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臣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衣山尽
没有床,周楠又回到客栈,在灯光上看了看手头的房契,然后恍然大悟:有钱真是束缚了我的想象力,其实这房子挺贵的。
原来,明朝普通农民一年到头,地里的收入扣除皇粮国税之后根本剩不了几个,到青黄不接的季节还得饿肚子。至于城市居民日子要好过些,可到年头也就能攒下三五两银子。
城市局面奋斗十年,也只能在外城买一间破烂的小四合院。这种价值一千多两白银的豪宅,想都别想。
可见,任何时代,房价都是压到普通人头上的一座大山,现代社会如此,古代也是如此。
冯川果然是个老北京,很快就弄回来许多家具,同时又带回来两个十一二岁的小子和一个三十出头的厨娘。
算了一下,家具花了白银二十两。两个小子都憨厚老实,河间人氏,家里穷,被父母卖给人牙子,辗转几百里,进入京城人力流通市场。价格非常便宜,一两一个。
这还是转了几道手的,可想当初他们父母卖的时候又是何等的低廉。这年头,人果然不值钱啊!
至于那个厨娘,贵些,十两。
冯川介绍说:“非处,眉目也长得不好,若大人喜欢北地胭脂,又肯出钱,可再寻一个好的。”
周楠;“行了,我是找能做饭做家务的,又不是纳妾,你当本大人什么人儿啊?”
家里多了三个下人,他们以前叫什么名字都不重要,按照这个年代的规矩,进了得周家的门就得重新取名字。
周楠就给两厨娘起名青花,至于那两个小子,一个叫黄豆,一个叫窝头。
烧了地龙,坐在宽敞明亮的书房里,拿着《孟子》看了几页。外面飘起了柳絮般的小雪,心中一片宁静。周楠感慨:终于安顿下来了,因过京师闻落雪,又得浮生半日闲。本大人还从来没有过过这种闲适的日子。俗话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钱有闲的富贵闲人,这大概就是我的终极人生理想吧!
正看得入巷,窝头就惊叫着:“你们是谁,怎么闯进我家来了?老爷,老爷!”
周楠抬头看去,却见外面气势汹汹来了好多衙役,为首竟是一个身着大红官袍胸口绣着鸂鶒的七品官员。
这些人一进来,就拿着绳子、尺子到处量,口中报数:“二进宅子,宽xx尺xx厘,方xx尺……”
每念完一个数字,旁边就有书班在一本册子上写下一笔。
也不知道他们是朝廷哪部哪院的,难道是皮尺部的工作人员?
周楠突然觉得大大地不妙。
忙站起身来,朝外面那个七品官员一拱手:“下官周楠,敢问上官是谁,又在何处当差,为何闯入我家来?”
那官员看了周楠一眼,冷哼一声:“吾乃顺天府经历司经历,姓赵,你是何人?”
周楠想了想,自己还没有去行人司报到,没拿到官照,还算不得行人。就回答说:“下官淮安府理刑厅知事周楠。”
闲臣风流 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赚了
“你是淮安理刑厅推官,官照给我看看。”赵经历神色更是鄙夷。
顺天府别看只是一个府,却是个省级行政区。顺天府尹正三品,和六部侍郎同级。因此,府中官员的品级也高,就拿他这个经历来说,已经是从七品。
在他眼中,地方上的正九品知事就是个乡巴老。
大约是外面下雪天冷,赵经历贪周楠书房里暖和,不请而入,大剌剌坐于上首的椅子上。
周楠皱了一下眉头,找出自己的官照递了过去。
所谓官照,就是官员的身份证和工作证。上面写了名字、籍贯和所任何职,并大概说了一下相貌,多高、有什么特征,显得很简陋。
在没有照片的古代,甚至还出现过偏远地区的山贼杀了官员,拿着官照去上任的咄咄怪事,比如《西游记》中唐僧的继父。
当然,这种事也只是一种可能。其实,你冒充边远地区的官员,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山贼来说并没有多大油水。去做官,朝廷除了每年给了二三十两俸禄之外就只给一个政策。你要养活手下几十号人马,得自己去找钱,没几分本事还真没办法维持一个衙门的运转。
这都是闲话,且说等到赵经历将官照还给自己之后,周楠问:“经历,此宅乃是下官私产,大人今天带了这么多人过来,所为何事?下官来京也不过三日。”
赵经历听周楠叫自己大人,心中不喜,冷冷道:“你这宅子乃是冒隐的皇产,需要清丈了充实内帑。”
“什么,是皇产,怎么可能?”周楠大惊,忙将房产地契递过去:“大人请看,这可是你们顺天府宛平县衙办的房契,难道还是假的。”
赵经历:“是真的,可现在却做不得准。”
“此乃何故?”
赵经历也懒得同周楠废话,眉头一扬:“你问这么做甚,也是你能问的。”说罢,就朝外面的衙役喊:“上封条。”
几个衙役就拿了封条和糨糊,将封条到处贴,直吓得黄豆和窝头两个小子一脸苍白,身子颤个不停。
周楠大怒,这也太横行霸道了吧?就算你品级高于我,就算京官贵于外官,你也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就来抄我的家啊!
古代虽没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一说,可你一个从七品官员跑来封人院子,和抢劫又有什么区别?
问题严重了,新屋买了才一天,东西都没有置齐,就要充公,损失如此巨大,即便是颇富的他也承受不起。
现在的关键是不能让顺天府的人贴封条,若是一贴上,就具备了法律效力,这价值一千六百两银子的豪宅就改姓朱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周楠也顾不得和赵经历争吵,装出一副温和的模样:“既然经历有公务在身,下官也不好阻拦,自去有司理论。房子你们可以收走,带这屋里的东西却是我刚置办的,有些随身物品需要带走,还请上官暂侯片刻。”
赵经历不耐烦地说:“快些收拾。”
周楠就抬了一张椅子靠墙放好,回头对窝头骂道:“你这贱奴真是没有眼力劲,没看到本老爷要摘新挂在墙上的字画吗,还不过来扶住椅子。摔坏了本大人,打折你的腿!”
他这一声叫得很响,赵经历就下意识地转头朝墙上看去。一看,心头却是一惊,脑子里顿时嗡一声。
原来,墙上挂个条幅。
一副上书“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正是心学四诀,墨汁淋漓,雄浑大气,落款是武进唐荆川赠子木小友。除了盖有几枚闲章外,还霍然有一方巡抚凤阳的大红官印。
另外一个条幅的字要差些,很秀气,上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风吹绿野,旭日照荷花。。”落款更惊人,竟是朱伦。
赵经历在京城当了一辈子官,政坛老人,如何不知道这二人是谁。
唐荆川不就是前凤阳巡抚现在南京户部尚书唐顺之吗,至于朱伦自然是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
唐顺之且不说了,王阳明心学嫡系传人,心学门人能力极大,可不是好惹的。
至于锦衣卫北衙,更是叫京官们闻风丧胆。
眼前这个小小的地方官究竟是什么人物,和唐朱二人又有什么关系?
赵经历顿时小心起来:“敢问周大人是唐应德和朱镇抚什么人?”
周楠:“下官在曾在江南游学,得应德公教诲,在我心目中已视之如父;至于朱镇抚,他去地方断案的时候,下官有幸于事,立了些功劳,刚得朝廷恩旨授行人司行人一职。”说到这里,他故意叹息一声:“我今次就是来京就任此职,却不想刚买了宅子就遇到这种事,闹得有家归不得,下官真是如堕五里雾中,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啊!”
“赵大人,这两个条幅是我私人之物,可以带走吧?”
“自然,自然。”赵经历眼皮不住地跳,心中直叫糟糕,暗道:以前这个宅子的主人不好惹,房子一直没收拖到到现在。刚才听说说已经变卖给人,买主是一个地方小官,这才带人过来,却不想这人竟是有背景的。从这两副字来看,这姓周的搞不好是唐顺之学生,心学门人。说不好和朱伦有交情,不然这么得了行人之职。得罪了他背后两个爷,要倒霉不说。这姓周的如此年轻就得了行人一职,将来说不好就会熬成六部重臣。以后他一朝权在手,要来报仇,谁受得了?
“啊,不……”
周楠见他面上变色,心中得意,反问:“什么不?”
赵经历:“应该是一场误会,这事本官也是秉公办理。”忙对外面的衙役喊到:“且慢贴封条!”
周楠心中得意,暗想:这扯起虎皮当大旗果然好使!
原来,周楠当初离开唐顺之行辕的时候,跑到唐大人那里讨要了一副墨宝。当时他倒是没有多想,只是觉得老唐怎么说也是文化名人,心学大儒,他的字放在家中,传给子孙,过得几代人,说不定就是古董文物,值老钱了。
就这副字来说,如果在现代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卖,怎么也值几百万吧!
为了给这件文物增值,他又拿了凤阳巡抚的官印“夺”一声盖了上去。
却不知道,这官印不盖还好,一盖,反是不雅,也削弱了其文玩价值,和清朝乾隆皇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周楠回过神来,很是郁闷了几天。
后来和朱伦认识之后,周楠也管不了这厮的字有没有艺术和收藏价值,厚着脸皮去求字。
朱镇抚和周楠配合十来日,下属来求,也不好不给面子。再说,他又是个宅男,实在有些害怕和滔滔不绝的周知事聊天,就胡乱写了一个条幅把他给打发走了。
刚才赵经历跑过来收房子,态度恶劣,周楠心中一动,这才故意去摘那两个条幅,意思是我周大人也是有背景的,可不能由着你们欺负。
果然将那赵大人给虎住了。
这一招就叫狐假虎威……呸,谁是狐?
实际上这招在现代社会太常见了,许多企业家都会在办公室里放上一张和某某领导的合影,就算没有p也要p一张,吓住一个算一个。
“多谢赵经历。”
赵经历确定这个姓周不是那么好惹的,就拱手微笑道:“周行人,一场误会,惊扰了,等下下官摆酒设宴给你赔罪。”
周楠也不把这话当真,笑道:“我刚到京城,事务繁杂,盛情心领,有缘再聚。下官有一事不明,此屋房契乃是宛平县衙开具,下官又不是罪犯,怎么说收就收了,还请经历解我心中疑窦。”
赵经历叹息一声:“周行人运气也是不好,买这院子估计花了不少钱,确实该想个法子才好,否则损失就大了。”
原来,这事说起来原因很简单——嘉靖天子没钱了——嘉靖皇帝笃信道教,自继位来在京城大修宫观,大搞封建迷信,糜费巨大。再位四十年,将自己的内帑吃得精光穷尽。
国库每年拨给皇宫的款子毕竟有限,要想多花,就得另外想法子。严嵩就是他的白手套,每年都能提皇帝弄个几十万,这也是严阁老在位这么多年依旧圣眷不堕的缘故。没办法,皇帝离他不得。
不过,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欲壑难填。
严阁老每年弄的钱根本就不够天子消灾,于是,嘉靖就把主意打到扩大皇田皇庄上面。
明朝中后期正是土地兼并剧烈的时代,京城尤烈。很多亲王、藩王甚至公侯从弘治年开始就不断以朝廷赏赐等各种理由侵吞皇田。
到现在,京城皇家庄园缩水到永乐年的五成,皇家的收入也一年少于一年。
嘉靖一看,大怒,你们这些蟊贼,贪污贪污到朕的头上,好大胆子。
就命御史沈阳、户部郎中张大化清理畿内庄田。从去年四月到现在,已经清出隐冒庄田之数为二千五百二十九余顷。
这点数目只是冰山一角,自然不能令天子满意,清丈田庄的事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周楠这间宅子本是正德年大太监王振的产业,据说是当年皇帝的赏赐。王振被政治清算之后,不知道怎么的又倒了几道手,到现在转到周楠手中。
按照政策,也在清退的范围内。
这个赵经历乃是顺天府经历,经历司处置的日常事务,熟悉地方风俗民情,被沈、张二人借调过去听差。
闲臣风流 第一百六十七章 顶头上司的关照
说完来龙去脉,赵经历小心地提醒周楠:“你我一见如故,这院子周行人且住着,我暂时先不收。行人若有门路,可尽快活动。”
送走赵经历之后,周楠心情大为恶劣。自己这次来京城身上只带了二百两黄金和两百余两白银,已是满满地装了一大箱子,再多就驮不动了。这是他一年的生活费用和日常交集应酬,如今七成花在买房置产上,如果出事,损失巨大。
院子的前主人大约也是听到一点风声,提前将房子变卖。不然,为什么会卖得这么便宜。
难道是那冯川是早就知道此事情,联手来赚自己。一个不小心,竟中了圈套,是可忍孰不可忍。
想了想,周楠觉得这冯川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毕竟是一笔一千多两银子的交易,而且他又是个小市民敢参与官员的事情。
最大的可能是这家伙贪那十多两银子中介费,事前的调查没做到家。
这人的业务素质实在太差,人品也辣鸡啊!
现在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再去找冯川已经毫无意义,难不成还扭送他到宛平县去?到时候,县衙一查,哈,这宅子是皇产,交到沈阳、张大中二位大人那里去处置,你哭都没有地方哭去。
赵经历方才说得对,这事得尽快活动。他只能保证短时间内不来这里找麻烦,但如果上头清理过来,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此刻的周楠在京城根本不认识什么人,别说去活动了,就算想打听消息也没有任何门路。
车到山前必有路,既然目前无法解决这一难题,就不用在这上面费脑筋。
进京已经三日,安顿下来,也到了该去行人司报到,办理锁厅手续了。
第二天一大早,周楠吩咐黄豆和窝头看好门户,雇了一你是秀才出身,又做个吏员,吃过不少苦。今次能进我行人司,不容易,不容易啊!”秦梁高声感叹。
听明白周楠的来历,众行人大哗。
“荒唐,一个秀才怎么可以做行人?”
“还是吏员出身,我等羞于与之为伍!”
“这是乱命,诸君,国家自有用人制度,如何能允许此等荒谬之事发生?”
“将这卑贱的吏员打出去!”
一时间,喊打喊杀之声不绝于耳。众行人面上又是鄙夷,又是愤怒。
周楠额头出汗,他也预计到自己今日来行人司会受到同僚们的排挤,却不想会是如此局面。
双拳难抵四手,好汉子架不住人多。等下若是动起手来,说不好还真要被人打死了。
忙大叫:“诸君听我一言,周楠自知只有秀才功名,不足以担当行人一职。因此,朝廷另有旨意,特许本官锁厅参加科举。如此,也不算是坏了朝廷用人制度。”
“住口!”一个行人戟指周楠:“你这小人,明知自己德不配位,不领朝廷的乱命就是了。如此,世人还赞你一声‘高洁之士也!’偏生厚着脸皮来此,分明就是利欲熏心,视我等如无物也!”
不领朝廷乱命,不受官职,说得轻巧!周楠心中的怒火再也按耐不住,你们都是进士,不接受官职,自可博取名声。到最后,说不定当的官更大。我一个吏员出身的杂流,拒绝朝廷任命,错过这个村就没那个店:“本官不是说过了锁厅参加科举吗,你等还要怎么样?”
今天的事情明摆着无法善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等下说不得先放倒两人,杀出一条血路逃他娘的。
正在这个时候,秦梁突然道:“都安静,周楠,你也不用锁厅,且在司里当职就是。太祖高皇帝圣训:尔俸尔禄,皆民脂民膏。既然身为朝廷命官,食君之禄,自要忠君之事。世上哪里又光拿食秩不任事的道理?即刻在司里任职,本官有差遣给你。各位同为行人司同仁,自然要和睦共济。如此互相攻衅,成何体统。”
周楠愕然,这秦司正怎么站在我这边,好心替我说话?我和他可没有什么渊源啊!难道是看到唐顺之老唐的面子上?
心念急转把秦司正的履历在心里过了一遍,立即回过神来。原来,这秦梁来头不小,乃是嘉靖二十六年赐同进士出身。
他的同年如今都混得不错,其中最出名的是李春芳和张居正二人。
这两位如今都在裕王府讲学,王爷党的核心人物。就算是笨蛋也知道,将来一旦裕王继位,张李二人是要入阁为相的。
周楠之所以能够升值,那是借了詹通这个王府势力外围的东风。
所以,他现在也是裕王党。
明朝的同年关系一但确定,就要伴随终身,秦梁关照周楠这个张居正一系的小弟的小弟也不奇怪。
现在连锁厅都不需要,直接做官,太给面子了。
有这么关照自己的顶头上司,真是一件叫人愉快的事情。
闲臣风流 第一百六十八章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
听说要让周楠到职,众行人都是一脸愤慨,又齐声喊:“司正明鉴,体制不可废。难道大人和这姓周的有旧?”
“小小秀才,吏员杂流也做行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等绝不容忍。当上书内阁陈情,弹劾秦司正。”
“对,上书。”
“天日昭昭,秦大人,你虽为上司,却不能堵住我等悠悠之口。”
“司正昏聩了!”
……
周楠心中苦笑:老秦啊老秦,你的情谊心领了。可当着众人的面你要留我当职,这不是将劳资架在火少烤吗?这行人司的行人们将来可都是要做给事中,御使言官的,可都不好惹。
确实,秦梁此举确实是冒天下士大夫之大不韪。身为一司之主官,引得手下上书弹劾,换任何一人是他,此刻自然要暴跳如雷。
可秦司正却一脸严肃地喝道:“本官也是秉公办事,尔等书生,以为读得十年圣贤书就是国之干才?其实,在老夫眼中不过是眼高手低之辈,不过是平日袖手谈心性,百无一用的书生。不然,这次朝廷有令,一个个怎么都推脱了摘出去了?周行人老夫是知道的,在地方上做官多年,晓通俗务,却不是你们比得了的。下去!”
说来也怪,吃秦梁这一通呵斥,众行人都是一脸的羞愧。也不再闹,拱手退了下去。
等到众人下去,周楠忙又施礼:“下官今至行人司,打搅老大人了。”
“哈哈,周行人的事情老夫听人说过。十多年前受了冤屈,以至前程尽毁,世人闻之多是谓叹,老夫也是心中不忍。”秦梁一脸的和蔼和同情:“司中同仁不知此中究竟,对你以秀才功名任行人之职多有不满,也是人之常情,不用挂碍于心。”
周楠听到这话,心中一暖。暗道:也是啊,我虽然是吏员出身,可以前却是读书种子,说起来大家都是士林中人,天下读书人是一家。将心比心,我受了这么大冤屈,任何一个读书人只怕都会感同身受。这次能够得到了行人一职,怕也是朝中大姥对我的补偿。
有这么一个和蔼可亲,通情达理的上司也是幸事。
周楠忙道:“不知者不罪,下官这十多年来尝尽人情冷暖,却也不放在心上。也对,周楠只有秀才功名,确实不便在行人司当职。朝廷已经下了恩旨,命下官锁厅参加科举,我这次来司里就是办理相关手续的。大老爷恩情下官心领,却不使司正为难。”
“你啊,你啊,不过是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打退堂鼓,还算是读书人吗?”秦梁一副痛心疾首模样,指着周楠喝道:“科举是要去考的,周大人,我司都是进士,都是饱学之士。你在衙门里当职,正好和同僚切磋技艺增进学养,对于你的未来也是好的。”
说罢,不等周楠反对就摆了摆手,吩咐高司副给周楠办理相关手续。
周楠很是无奈,心中苦笑:秦大人啊秦大人,你固然是一片好心,可我一个秀才成天呆在进士中,被排挤的滋味可不好受啊!
很快,周楠就被分到一个小房间做办公室。
这头刚入职,还没等周楠屁股在板凳上坐热,那头秦梁就派人来传,说是有事交代。
“这是要给我压担子啊!”周楠心中暗想:“是代表朝廷去传旨呢,还是慰问老臣?千万别去出使番邦,那可是有死人的。正德二年,好象有一个行人出使占城,就因为水土不服死在那里。如果那样,就麻烦了。”
所谓占城,就是后世的越南。当时越南国的首都位于占城,也就是后来的东亚旅游景点之一的芽庄。
想来,这事也不可能。出使外国可是个美差,办完差之后出使的行人多半会升为都察院御使,这种美事还轮不到他这个新人头上。
他走进秦梁办公的耳房,问道:“大老爷有何吩咐?”
秦司正还是那副叫人如沐春风的和蔼表情,微笑道:“事情是这样,朝廷命御史沈阳、户部郎中张大化清理畿内庄田,涉及的田亩、庄园甚多,很多庄田也不知道转过几手,一理甚至能理到弘治年,千头万绪甚是繁杂。光靠沈、张二位大人,一时也无法厘清……”
正因为事情实在太复杂,加上人手有限,这二人忙了大半年,到现在才追回了二千五百二十九余顷皇家庄田。
这事说穿了就是嘉靖皇帝缺钱用,想要杀猪。
可是,这二十九顷地根本值不了几个钱,反闹得京中百姓不满,费而不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