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逆流1982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刀削面加蛋

    程清妍接过相册后,继续看了起来。

    她是真的非常喜欢段云拍的这些照片,以至于接下来上课的时候,都一直把那本相册放在自己的怀中,不时的翻看两下……

    晚上下课后,段云将程清妍送回了家中。

    ……

    第二天是周日,段云原本能睡懒觉的,但依旧还是起了个大早。

    今天对他而言有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赶紧把产品目录做出来。

    段云来到出租屋后,就开始将制作目录册。

    其实段云制作目录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照片放入相册中,然后在相片下面写上音箱的型号,性能,功率以及最为重要的价格。

    目前段云作坊**有九种不同的音箱,除了井师傅那边做的三款木质音箱,段云这里还有六款售价相对便宜的塑料音箱。

    程清妍当模特拍出的目录照片非常的醒目,这样的宣传册会很容易吸引眼球的,而且有程清妍这样的大美女做摩托,也会显得自己的音箱产品档次很高,这是给人的一种非常直观的感觉。

    段云对这次音箱的宣传非常重视。

    在他看来,自己改装的特制天线相对而言制作简单,估计市场上用不了多久就能出现仿冒的产品,从而冲击段云天线的销量。

    这种事情总是会出现的,尤其是这个年头国内还没有专利保护这个概念,抄袭山寨的事情非常普遍。

    但好在段云抓住了机会,完成了自己人生第一桶金的收集,所以即便日后天线的生意越来越少,他也不会感到愤怒,毕竟他靠这样产品已经赚了很多的钱。

    而目前段云则打算逐步将音箱作为自己作坊的主打产品,逐步成为明后两年主要的利润来源。

    对于制作音箱设备,段云甚至还有一个长期的计划,那就是先小规模制作销售,从明年开始,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和销量。

    想扩大自己生产音箱做饭的规模销量,就必须成立私人企业,不过这年头在城市建立私企是不现实的事情,唯一可能的办法就是找一家大型国企做挂靠。

    所谓的挂靠全称是企业挂靠经营,是一个行业术语,指机构或组织从属或依附于另一机构或组织。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一些私营企业为了生产和经营方便,往往冠以全民或集体所有制性质,为自己披上一件公有的外衣,这就是所谓的‘红帽子’。

    有了‘红帽子’之后,企业就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获得采购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合法渠道。

    这种方法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一方面是企业产权问题很容易混淆,由此产生纠纷,后世的时候,国内就曾经多次出现这样的案例。

    另外一方面,由于政策的不稳定性,这年头挂靠的企业依旧面临被查处的危险,当年温州八大王的五金大王胡金林的厂子就是挂靠的当地的国企,一年只需要交几十块的费用,原本以为合法,但最终还是被国家打击和查处。

    还有就算段云想冒着风险做挂靠,能不能挂靠到厂里,还是个未知数,厂里领导没有过硬的关系和门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段云虽然说如今已经进入工厂机关工作,很快也会转为干部编制,但他这种干部只是工资福利待遇高了一点而已,手中并没有实权。

    所以段云接下来的计划就是,一方面继续经营作坊推销制作他的音箱设备,不断进行资金上的积累。

    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想办法在厂里快速获得晋升,掌握一定权利后,再想办法获得市政府的支持,最终将自己的作坊挂靠在厂里或者劳动服务公司,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开始更大的计划了……l0ns3v3




第二百四十一章 推销计划
    “哥,这就是你说的产品宣传目录”曹东崔林等人被叫到办公室后,拿到段云新做出的宣传目录翻看了两眼后,惊讶的目瞪口呆。

    他们当时不是没有见过相册,只是还从来没见过有人会如此的奢侈,一次洗好几套的相片用相册当宣传册的,这成本着实有点高。

    另外就是,照片上的程清妍实在惹眼,这帮青工也都是知道程清妍是红星厂的厂花的,也见过好多次了,但却没想到她精心打扮后拍出的照片如此的漂亮,简直一点都不比电影杂志的封面女星逊色,而且照片上也非常好体现出了程清妍那种特有的温婉大方的独特气质。

    “哥,嫂子可真漂亮啊,你们两个啥时候结婚啊”雷子这个时候也在一旁嘿嘿笑着说道。

    “结个屁的婚!你们别瞎想,人家就是因为我天天接送她上学,这才过意不去帮忙拍这套相片的,我们两个就是一般的同学同事关系。”段云闻言眉头一皱,接着说道:“另外我可跟哥几个说清楚啊,程清妍拍的这套相册不能在咱们厂区用,也不能告诉厂子里的其他人,包括你们的家人也一样,谁要是嘴上没个把门的,在厂区乱说程清妍和我的事情的话,到时候我可真的会翻脸的!”

    段云这么说,显然是为了避免因为程清妍给自己拍照的事情惹得全厂风言风语,而且程常林一直和自己不太对付,万一让他知道女儿私下里偷偷帮自己拍照的话,肯定要找他麻烦,同时也会个程清妍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这本相册是绝对不能给厂区的人看到的,只能在其他远一点的厂区宣传产品用。

    “哥你放心,我们都明白,这件事肯定是不会和厂里人说的。”

    “我们不乱说。”

    “这种事情我们肯定不乱说。”

    眼见段云板着脸,其他几个青工也纷纷表态。

    段云心里也是无奈,其实如果这种事情放在后世的话,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但在如今这个民风相对保守的年代,有些事情还是要小心点好。

    “行了,我给你们最近重新调整一下工作。”段云顿了顿,接着说道:“作坊的活每天还必须要干,天线和音箱的库存必须保存在一个稳定的数量上,最近活不多,哥几个相互轮换着,每天两人专门负责外出搞天线的售后维修,顺便拿着这个宣传目录到咱们天线用户家推销,只要推销出去一台,我就给销售价百分之五的奖励,比如咱们这里的型低音炮,售价两百,卖出一台我给你十块!如果能推销出a型的高档木质音箱的话,售价六百我就分你三十块!卖出去的越多,奖励越高!”

    “三十!”

    “太好了!”

    “段哥,你说的是真的”

    段云话声一落,几个青工情绪顿时变的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纷纷对段云询问道。

    之前段云给他们定下的安装天线的费用,安装一套是三块的奖金,虽然听起来不错,之前也赚了不少钱,但现如今安装生意越来越少,有活几个人平分下来,一天也就只有几块十几块钱了。、

    而现如今帮段云卖出一个音箱就能最少净赚十块钱,这个对这帮子青工而言,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若是以前的话,一个音箱售价好几百块,在这些青工看来价格实在太贵,这样的产品肯定不好卖。

    但随着这一两个月来他们到各大厂区安装天线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其实大兴市的有钱人还是很多,能买得起电视的家庭生活条件都不错,是完全有能力购买段云他们这种音箱的。

    其实国内的消费环境也在一直不断的升级变化中。

    就拿当初的‘三大件’来说,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些都是很贵的东西,能凑全的家庭不多。

    但其实到了2,3年的时候,手表自行车这类的东西在城市就已经开始慢慢普及了,而在一些比较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城市,电视,洗衣机,电冰箱已经成为了新的‘三大件’,国民对于大件商品的的消费能力从当初的几十块,上百块的区间,已经一跃进入到了几百乃至上千的区间!

    0年代的大兴是能源型的城市,虽然相比北京上海广州这些顶级大城市要逊色不少,但也毕竟是全国首批‘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工人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在全国也算是排的上号的。

    “哥几个都是出来赚钱的,不过咱们这个摊子不是大锅饭,我也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推销这种事情,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推销的好,赚钱就多,这都是自己的本事,以后谁也别眼红谁。”段云顿了顿,接着说道:“另外就是我要提醒各位一句,咱们这次主要是做售后服务的,天线有问题,该换的换,该修的修,那是咱们的衣食父母,是绝对不能得罪的,至于推销音箱的事情,那是顺带着推销,不能强行推销连哄带骗的!回头我都还会亲自去上门复查的,如果谁坏了规矩,那我只能说我这个摊子庙小了……”

    “段哥,你放心,这些事情我们都明白。”

    “是啊,我们哥几个都是实在人,不会做这种砸饭碗的事情的。”

    几个青工闻言连声表态道。

    眼见这帮青工态度都很诚挚,段云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其实段云这样安排,除了是想大力推销音箱外,也能提高他们搞售后维修的积极性。

    段云作坊的人手还是有些不够,不可能建立一个专门的售后维修团队,也就只能通过这种办法来运作一个完整的销售,安装和售后的体系。

    从当初段云在矿务局卖出的第一套天线开始,这两个月时间来所有销售用户的资料地址都被段云完整的记录。

    两个月时间做一次主动售后服务,算是比较负责的做法了,同时还可以借机推销音箱,这也算是个一箭双雕的做法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翻译人才
    周一早上,段云刚到单位就被书记叫到了办公室中。

    不过和以前不一样的是,今天来到书记办公室后,赵东升对他是相当的客气,甚至还起身给他到了一杯茶水,让段云感觉有些受宠若惊。

    其实自从段云考上夜大后,不光是书记,厂里的其他人也都开始对他另眼相看,虽然只是个技术科的小技术员,但机关中很多人见到他后,都会和他主动打招呼。

    事情明摆着的,大学的学历注定了段云将来有了平步青云的基础,技术员只是他的一个过度岗位而已。

    “书记,我来我来”眼见赵东升将泡好的茶水递过来,段云连忙起身接了过来。

    “小段啊,最近在技术科的工作还适应么”赵东升微笑着问道。

    “适应倒还能适应,不过就是太清闲了点。”段云撇撇嘴说道。

    “呵呵,你闲不住不肯混日子这很好。”赵东升闻言笑了笑,说道:“其实在机关工作门道多,有些工作确实悠闲,但时间长了的话,容易把人呆废了”

    “书记您说的对。”段云点点头,接着说道:“人安逸的时间长了,确实容易让人变得懒散,不过我可没有闲着,关于新技改的项目已经有了初步设计的方案了,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全部完成。”

    段云知道赵东升这么说其实是想给自己提个醒,让他不要忘记研究新技改的事情。

    虽然说段云如今考上大学后,在厂里的境遇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他也知道,目前自己还只是个在校夜大的学生,在学历没有真正到手之前,赵东升依旧是他最大的靠山,况且赵东升一直对他很不错,当初技改奖金,劳模名额,以及分房提干,都是赵东升从中推波助澜的,所以段云目前还必须在赵东升这边保持一个谦恭的态度,这一点问题没有。

    “嗯,你明白你该做什么事情就好,其实我偶尔提醒你,也是为了你将来的前途。”听到这里,赵东升满意的点点头,沉吟了一下说道:“最近你的修理生意还忙么”

    “还行。”段云应了一句,惊讶的问道:“书记您是怎么知道我干修理的”

    “呵呵,厂子就这么大,况且你现在是厂里的名人,很多双眼睛都看着你呢,之前就有人和我说过你的事情”

    “说我什么了”段云问道。

    “你不用紧张,他们就是说你修理电器技术高,是个人才,这又不是投机倒把,我不会管你这种事情的。”赵东升顿了顿,接着说道:“我只是想怕你耽误了正事而已”

    很明显,赵东升从来就没把段云的电器修理生意当回事,厂里人在外边干私活做小生意的人不少,但厂里的工作才是正事,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这也是赵东升想让段云明白的事情。

    只是赵东升没有想到的是,如今的段云已经是全厂的首富了,身家已经突破了六万

    “赵书记您放心,我心里有数。”段云应道。

    “嗯,我知道你小子悟性高,我当初没有看错你。”赵东升坐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说道:“下午轻工局有个会议,你跟我过去一趟。”

    “您让我参加局里的会议”段云闻言吃了一惊。

    上次国庆劳模表彰会的时候,段云见过了市轻工局的局长瑞阳,当时他也到车间亲眼查看了自己改装的车床,瑞阳也曾经说过下次有技术方面的会议的时候可以带上段云一起参加。

    但段云从来不会把领导在台面上的客套话当真的,所以听到这次要自己也参加局里的会议后,段云还是多少有些意外的。

    “这是瑞局长的要求,让咱们厂和兄弟单位带上有英语特长的职工干部下午到市局开会,说有任务要交给你们,我考虑到你能考上夜大,英语方面肯定没有问题,所以我和厂长通了个气,决定带你和程清妍过去开会。”

    “这样啊。”段云闻言点点头,说道:“咱们厂的于副厂长和程总工不也是大学生们,他们也会参加会议吧”

    “他们那茬子大学生英语水平都不高,主要学的都是俄语。”赵东升说道。

    “额。”段云闻言这才恍然大悟。

    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语言”,在国内形成了向俄语“一边倒”的形势。俄语学院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占据了整个东院,而英语则被列入“小语种”的行列。

    之所以会选择主修俄语,是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的。

    当时的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世界上有12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老大哥。

    60年代苏联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援助,工厂农村到处有苏联人,普通中国、苏联公民都有民间交流。

    最重要的是当年的工业技术都是苏联提供,标准也是苏联标准,所以无论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还是国内技术岗位工作的需求来说,将俄语作为第一外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直到1964年的时候教育部才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把英语列为第一外语,而这之后国家进入长达十年的风云时代,以至于在国家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英语翻译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甚至一个普通地级市都找不到几个高水平的翻译人才

    “你英语水平如何”赵东升个对段云问道。

    “一般吧。”段云很干脆的应道。

    其实段云前世的时候,英语水平还是不错的,已经过了六级,另外在进修博士期间,段云为了撰写论文,也翻译查看了很多外文的资料,而且还和同校的外国留学生经常交流,所以口语方面也是没有问题的。

    “嗯。”赵东升点点头,说道:“我猜这次局里可能是需要一些懂英语的人翻译什么东西,如果你感觉自己能力不足的话,千万不要打脸充胖子,万一翻译工作出现错误的话,那可是要担责任的”
1...7879808182...5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