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看在老周这么认真的份上,
订阅打赏月票推荐票…都丢过来吧!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一百四十二章 苗家武术
气得阿音都不想跟这爷俩说话了。
李君阁却跟育爷爷聊得那叫一个开心,说起跑山的故事来,那是三天三夜说不完。
稻花鱼酸香开胃,边吃边聊,这酒碗筷子没打住,光李君阁一个人就包圆了四条。
李君阁跟育爷爷问道:“育爷爷,山里还有啥能养的好东西不?”
育爷爷说道:“那得看你自家本事了,我都是跑山见过,可没那能耐养。要说好吃,禽类的话竹鸡,山鸡,锦鸡,斑鸠,鹧鸪,鹌鹑,野鸭,油鸭味道都不错,野兽的话箭猪,訇子,竹狸,鲮鲤,岩羊,麂子味道也好,水里那就是石亢,娃娃鱼,石鳅,石爬子,牛尾子,都很不错。”
李君阁一脑门子黑线,除了国家保护动物,剩下的好些都在三有名单上!真要论起来,这老头可以逮进牢里关到骨头敲鼓!
又听育爷爷说道:“要说值钱,那首推就是麝香,这玩意儿现在老精贵了!说起这个,皮娃你是没见着过香獐子满山满野那景象,那时候公社专门组织狩猎队,打得越多工分越高,好些年轻娃子二把刀不分大小公母跟季节,那是见着就毙啊,好多肚里有胎的,真是作孽哟!”
“公社还推送一个标兵去省城里开会,回来还做什么报告。你知道那几年一年打了多少不?麝香光蜀州一年就要上缴八百斤!八百斤啊!不分公母老幼一年杀了十几万头!气得老子抽起板凳就扔台上去了,砸他娘的一个满脸花!”
欧奶奶嗔道:“就为这事儿你在公社还少挨批了?还好意思得瑟!”
阿音也对李君阁说道:“爷爷本来是生产队长,就为这事儿被公社撸了,说他明明有本事,却不为共产主义建设做贡献,还想搞破坏,是反动思想,想抓他判刑呢!”
育爷爷一瞪眼:“他们敢?老子一抽身回了寨子。想抓我,当年李二毛子见我都要喊一声好娃子!”
欧奶奶赶紧打住:“这你都敢瞎说!灌了一坛酒嘴上就没门儿了!”
李君阁拍着脑门,侥幸啊,这公安局要是真上山了,碧峰山里又得多出一悍匪来!
赶紧敬老爷子一口酒消消气,李君阁问道:“那现在山里香獐子还多不?”
育爷爷说道:“还算好吧,反正有我们守着,肯定比别处多,有时都下到半山去了,那就是说明山上的数量也不老少了。”
李君阁说道:“那这个要是养起来,可不得发财吗?”
育爷爷说道:“可这玩意儿不好养啊,胆子小得很,经常狗一围上,还没有开咬呢就先自己把自己吓死了,要是养圈里,狗一叫就炸,也会把自己撞死,还有就是围栏得多高啊,六米打不住,矮了找个墙角,半墙上一蹬一转再一蹬就出去了,跟会飞似的。”
“还有怎么取香?这香以前是杀死后直接割下来的,听说现在有活取的了,我就在纳闷,这活取是怎么个取法,这玩意儿它怎么就会乖乖让你取?”
李君阁说道:“这个好办,不懂就学嘛,改天我查查懂活取的是在啥地方,如果他们要卖香獐娃子或者种獐的话,跟他们买,那肯定要连养殖技术和取香技术一并传授的。”
育爷爷又说道:“要说好养,我估摸着石亢应该好养,主要是卵好收集,这东西滋味也不错,个头也大,长在冷水山溪里,那玩意儿一年下不少蛋,贴得石头上到处都是,就是数量不见长,估计都给其它野物给祸祸了。这个你要能弄起来,那一年也能赚不老少。”
石亢就是石蛙,是深山冷水溪流里的一种中国本地牛蛙,石是说的生活环境,亢是指的叫声。这玩意儿在夹川也精贵了,野生的上百一斤还有价无市。
“除了石亢,各种鸡应该也跟家鸡差不多,还有就是竹狸了,这玩意儿我没见过它喝水,平时怕光,怕声音,白天喜欢在洞里猫着,食性就是竹根芽孢啥的,应该也能养上。”
竹狸就是竹鼠,李君阁说道:“那可谢谢育爷爷了,有您指点就错不了,下山我就找梁丫头说说这包山的事情,想想这石亢竹狸能敞开肚皮造,怎么心里就美得慌!”
阿音又在旁边提醒:“繁殖三代繁殖三代。”
李君阁说道:“哪里有那么复杂,这几样肯定跟清波白甲一样,早有人尝试了,到时候去进些苗子养着就行,山里的那些,最多抓来串串种,改善改善基因,一年半肯定就可以见到效益!”
有空间这个神器,李君阁非常地有信心
吃过晚饭,阿音将泡好的桃胶,银耳,皂角米,莲子,枸杞,红枣,加十五倍的开水炖上,加冰糖熬化后,找了一个五磅的保温瓶闷上。
打开微信跟猪儿虫聊天,知道他们已经到夜宿红水市了,明天一早开车到八沟乡。
第二天一早,李君阁被晨起的鸟儿叫醒,走出门来作了个扩胸运动,就见育爷爷正在那里抖虎叉呢。
苗家武术属于南拳派系,跟汉家内家武术咏春拳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齐眉棍,八斩刀,咏春拳派中也有此类兵器。
身法上,沉肩重肘,含胸拨背,少有大跳步,讲究下肢稳固,不管上肢如何运动,下肢要稳如盘石,切忌轻浮。这跟南拳打斗的地方多坡多山脱不开关系。
腿法上,苗拳没有后挑腿、穿心腿、旋风腿,只有扫堂腿、踢腿、铲腿、顶膝,总的要求是“腿不过膝”,都是玩的寸劲。
这些都跟咏春类似。
育爷爷的抖虎叉,也跟咏春抖棍类似,两手相距尺许,要抖动前头的大半根木柄和大铁叉头,其实是在调理自己的内劲,找到合适的发劲方式,以便更加精细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在技击中能本能地发挥出自己的功夫。
这跟阿音那几个广播体操的花架子完全是两回事,看着不疾不徐,简单朴实,其实这才是真功夫。
李君阁不敢打扰,只默默地看着育爷爷施展。
抖了十多分钟后,感觉自己内劲抖开了,育爷爷这才放下虎叉开始打拳。
苗拳既有拳诀,也有拳谱。
拳决如:“头劲顶破天,出手对乳端;两肩须下坠,腰凝砥柱般;高低须有度,里肘回指间。磕膝须里靠,里剑向外翻。口呼鼻吸气,气下起丹田。”讲的是技巧要领。
拳谱如:“金刚捣碓,左右格掌,冲拳拉弓,美女梳头,鸳鸯腿……”讲的是招式,需要变念边打形成套路。
育爷爷打的是蚩尤拳,动作原始,架势雄猛。
眼随步走,身形变换,手型变化翻飞,老辣异常。
手型共有四种。
一曰“螯钳手”,手形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上,拇指向下,第二、三指关节勾,形似螃螯。所谓“螯钳钳手钳半边,寸关尺上是险关。抓人抖手皮肉破,脉伤血阻身热寒。”专门破人血脉,端的厉害。
二曰“勾镰手”。先伸掌,四指并拢伸直后并排向掌内折曲,与掌心成一百二十度,拇指用力直压在食指二、三指骨折曲处。所谓“拳掌来攻胸,勾镰绞腕中。侧身手勾住,掌背去擦珠”。是连消带打,攻防兼备的招式。
三曰:“猪蹄锤”。它由勾镰手变形而成,即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全卷曲成拳形,指用力直压在食指二、三指骨弯曲处,指尖稍翘,与食指齐平,凸出于下三指骨外。
四曰“钉子锤”。拳形为四指并拢向掌心卷曲,再将拇指紧抵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三节骨上,凸于无名指和小指外。无名指和小指指尖紧顶拳心。
猪蹄锤和钉子锤,主要是对付气功高手,用平拳无法击垮对方的气防时,须将手拳变指捶攻击气穴,让对手泄去功夫,神萎力消。所谓:“彼方气功练有根,手拳无法伤其身。须用猪蹄钉子去,按穴打点最伤人,疾痛气必泄,动胯力必虚”。
这才是真功夫,全是实战用的。
一套蚩尤拳打完,李君阁兴奋得疯狂鼓掌:“厉害了我的育爷爷!这蚩尤拳打得,英武不让当年啊!”
育爷爷收了功架,过来笑道:“老了,就只能练练蚩尤拳了,其他铁尺竹条镖之类早就不耍了。”
铁尺不是尺子,是一种形如手叉的兵器,忍者神龟里边有个拉斐尔用的就是这个,不过那可真不是什么忍者的玩意儿,而是实打实的中华内家打穴的兵器。
竹条镖这玩意儿就歹毒了,是乾嘉年间苗民起义领袖们所创。将长一丈七八尺的山中老毛竹,划成比筷子还细的蔑条,然后用十二或十六根蔑条子涂上土漆,扎成一把,另用麻绳缠绕,再涂上一层土漆,即成竹条镖杆,装上矛头就成了竹条镖。
竹条镖不用时,可以卷曲成圈。临用时,一放则弹蹦伸直,刀子砍上去软不受力,不易砍断。使用时既可以双手绞花远刺,俗称叫“绞杆子”;也可单手抓着前端作为短兵近斗,中间还能抽冷子作为投枪飞出后收回,俗称“镖刺”;打不过的时候还能拔下矛头转身逃走,山里大毛竹多的是,过一阵又会变成一根竹条镖杀回来,乾嘉年间可没少让镇压起义的统治者们头痛。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一百四十三章 竹鸡
李君阁递上帕子,哈哈笑道:“竹条镖一丈七八的东西,除了田埂上,现在可还真没多少让您施展的地方。”
育爷爷感叹道:“是啊,好些东西都快传不下去了,能强身健体的那些还好,这种纯粹的杀人功夫,现在谁还学这些个!”
李君阁说道:“育爷爷你不用担心,只要我们好好想办法,总能找到用武之地的。”
这时阿音也出来了,喊道:“阿爷,二皮,来喝皂角米了。”
回到堂屋,桌上放了几个青花碗,里面盛了皂角米桃胶银耳羹,旁边是一盘炸糍粑,一个红糖碗,一个熟黄豆粉碗。
端起皂角米桃胶银耳羹来打量,本该清白透明的银耳羹,被桃胶染成了浅棕色,里面的皂角米都成了半透明的,跟撕成小块的鲜龙眼肉有些类似,舀一口放进嘴里,清甜滑糯,皂角米还有几分嚼头,比单独的银耳羹口感更佳丰富了。
“嗯,好喝!不图它美容养颜,就这味道本身也不赖了。”
又夹了一块油炸糍粑,先在红糖浆里裹了一下,又在黄豆粉里裹上一圈,放进嘴里一嚼,黄豆粉混合着红糖的甜香,再加上九里香白糯米打的糍粑的米香,外脆里软,美味非凡。
“哈哈哈,这个才道:“中午猪儿虫跟二准有口福了。”
来到细竹丛周围,发现林下草丛间有几个通道,地面上有被爪子刨过的痕迹,有些草根处还有鸡粪。
李君阁选了两处有鸡粪的通道,最准来路将几个门套插成e字型,e字的开口对着通道的出口。
正常情况下,竹鸡群会顺着e字开口进来,到达底部后开始四处冲套,除了原路返回的一两只,其它的多数都会落网。
退到七八米开外后,李君阁开始“放媒”。
所谓的“放媒”,其实就是安放诱饵,引竹鸡入套。
老跑山的以前用的是鸡媒,就是自家驯养一只竹鸡,要选爱叫好斗的那种,装在笼子里带上山,放在套鸡的地方让它鸣叫,吸引其它鸡来斗。
竹鸡跟蜀州人一样爱看热闹,一只公的过来,后边一般会跟着一个拉拉队,少则三五只,多的有十几只。
也算与时俱进,李君阁昨天就在手机上下载好了好几种竹鸡的叫声,导入到了育爷爷专门为套鸡买的3播放器里边。
这玩意儿被称为“电媒”。
将电媒扔在那里磕着,李君阁跟阿音一起上坡。
翻过最高处,就能看到一条石板路,七拐八弯地通到山下一处看起来只有盘子大小的房屋集中之地,那里就是八沟乡。
看山跑死马,虽然一眼能望到下头,却也是实打实的十五里山路。
两人找了一处草坡坐下,依偎在一起聊天。
这时一个红色的甲虫爬进了盘子,那是李君阁的猛禽开进了八沟乡。
“哈哈,他们来了。你估摸着他们多久能爬上来?”
山里人睡得早起得早,看起来弄了这么多事情,其实现在也才八点不到。
阿音采了一朵野花在鼻子前嗅着,莞尔笑道:“不知道,按猪儿虫三步一歇的德性,估计得三四个小时吧。”
李君阁说道摸出手机给朱朝安打电话:“猪儿虫,顺着现在那条路进来,左边估计是乡政府的广场,车停那里就行。”
朱朝安说道:“靠,二皮你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你?!”
李君阁哈哈大笑,说道:“正前方,往上看,最高处,你看不见我,我可看得见你。”
朱朝安哀嚎:“你又套路我,你说到了八沟乡走一段石板路就到,你嘴巴里的一段儿可真特么长!”
李君阁笑道:“这是对你们临阵脱逃的惩罚,按律当斩的,走段路算便宜你们了!”
朱朝安怒道:“等着!等我跟小准上来,我们掐死你!”
李君阁哈哈笑道:“那也得你们还有劲儿才行,赶紧啊,中午估计有竹鸡吃,超过十二点不到,那就只有喝洗锅水了!”
“诶诶,这个玩意儿仔姜泡椒爆炒啊!一定爆炒啊!只要你给我们爆炒一盘,我们就原谅你了!”
“赶紧上来再说吧!”
挂上了电话,李君阁就看到车停在了乡政府前的院子里,然后车里下来两个小小人影,背上背包,开始往山脚石板路走。
李君阁对阿音说道:“阿音,坐在山顶上吹着凉风,看着这俩娃在下面嘿哟嘿哟的爬山,我心里怎么就这么开心呢?”
阿音拍了李君阁一下,牵着他的手说道:“你就是幸灾乐祸,走,回去看看阿妈中午准备做什么好吃的。”
两人在山路上走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阿音。”
“嗯。”
“以后我们如果手牵手,就并排走好不?你这样我感觉是在遛狗。”
“啊,对不起对不起,山路走惯了,都是一前一后的。”
“没关系,你看八沟乡这边,风景可比我们李家沟那边差太多了啊。”
“嗯,不过人家可比我们苗寨富裕多了。”
“没问题,等我们发展起来,肯定不比他们差,他们有的我们都有,我们有的他们可没有。”
“嗯,就看我们的了,总有一天超过他们。”
“这目标太小,超过他们算啥!超过碧峰镇,超过碧峰镇才算起步!”
“嗯,我就喜欢看你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样子!”
“……”
回到家中,妮妈妈正在烙蕨粑。
蕨菜也是中国先民很久前就发现的食材,诗经中《草虫》里边就提到过“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夹川可以食用的蕨类品种很多,可以一直从二月采到八月。
然后九月到次年二月还可以挖蕨根。
这玩意儿是碧峰山中很多野生动物过冬的口粮,比如野猪,箭猪,竹狸……
老时间里生活困难的时候,山里人一半的口粮也是它。
蕨根生长在地下一米深处,所谓“挖蕨根,三尺深,挖一锄,哼一声。”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将挖到的蕨根放碓窝中碓烂,滤掉纤维留下淀粉,沉淀后晒干,可以得到蕨根粉。
蕨根淀粉可以做成蕨根粉条,蕨粑。
将蕨根粉调成糊状,一勺一勺舀到锅中烙成凝固的块状,就是蕨粑了。
老时间里苗家妈妈烙蕨粑,苗家娃子守在锅边,拿着蕨粑粘糖吃,也是一景。
这玩意儿q弹软滑,吃糯米糍粑长大的苗娃们很喜欢。
阿音对妮妈妈说道:“阿妈,他们可是已经到山脚下了,中午吃啥?”
妮妈妈说道:“凉拌折耳根,笋干炒腊肉,竹荪鸡,蕨粑回锅肉,菜豆花儿,还有你最喜欢的熏鱼,还有就看皮娃能不能抓到竹鸡了。”
阿音说道:“估摸着中午他们到了都皮裂嘴歪了,喝酒可不一定喝得下了,再给他们熬点血米汤吧。”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一百四十四章 推磨
阿音说道:“估摸着中午他们到了都皮裂嘴歪了,喝酒可不一定喝得下了,再给他们熬点血米汤吧。我再找点鸡血藤子,给他们煮水泡泡脚。”
李君阁说道:“磨豆浆这事情交给我们就好,阿音,我们先把鸡炖好,然后你帮我浇豆子去。”
炖鸡汤简单,大煤砂罐装热水,拍块姜,然后将烫好洗净的鸡块放进去,罐口上面蒙上桑皮纸,放蜂窝煤炉子上慢慢烀着就成。
弄好鸡汤,李君阁拎起泡黄豆的桶,对阿音说道:“走,阿音,帮我浇豆子去。”
来到屋边大石磨旁边,这磨也有年头了,上磨比下磨矮了三分之一,这是因为磨齿被不断磨平后又重新錾出来,来来回回把上磨都錾矮了。
上磨是翻起来用棕绳垂挂在下磨边上的,李君阁拿个刷子将磨盘里里外外刷干净,然后将上磨放下来,仔细对准磨芯,将上磨套上去。
上磨七八十斤,这活只能男人来。
上磨像一个太极图,不过阴鱼那边是凹进去的,太极鱼眼的位置上是一个填料的洞。
上磨侧面还有一个大方木头楔子,楔子上有个跟地面垂直的圆孔,那是安推磨的推子用的。
推子是大木棒子钉起来的丁字型木架,两侧还一边装了一个斜木固定,整体看起来就是一个“乎”字少底下那一横,也是用棕绳固定着,悬在半空。
将推子上的榫头安放在上磨楔子里,阿音在磨子的导流口下面放了一个干净的大木桶接豆浆,然后将磨子里外都浇湿,开始往进料口里面浇豆子。
推磨也是有诀窍的,每一次发力后磨盘楔子不能在自己身体和磨芯的连成的直线上,而是要揺过去一定的角度,而是要不然下一次推拉就没法发力了。
李家沟“推磨,揺磨,推豆花儿,请大嬢儿……”那首儿歌里,其实一个“揺”字,就已经道出了推磨的诀窍。
黄豆是昨天晚上就泡好了的,一个个鼓鼓涨涨,每勺十几个豆子半勺水,磨子一转,很快就有细细的豆浆沿着磨缝流了出来,在磨沟里汇集,最后顺着导流槽流进下面的大木桶里。
一股生豆浆的清香气息弥漫开来。
李君阁一边均匀地推拉这磨盘,一边跟阿音聊天。
李君阁说道:“阿音,你那天给我唱了歌,我也给你唱一首呗。”
阿音眼睛盯着进料口,一边添豆子一边说:“嗯,你唱。”
李君阁就接着推磨的节奏,用《铁道游击队》的调子唱到:“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李家沟的光棍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竹条镖,可不能白白的放跑了……”
阿音笑得打跌:“嗯,可不能放跑了,一镖穿了下锅,过个肥中秋!”
李君阁赧然道:“怎么就能直接下锅呢,太浪费了!好歹用完再下锅嘛!”
阿音哈哈大笑,用勺子头轻轻敲了李君阁额头一下:“别闹!逗得我手都不稳了。”
……
两人换了个话题,李君又说道:“丁山黄土朝天尖,夹川豆花饭的老话,意思是丁山脚下的大米,黄土埂上的豆子,朝天尖的辣椒,做出来的豆花饭最好吃了。”
阿音问道:“丁山在哪里?”
李君阁说道:“丁山啊,在夹川的另一个方向,当年丁山的山神跟碧峰山的山神打赌,比赛谁长得高,结果碧峰山长不过,于是想了个主意,半夜趁丁山睡着了,偷偷在他头上放了个磨盘。从此丁山就不长个了,碧峰山却长到了现在的高度。”
阿音哈哈大笑:“我知道你这惫懒的二皮性子是跟谁学的了,原来是跟山神学的。”
李君阁还郑重其事的说道:“这可是真的啊,你现在去丁山看,山道:“那藤子就是鸡血藤了,我也不知道怎么牵过去的,反正它还有个名字叫‘过山龙’。”
李君阁看得啧啧称奇,跟着阿音走到了一株手腕粗的藤子旁边。
藤子上长着革质的心型叶片,沿着一株野树攀上去,占了野树三分之一的生存空间。
就见阿音用刀刮了一下藤子底部,然后侧耳倾听。
李君阁笑道:“哎哟,你还守着这个传说呢?”
阿音莞尔道:“哈哈,刮一下又费不了多少事,万一哪天刮出动静来了呢?”
李君阁点头,笑眯眯地说道:“对的,有杀错,没放过!”
阿音给了李君阁一脚,说道:“不准笑话我,这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了。”
李君阁说道:“真不是笑话你,小时候听人说吃了李子马上喝水会打摆子,我可是至今吃完李子都还半天不敢喝水呢。”
阿音抽出刀子来,蹲下身子在藤子底部来了一刀,又站起身子一刀,砍下一人高一段。
将截面横过来向李君阁展示:“二皮,你看这截面。”
李君阁一手扶着底部,只见截面的部位,是浅棕色,以中心为圆心,分布着几圈血红的圆圈。
红色的液体正从几个圆圈里向外渗出,真的好像在流血一般。
李君阁说道:“以前都是直接砍了当拐杖,还真没留意过鸡血是这么一圈圈分布的。”
阿音说道:“它还有个别名叫‘五层血’,取的就是这个特性。”
两人开始一起用力往下拉砍断的藤子,跑山人的规矩,既然把藤子砍断了,能不浪费就不要浪费。
藤子攀附得很紧,拉下来还真费了不少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