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当然,史书上有所记载的几个人还是出现了的,比如管宁、邴原和华歆,国渊。这几个人是一伙的,向来走得比较近,在郑玄这里没待多久,又游历他郡寻访名士去了。因为在史书上没有给刘备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刘备也没太在意他们的去留。
还有几个有印象的就是刘琰、程秉和郗虑,刘备也仅仅是记得自己曾经所读的史书上似乎有他们的名字。后来一接近,才知道,果然能留名青史,哪怕仅仅只是出现个名字便被一笔带过的人物,都不简单。这三个家伙,就是经常把刘备弄得差点下不了台的师兄。之后便臭味相投,相互渐渐熟悉了起来。
至于刘备还想见的一个人,他的早期幕僚之一,孙乾孙公佑,也仍然没有出现。于是到目前为止,刘备仍然只有刘恪一个人跟着,至于在来的路上所幻想的招纳一堆谋士名臣做小弟,早就被现实所湮灭,从此再没想过。
郑玄在高台上看着刘备离场,对这个弟子,他是很高兴的。很难想象卢植能艰难割爱,让刘备拜于他的门下。他实在是太满意了。不论是人品风姿,还是对待学术的态度,都让郑玄暗里乐得合不拢嘴。
ps:感谢书友130722104741518江湖过客,,,,,的打赏,多谢大家的支持。
汉皇刘备 第二十一章 东莱故事 2
一晃又是十来天,夏四月癸亥,益州郡蛮夷又扯旗造反了,太守李顒率兵迅速扫平了叛军。朝中又有人上疏,说盗贼四起乃是天子失德云云。皇帝也懒得去理会谏臣,天子只觉得这种官员的存在简直就是莫名其妙。你训斥他,他满天下说你是昏君;你置之不理,他又四处嚷嚷说你默认自己是昏君。。。。。。这次皇帝主动了一把,下诏大赦天下以施恩,顺便堵住言官的乌鸦嘴。
这日,刘备正在和徐子平,张玄子几个相熟的同门种地,好,不光是他,比他家世好到哪里去的同门,都在种地。没法子,这么多人要吃喝,除了少量土豪供奉外,更多的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忽然间便听得一声熟悉的朗笑:“五郎!我来啦!”
刘备抬头望去,不由大喜:“子达,你终于来啦!”一别匆匆数月,卢敏终于北上青州与刘备等一班旧友相聚。
卢敏一身风尘,看样子是刚来还没沐浴更衣,就来寻刘备了。卢敏哈哈笑着与刘备身后的诸人一一见礼小说,好不热情。他一个人待在卢植跟前,实在是无趣得紧,卢植对这个长子又极为严苛。现在逃脱了卢植的掌控,只觉得天地都变得辽阔。
刘备看卢敏风尘仆仆的便问道:“子达,你还没拜见老师罢?”
卢敏道:“我一到此处,便去求拜,童子说老师进山去了,不知何时才归。我想着见你们,便一路寻到此处了。”
诸人又聊了一阵,卢敏才回居所清洁更衣。
卢敏来了,刘备大喜过望,自己的格物学便又添了一员大将。他在这里待了数月,徐子平等人也和他说了,他的理论虽然得郑玄赞赏,也有一部分人在研究,但终究还是太小众。最要命的是有一部分人去格物,搞得鸡飞狗跳又没甚成果,于是被嘲讽的同时,也被一些人视为旁门左道。
卢敏与自己待在一起的时日最久,默契早生。对格物学的理论认识得也最深,由他来协助自己推广格物论,再好不过。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刘备和卢敏等人一起,就开始忙碌起来。在提出了引力,压力,重力,浮力等一系列力的概念之后,又把自己曾经的格物成果,也就是那些小实验,一一作出准确的描述。
原谅刘备不是一个理科生。他打小就理科不好,是以大学是文科,毕业任职也是在文学系。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初中高中那点可怜的理科知识,早就因为用不上而遗忘得差不多了。有些知道的,他目前也无法来解释什么是质子,粒子。且刘备也没准备在这里成为一个学术大师或者是科学家,他只把他知道且能够准备解释、符合目前环境的观点提出来,然后在后面推动下。具体的研究工作,可以让感兴趣的人去做嘛。自己只要培养大家的兴趣爱好就好。这里的聪明人,可一点也不比后世少。关于这一点,深切领会过的刘备是无比肯定的。
有了卢敏的积极参与,这样类似于后世兴趣小组的一个小团体便初步成型了。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壮大。
五月,太尉陈耽罢,司空许训为太尉。皇帝在位也快十年了,随着年岁的增大,手腕也越发娴熟起来。官儿是走马灯般的换,钱财也是流水般的往自己腰包中塞。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却偏偏爱好私财爱到这份上,上下数千年,也是独一份了,可能着实是小时候受苦穷怕了的心理阴影。可惜这个年代没有专职心理医生做辅导,否则以皇帝的聪明劲儿,大汉国势不至颓败如斯。
闰月,永昌太守曹鸾上疏要求开党禁,赦党人。这老头,也是耿直,他说:“谋反大逆,尚蒙赦宥,党人何罪,独不开恕乎?。。。。。”意思就是说皇帝您四月都大赦天下了,谋反的这种大罪您都给免了,党人到底有什么罪,偏偏不能饶恕他们呢?请您为天下党人平反昭雪!
皇帝看了奏章大怒,尼玛你当我想大赦天下啊,还不是被逼的。年轻气盛的皇帝被这封奏章勾起心底怒火,事情过去这么久了他又不能以莫须有的罪名去治当初言官的罪,于是新仇旧恨一股脑全算在曹鸾身上了。便命司隶和益州方面一起出动,槛车收鸾,送往槐里狱掠杀之。
这还不算完,天子又重新下诏,再次强调:州郡去查一查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只要在位的,不论官职大小,一律免官禁锢。不要再给我玩虚的了,否则查出来让你们好看。
此诏一出,天下汹然,哀鸿一片。郑玄门下,也多有痛哭流涕、捶胸顿首者。皆以为从此天下正直之人废放,而邪枉之人炽结。国朝就此一片黑暗,再也看不到希望。。。。。。而刘备等人,却依然我行我素,爬山涉水,观云察雾,玩得不亦乐乎。
便有许多自以为正义之士看不过眼了,天子昏暗,正道艰难,曹太守蒙冤。。。。这么多悲伤之事,不见你哭二声骂几下以明志,也不见你就此愤发读书以待来日。你倒好,带了一帮人整天不务正业去鼓捣什么格物。简直是有辱斯文,不知所谓!这样很危险,我们不能看着刘备你步入歧途,作为兄长,我们有义务教导你,为你指明人生道路的正确方向。
刘备对这股暗流懵然不知,他正带了一票人在小河边,把木头,竹子,木盆,铁盆以及秤砣等物一一放入河中,然后让大家记录各种数据。之后刘备就问道:“大家也看到了,木头,竹子,以及木盆皆是木属,然木盆入水最浅,竹子次之,木头则入水最深;铁盆与秤砣皆为金属,且重量相同,然则秤砣入水则沉,而铁盆浮于水。这是为何?”
不待众人反应,又道:“既然此铁盆能浮于水,那么,十倍之铁盆,是否也能浮于水?若能,是否能造铁船浮于海上?”
众人皆惊,造大铁船浮于海上,也亏得刘备能想得出来。刘备目视众人,缓缓道:“格物乃是新论,最不怕的最缺乏的就是想象力,若无丰富的想象,怎么去造就未来那无限之可能?诸位,今日我等力薄势单,只能用铁盆试之,待来日我等为官为绅,钱多力广,便可试造十倍于此之铁盆试之。若能成,诸位,铁船还遥远么?试想,有史以来,第一艘铁船出于我等之手,是何等壮举?岂不快哉?”
仔细想想刘备说得很有道理啊,格物重在实践,一步一步来,如今刘备带领大家证明了铁浮于水面是因为浮力。那么,在浮力足够的情况下,大铁船载人浮于海上,应该也是可行的。想想要是这等壮举由自己创造出来,那不得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啊?大家顿时热血沸腾了。
刘备心中却是在苦笑,他只能启发、引导大家,甚至是以名利诱之,让大家对格物感兴趣,然后在以后的生涯中多多少少的贡献自己的一些力量,去影响能影响的那一些人,那么就足够了。至于大铁船,还是先想想,这个年代,就算造出来了,只怕也是入水即沉。
这一日,又是一场例行的辩论会,刘备按照惯例坐在角落,在他看来,这种专门扯淡的辩论除了磨砺自己的嘴皮子,浪费时间外,便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不过闲来无事,听他们争来吵去也蛮有意思的。刘备甚至还琢磨着以后是不是选几个厉害的师兄专门当他的外交使者。
“。。。。。。如今天子被刑腐之人所蒙蔽,而放逐清直大臣,亲小人远贤臣。自党锢事起,被难之志士不计其数。我等处江湖之远,虽不能谒见天子,分说正邪。但我等却可以发声援之。使天下人,使天子与朝堂知我正直之士不绝,阉宦之流必将败亡。。。。。”众人大声喝彩。
“。。。。。。然则有人却不发声,不读书,率众嬉戏于山水之间,又曲解圣人之意,终日所论,不过歪理邪说。。。。我观之在目,痛则在心,刘备!”炸雷般的一声大喝,把刘备惊醒。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曹太守蒙难,党人遭祸,天子昏暗,阉宦恣横,而你居然率众终日嬉玩、不务正业!刘备你简直枉读圣贤书!”
“。。。。。。”
刘备正听得滋滋有味,未曾料这战火突然烧到自己头上,听了这人的一番言论,刘备不禁愕然。曹鸾蒙难,党人遭祸干我鸟事?天子昏暗,阉宦骄恣那是朝堂上的大臣没本事,换我去当皇帝、大将军或三公试试看?当然这话只能想想,不能宣之于口,否则就要被活活打死。
刘备觉得自己还是忽略了这班正义值爆棚的同门们的感受。虽然他没什么不对。但他还是决定以后装装样,表示出自己对党人的同情怜悯和对天子宦官的气愤厌恶。
不过马上他又改变主意了,因为这个家伙对他搞人身攻击了,说他搞歪理邪说,说他枉读圣贤书,入他娘,真是忍无可忍!刘备怒火中烧,腾的一起便站了起来。
ps:再一次感谢书友江湖过客,,,,,的打赏,再一次感谢大家的点推支持,道人在此拜谢!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汉皇刘备 第二十二章 东莱故事 3
“你放屁!“刘备一言即出,石破天惊。
坐中正侃侃而谈的师兄一下子便被惊住了,千言万语堵在胸间,脸色通红如煮熟的河虾。他实在想像不到刘备会有如此反应,不由羞怒的叫喊道:“刘备小儿,莫要含血喷人!”
刘备见众多目光全落在自己身上,便往四周轻轻一揖,然后不屑道:“师兄,要说含血喷人,你才是含血喷人!”
刘备其实对所谓的党人,是很不以为然的。便纵然是有许多人的气节、品德值得他钦佩,他也只是觉得这些人实在是吃饱了没事干。跟明朝的士大夫在某些程度上全是一个德性,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专好空谈,不干实事。在好邀清名上都是一样的。
党人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当年先帝,就是汉桓帝还没当皇帝,是蠡吾侯的时候,在甘陵周福门下求学,当了皇帝之后,就提拔自己的老师周福,拜他为尚书。当时清河国(甘陵是清河国治所)有个房植为河南尹,在朝中很出名。,我,我说你,互相奚落,互相不服气,然后两票人背后又各有一票朋党参与其中,这就是最初的党人。然后大家就莫名开始喜欢品评人物了,后来汝南太守宗资任命范滂,南阳太守成瑨任命岑晊为功曹,怪话又出来了:“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这话传入了太学,太学生三万多人,都是每天吃饱了没事也要给你惹点事出来的那种小青年。他们也喊出了自己的口号:“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
这个李元礼就是李膺,陈仲举就是陈蕃,王叔茂就是王畅。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除了王畅外,上面所出现的范滂、岑晊、李膺、陈蕃等,全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党人。陈蕃是率众杀宦官,寡不敌众遇害,李膺和范滂死狱中,岑晊逃窜山中不知所终。
又刚好汉桓帝当皇帝的时候,不理政事,很多事情交给了宦官,士林就不干了,激愤之下,议论纷纷,于是激扬名声,互为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就是士大夫和太学生们玩上瘾了,给天下公卿一一做点评,不畏豪强,从此天下诸公,莫不畏其贬议。而好直名之风,也从此流行。
为什么刘备有些反感党人呢?一是因为党人们普遍品德高尚但办事能力又不是很高,谋诛宦官的事情一再泄露,导致先机尽失,最后名士大臣死伤无算。二是明明有些矛盾明明没有必要,却被人为的激发扩大了。比如张成教子杀人,被李膺抓捕,然后刚好天下大赦,免罪了。但李膺却气愤得不行,仍然把张成之子给杀了。还有岑晊,劝自己的恩主南阳太守成瑨抓捕纵横郡县的汉桓帝美人外亲张汎,大赦的时候岑晊不放人不说,把人家全家二百多人都给杀了。这二件事在刘备看来,不但偏激得过头,而且是知法犯法。
且李膺所为,直接导致张成和弟子一起上书,说李膺养太学游士,交结郡县诸生,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于是天子大怒,诏下郡县,抓捕党人,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而岑晊,刘备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你劝自己的恩主成瑨抓人,天下大赦你不放人,然后把人杀得干干净净,却让自己的恩主背黑锅。二百多条人命根本捂不住,后果就是成瑨被槛车征,死狱中。而岑晊慌忙乱窜,亡命江湖。后来的张俭也是,自己被州郡抓捕,四处逃窜,你逃跑也就好了,还偏偏要到人家里去躲一躲,结果就把收留他的人害惨了,张俭没逮到,他跑得比兔子还快,然后收留他的人家史载是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对这两人,刘备只能表示他们人品实在是。。。。。。
当然,更有人品傻得可爱的,当时度辽将军皇甫规觉得抓捕天下党人居然没有他一份,难道他就不是名士了吗?觉得很羞愧,于是上书“臣宜坐之”,皇帝您把我一块抓了。好在汉桓帝虽然不理政事,却不是个笨蛋。他也懒得理这个不知所谓的家伙。还有巴肃和范滂,县令连官都不做了,解印要带他们一起去逃命,却偏偏从容就死。要有岑晊一半机灵劲就好了。
话转回来,却见刘备大声道:“曹太守之祸,我也痛心疾首,夜深人静,每每思及,哀恸不已。。。。。。”
话没说完,便见有人冷笑道:“五郎,你的哀恸不已便是钟情于山水之乐么?我看你却无一丝哀伤愤疾之意!”
刘备怒目还击:“然则如何,要某披麻带孝,哭天喊地?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这道理你懂是不懂?”
刘备又冷笑道:“我看你们也不是真心为曹太守哀伤,而是欲借此邀名于士林!”
这一竿子捅得,捅到许多人的心窝上了。便见无数人变色,怒叱道:“竖子休得胡言!”
“黄口小儿,某错看你了!”
卢敏等人在侧,便拉了拉刘备衣袖,让他别犯了众怒,刘备却是起了性子,反正这里一堆人,留名于史的也没几个,可见大多是碌碌之辈,他也不打算招募,那么又有什么好可惜的,且这堆人,对他的格物学横竖看不顺眼,今天就借此机会好好骂骂他们罢了:“是不是戳到你们的痛处了?我难道说得不是么?你们既然如此可惜曹太守,如此痛恨宦官,为何不追随曹太守于地下?为何不联合起来去京师和阉宦拼了?你等不是自诩为忠义高节之士吗?我看你等连这个想法都没有过?”
堂中寂寂,却无一人敢发声反驳,追随曹太守而去或和宦官拼了,这事还真没人想过,谁敢干?还没活够呢。半晌,有人讷讷道:“我们可以写文,传布天下,以此声援党人!”
刘备呸的一声,道:“你等在东莱山中,去洛阳千里之遥,且你等不历仕宦,素无名声,如何声援之?等你们的文章能够流传天下的时候,天下正直之臣只怕都死绝了!”
众人大怒,最初的那个出言抨击刘备的师兄一手抚胸,满脸痛苦愤怒之色,右手指着刘备道:“你简直是强词夺理!强词夺理!”
堂外的阳光照在刘备身上,更显得他之从容,刘备笑道:“我如何强词夺理了?你出言诬我,我竟反驳不得?究竟是我强词夺理,还是你等在沽名钓誉?”
众人脸色已经黑成了锅底,真没想到刘备如此言尖嘴利。
最初的那个师兄已经瘫坐于席,说不出话来。又有一人站起,大声道:“五郎太过狂妄,我等不过见你年幼无知,想劝你返回学道正途,虽言辞过激,却也是一片诚心,五郎你却对诸师兄太过无礼!”
这人倒也聪慧,想给大家一个台阶下。只是说刘备无礼,要是刘备顺坡下驴,行个礼认个错,然后大家哈哈一笑,原谅小师弟的不敬,此事便算完。可是刘备不这样想,怎么,把我架起来当靶子,现在发现不行了又想让我顺坡下驴,凭什么呀?凭什么我见好就收,最后成全你们大度的名声?
刘备厉言道:“可笑!我年幼无知?哈哈!我师郑康成、卢子干可言我刘备年幼无知,尔等便不行!格物之论,蕴含圣人大义,且已得郑师和卢师之推许。若此为邪途,莫非尔等讥我郑师、卢师不如尔等?”
这顶帽子扣得。刘备不等众人反应,又迅速道:“格物致知,乃儒家大道之基,我与卢子达诸人,非钟情山水,乃寻求天地之道也。尔等不明此中之真意也就罢了,何故如此诽谤我?是我好欺耶?”
便有人道:“五郎大言不惭,格物致知,五经之中,圣人一笔带过而已,如何能是大道之基,且莫作惊人之论!”
刘备道:“备不敢妄恻圣人之意,然则格物致知,而后治国平天下乃圣人之言,备不过乃是阐发其意,论证其理,如何是大言不惭,惊人之论?“
那人便道:”治国之道,孝与礼足矣!或杂以黄老之术,终古以来,未见格物治国论。“
刘备昂首大笑,道:”敢问师兄,治国之道孝与礼足矣?那么农人种地,是否对着五谷施礼便可五谷丰登?那么西北蛮夷,是否对着他们讲礼仪,是否就能不动兵戈?是不是还要把他们请到家里供奉起来,自己给他们当孝子贤孙他们就不来抢掠我们的子民了?那么对着阉宦讲礼与孝,他们是不是便不会祸乱天下了?“
那人大怒,脸色通红,道:”五郎牙尖,专好诡辩,你完全就是曲解我的意思!“
刘备笑道:”这都你自己说的,我哪里曲解你的意思了?“
那人怒道:”反正我说的不是你说的那意思!“
刘备渐渐收回微笑,脸色严肃起来。数千年以来,抱着礼与孝死活不放,不知道变通的人不知凡几,这等人,只知道做表面功夫,既然自己遇上了,便要好好的说上一通了。
ps:刚回家,更晚了,实在对不起大家,明天加更一章回报大家的支持。
汉皇刘备 第二十三章 东莱故事 4
刘备诘问道:“管仲者,何人也?”
堂中众人不知刘备何意,居然扯到了管仲的身上。思来想去之后,有人用孔子的话回答了:“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如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刘备没等这人说完,便打断了:“这么说来,尼宣公也是很赞赏管仲的了?”
这人回答道:“是的,管仲乃大贤!”
刘备击掌道:”对啊!尼宣公如此夸赞的人物当然是大贤了。可是这么个大贤,为何在他的主公公子纠死的时候,没有为他殉死,还做了他故主的宰相?“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位,公子小白登位,为后来的齐桓公,处死公子小白,和管仲齐名的大臣召忽自杀,管仲为齐桓公所用。
这一段典故在坐之人无所不知,子贡曾经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于是才有孔子关于“管仲相桓公,霸诸侯“的回答。刘备这样一问,(出来,就是:“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关于子贡的疑问,孔子作出了很好的回答,先是说了一通管仲的功绩,然后说难道要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一样,为了守小节而在山沟里自杀而不被人知道吗?
孔子的意思很明白子,像管仲这么一个仁德的人,我们何必去斤斤计较他的德操呢?所以说孔子他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这个例子也算是孔子版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了。
刘备这就是当众啪啪啪的打脸啊,孔子口中的仁德贤者,都这付德性,你们又有何资格来要求我为曹太守哀伤?况且我和曹太守压根就不熟好不好?众人想起自己刚才还”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叫得欢呢,不由得脸上火辣辣的。
这还不算完呢。刘备没等众人缓过神来,又问道:”不说管仲仁与不仁,之前有师兄言治国之道,唯礼唯孝。那么,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是如何治国的?唯礼唯孝么?“
堂下诸子,瞠目结舌,鸦雀无声。尼玛这才想起来,管仲乃是法家,重商业,立女闾(**),这才让齐国渐渐壮大,成就霸主之业。偏偏儒家鼻祖孔子还不停称赞:”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这时候,大家开始渐渐反思了。刘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目光扫了一圈,发现包括卢敏在内,都若有所思的模样,便开言道:”孔曰成仁,何为仁?仁之大者,为国为民,如管仲,纵其小节有亏,然德被天下,故宗师仲尼依然赞之为仁!“
刘备又道:”治国之道,岂在唯礼唯孝?礼者,分夫妇父子君臣上下,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礼与孝,人之本能常情也,治国平天下,岂可凭此?先秦之时,诸子之学并显于世,兵者,墨者,法者,阴阳者,纵横者,皆可称儒。而后宗师仲尼出师,儒家独领风骚至如今。国朝数百载,历数三公九卿宰辅之流,或重法,或通兵事,或通经济,或为杂家,何也?盖因礼与孝,乃治国之表,其他诸术,为治国之里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