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消息传得飞快,不一会儿,百官群臣皆知道了太学生诣阙上书被抓了百余人,不禁愕然,诣阙被抓乃国朝数百年未有之事,今日竟然就发生了。众臣很多都是太学生出身,不禁顿生同仇敌忾之心,皇帝怎么能这样乱来?这样一来,天下谁还敢进言?于是一个个的上书指责皇帝此举不妥,开国朝未有之先河。恳求皇帝释放太学生。
皇帝这时候怒气散了,也觉得有点不妥。太学生议政不稀奇,不议政才是怪事呢。这次人家都没闹事,就喊了两句口号,然后投了奏书,一举一动都挺规矩的,抓了似乎不妥?可皇帝做都做了,哪里肯听。虽然他经常改弦易辙,出尔反尔,说过不算。可他这刚抓人呢,然后就放了,他这九五之尊的面子哪里搁?
卢植在东观,得闻儿子和未来女婿都被下狱,饶是他胆略过人,也差点晕了过去。再一细打听,原来儿子女婿不是犯了法,而是诣阙上书为宋后鸣冤被捕,又闻乃是中常侍王甫在侧进言天子捕之,顿时大怒。当即上书一封,言辞激切,直接炮轰王甫。言:“朝廷之事,上有三公之辅佐,下有九卿之用命。内有尚书,侍中之谏,外有州郡之牧。何时论到阉寺之辈进言以惑上?若如此,要百官何用?王甫此人,贪婪成性,数害贤良,操弄国权,浊乱海内,先害陈窦,后陷渤海,种种罪行,罄竹难书,宜弃市以谢天下!”
卢植这是急红了眼,要与王甫不死不休了。卢植这一封奏书,如巨石投水,激起一片浪花。于是群臣纷纷附蚁上书请除王甫。王甫也怕了,他不过是天子家奴而已,天子再信任他,也不会为了他去得罪整个朝堂大臣。再说了,卢植负海内人望,为官以来,政绩斐然,偏生又没一点错处,他就是想构陷,急切之下,也找不到漏洞。于是只好每日到皇帝跟前装可怜,见了皇帝便以泪洗面,巧言说他为了天子得罪了群臣,现在群臣欲诛他而后快。皇帝见他可怜兮兮的委屈得不行,便每以好言慰之。心中却是在想,中常侍数十人,群臣只针对你一个,看来你确实是干了好多连朕也不知道的事,弄得天怒人怨。哼,且看看,实在不行,就把你丢出去以慰群臣之心。
王甫又哪里想得到皇帝心事,帝王心术,最不可测。
谢谢江湖过客,,,,,兄的打赏。上周就已经谈妥a签了,我自己太忙,今天才寄出合同。每日保底二更,一章白天,一章晚上。谢谢大家的支持。





汉皇刘备 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气
狱中环境一塌糊涂,空间窄小暗无天日不说,空气中总是散发着一股让人无法忍受的浑浊气味。那么多犯人,吃喝拉撒全在这,效果堪比后世的京城雾霾。这让来大汉后一直呼吸着甘甜空气的刘备有些受不了,好多年没吃过这样的苦了……
这一日,刘备独对廷尉左监问。狱吏在一旁记录。左监问:“刘备,废后乃天子家事,尔何敢妄论之?”
刘备一脸平静:“天子无家事!”
左监命一旁的狱吏记了,又问道:“你说皇后无罪,乃奸人构陷,可有证据?”
刘备心想,混蛋,我要有证据还用鸣冤?我和大家鸣冤不是希望你们廷尉重审此案吗?当下把眉头一蹙,反诘道:“皇后在位多年,用心服侍天子,母仪天下,百姓咸服,一直无事,怎的突然就现巫蛊?且王甫此人,贪婪奸诈,他的话怎能轻信?此案疑点重重,我等太学士子为免皇后遭受不白之冤,要求重审,有何不可?”
左监脸上似笑非笑,道:“--你说王甫奸诈,那就是说你之前所说请诛奸邪,说的就是王甫?”
刘备把心一横,也不管这人是否诱供,大声道:”我说的便是王甫这个阉贼小人!不说他残害党人,就说他先是进谗言陷害渤海王刘悝谋反,挑拨皇亲,先帝尸骨未寒便鼓惑天子诛先帝亲弟,导致天下人视天子为不义,这阉贼便该千刀万剐!如今仗着天子宠信,又害皇后!哼,皇后何罪?无非见皇后乃渤海王妃之姑,王甫心虚,怕皇后怪责,便先下手为强!巫蛊,好一个欲加之罪!王甫他敢让廷尉亲审此案吗?”
刘备不待左监有所反应,又冷哼两声,道:”既然王甫可以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然后加罪于人,那么我怀疑当年坊间流传渤海王不满先帝不传帝位于他的流言乃是王甫散布的,我要报案!要求审查王甫!“
狱吏听了这许多隐秘之事,脸色纠结,拿着笔不知道该记还是不该记。左监脸色早就发黑,他可是奉天子之命来问讯刘备的,可不知道这小子什么话都敢往外说。涉及到帝位,皇族之间的隐秘,他怎么去跟皇帝回复?不由怒喝道:“刘备!你在这乱说什么?天家之事,还轮不到你嚼舌头!”
刘备听后仰天大笑,怒道:“我如何不能说?论私,我乃大汉宗室,中山靖王胜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我与天子乃是族人!一个天子家奴做得,我这个同族之人偏说不得?论公,我乃太学生,束发以来便受圣人之教的儒生,我儒家之士,奉天子以理天下,我这天子之臣,我这朝廷日后的栋梁之材如何说不得?天子,乃四海之共主,天子一举一动,万民瞩目,天家岂能有众臣不能说的私事?天子岂能不纳忠言不广贤路?岂能有不纳谏之举?若如此,贤人退避江湖,忠直心灰意冷,谁来为天下治理天下?靠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阉贼?你说!我是说得还是说不得!”
左监不曾想刘备还是宗室之后,沉默半晌之后,不知道该问什么了,便道:“刘备,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意思是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快说,我懒得问了,这混水我淌不起,赶紧问完我把卷宗往皇帝那里一扔交差完事。
刘备听他这突然低落下来的语气,却是会错了意,以为皇帝欲治罪于他,不然这左监这话说得好像要他交待遗言似的?刘备心中一惧,却又立即坦然,他已经死过一次了,又有何惧哉?只是可惜功业未竟便身先死,刘备又悲又愤又恨,满腔情绪化作一声大喝:“取纸笔来!”
左监忙让狱吏上纸笔,但见刘备抓了毛笔,沾满墨汁,铁划银勾般的书写起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书罢,刘备掷笔于地,一言不发。左监拿着一看,心中震惊不已。这,这刘备,古往今来罕见的正直之士啊!忙携了卷宗,匆匆往宫中而去。
刘备悲愤之下,写出了一首删节版的《正气歌》。删去了此时不曾发生过的事迹和文天祥的个人经历,其他剩下的都是精华。怪不得左监见了觉得异常震撼。
左监一路入了却非殿,皇帝在,诸臣也在。左监便拜于阶下,对曰:“陛下,依臣之见,刘备虽然有些年少莽撞,但却有一颗忠赤之心,不宜加罪!”
皇帝这就怪了,廷尉的人自成体系,向来只听皇帝的,皇帝让查谁就查谁,今天这是怎么了?突然之间就有偏向了?
大臣一个个的也是疑惑不定。不知道刘备使用了什么手段让廷尉的人也为之求情。
小黄门把卷宗递了上来,皇帝就拿在手中看,看着看着便开始皱眉头了。这刘备怎么满嘴胡言乱语没个规矩?就算你是个忠臣,忠得不能再忠,要是你再敢如此乱说,朕也不能用你。皇帝继续看下去,却看见刘备自承宗室之后,为天子族人这一段。看完之后,心中怒气也渐渐消散,他也不是个不明事理的人。便对群臣笑道:“这刘备倒也大言不惭,书中竟敢自称乃朝廷的栋梁之材。”
然后又接着看刘备的自陈表,一看,竟然是一首名为《正气歌》的五言诗:“天地有正气……”
看完之后,皇帝沉默良久,才把卷宗下发给群臣,道:“你们看罢,看完了议一议!”
三公九卿把卷宗看完,心中都是感叹,不想刘备年未弱冠,竟有如此之慨然气节!真乃世之罕见!
其余诸臣互相传看间,皇帝道:”宗伯何在?“
宗正刘焉便出列拜道:”臣在!“
皇帝道:”刘备自承宗室之后,且取宗谱来观之。“
刘焉便退出殿中,查验宗谱去了。此时群臣之中,竟有人开始反复嗟诵天地有正气之句,一些清直大臣只觉刘备此歌直抒他们心中之块垒,是的,他们无畏无惧,哪怕身死族灭也要和奸佞小人斗到底,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口正气,有浩然之气!堂堂正正,鬼神避易!有些大臣念着念着,只觉此歌辉印着自己一生的经历,不由得老泪纵横。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说得多好啊,我有着一颗光明磊落的心,生死于我乃浮云。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贤哲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们榜样的力量却一直在鼓励着我们。风檐之下我安心读着圣贤书,他们的光辉彻底照耀着我,支持我坚定的沿着他们的道路走下去!
这是何等的气节,何等的壮烈啊,字里行间忠君忧国之情,置生死如浮云的慷慨悲切,足以弥宇宙而贯金石。
如果说之前刘备的格物致知,儒家四句论让人们认识到了刘备的才识过人的话,这一首《正气歌》便让人们认识到了这个未及弱冠之年的少年,是拥有着怎样的气节!拥有着怎样一颗强大的心!
众人觉得,刘备以齐太史、晋董狐、秦张良、汉苏武自比,毫不为过。这等才情品德均为一流的少年,怪不得他自许为未来朝廷的栋梁之材!这不是狂妄,而是自信!无与伦比的自信!
就在众人纷纷感叹的时候,刘焉回来了,捧着一堆发黄的记录,回殿对道:”陛下,臣查实,刘备刘玄德果为宗室之后。昔年中山靖王胜之后有五子封侯,胜之贞,元狩六年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下刘备一枝在涿县。虽然年代久远,但宗室记录却未曾断绝。“说罢便把名册呈上。
皇帝此时脸色好看多了,笑道:”不意此子竟为我刘氏之千里驹。“皇帝也是人,族中出了人才,自然高兴,虽然血脉远了点,但毕竟都是一个祖宗下来的不是吗?当然,这是在刘备对他的帝位没有一丝半毫的威胁的情况下,不然,再有才也要弄死。
趁着皇帝高兴,群臣收拾心情,赶紧大唱赞歌,打算忽悠皇帝把刘备等人给立马放了。
皇帝也挺高兴的,心想刘备不错,就算现在因为年纪小不能大用,但将来磨砺磨砺可以留给朕的儿子呀!于是便想顺口答应。
一旁边的曹节未看清楚大势,心有不忿,便跪对道:”陛下,刘备才情气节,皆为脱俗。然少年不经磨砺不堪大用。不若收在狱中一段时日,磨磨刘备身上的骄纵之气,如是,陛下驰驱起来方可得心应手。“
皇帝一想也对,刘备这个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说的性子,磨磨也好。便命廷尉把刘备等人暂且收系狱中,不得有所怠慢。
廷尉领命,心中却是苦笑,这不是让我养一帮大爷吗?万一有个闪失,如何是好?
群臣却是怒视曹节这个卖弄口舌的阉人,好好的局面居然便让他给搅和了。曹节恍然不觉自己又拉了多少仇恨,只为自己又把太学诸生按在狱中而洋洋得意。鼠目寸光如此,怪不得最后死于非命。
第二更奉上,谢谢江湖过客,,,,,兄的打赏。




汉皇刘备 第四十三章 酷吏阳球
冬月,日有食之。太尉陈球罢,光禄大夫桥玄为太尉。刘备等一干人坐了近二个月的牢后,终于被放了出来。
他们终究没有能够挽回宋皇后的命运。皇帝也许早就想废后了,王甫等人的构陷只不过是给了他行动的一个借口而已。宋后忧死,父及兄弟并被诛。政治,就是这样的现实和残酷。有怜宋后家族无辜的人,出钱出力,把他们一家子归葬在老家祖坟。
刘备得知这个消息,沉默了半天。卢敏和刘恪很敏锐的发现了刘备的改变,觉得他的气质更加深沉,不像之前那么锋锐了。刘备开始喜怒不形于色,卢植看在眼里,不知道是忧是喜。刘备成熟了,但却开始有城府,难以被人看穿了。
这一番牢狱之灾,也不是没有好处。就是刘备出来之后,发现他竟然名标四海,已经俨然是大汉朝一等一的品德高洁之士。大家都在传颂着他的《正气歌》,都在赞叹着他的气节。刘备知道,从此之后,或许有人会怀疑他的学问,却再也不会有人怀疑他的人小说品道德。
鲜卑在檀石槐的英明领导下,一天天的壮大。冬季草原草木枯萎,牛羊冻死的时候,他便率部不停的侵扰汉境,在边境抄掠,只要是能抢起的,一样也不会放下。抢不走的,就一把火烧了。就这样还养不活人口日多的部众,他又把主意打到了倭人的身上。史载檀石槐见乌侯秦水广从数百里,水停不流,其中有鱼,不能得之。闻倭人善网捕,于是东击倭人国,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鱼以助粮食。这个野蛮的家伙,乃是有史明载的东渡日本第一人。
十二月,群臣再度上书,杨彪更是举报王甫指使门生贪污官府财物七千余万,皇帝震怒,收王甫下诏狱,命廷尉审之。
刘备没理这些狗屁倒灶的事,他在忙着帮忙操办大舅兄卢敏的婚礼。卢植经过此番惊吓,或许是觉得是要给卢敏找房媳妇管着,不能让他瞎折腾了;又或者想着马上要嫁女,这做哥哥的不成亲,女儿怎么嫁?于是,卢植为子卢敏求好友杨彪女为妻。把三媒六聘的流程一过,就于年前大婚了。
迎亲当日,刘备做为伴郎,也忙了个脚底朝天。杨彪知道卢植家庭条件不如自己,嫁妆给得是极足,生怕委屈了自己女儿。良田豪宅奴仆绸缎,应有尽有。刘备心中暗自咂舌,这世代公卿的豪门气魄就是不一样,这么土豪,卢敏是抱了大腿一步登天了。只希望以后不要妻管严才好。
卢府大宴宾客,与卢杨两家相善的士大夫接踵而至。太学一班共患难的家伙也来了,吆五喝六的,撸着衣袖猛灌卢敏。这种好日子,长辈们都对这种失礼行为视而不见,许多更是在兴致勃勃的围观。要不是刘备刘恪兄弟俩战斗力惊人,卢敏早趴下了,今晚肯定得让新妇独守空房。
卢敏大婚后,刘备便与刘恪返家过年。刘恪为左署郎,还要告个事假。因为正旦(春节)朝廷只给官员放假三天。不过他们这种名义上的侍从,朝廷管得不是很严格,虽无明文规定,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了七天假。京师中的儿郎那是得意得紧,可像刘恪这样外州的,依然得告假。不然时间就不够。
这一个春节,刘备在家过得很开心,因为他的名声已经传遍北地,他一返家,便有无数人前来拜会。而之前欲辟用刘备的郡守向刘备保证,今年就会向幽州刺史和朝廷举荐刘备为孝廉。全族人闻讯都很高兴,族长太公不顾在病中,更是咧着早已没牙的嘴一个劲的笑。刘备看着好担忧,生怕太公一口气没上来笑死过去,他可就是罪人了。最最喜悦的还是刘氏,她只觉儿子已经有了大出息,她便立死也无憾了。
孝廉不孝廉的刘备已经不再在意,他被众臣许为才情品德世之无双,难道他还怕没得官做?当然,郡太守的一番好意,他必须得心领。否则搞不好就要交恶了。
公孙瓒因为上次率数十骑击退数百鲜卑,为州郡所赞,因功迁为涿令。刘备也彻底放下心来,不管公孙瓒能在涿县待多久,只要他在一天,自己的族人便少不了照顾,这也算是后顾无忧罢?
这一日,刘备率了张飞、简雍在城中闲逛,简雍家中太过溺爱,已经越长越圆,渐渐成为一个小胖子了。刘备和张飞在前虎虎生风,他却一走一踹。把刘备和张飞笑得不行。
刘备道:“简大郎,你现在就这样,长大了该如何是好?”他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又大又胖的超级胖子,一走全身肥肉便颤动不停。想想史上以风姿闻世的简宪和会变成一个胖子,不知怎的,他就超级期待。
简雍父亲长期在外为官,母亲管不住他,爷爷奶奶拼命宠着,他又好吃甜食,一来二去就成这样了,他喘呼呼的道:“玄德兄长,我也不想这样呀,呼呼,呼呼!”
刘备正容道:”简大郎,你这样可不行,以后变成一个大胖子,将来媳妇都找不到。谁家女郎会喜欢一个大胖子呀!“
简雍就愁眉苦脸的:”那如何是好呀!“显然很纠结,又想要媳妇,又舍不得吃食。
刘备道:”很简单啊,你以后跟着张大郎,多锻炼身体,你看看他多壮实,小老虎似的。“张飞在旁边很配合做了个我很壮的动作。
这两人是他铁打的班底,刘备每次返家,自然是要多加笼络,以免冷落了他们。当然,现在不用他刻意来亲近,张飞和简雍在家中大人的教诲中,早已视刘备为自己的人生偶像了。现如今的涿郡地面上,只要说起刘玄德,谁不伸出个大拇指给他点个赞?
刘备也没想到,坐牢虽然有风险,但好处竟也如此明显。
二月底,皇帝见王甫案久无定论,以阳球通律令,于是命阳球为司隶校尉,准备审案。阳球正准备磨拳擦掌大干一场的时候,有人来报,太尉桥玄家出事了。原来太尉桥玄之子幼子在家门口独自游玩,被三个歹徒给绑架了,然后歹人入舍登楼,告诉桥玄,要儿子的命,拿钱来换,不然就要撕票。三公之子出事,阳球不敢怠慢,忙与河南尹、洛阳令等一票官员率了卫士前来营救。但因为匪徒有人质在手,不敢轻动。这时桥玄也闻讯回来了。
匪徒很嚣张,桥玄很硬气,须发皆张,怒道:”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然后令阳球进兵,结果当然是玉石俱焚,儿子死了,匪徒也死了。桥玄心痛得不得了,却强自镇定,往朝中谢罪请辞太尉之位,汉时不准无故杀子,否则论罪。桥玄虽然事出有因,也是不行。桥玄最后又上奏:”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这家伙,自己儿子死了,也要让天下所有从此干绑架的人没有活路。只要劫持人质的,人质和贼一并给杀了,不许赎人,免得助长贼人的气焰。真狠!皇帝不知道是心疼这老头还是怎的,居然给同意了。也是错有错招,诏书一下,京师以后竟然没人干绑票的活了。
太中大夫段熲为太尉。不过,这位戎马一生的名将不知道,这是他人生荣耀的顶点,最后的辉煌。
四月,阳球亲自审讯王甫,五毒备极。王甫熬不过,胡乱招认。阳球既审其实,又以奸虐弄权,煽动内外的罪名,收王甫的同党中常侍淳于登、袁赦、刘毅,庞训等一大票党羽。一一审讯之后,以诸人奸猾纵恣,罪当灭族上报于皇帝。
王甫之子王萌、王吉见阳球每日折磨父亲,便曰:”父子当伏诛,少以楚毒假借老父。“我们父子该死,能不能别这么折磨我爹了?
阳球曰:”若罪恶无状,死不减责,乃欲求假借邪?“你们罪恶滔天,死都不能免责,居然还想少点折磨?
王萌就跳脚大骂:”尔前奉事吾父子如奴,奴敢反汝主乎!今日困吾,行自及也!“你这个二五仔,反骨仔,以前在我们面前像个奴隶一样,现在居然敢这样折磨我们。今天我们有这样的下场,你也快了!
阳球恼羞成怒,以土窒王萌口,把父子三人乱棍打死。然后陈尸于夏城门,张榜告曰:”贼臣王甫。“然后阳球就去抄家去了。
阳球还不打算罢休,又指责太尉段熲陷附佞幸,宜并诛戮。段熲不愿辱于酷吏之手,先一步饮鸠自杀了。至此,威震边地的名将凉州三明,皇甫规和段熲先后离世,只有张奂一人,于家中教授弟子。不过,他也垂垂老矣,他们的时代,结束了。
刘备得知王甫伏诛,无喜无悲,王甫的结局早已注定。身为天子家奴,表面上看上去权势滔天,其实不过是狗仗人势而已。天子轻飘飘的一句话,便可以让他从天堂堕入地狱。他若知道收敛,不惹得四海皆仇敌,或许还能退休后安度晚年。对于阳球这种睚眦必报的酷吏,刘备也是暗暗皱眉。这种人多了,也非是朝廷之福。刘备又想起阳球遣剑客刺蔡邕,如今想来,仍然恨恨不已。不过他知道,阳球的好日子也快结束了。他开始坐等阳球的灭亡来临。
还有一更如果太晚的话,我就放到明天一起更了。谢谢书友们的支持。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汉皇刘备 第四十四章 入朝为官
王甫等人一死,天下莫不拍手称快,觉得阳球这人真的是个大大的能吏,数十年以来,三公、外戚等无数重臣谋诛阉宦,无一能成功,反而事泄身死的不计其数。如今阳球竟然把一个中常侍,一个太尉,还有王甫的其他党羽全掰倒了,这不是名臣能吏这是什么?
其实他们不知道,阳球身后,有着二位重臣在撑腰,一是前任太尉、现任永乐少府的陈球;一是宗室,司徒刘郃。否则,就阳球一个人,胆子再大,也不敢如此。
阳球经此一事,威震京师,他于是准备下手对付第二个目标曹节,还把未来目标都订好了:“此先去大滑,当次案豪右。”宦官完了之后,就要轮到不守法的权贵了。可以说,还真是个嫉恶如睚眦必报的性子。
这个时候,州郡以刘备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举刘备为孝廉。孝廉,乃孝子廉吏之简称,最初为汉武帝所设,当时汉武帝下诏让郡县岁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主要是大汉讲究以孝治天下,朝廷为了鼓励孝子廉吏的风气:“卿少年既负大名,如今已举孝廉,可试书策对一篇,以供朕与公卿观之。”
身边一个宦官便奉上笔墨,刘备摇头示意不用,向皇帝一拜,道:“臣敢不受命!”
1...1516171819...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