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臣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衣山尽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好,非常好!”唐顺之高声大笑:“看到你,倒想起老夫年轻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豪气啊!也罢,你就留在老夫身边赞画军务吧!”
唐顺之对刘显驰道:“显驰你先回兵备道做好准备,进军三片沙计划不变。此事既然你已经知道,却不过外传。等一切准备好,本抚将以再次招抚苏州的名义出兵,对大洋中的倭寇老巢雷霆一击。”
当天晚上,周楠就开始为唐顺之治疗坏血症。
治这种兵其实也不需要用药,补充大量的蔬菜水果就好。
从饮食起居抓起。
就问唐顺之平时喝茶吗?回答说,卯时即起,洒扫庭除,喝茶恐睡眠不足,一切足以乱人心性的诸如酒、茶、葱、算、韭之物都不用。平日里,也就喝白开水。
周楠摇头:六荤不粘,茶盐不进,老唐你是常凯申的前世吗?
又看唐顺之的饭菜,周楠更是大吃一惊:什么饮食习惯,怎么尽吃垃圾食品,不得病才怪。
原来,唐顺之是标准的肉食动物,三餐无肉不欢,且只吃肉。你就算将素菜端到他面前,他也不会动筷子。
问他为何如此,回答说,肠胃不好,吃素就会拉稀,索性就不吃了。
周楠这才明白唐顺之因为肠胃的问题,估计消化不了植物纤维。如此一来,常年类月,身体极度缺乏维生素c。
他就吩咐厨房将橘子和素菜捣成汁液煮沸了,让唐顺之没事就喝上几口。
闲臣风流 第一百二十章 有两个选择
唐巡抚不喜欢蔬菜,但对蔬菜汁果汁却不抗拒,尤其是周楠还叫厨子在里面加了蜂蜜和砂糖,还放了牛羊奶的情况下。觉得这东西不错,就当成了日常饮品。
唐顺之过得两日之后周楠说他弄得这个汤汁不错,老夫以前常觉口中发干发苦,现在口舌生津,清爽得紧。精神也好了许多,不像以前看上几份公文就觉眼感头昏。
周楠只叮嘱,药不能停。
按照老唐的情形来看,他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没有合成维生素的前提条件下,要想彻底治好唐顺只的坏血病,没有一年半载不可能。
周楠本以为自己献上了出击三片沙的妙计,又亲自调理唐顺之的身体,怎么也算是他夹袋中一等一个智囊了。也抖擞起精神要打干一场,顺便在献上几条计策什么的。
可惜事实证明自己纯粹就是想多了,唐顺之虽然用他,却直接把他打发去了帐房算帐。原来,唐巡抚下来之后找人查了查,知道他精通算术,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将周帐房放在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上去。
可怜周楠整天泡在堆积如山的帐本里,皓首穷经,两眼昏花。他又不会打算盘,只能靠笔算。帐目这种东西直接关系到前线将士的衣食住行,若是弄错一个数字,引起严重的后果。要被人打屁股不说,搞不好还要砍头。
唐顺之治军极严,对手下众人,无论亲疏都不留情面。
此差事干得战战兢兢,一天下来,真是心力憔悴,苦逼到了极点。
至于随时唐巡抚身边,摇鹅毛扇,耍尽军师派头也就此流产。现在的周楠变成了一个技术官吏,通常是好几天见不到唐老大人的面,就算肚子里装着再多穿越者的见识也没有显摆的机会。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四月,天气渐渐暖和起来,身上的棉袍也换成了夹衣。
他身体健康,最近又发了胖,坐在密不透风的帐房一天,身上的衣裳都被汗水泡透了。
这一日周楠正在行辕里计算一个数据,一个帐房走过来将一张单子递给他:“子木,你速度快,这个帐你算一算,今天就要算出来,下边还等着采买呢!”
周楠接过来一看,笑道:“也就是一批普通木料,尺寸也短,想必不是用来造战船的,不用那么急。”
那帐房道:“子木,真耽搁不得。实话同你说吧,这些木料是用来做棺木的,抚台大人已经尽出主力于海上,直捣倭寇老巢。此战规模空前,我军定然有不少死伤。别到时候阵亡将士运回来了,棺木还没有采购,这个责任咱们可担不起。”
“什么……抚台领军出击了。”周楠手中的笔落到地上。
“是的,两日前就出征了。”那个帐房:“用兵当速……子木,子木,你脸色有些不好,是不是病了?”
“没……没事。”周楠有点失魂落魄。
本以为做了唐顺之幕僚之后,出击三片沙自己应该随行的。按照真实历史记载,这一仗明军会获得空前大捷。作为参与者,自己多少也能分些功劳。倭寇抢劫了苏州、常州、常州、松江四府,老巢里钱财应该不少,随便弄一点就能少奋斗三十年。另外还可以弄个官儿当当。
兵凶战危,他也怕死。但是,这次是随主帅一道出征,作为一个文职人员,多半会坐在船上观海景。
却不想唐顺之自己去了,还讲不讲义气啊,这个军事计划可是我拟订的啊……不,算是抄袭老唐同志你未来的思路。
合着我出了这么个大主意,最后一点好处也没落到,都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周楠很生气,很烦恼。
又过得十来日,前线有捷报传来,说是唐顺之大军出击三片沙一举荡平倭寇老巢,斩首一千三百多级,此乃东南倭乱战事前所未有的胜利。
消息传来,行辕欢腾,所有的人都知道,如此大捷报,行辕里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借这个东风升官发财。
同时,饱经倭寇蹂躏的江阴县里都响起了鞭炮声。
周楠却也想不了那么多,因为行辕要搬家了。
唐顺之是凤阳巡抚,主持江北对倭战事,行辕本在扬州,现在自然要回去。这么大家当要搬回去,不是一般的繁杂。
又忙了大半月,大伙儿总算回到扬州,还没等得及游游瘦西湖,唐顺之总算回来了。
原来,唐顺之在荡平三片沙之后,先派人将捷报送去京城,然后囤兵崇明岛,等到朝廷旨意。现在皇帝的圣旨总算下来,他也可以回扬州了。
和一众幕僚说完话,等到大家退下之后,唐顺叫住周楠:“子木,你留一下,本抚有话要问你。”
“是,抚台。”周楠问:“抚台最近那汤汁还在用吗,可觉得好些了。”
“好多了。”唐顺之满面春风,看起来精神非常好:“你的汤汁自然是极好的,多亏得你。对了,老夫已经得了朝廷恩旨,要调任别处。行辕马上就要解散了,行辕各人都要尽数散去,你也不例外。”
“这就散了……”周楠有点口吃,在他印象中,明朝对倭战役还有继续打好多年。这就是一场治安战,不是三五年就能解决的。也因为这场战火,锻炼出戚龙俞虎这样的大军事家。
唐顺之因为有自己的出现,应该能够活许多年。有他在,随着严嵩这个大靠山的倒台,总督胡宗宪总指挥的位置自然要让给唐应德。
跟随在他身边,将来升官发财的机会还能少了。三片沙之战我虽然没有参与,却不能就此气馁,机会有的是。
现在唐顺之竟然撂挑子不干了,我怎么办?
周楠心中好气。
老唐,你不能这么玩儿人啊!
周楠没好气地问:“不知抚台要去何处高就?”
唐顺之:“南京户部尚书。”
“去南京啊,恭喜抚台。”周楠有气无力地拱手为贺。
唐顺之现在是凤阳巡抚,正三品。到南京做尚书,则是正二品,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高升。
可官场上一个人的权力大小很多时候和品级没有任何关系,唐顺之现在这个巡抚总督一方,封疆大吏,手上又掌握着军队和大笔军饷,简直就是一方诸侯。
南京户部尚书上比得了吗?
明朝实行两京制度,除了北京的中央政府之外,南京另外有一套班子,也设有六部。
在南京任职六部的官员通常有三种情形。一是,政治斗争失败,被政敌赶了过来,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比如后来的海瑞就是太讨人嫌了,跪求你老去南京,别在京城叨逼;二是官员年纪大了,有资历高,到南京养老,上调一个级别,混个部院级好荣归故里;三是用来锻炼新人,让他们先熟悉中央政府的运作。
老唐刚取得一场空前大捷就被派去南京,不用想是被人整了,动手的人应该是严嵩。
严嵩的得意门生胡宗宪可是名义上的抗倭总指挥,在任人上多年成果寥寥,你唐顺之一出手就斩首一千多级,这不是喧宾夺主吗?
现在局面一片大好,正是摘桃子的时候,唐巡抚你还是去南京吧!
这事说不好徐阶也从中使了力。
正好借封赏表彰唐顺之的机会,让他去南京当尚书,投闲置散。
唐顺之如果走了,周楠可就是白忙一场了。
周楠叫道:“抚台,朝廷出了奸臣,欲要害唐公。”
事关自己前程就周楠将自己心中所想大着胆子说了出来:“此事是严首辅妒贤忌能,要剥夺你的军权。”
唐顺之一边听周楠说话,一边皱着眉头,最后断然喝道:“住口,诽谤朝廷大员,调拨是非,圣贤书就是这么教导你的吗?周楠啊周楠,枉你也是有功名的秀才出身。在公门里听差一年,就被红尘物欲迷失了本性?分明就是你想着攀附老夫欲要谋取个人功利,须瞒不得老夫。朝廷军国大事,也是你能指手画脚的?”
周楠心中气恼,也管不了唐顺之是什么身份,就要出言反驳。
突然,唐顺之叹息一声:“其实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夫招你入幕也是知道的。世上也没有道德完人,用人,当用人之所长,而不计其短。说起来,这次三片沙大捷出自你手,若有功不赏,人心何服?不过现在行辕已经解散,老夫就算有心提携也不成了。方才本抚让你留下就是有事要问你。”
“你是个精明能干之人,老夫此去南京,正要聘请幕宾,你可愿意随我前去?”
“跟抚台去南京?”周楠大喜,那感情好啊!如此看来,唐顺之也不算没良心。
以唐顺之的名望、品级,将来肯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只要这老爷子能够活下去,等到严嵩一倒,说不定就会进京,将来入阁是肯定的。我做了他的幕僚,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正要没口子地答应,唐顺之又是一摆手:“你先别急着答应,我对你还有个安置,就是给你一个官职。你也是有事功的人,又为我出过力,老夫绝对不会叫你没个下场。”
“做官,什么官?”周楠呼吸急促起来,也顾不得读书人的体面,忙问。
唐顺之:“周楠,老夫觉得你还是随我去南京的好。我手下正要使人,也缺你这种精通俗务的能吏干才。咱们读书人读书为什么,不外是修齐治平,你在地方上做个不入流的官吏又如何施展胸中抱负?对了,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可出自你手?”
说着,目光炯炯地看着周楠。
其实,周楠并不知道,唐顺之是非常看重周楠的。首先,周楠献上的出击三片沙的军事计划让他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之感,思路也变得清晰了。其次,周楠又有一手不错的算术功夫,是个数据型实干型的标准的事务官。而这种才能,却是这个年代读书人所不具备也不屑为之的。
最叫唐顺之震撼的是,此人竟然写得一手绝妙的好诗词。
在周楠进入唐顺之幕府之后,他就叫人查过周楠的底。毕竟,钱粮数据可是一支军队最核心最要害的机密,掌握这个数据的人必须身家清白,不能不小心。
这一查,唐顺之大为震撼。
闲臣风流 第一百二十一章 我的前程
原来,淮安府距离扬州并不远。
周楠是诗词虽然不多,可首首得精妙,尤其是写离人,写闺怨,当真是缠绵悱恻,沁人心骨,特别适合青楼女子演唱。渐渐地,经她们之口,周楠的文名就传了过来,又越来越响的架势。
唐顺之本就是文学大家,《明史》说唐顺之文章“洸洋纡折,有大家风“。在诗词上也有很深造诣,不过却写得不怎么样。他最出名的一首诗是《登喜峰古城》“绝:“我朝自有制度,官员不得在本乡任职。官员任免又是公器,岂能讨价还价?老夫自有主张,终归还是在南直隶,不会让你离家太远,还不退下!”
周楠没办法,只得道:“应德公教训得是,小生但凭抚台做主。”也对,吏部手头缺比较随机,也不是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而且,按照明朝的人事制度,官员要想做官,你得去五百里以外。
罢了,能够留在南直隶就行,毕竟这里是天下最繁华的所在,总比被分派去云南、甘肃、贵州好吧!
周楠倒是一个想得开的人。
从唐顺之那里出来,周楠心中欢喜,可是当着众人的面,却也要顾及形象。他竭力忍着,忍得嘴角得酸了。
一个幕僚见到周楠古怪的没表情,问:“子木,你怎么了?”
周楠再也忍不住,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咕咚,然后放声大笑:“哈哈,没事,没事!走走走,今日小弟做东,咱们喝酒去,叫上所有同僚。”遇到这样的大喜事,就不允许我笑吗?俺就是这样的秉性,俺就是这样的汉子。
很快,唐顺之就启程去了南京。临行的之前,周楠的任命下来,淮安府府衙理刑厅知事,正九品。
拿到官告,周楠一则以喜,二则以怒。
喜的时候,自己现在总算摆脱了吏的范畴,一步跨入官员的行列。最妙的是,还在老家做官,当真有风光有面儿。淮安府距离安东也就一百里地,坐船行得快,一日就能打个来回,也可以照顾到家里。
这个老唐真是够意思啊!
也对,唐顺之现在是南京户部尚书,这个权力还是有的。
明朝政区划分为两京、南北两直隶和十三个布政使司。所谓南直隶北直隶,顾名思义,就是两个地方的财政和人事权直接隶属于中央。
北直隶还好,也只管辖后世河北一省。至于南直隶就大了,包括江苏、安徽、上海。地方实在太大,gdp总量占明朝的七成,朝廷也管不过来。又怕南京的那些官员闲着生出事来,因为南京六部对南直隶也有一定的管辖权。
周楠怒的是:怎么才是个正九品的芝麻绿豆官,以我所立的功劳,怎么也得给个正七品的推官啊!实在不行,给个正八品的县主薄你会死吗?唐顺之一定是在报复我不肯随他去南京做他的师爷狗腿子,可恶,实在太可恶了!
理刑厅的主官是推官,执掌一府的刑狱。
其实,按照周楠最初的想法,唐顺之给自己的官职或许不大。可你怎么也要给个巡检、盐道知事这种独当一面的职位才爽。自己在县衙做了半年师爷,给人当助手实在当腻了,真的想享受一下掌管一个部门当土皇帝的滋味。
得,现在好了,又去为人当部下,实在不美。
收拾好行装,乘了一艘官船由大运河北上,不一日就到了淮安。
周楠归心似箭,也不去淮安府报到,他要先会安东去见妻子。另外,家中的事情先要安排妥当才能到府衙当职,没个十来日办不妥,也不急。
大约是旅途劳顿,在淮安驿站歇了一夜,第二日起得迟。等坐船到安东,天已经黑了,守城的兵丁在在关水门。
周楠大惊,忙跳下船:“且慢,让我进城。”都到家门口了,他可不想再城外住上一夜。
一跳下船,只感觉脚下一个趔趄,突然也有些气喘心跳,意欲呕吐。
倒不是他晕船了,而是醉得厉害。
原来,从淮安到安东县的路途有些远,周楠一路实在无聊,就问船家买了一尾刚打上来的鲤鱼,让他炖了,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路上风景。
鱼的滋味实在太鲜,船家新酿米酒也不错,加上马上就要见着妻小心中高兴,竟喝高了。
听到他喊,守水门两个兵卒就骂道:“哪里来的酒鬼,说进城就进城,当城门是你家的?去去去,城门已关,要进城明日再来。”说着,手上就做出上下抛银子的姿势。
周楠自然明白他们俩这是要问自己要过路钱,作为一个老公门,下面的衙役的路数他自然清楚。按照规矩,天黑就要关城门。可守城的兵丁一般都会提前一壶茶的功夫。你如果有急事要进城,可以啊,几十文茶水总得意思意思吧!
这才是留心处处有文章,事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周楠大怒,骂道:“瞎了你们的狗眼,连本老爷也认不得,怎么,还想问我要钱,滚开!”
借着灯笼的光,两人才认出是他,顿时吓了一跳。周师爷在县里可不是个善人,惹了他大家日子须不好过。急忙上前赔礼:“师爷原谅则个,实在是天色太晚,没认出你老。师爷醉得厉害,要不我,们扶你回家去。”
说着,二人殷勤地走过来,扶他便走。
周楠笑道:“你二人也算识相,你不寻你们晦气了。
“多谢知事老爷!”
“你们都知道了?”
一个衙役笑道:“怎么不知道,老爷你升任府理刑厅知事的公文已经发到衙门里,这是在县城里都传遍了。这下周老爷可是双喜临门,就连詹知县也给老爷府上送去一份丰厚的程仪。咱们衙门里的弟兄还合计着什么时候到府上讨一杯酒吃,一来为老爷送行,二来也沾点喜气。”
这话搔到周楠痒处,他心中得意,摸了两枚一钱的碎银子扔给二人:“尔等倒是口甜,什么贺喜,不就是想要赏钱,瞒不了本老爷。赏你们的,放心,我知道衙门的规矩……咦,你们说什么,现在咱们县的县尊也姓詹……是哪里来的?”
一个衙役回答:“还有哪个詹知县,就是以前那个?”
周楠吃了一惊:“詹通,他回来了?”詹胖子不是和夏仪一起被关在唐顺之行辕的牢房里吗,就算行辕撤消,两人重获自由。詹通身上有案子,也该和夏仪一起去京城侯审才对,怎么又回安东来当知县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闲臣风流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其中有古怪
一个衙役回答:“前些日子县尊、周老爷你、归县丞还有詹师爷不是被锦衣卫捉去京城了吗?本以为周老爷你们回不来了,可事情却怪,上头死活不派新的知县到职。又过得一个月,詹知县就回来了,说周老爷你在军中效力。”
“又在前些天,又有消息传来,说是周老爷你得了军功,被提拔为九品知事。咱们都还糊涂着,还想问周老爷你呢!”
另外一个衙役呵斥同伴:“你问这么多做什么,没看到周老爷醉得厉害,快快快,快扶他回家去。”
周楠也是一脸的迷糊。喃喃道:“这究竟是怎么了?想不明白,想不明白!”不过,听了两个衙役的话,他心中还是一沉。
是啊,我这阵子在唐顺之幕中,有他罩着,倒是忘记身上这件案子了。
这事牵扯实在太大,如果不了结,随时都有可能被拿到京城问罪,提心吊胆,这知事当着心中也不塌实啊!
此时已经天黑,周楠本醉得厉害,被两个衙役扶着走了一路,加上被凉风一吹,顿时酒意上头,腹中翻腾,“哇”一声就吐了一地。
这一吐,顿觉头昏眼花,身子酥软。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总算到了家门口。
一个衙役拍着门环喊道:“香草,香草,快开门,大喜,大喜啊,你家老爷回来了!”
“谁呀,什么老爷?”一个十二三岁的女金刚胖大丫头开得门来,惊讶地看着三人:“黄差官,刘差官,你们所扶何人?”显然,这两个衙役以前来过周楠家,这女子却是认识他们的。
姓黄的衙役笑道:“香草,你大约不认识吧,这是你家周楠周老爷,刚从扬州那边回来,天大喜事啊!我们可算把你家老爷送回来了,周老爷醉得厉害,你快接回屋去。”
“啊,他就是我家老爷?”接过周楠,香草惊喜地大叫出声。
周楠笑道:“废话,世界上哪里还有第二个周楠,你是刚买来的吧,云娘呢?”云娘买丫鬟了,我才多大点家业,养一个小兰就够费劲的,现在又多了一个香草吃饭。云娘素来节省,这可不是她的禀性。
香草:“回老爷的话,婢子和莴苣是上个月进的家门,主母和莴苣一起回娘家了,明日才回。”
周楠一呆,“莴苣又是谁……”想必是另外一个丫鬟,云娘怎么改性子了,买丫鬟不说,一买还买俩。也对,现在淮安流民多着呢,黄花大闺女也不值钱,二两银子一个随便挑,倒费不了几个钱。我好歹也是官,现在手头也有几百两银子继续,如果没有丫鬟使用,在圈里也没面子。
他实在太醉了,只感觉眼皮重若千斤,头一歪就倒在女金刚的怀里睡过去。
时值盛夏,屋中实在太热。周楠只感觉有人脱了自己衣裳,又用热毛巾给自己擦了身子,不知道折腾了多久,身体渐渐清爽起来。
然后,又有凉意思生起。
周楠下意识地伸手,就将一团温暖丰腴的身体抱在怀里。
大家都穿得少,有幽幽的香气扑鼻而来,如蛇般沁尽骨子里。
周楠禁不住将手朝前一伸,就触碰到两团柔软硕大的所在。
是女人,真正的女人。
他正值血气方刚的年轻,出门两月不近女色,就好象是一颗炮仗点了就着,此刻又如何把执得住。就下意识地使劲一揉,身边之人低声呻吟,又用力推来,似是在说:“老爷不要!”
这种欲拒还迎最是要命,周楠两眼都是眼屎死活也睁不开。他也管不了那么多,扯开那人衣襟,和身扑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