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刘备还是低估了郑玄、卢植、颍容、宋衷等人聚合在一起的巨大影响力。平时虽然也在临菑城看到三三成群的士子,可是哪里有今日之多?这忽然,就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那么多求学的人来。州学门口简直是人山人海,若不是刘备见机得快,调军队前来维持秩序,搞不好就要造成踩踏事件。
士子们一个个兴奋无比,平日里要求拜名师,郑玄在青州、卢植在幽州、穎容在豫州、宋衷在荆州……一个个天各一方,想要一一求教,便要负笈而行不下万里,如今大师们难得齐聚一堂,如此方便,自己若再不来,岂不是傻?
入学诸弟子中,有两个人引起了刘备的注意。
高岱,字孔文,吴郡人,其父高彪乃著名的儒者,史载有雅才而讷于言,尤善诗赋,曾被马融、蔡邕等人推许。卒于内黄令任上。高岱在父逝之后,隐居老家,专心攻读经传。得闻青州牧刘备筹建学府,仿古稷下学宫之制,诸大儒纷纷响应,于是哪里还坐得住,收拾收拾便一路北上而到此处。高岱也不愧是家学渊源,凭着过人的学识,以第一的成绩考入学院,得尝所愿的进入明经科就读。原本历史上,他隐居在家,后被得了江东的孙策所推重,请他出山相助时,不知为何恶了孙策,为孙策所害。如今既然来此,料想也不会英年早逝了。
祢衡,字正平,平原人。刘备一见这名字,就笑了。这个持才傲物的狂生,也来了?祢衡,是汉末三国无法令人忽视的名字。他一生才学,却又偏偏性格高傲,持才傲物,轻视他人。先骂曹操、后慢刘表,最后又和黄祖言语冲突,而为黄祖所害。死时仅仅二十六岁。他目空一切,看不起一切人,包括荀彧、陈群。他曾言:“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不足数也。”
刘备本来想见见祢衡,又想了想,祢衡此时年方十九,估计三观还在形成中,让他在学院中打麿打磨,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之后再说。不管怎样,一个有才学的狂生,自己还是容得下的。就算是养着,也要保他一生平安。
招生之后,青州高等学院便正式进入了运转。而刘备也渐渐把心思回转到青州政务上来。未几,消息传来。公孙瓒与袁绍谈崩。公孙瓒想退兵之前再敲诈一笔,而袁绍却怀着诡异的心思想拖时间。于是两家谈崩,公孙瓒突然拔营而走。袁绍见公孙瓒徐徐而退,显然是有准备的,于是不敢追击。一路礼送公孙瓒出境。而公孙瓒也没让袁绍好过,大军过境,把诸县府库所藏,搬得一干二净,搬不了的,一把火便给烧了。让袁绍肉痛不已。若不是想着初入冀州,要上下梳理一番,此时不宜损耗实力。袁绍便真要不管不顾的率军冲上前去,与公孙瓒决一死战了。
;





汉皇刘备 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设谋
建安二年(初平三年)春。洛阳天子朝会毕,留朱儁殿内应对。天子谓朱儁曰:“自董贼逆乱天下以来,山河失色,诸侯擅权。两帝并立,我汉家威仪荡然无存。今河南残破,洛阳颓败。朕欲兴兵西向,扫平董贼,使四海再度归一,而令出中央。公素忠义,又以军事之能名动天下,董贼亦深忌之。朕欲以公为车骑将军,率军讨贼,如何?”
天子渐大,眼看着自己现在这个皇帝做得,还没以前自己为皇子时宽裕。不由大感憋屈。国库经常告急,偌大个皇宫,侍者使女一减再减。就连袁绍,这个母后和自己当初弃了刘备,一心想倚为臂助的世家望族之后,大臣之首,竟然也逃离了洛阳,去抢夺韩馥的冀州去了。袁绍一走,又带动一波意志不坚定的人离开。若不是还有一班心向大汉的臣子撑着,这朝廷早就散了。天子此时想起袁绍,恨不得袁绍就死在冀州才好。
一个人的时候,天子也在想,为何会这样?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从董卓进京开始,这天下就乱了。当时就算是父皇不属意自己,可是嫡长制乃祖宗家法,自己不也在大臣们的支持下顺利登基了吗?若不是董贼乱政,擅行废立,引起天下诸侯不满,局势又岂会如此?想到这里的时候,天子就会得意的微笑起来。毕竟自己才是正统的天下之主,不是吗?不然自己被篡位时,为何天下诸侯都起兵反对?民心人望在朕呐!可惜大战一起,虽然赶走了董贼,但是诸侯却也生了野心。看看那些州牧就知道,如今还有几个把朕放在眼里?赋税找借口拖欠不说,朕就是现在想任命一个县令都难。这样有名无实的天子,做着有甚意思?还是要像父皇一样,金口一开,无有不从。稍一动怒,天下震动。这才是天子应该有的威仪与气势啊。自己一定要努力改变这个局面,否则,便是死也不甘心!
朱儁听得天子如此说,不由心下激动。想道,毕竟少年天子,还是想有作为的。这暮气沉沉的朝堂,也是该做出改变了。于是朱儁一拜,道:“老臣惶恐。陛下雄心壮志,天下大有可为。只是洛阳禁军乱后初募,兼之人少,恐非董贼之敌。臣老朽,不堪用也,老臣向陛下保举一人为车骑,陛下若得此人,天下翻掌可定。”
朱儁是大汉仅存的几位名将之一。朱儁平交州,定黄巾,赫赫战功。那时天子年岁尚小,基本上是听着朱儁的事迹长大的。是以朱儁在天子心中地位可想而知。因此天子听朱儁如此一说,不由来了兴趣、笑道:“义真为董贼所陷,卢尚书弃官归隐。天下间,还有何人敢与公相提并论?”汉末三大名将,皇甫嵩、朱儁、卢植。皇甫嵩与董卓有仇怨,被他掳到长安去了,卢植早早弃官回了老家。是以天子有此问。
朱儁面带微笑,一捊白须,摇头道:“陛下谬赞。我大汉英才辈出,放眼天下,卓然超群者不知凡几。只论率军作战,亲提一师而纵横天下者,非刘玄德莫属。陛下,玄德忠心耿耿,精通兵事,于黄巾、董贼之乱中数有殊功,兼是大汉宗亲。以老臣看来,车骑之任,舍他其谁?
听闻玄德在青州,击黄巾,灭盗匪,聚流民,劝农耕,施教化。青州稳若金汤,百姓渐渐归心。旧年玄德乃诸侯中遣使进贡第一人,可见其忠义。
陛下若使玄德为车骑,老臣甘为其副。到时统青州之精锐,举青州之物力,未必不可灭董贼!且幽州公孙瓒,东郡曹孟德等,皆与玄德交好,若再合两家之兵,大事可成也!”
朱儁心想,许刘备以车骑将军之位,举兵西向以击董贼的同时,消耗青州的实力,一举两得。如今天子势弱,而地方恒强。此枝强干弱之势也,不可长久,否则必受其害。虽然刘备无不臣之心,但未雨绸缪,也是好的。驱刘备以击董贼,不管谁胜谁负,得利的总归是天子。若刘备胜,朝廷威严将会大增。若刘备败,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会比现在更差吗?再说了,刘备会败吗?
朱儁满怀着期待看向天下,等待着天子金口玉言说准了。可是,一柱香的时间过去,天子那还稚嫩年经的脸庞,却仍然纠结成一团。
皇帝想来想去,却没向到朱儁会向自己举荐刘备。刘备大名鼎鼎,可是他就是不想再听到这个名字。皇帝心中对刘备还是有亏欠的。当年若不是刘备相救,指不定自己和太后就被董贼给害了。可是,以刘备救驾之盖世功勋,母后却在安全之后,抛弃了他,选择了袁绍,做大汉朝廷、做帝室的依靠。而刘备,也未获封赏。青州牧之位,还是袁绍保举的。
自己当初也曾问询过母后,当时母后清晰的回答,自己仍然记得一清二楚:“皇儿,自古之功,莫大于救驾。刘备功劳是很大,可是功劳越大,咱娘俩越不能用他。否则,以其救驾之功,虎狼之众,若骄纵起来,指不定便是第二个董贼,到时谁人能敌?
袁本初,历代簪缨,世家之后,其家四世三公。然则我观袁绍,交游虽广,却不善统军。往来之人,皆名士儒生。如今我天家势弱,此等人正好为我们所用。若用刘备,到时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为之奈何?皇儿,用人之道,在于平衡,你父皇当年用宦官以抗党人,以外戚掌兵以慑边将,这就是平衡,切记切记。”
当时自己半懂不懂,只是刘备这个名字,这个人,自己终归是有些愧疚于心的。于是,渐渐便不再关注,不再想听别人提起。可惜有些人,放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脱颖而出。刘备就是。一年多来,刘备在青州闹出偌大的动静,为朝中诸臣所赞赏不已。自己也曾想过,把刘备调入中枢,尤其是在袁绍离京之后,这个念头越来越盛。可惜在与母后商量的时候,母后却一口否决了:“陛下,刘备能力越强,越不能用。谁敢保证当初他心中有无怨言?听说刘备在青州,编练流民乱贼,青州既平,他还养那么多兵做甚?哼,其志不小哇!”一句话,如冷水浇头,彻底熄灭了自己的这个念头。如此能臣,可惜不能为朕所用,实在可惜。
皇帝想着想着,忽然回过神来,看着自己倚重的老臣朱儁仍然站在阶下,虎目中精光闪闪,充满着期盼。皇帝心中便不由一阵愧疚不安。朱公伟一心为天下计,自己却在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于是皇帝揉了揉眉头,回道:“朱公,此事干系甚大,朕欲回宫与太后商议,之后再答复朱公可好?”
朱儁心中就是一急,往前一步,急声道:“陛下!”这等军国大事,与深宫妇人商讨作甚?
皇帝怕朱儁纠缠,趁势起身,一摆衣袖,道:“此事便这么定了,朱公,时候不早,朕先往永安宫请安了。你先回去罢。”说完,竟自往殿后去了。
朱儁望着天子的背影,忿恨满胸,恨不得大叫几声以泄心中之郁气。天子空有凌云志,却无决断心,如此依赖深宫妇人,便是有万丈雄心,又能成什么事?最后,朱儁无比落寞的摇了摇头,陛下啊陛下,老臣便真的只能帮你到这里啦。
朱儁长叹一声,罢罢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狠狠的跺了跺脚,也径自出宫去了。
果然,此事一经搁置,便再无动静了。朱儁性急,又过了数日,独自求见天子。到了偏殿,朱儁礼罢,便问天子:“陛下,日前所议之事,太后意下如何?”
皇帝沉默半晌,叹了一口气,道:“太后不许。”
朱儁一颗心从头凉到了脚,欲再问,却干张着嘴,不知说些什么好。心中却是五味杂陈。天子见朱儁如此,也知道是伤透了老臣的心,于是忙着抚慰道:“太后之意,此事重大,不可轻易而决。太后意下,还是由朱公总掌此事……”
朱儁安安静静的听完,却是什么也没说,只是一拜,以额触地,道:“陛下但有所命,老臣岂不效死?”
朱儁走后,皇帝又想起自己和母后的对话来。“什么?拜刘备为车骑将军,统兵西向讨董?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车骑之重,非外戚、重臣不可轻许。刘备已贵为州牧,再领车骑之位,又掌一州之军政,若其得势,天下间谁人能抗?”
皇帝见母后怒气腾腾,便想辩解两句,何太后见状,不由讥笑一声,道:“陛下,你想过没有,若刘备西进,灭了董贼,到时你如何待之?”
皇帝不假思索,便道:“如此之功,当封侯拜将,以刘备之才,便许他个大将军或三公之位,同录尚书事,便又如何?”
何太后便笑道:“好哇,三十出头的大将军、三公,位列台阁,执掌国政,国朝数百年,可曾得见?”
此言一出,皇帝脸色便是一变。他再是少年天子,也知道刘备若不出意外,这数十年大臣做下来,又是妥妥的一个权臣。自己在时能压得住他,自己的儿子呢?董卓不就是如此吗?父皇在时便桀骜不驯,父皇一去,便起兵作乱,祸害天下。
皇帝正思来想去,又听得太后慢悠悠的道:“长安,可还有一位天子在,若刘备灭了董贼,挟了你弟弟,你待如何?”
这句话如三冬寒风,刮得皇帝心肝都疼,于是,彻底的把调刘备入京的心思给灭了去。
而刘备,却不知道,他差点被朱儁算计入了京。他正在府中大摆宴席,宴请群臣。卢珻与罗耶珂双双怀孕,他膝下又将添丁,大喜之下,自然是要大喝一场。
;




汉皇刘备 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辽东
初平三年(建安二年),公孙瓒一路掠夺冀州府库,退还幽州。袁绍则是收拾残局,返还冀州,整治州务。两家自此结下仇怨不提。
袁绍返还冀州,召诸文武以议事,谓之曰:“今贼臣作乱,朝廷动荡。吾历世受宠,志竭力命,兴复汉室。然齐桓非夷吾不能成霸,句践非范蠡无以存国。今吾欲与诸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将何以匡济之乎?”虽假以兴复汉室之名,然则以齐桓、句践两位春秋霸主以自许,袁绍野心暴露无遗。
沮授献策,对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群雄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若举军东向,则黄巾可扫;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师北首,则公孙必擒;震胁戎狄,则匈奴可立定。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奉天子,复宗庙,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以此争锋,谁能御之?比及数年,其功不难。”
数言让袁绍心中大悦,大喜道:“此吾心也。”于是表沮授为奋武将军,使监护诸军。又以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郭图等人各为从事,甚见器重。冀州上下文武各有赏赐。
刘备在青州,见州中局势稳定,百姓安居。便寻来荀彧,道:“文若,今青州无事,吾欲提兵击讨辽东公孙度,可乎?”
甲士们在营中一个个训练得嗷嗷叫,是时候放出去见见血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刀要是老不用,就得生锈了。
荀彧愕然,青州形势虽然一片大好,但青州家底仍然微薄,这大军一动,粮草便是无数,怎么主公就突然想着要对辽东用兵了?
便见刘备道:“吾闻公孙度残暴不节,于辽东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又追封其父,郊祀天地,出入僭用銮驾,视朝廷制度于无物。年前又越海寇我东莱,擅立郡县。他想干什么?大汉还没亡呢,他就想着称王称霸了?论其心迹,着实可诛!”
拿公孙度开刀,是刘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目前要做的,就是要以维护大汉统治的形象示人。谁敢暴露野心,称王称霸,他就要打谁。这样,一方面可以聚拢无数一心向汉的忠臣义士。一方面也可以把那些野心家们一一消灭在萌芽状态。到了天下再无人敢称王称霸,只剩下他一人独大之时,便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了。到时便是他不想再向前一步,下面的人也只怕会推着他走。这就是所谓的大势,君不见黄袍加身之故事乎?更何况,公孙度既然来犯青州,事后又毫无悔意,拿他开刀,正好向天下人宣告,青州不可犯,他刘备的威严不可犯!
荀彧想了想,觉得讨伐公孙度,既有利于维护大汉的统一,又有利于宣示青州的力量,维护青州的稳定。似乎不打不行啊。至于是否打得赢,荀彧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他在心里面迅速估量了下要动用的钱粮。便道:“主公,辽东素来是幽州之地,若主公跨海击辽东,须得先知会刘幽州。”
这就是同意了。刘备笑道:“文若无须担心,我先致书与刘公,伯珪兄。若得幽州兵力之助,两路夹攻,公孙度翻掌可灭。”
说实在的,公孙度也是倒霉。本来中原大乱,诸侯都是只顾着怎么保全自己,算计他人。谁会理会一个边疆小小的辽东?这也是公孙度得以在辽东搅风搅雨的底气所在。不过,谁让历史拐了一个弯,让刘备来青州了呢?
二月,刘备率诸文武视察蓼城。滚滚黄河自这里入海。而青州曾经有一支楼船部队,就驻扎在此。不过灵帝末年,天下大乱,政治腐败。楼船将军见无人管,军中欠饷多时,于是一狠心,与麾下合谋,咬牙把许多小船给卖了,大船也拆了个七七八八,然后放了一把火,诈作失火,自己率心腹诈死潜逃。于是所有痕迹都湮没在一场火灾之中。
刘备已经得到了刘虞和公孙瓒的回信。刘虞在信中表示,他对刘备的举动表示欢迎。说自己也曾向公孙瓒提议过讨伐不臣。不过被公孙瓒给拒绝了。既然玄德有意,自己当大力支持。不过幽州穷苦,粮草钱粮紧缺,他自己手中的军队也是有限。只能派遣三千人于辽西佯攻牵制。
看到刘虞的信,刘备无奈的笑了。他相信刘虞说的是实话。根据密报。因为青州、冀州匪乱不休。是以历年以来,青州、冀州往幽州输送的钱粮因此断绝。当然,现在青州、冀州各被刘备、袁绍所掌,现在就是道路通畅,要他们两个免费向幽州输血,他们也是不会肯的。相信这点刘虞也是心中有数。于是,没办法的刘虞在幽州上谷开放榷场,与异族交易互市。又于渔阳开采盐铁矿,以补贴官府开支。就这样,才勉强维持下来。
既然与外族互市,自然就要在诸多方面达成共识。刘虞怀柔,而公孙瓒却尚武。两人一军一政,自此就发生了冲突。刘虞要求公孙瓒不再劫夺前来幽州交易互市的外族。公孙瓒又指责刘虞不通军事,不知边将守疆的辛苦。要不是双方各有克制,早就打起来了。不过,要公孙瓒什么都听刘虞的,那也是休想。所以刘虞信中说自己手中兵力有限什么的,刘备一万个相信。做州牧做到这份上,也真是不容易了。对外要调和各族矛盾,对内,公孙瓒势大难制;公孙度自立封疆……想来这几年,刘虞也是苦得很。
公孙瓒也回了一封信,信中满满都是歉意,说自己这次不能帮玄德了。他手中军力,一部分要驻守边疆,以防异族蠢蠢欲动。另外一部分却是打算对付袁绍。在袁绍手中吃了个亏,这笔账总归得和他算算……刘备看到此处,扶额无语。你公孙伯珪沿途把冀州诸县府库给洗劫得一干二净,这还叫吃了亏,让袁本初何以自处?自家这师兄的性子,还真是刚强。
不过,刘备也没怎么失望。有幽州兵将相助,只是胜利会来得快一些。无幽州兵将相助,自己也必然会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听说公孙度在辽东,灭辽东大族百余家,聚敛钱财无数。自己要破灭了公孙度,只怕这一场战争就会让自己肥得流油。到时伯珪兄你不要后悔才好。
在蓼城,刘备问诸将道:“尔等何人精通水性?”
众将一听,知道这是要选将了。跨海出征,不是闹着玩的。渡河渡江不算什么,海上风暴比江河之上吓人多了。要是没有个精通水战的,一个不慎,就会船毁人亡。
众将面面相觑,只有太史慈和严颜站了出来,抱拳道:“主公,末将深通水性。”
太史慈生长东莱,严颜久镇巴郡,一个个都是惯弄风浪的。关羽、张飞、黄忠等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想要出征,却又都是旱鸭子。无可奈何的看着太史慈和严颜出列。
刘备在心中想了一想,严颜与太史慈都是勇武过人之辈,又通水性。想来率军出征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心中有了计较,又召见了蓼城令。着令其召集县内熟练船工,打算监造海船。
当初的水师驻扎地他看过了,还有几艘残破的楼船停在港内。不过虽然是残破,却仍然让刘备感觉到吃惊。楼船高十余丈,外形似楼,怪不得被称作楼船。
不过这种船,因为太高而重心不稳,比较适合内河水战,而不适合海战。刘备问得详细,这种船,也只是偶尔用来近海航行,向幽州运送物资而已。
刘备想了想,既然此时的造船术就如此“发达”,那么海船一定有人能造得出来,否则公孙度怎么跨海而来?他就不怕海上的风浪?
刘备召来工匠一问,这才明白,海边渔民所自造船只,都适合渡海,而不惧海上风浪。刘备大感兴趣,前往观之。一看之下,才明白,此时的渔船,虽然大小相差甚远,但在结构性方面,已经和后世相差不大了。
于是刘备便问工匠,要是以渔船为模板,把它放大个几倍,能不能造出来,能不能保证它的安全性和抗风浪性?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之后,刘备便率了文武自回临菑。
打算出兵讨伐公孙度,不是说今天说要打,明天就可以出兵的。准备工作有很多。钱粮的筹集储备,战船的制造,士卒的训练和选拔……刘备自己估计,就算是造船都用准备好的老料,等得可用,估计都得到明年去了。
不过他也不急,一年时间,真的很短很短。那就让公孙度在辽东,再享受几天好日子罢了。
三月,消息传来。卫尉张温,被董卓诬杀于市。刘备览信长叹,老臣又凋零一个。
;




汉皇刘备 第二百一十一章 凉州风云
张温,中平三年于长安受职为太尉,成为三公在外之第一人。可惜太尉之位还没坐热乎,便在中平四年因平乱不力而去职。他久在边地,曾为董卓、孙坚、陶谦等人的老上司。昔年张温总领征西事,诏董卓议事,董卓误时,又傲慢无礼。张温当时便毫不留情的叱责。孙坚也看不过眼,甚至献策让张温行军法以诛董卓。不过张温一时心软,却是饶过了董卓。
如今张温为卫尉,被董卓一同劫往长安。董卓素来看张温不顺眼,刚好又有消息传来,说王允等人似乎在串连大臣搞小动作。董卓当机立断,因张温有军功,威望素著,便指使人诬张温与关东诸侯勾连,于是将张温当街拷掠而死。可怜当年纵横西凉的张太尉,就这样冤死了。也不知道张温临死时,后悔不后悔。
自去年王允等密议以来,董卓似乎感觉到了一股暗流在向自己涌来。奈何王允等人实在是手段隐秘,而董卓自觉大权在握,也更乐意倾向于享乐。是以董卓并没有指使军士监视刺探诸大臣。不过在朝会上,却是更加气焰嚣张、颐指气使了。
以王允为首的大臣,尤其是出身关东的大臣,对董卓,以及整个凉州集团那是毫无好感。不仅仅是董卓乱政,更多的是东汉以来,关东、关西两大集团相互对抗敌视的一种延续。随着匈奴势力的瓦解,帝国对西域的经营因为失去了紧迫性而越来越忽视。于是在凉州羌乱的时候,有无数的大臣曾建议朝廷放弃凉州。而大汉帝国也因为频繁的战事,而放弃一些郡县,全面内迁。在实际施行的过程中,甚至还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因为自身利益受到巨大损失,于是,无数凉州本土的豪强地主,干脆起兵造反,加入羌人,使本来简单的民族矛盾变得更复杂。这一点,从数十年来,无数的凉州本地实力派纷纷加入羌人,共同对抗朝廷便可得知。而这也是羌汉战争得以持续不断的主要原因。凉州就像是一个无底洞,每年的军资耗费无数,士人们对凉州没有好印象,连带着,对凉州武人集团自然也没有好印象。更何况,董卓自持武力,竟敢行天下之大不韪之事。在政治上,董卓便成为天下诸侯们共同的敌人和靶子。
1...7778798081...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