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黄广引了败军来见刘备,满面羞惭,拜道:“主公,末将无能,未能胜过敌军,还请主公治罪。”
刘备见状,扶起黄广,好言相劝,道:“长丰(黄广之字),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世间,谁又能是常胜将军?且卿之长处,非在陷阵。此番虽未胜,却也未折一人,足见长丰之老成也。”
又转头谓众将道:“两军对垒,非胜即败。再正常不过。然则若不能胜时,我等该当如何?我以为,不能胜时,最重要者,便是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要去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知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懂得这个道理,然后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则可为王者之师矣。”
众将皆拜服。荀彧在侧,听了不由眼光一亮。道:“主公真乃智者,人地之论,数言道出兵家之精髓,吾不及也。”
刘备心中苦笑,这可是后世中人人知道的道理。于是便正颜道:“文若谬赞,孟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之言论,便是从此得出。一国之中,谁最重要?我以为是人!人多则物产丰,百业旺,国力强。人少则民生凋敝,商贾不通,边境无人镇守,君王无所供养。是以我等诸人,以后或为领军、或为守令,一定牢牢记住,要时刻以人为本!这才是不朽之无上功德!”
诸将都非庸材,一点就透。黄广虽然读书少,但刘备讲得很直白,又有对比,于是也不由叹服。简雍和荀彧更是听得如痴如醉,顺着刘备的言论,引论阐发,不知思绪飘散去了何方。
良久,荀彧等才回过神来,荀彧眼中异采连连,心道,这才是我希望追随的主公啊,性格坚毅,目光长远,心有大志,胸怀仁心。王者风度一显无疑,汉室有救矣。我必殚精竭虑,辅佐主公,使其成就伊尹、霍光之业。而我也自然流芳后世,青史传名……
却说李文侯战退汉军,使其狼狈而逃。心中畅快,回营之后,便与众将卖弄。有帐下军将道:“将军,又有一支汉军来援,是不是当报与韩将军?”
韩遂与边章引军入寇三辅,与皇甫嵩等久战不下,于是分兵劫掠。此时韩遂在长安附近。李文侯听见有人说要向韩遂汇报,当下不屑道:“汇报个鸟,韩文约虽为主将,哼哼,若无我老李,他岂有今日之威风?”
原来当年就是李文约受北宫伯玉之命,劫了韩遂和边章,后来又杀金城太守陈懿,胁迫他二人入伙的。李文约亲身经历过这一段事情,自然对主帅不怎么恭敬。
这也是后来史上韩遂要杀他的原因。
李文侯向来粗鄙暴躁,他一开口,麾下众将校便不敢再言。李文侯又道:“汉军将领甚弱,依我之见,所依据者,不过是所演练之军阵而以,余皆不足为虑。汉军初至,辎重钱货必定充盈,我等不如趁夜偷营,大破其军,而后尽夺钱粮而还。也显一显我凉州军的威名。”
众人一听有理,不觉心动。当然,也有比较理智的,便劝道:“汉军初来,形势不明,肯定会有所防备。汉军虽不及我凉州儿郎勇猛,但他器械精良,据营而守,我等恐非其敌。还望将军慎之。”
李文侯道:“怕个鸟,就是白天两军对阵,我也不惧,何况夜战?传令三军,埋锅造饭,吃饭了便歇息,三更起身,攻打汉营。若有懈怠者,斩!”
众将依命而出。
刘备营中,黄广把遇敌之事,细细道来。刘备听闻叛军所杀百姓甚多,不由怒道:“凉州叛贼真死不足惜!”自从黄巾起义以来,汉人就在自相残杀中迅速减少。到了西晋南渡,五胡乱华,差点把北方汉人给杀绝。若不是出了个冉闵,只怕中原炎黄血脉真的会断绝葬送。凉州边章韩遂皆为汉人,却与羌贼合流,残杀同胞,叫刘备如何不怒?两军对阵,死伤各安天命,何故牵连到无辜百姓身上?
黄昏,饭后,刘备据案深思。却见亲兵来报,帐外荀彧求见,刘备便忙起身相迎。见了荀彧,刘备责道:“文若,我已吩咐,你来了直接进来便可,无须通报。”
荀彧正色道:“主公,此非人臣礼,荀彧岂敢为之?”
刘备苦笑,荀彧满腹才华,就是有时候太正了点。于是两人坐下之后,刘备问道:“文若,所来何事?”
荀彧道:“主公,我思来想去,凉州贼今晚必来偷营。”
刘备闻言,神色一振,道:“愿闻其详。”
荀彧道:“长丰言凉州贼性倨傲,又贪财货。我军于白天先败一阵,凉州贼必定以为我军可欺,且我军新来,立营未稳,粮草财帛颇多,贼岂不心动乎?”
刘备道:“文若,计将安出?”
荀彧不由心中大喜,看来主公是认可自己的推断了。嗯,自入刘备幕府以来首次献策,一定要尽善尽美。
于是荀彧抖擞精神,把自己所思所想,细细道来。
不好意思,昨天下午在医院陪护,到凌晨才回来,今天三更。
感谢书友傲霸殇的打赏和评价,谢谢支持。





汉皇刘备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战叛军
三更时分,凉州叛军出动了,一个个利索的着甲,持刃,把箭壶里的箭矢插满,喂了马,把马肚子勒紧,而后人衔枚马裹蹄,在夜色的掩护中,直往汉军大营而去。
快接近目标的时候,李文侯传令军队停了下来。他虽然胆大,但却不鲁莽。白天麾下将校劝他之言他还是记在心上的。于是命一小校引了一曲人马,前去探察仔细,看看汉军有无防备。
不一会儿,小校回来回报,说汉营中汉军正在睡觉,并无防备,不过仍有巡查军士在来回巡视,刁斗之声也不断传来。
李文侯心中想道,这才正常嘛,若是没有一点防备,这还是军队吗?若是连刁斗声都没有,如果说没陷阱,李文侯自己都不相信。
李文侯放下心来,于是大手一挥,一马当先,率众往汉营而去。喊杀声陡然响起,汉军营寨的大门被撞开,而后凉州军如潮水般涌了进去。
李文侯引了军在前,见四周汉军人影绰绰,却无一丝声音动作,不由一愣,|,打到现在,他还不知道汉军主将姓甚名谁,也太狠毒了点。回去一定打探清楚。
正心神不定间,却又听见一声鼓响,前方一面张字大旗迎风飞舞,张飞立于旗下,持槊大呼道:“燕人张益德在此,李文侯速来送死!”
李文侯心中苦叹,他娘的还有完没完。却是对汉军将领的武力心生惧意,知自己不敌,便不敢往前送死了,关键是他还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拦路的了。于是扭转马头,往旁边小道仓皇逃窜。
张飞先是愕然,这李文侯不是凉州勇将,一方叛贼之首吗?为何见了我话也不搭便逃了?他却不知道,在前面,李文侯已经被黄忠、关羽杀得胆战心惊了。如何敢来战张飞?
张飞反应过来,大怒,想跑,没门。于是引军来追。李文侯只好又放弃一部分士卒,让他们死死缠住张飞军。等张飞把这些死士杀得干干净净,李文侯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这一通乱斗,等众将收兵回营时,已是天光大亮。营地中,刘备与荀彧正让黄广指挥诸军士打扫战场,掩埋尸首。再重立营寨。
见众将来,于是俱至中军帐议事。问及众将收获,一一计功,张飞犹有不平,气愤的道:“那甚李文侯,见了某,扭头便跑。跑得比兔子还快,不然,一槊刺他于马下。”
严颜在旁,苦笑道:“益德,你把李文侯吓跑,却苦了我,我于你后,等了半天,却鬼影也未见一个。”
张飞这才想起,自己好歹还有些功劳,严颜却什么也没捞到。不由赫然一笑,不再说话。刘备笑道:“李文侯见益德望风而逃,乃是在汉升、云长手中吃了大亏,连败两场,再遇益德,料不能胜,怕丧命当场,关键是他不知道益德身后还有无军马拦截,于是才慌不择路,夺路而逃。算了,能擒李文侯,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这一番大战,他一万精骑,葬送十之七八,再无精力与我军战。且他回师凉州主营,指不定就要内哄,由他去罢。”
荀彧却是连道可惜:“凉州甲士剽勇蛮狠,可惜却不能为主公所用。今日一战,凉州军宁可赴死,也不肯降,实在是慷慨之士。”
刘备道:“这等愚昧凶残之辈,全身沾满我大汉子民的鲜血,死则死矣,不足为惜。”
于是荀彧便写就军报一封,命信使疾往京师报捷。
皇帝得了捷书,大喜,谓群臣道:“刘备不愧知兵之人,攻必克,战必胜。于蓝田一战,阵斩李文侯精骑七千余,李文侯率残兵仓皇而逃。朕心甚悦,诸卿可议其功,着有司递条陈上来。”
大臣还未应诺,旁边中常侍张让便道:“陛下,凉州贼还在肆虐三辅,刘备先胜一阵,后面还未有定论。不若等刘备把凉州贼彻底扫平之后,再论其功如何?”
刘宏听了,不觉言之有理,便道:“张卿此言甚是,便依此论。”
张让心中一转,想道,刘备兵精将足,锐气甚足,只怕要比皇甫嵩厉害点,又或者凉州军此时锐气已失,不复初来之勇?万一要是他真的平定凉州,功成之后,岂不是要大大封赏?如此不妥。得再派一人,以分刘备之功。
于是又奏道:“陛下,皇甫义真被罢还回朝,刘备偏师一枝,恐有不敌,宜遣一老将名臣,统领平叛诸军,以统一筹划。早日凯旋而归。”
皇帝沉吟一会,于是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接掌皇甫嵩军,节制诸军,进讨北宫伯玉。
张温受命,不日便率了家兵一路往三辅而去。
刘备大胜一场,休整数日,又提师徐徐而进,逼近杜陵。沿途连杀在外劫夺的凉州兵将。收复长门亭,枳道亭等地。
大军到了霸陵,荀彧道:“主公,宜与皇甫将军合兵。”
刘备点头道:“也是该拜见皇甫将军了。”于是引军直往左冯翊。到得营外,有数将来接,却是董卓、孙坚、陶谦等人。
董卓等人见刘备军势甚壮,又听得刘备于蓝田大战李文侯,斩首七千级,李文侯仓皇而逃,不禁暗自心惊。又见刘备身后数将,一个个英姿勃勃,面貌非凡,心道,刘备不愧人杰,竟有如此豪杰归附。
众人相互引见后,一起进入营中。刘备才疑惑的问道:“三位将军,为何不见皇甫将军?”
三人苦笑一声,孙坚道:“玄德,你有所不知,皇甫将军日前被夺左车骑将军印绶,被天子使者槛车征回京师去了。”
刘备惊道:“为何?”
陶谦没好气的道:“还不是因为那狗阉贼张让,向天子进献馋言,说什么皇甫将军久战无功,徒耗钱粮!若不是我等死战,凉州贼子早就进了司隶了!”
刘备不禁愕然,这张让,简直无所不在啊。
不好意思。回来得太晚,明天补上。




汉皇刘备 第一百一十六章 凉州之战
陶谦字恭祖,丹阳人,少为诸生,历仕州郡。以知兵,调入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帐下听用。陶谦的愤怒不是没道理的。皇甫嵩用兵老成,虽然耗时久,关键是稳重啊。陶谦相信,继续让皇甫嵩用兵,不用多久,凉州贼必破。眼看着到手的功劳就这样飞走了,叫陶谦如何不怒?
董卓、孙坚也是差不多的心思。大汉重军功,他们只有一身杀敌的本领,以后能不能封侯拜相就看有没有足够的军功了,谁曾想阉贼给他们来了这一出。
刘备好言劝慰了几句,又问道:“那朝廷有没有诏书下来,以何人为帅臣?”
董卓看了一眼这个声名鹊起的后辈俊秀,道:“天子诏命,以司空张伯慎为车骑将军。不日即到。”
刘备哦了一声,便不再问。
倒是孙坚、陶谦二人对刘备感兴趣得很,你一句我一句的来问。二人又都算是读书人,很快便找到话题,与刘备聊得殷切。董卓坐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心道,文人都是这付臭德(军中另有他事,告辞而去。
刘备从孙坚、陶谦眼中看出了他们对董卓的一丝不屑之意,不过他们都是有度量有风度的人,表面上掩饰得很好,没有表露出一分。
数日后,张温带着一大票人马到了,有他的家兵,还有一部皇帝派来的禁卫军。很意外,刘备看到了堂弟刘恪也在其中。两人好几年没见了,当初刘备统兵征讨黄巾,书信去洛阳问及刘恪时,大舅哥卢毓来信说刘恪已随父亲卢植出征。再后来,全国乱成一锅粥,刘备忙于军事,便没再打听刘恪的消息,不过平乱之后,刘恪倒是有信来。言因有功,在北军已经升职为军侯。倒是让刘备欣喜了好一会。
如今兄弟相见,自然是不胜欢欣。两人秉烛夜谈,直至天明方歇。谈话中,刘备知道,刘恪的夫人苏氏给自己添了个可爱的侄儿。知道岳父卢植在朝堂之上日渐沉默。知道大舅哥依然数拒征辟而不出仕……
刘恪最后提出,自己调到刘备军中来。刘备想了想,拒绝了。其实他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但是想到后来京师的动荡,自己京师不能没有人。于是才放任刘恪在禁军中发展。刘恪已经一步步积功到了军侯,自己又如何能够让他回来呢?
刘备摇摇头,道:“十一,你还是在京师待着的好。你也知道,我乃临危受命。这凉州贼一平,天下无战事,指不定我麾下这支队伍就要解散。你来此无益。”
刘恪虽然也是二十好几的人了,但对刘备的话还是深信不疑的。兄长如此说了,那就如此做喽。
第二日,张温击鼓聚将。众将进了中军帐。张温便取出舆图,挂在壁上,道:“凉州贼祝乱三辅之地久矣,天子愤怒,百姓惊惶,今天子授命于我,着我统率三军,讨伐不臣。尔等须同心协力,不可怠慢,否则军法无情!”
一上来,张温就来了个下马威。不拿出主帅的威严来,这麾下的骄兵悍将如何镇得住?
见众将唯唯,张温脸上才绽开一丝笑容,侧身指着舆图道:“此乃凉州贼分布形势图,诸位将军对接下来的战事有何方略,请畅所欲言。”
从地图上看出,左冯翊、左扶风、京兆尹,都有凉州兵的分布。董卓看了一阵,看不出所以然,闷声道:“还能有什么,逮住了叛军就打呗!”
张温看了看这位凉州籍武将,心中直接下了个定论,莾夫。
陶廉和孙坚倒是说了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提出要留兵镇守后方,防止凉州叛军攻入司隶,然后再步步推进,压缩凉州叛军的回旋空间,而后吃掉小部叛军,再寻机与大部决战。慢慢把凉州叛军逼出三辅之地。再作打算。
若不是有着超前的眼光,刘备自度自己也只能如此回答了。留兵镇守后方以阻隔三辅与司隶,乃是政治上的绝对正确。光这一点,众将包括张温在内皆都认同。然后稳步推进,吃小放大,把叛军的生存空间逐渐压缩。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好的良策。
刘备看了看舆图,心中有数,便向张温道:“将军,我看凉州贼并无入寇司隶之意。”
张温哦了一声,有趣的看着这位年轻的名臣,道:“玄德有何高论,请试言之。”
刘备道:“凉州贼反叛以来,向来在凉州为乱,此番入寇三辅,所打旗号乃是诛除宦官。可到三辅之后,却停兵不前,而四下劫掠。以我观来,他们诛除宦官是假,借机来三辅之地抢粮抢钱帛才是真!”
刘备说对了,凉州本就不是物产富饶之地,凉州叛军把凉州搅了个天翻地覆,大家不放牧、不种地,逃亡的逃亡,造反的造反。凉州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提供给叛军?他们入寇三辅这膏脂之地,还真是冲着钱粮来的。凉州贼一入三辅,便被这里的繁华惊呆了,一个个的四下烧杀抢掠,泯灭人性,无恶不作。
是以后来的曹操大臣卫觊才说:“西方诸将,皆竖夫屈起,无雄天下意,苟安乐眼前而已。”
就是说凉州系的叛将们,也包括后来的董卓、李催等人,一个个都是目光短浅之人,根本就没想过要称雄天下。只想着混日子。卫觊说得很准,所以这些人,一个个的轰动一时之后,也就迅速败亡。
张温听刘备一说,仔细一想,似乎自从三辅入寇的消息传来,凉州贼就一直待在三辅而没有向东再进一步。虽然有皇甫嵩在这镇守。但若说除了皇甫嵩这里,他们便找不到一条进入司隶的道路,张温绝对不信。
董卓、孙坚、陶谦等人也来观看。这一看,越来越觉得刘备说得有理,为什么,把凉州叛军的分布位置搞清楚了就明白了。
十数万凉州军,要是有心入司隶的话,早就打进去了。可是现在他们却东一堆、西一堆,不但军队分得散,还拉得老长,从雍县一直到长陵,数百里路距离,都有叛军的影子。这也太夸张了?不是为了抄掠钱财,为的是什么?
张温便道:“既然如此,玄德有何想法?”
刘备沉吟了一会,道:“既然确定凉州贼为的是钱财,那就可以针对性的调整我方军力了。镇守后方的兵力可以不用太多。然后我等诸军可以分作数路,遇弱时直接破贼,遇强时合军一处,再依董、孙、陶三位将军之意,稳步推进,我军必胜!”
刘备尽量的在避免得罪人了。而且他觉得提出分兵的建议,一定符合众将的胃口,无他,武将贪功而已。
知道了凉州贼不是在一块,他们一个个都是心高气傲,自负得不得了的人,又如何肯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
果然,刘备此言一出,下面董卓、孙坚、陶谦等人便向张温一拱手,道:“刘将军言之有理。”
张温只要众将服从,他也懒得在军队如何行军上去争执,反正见了贼军开打就是。于是着众将各引其部,分头并进。而他自领皇甫嵩之军及自己部曲,于后策应。
三辅之地,为西汉历代帝王陵寝所在。十一座帝陵,如今被叛军搅得不得安宁,这里躺的,不仅有皇帝的祖先,也有刘备的祖先。是以,皇帝的愤怒,刘备也感同身受。不说此时了,就是二千年后,自家的祖坟被人动一动试试看,搞不好也要动刀子。
各帝陵都还是有军队的,由陵园令及麾下校长掌握。这些部队,就是用来防止外人进来以及盗贼的。两汉时的盗墓贼早就有了,这帮人,素来胆大包天,要是再看守得松些,帝陵他们也是敢下手的。
后来的董卓,退回凉州的时候,没钱不就把帝陵都掘了么……
可惜陵园令手中的这点兵,给凉州贼塞牙缝都不够。好在叛军还有敬畏之心,此时都在外围抢劫,还不敢对帝陵下手。可是他们又好担心,生怕外面那些贼子乱闯进来,不说掘墓,就是抢了几件祭祀的器物,那也是不得了的大罪。
第一战,在霸陵附近的掫城爆发了。霸陵,里面安歇的是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贼将领了数千人,正在纵横左右村寨。他只觉得首领带他们入关中的这个决策无比正确。留在凉州那苦寒之地做什么?缺衣少食的,他好久未曾吃得这样饱过了。还是关中好啊。
可是,以他那简单的头脑,却从未想过,只知道杀戮和破坏,而不知道建设。等关中抢完了,杀完了,他们又该往哪里去呢?
凉州兵,便真的可以纵横天下了吗?
或许,他会回答,管那么多做什么,今天有得吃,明天有得吃,后天有得吃,就行了。再远的事,到时再说。
与叛军相遭遇的,是孙坚孙文台的部队。他所带部曲,都是淮泗好汉。一个个精壮得吓人,论起战斗力,丝毫不弱于凉州。
这也是他儿子孙策日后得以纵横江东的资本。
战争一爆发,便直接进入了高,潮。
感谢书友初唐王勃的打赏。




汉皇刘备 第一百一十七章 凉州之战 二
一场大战,各有胜负。孙坚固然损失颇多,凉州贼也知道面前这支汉军不是好惹的。于是引军退走。
张温军中,执金吾袁滂是皇帝指派的副手,不过是个不通军事的。张温见孙坚胜了一阵,心中欢喜,便表孙坚与参军事,留在中军帐前效力听用。
四处劫掠的数路叛军被汉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不是张温比皇甫嵩厉害。而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皇甫嵩为将时,凉州叛军初来,锐气正盛。所以才能与皇甫嵩相持不下。两军相持期间,凉州军四下劫夺,骄狂之气是养起来了,而所夺得之钱粮却又让军队心思不在打仗上,只关注发财了。
而汉军,得了刘备一支生力军,又有张温率部来援,士气一振。此消彼涨,以有心攻无心。凉州叛军自然不敌。也只能算皇甫嵩倒霉了。再坚持一阵,胜利就是他的,偏偏栽在张让手里。
陶谦、孙坚、董卓、刘备,四路大军分头进击,打得凉州叛军连连败退。自掫城到槐里,再危喽ィ嗟悖嘈∷担鄊.23夼丫偌!?br>
袁滂是个好大喜功的,这仗打到一半,便迫不及待的上奏表功了。张温也拿这个一点也不稳重的副手没办法。袁滂也不想想,现在就报捷,后面要是打输了,怎么交待?
皇帝接报大喜,正欲封赏,被大臣止住:“陛下,战事未定,如何封赏?且让张车骑彻底平定凉州,再言封赏不迟。”
皇帝一想在理。看了看奏书,看到了董卓这个名字,嗯,想起来了,是凉州猛将,之前讨过黄巾的。于是突然大发善心,觉得之前把董卓罢免是自己亏待了他。毕竟卢植早就复职了,董卓到今年才重新起用。于是皇帝以董卓前功,拜为破虏将军。又见袁滂疏中言凉州贼人多马壮,恐张温兵少将寡不能胜,于是又遣荡寇将军周慎率兵西进,一道归张温统率。
张温兵屯长安。如今麾下五员雄将董卓、陶谦、周慎、孙坚、刘备各掌一军。十万大军兵强马壮。还有三辅之地的诸郡兵马源源不断的向自己这边聚集而来。而凉州贼节节败退,如今已保守槐里。张温不禁也有些沾沾自喜。以为破贼反掌间可定也。
1...4041424344...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