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闲臣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衣山尽
基本上是每过上十几年,或者碰到草原闹饥荒,游牧民族就会南下滋扰。
对于这种来去如风的边寇,明朝政府也没有办法,反正是驱除了事,也不会追究地方驻军。若是来一次问责一次,谁还敢带兵?
问题是,王抒就是个例外。
说到底,是王世贞得罪了严党,被人家打击报复了。
事情要回述到嘉靖三十二年,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杨继盛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十。
王世贞和他是好友,在别人避此案惟恐不及之时站出来出钱出力,为杨继盛操办丧事,严嵩父子大恨之,这次就逮着蒙古俺答入侵的机会把王抒朝死里整。
王世贞叹息一声:“严党势大,要彻底铲除谈何容易?”
周楠:“事在人为,学生愿助一臂之力。”
王世贞勉强一笑:“痴儿,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行人,功名要紧,好好读书。为我的家事,为师自己会处理。你有这份心,就够了。”
从王世贞家里出来,周楠有点不服气,老师你分明就是看不起我啊!其实,按照真实历史记载,严党再过得几个月就会倒台。这可是嘉靖朝末期前所未有的政坛大地震,涉及到大量的人事变动和官员们的生死浮沉。
如果我借这股东风,未必不能弄些好处。
啊,不好!
周楠想到这里,脸色却是一变。按照真实历史记载,过完年不几日,王抒就会被判斩立决。也就是说,在严党彻底倒台之前,他先要被害。
这王师公真是命苦啊,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到瓦窑堡了,却牺牲在战场上。
不行,我得救他一命,报答师恩。





闲臣风流 第二百八十八章 出榜了
周楠穿越到明朝之后,一直在底层打滚。别人见他,要么是畏惧他的官职和手段曲意讨好,要么就是恨他入骨。
只有王世贞是拿他当心爱的晚辈看待,并细心调教。
有他的教授,即便周楠现在一无所有,也有信心靠一手还算过得去的八股文章拿个秀才功名。
有了一手时文经义打底,他也有了安身立命的底气。
师恩重如山,在内心中,周楠拿他当自己的父亲看待。
老师家出了这么大的事,若是袖手旁观,枉为人子。
“要想救师公,就得铲除严党,而且得在他被判决之前。”
“那么,该怎么办呢,如何将这一历史进程提前呢?”
“对了,徐阶不是一直在暗地里查严嵩的现金流向吗,或者可以从这里着手。我一个小行人自然是搬不动严党这座大山,可徐阁老有这个能量啊!”
想到这里,周楠只恨不得插了翅膀飞去白各庄。
又在家里呆了一日,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
本以为不过是一场加试,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就算上了榜又如何,最后不也得到秋闱考场见真章。
据周楠看来,不是他针对任何人,他的意思是,考场中各位都是辣鸡。真去参加乡试,能中举人的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承认自己这条人生道路走不通不可以吗,何必强求?
可道地头看,却大吃一惊。只见,广场里已经挤满了,甚至比考试那天还多。原来,许多书生不但自己过来,还带了下人奴仆,以便在看榜的时候人多力量大好挤到前头去。
看到满满当当全是黑压压的脑袋,周楠大觉头疼。自己来得已经迟了,要想挤到榜前去,估计没一个小时做不到。
早知道如此,就多带点人过来护驾了。以军器局那些膀大腰圆的兵丁的体能,扛过这一波几一波的人潮还是容易的。
上次吃了穿官服来科举的亏,这回周楠不敢造次,只一身儒袍孤身而来,显得很低调。
他被挤得实在受不了,便侧耳聆听,也是运气,恰好听到了熟悉的密云乡音。
人多力量大,还是先和密云县的士子汇合的好,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进考场之前,周楠接了一大叠“同乡”的片子,算是认识了。接下来三天里,秀才们纷纷下帖子过来相邀。
周楠也着实和他们应酬一翻,大家相处得还不错。
觅着方位,费劲挤了过去,抬头一看,竟然是徐养大。
原来,后世的北京话儿并不是京城的土语。而是清初满人入关之后,辽东方言和本地话融合的结果,明朝的北京话是另外一种模样。
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明朝的京城口音大体相同,但细微处也有区别。总体分为三大片,京北、京东和京南。京北口音以怀来、延庆、密云为代表,有山西话的味道;京东口音的代表是山海关和蓟县,已经受到辽东话的影响;至于京南口音则有点难懂,满口邯郸味。
徐养大是昌平人,昌平话和密云没有任何区别。周楠也不知道,一不小心挤到怒目而视的昌平秀才的队伍里来。
周楠老于人情事故,当日徐养大和他赌赛,搞得很是气闷。
过了三天之后,他的心思已经放在半年之后的乡试和如何解救师公上面,气也消了。再加上他笃定自己能上榜,段提学若不笨,肯定听得懂自己要拿头名的愿景。无论如此,这场赌他周子木都是稳赢。
这次看到一脸愤恨,或者说激烈要提升愤怒值好让自己战斗力爆棚的徐公子,周楠感觉好笑,竟莫名其妙地有点亲切。
想当年他周大人十六岁的时候也是如此的争强好胜,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锐气和棱角也被磨平了。
这厮倒是有才,如果因为一场口角就从此不科举,我老周岂不是坏了人家前程。
大家都是佛系青年,何必呢?
以此人的才学,乡试怕是有门,进士科也能争取一下……不对,金举人,银进士,小徐的进士应该没问题。
十六七岁就中进士,即便是三榜赐同进士出身,也不得了啦!
按照明朝的用人制度,他回在六部关政三年实习。实习期满,会到地方上出任知县。
以他的年纪,至少可以在官场上干上四十年。一路正印官干下去,就算熬资历,熬个正四品问题不大,前途一片光明啊!
大家以后同朝为官,结个善缘交个朋友不好吗?
周楠朝他点点头:“徐朋友好,来看榜呢?前日你我闹得生分,愚兄下来之后一想,密云、昌平两县生员共为名教中人,同气连枝,如果因为你我之事反目,甚是不美。那场赌赛只是戏言,徐朋友不必当真。”
大家以后互相关注,开放朋友圈,当哥们儿处吧!
“哼!”徐养大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满面傲骄。
他抬头四十五度看天,阳光落到脸上,明媚的忧伤。
这个逼装得至少要给九十九分。
旁边,有昌平生员喝道:“姓周的,现在求饶已经晚了。乖乖向徐兄赔罪,从此退出科场。君子一诺千金,容不得你反悔。”
“对!”
“哈哈,知道厉害了吧,后悔了吧?”
众生讽刺地大笑,周楠在大前天进考场的时候被搜身,形同羞辱。交卷的时候,又被段提学一通何啻,估计这一场考试是彻底地凉了。
而徐养大的文章却得到了段承恩的夸奖,并不顾考试制度当场当范文朗诵,这一科不但能中,说不好还是头名。
周楠心中恼怒,脸一沉,正要说话。
一个奴仆模样地人挤进来:“大公子,中了,中了。”
有书生急问:“徐公子中了吗,第几名?”
那奴仆正是徐养大家的下人,刚才挤到榜前替主人看榜。
此刻,他一脸的红晕:“恭喜大公子,第二名,第二名。”
周楠紧张了,这徐养大果然了得,竟然拿了加试第二,看来,乡试也是稳了。这厮,倒是才华过人啊!
也对,明年春闱进士科的都是精英,此人如果能够挤进春榜,也是一流人物。
他得了第二,如果段提学顾虑到给我周楠头名影响不好,把我的名字扔在中间不引人注意的角落。我周楠岂不是要和今年秋闱绝缘,这……




闲臣风流 第二百八十九章 建模
后人说起明朝科举,首先想到的就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科。
那一科的人才实在太多了,出了一大群内阁辅臣、各省督抚、中央部院大臣。李春芳、胡正蒙、张居正、杨继盛、张希贤、王世贞、马三才……简直就是闪瞎人的氪金狗眼。
相比之下,明年的春闱也不逞多让。状元:申时行,未来的内阁首辅;榜眼,王锡爵,未来的内阁首辅……出的干才重臣并不比嘉靖二十六年少。
徐养大能够和未来的申阁老王阁老同场较技,了不起啊!
众昌平秀才纷纷拱手:“恭喜徐兄。”
“徐兄的进士功名要到手了,预祝徐公子金榜提名。”
……
徐养大面上露上笑容,再顾不得装逼,微笑点头:“同喜同喜。”
虽说这小子才学出众,可你这样也太嚣张了点吧,会试还早,你先得过了乡试这一关吧?现在这么高调,别到了乡试考场却名落孙山,那笑话就大了。
周楠道:“恭喜徐兄啊,不过,首先你得……”
不等他把话说完,一个昌平秀才指着周楠骂道:“你这无行小人又懂得什么,科举制艺你还没有入门呢?”
“对,外行人,还不快快向徐大公子赔罪,发誓从此绝了科举的念头。”
众人纷纷叫骂。
倒让周楠有点发楞,徐养大才拿了个加试的第二,至于这么狂妄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中进士了呢,他哪里来的自信感这么肯定。
还真敢肯定。
科举从北宋到明朝中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变成了一门科学。
有好事者根据每期南北中三榜的录取率和中式士子的籍贯、年龄、出身,搞了个公式。通过计算得知,各省、府每届通过加试进入乡试考场的士子,最后的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五左右,算是明朝版的建模。
这次顺天府加试总共有一百二十名考生获取了乡试资格。按照这个比率,最后能够中举人的应该在五到六人之间。
科举关系到国家干部的选拔,又涉及到社会各阶层的上升通道和切身利益,从来都不单纯。学政系统的官员在录取考生的时候会综合各方面因素考量,比如这种加试,一般来说在乡试时都会中几个的。否则,若是一个不中,搞这种加试岂不是多此一举,又如何面对考生们的熊熊怒火?
百分之五的概率或许有些不靠谱,你就算得了第五,也未必就能拿到举人功名,但第二却是极稳妥的。
周楠自然不知道这个公式和明朝科场的潜规则,他出身衙役,走的又是监狱、言官的路子,和教育系统也没多少交道。
被众人这么喝骂,心中恼火:“徐养大,你得了第二,我自然是非常佩服的。周楠不是妒贤嫉能之人。你等如此不依不饶,有违君子宽厚之道。事情不到最后,如何就能断定周某就输了,若我得了头名,徐兄又怎么说?”
“你拿头名,可能吗?”众昌平士子同时捧腹大笑。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秀才满头是汗地挤过来,看到周楠,大叫:“子木兄,你还真有闲情在这里和这些混帐东西斗嘴,快去看榜,中了,中了。”
这人姓沈名宁,密云籍秀才,前番文人雅集和周楠倒是谈得来。。
周楠:“什么中了?”过这关是肯定的,关键是得第几名。
沈宁抚掌笑道:“恭喜子木兄,高中头名,举人和进士稳了。”
“什么!”众昌平士气呆若木鸡。
沈宁一把拉住周楠的是手:“走走走,别一脸不相信的样子,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他的力气好大,周楠禁不住被他拉着朝前走去。那头,早有密云的的秀才们在前面开道。
一身大汗地挤到榜前,抬头看去,周楠二字霍然排在最前头。
周楠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可算拿了第一。”他心中得意的同时,不觉又想。按说,这加试头名必然是要中举人中进士的,我自家事情自己知道,别到时候落了榜,成为打破这个规律的第一人啊!
这个段提学,果然够意思啊!
“什么,不可能,不可能!”突然,有人在后面大叫起来。
转头一看,正是跟着跑过来看榜的徐养大。
只见徐养大一脸的灰败,双手微微颤抖。愤怒值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是,他因为这个赌赛不能再参加乡试的缘故,即便有赛亚人二次变身,也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沈阳大喝:“徐养大,你可是答应过谁输了就从此退出科场的,现在又怎么说?”
有他带头,众密云县的秀才也同时鼓噪起来:“对,徐养大,别忘记了。”
“姓徐的,君子一诺,不要忘记了。”
……
众人恼徐养大开地图炮,自然不肯放过。
贡院外面聚了上千士子,见这边如此热闹,都强力围观。
知悉此事之后,也跟着起哄:“对,说话得算话,今后徐公子你若进考场,那就是小人,天下士子共唾弃之!”
这些秀才们都是读书不成,科举无望一把年纪的失败者,否则,也不可能落到来参加加试的地步。
这个徐养大才十六七岁,风华正茂,进了前五,进士功名稳拿,怎不叫人嫉妒若狂。
本着要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面的原则,看徐公子倒霉,不觉幸灾乐祸,心中大快。
拿到加试第二名,对徐养大来说本是一件大喜事。而且,自己已经彻底地过了心理那道关口,接下来的考试根本就不值一提。
他从来没感觉自己想此刻这般匆忙自信,这般强大。
可是,现实给了他重重击——输给了周楠,再没脸去参加乡试——难道我的前程就这么完蛋了?
我又该如何面对家中的父母?
想起严厉的父亲,想起世人的目光,徐养大心丧欲死。
还算英俊的脸彻底失去了血色,双手颤得厉害。
一个昌平秀才忙低声道:“徐公子,咱们走吧!”
“不,不能走,作弊,这是科场舞弊!”徐养大惊天动地地叫喊。




闲臣风流 第二百九十一章 段提学又刷声望
高考移民这种事情在后世实在是太常见了。
比如高考大省的山东和湖北,优秀的学生实在太多,可录取名额实在有限。每年夏天,都有不少人饮恨考场,以自己的成绩如果在别的省市轻易就能考上北清复,可你因为生错了地方,只能去读普通的211。
于是,不少家长为了孩子的前程,就在户籍上动起了脑筋。
这事也不难,许多省市对于优秀人才的渴望已经达到了变态的程度。只要你这个家长有大专以上的文凭,咱们城市就会敞开怀抱欢迎你。
但是,落籍也是有准入门槛的,这个门槛就是钱。你要想在这座城市落户,房子总得有一套吧,这可是两三百万的人命币啊!北上广,一套两居室学区房,都上千万了。
这事在古代却简单,即便是京城。如果你不讲究生活质量,只求有片瓦遮头,外城一套老破小也就几十两银子。
可是,古人都有故土情节,所谓家乡难离。你的人脉关系,学籍可都在老家,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简直就相当于后世移民,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不得不慎重。
而且,和现代人一张银行卡就可以走天下不同,一个家族的主要资产是土地和房屋,这些东西要变现不是那么容易,且要得到败家子的坏名声。
当然,你去外地做官,尤其是做这种镇守一方的大员,将一家人带过去别人也不好说什么。你的人脉关系都在官场上,不会因为迁移而改变。至于学籍,你一个官员要想办妥当还不容易?
这么说来,周楠和徐家这种高考移民在明朝其实是非常稀少的。
昌平徐家,或者说河南睢州徐家旁支在官场上还是有势力的。徐养大去段提学那里闹,想来学政衙门看在他二叔徐布政使的份上,或许不会拿他怎么样,最多驱除了事。
果然,正说着话,沈宁的家人就跑过来:“少爷,徐养大和五十多个昌平书生跑学政衙门去闹,被衙役们打了出来,不少人脑袋还破了,流了不少血。”
“丝……”周楠抽了一口冷气,群体事件中伤了人,这可就麻烦了。
沈宁又问:“徐养大怎么样了?”
那家人回答说:“徐书生胆子小,少爷你别看他去的时候气势汹汹,可等衙役们亮出家伙,见了血,却白了脸,啊地叫了一声就逃了。他一跑,昌平士子群龙无首,顷刻就散了个干净。”
说到这里,他笑起来:“小的不放心,又跟着昌平人跑过去看,少爷你猜怎么着了?”
沈宁:“你这刁奴,还敢给本少爷卖关子,直说。”
那家人道:“我跟过去一看啊,只见那些秀才们都围着徐养大埋怨,说‘徐兄你没义气。说好了要找学政官讨要说法,怎么自己先逃了。如此没有担待,吾等羞于与你为伍。’‘徐养大,咱们看错你了。’更有人拉住他,指着自己满头的血叫他赔汤药。”
“可怜那徐养大,被同伴骂得都快哭出声来。”
“哈哈,哈哈,各位,别看昌平人平日里看起来铁板一块,可真有事,却作鸟兽散,却是叫人不齿啊!”沈宁哈哈大笑。
其他人也笑得直顿足:“还说什么杖义死节就在今朝,哈哈,这牛吹大了!真到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是的是的,原来昌平书生都是一群胆小如鼠的废物啊!看他们以后见了咱们密云士子还敢不敢猖狂?”
考试那日,徐养大开地图炮,辱骂密云书生,大家都是同仇敌忾。如今,听到那边如此狼狈,顿时有种大仇得报的畅快:你牛什么牛,你牛什么牛,你的怯懦从开始都被看透。你牛什么牛你牛什么牛,你从来都没想过哥的感受。
周楠也是心中大快,接下来的酒也喝得分外爽利。他一口气抄袭了两首顾炎武和大伙儿诗词唱和,自然搏得了满堂彩。
直喝得酩酊大醉,这才回到家里。
醒来之后,周楠想了想这事。没错,像徐养大闹出的这种群体事件处理起来确实很麻烦,也不能拖延,必须将其扼杀在萌芽里,以免事态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闹事者的领头人是徐养大,只要搞定他一切都ok。
段提学是顺天府的学政官,辖区内的读书人是什么禀性,他自然清楚。
徐养大出身官宦世家,又是年轻一辈中的代表性人物,自然是他关注目标。
徐同学那天在进考场的时候刷了一波名声,段提学就留意上了他。拿到卷子之后一看,果然写得花团锦簇,这科能够挑出这么一个有进士相的考生,也不枉老夫忙上一回,就当场录取了。
下来之后,他又叫人将徐养大的卷宗调出来,又打听了他的情形,打算作为学政衙门的重点培养对象。
他当然知道徐养大胆子小,一开始就没打算和他讲道理,直接一顿乱棍打出去,以雷霆手段将事件彻底平息。
想到这里,周楠不禁感慨:能够做到一省提学的,这智商情商和手段果然了得,值得学习。
说起来,段承恩为人做事倒有几分周楠的风格。
周楠还是有点不放心,决定先在京城家里住上几日,密切关注学政衙门的动向,以免徐养大再生事,诸葛一生惟谨慎,小心使得万年船。
事实证明,周楠的小心是对的。
徐养大不甘心,就拿到了周楠的卷子,印了几十份,见人就发。然后大加批驳,说这文章写得狗屁不通也能得头名,还有天理吗?科场舞弊,手段如此拙劣,当大家是三岁小儿吗?
段大人如此作为,就不怕天下人悠悠众口吗?
矛头已经直指段承恩了。
我们的段提学听到这事,冷冷一笑:后生仔就是后生仔,想靠这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对本大人不利,拿衣服、年轻、天真!若本官见招拆招,却显示不出手段来。今日就教你知道什么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段也同样将周楠的卷子印了几十份,并在下面写上自己的评语,和为什么给他一个头名的原故,逢人就发。
在评语上,段提学说,八股时文自从宋到如今已两三百年,可说该出的题目都已经出尽,四书五经中的每一个句子下面至少都跟着几十上百篇范文,再做也做不出新意来。
考生答卷的时候,为了引起考官的主意,不少人都别出心裁弄巧,或者专一使用华丽辞藻,以炫耀文法求关注。
一味弄巧的结果,以至到我嘉靖年时,科场文章空疏糜丽。看起来乱花迷眼,其实空洞无物,甚至离背圣人大道。
没错,密云考生周楠的文章写得粗疏,但古朴淳厚。其文发明义理,敷扬正道,正大淳确,典则深严,故尔可得第一。
最后,段大人振聋发聩发出一声呐喊,正士气文风,当从今日始!
这一段话概括起来一句话:周楠的文章是不成,可却开了一派质朴新风。老夫欲借此事宏扬正道,改变自弘治年以来把说理的八股文章当文学作品写的歪风邪气。你们若要置疑,冲着老夫来就是。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看到段提学的评语,周楠瞠目结舌:老段这是在刷名声吗……泥马这也能刷,真是丧心病狂啊!
1...106107108109110...1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