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所幸一切顺利,李君阁见手下都熟门熟路后,便应阿音的要求,周末和她一起,带着秋丫头,嘉州四老,还有娃子们去苗寨。
这次不坐溜索了,从悬天崖栈道爬上去!
这里也形成了一条小环线,好几种玩法。
短期的玩法是早上四点出发,坐溜索上山,在天书崖欣赏日出,然后穿过林场,去山塘赏杜鹃,体验招雨,然后去苗寨吃喝,下午抵达天星阁,看完日落后正好天黑,抹黑从栈道下来,没有心理压力。
深度游那就是晚上爬栈道,到了苗寨住下,几天时间里爱怎么玩怎么玩,多了稻花鱼体验,叶笛招鸟体验,森林穿越体验;然后是非遗苗绣,苗银,木器制作体验;运气好还有苗家节日,那就有芦笙鼓舞,甚至傩戏,惊险刺激的刀山火海打秋千……
好吃好喝几天后,再从天书崖下来,体验一把紧张刺激的溜索速降。
环线一形成,短客加长客纷至沓来,寨子里今年算是开始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苗寨加入集团管理的方式不一样,因为基本是苗寨人自力更生弄起来的,集团只给了指导意见,算是加盟模式,李君阁的管理费就收得少得多,和李家沟的托管模式,盘鳌乡的经营还贷模式,都不相同。
这也和三个地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关,苗寨过于保守,鼓励他们走出这一步,需要更多的经济刺激;李家沟人无比信任集团,村里人知道集团托管,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那是一百个放心加省心;盘鳌乡有做生意的传统,对贷款经营,还本还息比较理解。
至于以后如何统合,那是一个长期摸索和调整的过程。
只要客户资源交通路线宣传渠道管理人才掌握在自己手里,加上公正的技术管理手段,出幺蛾子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已经降至最低。
李君阁一边领着人往上爬,一边脑子里还在转着这些弯弯绕。
栈道边上有一条led的灯带,像一条蜿蜒的火龙从山脚通到崖顶。
灯光很微弱,但是在夜里没有光污染的环境下,对于适应黑暗之后的眼睛已经足够。
四老兴致勃勃,颇有些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味道,不时和上下爬山的人吆喝呼应。
背后是星星月亮,远处是夹川灯火掩映的县治和长江码头,小得如同一枚发亮的围棋子,身边是习习山风。
沿着石栈蜿蜒向上,夜上悬天崖,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中间也会不断经过最早的脚巴窝道路,不少体力上佳的游客戴着白手套抓着铁链往上爬,有的移到石栈上,坐在台阶边喝水歇息。看到阿音和李君阁他们的队伍,眼光里不免带着一丝鄙夷。
哼,走栈道安安稳稳地上来也好意思大呼小叫,有意思吗?看不起你们!
李君阁每次看到这种表情就非常的开心,偶尔还要和爬脚巴窝的游客攀谈几句,顺便表达一下自己的仰慕之情。
阿音都被他恶心坏了,领着娃子们远远走到了前面去。
倒是四位大师长期不动,爬得上气不接下气,吴旷对阿音和小朋友们体力简直惊为天人:“呼……呼……他们……呼……熊孩子们不说了……呼……阿音娇滴滴的小女生……呼……怎么能走这么快?”
李君阁指着脚巴窝的道路说道:“阿音十二岁开始,这条道,没有铁链子的时候,每个星期就要上下一回。”
丁老抬头看着头顶上方折来拐去的灯光:“我的天,这大学生哪里是读出来的,完全就是爬出来的啊!”
吴梅仙也倍感敬重,说道:“皮娃,你真的要对阿音好点,这样的女孩子,世间难找。”
李鸣岐说道:“阿音这独特的气质,应该就是来自这悬天崖的锤炼吧?心胸开阔,不畏艰险,坚刚不可夺志,都跟这片悬崖有关!”
吴梅仙说道:“是啊,而且她身上又还有苗家女孩的浪漫和热情。啊,我想起来这种气质从哪里看到过了!”
吴旷问道:“哪里?”
吴梅仙拍着手,对自己的发现惊喜不已:“历朝历代开国那一帮子!是不是?!”
李君阁一拍脑门,一语惊醒梦中人!自己这是当局者迷,今天总算知道四爷爷如此看重阿音的原因了,原来他俩本就是同道中人!
带着四位上到山神嘴,已经是凌晨五点,虽然只能看向西方,但地平线上山背后也有隐隐的红光,这是大气折射现象。
赶紧走过透明栈道,主要是怕嘉州四老有心理障碍。
来到天星阁,王美娴敬子伦一群孩子就围着李君阁闹:“都怪二皮叔你走得这么慢!我们本来还准备去小朋友家里叫他们起床的!这下糟糕了!”
李君阁瞪着眼睛:“一晚上没睡觉还都这么精神!等吃过饭你们还跳得起来那我才服气!”
这还是娃子们第一次熬通宵,以前怎么可能有这种体验,都还在兴奋头上。
天光渐渐放亮,整个夹川盆地展现在了画家们眼前。
丁老头捋着胡须:“没白来,当真壮观!”
吴旷已经在琢磨怎么动笔了,拿着食指拇指卡着方框到处比:“还真有点不好画,只能是局部,不能是整体。”
李君阁哈哈大笑:“走吧,先去苗寨,还有一个月呢,你们慢慢考虑这些问题!”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七百一十五章 苗家起源
第七百一十五章苗家起源
等众人从天星阁过了铁索桥,走上去苗寨的道路,李君阁给小孩子们讲解苗家崇拜的雷公电母的时候,王美娴突然指着天上:“二皮叔,为啥天都亮了天上还有月亮?”
李君阁解释道道:“因为太阳是太阳,月亮是月亮,他们俩是独立运行的,这个好理解吧?”
娃子们都点头。
李君阁继续说道:“既然是独立运行的,那地球带着月亮转,转到太阳光晒到我们李家沟的时候,如果月亮也还没下去,或者太阳还没下山的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那我们就可以在白天看到月亮了。”
“当然这时候月亮还必须在很高的地方,现象才明显,而大家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一般是在农历初七八和农历二十二三的时候。”
所有孩子都还在发懵,李雨松已经懂了,拿起自己喝空的塑料水壶在自己头过,猎户叔在你姑姑眼里,那真是脚踏五彩祥云来娶她的盖世英雄,二话不说就跟他下山了。然后你还说,要是以后你也能遇到一个这样的英雄,那该多好!这些话,我可都记着的。”
阿音眼里星芒闪动:“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山神嘴的时候,你说过要修一条玻璃栈道,当时我还说你一穷二白胡说八道。二皮,没想到才短短两年,你就将它变成了现实!”
李君阁说道:“这男人有了女人,心就会变大,我现在的目标已经是星途大海了!”
阿音扑哧一声笑了:“当时你就是这话,不过我现在真不敢说你是胡说八道了。”
李君阁笑道:“其实这句真的是胡说八道,人类到现在连火星都去不了,还星途大海呢!”
两人牵着手往前走,阿音笑道:“就算真是胡说八道,但是每个女孩子听到男生对她这样说,也会很开心的。”
李君阁笑道:“这话其实没新意,换成老辈儿们常说的,那就是‘你就算要天上的星宿,老子也去给你摘下来!’”
回忆起一路走来的经历,两人都是充满了甜蜜,心情大好。
大家喝了迎客的米酒,进入了寨子,秋丫头在寨子里待过好长一段时间,首先发现气氛不对:“阿音姐……你们……你们这是要……”
阿音笑道:“没错!又要过节!”
李君阁讶异道:“你都没告诉我呢!”
阿音笑道:“我想给大家一个惊喜嘛,特意将孩子们带上来,也是为了让他们过这个节。这是我们苗家春夏之交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吃新节,又叫‘吃卯’。”
李君阁说道:“那这下遭了,什么礼物都没带!”
阿音笑道:“你就是寨子里的人,带什么礼物!赶紧回家准备待客的东西才是真的!”
李君阁笑眯眯地道:“那是,我们家阿音下山撞来的女婿,洗锅抹灶那是本分。”
两人这还算是第一次手牵手正大光明的在寨子里边晃荡,各家各户今天都忙,主人家也不以为意,跟他们打了招呼就去了,不过娃子们没事,很快就在两人身边聚集了一帮。
小银子也躲在后边,刚刚跟二皮叔那样说话,心里有点小后悔。
李君阁看到,便将他一把抱起来,说道:“刚刚阿音姐姐讲得不清楚,小银子你给我说说你们这是什么节啊?”
小银子这才开心地搂着李君阁的脖子:“吃新节啊,就是稻子刚熟的时候,大家求丰收的节日,待会我们还要去田里接稻苞,然后交给爷爷,挂一些到神龛两边,剩下的给我们吃。”
然后在李君阁耳朵边说道:“一会大家问你稻子香不香,你一定要说香,问你甜不甜,你一定要说甜。”
李君阁说道:“那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小银子想了想:“还有祭祖呢,不过那些我也不懂了……”
说完又趴到李君阁耳朵边:“不过我们昨天就把牛棰了,四条!把寨爷爷家,阿冲叔家,阿铜家,我家!在山背后棰的,把寨爷爷说城里人矫情,见不得这个。”
小银子是村里银匠的孙子,这两年寨子里苗家人有钱后首先就是置办银饰,银匠还成了非遗传承人,一跃而成寨子里的大户。
这四家现在算是寨子里的致富带头人,一家一条牛,一万五,只能算毛毛雨,反而是怎么把牛牵到悬天寨来费脑筋。
李君阁就摇头叹息:“‘人爱其羊,我爱其礼’,你们没有错。不过你们苗家人怎么喜欢和牛过不去?”
小银子瞪大眼睛:“二皮叔你这都不知道?”
李君阁颠了颠小银子:“欺负人是吧?不知道我是你阿音姐抓回来的汉娃子!”
小银子给颠得呵呵直乐,说道:“以前世界只有一棵枫树,是生命树。后来被神婆婆妞香砍倒后,树根变成泥鳅,树干变成木鼓,树枝变成猫头鹰,树叶变成燕子,树梢变成雀子,树心里边生出蝴蝶,这就是我们苗家的祖宗蝴蝶妈妈。”
“蝴蝶妈妈生了十二个蛋,孵了三年,孵出了雷公,鬼神,龙蛇,虎豹,拥耶,妮耶……”
“拥耶就是第一个男苗娃,妮耶就是第一个女苗娃。最后一个蛋老是孵不出来,蝴蝶妈妈就让暴风帮忙,暴风将蛋刮下山岩,碎了壳,就出来了小牛牛。”
“牛牛不乖,怨恨蝴蝶妈妈没有亲自孵出它来,就不认娘,把蝴蝶妈妈气死了。”
“后来牛牛长大了,成了牯牛,拥耶和妮耶拿牯牛耕地,耕过的地不长庄稼。鬼神告诉他们这是蝴蝶妈妈在生气,只有用牯牛祭祀蝴蝶妈妈,地里才能长出好庄稼。拥耶和妮耶就这么做了,然后我们苗家人就有了好收成……”
李君阁就问小银子:“这些是谁告诉你的?”
小银子说道:“药妈婆婆唱给我们听的,她那里好多好多的故事,都在歌里呢……”
李君阁就转头对阿音说道:“药妈婆婆就是你们的左马班光啊,了不得!”
阿音说道:“是啊,所以她现在也是非遗传承人。拿政府津贴的。”
李君阁问道:“寨子里有多少非遗传承人了?”
阿音说道:“爷爷的苗家武术,阿代奶奶的苗绣,小银子他爷爷的苗银,阿冲叔的木艺,药妈婆婆的古歌,五样。”
丁老就感慨道:“文华集粹啊,苗家人的传承也不容小觑。不过阿音你这顺序错了,药妈婆婆该提到第一位来,这才是你们苗家人的根脉。”
阿音肃然:“丁老你说的是,阿音知道错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后生可畏啊
今天没码字,整理后续大纲和细纲,然后看了一个新的小说形式,前段时间搞的对话小说。
在对话小说二次元分类里找到一本叫《扑街群的日常》的书,对现在年轻人组织故事的功力叹为观止,真是后生可谓啊。
这位叫佐仓大法好的小朋友,让老周看到了现在年轻人的世界,还有他们的想法,他们的交流方式。
他们的经历和我们这一代完全不一样,但是对待成长的态度是一样的。迷茫,困惑,希望得到成功又不知从何努力起,然后在不知不觉里渐渐长大……
字里行间,轻松幽默搞笑的背后,充满了神奇的灵性,老周相信,他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一定会成功的。
其实,他的这本《扑街群的日常》,老周觉得已经成功了。
小朋友刚开了一本二次元的新书,和老周的书相比,哈哈哈,真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位面,可惜还是幼苗,不过已经签约了,这么少字数签约,老周也只能叫一声服。
如果有喜欢这类书的书友,可以关注一下,不过老周估计同时喜欢我和他的书的书友,应该会很少很少,很少很少……
但是老周还是忍不住要推,算是为一个充满灵性的作者点个赞,为了感谢大家看完这段题外话,老周自己马上加更一章。
真的后生可畏啊!也羡慕他们现在拥有的条件……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七百一十六章 悬天鹞子
第七百一十六章悬天鹞子
李君阁笑道:“四头牛,那这次家里应该有牛肉吃了吧?”
小银子说道:“四头牛不多,听爷爷他们和把寨爷爷商量,说是要把寨爷爷出面,召集周围各苗家村寨,过鼓藏节。”
李君阁问道:“你们苗家的节可真多!鼓藏节又是什么节日?”
小银子咬着指头:“我也不知道呢,听说鼓藏节都五十三年没搞过了……不过爷爷说,到时候,寨子里会一次棰几百头牛!”
李君阁都吓着了:“阿音,这是什么节日?这么隆重?”
阿音自己也是一脸惘然:“我……也不知道……一家一头牛,这么大的活动,听都没有听说过……”
李君阁想象那数百颗牛头同时落地,血流成河的场景,不由得有些目眩神驰,这绝对是苗家人最隆重旷绝的祭礼!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自己有没有旁观的资格。
寨子走过一半,上边乌泱泱按下来八条白狗,围着李君阁狂摇尾巴。
李君阁目瞪口呆:“白大白二……我靠你们怎么也上来了?这狗都是有区域性的,寨子里边的狗会放过你们……”
就听一个声音说道:“没事儿!打个通关就好了!”
没错就是你猎户叔!解决问题的手段还是一贯的简单粗野!
就见猎户叔和大家打招呼,才知道他是带着白大它们从溜索上来的。
然后猎户叔就对李君阁说道:“今天是吃新节,它们才是主角!八条狗现在算是完全练出来了,就带上来顺便给你们爷爷看看。”
然后李君阁又懵逼了,吃新节不是跟稻子有关吗?怎么又扯到狗身上去了?
猎户叔笑道:“不懂了吧?我还真当你星宿下凡呢!走吧,到时候让你们爷爷给你讲。”
来到寨子!”
进入厨房,妮妈妈欧奶奶和音爸爸正在忙着弄好吃的。
育爷爷家不靠挣游客的钱生活,一个蛙场就绰绰有余,不过客人可一直不少,剧组,农大,艺术家……一直就没有断过。
见到李君阁进来,妮妈妈就笑道:“要不你去招呼客人?这里我们来就行了。”
李君阁笑道:“招呼客人那得阿音上,村主任呢,台面上的事情得她来支应,以后家里都是她主外我主内。”
欧奶奶在烧火,听这话也笑了:“那我们家小阿音是个有福的,一般人家男人可放不下这身段。”
音爸爸反而皱眉了:“二皮你也别老惯着阿音,她见事情可不如你,这两年要放着她在山底下瞎折腾,怕我们寨子连吃新节都还过不上。”
李君阁开始接手剖鱼:“哪里话,阿音主意拿得定。我就是个想法多,真到做事情了,还得她来。就算按照她的想法,从鸡血藤起步,然后稻花熏鱼,药材,乌金米,一步步也能走到今天。”
音爸爸笑道:“你也别老给她说好话,这些东西不是一直都有?路不打通,说什么都白瞎!”
说起这个李君阁不由得哈哈大笑:“刚刚进寨子,小银子在迎客,听说我走栈道上来,不是从脚巴窝上来的,说不是好汉,米酒都不给喝!”
众人都乐了,音爸爸笑道:“小银子心里头的英雄还停留在你育爷爷跟二虎的套路上,你没告诉他悬天崖你不走脚巴窝都能攀上来?”
李君阁笑道:“我哪里跟他说得着这个,那不真成小孩子了!”
将鱼剖好,李君阁继续找活干,见两只小脚乌鸡已经杀好了,却没看到鸡血旺子,奇怪道:“我们家鸡倒是杀得早,怎么没留血旺?”
妮妈妈笑道:“皮娃你这苗家规矩还有得学,杀猪要舅家来你是知道的,送鸡的规矩那就是各家都送活的,姑家送的是死的,这两只鸡是你们李家沟产的,你苗婶是阿音的姑姑,那就要送先杀好的鸡。”
李君阁问道:“这又是什么讲究?”
欧奶奶笑道:“哪里有什么大讲究,就是姑姑怕你舍不得吃,先给你杀好!意思是这下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李君阁就感慨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才是真正的大讲究啊……这些礼节背后的深意,才是我们应知应会的……”
等到将鸡汤熬上,大活算是做完,李君阁来到堂屋,见育爷爷带着娃子们已经回来了。
每个娃子手里边有两穗稻苞,育爷爷将稻苞收集起来,选了两棵大的,分别挂在神龛的两边。
嘉州四老和秋丫头都过来围观,算是观礼嘉宾。
育爷爷将一枝稻苞递给王美娴,让她尝一颗里边的新米,然后问道:“香不香?”
王美娴点头:“香!育祖祖这就是苗寨的乌金稻啊,蜀都卖得可贵了。同学们都羡慕我可以天天吃。”
育爷爷又递了一穗给她,问:“那再尝尝这个,看看甜不甜?”
王美娴回答:“甜!可甜了!祖祖说这是九里香,用九里香做的醪糟又香又甜,做米酒都比别的糯米多出好多!”
李君阁听得直翻白眼,妈蛋这妖孽!明显是在看人下菜碟!
果然就见育爷爷开心得合不拢嘴,摸着王美娴的头说道:“美娴实在是太乖了!不但认识,还能说得出道道来!以后假期里就到祖祖家里来,我们山里好多好东西呢,祖祖都给你们备着!去玩吧!”
然后小银子就说道:“美娴我们去看兵器吧!把寨爷爷这里兵器最多!”
敬子伦就羡慕地看着小银子腰间的银鞘小尖刀:“小银子,这是你自己的?你爷爷准许你玩刀?”
小银子得意坏了:“这刀我打生下来就有,我们寨子里男孩子生下来亲戚都会送来一块铁,以后每年还要重打一次,一直打到我十六岁成年。”
说完又叹气:“唉,家里的那块铁还有一大半呢,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说得孩子们兴趣都上来了,一窝蜂跑了出去。育祖祖家里好玩的东西多,十八般兵器样样齐!
吓得李君阁赶紧对阿音努嘴,说道:“都是真家伙,阿音你赶紧跟着!让他们玩玩花弩小弓得了,那些真家伙别乱碰!”
倒是育爷爷不以为意:“寨子里的孩子都是从小玩刀玩到大的,也没见出事,城里孩子啊,就是太小心!”
阿音笑着应了,但还是出去跟着。
李君阁这才有时间祭拜,然后就见到这次的摆设和苗年时不一样,好奇地问道:“咦?吃新节的祭礼和过年区别这么大?”
育爷爷笑着解释:“节日区别本身不大,这不是棰了牛嘛,棰牛是大祭祀,讲究就要多些。”
地上靠中柱的地方,摆着一个簸箕,簸箕中间放着一大块糯米饭,差不多七斤重。一个碗里边放着一大块完整的熟猪肉,一个里边是切块的熟猪肉,另外还有五条小鱼,一碗生米,边上一圈小碗,盛着五碗米酒。
奇特的地方在于糯米饭上还插着两支牛角,大头靠在中柱上,角尖插在糯米饭里。
牛角还分了公母,一大一小,母牛角素的,公牛角上还雕有花纹。
簸箕边上摆着两张小板凳,板凳上放着两个篮子,一个里边放着一套女性服饰,另一个里边放的东西就吓人了,竟然是一把李二毛子那种手枪!
育爷爷解释道:“这叫‘簸箕饭’,棰牛祭祀也有讲究,东西只能是单数不能是双数。”
“母牛角里装的是甜酒,公牛角里装的是米酒,甜酒是一会儿自家喝的,米酒是一会儿客人喝的。”
“两个篮子,一个里边是我妈生前最爱穿的衣物,一个里边是我爸最喜欢的物事,当年走马帮的家伙。”
丁老就又开始发感慨了:“礼失求诸野啊……”
倒是李君阁看着那驳壳枪有些麻爪:“爷爷,这枪……”
育爷爷将枪从篮子里取出来:“看,没有击锤,枪眼也堵了,打不响的,就是个念想。”
李君阁翻看着手枪,和李二毛子的一样,推平了准星那种,问道:“那祖祖当年也是个牛人?”
育爷爷呵呵笑着摇头:“都是下死力气吃饭的,什么牛人。不像现在,人在家中坐,客从山下来!比皮娃你差远了!先生们说是不是?”
吴旷将枪接过去翻看,笑道:“都是好汉,一位文好汉,一位武好汉!水泊八百里,既有豹子头,也有智多星嘛!”
1...270271272273274...2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