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直接是陈氏本家参与的多少”
“回官家,大理矿城和成都府水泥厂。其他都是陈氏出钱粮,或者与其他亲家合份子。”
这就有的玩了。
赵曦在知道陈氏参与大理矿城时,对于如何处置阆州陈氏,已经心中有谱了。
现在居然还有其他的因素赵曦觉得还是尽量不惹众怒。
虽然这只是最后的后手,也有与朝廷大义相关。不到最后的地步,赵曦还不想使用这点。
威慑,放在手里才是最有效的。
“宣内阁大臣进殿议事”
结果已经出来了。成都府监察衙门把完整的调查报告上交了。
这事,是该着往下一步进行了。
估计朝堂上对此也清楚了。
“诸位阁老,这是成都府监察衙门最终让调查报告。附所有的证言证词以及调查过程说明。”
赵曦指示着内监,抬出了一沓沓的纸张
最终的结果没有传出去,但是,道听途说的消息不少朝廷并没有拿到陈氏触犯大宋刑律的证据。
这不难猜测,毕竟现在陈氏族人还一如既往。
不知道算不算有所收敛,基本上并没有改变原本的轨道计费办法。
调查过程没人在意,都是大家已经了解的,并且,监察衙门的操守,在国朝如今是杠杠的。
都关注结果
“官家”
富弼无语了,真不知道怎么开劝慰官家。
这调查结果,很明显对朝廷不利,也预示着官家决断的这一次调查,就这样没事了。
切切实实的虎头蛇尾。
这样的结果,如此大的声势,对于官家的声望虽不至于损害多少,毕竟是有了这样的记录。
关键是,挑开这样的调查,又是这样的结果,即将会导致朝廷某些事上的动荡。
“没事诸位阁老,朕的意思是先礼也就是说,朕将下达诏令,告诫国朝私自运营轨道的地方州府郡县,要求他们在一月内,执行朝廷统一的资费标准”
“官家”
不仅仅是富弼,韩绛、吕公弼、张方平等都喊出声了。
官家这是要干嘛这事到了这地步,越继续,最后对官家对朝廷的声誉影响越大。
适可而止,公布公正的调查报告,为陈氏正名,这是弥补这件事对官家对朝廷造成损害,降到最小的办法。
而看官家的意思,这是还要继续吗
发布诏令,告诫地方,但是如果没有地方响应呢这对于官家的威望,不是雪上加霜吗
“诸位阁老,就说朕下达这样的诏令,内阁是否有封驳的理由吧”
“臣等不敢”
说什么好呢官家很明显是带上情绪了。
第六三九章 先礼后兵的兵
官家是聪慧,从孩童时已经开始展露了。
可是,没有谁的聪慧能真的算无遗策,也没有谁的聪慧可以万无一失。
官家啊难不成如今的威望,已经养成了刚愎自用不成
这是内阁大臣共同的想法。
这时候下达诏令,这几乎是一种自取其辱的做法。倘若是调查之前,下达这样的诏令,不管地方州府郡县是不是配合,对于官家对于朝廷,并没有任何影响。
大不了置之不理而已。
可如今呢,朝廷已经完成了调查,形成了报告,招惹了整个朝堂的关注,这时候下达这样的诏令,地方州府郡县若再不配合。
朝廷该置于何地官家又将会置于何地
然而,官家很明显是要一意孤行了。
富弼在加盖内阁大印时,心境是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彦国,官家越发独断专行了,官家的威望在国朝也越发到了极致。彦国,这事或许是好事。”
韩琦的话有些幸灾乐祸,真的,富弼就是这感觉。
“你认为大宋不需要这样的官家不需要具有极大威信的官家”
富弼对韩琦说的话,忘记了称呼。说完就直接离开了,进了自己的公廨,关门的声音砰砰作响。
也不知道是对谁有火气
“富相这是”
韩琦尴尬的对文彦博问话。
其他人都转身离开了,身边就文彦博。
“谁知道呢。”
文彦博摇摇头,也离开了。
一时间,整个内阁的气氛也显得诡异了。
富弼闭门,韩绛找吕公弼一起唉声叹气。而张方平在试着去猜测官家的意图官家从来没有过败绩,让张方平不去相信官家就这两把刷子。
富彦国是置身其中了,没法看到全景。
王安石则是有些气馁,在王安石看来,官家的诏令不该是这样不痛不痒的,应该直接强令要求阆州执行朝廷的计费标准,并且直接派轨道兵掌控阆州的轨道。
世人多愚昧,岂能太在意朝臣们的反应岂能过度看重朝臣的想法
只是唉,自己因为儿子王雱的身体,这段时间根本没顾得上关注此事,也没机会跟官家奏对
不管了,雱儿的身体王安石点了这个卯,又得回去了。
雱儿看来是不成了,自己需要多陪陪他。
就是小儿王旁,也从秦州监察衙门回来了
韩琦也会到了公廨。
官家这是黔驴技穷了吗为什么会出这样的昏招按照以往官家的谋事水平,绝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难道真的是刚愎自用了膨胀了偌大的威望让官家独断专行了
不确定。不就是诏令吗那就等等。
文彦博也觉得这需要观望。
河东路的轨道铺设,因为边境防务的原因,几乎是与京畿道同步的,甚至比秦州府都早一些。
从一开始,河东路的轨道,文彦博整个家族就是只参与不主导。
至于这事往下一步发展会是怎样,随大流呗。
司马光压根就没来,眼不见心不烦,他对现在朝堂的新鲜事务,特别不爽。
连内阁大臣都各怀心事,更别说朝堂了。
诏令下发的很快,被赵琴他们接手后的驿递,在及时性上,比原本的驿站体制要快多了。
“着算什么警告吗”
“当然是警告毕竟对阆州已经调查结束了,成都府监察衙门也有监察报告了”
“是挺吓人的呵呵”
陈家有一次聚集,针对朝廷诏令的议事。
“休要胡言乱语”
陈琦在制止族人轻佻的言辞,可他脸上的表情,暴露了他内心的欣喜。
“家主,此事我陈家改如何”
“这样吧。老七家不是又添一儿子吗咱家给儿子办个宴席,邀请一些亲近的”
庆功贺喜还是以这次的结果来拉同盟
“陈家居然给老夫下请柬”
李常本来是没有立场的,而这份请柬,却让他一肚子恼火。
“总衙,要去吗”
“去为啥不去我监察衙门公正廉明,结果如何跟我等无关。”
李常嘴里这样说,心里那个憋闷呀太憋屈了。
该不是这阆州的陈家,以为是自己在调查时倾向于他们吧
这个可真不能有对于官家,陈家有算什么
“总衙,下官以为此事还没到最后定论的时候,说不定待陈家宴席召开时,朝廷便有了其他措施。”
“来来,韶隆,到底为何,给老夫说说。可是富相有来信”
“回总衙,父亲大人没有来信。只是下官感觉官家不止于此”
不止于此或许吧。李常想了想自己在朝堂接触官家的经历好像这事还真有的说道。
至于去不去参加这个宴席,李常倒也无所谓了。
“既然阆州轨道与朝廷计费不同,那朝廷也就没必要跟阆州轨道衔接了”
“申天赐,从明日起,切断往来阆州的轨道运输,召回阆州轨道的维修服务工匠,取消阆州轨道的所有配件和更换件的订单。”
“李诫,从明日起,工坊城不再跟阆州轨道有任何业务往来,召回阆州轨道负责日常轨道养护的工匠。”
“中正,由你通知赵琴,将阆州轨道沿线的驿站客栈,全部关门,停止营业。撤出阆州轨道驿站客栈的所有人员,只保留官方驿递业务。”
“让赵琴知会航运方面,停止阆州陈家所有货物的运送。若陈家有异议,把契约丢给他,并且可以溢价一成容许陈家撤出航运方面的份子”
“王陶,最后再说你的问题,算是你将功补过吧。明日速派工坊城护卫,前往阆州,收缴工坊城放出去的十支火枪,同时取消使用火枪的授权”
“另外,半月内,必须将所有用于地方州府郡县轨道的火枪全数收回,并取消相关授权。”
谁说处置只有朝堂的方式
轨道的贯通,在一定程度上时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而商贸往来的频繁,在一定意义上是密切了整个国朝的关联。
如今的时代,满朝堂都不会对制裁有概念。
这才是赵曦先礼后兵的后兵。
第六四零章 怎么会是这样
就是这么直接,就是这么粗暴。
内阁还在胡思乱想,朝臣们还在观望,陈家还在筹备宴席
这时候,国朝的所有轨道站点,同时贴出了公告鉴于成都府阆州与朝廷轨道计费不同,看做轨道不统属一种类型。因此,朝廷的轨道运输,将不再进入阆州境内。
凡前往阆州的客官和货物,轨道方面只负责运送到梓州
同时,工坊城的护卫兵,在同一时间,整装出发,向国朝各州府郡县而去,带着工坊城收缴火枪的命令
傻眼了,所有关注这件事的朝臣都傻眼了。
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
谁都能想象到,没有了主线衔接的阆州轨道,将会是怎样一番情形。
轨道之所以能短时间内在国朝形成规模,并且贯通国朝所有州府郡县,正是因为它的衔接。
比如你在汴梁,想到阆州,只需要在汴梁购买一张票,然后在不同的站点更换轨道马车即可。
不用考虑沿路的安全,连住店都不用考虑,轨道会安排好一切轨道方面已经跟驿站客栈无缝对接了。
这一点不管是货运还是客运,都相当省心省力。
即便是有小件物品,只要在汴梁办理托运,轨道方面会将物品送达到阆州,并带着接收人的回执返回,再核算费用。
这些,也是让地方州府郡县轨道可以盈利的基础。
然而,这一次让官家釜底抽薪了。
怎么会这样都在自问。
阆州完了,这是紧接着的想法。阆州陈家完了,这是接下来的念头。掺合在阆州轨道中的收益没了,这是那些相关人员的想法。
汴梁百万人,蜀中不少,阆州也不少。时辰八节的总是要往老家寄点东西,然而,突然在这一天发现,汴梁的投递站,不再接收阆州的活说是阆州的事陈家说了算,不让进了。
子民是愚昧的,他们不知道朝廷和阆州是怎么了,但是却知道阆州陈家的势力。
“朝廷不管吗”
“管管什么人家阆州又没有谋反,都是营生,你赚了他就赚不上。这都是钱闹的,朝廷没法管。”
这算是明事理的人吗算吧,倒是省的朝廷出面解释了。
“以前没邮寄,不也一样吗大不了继续找人帮忙捎回去呗。”
“那能一样邮寄顶多七八天,找人捎现在连马车都不卖阆州的票了,想去阆州且麻烦了。这陈家想干嘛”
不就是矛盾转移嘛,很简单。都说士大夫最在乎名声,不知道陈家会怎样考虑。
陈家怎样考虑,只有陈家人清楚。但是,朝堂上跟陈家类似的官员着急了。
这一次,官家根本就没有用朝廷的权势,用的是跟权势无关的措施。然而,所产生的效果比权势还犀利。
如果是政事,臣工们总是能找到些申辩的切入点,可这没处入手呀。
怎么说说人家工坊城不该这样事实上工坊城的理由相当充足,既然资费不同,统属不同,我跟不跟你做生意在我。
这时候,朝臣们才发现,自己跟朝廷联系太紧密了。不止是轨道,好像整个生活都脱不开朝廷没人会觉得工坊城不是朝廷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