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楚天秀的心在骚动。
这还用一个多时辰呢,干坐着无聊,得找点事情来做!
“不如,本姑爷给你们说个大长篇的故事,熬过这守岁吧!”
他道。
“姑爷会作词,还会讲故事”
祖儿惊奇。
“嘻,词太简单了。故事才好玩,石头我都能把它说出花来!”
楚天秀眼睛一转,朝三女,神秘兮兮的说道:“对了,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石头的故事”
“石头的故事”
李虞疑惑。
祖儿和狄儿也连连摇头,“石头满地都是,这能有什么故事啊!”“对啊,石头能夸出花来吗!”
“哈哈,这你们就不懂了吧!本姑爷的一身本事,一半在嘴上。”
楚天秀得意的一挥衣袖,道:“也罢,本姑爷今夜,就好好给你们讲这个石头的故事,这名字就叫《石头记》,这是一千多年之后故事!”
“第一回,话说女娲补天,剩一块顽石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玩弄一番,便携带下凡。”
这《石头记》的开篇,太过于气势宏伟。
女娲补天,天地大奇观也。
直接将李虞、祖儿、狄儿给生生震住,瞠目结舌,不敢出声。她们愣是没想到,楚天秀这一说,便是一块补天的天地奇石。
天见可怜。
这大楚皇朝还处于在竹简时代,一卷竹简不过几百千字而已。
读书人都拼命往短里写,一个朝代一个帝王,恨不得用一句话就把它给说完了。
哪里有如此滔滔不绝的鸿篇巨著,将一个顽石的故事,写的如此的细致入微。
小说开局三板斧,第一斧就要把人给震慑住。
“第二回。某世某国有荣国府,一位公子口中衔宝玉而生。这位嫡派子孙名贾宝玉,出身不凡,聪明灵秀,不读正经书,却偏爱和小姐姐们玩耍。”
李虞听着,更加惊愕了。
这女娲炼的顽石,一转眼坠落成了凡间的灵玉,入了一位王府公子口中。
衔玉而生!
脑洞太大了,这世间还有这等神奇的事情
很快,三女完全听入迷了。
楚天秀说完两个回合章节,口有些干了,正要喝一杯水。
却听祖儿急忙道,“姑爷,不要停!”
说完,她顿时隐隐觉得似乎哪里有不妥,可是又说不上来,粉面一片羞赧,羞的钻到李虞的怀里。
“姑爷不停!咱们接着来!”
楚天秀一笑,“这才刚刚进入正题呢,第三回。话说这位贾宝玉,有个表妹林黛玉,她丧母之后,贾母接林黛玉入荣国府。这一接,可就不得了,引出一段千古传唱的孽缘!”
香闺主卧内。
姑爷好厉害一个石头都能瞎编出这么多故事来!
祖儿满眼都是崇拜。
李虞美眸闪亮,嘴角含笑,望着楚天秀滔滔不绝。
赘婿虽然被世人骂为纨绔,昏庸透顶,但亲眼看了才知道,楚天秀心中奇思妙想,实在非常人能及。
狄儿已经听呆了,眸眶微红,趴在楚天秀的腿上,听着这个凄美动人的荣王府故事。
好凄美啊!
她不时的擦拭着眼泪。
“林黛玉好可怜啊,身世太可怜了,从小要吃药才能活!”
“还好有宝玉表哥疼她!”
听着听着,三女渐渐困了,拼命睁着眼帘,想要再听下去,却终于熬不住困意,陆续趴在楚天秀的腿上睡着。
“嘶!”
楚天秀感觉自己的腿都麻了,发现她们三人已经睡去,终于停了下来。
她们的脸庞上,在暖炉下都是红扑扑,弹指可破。
楚天秀将她们三人的娇躯抱了起来,放在大床上,取了一床被褥,帮她们盖好被子。
三美大被同眠,简直幸福的冒泡啊!
可惜。
未行大礼,不能钻进被窝。
否则不过审。
楚天秀感觉鼻子一热,伸手一抹。
哎呀呀!
猪腰子补过头了!
完了,这腐朽的小昏侯上门入赘的生活,乐不思蜀啊!
他此时,却听见,平王府外面“噼里啪啦”又是一阵爆竹碎碎声。终于守完了岁,到了新的一年!
53 已亥年末!
除夕夜。
皇宫,金銮殿。
大殿上空荡荡的,只有皇帝项燕然,太尉李荣,以及蔡和大太监等寥寥数人,气氛肃穆。
宝座台上,放置着一卷巨大的《天下堪舆图》,要比郡主李虞书房那份更为精准而详细数倍。
太尉李荣禀报:“陛下。自小寒以来,北疆诸军镇频频来报。塞外匈奴缺粮,屡屡进犯扣边,洗劫商旅和边民,多达一百余次,劫掠边民数千之众。”
项燕然沉默,忽然问道:“平王,山丹军马场那边的战马,有多少”
“山丹军马场,已育战马十万匹。骑兵十万,步卒三十万,随时可征战!”
李荣沉声道。
项燕然目中炽烈。
他起身,眺望着北方。
十余年前。
那年大雪,匈奴请求大楚和亲,通商。
但,自太祖项羽立朝以来,大楚对匈奴奉行“不合亲,不割地,不纳贡!”
不服就干!
早就和匈奴打过不知多少仗,打的匈奴望风而逃。
只是太祖逝世之后,大楚频频生出内乱,皇帝几年一换,以至于无暇顾及匈奴,令匈奴逐渐坐大。
匈奴和亲不果,恼怒之下屡犯边境,劫掠边民,军报频频。
项燕然三十余岁,正是年青气盛之时,一怒便效仿太祖皇帝霸王项羽,率三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另以李荣为大将军,单独率五万铁骑为策应,北征匈奴。
大楚军一路横扫大草原,打的匈奴部落节节败退往草原深处。
可惜。
大楚军不熟悉草原地形,未占地利之便,他因前番多次小胜而御驾冒进,被匈奴以败退诱敌之计,数十万的重兵围在草原深处。
李荣率军为策应,接到紧急军情,亲率以李氏子弟为核心的五万骑兵,杀入匈奴重围之中,护驾突围。
此役,李荣三子为护圣驾突围,齐齐阵亡。
李荣中十余箭矢,几近垂死。大楚军虽斩杀匈奴过万,但自身也损伤数万,士气丧失,只能退回大楚境内。
所幸的是,平王李荣回大楚后养伤数年,终于康复过来。只是伤在腹部,伤及了精气,再无后裔。
剿灭匈奴之战,功亏一篑。
此后十余年,大楚皇朝再未兴兵,休养生息,再不轻言战事。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朕十余岁登基,父皇盼我有朝一日,能登燕然山,刻石记功,故名我为‘燕然’。
朕一日也不敢忘怀,父皇临终的嘱托。有朝一日‘燕然勒功’,朕纵身死北疆,也能含笑九泉,对得起项家的列祖列宗了!”
项燕然说着,深深的看了一眼李荣。
他心中有一团汹汹的火。
希望能再次出征,亲手横扫匈奴王庭,将匈奴王斩于燕然山下。
若是太尉李荣觉得时机成熟,可以一战的话,他有再战匈奴的冲动。
“我大楚备战多年,固然随时可战。只是时机,还不成熟。臣已让宋镶老将军,去一趟西北,巡视边镇加强防备,抵御匈奴的袭扰。”
李荣沉默,摇了摇头。
大楚在上次大战之后,历经十余年的休养生息,虽然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但是实力并未比当年强太多。
况且,内忧、外患,隔三差五的此起彼伏。
数十万大军出动,人吃马嚼,损耗太大了。
此时出征,一切顺利倒也罢了。
但若是战况焦作不利的话。稍有不慎,四处燃火,四面楚歌,便是满盘皆输,大楚动荡。
项燕然沉默。
对于平王的顾虑,他心中自是了然。而且了解之深刻,非当世任何人所能及。
李荣觉得时机未到,定然是觉得把握不大,出战的风险太高了。
也罢!
朕已经忍了十多年。
再忍忍吧。
再花些年,扫除大楚国弊,多屯粮草,为北征匈奴扫除一切障碍。
“外面好大雪瑞雪兆丰年。明年粮食该有个好收成吧!多屯些粮食,边镇的士卒也能吃饱些。”
项燕然望着金銮殿外,忽然笑道:“对了,你那上门女婿,观之如何朕看他还是有点本事的,才给了他殿试优甲。”
“小昏侯还好。就是花钱的毛病,非常人所能及。以小侯爷之身入赘我平王府,他这是受罪了。皇上恩赐,臣是受之有愧啊。”
李荣苦笑。
这也是皇上“独断专行”,否则哪个小侯爷愿意入赘王府。
“朕欠你三个儿子,没法还!只能给你一个赘婿,聊当弥补了。平王府,不能无后!早些生个孙儿,也好继承平王之位。”
项燕然叹道,“平王,你这段时间辛苦了。先回去吧,弟妹还在等你回去!明儿正月初一,皇宫大宴群臣,还要早点来呢。”
“是!皇上也早点歇息!”
李荣躬身告退。
金銮殿内,再次安静下来。
项燕然在宝座上,翻看了北疆的诸多奏章。
有些心烦意乱。
这大楚虽有“盛世”之相,但是隐患也是极多,千头万绪,从何处开始解决呢
今年的岁举。
他便不满意。
年年岁举,皆是金陵十大门阀的子弟占了小半,官宦子弟占了小半。可是看看这些门阀士子的才能,都是平平之辈,勉强守成,无一惊艳之才。
反而是董贤良、主父焰、晁方正这几个“优等”平民儒生,有些不错的头脑和主张。
至于“优甲”小昏侯楚天秀,他也不是金陵门阀,历代昏侯从来不混官场但前朝楚氏虽衰,底蕴犹在啊。
当务之急,是得天下才,为己用。
可是岁举,年年撒网,却捞不着几条可堪一用的大鱼。滥竽充数的反而极多。
项燕然忽然想起来,董贤良写的策问答卷《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策》。
他看了很多遍。
早已经默记于心。
项燕然沉思许久,这董贤良还是挺有几分才能。
此等人才,若是能多出一些,何愁大楚不兴。
“春节元宵之后,百官上朝,当推行新政!让群臣上策,投石问路。”
他心中暗想着。
“皇上!”
蔡和大太监看皇帝一直在沉思,也不知还要多久,小心翼翼道:“今儿除夕太后,崔皇后,杨贵妃,众嫔妃们,正在后宫等您吃年夜饭呢太后那边催了好几回了!”
“哦!”
项燕然惊醒过来,站起身来。
出了金銮殿。
却听,金陵皇城内外,到处是“噼里啪啦”的爆竹响。皇宫里也能听到外面的热闹。
过了守岁。
到了新年了。
“已亥年,过去了!”
项燕然站在金銮殿大门外,望着远方的天色,淡淡道:“庚子年愿天佑朕吧!”
楚氏赘婿 55 塑料姐妹情
正月初一,巳时。
随着金陵城里的各府王侯和众二千石以上公卿大臣、诰命夫人、御封小侯爷、郡主、县主们抵达,准备参加皇宫盛宴,皇宫里变得非常热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