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心里想的是素边玉爪在空间岛上每天十点过开一次花,现在时间已经过了,得明天这时候才能取出来。
白老头道:“那我得在望江阁开一桌,我们兰协几个兰友好好乐乐。”
两人正说得入港,旁边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说道:“喂喂,白老头,你刚刚不是说夹川都没有双艺蕙吗?这是怎么回事?”
白老头陪笑道:“哎呀你也看见了,这不是刚听说嘛!这娃好久都没有回来了,难得还记得我这老头。”
又转头对李君阁说道:“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司星准,从蜀都来给长辈寻兰花的。”
又对司星准道:“这位是李君阁,是我们县李家沟村的村民。”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三十七章 品兰
司星准说道:“你们夹川县我知道有个盘鳌乡。”
李君阁笑道:“那就巧了,李家沟就离盘鳌乡不远。”
司星准噢了一声,说道:“那盘鳌乡有个梁慧丽,你知道不?”
李君阁笑道:“那我太知道了啊,前几天还在我家玩呢。”
司星准面色变得古怪,斜眼望着李君阁道:“是吗?那你们是啥关系?”
李君阁笑道:“我们是初中同学啊,小时候我家离盘鳌乡远,中午就在她家里吃饭,都是她妈妈田老师给我补习来着。对了,你们俩认识?”
司星准呵呵冷笑两声,不再理李君阁,对白老头说道:“那花我就不看了,要是你们兰协觉得好,这位村民也要卖,那你们商量个价格给我就成。”
说完就带着手下黑衣人扬长而去。
留下李君阁跟白老头面面相觑。
李君阁说道:“这人啥毛病?怎么这么二?”
白老头说道:“蜀都来的,也不知道是富二代还是官二代,反正是省兰协主席介绍来的,一身的毛病,尤其不懂敬老尊贤,唉嘛刚刚差点给他气死。”
李君阁说道:“算了算了,不用生气,来来来,让我看看你这几年又得到了啥名品。”
一说到这个白老头就又得意了,拉着李君阁进门显摆去了。
好不容易把老头哄高兴了,李君阁才得以脱身,跟白老头约好明天中午见,李君阁出门往大堂哥家饭店走去。
赶到大堂哥店里还没到午饭时候,店里还不算忙。
大堂哥李君伟跟大堂嫂刘晓慧见到李君阁也是很惊喜,大堂嫂问道:“皮娃,你咋想起进城了?”
李君阁说道:“你们还不晓得,小松昨晚阑尾炎犯了,我们送他来县医院,药师叔跟五表叔还在医院守着呢,我这是要饭来了!”
刘晓慧一拍李君阁脑袋,说道:“说得那么难听!叫花子才要饭!小松现在怎样?”
李君阁说道:“已经动了手术了,离出院还得一个星期吧。”
刘晓慧说道:“这也快到饭点了,刘三娃!快点出来!”
内堂跑出来一个半大小子,围着个白围裙,对刘晓慧说道:“老板娘,啥事?”
刘晓慧说:“你叫胖子赶紧炒两个菜,一荤一素,然后舀罐鸡汤,整一盆饭送医院去。”
然后又问李君阁要了小松的病床号。
刘三娃答应着去了。
刘晓慧拉李君阁到一张桌子边坐下来,详细问了李君阁昨晚上的情形,说道:“真是太凶险了,好在五表叔经常跑船,不然小松就悬了。现在这水势还有几个人敢赶江哟。”
李君伟也说道:“是啊,我们店里的鸡都快断货了,开始还指望着五表叔送些过来呢,不过看了这几天的水势,还是等过几天再说了。”
李君阁说道:“那你们还非得用李家沟的鸡啊?先搞点其它的鸡试试呗。”
李君伟说道:“以前就试过了,不咋行,我们店里都是选的李家沟的翻年跑山鸡,骨头里头都是油,别的地方的鸡没这么好。”
李君阁问道:“我们店里的招牌菜都有哪些啊?”
李君伟说道:“有好几样呢,首先是鸡汤,我们店里的鸡汤都是烫一晚上烫出来的,只放了姜跟盐,汤跟清开水一样,香得很,县里好多怀儿婆跟月母子都要来订的,这个肯定是第一个招牌菜。”
“然后就是河鲜了,其实河鲜比鸡汤还受欢迎,就是供应不稳定,只能收到啥河鲜做啥子菜,这个没得挑,好些食客都是直接留了电话的,叫我们收到货直接叫他们来吃,有时也有自己带来加工的,我们只收工钱。”
“再下来就是山珍了,山蘑菇锅子,笋子腊肉锅子,茅草根老鸭锅子,这些也能算招牌。”
李君阁道:“那整得可以啊,山珍有了,野味有没有啊?比如竹鼠什么的,篾匠叔后山竹鼠可多了。”
李君伟说道:“这个可不敢乱卖,要被查的,查到罚款不得了。你们在李家沟自己抓自己吃没事,要弄到县城里来卖,那肯定要遭逮。”
想了想又说:“不过有一种情况可以,那就是你手上有养殖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自己养来卖,那还是可以的。”
说完哈哈大笑,说道:“皮娃,要是你真能养出来,有多少大堂哥收多少。店里起码多出五道招牌来。”
李君阁笑道:“哎哟家里正养着一窝野猪娃子呢,我得赶紧去问问咋弄手续,说不定就要发财。”
这时候客人多起来了,李君阁直接系上一条围裙接替刘三娃当起了跑堂,也是像模像样。
好不容易忙到了下午两点过,店里几个人才开始吃饭。
吃过午饭,李君阁告辞出来,大堂嫂跟他说这几天就由店里给他们送饭,叫他们不用担心,又让每晚上来两人在家里睡觉,不用三个人都在医院里挤着。
李君阁一一答应了,这才往医院走去。
半路走过一家花店,又进门去买了一个红砂的兰盆,拿手上拎着。
到了医院看了看小松,已经完全脱离危险了,脸上也有了些笑容,医生说腹腔完全没有感染,恢复情况也挺好。
李君阁这就完全放心了,于是留下来守夜,让药师叔跟五表叔去大堂哥店里吃饭,顺便洗个澡换身衣服。
一夜无话,第二天药师叔来换他,告诉他五表叔有事先回去了,并叫他今天都不用来了,他能把小松照顾好。
从病床下拎出花盆,李君阁跟药师叔和小松告别,出了医院。
眼看着就到十点过了,李君阁便买了一份报纸,找了地方把报纸弄成一个圆筒,包在花盆上部,让人从外面看不出来盆里有什么,再顺手将素边玉爪移进花盆里面。
一路上碰到不少的过路人,都诧异的回头,明显是被素边玉爪透出的香气香着了。
来到望江阁,打听了白老头所在的包厢,抱着花盆走了进去。
白老头正在打电话催人呢,闻到味道转个头来跟李君阁点头示意,对着电话说道:“小朋友已经到了,我跟你说这香味可好了,比春兰还清,你们赶紧的过来!”
收了电话,对李君阁说道:“快快快,赶紧将报纸打开。”
李君阁将报纸打开,素边玉爪第一次亮相在世人面前。
随着报纸的打开,一股兰花悠远入神的气息在包厢内弥散开来。
白老头倒吸了一口凉气,惊讶道:“好花!”
坐到椅子上,白老头戴上老花眼镜,慢慢转动这面前的盆子,仔细欣赏起来。
墨绿色的叶子,每张叶子包裹着一道晶莹的白边,叶子不长,但是显得很有质感,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两只洁白的花茎从草间挺拔而起,高出草叶十多厘米,每枝上面六七躲素净纯白的花朵,显得冰清玉洁。
每朵兰花花瓣从底部开始,向后拉出一个张扬的弧度,到前半部分有抓了回来,花瓣顶端出现一个几乎透明的水晶头。
白老头惊呼出来:“龙爪!这花艺得漂亮啊!”
李君阁说道:“嗯,我给它取的名字就是素边玉爪。”
白老头闭上眼镜,细细的品着花香,说道:“沁心入脾,清素幽远,这香气也是一绝啊。”
然后睁开眼睛,对李君阁说道:“赶紧,把窗户关上,把门敞开。哼,敢迟到,让他们闻着味跑进来。”
说完就闭上眼睛,继续欣赏细细的花香。
不一会,就听见有几人的脚步声传来,一路有说有笑。
突然就听远处有人叫起来:“好香!这白老这次是是弄了几盆来!”
另一人说道:“这味道胜过春兰了!光这香味就不是普通蕙兰,赶紧赶紧。”
接着就是跑步声响起来。
白老头对李君阁笑道:“你看,跑来了吧?”
李君阁哈哈大笑,这老头也够调皮的。
白老头也笑道:“待会还有俩你信不信?”
这时俩老头闯进门来,先是深吸了口香气,满脸陶醉的神色,然后眼睛望着桌上的兰花就拔不出眼睛了,连打招呼都忘了,就在那里傻站着。
白老头也不说话,就眼看着两人在那里发呆。
不一会,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又是俩人闯了进来,进屋后神情跟前面两人也差不多,都呆住了。
白老头这才笑道:“哈哈哈,敢迟到!都傻了吧!哈哈哈哈!”笑得非常的嚣张。
三个老头一个中年人这才回过神来,赶紧坐下,一个老头对白老头说道:“老白,这是哪里搞到的?”
白老头对几人说道:“别看我啊,这花是这位小朋友的。”
老头脱口就出:“小兄弟,这花出不?”
转念又说道:“算了,这花买不起。”
另一个老头说道:“看过即拥有吧,这应该是我们夹川出过的最好的极品了。”
几人又坐下来细细品花,从根,苞,叶,苔,花,香都论出很多的道道来。
白老头这时跟李君阁介绍,刚刚出言买花的叫吴学进,头发稀疏的叫孙文久,花白背头叫杨兆希,唯一一个中年的叫肖明贵。
李君阁站起来跟大家一一行礼。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三十八章 卖兰
等大家都看得差不多了,白老头对大家说到:“这位小朋友就是李家沟那位,这盆花就是当年的金边蕙,现在几年过去了,金边蕙进成了素边蕙,最难得的是花也进艺了,现在小朋友给它命名为素边玉爪,嗯,这名称倒是妥帖。”
吴学进从兜里摸出一个放大镜,对着花根部仔细研究了一阵,说道:“确实是老下山兰,这几根芽头是下山后出的,我夹川县的大山里也有这样的极品,真是扬眉吐气啊。”
杨兆希说道:“那是,我夹川县地处西南三省交界,按说应该出名种的,可这些年除了白老的艺叶荷瓣,就没啥拿得出手的了啊。”
孙文久说道:“一般兰草能保住性状不退艺就不错了,居然还进成这样,这小朋友也是看来也是兰道高手啊。”
肖明贵道:“这小朋友一株兰草,就抵我一个兰场啊,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呢。”
几人哈哈大笑,打趣道你小肖最多只能算中浪,他们几个前浪还在前面呢。
李君阁连忙谦虚道:“各位爷爷,大叔,我这也是瞎弄的,当年这兰草还是金边蕙的时候,有人出了两万多,我没有出,后来想着家里人也不会伺候,就又移到自家后山了,今年回来,才发现它变成了这样,这个跟我的手艺真没啥关系。今后啊,我还得多跟几位前辈学习学习。”
几人都觉得这才合理,要真让不懂兰的村民在自家阳台瞎种,这花估计早就不死也废了。
白老头又说道:“不过我夹川这次还是不一定就能出名,因为这蕙兰已经有人定下了,买兰人愿不愿意公诸于众,也还两说呢。”
李君阁说道:“其实不出名也好,碧峰山上兰草再多,也架不住大家乱挖乱采。这要是一出名,我估计挖兰的就会蜂拥而至。”
几人又是一阵阵的唏嘘不已。说起国内兰资源的保护问题来。
肖明贵说道:“中国一直有玩兰的传统,现在附庸风雅的也多,下山兰普通的几元一株,其实真没必要去挖,还不如直接在我兰场里买呢。”
孙文久说道:“问题是投机的太多,都想花五元钱得到名品,然后卖出天价,你们想想看,好兰花都价格不菲,要想捡漏这上山挖兰就是唯一的路子了。挖上一两万株,说不定就能遇到一株,然后兰商一炒作,媒体一鼓吹,这恶性循环就越来越烈。说实话,像小兄弟这样的运气,这世间又有几人啊。”
杨兆希说道:“所以我们夹川出了个土规定,玩兰之人最好加入兰协,先普及普及兰花的知识,进山采集也必须是兰协的人,别见到啥都挖,那些独龙根的,说不定挖一棵,野外就灭绝了,拿回来伺候不好,一个品种就没了。”
说起这个众人的话就多了,约扯越远。
白老头又说道:“兰花界现在乱象丛生,可不光是这些,定价也成问题,现在喊价上亿的都出来了,这不是瞎扯嘛。对了,君阁小友这盆素边玉爪虽然敲定买家了,不过价格还没说死,大家给个价格看看,收多少是合适。”
杨兆希说道:“这个是相当难得的极品了,双艺蕙,国内也不多见,台湾倒是出过,不过现在繁育规模大了价格也下来了,白老你清楚,真正懂兰的人都不会跟着乱喊价的瞎胡闹,就出个我的心理价位吧,四十万,差不多吧?”
李君阁吓了一大跳,我靠素边玉爪就能这么贵,那我的碧波玉龙该是啥价啊?
肖明贵说道:“那我也说说,现在兰花繁殖技术已经成熟了,小朋友这株性状很稳定了,新头跟老头性状一样,可以在兰场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繁殖,然后作为新品奇兰销售,如果兰场出价的话,六十万算是合适的价格。反正如果有银行愿意贷款给我的话,我是敢干的。”
接下来吴学进跟孙文久也从各自的立场说了下价格,大致都差不多,白老头说:“那就这样,将老杨和小肖的价格平均一下,一口价五十万。不能让我夹川的兰友吃亏,也不能让买家花钱太过,毕竟人家也是省兰协王主席介绍过来的。这事情得干得漂亮。”
五十万已经超出李君阁心理价位太多了,几年前开价两万的兰花,现在能卖到五十万,还能不惊喜?还能不意外?
白老头将兰花拍了几个角度的图片发给司星准,又发了几条短信,大致是谈妥了。然后要了李君阁的卡号发出去,让李君阁将兰盆移到包厢吧台上,招呼服务员上菜。
不一会,李君阁的短信就收到了,看了一下对白老头说道:“白老,不对啊,怎么是四十万呢?不是说好五十万吗?”
白老讶异道:“怎么会是四十万呢?应该是四百万才对,你再数数。”
李君阁一细数,手机都差点吓掉了,果然是四百万!
肖明贵却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拍大腿说道:“嗨!小兄弟一直以为我们刚才说的是整盆的价格吧?”
众人心里一合计,还真是这样的,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白老头对李君阁说道:“君阁小友,这样的极品兰花,一般开价都是论一个芽头多少钱,你这株素边玉爪一共新老八个头,五十万一头,不是四百万是啥。”
李君阁这下真是头皮都发麻了,一盆兰草怎么就能卖出这个价格来,只觉得喉头干涩,想拿茶杯喝水,却发现手都在发抖。
白老头轻轻拍着李君阁的手安慰道:“君阁小友,你这也算是一天暴富了,不过心态不能变啊,你上河李家可是写在县志里面了的,想想你家先祖德茂公和慎勤慎清公吧!”
李君阁闭上眼睛,想到了自己真正的财富,那是在祠堂里捡到的太极石,那是祠堂里刻着的字辈诗,那是李家沟淳厚的民风,那是祠堂画像上勤慎二公的目光,那是四爷爷殷切的希望,那是奶奶慈祥的笑容,那是李家沟的山山水水……
终于,李君阁心情平静了下来,睁开眼睛,看到大家都望着他,笑了,说道:“哎呀小子刚才可真是被吓着了。”
然后又站起身来对白老头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说道:“多谢长辈赐教。”
白老头对李君阁点点头,笑眯眯的捋着胡子道:“真是孺子可教啊,没说的,今天大家开开心心喝一台!”
李君阁连忙说道:“这顿必须我来请,大家尽管点菜!”
吴学进哈哈大笑,说道:“那是必须的,你不请,只怕出不了这个门。”
一顿饭吃得大家都高兴,席间五个人还给了李君阁名片,李君阁一看,都是兰协的理事,白老头原来大名叫白声鼎,是夹川县和蛮州市的兰协主席,而肖明贵自己还开着一家兰场,引进了一些品种,不过似乎也是娱乐为主。
吃完饭出来,大家都意犹未尽,闹着要去撷意轩继续赏兰。
李君阁跟他们说自己还有事,将素边玉爪交给肖明贵,跟几人就此分别。
走过一家卖渔具的店,李君阁想起自家空间里的斗鱼还没分出来单养呢,于是将店里的围网,浮球,尼龙线之类的包圆了,反正自己现在不差钱。
渔具店老板见来了大客户,高兴得很,还送了他几根海竿。
李君阁在李家沟的竿子都是竹制的,碳素竿子在离开渝州的时候都处理给钓友了,想了想又买了一套碳素手竿,从二米七到八米一,都买齐了。
买的品牌货,这个就贵了,一套下来小一万了。
这一大堆东西可不好搬,李君阁只好去大唐哥那里把拉货的中巴开出来,说是练练车,将东西搬进车里,等到回到大唐哥店里,车就又空了,都被收入了空间内。
大堂哥这里是上家下店,一下午李君阁就呆在房间里,说是要睡觉,实则进到空间里干活。
两天不来,灵泉里的鱼又多了起来。
将大些的都移到小湖里,李君阁又去岛上砍了一堆竹子。
然后回到灵泉,利用浮球,竹竿,渔网,尼龙绳,弄了几个网箱出来。
接着开始将灵泉里的斗鱼全都收进网箱里。
“咦?”李君阁这才发现,斗鱼的体色其实是不同的,每个个体都有细微差别。
即使都是雄鱼,有一些斗鱼体色要鲜艳一些,还有的尾巴和鱼鳍更加舒展。
“哟,小时候玩过这么多次烧火扁儿,还真没注意过这个问题呢。”
然后李君阁又想到:“要是我将这些有特点的斗鱼捞出来单养,每天进来选一次种,一年下来不是相当于在外面选三百多年?好像老祖宗的金鱼就是这样弄出来的?”
想到土鲫鱼跟金鱼的差别,李君阁登时兴趣盎然,这个似乎很值得期待啊。
说干就干,李君阁干脆又在泉边做了几个小网箱,将有最有特点的斗鱼挑了出来,尽量将雌雄变化一致的配到一起,放进几个小网箱中。
干完这些,从灵泉里出来,来到岛上。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三十九章 荔枝
最早岛上的几株荔枝苗,现在已经长成了大树,周围还发出了不少新的荔枝苗。
坐种荔枝十年挂果,十来天过去了,看来这几棵已经是结过一两轮了,不过李君阁每次进来时都错过了果期,都没有见到而已。
白茶树周围也发出了不少的小苗,这些都是新发现。
将小苗都移到大地上去,李君阁见荔枝树正开着小花,干脆今天就看看果子怎么样。
来到岛外湖水上方再看岛上,岛上的情形就像快进一样显现起来。
先是花谢掉,然后结出了一些花椒大的小青果。
小青果逐渐变大,一串一串的,将枝头拉得渐渐往下垂下来。
果子变大到一定程度,开始慢慢变色。
先是青色,然后慢慢便黄,一个个金灿灿的挂在枝头。
然后,李君阁发现有荔枝开始往下掉。
“哎哟,不能再等了。”都开始往下掉了,那荔枝就是完熟了,李君阁立刻将自己切进岛上。
李君阁站在树下,一阵阵发神。
岛上都是新鲜荔枝芬芳的气息。
李君阁吸了口气,一阵阵荔枝特有的甜香传来。
“真好闻啊!”李君阁抬头看着硕果累累的荔枝树:“但是怎么是这个颜色?而且个头也太大了吧!”
每个荔枝都有鸡蛋大小,果子是明黄里面透着几丝绿意,煞是好看。
摘下一颗荔枝剥开,晶莹的果肉就像剔透的果冻,隐隐能看到里面棕红的荔枝核。
一被拨开,鼻端那股甜香就更加浓郁了。
将荔枝咬了一口,一股香甜的滋味在嘴里弥漫开,然后就每一个味蕾似乎都在欢呼。
“太好吃了!”李君阁两口吃完,将果核一扔。开始疯狂的吃了起来。
一直吃到肚子都鼓起来,李君阁躺在树下,看着几树硕果累累的荔枝发愁。
这玩意儿说不清楚来路,不能往外搬啊。
“算了,只有以后再想办法了。”李君阁抽了抽嘴角,采了几斤荔枝,准备拿出去给大堂哥他们尝尝鲜。
出得岛来,往回一看,岛上又开始快进了,看着蛋大的荔枝啪嗒啪嗒往下掉,不一会就掉得精光,李君阁感觉自己心都在抽抽。
“罢了罢了,老子就当育苗了!”李君阁当即从空间里切了出来。
拎着一口袋荔枝下楼,李君阁见到自家侄子李雨宁跟侄女李雨多一起进来。
李雨宁是大堂哥的儿子,李雨多是二堂哥的女儿,由于二堂哥两口子在外面打工,所以李雨多就由大堂哥照顾着,在县城里读书。
雨宁今年十四,雨多今年十岁。
1...1314151617...2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