣小路走,虽然绕了些路程,但胜在清净。

    日头西坠的时候,汴梁城墙已经遥遥在望了。



第四百八十七章 初到汴梁
    汴梁,在中原腹地,大河之滨。此地建城甚久,在战国之时,便是七雄之一魏国的都城。

    绵延千年以来,汴梁城几经战火,毁了又建,终于在大唐之后迎来了再一次成为皇都的机会。汴梁百姓自是欢喜雀跃——天子都要来此地居住,岂不是说明这里事首屈一指的风水宝地了虽然这位天子来路不怎么正,名声似乎也不太好,但终究是九五至尊,选都城的眼光是不会错。况且,汴梁成为皇都之后,商贾多了许多生意,百姓多了许多做工的活路,就连当官的,也少不得往上升个那么一级两级的,这便是皆大欢喜了。至于那个已经渐行渐远的大唐皇朝,提及她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汴梁的城墙,正在加固增高,护城河也在拓宽挖深。毕竟天子之都,规制要比过去的梁王王城高不少。这还只是眼下的应急之策。等梁帝皇位坐稳了,汴梁城少不得要扩建,那就是后话了。

    因进进出出的车队、民夫不少,城门的守卫也就不太森严。毕竟这里是大梁的心腹之地,敢在这里闹事的人屈指可数。真要是敢闹事,也不是区区几个守城兵士能料理的。

    肖俞混在进城的人流中,缓缓前进。百无聊赖之中,抬头看了看城门上的石匾。一条青石横嵌在门梁之上,两个古拙的大字“汴州”已经有些剥落,青苔森然。当年朱温初被封为梁王之时,为彰显自己身份与众不同,便要将城门上的匾额换下,将城名正式改为“汴梁”。只是当年朝中还是有些人有胆量和梁王扳手腕的,纷纷站出来反对——天下除了西都长安、东都洛阳、李唐龙兴之地晋阳之外,其他城池均以“州”命名之。你一个梁王,也不是正牌的皇亲,你的封地凭什么与众不同

    自然,晋王的封地也是有些与众不同的——皇帝直接将晋阳封给了李克用,但一来当年李克用兵锋正盛,二来李克用自从他老子那一辈就开始经营河东,还是在河东节度使的职位上封晋王,于理于法都有说得过去的地方。

    朱温当年也怕惹众怒,给汴州改名之事便不了了之。

    不过私底下,还是称汴州为汴梁。

    多年以来,在大梁将领、梁王属官不遗余力的带动下,汴州百姓自己也都习惯了“汴梁”这个称呼。

    而现在看起来,汴梁城很快就真的要改名了。

    就是不知道,这位大梁皇帝会中意哪个名字呢汴京梁京还是直接将洛阳的名号拿过来,叫东都

    肖俞心情复杂地随着人流进了城。

    朱温在汴梁经营了二十余年,民生甚是富庶。街市通衢纵横宽敞,车水马龙,比之洛阳也是不遑多让。

    大相国寺是汴梁城香火最盛的寺庙。当年武宗灭佛,因大相国寺是他家老祖宗睿宗皇帝赐匾定名的,便也没敢对这座寺院下手。故而中原不少没了道场的高僧纷纷到大相国寺挂单,这里更是名声大噪。

    肖俞进城之后,没费多大力气,便找到了这座久负盛名的佛家道场。

    大相国寺门前的两尊石狮子,当地百姓都说是从北齐天保汽天保年间便蹲守在此,迄今已历三百余年。肖俞饶有兴致地打量了一番,见石狮底座有火烧刀砍的痕迹,而石狮子身上光华可鉴。肖俞记得,昭宗年间,大相国寺曾毁于火焚,现在的寺院房舍,其实是后来依制重修的。石狮子的底座显然是经离过那场火焚的旧物,而这两只石狮子毫无损伤,则一定是后来重刻的。而汴梁百姓却都一口咬定这便是三百年前的的石狮子——事易时移之后,百姓果然大都是健忘的。



第四百八十八章 智光小和尚
    “看出什么玄机了”一道清冷的声音在肖俞耳边响起。

    肖俞吓了一跳,举目四望,路上人来人往,却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更没人和他说话。

    肖俞反应过来,这是寒月上人的传音之术。那老家伙已经感应到自己了。肖俞叹了口气,低声道“师父,您老人家在何处,底子这就过来参见。”

    寒月上人的声音再度响起“你到寺里随便找个和尚,让他带你去见智光小和尚。智光小和尚是这里的住持,我在汴梁,便是借住在他这里。”

    肖俞答应一声,正要举步走进寺里,忽然发觉不对——智光小和尚大相国寺住持险些闹出笑话。在寒月上人眼中,天下人自然都是小字辈的。既然能做大相国寺的住持,怎么着也得是个德高望重的高僧。寒月上人可以叫人家是小和尚,可自己万万不能冒失。万一直愣愣地进寺就要找“智光小和尚”,岂不要被人家打出来

    肖俞苦笑一声,摇摇头,迈步向里走。边走边自我解嘲——拜了这么一位便宜师父,自己的江湖辈分大涨啊。只可惜,这点优越感实在不能和人分享。

    寺里知客的小和尚明显是得了住持得吩咐,见到这位年轻人要找住持,只简单问了一句是不是从洛阳来的。得倒肯定的答复之后,便引着肖俞到了后面禅房。

    智光禅师的禅房并不大,却很是雅致。丈许宽的室内,并无高桌矮凳,地上铺着一领草席,正中摆着一方小几,上有一炉龙涎香,香气正袅袅升起;又又几卷经书放在一侧,纸页泛黄,自然都是经年的古物。

    小几左侧,一位白须白发的老僧盘腿趺坐,手上还握着一串念珠,端地是慈眉善目,宝相庄严,想来就是智光禅师了。对面是寒月上人,斜靠着几个摞成一叠的蒲团上,胳膊肘架起上半身,脑袋懒洋洋地支在拳上,乜了肖俞一眼“来得够晚的啊。”

    肖俞忙欠身行礼“见过师父,见过智光大师。师父见谅,徒儿实在是功力低微,脚程也快不起来啊。”

    智光禅师含笑向肖俞点点头,举手为礼,肖俞忙躬身还礼。寒月上人尽可以在老和尚面前拿大,可肖俞万万不敢。

    寒月上人看看肖俞,又看看智光禅师,笑道“你二人倒客气得紧——好徒儿,你在小和尚面前,不必执晚辈礼。说起来,你俩平辈论交,为师都觉得吃亏呢。”

    肖俞道“智光大师佛法精深,慧名远扬,弟子向来仰慕得紧。”

    智光禅师则对寒月上人道“居士蛰居东海多年,如今甫一入世,便觅得如此佳徒,实在可喜可贺。我观这位小居士眉目之间气机勃然,无论修武道还是修天道,前途都是不可限量。小僧说句得罪的话,将来龙涎山的勃兴,怕是要着落在这位小居士身上。”

    寒月上人笑骂道“嗬,你们两个小混蛋还真是一路人,都是一般的会说话,怎么,还一见如故了”

    肖俞尴尬地笑笑,没有说话。



第四百八十九章 隐忧
    寒月上人说完,自己也笑了。尔后深深地看了智光大师一眼,智光会意,起身道“两位居士想必有些正事要谈,小僧去让他们沏壶好茶来。”说完,缓步走出了禅房,还不忘在外面将门关好。

    肖俞让开半个身子,微微欠身目送智光大师出去,脱去靴子,规规矩矩地跪坐在寒月上人对面。

    寒月上人眉锋一扬“自从你答应做我徒弟,这还是第一次在我面前下跪吧”

    肖俞一怔,心道,你选在禅房中与我见面,难道就是为了占这个嘴上便宜过去中原没有高脚椅凳,当面谈事,大都是跪坐的。后来胡风东渐,高脚的胡椅在中原越来越常见。尤其大唐开国以来,风气开化,高脚桌椅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僧然参禅打坐的地方,大都还是都是草席跪坐的。肖俞万万没想到,寒月上人在这里挖了个小坑,等着自己往里跳。便笑道“徒儿尊师重道之情,在心里,并不在膝盖上。”

    寒月上人摇摇头“油滑!”坐直了身子,道“这事我且不与你计较。现在和你说说聚灵阵的事儿。”

    肖俞忙正襟危坐,认认真真听寒月上人讲解。

    这聚灵阵,其实也不是什么过于玄奥的阵法。稍有些底蕴的阴阳宗门,都会有聚灵的法门,只是大同小异,效力略有参差而已。但一般的宗门,摆下聚灵阵大多是为了修炼。至于替一个王朝逆天改运,饶是阴阳术师们都胆大包天,但能做这种事的并不多。一来逆天改运耗费灵物甚多,等闲宗门无力承担;二来一旦做了这事,便是把自己放在了风口浪尖上——你能花这么大力气扶持一个世俗帝王,肯定所谋者大,会不会危及其他宗门的地位很容易就成了出头的椽子。

    不过龙涎山既然敢出手,自然是反复掂量了。当初仅靠荒丘子他们师兄弟四人便已然有了这个底气,虽然在施法中先被肖俞搅了局,又被老道李无心一脚踹破,但现在又有了一位天老大我老二的寒月上人,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寒月上人虽然不太有为人师表的风范,但为传道授业确实有一套。听上去玄奥拗口的法诀,他三言两语便给肖俞掰扯得明明白白。也亏得肖俞在李无心身边待了数日,对阴阳法诀并非全然是门外汉。一个多时辰之后,肖俞便对聚灵阵的种种关窍了然于心,即便寒月上人眼高于顶,也对肖俞的悟性刮目相看。

    “既然你小子脑子还不算笨,那我该唤你那几位师兄过来了——本来以为要明日你才能领会这些法诀。”寒月上人一脸欣慰地看着肖俞。

    肖俞正要点头,忽然想起一件事,心剧烈地跳动了几下,冷汗几乎渗出,忙下意识地扎叉着手道“先不用”

    寒月上人有些奇怪“怎么,莫不是法诀还有滞碍之处”

    肖俞反应极快,道“徒儿觉得,聚灵阵既然关乎师门振兴,自然要慎重从事。徒儿今晚再好好推演一遍,若是没有问题了,明日我再去拜会几位师兄。”

    寒月商人明知肖俞另有心事,却也不说破,有顶住了几句,便打发他自己去饭堂用晚饭。肖俞除了禅房,外面早有一名小沙弥等候,见雄安与出来,便引着他往饭堂去了。

    肖俞心中有事,吃饭也是味同嚼蜡。饶是大相国寺斋饭不错,也没吃出什么滋味来。

    吃完饭,又有小沙弥为肖俞准备好了客房,肖俞谢过了,关起门来独自发呆。

    方才他猛然间想起的事情是,在洛阳时,李无心踹破那几位便宜“师兄”的聚灵阵时,自己也在场。虽然当时时带了人皮面具,但阴阳术师认人,从来都不是完全看脸,而是分辨气息。自己身上有乾坤玺,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寒月上人认定自己身怀气运,说得就是乾坤玺的气息。这岂不就是明晃晃的一个标记,告诉那几位“师兄”,坏你们好事的那小子又来了



第四百九十章
    虽然这位天子来路不怎么正,名声似乎也不太好,但终究是九五至尊,选都城的眼光是不会错。况且,汴梁成为皇都之后,商贾多了许多生意,百姓多了许多做工的活路,就连当官的,也少不得往上升个那么一级两级的,这便是皆大欢喜了。至于那个已经渐行渐远的大唐皇朝,提及她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寒月上人似是看出了肖俞神态有异,便问道:“你又在动什么歪脑筋”肖俞微微一怔,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在路上只觉得“云龙”二字甚是顺口,便拿来就用了,却没想到是因为云龙剑派的事纠缠甚久,这才在脑中留下了印象,因此不知不觉就冒了出来。面不改色道:“张公说笑了,在下的师门,和云龙剑派可是比不了的。”
1...146147148149150...1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