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这日朝会毕,王允一脸疲惫的归家。在仆从用铜盆端来热水净面后,王允又竭息了会,才觉得精神恢复了些。最近董卓越来越行为无忌了。速度要加快些了。务求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雷霆万钧,一击必中。
王允缓缓用指肚揉按着眉心,董卓伏诛之后,凉州军事集团的反应,天子和长安朝廷的去向和未来,都是需要他去思考的事情。最近真的是累坏了。
过了一会,有心腹家将前来求见。“主上,吕布处仆下已送主上之密信,然其并无反应。”说完,垂首而立,以待王允示下。
王允轻摆了摆手,着家将退了下去,站起身来,漫步到窗前,负手而立。从去年开始谋划起,他每行一步,都万分谨慎。不如此,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由不得他不小心。吕布乃是五原人,他是太原人,借着并州乡党的由头,好不容易与吕布拉上了关系。凉州人素来抱团,是以对吕布不太友好。尤其是胡轸等,听说和吕布积怨颇深。吕布以中郎将、都亭侯之职,竟然被董卓呼来喝去,屈身于侍卫。就算是麾下高顺、张辽等人掌控三千并州铁骑,只怕吕布也在时刻担忧着自己的部队被吞并的危险吧?
又想到吕布在洛阳袭杀丁原,转投董卓。王允心中便忍不住的一阵厌恶。这不忠不义的匹夫,若不是看重你一身武勇,又随侍董贼身侧,老夫岂会屈尊降贵,以三公之尊,拉拢你这无情之人?
王允无可奈何的长叹一声,若想诛董,借势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否则凭他们这些人,一百个捆在一起,也不够董卓这个独夫杀的。原本还想除掉董卓之后,用张温以掌军的。谁曾想稍有动作,董贼就拷死张温,这可是朝廷卫尉,九卿之一的大臣啊。说杀就杀了。想到董卓残暴的手段,便纵然是刚烈的王允,心底也不禁泛起一股寒意。看来以后得更加小心了。皇甫义真虽然比张温更为知名,又与董贼有怨,然则其子却与董卓相交相善……义真不能用,看来还是要靠吕布了。王允又陷入思索之中。
王允一肚子算计的时候,刘备的目光,也看向了西北。他清楚的记得就在这一年,王允与吕布联手,刺杀董卓。然后凉州将领大惊,生怕王允秋后算账,一个个都要卸甲归田。眼看着叱咤风云的凉州系从此就要分崩离析,结果大名鼎鼎的贾文和献了一计,让诸将联合起来,攻打长安。结果王允死、吕布逃,长安天子刚逃离董卓虎口,又陷落群狼手中……
这一次事件,影响深远。不过刘备没有多想其他。他只关心几个人的形踪。贾诩、高顺、张辽、貂蝉、蔡邕一家子……哦,还有自家大舅哥卢敏的丈人杨彪和小舅子杨修……至于长安天子,还有王允、吕布等人,刘备毫不在意。
贾诩就不用多说了,算无遗策,被后人称为毒士。后来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恨贾诩那是恨得牙痒痒,认为祸乱天下的根源就是贾诩。“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这是裴松之的原话。
观贾诩一生,先从董卓,董卓败亡,凉州系崩溃在即时,一介文人的贾诩为了自保,献计诸将反攻长安,一举功成。奉国家以征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他提出来的,后来被曹操学去了。沮授也劝袁绍学,结果没成功。后来贾诩又辅佐凉州系中最有可能成气候的张绣,连败曹操,见事不可为,便带着张绣一起,降了曹操。可以说,凉州系中,能得善终的,除了贾诩和张绣,再无他人。足见贾诩之胸襟智慧。
高顺、张辽,都是名传后世的良将,这两人,历史评价都很好。刘备自然是希望能收归于账下。
蔡邕被董卓掳了去长安,虽然被董卓当作了马骨,待之甚厚。但刘备知道蔡邕这人,典型的性情中人,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否则也不会在董卓死后去哭了。蔡邕与岳父卢植等相交甚厚,又多才多艺,诗赋、书法、音乐样样精通,还曾参与修史。最最关键的是,当年送别时,蔡邕身边的那个小丫头,现在怎么样了?想着她不久就要失去父亲的庇佑,最后被蛮人抢去,刘备心中便不能忍。
杨彪和杨修,其实刘备不怎么关心,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弘农杨家不是好惹的,这两父子在历次动乱中安然无恙。只是近日来,卢敏夫妇对远在长安毫无音信传来的杨家亲人颇为忧心,刘备不得不着令密探关注。
至于貂蝉,则是刘备最大的兴趣所在。有闭月之貌的貂蝉,从未见载于正史,而是活在小说戏剧当中。后世对有无此女,众说纷纭,莫能一事,刘备自然好奇貂蝉是真还是假。真如演义中所述,王司徒拿董卓没法,于是定下连环计,使吕布董卓翻脸火并的吗?
王允作为正统的儒家人,会用如此手段吗?若真有此事,少不得自己也要伸手一回,救一救这弱女子了。与美色无关。只是自古红颜多薄命,西施、王昭君还略好,貂蝉以及后面的杨贵妃,陈圆圆等,没有一个好下场。而士大夫们却偏偏还把乱国惑主的帽子给她们扣上。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却又只能扼腕叹息。
三观极正的刘备,向来坚持女人是柔弱的,是只能被男人保护和怜惜的。于是,蔡琰他要拯救,貂蝉他也要拯救,有这个能力,岂能袖手旁观?
虽然麾下的密探无法在长安呼风唤雨掀起风浪,但趁乱救下几个人,还是没有问题的。若是可行,刘备恨不得把贾诩也给掳来算了。
在刘备邀来荀彧,两人商讨长安局势的时候。袁绍与曹操,都在大张旗鼓的招纳天下好汉。
袁绍于军中,正大设宴席。月余来,连有四将前来相投。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这四位名将,终于抵不过历史的惯性,还是被袁绍招纳至军中。颜良文丑史称勇冠三军,张郃和高览也都是精通战阵,勇武过人之辈。由不得袁绍不喜。得此四人,我冀州无忧矣。袁绍心中开始想着,如今自己麾下兵强马壮,战将大增,是进占并州的时候了。
曹操在东郡,先是征辟程昱程仲德为己用,又得戏彦戏志才自荐于道侧。一时之间,如虎增翼,在两人的辅佐之下,连败东郡境内黄巾,威名大震。
;
汉皇刘备 第二百一十二章 凉州风云 二
初平三年(建安二年)夏。曹操引兵驻顿丘,黑山贼首领于毒率众寇东武阳。顿丘距东武阳道远,曹操救之不及,戏志才献围魏救赵之策,使曹操引兵入山,攻于毒之寨。于毒得闻,弃东武阳仓皇而还。行至半途,忽然伏兵大起。
于毒见箭矢如蝗,漫山遍野皆是曹兵。顿时知道中计,叹道:“今死此地也!”于是掷兜鍪于地,挥刀拍马,身先士卒,直取曹阵。黑山众见主将悍不畏死,军心复震,于是与曹兵死斗不休。
曹仁见状,怒喝一声,弃了贼众,来取于毒。大战十余合,曹仁勇不可挡,奋起一刀,将于毒挥作两段。贼见将死,呼啸一声,各自四散而去。曹仁衔尾追击数十里,斩获首级、金鼓而还。
时南匈奴于夫罗见乱起,起兵寇内黄,复为曹操大破之。刘岱正与黄巾缠斗,闻曹操连破数贼,威势大振,心下欢喜,复遣使调曹操军,以为援助。
孙坚于邓县大破黄祖,溯汉水而追至襄阳。而今两军于襄阳对峙,屡战。各有胜负。孙坚见襄阳不可急下,于是谓众将曰:“襄阳城坚,急切不可下。闻襄阳城外岘山有奇景,正可观之,公等可与我同往。”
程普对曰:“主公不可犯险,昔年刘玄德在襄阳时,曾于山上立寨。今刘表军屯此,恐其复设寨兵。风景虽好,却非善地。不若攻下襄阳时,我等再随主公游览之。”
孙坚固往,诸将复劝之。沉吟再三,乃止。原本历史上,孙坚此番游山,为城中刘表麾下将领吕公所窥见,于是将兵来寻孙坚,孙坚自持其勇,轻骑来战。被吕公麾下兵卒以石击之,脑浆迸裂而死……
刘备对自己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毫不在意。他此时正在院中陪伴两位娇妻说话。卢珻一脸容光焕发,罗耶珂亦不复当年活泼模样,一举一动,小心温柔。刘备见状无奈苦笑,两位娇妻小腹刚刚有点痕迹,离生产还早着呢,如此小心,是不是有些过了?
于是刘备便劝道:“珻儿与珂儿闲来无事,每日可于院中缓步而行。久坐久卧,于身体无益。”
卢珻一脸幸福笑容,嗔道:“夫君何时对妇人之事也知晓了?”罗耶珂听了,也歪着小脑袋,好奇的看向刘备。
刘备无语,这是什么妇人之事?多多运动,不管男女,都有好处的好不好?娘亲天天给你们炖各种好吃的,恨不得把你们补成两个大胖子,你们不担心我还担心呢。多走走,既有利于胎儿,又能减肥,多好?
不过刘备也知道,若是自己说她俩胖了,指不定又要大惊小怪了,到时因为担心身材而不吃娘亲炖的羹汤。自己可是吃不了兜着走。还是闭嘴吧。
刘备陷入沉默的时候,一声银铃似的笑声传来,门外忽地窜进来两个小身影。一进屋就欢笑着往刘备怀里扑。刘备正伸出双手,打算一手搂一个,好好享受下乖女儿的依赖。结果卢珻就把小脸一板,沉声道:“琳儿、珊儿~”
两个可爱的小家伙在外闻看见了侍卫,知道阿父在里面,一心想见阿父,却是把娘亲给忘了。闻得卢珻声音,两个小人儿脚步一僵,转过身来,垂着小脑袋,可怜巴巴的喊道:“娘(大娘)!”
卢珻绷着小脸,一本正经的道:“往日教你们的礼仪呢?看看都疯成什么样儿了?”
刘琳、刘珊两个闻言,先是转过身来,向刘备规规矩矩的一礼,脆声道:“琳儿、珊儿拜见阿父!”
然后又转过来向卢珻、罗耶珂行礼。
刘备在一旁微笑,看着卢珻一本正经的教训女儿,忽然觉得好有趣。又见两个宝贝女儿似鹌鹑似的垂着头,不复方才之活泼可爱。便向卢珻道:“好了珻儿,自家人这么严肃干什么。看把这两个小家伙吓得。”
说完又招手道:“乖琳儿、珊儿,到阿父这里来。”
卢珻却摇头道:“夫君,治家尤如夫君治家,礼不可废,规矩不能乱。琳儿,珊儿,让你们两个背的书可曾记下来了?”
两个小家伙正想到刘备跟前去,听闻卢珻声音,又只好停了下来,对视一眼,苦着小脸蛋,回道:“娘亲(大娘)!我们记下来啦!”
卢珻便道:“背一遍,给你们阿父听听。”
两个小家伙便站得笔直,脆声背诵起来。刘备听了一会,不觉便把眉头给皱了起来。这都背的什么?居然是《列女传》。这里面的东西,这么小的孩子能理解吗?也太为难孩子了吧,还不如学学《三字经》、《百家姓》呢。一念至此,忽然刘备便一愣,这里哪有什么三百千?三百千的出现,还要到几百年后呢。刘备忽然就兴奋了起来。怎么就把这给忘了呢?
自己规范了句读,弄出了格物,怎么偏偏就把三百千给忘了?刘备思索了一会,便笑了。自己忘记的原因是因为当初想把拼音给弄出来,后来发觉拼音在这里根本就不切实际。因为这里大家都讲河洛雅言。跟后世普通话完全不一样,跟自己家乡幽州涿县的本地话也不一样。而大家虽然方言千万种,但只要在朝为官,或者游学,河洛音那是必需学会的。在这里,河洛音就等同于后世拼音的地位。所以后世的拼音在这里根本就没有生存的环境。是以当时自己认真考虑了一番,便放弃了。结果连带着有着巨大影响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都没有想起来。
归根到底,还是自己以前没养过小孩啊。现在一看到自己两个宝贝女儿,这么点大就要背诵《列女传》,简直是不能忍。后世自己八岁多的时候在干嘛,还在幼儿园里玩泥巴呢。算了,《列女传》太复杂,自己闲来读读还差不多。还是别折磨孩子了。给她们弄点趣味读物吧。
嗯,《三字经》和《百家姓》这两种,目前看来不合适。《三字经》不说后面的很多典故这个时候还没有。就是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要是自己说出来。那也是不妥的。儒家已经够乱的了,古文、今文两派正在憋着劲儿互掐,自己又弄了个格物派。虽然信的人不少,但反对的也很多。而孟子与荀子,一个讲究性善,一个讲究性恶。以自己如今的身份,贸然提倡性本善,搞不好荀子门徒就得有意见了……
《百家姓》更不可能第一句来上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真要这样,只怕天下人会群起而攻之。第一个姓应该是国姓刘嘛,第二个,嗯,袁、杨、崔、李等世家,都有实力争一争。咳咳,还是算了,没必要和他们打口水战。既然无法让所有人满意,那么自己还是不捅这个蜂窝了。
至于《千字文》,嗯,很符合现在的环境。读来琅琅上口、字字压韵不说,关键是这内容无比正确,既能教育孩子,又不需要什么改动。简直是给孩子们启蒙的最好读物啊。从历代大家对此文的评价便可知道,确实是绝妙文章。嗯,改天找个机会,把它给抛出来,震一震学院里那些眼高过顶的家伙。
想着大家被自己《千字文》惊呆了的场景,刘备心中不禁偷偷暗笑起来……
夏五月,凉州密探传信回来,王允与士孙瑞等,密见频繁,看来王允等人是要准备下手了。刘备回信指示,随时关注吕布动向,尽最大可能,营救蔡邕。
消息传了回去,刘备也就放下心来。隔这么远,密探能不能成功,他也不知道。不过就算失败,自己也问心无愧了。毕竟自己已经尽力了。
却说吕布在长安,因投董卓时,誓为父子。因此甚得董卓之信爱。董卓也是自己知道自家事,自己搞得天怒人怨,搞不好哪天就有死士刺客冒出来。自己决不能给那些人机会。于是出入宫禁府邸,常以吕布侍卫,须臾不得离。然则董卓性格暴躁易怒,吕布进退稍有失董卓之意,便引来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
有一次甚至董旧拨出身后手戟以掷吕布。要不是吕布敏捷,身手过人,搞不好就要重伤。虽然后来董卓怒气平了,又好言抚慰。吕布心中还是愤愤不能平。自己好歹也是纵横一方的勇将,如今拜你为义父,屈身在你跟前,护你周全。你不感激,好好待我也便罢了。反而三番五次的责骂。当我是你儿子还是猪狗啊?最让吕布心忧的是,董卓脾气说来就来了,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又要发疯?这一次躲过了手戟,下一次呢?再下一次呢?
吕布开始为自己的小命担忧了。再看朝中大臣绝大多数和董卓势同水火。吕布再傻,也知道不对头了。他开始怀疑起自己当初在洛阳投靠董卓是否正确?虽然自己跟了董卓,先为骑都尉,后又转中郎将,不久又得封亭侯。可是这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自己为董卓除了丁原,率了并州军将投了董卓,使得董卓在洛阳无人能抗,这不全赖自己之力吗?
要是自己当初不投董卓,一心一意护卫丁原、朝廷和天子,说不定自己如今也一样是侯爵了。当今乱世,大丈夫还怕得不到重用,不能崛起乎?
一念至此,吕布就心中郁闷万分。正因为如此,吕布对司徒王允的刻意接近,并未拒绝。在他看来,能得司徒的拉拢,不正是自己能力的体现吗?
;
汉皇刘备 第二百一十三章 凉州风云 三
这日夜深,董卓赴宴归来,醉熏熏往榻上一倒。立时,酣声四起。吕布苦笑一声,吩咐了董卓心腹卫士与侍女几句,便转了出来。忽见天上星月同辉,皎皎清光洒落一地。夜风轻起,甚是惬意。吕布郁郁之情稍减,便不由在庭院中慢慢独步起来。
董府逾制而建,跨府连院,房舍不计其数。董卓与爱妾多人同居于此。吕布信步而来,穿过一处处庭院。他乃董卓侍卫之长,心腹爱将,董府中人,却也无人敢挡。
吕布一边缓缓而行,一边打量着董府景色。只见夜色之中,庭阁楼台层层叠叠,山石清泉间杂其间。天上星空璀璨,地下灯火点点。如斯美景,便是吕布心如钢铁,也不禁有些痴了。大丈夫生此世,真当如太师一般享尽人世富贵才是。
又走过一段小路,吕布忽见前方有一庭院,只有门扉前悬有两盏灯,院中却是一片冷寂。在这灯火辉煌的董府中,显得格外特别。吕布见门户大开,以为无人居住,便一撩衣袍,迈了进去。未行几步,却见庭院西北有一八角亭,亭中一位女子,一袭白衫,正遥遥望月而拜,夜风轻拂,衣角上下翻飞,如同神仙中人。
吕布英眉一蹙,暗道这又是何人,此地清冷无人,莫非是精怪现身祸人?汉时神鬼精怪之说于民间盛行,汉末多灾多难,各地均有奇异之事发生,此时民众愚昧,多托以朝廷失德天数使然或者是鬼神之说。是以吕布亦对神鬼之事深信不疑。
吕布一身艺业惊人,又有腰间三尺青锋,自然不惧。于是便大步向那小亭而去,及得近前,便停下脚步,沉声道:“尔是何人?”
夜间寂静,吕布脚步声早已惊醒亭中人。待得吕布相问,便见那亭中人缓缓转过身来,见了吕布,便是一愣,盈盈一礼,道:“妾身貂蝉,见过吕将军。”
吕布抬眼望去,只见此女容颜清丽,声若黄莺,月光朦胧之下,衣裳楚楚,更显动人。吕布不禁心中一动。俄而又讶然:“你识得我?”
便见那貂蝉细声道:“妾本洛阳宫女,随太师而来长安。途中曾见得将军英姿。”
吕布点点头,嗯了一声,便又向前两步。只见那貂蝉悄然向后退了几步,拜道:“将军,夜已深,还请将军早些回去歇息。”
吕布止步,恐再唐突佳人,便道:“我今日心情郁结,信步来此,倒是无意冒犯姑娘。既然如此,就此别过。”
吕布转身,行至门口时,心中怅然若失,便回首道:“未知他日,还可得见姑娘乎?”
貂蝉此时正打算回屋,闻得吕布斯言,诚恳至极,便回首抿嘴一笑,却并不答言,径自去了。
吕布望着娉婷而去的倩影,心中却全是方才貂蝉回首的嫣然一笑。竟是痴了。
临菑城,州牧府。刘备看着孔融,一脸哭笑不得。青州学府运转良好,有名师,自然就会有名徒。学子们入学之后,无论哪科,皆觉得益匪浅,不虚此行。短短时日,青州学府声名大噪。前来求学的士子们络绎不绝。但奈何师资力量不够,馆舍也要重新扩建规划,于是刘备决定于每年的春秋两季开启学府招生窗口。余者不理。
对于刘备决定每年的春秋二季学府招生,诸大儒纷纷表示赞同。道此举暗合《春秋》,意义非凡。刘备心道,难道后世的寒暑假之后,春秋入学,就是这样来的?
却说孔融在北海,闻得青州学府之事,表面上毫不在乎,内心却是蠢蠢欲动。左等右等,却也不见有刘备文书来。这下便坐不住了,心道,君侯昔日拜见康成公时,言及稷下学宫之事,当时我亦在场,思及当年盛况,不由心生向往。如今君侯召大儒,录学子,重启学府。缘何不征召我?
我乃孔子十九世孙,不说家学渊源如何,但也经传皆通,能诗善文。莫非君侯却是看我不上眼?孔融越想越气愤,越想越激动。他自负才名,胸藏翰墨,刘备却视他如无物,这岂能罢休。于是文青病一犯,就独自骑马跑到青州来见刘备,要向刘备请辞北海相位,然后入青州学府教书。
刘备见过无数想当官的,却从来没见过想辞了官去当教书先生的。这下好,眼前这位让刘备长见识了。
刘备见孔融负气而来,压根还不知道是自己惹了他。好在孔融这人实在,刘备与他谈了会,心中便有了数。却也不禁哑然。
你说你这个孔文举,好歹也是一方名士,怎能如此冒失?不过大汉的古怪读书人和名士太多。刘备有时候也搞不懂他们到底想追求什么。或许在每个人心中,自我价值体现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罢。
于是刘备便责之道:“文举,汝之文名,吾岂不知?然则青州初兴,人才严重缺失。而地方稳则我青州稳。是以吾以北海相托。文举若来,北海政事所托何人?”
孔融不假思索的道:“管幼安、崔季珪、国子尼等皆一时之选,君侯何愁无人可用?”
刘备叹道:“幼安等人虽乃高才,然则入我幕府时日俱短,无主政一方之经验。岂能与文举相提并论?文举不如且回,待过段时日,我斟酌定北海相之人选,必如文举所愿,召文举入学府,如何?”
见孔融踌躇,刘备又趁热打铁,着意好言安抚了几句。于是孔融喜笑颜开,乖乖的又上马返回北海去了。
孔融走后,刘备扶额长叹,一个两个都是不省心的,还好孔文举性情洒脱,比较好哄。这才算完。
长安。最近吕布护送董卓回府后,总要去之前的庭院转上一转。有时候能见着人,有时候庭院深深,空无一人。无人时,吕布独自徘徊一阵,便自归家。能见着人时,便简短的说了一二句。
或许是貂蝉在偌大的董府也颇觉无聊,又或许是吕布英俊高大,雄武过人。为吕布英姿所吸引。一来二去,两人竟是渐渐熟悉起来。话也渐渐开始多了。
这时吕布才知道。貂蝉少时被选入宫中,没几年,董卓便率军入京,威逼天子,欺凌群臣。那时董卓就时不时私闯宫闱,淫污宫女。貂蝉就是那时为董卓所看中。不过董卓来不及大施淫威,关东诸侯便起兵讨董。董卓忙于布置,一时之间就把貂蝉给忘诸脑后。后来董卓兵败,迁都西向,貂蝉也随着董卓家眷一同西来长安。然后定居于董府。得益于貂蝉为董卓禁脔,她竟然毫发无损便安然到了长安。而董卓自来长安之后,自持有关山之险,甲兵之雄。愈发骄横。每日里享用美女无数,却是早就把昔日的洛阳宫女给忘了。
就这样,貂蝉居住在董府,董卓忘了这茬,而董府下人也只以为貂蝉是失宠的侍妾,虽然迫于董卓淫威不敢冒犯,却也不怎么恭敬。是以貂蝉门前冷落,她却巴不得一直这样下去才好。那日貂蝉对月而拜,便是祈祷上天保佑,董太师永远记不得她,不来侵犯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