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闲臣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衣山尽
这次去江阴办差,顺手将詹通和周楠捉了,手捏把柄,接下来就是和王府讨价还价了。
“原来如此?”听到这里,周楠才恍然大悟。他现在对夏仪倒没有什么怨恨,想起他那在马厩咳嗽吐血时和自己所说的掏心窝子的话,心中只是同情。夏仪一心想当官,求不得,却是人间极苦之事啊!
周楠:“对了,知县又是怎么回来的?”
“还能如何,姓夏的良心发现,或者说他明白惹不起本大人,把我给放了呗。不过,本官还是不打算放过他,我詹通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有仇必报。”
詹通又说,他那日和夏仪、于重九等人被关押在监牢里之后。因为有周楠在行辕里求情,这才没有被刘险驰押赴刑场砍头。
不过,唐顺之治军极严,贪污军资乃是大罪。于是,锦衣卫就过来审案。一来,就认出夏仪,才知道他不是奸商,就把夏仪和詹通放了
至于于重九等人,则各自被打了二十棍发派到一线打仗。现在行辕解散,估计已经和蓟镇镇军一起移防回京师去了。
夏仪两次死里逃生,对前程已是心灰意懒,将实情合盘托出,又请詹通代他向周楠致歉,自回京城复命。
看到气愤难平的詹通,周楠劝道:“知县,夏千户和我等好歹也是共过患难的,有一分人情在,过往种,你也不必放在心上。对了,詹师爷和归县丞怎么了?”
詹通:“估计过得一阵子就会放回来,没事的。他们也是倒霉,飞来横祸啊!子木,你什么时候去淮安上任?”
周楠想了想,说:“在家休息两日之后就要去淮安理刑厅报到,然后尚要去一趟山阳县,有点私事需要办。办完这事,才能正式到职。”
詹通:“山阳乃是附郭县,治所就在淮安城中,不是一条道儿吗?”
周楠:“我去的这家却不在城中,距离府城还有三十来里地。”
很快周楠去礼房办完了交接手续,回到家里。
家中已经在收拾行装,云娘说,明天她父亲和兄长会进城设宴为他道喜。又拿出一堆帖子,说是县中缙绅为周知事洗尘接风。
看样子,周楠在家这两日都要在酒桌上度过。他本打算安静地陪云娘的,看来是不可能了。
云娘又说,杨六爷和杨有天进县城之后会在家里住两日,然后用家里的船亲自送周楠去府城任职。
周楠笑道:“泰山老大人和有田要来,那感情好,正要和他们商量在淮水上走船的事情。也不知道我不在安东的日子里,他们的船走得怎么样?”
云娘回答说家里的生意一切都好,每月的生意就算再差,也有几两银子入项。她就是有点担心周楠这一去淮安,石千石不肯再让周家和杨家走船。她虽然是个妇人,却也知道人一走茶就凉的道理。
石中石当初之所以答应放周楠的船进去,是考虑到丈夫在衙门里当差,盐道有事还需要县中帮忙。周楠一走,怕就怕石千石不肯买帐。
周楠笑着说:“无须担心,官场上人情往来怕就怕这种不念旧情翻脸比翻书快的,坏了名声,以后谁还敢跟你打交道,这个道理石千石还是懂的。”
没错,周楠是调去淮安了。可以他在县衙里这么长日子的经营,再加上同詹通的私交,石千石如果反悔,寻个由头拿捏他还不容易。
云娘又是满面忧愁:“相公,咱们这次去淮安,也不知道吃住惯不惯。到现在房子都还没寻着,难不成还先住在客栈里?”她心中不能有事,一有事,无论大小好坏,就会忧愁到失眠。
周楠笑道:“云娘你也不要担心了,你先留在安东,我先过去。等找好房子,将一切安排妥当才叫人过来接你。还有,哪里有那么快当差的,到淮安报到之后,我估计会先请几日假。一是安排吃住,二是还得去一个地方勾留一两日。”
“相公先过去也好,妾身先留在安东。素姐身子日重,算来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不过,她腹中的孩儿小,却迟了。让她再车舟劳顿,怕有三长两短。还是等她先把孩儿生下来再说,这可是周家第一个娃娃,大意不得。”云娘点了点头,心中奇怪,问周楠到淮安之后还要去哪里。
周楠回答说:“我有一封信要带去山阳县荀家报丧。”
事情是这样,周楠在唐顺之行辕的时候。三片沙之战,朝廷大军虽然取得空前大捷,可将士还是有些折损。其中,唐巡抚幕宾中有一个荀举人大约是第一次上战场,胸怀激荡,立于船头,欲效法古人横槊看诗成。结果中了倭寇一记流弹,正中胸口。
回到扬州之后,铅毒发作,加上年事已高,就支撑不下去。
荀举人当初之所以投到唐顺之幕中,一是确实有报国之心。二是他今年五十有二,科举无望,也想立些功劳,好得唐大人推举,谋个县丞一类的官职。结果,运气实在不好,以身殉国了。
周楠和他是老乡,平日间倒也混得熟了。
荀举人临死的时候,放心不下家中妻小,更放心不下家业,就写了遗书托周楠带回家去。
荀家家业颇大,荀举人有一妻三妾,两个孩子。
据他说,正妻是个嫉妒心强的人,他这一死,小妾们估计都会被赶出家门。
这事他闭眼之后也管不着,只是其中一个女儿乃是她的掌上明珠。为了不让女儿吃苦,荀举人就将名下的产业划了一部分给女儿作为今后的生计。
周楠:“对了,这个荀举人这个女儿的母亲乃是丫鬟出身,生下她之后就难产死了。”
云娘:“也是可怜,妾生女,母亲又死了,也不知道她是如何长大成人的。”
周楠一笑:“你也别可怜人家,这女子现在可身家不菲,就算她生成香草那样,也要被媒人踏破荀家门槛。”
荀举人信上说,荀家有良田万亩,庄园两处。另外,在淮安城里还有二十家店铺。他死以后,两处庄园和城中的二十间店铺留给大儿子荀秀才。至于那一万亩地,七千亩归大妻,剩余三千亩则留给女儿做嫁妆。
这可是三千亩地,荀小姐从一个妾生女突得了如此身家,摇身一变变成白富美,可怜什么?
要知道,按照古人的利益,妾室可没有什么地位。生的女儿,将来也没什么嫁妆,嫁得也不好。如此,对荀小姐倒是一件改变命运的好事。
想到这里,周楠看着素姐的大肚子,心中却是一动:素姐将来生了儿子也就罢了,如果生的是女儿,我等一视同仁,富养一生,绝不能叫她吃半点亏。
听说这个荀小姐有三千亩田地的嫁妆,云娘吓了一跳,禁不住叹道:“真是有钱啊!”想当出周楠刚从辽东回来的那日,周杨为了几亩地就要让她改嫁。
在当初的她看来,几亩地已经是不得了的资产。三千亩,却不知道大成什么模样,站在地头,怕是一眼也看不到头。
贫穷限制了她的想象力。
接下来两日,果然如周楠所预料的那样都是在酒桌子上度过的。
听说周楠做了官,县中大户缙绅纷纷到贺,叫周楠狠狠地得意了一场。
周家从这个时候算是挤进了安东县缙绅官宦人家的行列,只是,周楠囊中羞涩,和大户豪门实在不配套。
唯一不美的是梅员外没有来,梅朴还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过来和他绝交,搞得周楠有点莫名其妙。
周楠事后才知道,梅家是恼他纳了素姐为妾。没错,素姐自从出了梅家已经是自由身,她要嫁谁梅员外也管不着。
可是,世人都知道周楠和素姐不清不楚,你周大人现在又娶了她,难免叫人心中不舒服,也有打梅家脸的嫌疑。
周楠本打算和梅家合作做生意赚点钱,现在看来,也谈不上了。
有得必也失,却也是无奈的事情。





闲臣风流 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单位新职位
人情往来应酬结束,也到该启程去淮安府当差的日子。
这一日早晨,周楠也没惊动其他人就一个人携了简单的行李,由杨六爷和杨有田送到码头。刚要上船,就看到林阿二急冲冲跑来:“周老爷等等小人,等等小人。”
周楠定睛看去,却见林阿二一身便装,背上还背着一个包袱。心中大奇:“阿二你这是做什么?”
林阿二道:“老爷不说是这次去府里当官叫小人给你做长随吗,小人这就随老爷去。”
周楠没好气地说:“阿二你这人就是太实诚,本老爷当时说的是气话,别当真,你还是回衙门去吧!”
林阿二:“老爷怎么说话不算话?”
周楠笑道:“好好好,是本老爷的错。我去淮安,那边究竟是什么情形现在还不知道呢,你去了也没什么用处,先留在县里,等我真要用人的时候才来叫你。”
他这次去淮安理刑厅做知事,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正九品的官员。可说穿了,其实就是推官的秘书,做的是写写画画,收收发发,承上启下,沟通左右,出谋划策的工作。是个事务官,而不是主持一个部门的政务官,也不需要用人。
其实,这个知事手头并没有多少权力。同为正九品官员,却比不上独当一面的巡检、课税大使威风、爽利。
想到这里,周楠突然对唐顺之有点不满。
林阿二抓了抓头:“好吧,老爷你可得说好了,一旦那边安顿好了,就带信回来让小的过去。只是……”他面上带着忧愁:“只是小人已经辞去了衙门里的差事,现在如何能够回去。”
周楠:“你直管回去找县尊,重新做回你的衙役好了。”
“大老爷肯吗?”
“放心好了,你就说我让你回来的,县尊必定答应。”
林阿二继续抓着头:“周老爷你和县尊不是仇家吗?”
周楠:“谁说的,叫你回去就回去,废什么话。”
“是是是,小人这就回去求县尊。”
……
“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黄金印绶悬腰底,白雪歌诗落笔头。”说的是淮安城。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说的也是淮安城。
从汉朝开始,淮安就是黄淮地区,中原第一大城。
此城位于万里沃野之上,在这个年代,黄河夺淮入海。淮安城正好位于黄河、淮河、大运河的水运枢纽,天下财富尽聚于此,乃是整个大明朝排名前十的大城。
按照如今的城市规模和gdp计算,明朝综合实力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京畿、南京、苏州、扬州、cd、广州、杭州、临清州、淮安、开封。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奇怪,这个排名中好象钻进来什么奇怪的东西,临清州又是什么?
临清州是山东的一个直隶州,也同样是大运河漕运枢纽。淮海是黄淮和江南物资的转运地,而临清州却负责将河南河北山东的物资输送到京城,同时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城市,地位超然。在明朝的时候,世人一说起山东,首先想起的就是临清州而不是首府济南,就好象后人提到福建只知有厦门而不知福州一样。
作为一座历史名称,水运枢纽。淮安得渔盐之利,经济极为繁荣。
据周楠在安东县衙看过的资料,如今整个淮安城有人口五十多万,在这个时代已是十分的惊人。即便放在现代社会,也算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级市规模了。
要知道,在明朝嘉靖年间,即便是第一大城北京,人口也恰恰突破百万。
这是周楠第二次到淮安,心情自与上次苍仓皇逃难时大不相同
下了船,他也不急,安步当车,在城中逛了一气,直走得脚软,才寻到一家出租的房子。
他所租的院子在鞠通巷,这里距离府衙没几步路,上下班也方便。
淮安城颇大,总体来说分为南北两大块。北面位盐河和黄河之间,乃是府衙、山阳县衙和盐道、漕运等各大机关的治所。以黄河为界,南面则是普通百姓的居民区。
考虑到自己将来会在淮安住很长一段时间,家小都要接过来。现在家中已经有四口人,将来还有添丁,地方不能太小。周楠所租的房子很大,是两进的院子,地方倒是清净,就是有些阴暗,两个小天井借来的那点天光也可怜。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年代的房子采光普遍不足。
这间宅子总面积加起来达惊人的四百多平方,每月租金不过一两三钱,也就一千块钱人民币模样,这才后世简直不敢想象。
购置了些简单的日常用品,胡乱在街上吃了晚饭,周楠就上床睡觉。
没有灯光污染,没有噪音污染,隐约有水声远远传来,那是黄河和盐河的涛声。
突然间,周楠睡意全消,竟是失眠。对于未来,他心中也是没数,也不知道这个朝廷的官应该怎么做,特别是这种整日埋首案牍的事务官。
做衙役,做师爷,直接面对的是黎庶百姓,有事处理起来立求简单粗暴,在最短的时间内快刀斩乱麻。可现在蹲机关了,以往的为政经验却完全用不上,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出政绩。
第二日,周楠带着对新岗位的兴奋和担忧顶着熊猫眼去了府衙。
古人有官不修衙的传统,说句实在话,安东县的衙门破破烂烂的,又小,很多房子因为年久失修,畅风漏雨,每年都要简单休整。而这府衙却好大一片建筑,都是白墙青瓦,显得整洁。
在这样的地方上班,应该是一件让人非常愉快的事情。
在签押房说明来意之后,等了半天,就有一个衙役过来引周楠进去。
跟着衙役一路走去,里面又有不同。府衙分为前后两部,不用说,后衙是知府居所。
前衙则是各大部门的办公场所,分为正堂、同知厅、经历厅、理刑厅、礼吏兵刑工户六房。
除了这些部门,还要诸如巡检司、江防厅、司狱司、课税局等外派机构,分驻在城里城外各处。
中国自古都实行的是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国家公务人员的数量都少。比如一个县级政区,也就知县、县丞、主薄、巡检四个官员,再加上县学和六房典史,不超过二十个人吃皇粮。
等到了府一级,几百万人口,事务繁多,官员的数量就开始膨胀,衙门规模也大得惊人。
很快,周楠到了理刑厅,在院子里等候。
和所有的衙门一样,为了防火防盗防被雷劈,衙门里都没有大树。
院子里立了几口碑,定睛看去,正是朱元璋所写的《大诰》,内容不外是警告官员们要廉洁奉公,休要残害百姓,否则国法难容。
周楠对朱重九这篇杀气腾腾的文章嗤之以鼻,要想马儿跑,总得喂些草。就知府衙门这规模,一年下来,没几万两银子的根本就维持不下去。可一个知府的每年俸禄才多少,五十两有没有。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照磨,这几大官员的所有俸禄加一起,不超过三百两,还要养家糊口,要想做事,可能吗?
这制度上先前就要缺陷,老朱家太天真太抠门。
内容毫无价值,倒是字写得不错,显是名家手笔。
正观摩着,推官就传周楠进去。
淮安推官姓熊,名仁,身材不高,是个大胖子。此时天气尚不热,又是早晨,熊仁官袍的掖下还是有两团明显的汗湿。
同时到场的还有另外三个知事,周楠上前一一见礼。
明朝下级官员见了上司,也没有跪拜一说,只作揖了事。正要五体投地,那是觐见皇帝时才有的礼仪。
当然,你如果有资格见到天子,起码也是四品以上的高官,也不用下跪。
周楠暗自庆幸自己穿越到的是明朝,如果穿去我大清,官场往来,见到比自己职位高的人就下跪磕头,非憋屈死不可。
熊仁倒没有什么架子,一把扶住周楠,豪爽地笑对身边的几个手下道:“各位,你们成天不是在本官面前说起咱淮安府出了个写得一首好诗词的周子木吗,今天这人就在你们面前了。”
周楠心中失笑,这话听着怎么像是总算捉到一个活的了?
他分别和三个知事见了礼之后,又说了自己还有些私事需要处理,能否请三天假?
熊仁大方地说:“也对,周知事昨夜刚到,以后又要在府城安家,确实有些琐事需要料理,准了。你先去自己房中看看以前积下的卷宗,明日就可以休沐。”
又有两个衙役过来将周楠带去一个大约三十平方的房间里,说以后这屋是知事老爷视事的场所,另外,他们二人也归周知事使用。
窗明几净,坐在办公室里,看着院子里一树开得正艳的海棠花,看着屋中殷勤侍侯的两个随从,周楠到找到了一些做官的感觉。
禁不住心中感慨:其实坐机关也不错,难得悠闲,油水少一点也可以啊!
其实,这个职位油水一点也不少。周楠今天第一天来报到,虽说请了假,却不好意思立即就走。就抽出积下的卷宗看起来,熟悉起工作。
看了一上午,午饭自在府衙的伙房吃。
下午的时候,正当周楠准备打盹午休,其他三个知事陆续来访。
一交谈,周楠才明白这工作其实还是有很多油水的。理刑厅负责的是刑狱,如今淮安府天下太平,也没什么刑案。又因为是商业大城,民间商业冲突颇多,一经手,平均下来每月每人五六两银子的好处还是看得到的。
说了一下午闲话,按照衙门的惯例,新人到任,推官要做东,请周楠和众知事去吃酒接风。
熊推官说了,周楠能诗能词,最近城里青楼女子都在传唱他的诗词。今天这个场宴会就设在城中最大一家勾栏《绿珠楼》中,到时候,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吟诗狎妓,不宜快哉!
这事正好搔到周楠痒处,心中得意,说:“自然要去,自然要去。”
这年头能够做官的谁不是读书人出身,谁不喜欢风花雪月,周楠就打点起精神,准备在晚宴上抄上几首后世的诗词大大地出彩。




闲臣风流 第一百二十六章 准备小小出风头
以前在现代社会读穿越小说的时候,通常会有这么一段情节。就是说穿越者穿越到古代世界的时候,一穷二白,身无长物,苦得都快要讨口了。
就因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剽窃了后人经典诗词,在士林中暴得大名,被人识为无双国士。大人物们不但将大量财物拱手送上,还死活要将家中美貌女儿哭着喊着嫁过来。反正一句话,人人都看好他这支潜力股。
周楠也想过走这一条道路,只可惜他是刑犯出身,后来有做了衙役,一辈子也挤不进士林,剽窃大师诗词获取名利这一事遂作罢。
来明朝已经一年多时间,他也就写过区区几首诗词,除了用来讨好史知县、王若虚之外,好象也没什么鸟用。
如今他得了官身,为自己树立一个才子大名倒有许多好处,这一计划也可以实施了。
很快,时间到了申时散衙的日子。
周楠正要走,一个长随叫住他,将一个包袱递过来,说是他的官服已经领下来了,请周老爷更衣。
周楠大喜,这可是自己从吏转为官的标志。当下就在随从的服侍下穿好官袍,对着表面不平光线昏暗的铜镜顾影自怜。
看了半天,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
等到理刑厅的熊推官和其他三个知事聚拢,五位大人浩荡出衙去吃花酒,周楠才发现不对的地方。
原来,开国洪武皇帝姓朱,因此明朝以红色为尊。七品以上的官员的袍服都是大红色,但七品以下则都用绿色。
这七品以下的官服实在难看,胸口绣着一只缩头缩脑的鹌鹑,不留意端详还真被人当成一只害瘟的鸡雏。且官服通体草绿,和熊推官的大红官袍在一起,当真是红配绿(音录),俗得哭。
很快,一行人就到了《绿珠楼》。
周楠目测,这家院子颇为高级,在淮安也算是首屈一指。就是名字取得不好,绿珠楼的得名应该是取自魏晋朝大富豪石崇的美妾绿珠,后来跳楼死的那个,甚是晦气。你就算要用绿珠来暗示搂子里的姑娘生得国色天香,这里又是一等一豪华的会所,好歹取名《金谷园》啊!
不对,金谷园这个名字也晦气。
青楼老板没文化,真可怕!
见一江春水向东流,大群官员上青楼,状若检查本城文化娱乐业安全、消防、卫生工作,早有一个老鸨急冲冲过来,见是熊仁,松了一口气,说了一番欢迎领导莅临指导的话儿。
熊仁显然是这里的熟客,哈哈一笑,指着周楠道:“高老鸨,你也别说些没滋味的话儿,这是咱们厅新来的知事,今日本官和同僚在此设宴是为他接风的。叫你们楼子里最漂亮,知冷知热的姑娘出来陪。”
高老鸨有些为难,说:“却是不巧,几个生得好的姑娘都有客。”
熊仁诈怒:“怎么,连本大人的面子也不给吗,定然是上次在这里喝酒,得罪了姑娘们,不肯与我等相见。你去同他们说,这位是安东县的周子木,一等一的风流人物,问她们见还是不见?”
高老鸨大惊:“原来是安东的大才子周子木先生,最近一段日子里总听得姑娘们唱你的词儿,今天听说你来,她们不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模样。且去楼子里坐下看茶,我就去请姑娘们。”
“快去,快去。”熊推官朝高老鸨挥了挥手,然后笑着对周楠道:“周大人,看来你的才名比我这个推官头衔还好用啊!”
经过一个茶壶的引导,大家就上了一栋二层小楼。
这里靠着盐河,地上铺着厚实的地毯,走上去寂静无声。轩窗都开着,有清风徐来,吹动帷幕。看着河景,吹着凉风,大家心中都是一畅,不觉叫:“好地方。”
酒菜上了上来,都是常见的菜肴,倒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这还是周楠穿越之后第一次到这等高档会所,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
1...4748495051...1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