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把四人打造成人才典范,看谁还能撼动岁举制!
皇帝沉默。
表彰太子,他自然是认可的。
但是,金陵四大纨绔,他这皇帝在烟雨画舫里可是亲眼所见。
要是朝廷公开给他们四人进行表彰,大楚士子人人向他们四人看齐。这金陵四大纨绔,以后还不闹翻了天?
“王爱卿,你们这么吹捧小昏侯。良心过得去吗?”
项燕然淡淡道:“小昏侯这丹阳县令,在丹阳县干了几天就回金陵城享福了,请休病假至今。再给他戴一顶高帽子,他怕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呃...”
王肃副相被皇帝批了一顿,顿时尴尬,他还来不及解释什么,却被小昏侯给打断了。
“皇上圣明!”
楚天秀连忙站出来,随棍而上,道:“皇上治理天下,天下富庶,四海升平。
微臣每次瞻仰圣容,都惊叹良久,今日方才幡然醒悟,原来皇上早已经把天下治理好了。
我一个小县令,哪里还需要去治理丹阳县,丹阳县不治而治。臣见丹阳县已经大治,这才回金陵城,休养的。”
“小昏侯,别拍朕的马屁,什么叫丹阳县不治而治?百郡千县,哪个不用治理的?你这是暗示县令的官太小,要加加官?”
项燕然面无表情。
“皇上,微臣昔日在上书自荐的时候,便说,臣有大才,这官是越高越好,宰相也无不可。
当然,让臣当一郡太守,臣也是笑纳的。
陛下若是欣赏秀的才华,让秀去治理整个丹阳郡。臣保准明年还给陛下一个大惊喜。”
楚天秀立刻道。
“...”
“...”
丞相府众官们目瞪口呆,掩面不忍直视。
小昏侯还要不要脸了?
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公然给皇帝拍须溜马。
还大言不惭,张口向皇帝要官!
昏到这种程度,也只有小昏侯能干得出来。
别说本官认识小昏侯,否则被史官记上一笔,某年某月,某某和小昏侯楚天秀同殿为官...这名声岂不是臭了!
王肃副相摸了摸脸,一片臊红。
算了!
这小昏侯没羞没臊不要脸,以他雄厚老辣的功底,居然吹都吹不动,还是放弃吧!
这块贤德的碑坊,根本就立不住啊。
楚氏赘婿 139 小昏侯和谢胡雍,贴身肉搏!
金銮殿上。
皇帝项燕然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小昏侯的不要脸,那是登峰造极。拍须溜马毫不掩饰,索求大官到这金銮殿上来了。
他再多看小昏侯一眼,怕是一双眼睛都要被污了。
可是,想到小昏侯这般的自污,破了丞相府这番严密布阵,对扳倒“岁举制”有大好处。
小昏侯这是在给御史进行助攻。
忍了!
只要推动庚子新政,改革旧制。
他项燕然的大楚朝堂上,出了一名“昏庸”县令,也不是不能接受。
“朕,明察秋毫,一视同仁。
想为大官,必先拿出足够的政绩。
小昏侯,好好干你的丹阳县令。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天天在金陵城里休病假。
诸位爱卿,还有何禀奏?”
项燕然淡淡说道。
等小昏侯干完这一届,找个理由把小昏侯这县令免了。省的他天天吃皇粮,却不干事。
“谢皇上恩典,臣定拿出大楚郡县年考第一的大政绩,让皇上过目!”
楚天秀赶紧打蛇随棍上。
只是,这偌大的朝堂上,也没哪个大臣把楚天秀这番话当一回事。
政绩可不是耍嘴皮子,光靠喊是没用的。
大楚百郡千县年考第一,都是苦心经营了数年,乃至十数年,到了收割的季节,才能有此收获,往往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结果。
丹阳县这种土地贫瘠之地,县令不管政务,大楚郡县年考肯定是垫底的份。
...
门阀勋贵派系的朝臣们,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混乱。
被小昏侯自污这一搅和,反攻御史台的步调,显然出了乱子。
给小昏侯竖立一块贤德碑坊,从源头上去维护“岁举制”的战术,显然是靠不住。
小昏侯公然向皇帝拍须溜马,他在朝堂上当众开口索官,他的“昏庸”,冠绝大楚朝堂。
小昏侯亲自证明他这个殿试第一名就是个大昏臣,“岁举制”是不行的!
给小昏侯再多的好评,也架不住他的折腾。
赶紧调整战术!
但如何调整,这显然不在他们的预先计划之内。
他们并未料到,小昏侯居然会反对对他进行表彰。
...
众御史们面面相觑,不由暗松了一口气。
小昏侯这一手奇招,解了他们的围。
一旦金陵四大纨绔,因为《大楚邸报》一事,被朝廷公开表彰,竖立起贤德碑坊,想要抨击金陵四大纨绔就难了。
小昏侯越出色,越证明“岁举制”是对的。
现在,小昏侯亲自证明了自己昏庸透顶,让丞相府众官员们无计可施。
虽然御史们离胜利还远,但是至少不会立刻就被丞相府众朝臣们打的一败涂地。
御史大夫孔寒友心头苦笑。
他为了请小昏侯出手,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惨重。已经签了两份协议了,把董贤良给卖了一次,又让出了新制的第一届主考官!
希望这一仗能赢吧。
否则,本钱都亏光了。
...
王肃副相也想不明白。
他已经给出了“朝廷发布‘以纸代简’政令”这个利益极大的重招,又要对小昏侯进行表彰,为何小昏侯还要如此做?
当然,身为副相,久经朝堂争斗。
他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
利益,永远是朝堂上,官员们站队的唯一关键。
这也就意味着,他给小昏侯的好处还不够,御史大夫孔寒友给了更多,这才让小昏侯不惜自污,也要推翻岁举制!
但他这个副相,权力有限,能给出的只有这些好处了。
还想要给出更多,必须是谢胡雍丞相亲自出马才行。
谢胡雍是门阀勋贵派系,在丞相府的领袖。而平王李荣,则是门阀勋贵派,在军方的领袖。
要调整策略,重新排兵布阵,还要请谢胡雍主相站出来说句话。
“谢主相,您尚未表示态度?”
王肃副相请教道。
金銮殿上,不由安静了下来,众朝臣们屏息凝神,纷纷望向谢胡雍主相。
谢胡雍主相大人不显山不露水,平时就是一个和和气气老好人,但是能稳坐十余年主相之位,绝非和气宰相能说明问题的。
谢胡雍面目肃然,心中也在反复的掂量和评估。
御史大夫孔寒友,定然在小昏侯身上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资源,策动了小昏侯自污来攻击岁举制。
他要不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给出更大的利益,拉拢小昏侯,对御史台反戈一击?
或者...。
干脆将小昏侯和御史大夫孔寒友,一并击倒?!
谢胡雍反复的掂量和评估了许久,以门阀勋贵派在朝廷上的庞大实力,根本没必要去拉拢小昏侯,完全可以做到将他们一并。
“老臣请奏!”
谢胡雍起身,拱手正色道:“皇上,岁举制乃是大楚祖制,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但是,孔大人抨击岁举制的种种弊端。
老臣也承认,这弊端是存在的,而且要改。
臣请求增加一条,若是岁举的举子之中有昏臣混入朝堂,一旦查明其品行不端,当立刻革职!既然要兴利除弊,那就从小昏侯做起!”
既然小昏侯用自污这种手段,来攻击岁举制,那他就干脆就让小昏侯从朝廷官僚中滚蛋。
满殿的众朝臣们一听,顿时心头震惊。
谢胡雍主相,这是不打算忍小昏侯了?直接把他从官员队伍里踢出去!
小昏侯是殿试第一名,被除名,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先例!
这一招,够凶,够狠!
既抵挡住了御史台对岁举制的抨击,又把小昏侯这枚棋子给废掉了。
谢胡雍这番话一出,便是给丞相府定了进攻的方向。
丞相府众朝臣们顿时心领神会,不拉拢小昏侯了,直接把小昏侯和御史大夫孔寒友,一并拿下。
“臣附议!”
“臣赞同!”
“兴利除弊,岁举制是需要改一改。品行昏庸者,当立刻革除。”
丞相府的众多朝臣们纷纷站出来,义正言辞的附和。
把这“兴利除弊”的话头拿住,干掉小昏侯,哪怕是御史台也无法反驳。
“哎呦~,谢主相这是记仇了!”
楚天秀不由笑道:“前些时候,谢主相新娶一位美娇娘,宴请众门阀宾客,我这小昏侯身无寸银,也没送随礼。
没想到谢主相居然记仇了,堂堂丞相非要把我这小小的县令给撸下去不可。那我现在就补上贺礼,赠诗一首恭贺谢主相。还请谢主相看在这份大礼,别为难本小小县令!”
金銮殿上,众朝臣们都是一愣。
这什么意思?
金陵城里的人,都知道小昏侯写诗很厉害。
小昏侯忽然要写诗,赠送给谢胡雍主相祝贺新纳小妾,这意图何在?
“小昏侯,何诗赠送谢主相?”
孔寒友立刻疑惑问道。
他觉得,小昏侯这是话中有话,要直接攻击谢胡雍了。这...简直是万军之中,直取上将首级的自杀式攻击。
“哦,老夫洗耳恭听!”
谢胡雍目光微眯,心中掂量一下,不以为意。
他早就防着这一手了,他明媒正娶的小妾,未触犯律法,谁人能说他不是!
“《梨花丞相》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楚天秀笑道:“我这首赠诗,上下工整用词讲究,白发对红妆、梨花对海棠,完美对称。
我小昏侯赠送给丞相此等神作,必助丞相大人名垂千古。
谢主相觉得这诗,哪里需要改一改。
我明日在《大楚邸报》上,公开向丞相大人赔罪,这首诗作为本侯未能及时给丞相送贺礼的赔罪之礼。”
“呃...?”
“啊...?”
金銮殿内,众朝臣们都震骇的张大了嘴巴。
针落之声可闻。
小昏侯的脑子是什么做的,怎么就能做出这么毒的诗来!
“噗嗤~!”
太子项天歌实在是憋不住,抱着肚子,在抽筋,笑的喷出来。
他忍不住了。
差点要在桌子底下翻滚了。
他原以为,自己是大楚皇朝最倒霉的一个,被小昏侯一首《咏鹅》,“曲项向天歌”,成了大楚百姓众所周知的鹅太子,给名垂千古了。
没想到,谢胡雍主相也有这倒霉的一天,被小昏侯这一首《梨花丞相》,足以标榜史册。
同病相怜,今日终于有人能体会他当日的痛不欲生了。
这诗,太毒了!
这满殿的众王侯朝臣们,瞠目结舌。
他们再看向谢胡雍主相的时候,再也没有丞相大人以前威严肃穆的影子,脑海里无法抑制的浮现“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场景。
除此,没有别的图像了。
这副景象,简直不堪入目,难以直视。
谢主相大人也没想到,小昏侯脱口便是一首名垂千古的绝杀诗。
这满朝堂上,文学大家众多。
都能看明白,这首《梨花丞相》太绝了,威力之恐怖,足以传遍整个大楚皇朝。
况且,小昏侯还有《大楚邸报》助威,数日之内传遍大楚,毫无问题。
这首《梨花丞相》一出。
他这梨花主相,哪里还有威严,来统驭朝廷百官?
偏偏,他根本任何办法,对小昏侯这首《梨花丞相》进行反击。这嘲讽诗,岂是那么容易做的。
只有让皇上,对小昏侯进行惩戒!
谢胡雍心中哀嚎一声,悲愤欲绝,匍匐叩首,道:“皇上,臣垂垂老朽,不堪受此屈辱,臣请求致仕,归隐乡野!”
今日这朝堂上,有他谢胡雍就没小昏侯,有小昏侯就没他谢胡雍!
必须让皇帝严惩小昏侯,以儆效尤!
皇帝项燕然凝望着谢胡雍,这个担任了十多年,奉行“黄老之政”的谢主相。
他等了许久,终于等来谢胡雍这句话。
他有些舍不得谢丞相,毕竟只要他这皇帝决定的事情,谢丞相大多都是无条件点头。
但在岁举制这件大事上。
谢丞相挡路了,坚决反对损害门阀勋贵派的利益。
君臣相遇十余载,老丞相鞠躬尽瘁,也算为大楚尽力了,是该回去颐养天年了。
项燕然深吸一口气,“朕...准了!”
楚氏赘婿 140 梨花丞相吐血致仕
“呃?...”
谢胡雍匍匐在地,闻言懵了,愕然抬头。
皇帝准了?
准了什么?
谢胡雍发现皇帝“误解”他了,神情顿时无比的惶恐。
不~,老臣不是请求致仕的意思!
他谢丞相虽七老八十,但是依然筋骨强健,在床榻间尚且雄风依旧能战,当然还能在主相的位置上干的动,为皇上和朝廷效力十年。
皇上,老臣是恳求您严惩小昏侯啊,不是真的想致仕啊!
按照正常的套路,丞相应该是三辞才是真的致仕。
他请辞,皇帝挽留。
他二次请辞,皇帝二次挽留。
然后第三次他就不能说了,勉为其难继续留下来效力。因为说第三次那就是真辞了。
这才第一次呢...皇上,您不能这样啊!
谢胡雍激动的颤抖,这一瞬间几乎要崩溃,泪流满面。
皇帝项燕然宝座上从站起身来,下了大殿台阶,扶起谢胡雍主相,心情沉重道:“老丞相辅佐朕十余年,治理天下,这份劳苦功高,朕是知道的。
朕赏赐黄金百斤,良田百顷。老丞相,回去之后,好生颐养天年。至于小昏侯,胡乱写诗,朕定会好好的惩罚他。”
“皇上~,老臣叩谢圣恩!”
谢胡雍泪流满面,叩首谢恩。
他还以为皇帝会稍微挽留一下,他也好借驴下坡,继续为皇上效命。
可是,皇帝一口就批准他致仕的请求。
他纵然有百般不舍,也无力回天。
谢胡雍摘下自己的丞相官帽,交给皇帝,再次叩首谢恩。
他心头酸楚,蹒跚的站了起来。
在众朝臣复杂的目送下,恋恋不舍的离开金銮殿。
走了!
他谢胡雍主政大楚皇朝丞相府十余载,终于到了告别金銮殿的时候。
...
金銮大殿内。
数百计的王侯、朝臣们面面相觑,王肃副相、太常卢梓、郎中令崔浩然...,尽皆默然,鸦雀无声,无不震撼和惶恐。
稳坐十余年的谢胡雍丞相,忽然之间就倒台了!
门阀勋贵派的文官领袖,辞官了!
这固然有谢主相被小昏侯的一首《梨花丞相》诗,给气的激愤之下提出请辞,以退为进要求严惩小昏侯,结果疏忽大意中了招的缘故。
但是,小昏侯是无法让丞相辞官的。
这是圣意。
皇帝要改革“岁举制”,反对者定然是要被扫出朝堂,只是在等着谢主相亲自开口请辞。
众臣终于明了,皇帝的心意坚如铁。
废除“岁举制”,势在必行。
再阻挠,唯有致仕回家一途。
...
御史大夫孔寒友愣在殿上,难以置信。
他最大的希望,也不过是废除“岁举制”。
却没想到,谢主相忽然倒台了?
谢胡雍主相是门阀勋贵派系官员的文官领袖,可谓是金陵十大门阀的主梁骨。
这个剧烈的变化来的太突然,以至于他这个谢丞相的最大政敌,一时没能反应过来。
小昏侯和谢胡雍丞相之间,实力相差悬殊,犹如鸡蛋和巨石,毫无可比性。
小昏侯这本是自杀式的一波冲锋。
却居然无意之间,对稳坐十年的主相谢胡雍,砸了谢主相一脸的鸡蛋糊,完成了一记绝杀。
成功的在万军之中,攻陷了敌方固若金汤的主大营,直取上将首级。
太子项天歌趴在桌子底下,憋着笑,肚子都在抽筋。半响,才恢复过来,钻了出来,一本正经的端坐在太子位上。
楚天秀挠了挠头,看到周围众朝臣们一副惶恐之色,望向他。
他不由满脸都是无辜。
这关他小昏侯啥事啊!
谢主相自己气愤的大声嚷嚷要辞官,皇帝一口痛快的批准下来。
他什么事都没干。
不对,他干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补了一份贺礼,送了一首贴切无比的《梨花丞相》诗,给老丞相新纳小妾进行道贺而已。
仅此而已嘛!
谢主相倒台这件事情,跟他半个铜板的关系都没有。
...
“谢主相请辞,告老归隐,朕深感痛惜啊!
然,朝堂不可一日无丞相总领百官政务。
御史大夫孔寒友,这主相之位就由你来接任吧!
另外,王肃副相,你接任空出来的御史大夫之位。
至于副相由谁接任...孔爱卿这几日拟个人选上来,朕看看再做定夺。”
皇帝项燕然重新登上了金銮殿上的宝座,威严的目光扫过众王侯朝臣,淡淡道。
他拍板,把这件事情彻底定了下来。
新主相上位,谢胡雍想厚着脸皮回来要官,那也不可能了。
“臣领命,臣抓紧把副相的人选草拟出来。”
孔寒友心头激动,上前一步谢恩。
朝堂三公排位,“丞相”统领百官居首,“太尉”统领军政次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最次。
他的权势原本是最小,只能占着御史台。
可是随着谢胡雍主相的倒台,他现在由御史大夫一跃晋升主相,为朝廷百官之首,终于可以大手笔,主持大楚皇朝的制度改革了。
他晋升为主相之后,废黜“岁举制”已经变得要容易许多了。
“老臣领命,谢圣恩!”
王肃副相有些无奈,却又甘之如饴,接受了这个安排。
而副相看似离主相只差了一个主副,其实差了足足三个位置,并非“三公”。他要先晋升御史大夫,才有希望晋升主相。
这次升任御史大夫,对他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升迁。
毕竟,位列三公者,方可封侯!
他已经有资格封侯了,只等合适的时机提出来。
殿内,太常卢梓、郎中令崔浩然、少府萧恭望、大鸿胪刘骐、廷尉郑景荣、大农令杨褚,等等九卿们彼此看了一眼。
这副相之位,应该会从九卿高官里面选出一位来。
“臣等附议!”
众王侯、朝臣们附议,再也无人坚持反对改革岁举制。
所有朝臣们都知道,大楚朝堂的格局大变了。
孔寒友晋升主相。
而王肃晋升御史大夫。
这相当于,把儒派首领孔寒友,放到了一群门阀勋贵官员之中,成为了他们的名义长官。
而把门阀勋贵派的副首领王肃,放到了儒派御史们中间。
两位领袖进行了一次对调。
门阀勋贵派还怎么团结一致的战斗?
御史们看到王肃成了御史大夫,也都有些懵!
还有一点极为关键,皇帝给了孔寒友一个草拟“副相”的提名权。
这意味着,孔寒友有机会用“副相”的位置,拉拢一名九卿,跟他同盟。这无疑,会极大的瓦解门阀勋贵派内部的团结。
“今日大午朝,众卿商议许久,天色已晚。其它事务来日再议,退朝吧!”
皇帝项燕然对这个战果已经很满意。
谢胡雍丞相主动辞官,搬开了一块最大的绊脚石,换孔寒友上位,废黜岁举制已经相当于大功告成。
鸣金收兵。
下一步是确立新制。为朝廷,选拔出一大批最出色的人才,为帝王所用。
究竟是采用孔寒友提出的“中正制”,或者是其它什么制度,这要让众王侯、臣们回去好好商量、谋划一下才是。
楚氏赘婿 141 谢氏门阀哀鸿遍野
午朝退朝。
楚天秀出了金銮殿,却见天色暗沉,乌云笼罩。
远方,隐隐有“轰隆隆”的雷声传来,下起了小雨。
惊蛰,多雷雨。
他独自一人撑着伞走在宫里的道上,附近的官员们都畏如蛇蝎,眼神躲闪,躲得远远,避之不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