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可没想到居然还有敌人打过来自废武功的想法
“陛下,刑恕之意乃是我朝与北辽承平近百年,如今北辽与西夏同时发兵攻伐,必有其原因。”
“朝廷只需遣一臣工于北辽君王之前指责其行为,商讨退兵即可,无需动用杀器,以免毁陛下文治之功,圣王之道。”
赵曦知道这范育是在为曾经的同门狡辩,偏偏东拉西扯的还靠上了。
“刑爱卿可是此意”
赵曦语气愈发亲和了,像哄小姑娘棒棒糖的坏大叔一样。
“回陛下,臣确实是此意。”
“也就是说刑爱卿、范爱卿以为,只要遣臣子到大军前,就可以令辽夏退兵还不用付出代价是吧”
“还有谁持这种观点,一并站出来没有没有了就尔等两人也罢”
“来人,拟旨命刑恕、范育为使自河东路前往北辽西夏,凡见此圣旨者,不论城防是否处于交战之中,一律为二人开城门”
赵曦语气依旧平和,可谁都感觉到官家的话越来越冷了。
再听官家的话这不是任命使臣,这是令二人去送命。
“陛下不可”
“陛下,万万不可”
“陛下三思,臣子之过,令有司处罚即可,万不可坏国朝军防之事”
在朝臣前列的一帮重臣,不约而同的出列了,一个个忙不迭的喊话,连根本的秩序也不讲了。
旨意未成,还有挽回的余地,一旦官家把这份旨意收尾了,那就真成了圣旨了。
除了政事堂封驳,否则刑恕和范育就只能从两军交战的战线过境出使北辽了。
这根本就是要让他俩死
大战前封驳陛下圣旨就是政事堂的相公们也知道不合适。可真让官家的旨意达成,也不合适呀
“哦怎么不合适了刑爱卿和范爱卿自认为可凭使臣便可退兵,朕也是成全臣工千古之大功业”
富弼见官家转到了论这二人行为上,就知道此事有缓和了,赶紧上前一步请奏。
“陛下,刑恕、范育无知兵事,肆意妄言,是为罪过,其罪不至死。陛下,还请陛下看其二人是为谏言之举,予以贬黜”
“臣附议”
“臣附议”
一串重臣,全部出列附议了。
而刑恕和范育已经傻眼了,只知道跪着,把头贴着地面。
一直以来,官家都是讲道理的,即便是比先帝强势,在朝会上也没有这样武断的去惩罚臣子过。
在朝会上如此发言,确实是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做底,也有哗众取宠的想法。
在他俩看来,朝堂臣工持有天人合一思想的应该很多,以这个借口出头,应该所从者众。
他俩无非是想给朝廷提一个思路,就是议和的思路。
毕竟,看前线的奏报,并没有出现激烈的交战,或许这又是辽夏在耍早先那种恐吓的把戏,只不过索求的好处而已。
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监察体系即将完成,官制改革在即,官家的威望越来越重,这又是在被辽夏联军进犯的时刻也只有他俩还想着刷存在感。
这不是辩经呀,更不是平时的扯闲事,这是战前投机也不至于在这时候投机,风险太大了。
官家可不是先帝,如今的军力也不是早先的军力,是已经有过大胜战绩的军力。
别说是官家,就是大多数臣工,也没觉得真打起来就会输特别是在苏颂把辽夏不惧火器的原因说明了以后。
这不,风险果然来了。
“兵临城下,应该是众志成城抗击外敌之时,朕想不明白,为何尚有自废武功以求和的想法”
“遣一使可停战你是当耶律洪基是傻冒还是当我是软蛋你也知道不宣而战必事出有因,难道耶律洪基发兵雁门的原因就是缺你这么一个不知所谓的臣工去谄媚吗”
“被人打上门了,然后咱们着脸跑过去喊大爷,你能做的出,我赵曦丢不起那人”
“刑恕、范育,你二人到吉州监酒吧南方丙丁火,希望在江南西路能让尔等沾染些火气”
赵曦终归还是没真的要他两人的命可这吉州吉州有酒吗
刚还是可以入朝会参政的京官朝臣,一下子就成了不入流的监酒官
“陛下”
“休要再求情战前扰乱军心者,按律是杀无赦”
赵曦都没管是谁出声了,很粗暴的喊停了。意思很明白,若再有求情者,赵曦不介意以战前扰乱军心论处。
“凡战前再有议和者,杀无赦此言着为永例”
这是战前,也是有了政事堂近段配合着的基础,赵曦也是借机定下这规矩。
说真的,政事堂相公还算明事理,绝不会在这时候忤逆自己的做法。赵曦不介意用强权把思想统一了,他不想再听到遣使谈判之类的建议
战是他们先开打的,怎样结束由不了他们。那怕只有三十万新军,赵曦自认为固守防线还是没问题的。
“都亭驿、都亭西驿北辽西夏常驻使臣求见”
赵曦的话音落下,臣工还没做出什么反应,就听见殿外内监拉长的尖细声
赵曦愣了,又想笑玩什么打都打了,派个说客送甜枣吗
“陛下,这是来使”
富弼见官家愣着不出声,便出言提醒。两军交战还不斩来使,何况这是都亭驿的常驻使臣。
那就见见吧,赵曦随意的摆了摆手。
“外臣萧山、也火横山见过宋国陛下我等奉命请宋国将火药秘法供我大辽、大夏参详,河东路二十万大军便立马退兵”
看来这就是兵发雁门的目的了。
赵曦很想对这使臣笑到底谁傻呀
第五三七章 干净利落
赵曦考虑过这个问题,当初在好水川将西夏痛揍以后,赵曦就想过,西夏会毫无底线的去贴近北辽。
没办法,西夏属于四战之地,北辽、大宋、吐蕃、回纥,哪一方都对西夏有威胁。
西夏几乎常年作战,跟大宋打,跟吐蕃打,跟回纥北辽也打。
凭着他们的野蛮而悍勇,硬是打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没有哪一家在跟西夏对战时有绝对优势,北辽也不行。
可从赵曦率军在好水川一战,让西夏有了危机感大宋以武备的优势,完全可以碾压他们。
所以,西夏就毫不犹豫的向北辽靠近了,希望联盟北辽能牵制大宋。
想必此事西夏运作了很久,应该从好水川一战以后,西夏就已经在运作了。
皇城司带过来零星的信息,也表明了这点很遗憾,皇城司一直被用来针对国朝,用在外邦的力量很弱。
这还是赵曦接管皇城司以后,责令王中正侧重于发展外邦的探知,甚至到了不惜代价的地步。
结果,这次的辽夏联军出兵,还是没能提前得到消息跟辽夏在国朝的密谍一样,都仅限于外围,那怕是腐蚀官员,也是底层的小官吏。
说远了。
在郭逵、种鄂和王韶请奏向邈川吐蕃动兵时,赵曦就想过会不会触动北辽和西夏的联盟形成
毕竟好水川一战很久了,北辽和西夏未形成联盟,也就是说北辽还遵守着澶渊之盟的协定。
可一旦北辽发现大宋真的强大到可以碾压西夏时,肯定会配合西夏来逼迫大宋。
这就是了西夏左厢神勇军司,绕过麟州恐怕连府州也不会攻打,如果没有抵抗,估计他们连边墙都不会攻击,只想着掠夺些粮草到雁门与北辽会师。
这也说明了,这一次的联军,西夏是处于劣势的是否可以利用一下
赵曦转念就放弃了。
他还是想痛痛快快的把这个所谓的联军打趴下
所以,有些戏谑的看着陛阶下的北辽和西夏的使臣。
“尔等是说,若我朝将火药秘法共享,雁门关的入侵之兵就会撤军”
“正是宋国陛下,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宋国奉行先圣之道,为区区火药之法,引发三国之大战,造成边民生灵涂炭,又何苦呢”
不得不说,这北辽的使臣倒是有一张好嘴,也有一副好胆。
可惜了,若刑恕与范育有这份胆,赵曦真的不介意赏赐。
唉国人的胆,还是没有彻底壮起来呀。
没有扎实的后盾,就不会有嚣张的使臣。弱国无外交,古今相同。
“稍等”
赵曦摆手让使臣靠边这动作让满朝堂的臣工都有些异样不是刚说了凡议和者杀无赦吗官家这是何意
“富相,何人为馆伴使”
“回陛下,翰林侍读林旦。”
“着林旦知漳州,即日启程,不得停留鸿胪寺卿罚铜一百斤,以儆效尤”
“陛下”
好好的,官家怎么能当着外使处置内臣呢再说了,这林旦刚想到这些,富弼就没再往下想。
“富相,昨日狼烟起,富相已然下令,关闭都亭驿、都亭西驿,由汴梁驻军看防”
“这辽夏使臣既然是常驻,又如何得知国朝雁门关的战火是狼烟吗狼烟信号的指示,外邦使臣又如何得知”
“而现在,边疆军情外邦使臣居然如此清楚朕没有按叛国论处已经算是仁慈了。”
“未经朝廷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接待外邦使臣,任何人不得擅做主张与外邦使臣交流。”
赵曦语气越来越铿锵了,都似乎能听得出刀戈之音。
“文相”
“臣在”
“枢密院与兵部共同拟定命令,从即日起,直到这场战役结束,未经允许,凡接近都亭驿、都亭西驿五十米者,不论是谁一律杀无赦”
“胆敢与外邦使臣勾结,传递消息,或者擅自放出都亭驿、都亭西驿任何驻守人员者,杀无赦”
既然是要在朝会上统一思想,赵曦不在乎嘴里说的杀无赦过多。
这大概是国朝许久以来,第一次在朝会,出现如此多的杀无赦吧
赵曦并不嗜杀,也没有随便就砍谁的头。可今日朝堂的气氛,从刑恕、范育一撸到底成酒监,到林旦远窜漳州,没人敢怀疑官家的杀无赦是唬人的。
关键是,整个政事堂相公没一人阻拦,相反都在配合。
这次朝会的意义,相公们不可能看不明白。
“二位使臣,见笑了。敢问尔等还需要答案吗朕说了,从即日起,都亭驿只准进不准出凡有抵抗者,军卒便宜行事”
赵曦看着使臣说,脸上还带着笑
“宋国陛下,两国交战尚不斩来使”
“朕说要杀你了吗来人请辽夏使臣入都亭驿,未经允许不得外出给朕看死了”
为避免使臣叽哩哇啦的叫唤,负责守卫勤政殿的军卒,在拖拽使臣时,直接架着胳膊,捂住了嘴就看着动作,也知道是老护卫营训练出来的,干脆利索
可能是第一次见识这样凶悍的朝会,使臣被带走一阵了,整个勤政殿还安静着,都沉浸在官家刚才强悍的一幕中。
一直以为,官家终归是赵家人,可细想想,官家这些年处理事,从来都是这般强悍的,不仅仅是强势。只不过在处理政事是略微委婉一些而已,让朝臣心悦诚服而已,结果从来都是干脆利索的。
也是,都已经开战了,你一个使臣还敢来我大宋朝会上叫嚣官家可是经历过征战的。
就是政事堂相公们,再回头想想官家的这些年对待朝臣还真是算仁慈了。
“政事堂、工坊城、讲武堂、兵部、户部、三司使等到议政厅议政,其余退朝吧”
赵曦懒得考虑朝臣们会怎样想。
不管是强权压制,还是说服,赵曦需要的只是把战前的思想统一了。
过分又怎样这是战前赵曦不容有异议存在。
然后,最紧要的应该是如何应战的问题。
这一次朝会,他专门让通知不常参加朝会的工坊城各主事,讲武堂各教长和教导,都来参会,真正的目的是接下来在议政厅商讨如何应战的事。
这也是他在朝会上快刀斩乱麻,干净利索解决乱事的原因。
真不想朝堂上再有添乱的事。
第五三八章 战略部署(上)
议政厅是要准备论战。虽然赵曦对太宗的阵图很不屑,也对国朝文臣在战前制定方略反感,当他即位后,发现自己也有点热衷于战前论战。
其实,战前制定大的战略,并非不可取。即便是后世,那些经典的战役,都是先制定战略的。
只不过将临战的权限交给将帅,别过多干预即可。
接下来要论战,赵曦便先去更换一下衣服。
衮冕倒还无所谓,就是那通天冠赵曦觉得不太随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