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刘备出了此苑,对刚才的效果还是十分满意的。心中想道,论经学我拼不过你们,不过横渠先生的四句教可是大杀器,看把你们给炸的,一个个的服了?你们就开始崇拜我。我看以后谁还敢拉我去谈经,我可是有着崇高志向,欲为万世开太平的人!
第一更奉上。





汉皇刘备 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难
消息传得很快,未几,洛阳城中便传遍了。没几天,刘备的言论便迅速流行起来。许多的年青士子动不动便把“为万世开太平”、“清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句挂在嘴边。
消息传到卢植耳中,卢植正与蔡邕等品茶小歇,蔡邕闻言便叹:“好个刘玄德,好个刘玄德!不意子干竟收如此佳徒!”
杨彪也道:“此子,吾不如也!”
卢植摇头苦笑:”此子天纵之资,又何用吾教之?“心中却还是很得意自己的眼光,刘备不但是自己的爱徒,还是自己的佳婿呢!
洛阳满城公卿,无不为之侧目,从此刘备刘玄德这个名字,算是彻底的被记住了。
顿丘,曹操看着书信双目精光四射:”刘备,真乃人杰也!未曾见玄德之面,促膝而谈,实乃人生憾事也!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一语便中吾之心意也,玄德实乃吾之知己!“当下便修书一封,命仆从速带回京师,交予刘玄德。
此时的曹操,还是个一心一:罢,一马当先,手持长矛,突入敌阵,众左右见了,鼓起血勇,随公孙瓒之后,左冲右突,刀砍矛刺。鲜卑防不猝防,瞬间死伤数十。余众见公孙瓒等勇不可当,心生恐惧,便四散逃去。
公孙瓒杀散余贼,一身是血,退入空亭,取酒与众饮,而后大笑:”读玄德之文而后持矛杀贼,快哉快哉!“众人皆为公孙瓒豪气所慑,又敬又畏。从此公孙瓒威名渐显。
颖川,荀家人也在品评刘备。诸人无不赞赏之。十六岁的王佐之材荀彧心高气傲,不肯服人:”刘玄德此言虽壮,就怕是好作大言之徒!“
大侄子荀攸知道小叔父荀彧的小心思,笑道:”不然,观刘备其人,无论格物致知,还是京师除蝗,皆可见其非空言泛泛之辈,而是言行如一注重实践之人。正如斯言,清谈误国,实干兴邦!儒者之四句教,真豪气干云之语也,不亚于吾家之王佐之材。“
荀攸比荀彧只大六岁,幼时一起读书长大,份虽叔侄,情同兄弟。所以敢最后调侃一下荀彧。
荀彧听了,俊脸一红,道:”公达休来取笑我,刘备之气魄,非我所能及也。“晚上,荀彧又取出刘备上次过颖川留下的书信,细细观之。看着信上古朴的字体,心中却是在想,刘玄德啊刘玄德,你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后来史载:”光和元年夏,帝于太学论儒,语出四句,满座皆惊。由是,帝海内知名。“
今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叛乱,地震,日食等就不说了,种种妖异之事也频频出现。夏四月有雌鸡化雄。五月有白衣人入德阳殿门,突然消失不见。六月有一道黑气堕入温明殿中,如车盖隆起,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翻滚不休,形貌似龙。七月又有青虹见御坐玉堂后殿庭中……种种异像,民间一片恐慌,各种流言满天飞,一会说天子失德,一会说要有大灾难,一会说汉有天下太久,汉德已终,气数已尽,要改天换日了。尤以后一种流言流传得最广,街头巷尾,大家都探头探脑的窃窃私语,汉家只怕是气数已终啦!没听说吗?有神人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每当社会动荡的时候,各种妖人妖言层出不穷,大贤良师张角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收获人心的机会,他派了无数教众四处宣传,散播他的言论,搅起无数暗浪汹涌。
无数大臣也纷纷上本,为时局担忧。皇帝也有些坐不住了。于是,在七月,皇帝召集一些臣子,蔡邕、马日磾、杨赐、张华等人诣金商门,入崇德殿问对。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金商门奏对。
皇帝让中常侍王甫、曹节两人问诸臣这异像纷纷,是什么原因,如何平息流言善后?然后众人纷纷进言。完了之后,皇帝又因为蔡邕经学深奥,所以特诏稽问:”比灾变互生,未知厥咎,朝廷焦心,载怀恐惧。每访群公卿士,庶闻忠言,而各存括囊,莫肯尽心。以邕经学深奥,故密特稽问,宜披露失得,指陈政要,勿有依违,自生疑讳。具对经术,以皂囊封上。“
皇帝说最近灾民频生,不知道什么原因,朝廷焦心,我也恐惧,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那些混蛋一个个的不肯说老实话。你学问高深,是个忠臣,我相信你,你给我说实话,到底是什么原因?不要犹豫,说好之后,用皂囊密封给我看。
蔡邕被皇帝一夸,便信了,披肝沥胆的上奏:”……今灾眚之发,不于它所,远则门垣,近在寺署,其为监戒,可谓至切。蜺堕鸡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赵娆,贵重天下……;续以永乐门史霍玉,依阻城社,又为奸邪……而闻太尉张颢,为玉所进;光禄勋姓璋,有名贪浊……宜念小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贤之福。伏见廷尉郭禧,纯厚老成;光禄大夫桥玄,聪达方直;故太尉刘宠,忠实守正:并宜为谋主,数见访问……近者以辟召不慎,切责三公,而今并以小文超取选举,开请托之门,违明王之典,众心不厌,莫之敢言……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之祸。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
蔡邕于是把朝廷中的种种弊端一一直言道出。说灾异没有发生在别的地方,要么在宫门,要么在寺署,难道还不清楚吗?这就是妇人阉宦乱政的原因啊!又炮轰一干奸佞,举荐一干贤臣。最后说,皇帝,我可是对您肝胆相照啦,您可得保密,不要让我受别人的怨恨而遭祸。
皇帝看了蔡邕言辞恳切动人肺腑的奏章,心有所触,不禁叹息。然后可能是坐久了,要去上个厕所活动活动再回来看。结果曹节趁皇帝不在,就躲在后面偷看。这一看,完了,泄密了。
蔡邕也没想到皇帝如此不靠谱,阉宦如此胆大包天。于是,他在奏章里所弹劾的一众人,知道消息后就纷纷开始行动了。如狂风暴雨般的打击报复突然而来。
若是一般人打击报复,蔡邕或许便没事,朝臣哪个不受弹劾,不被指责。要是一被弹劾一被指责就问罪,朝中早就空空如也了。
但这次不一样,这次因为上的是密折,所以蔡邕有的没的都说了。于是一口气把宦官势力和其他弹劾的官员全得罪了。这两股势力一合力,蔡邕就完了。
首先是王甫和程璜等为代表的宦官。之前蔡邕无数次在奏章中指责王甫,在去年反对夏育出兵塞外时,在论幽冀两州刺史久缺时,在去年的陈七事疏时,矛头无一不指向王甫等阉宦。王甫早就恨蔡邕恨得牙痒痒,这下得了机会,还不下死手?
再说程璜,蔡邕在这封奏章中指名点姓的说程璜如何横行乱政,程璜对蔡邕恨之入骨,刚好他有个女婿,便是酷吏阳球阳方正。阳方正刚好又与蔡邕的叔父蔡质也不和,这下好了,两下一勾结,阴谋层出不穷,于是蔡质、蔡邕被陷害而下狱。罪名是结党营私,袒护党人,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等一系列的罪名,这么多罪名,还能判什么?弃市!
蔡邕自己写了个陈情表替自己辩护叫屈,可惜皇帝被中常侍一哄,哪里还有当初好言恳求蔡邕让他说实话的心情,理也不理。幸好中常侍里有个好人吕强,对皇帝说蔡邕无罪啊,不应该杀他啊。陛下您不保密,导致蔡邕一家如此,岂不是有负忠臣吗?以后您还听得到忠言吗?不若饶了蔡邕,全家流放,这样天下才没有怨气,忠贞之路不会堵塞啊!
然后卢植等好友闻讯,大惊,也纷纷上奏陈情营救,皇帝一听,好像很有道理哦。又想起让蔡邕上密奏时的情景起来,于是下诏减死一等,全家流放朔方,就算是天下大赦也不能免罪。
金商门问对的有无数人,包括卢植也上疏了。他上陈八事:选用能吏,解除党禁,免除重罪,修整武备,弘扬经学,减少官员调动,禁止请托升官,减少专权。结果碰了一鼻子灰。皇帝连理也不理。但结果已经比蔡邕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当然,把皇帝惹毛了的还有杨赐。他言辞更为激烈,差不多就是指着鼻子在大骂了。皇帝大怒,但杨赐资格老,当过帝师,于是免罪不问。
蔡邕一家,凄凄切切,别了众亲友,便在官差的看管押送下,一路往朔方而去。他不知道,前途还有更凶险的事等着他。
第二更奉上。




汉皇刘备 第四十章 蔡邕之难 二
这几日刘备心情都不太好。因为蔡邕被论罪,全家徙并州朔方。导致卢植在家神情郁郁。而他虽然只见过蔡邕一面,却也常常听见老师卢植说起过蔡邕对他的赞许。对于蔡邕的人品学问,他还是很钦佩的。这次蔡邕因皇帝之命上奏,却又因皇帝泄密而遭此无妄之灾。真是命运多舛。城中诸论,莫不觉得怜悯。
休沐还家的刘恪见两位兄长心情都不好,便相约了今日出北城游玩。刘备也是静极思动,觉得心情郁结不如看看城外景色,或许心情会开朗一点。
这一天玩得很尽兴,大家正欲兴尽而返时。忽闻前方蹄声轰然,乱成一片,又隐隐约约传来童子哭声。三人对视一眼,刘备道:”十一弟随我前去看看是为何事,子达兄请于后策应。“便策马驰向前方。
卢敏哪里肯干,便也一磕马肚,尾随而去。行不多时,便见前方一伙人,劲装疾服,各持刀剑,高跨马上,把另外一拔人围在中间不停叱骂。那童子的哭声便是由中间传来。
&刘备驱马近前一看,不由大怒。那中间被围之人,正是蔡邕。可怜一代名士直臣,如今好不狼狈。须发被剃,手脚套着铁链。再也不见往日半丝风采。怪不得,怪不得卢植不愿前来相送,是不忍看见故交落得如此田地啊!
刘备不禁鼻子一酸,蔡邕何罪,竟受此难?当下大喝一声,拨出腰中利剑,直驰阵中,道:”汝等乃是何人,意欲何为?“
那些劲装大汉见来了不速之客,不由大惊,纷纷策马掉头而去,不一时,便走得精光。此时卢敏刘恪皆到,见是蔡邕,不由大惊,忙不迭的翻身下马。
刘备拜伏于地,泪湿双眼:”伯喈叔父,小侄来迟……“还想说些什么,却心中酸得厉害,堵在胸口一句也说不出来,只是哽咽。
卢敏刘恪见蔡邕如此,也不禁泪落。可怜直言谏臣,因小人陷害,竟落得如此下场。岂不令人心痛哉?
蔡邕倒是看得开,一一把三人扶起,好言安慰。蔡邕强笑道:”幸有玄德前来,解我之祸,否则吓到小女,你家婶娘便要闹了。“说完便把家眷一一介绍给三人。
蔡邕家眷也没几个,只有夫人羊氏带着女儿,主要是叔父蔡质那边拖儿带女的一大堆。蔡邕数子皆早夭,好几十岁了,只得一女。便是刚才被吓哭的女童。
蔡邕牵着宝贝女儿,一一指认道:”昭姬,这是你玄德哥哥,子达哥哥,十一郎哥哥,方才就是他们救了我们,吓跑了坏人,你可要记得哦。“
刘备听闻是蔡昭姬(蔡文姬是以后改的名字),心中不由一动,拿眼望去,便见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明眸皓齿,小脸虽然灰尘扑扑的,却也难掩清丽之色。刘备暗道,这个小萝莉就是以后鼎鼎有名的才女么?可怜一生命运坎坷,唉,以后再说。
小昭姬乖乖的向几个哥哥行礼道谢,便见旁边的蔡质怒道:”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派人行剌于我等,真是好大的狗胆!“
刘备惊问道:”蔡公,方才这些人乃是刺客?可知是何人所遣?“
蔡质老脸涨得通红,气极道:”除了那阳球小儿,还有何人?玄德,你不知,我等刚出城,阳球小儿便暗贿差人,命其于道毒害于我等。幸而这几位差人恩公高义,对我等道破关节。谁曾想方行到此处,剑客又来!阳球小儿果真是好手段!若不是几位贤侄,我等皆为孤坟野鬼也!“
蔡邕等蔡家男子沉默不语,想来是气愤到了极点。而妇幼却低低哀鸣,为前途未卜而忧心忡忡。
刘备怒骂道:”不意阳球乃如此酷毒残暴之人!“又对蔡邕道:”叔父此去,路途遥远,玄德愿相陪左右,送叔父至朔方!“
蔡邕大摇其头,连连道:”不可!不可!玄德,吾自取其辱,又岂能拖累于你?“
刘备苦劝道:”叔父,若阳球再遣人来,我等可为叔父当之!“
蔡邕执意不肯:”阳球若再遣人来,便是天欲亡我。汝三人为我子侄,我又岂能牵连你等?可速去,莫让我死亦无面目见子干兄于地下也!“他哪里敢让刘备等人护送。阳球真再派人来,多这三人也抵不住。再说了眼前这三个小子,一个是卢植子,一个是卢植婿,一个为卢植徒。损伤一个,他都无法向卢植交等。
蔡质也心知肚明,他活了一把年纪了,死则死矣,更加不愿意让如此年少有为的小郎有甚损伤。于是也在一旁苦劝。
刘备与卢敏等三人执意要送,最后又劝又说又推又让的来来回回,说得大家嘴巴都干了。最后刘备道:”叔父,我等不护送你们到朔方,那也让小侄三人尽尽心意,相送几日如何?“
衡量再三,蔡邕见刘备等人执意要如此,便只好应了。刘备便把马让与蔡邕蔡质等,他三人执剑徒步相随。
刘备等三人相送了数日,一路上竟然安然无事。一直送到了平阴,临黄河欲渡。蔡邕才止住刘备等人。说离家数日,可速返还,莫让家中大人忧心。刘备也不再说,道:”蔡公,叔父,到了此处,想来阳球不会再遣剑客来追。前方渡了大河,便是一片坦途。小侄等在此遥祝叔父一路顺畅。叔父与蔡公但且宽心,此时虽有波折,但将来终有风雨过后终见彩虹之时!“
蔡邕道:”玄德,子达,十一郎,在京师好生照顾子干。莫要生事!待老夫回来,再谢你三人今日相送之恩!“
三人忙拜伏在地,道:”叔父何出此言,小侄岂敢言恩?“
蔡邕一一扶起,让刘备把马牵回。刘备等执意不肯,又把身上钱物悉数取出,赠与押送之差人,道:”诸位高义,我叔父与蔡公年迈,且有家眷随行,请一路多加照顾,敢不承情。区区薄礼,以壮诸位之行色!“
几个差人见了,作色道:”我等岂是那贪财之辈!蔡议郎一家,我等兄弟自会好生照顾。“
刘备忙劝道:”诸位之义举,已于叔父处有闻。刘备岂敢以财物辱壮士?只是路远难行,条件艰苦。我等敬壮士之所为,是以我等三人才备此薄资,以相送壮士,好于沿途以备急难之需,别无他意!“
众差人见刘备言辞恳切,这才脸色转缓,推辞一番,便也收了。刘备又等蔡邕等人上了渡船,才一一洒泪而别。
三人一路步行,回转家中,卢植见了大怒:”还知道回来啊,嗯!“
三个跪在地上,一声也不敢吭。卢植稍缓怒气,道:”若不是有人前来府上报信,说你们三个结伴相送蔡伯喈,我几乎以为你等为贼所害,差点就去报官了!以后做事,切莫如此荒唐!“
发泄一通后,卢植便问道:”蔡伯喈如何?“
卢敏便把一路相遇,相送的情形给说了。卢植闻言,默然无语。想来心中也是极难受的。卢植陷入深思之中,却忘了地上还跪着三个,一直到沈氏来,才看见三个家伙直挺挺的跪在地上龇牙咧嘴的。才赶紧唤醒卢植,放了他们三个出去。
刘备跪得膝盖发青,越想气越不平,为蔡家不平,为自己兄弟三个不平,为朝堂不平,为天下不平!思来想去,罪魁祸首就是中常侍王甫。这家伙简直混蛋加十级,传说中的头顶生疮,脚下流脓说得就是这种人。
你一个阉宦,贪钱就贪钱,能不能别乱政?唬弄皇帝就算了,还煽动皇帝贬斥大臣,祸乱朝廷。党锢之祸有你,劫持皇帝有你,杀窦武有你,杀陈蕃也有你。到如今,好好的一个蔡邕,文采**的风雅之士,被你弄得顶着个光头去边郡受苦。害得小昭姬也要去那苦寒之地。那么小的小萝莉,真是可怜哦。额,自己怎么想着想着,便想歪掉了?
刘备正想着如何找个办法收拾下王甫,以出口心中恶气。思来想去,却没有一点办法。这家伙基本上不出宫,就算出宫,自己又不能天天蹲着守他。本想写书一封投阙大骂,又觉得这个家伙油盐不进,自己骂得是痛快了,他却不掉一块肉,搞不好还要派人把自己给抓起来,这种以卵击石毫无胜算的行为,刘备不屑为之。
刘备又信不过别人,只好托了卢敏,刘恪二人,暗地查询收集王甫之信息。这边还没动静呢,王甫又出妖娥子了。
皇后宋氏,执金吾宋酆之女。在皇帝十四岁的时候被选送入宫,十五岁的时候被立为皇后。可以说这个皇后,是诸大臣替皇帝选的。皇帝便不怎么喜欢。宋后虽然端庄贤淑,却不受皇帝宠爱,于是一直没有子嗣,**众姬就以言语谮毁之。中常侍王甫这个混蛋之前冤枉勃海王刘悝,说他谋反,结果皇帝把渤海王一家给杀了。渤海王妃宋氏正是皇后亲姑妈,王甫怕皇后怨他,心惊胆跳了好些年。见宋后不为皇帝及**所喜,便心生一计,勾连太中大夫程阿一起造谣说皇后在皇宫以巫蛊诅咒皇帝,巫蛊一直都是禁忌的话题,汉武帝朝的巫蛊案,皇后,太子,公主,侯爷全死了个遍,牵连几十万人。
这次皇帝一听皇后居然敢用巫蛊之术,想也不想便信了,愤怒之下,收了皇后玺缓,欲废皇后。
第三更奉上,周六的债已还上,怎么样,人品还算坚挺?求点推藏,谢谢大家的支持。




汉皇刘备 第四十一章 诣阙上书
宋皇后在位八年,用后来羽林左监许永的话来说就是:“宋皇后亲与陛下共承宗庙,母临万国,历年已久,海内蒙化,过恶无闻……”
可以说皇后在位以来,除了没给皇帝生个孩子外,一点过错都没有,如今皇帝听信奸人的谗言,废了皇后,士大夫都是不满于心。只是迫于阉人凶焰,一个个的恨满胸却不敢言。
刘备在太学闻讯,也是大怒。就算他有着争霸天下的野心,但不代表他就要对现在的状况置之不理或者鼓掌欢呼。做一个匡正天下的名臣,比做一个争夺天下的霸主要安全得多,轻松得多。他已彻底融入这个年代,已在局中,若是汉室还有一丝挽救的余地,如何能够坐视不管?
太学已经乱成一锅粥,一个个的在破口大骂阉人王甫和士林耻辰程阿。刘备找到周晖与黄奎、卢敏等数人,道:“速去寻人来,我有话说!”众人分头行动,不多时,便召集了一大群人。
刘备于前,高声呼道:“妇寺奸人勾连乱国,皇后无完便把写好的奏书投于阶前。
后面的众人有样学样,纷纷把各种意见书,请愿书,一一投于阶前。刘备见事情差不多完了,他也不准备在这里耗下去。直接回家等结果就行。他正准备和太学生们说几句话,让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然后自己也拍拍屁股走人。突然之间便见宫门大开,大队的骑士策马而出,而道之左右也传来呼喝之声。刘备愣住了,这什么情况?
便见一个骑士于马上大声道:“奉天子令,太学生刘备等,妄议国事,诽谤大臣,诏命系之入狱论罪!”念完之后,便把手一摆,喝道:“拿下!”
刘备终于回过神来,这下终于玩大了,心惊胆战之余,犹不忘回首大呼一声:”快跑!“自己却是一动也不动,免得被人故意错杀,那就完了。
后面的见了骑士要抓人,又听得刘备炸雷一声的大喝,哪里还不明白,掉转头就跑。一时之间,作鸟兽散,跑得个精光。众骑士也不去管,反正抓住为首的就行了。当然,城门失火,免不了殃及池鱼,除了刘备、卢敏、周晖、黄奎四个外,场中一时未曾来得及跑脱的还有百余人,一并抓了下狱,然后刘备便只能在狱中坐等罪名从天上降。
狱中,刘备皱着眉头,郁闷不已。诣阙上书乃是大汉惯有的鸣冤上访制度,史上无数的人都曾这样干过。先帝时数千太学生为冀州剌史朱穆鸣冤,数百太学生为度辽将军皇甫规鸣冤,人家言辞激烈,跳脚大骂的都有,不都屁事没有嘛?为什么到了自己这里,只是上了个书,就要秋后算账?早知道就不这么搞了,直接去公车令上书不就完了,唉,真是悔之莫及呀。
皇帝正在宫中悠闲自在,忽闻卫士来报说太学生聚众于宫门诣阙,为宋后鸣冤并请诛朝中奸邪。皇帝被打扰了心情,很不爽。又闻太学生为了一个废后聚众闹事,更加不痛快了。旁边的王甫察颜观色,就进言道:”太学生不专心学问,每日高谈阔论,非议时政。非国朝养士之本意。又太学生等自持身份,每次诣阙,朝中皆不曾怪罪,此风愈演愈烈,长此以往,非朝廷之福。太学生刘备等,把持舆论,要挟朝廷,今朝论废后,明日是不是便可论皇储了?伏惟陛下明察之。“
王甫此言真正是诛心之言。皇帝本来只是想让卫士把太学生轰散不去理会,被王甫这样一说,却正说中皇帝心事。他本来就是旁枝继承大统。要不是外戚窦氏见他年幼好掌握,皇位才轮不到他。当时先帝可是有平原王刘硕、渤海王刘悝两位壮年皇弟在世,论血脉远近,论爵位高低,怎么也轮不到他这个解渎亭侯。当时迎立他为帝时,朝中反对的声音可是很多的,连卢植都以布衣身份上书窦武了。于是他为皇帝后,对朝中大臣有着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这或许也是他如此宠信宦官的一个原因。
王甫如今这一说,说中了皇帝的逆鳞,是啊,今天你们说废后宋氏冤枉,朕若坐视不理,将来你们就敢讨论太子的人选。平日惯着你们,让你们为臣僚鸣鸣冤也就罢了,皇后、太子之废立,乃国之大事,岂能让你等小儿辈妄议之?朕岂能让尔等非议之?此风不可长!
皇帝心思电转,便诏命宫廷骑士逮捕宫门外闹事的太学生。当然,他还没有失去理智,没让全部抓起来,只抓首脑。然后下狱让廷尉问罪。
1...1415161718...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