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袭
    对于占地增税法,大朝会讨论的最多,却是最不见效果。

    大朝会的其他需要讨论的议题,一项一项的每天都有结论成文,就是王安石的这个占地增税法,一直在讨论,却一直没结果。

    很想直接否了,可有陈氏的前车,都不敢步后辙呀。

    所有的分组讨论,都是模棱两可的,没有任何一位臣工敢直言否决。可能赵曦都不知道,朝臣们对他的敬畏到了如此地步。

    大朝会第三天了

    “听说王阁老在大朝会上提议,国朝产业用地缴税,应该按照产品的商税双倍缴纳。”

    汴梁的一间客栈的上房里,有人在低声说着。

    大朝会的议案提案,朝廷并没有要求保密,相反,还鼓励宣扬。

    任谁也想不到,低声讨论的这人,有一位是阆州陈家的家主陈琦。

    自缚上京请罪,被官家责令回去。陈琦以最快的速度跟工坊城达成了协议,一点都没犹豫。该舍的舍了,不该舍的也舍了。

    只是他没想到,成都府居然罢去了他家唯一的参政。现在的国朝,士人都知道,参政议政内阁,这是国朝的权利架构。

    作为一家耕读传家的世家,陈琦知道,一旦排除在国朝的权利架构以外,就意味着他们陈家要沦落了。

    所以,他不死心,他进京了。希望能找到一丝机会,让他那个阆州主薄的弟弟能保留参政的名头。

    “分组讨论如何”

    “暂时没有消息。听说分组讨论没有结果,朝臣没有人赞同。”

    “谢谢刘兄”

    陈琦没想到,他还会有一天跟一个商贾称兄道弟。虽然他家也有营生,可他从来不认同商贾的。

    只是,他这次上京,寻遍了蜀中的朝臣,没一人接见他。就连跟父亲有交情的张阁老,也以各种理由推脱了。

    人情冷暖,这是陈琦这一次感受最深刻的。

    没人注意到陈琦进京,就是皇城司也没有注意。一个被朝廷制裁后的世家,基本上算是离开了主流,也就不值得人关注了。

    张方平倒不是这样不近人情,也不是眼窝子就窄,是他很清楚陈琦到京的目的。别说是陈家正处于风口浪尖,就是正值大朝会期间,张方平也不好见陈琦。

    张方平想着,等这事风头过去了,探探官家的口风,招呼一声成都府尊,也算是对老友有个交代。

    赵曦更是已经忘记了这个名字。这时候,赵曦正私下跟儿子见面。

    太子是以宜州知州的身份入京参加大朝会的,除了有数的几人,都不知道这个叫赵成天的是当今太子。

    “曙儿,你怎样看占地增税法”

    “爹爹,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土地,都不真正属于皇家。孩儿以为,王阁老的提议是正确的,但孩儿也知道这不可能通过。”

    “如何解决,曙儿可有计较”

    “爹爹,孩儿主宜州,是大理矿城进入国朝的第一站。跟矿城往来频繁,也促进了宜州的商贸很发达。州城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占用耕田做其他营生的也屡见不鲜。”

    “孩儿在施政时发现,原本不纳税的耕田,占用以后反倒给朝廷上缴商税,并没有带来损害。同时,孩儿又觉得王阁老所言有道理。其中差别,孩儿一时无法理清。”

    嗯,还不错,儿子懂得思考。

    “曙儿,这就是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治政,其实就是一个寻找平衡的过程。朝廷和地方的平衡,朝臣和皇家的平衡,君王和臣工的平衡,百姓和士人的平衡,收益和付出的平衡等等。这些平衡点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变化是永恒,治政需要在不同的情形下,找到最适合的平衡点。”

    现在的是王安石想要打破这种暂时的平衡,想用将来的平衡点来衡量现时的状态。就是赵曦也一时无措。

    “官家,高太尉求见”

    王中正也是犹豫了一阵才进来禀告。官家和太子的会面,他也是不想打扰,可高太尉急匆匆的,似乎事情很急。

    “爹爹,孩儿回驿馆了。”

    儿子很不错,赵曦不是婆婆妈妈的人,没挽留。儿子知道自己该怎样做,赵曦也没什么叮嘱。

    深更半夜的,高太尉这时候进宫,事情小不了。

    “官家,今日午后,阆州陈琦找时论总编撰,想在时论公布一份申明,申明他们阆州陈家准备将陈家所有产业的占地,按照目前商税的两倍缴纳”

    阆州陈家赵曦第一眼是看向王中正。这么大的情况,皇城司居然没消息。转而又一想,估计整个朝堂也没人会再去关注陈家吧都是固定思维,总觉得小人物终归是小人物,翻不起什么浪来。

    赵曦不这样看,这是陈琦还算理智,还想着弥补,若是对朝廷,对同僚有了怨恨,陈家的做法就不是出风头了,而是出人命。

    不过,陈琦在这时候能做出这一步,倒是让赵曦另眼相看了。

    “说说,怎么回事”

    “回官家,陈家因为轨道的事,家里唯一的参政被成都府罢免了。陈琦不甘,便进京找门路。多方求助无果,听闻大朝会的争议,便想在时论刊登申明。陈琦声称是为响应朝廷,弥补前期阆州轨道的罪行。”

    “你认为该怎样”

    “臣不甘僭越。”

    高家人被滔娘叮嘱的很频繁,做事规规矩矩的,就是高遵裕在边疆戎守,也一改早年飞扬的性子,越发沉稳了。

    “此事成都府有点杯弓蛇影了,过了。事后你跟成都府打个招呼,抽机会回复陈家的参政吧。好歹是一门四进士,还有两状元,两执宰的家族,朝廷不是针对家族,是针对事。”

    “臣招呼成都府”

    滔娘可是一直不让后族滥用权势的

    “没事。此事唯有你出面才合适,才能让朝臣清楚,朕并无追究陈家的意思。”

    在占地增税的关键时刻,阆州陈家能送来这样一份大礼,赵曦不介意给他家点回报。陈家不就是想保留一个参政的名额吗给了。

    不知道朝臣们会不会想到陈家会这样,这算不算一个小人物的逆袭呵呵,看来这占地增税,还有得玩了。



第六四四章 一片哗然
    我过不好,大家就都别想过好,我受累,谁也别轻松。世上总有这样的人,现在的阆州陈琦就是这样。

    想想陈琦这几个月的心路历程,他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

    当自己成为与朝廷对抗的先锋时,整个朝堂的同僚,明里暗里的在为自己鼓劲打气,甚至在官家发布诏令时,就是让地方州府郡县自愿执行朝廷资费的诏令,那时候,陈家似乎达到了祖父和父亲在世时的显耀,真正车如流水马如龙。

    在朝廷针对陈家的制裁令在侄儿的满月宴席上,被李常公布后,整个宴席就只剩下自家人了,甚至连贺礼都没有留下一份。

    陈家成了整个成都府,乃至整个国朝的笑话。这不怕,无所谓,陈家只要还在国朝的权利架构内,还在大宋的主流,有着近百年的底蕴,不愁翻身。

    然而,随机而来的消息,便是自家小弟的参政被取代了。陈琦虽然是六品的推官,可国朝的参政议政不是纯粹跟官阶挂钩的。小弟因为在祖地做主薄,阆州又是陈家的地盘,才有了一席参政。就这样被抹去了。

    陈琦不想阆州陈家在自己这一代脱开大宋的权利架构,所以他进京了。又遭遇了什么往日亲友皆路人

    所谓士族,比不是家里有几个读书人,没了权利架构内的士族,最终只是士人。

    在官家制裁陈家之后,陈琦就窥透了如今的朝堂是真正的官家做主的朝堂。在被同僚抛弃的那一刻,陈琦便决定做一个紧紧跟随官家的世家虽然这只是他的自觉,够不够紧跟官家,在官家不在他陈家。

    所以,他破釜沉舟了,在时论主版申明,针对朝廷有争议的议题申明。

    一片哗然

    时论已经增印两次了,汴梁的所有售卖点一直在追加。谁能想到一个申明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情况如何”

    “回官家,一扫而空,整个汴梁的售卖点,时论都会在瞬间售完。不仅仅是朝臣,就连商贾、百姓,都在关注着占地增税法。今日的参政议政,几乎是人手一份时论,分组讨论全是一副缄默的情形。”

    这就有的瞧了。赵曦很满意这样的效果。

    “王介甫无耻”

    韩琦把抵报直接摔在案桌上,气呼呼的跟富弼嚷嚷。也就富弼知道他的性子。

    “雉圭,王介甫做不出这样的事,也不会做这样的事。”

    “官家”

    “或许只是偶然,没有谁主导。”

    “这陈家”

    想一想陈家的处境,用这样的做法,来换取权利架构中的一线生机若是他韩琦也保不准这样做。

    钱财算什么,别说有百年的积累,就是没有,只要还能处于大宋的世家范畴,未来收益的期许还真不敢妄自断言。

    就说官家不断创新的产业,不是世家几乎没有任何介入的机会,而这些新产业所产生的收益,在任何一家都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在官家也就几年的时间。得失,很好做出判断。

    “这陈琦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如此一来,或许真能促成占地增税法的颁布,而势必会导致陈家被整个朝堂的朝臣摒弃。自家寻死,还不忘将满朝堂都拖上,陈家以后还活不活实为不智愧对秦国公一生谨慎睿智。”

    韩琦很无奈,有了这一份申明,本来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分组讨论,恐怕很少有参政议政继续摇摆了。

    “陈家不这样做就能保留他家在国朝的地位了雉圭,官家从来没抛弃过为国朝有贡献的人,官家也从来没有亏待过与国朝有贡献的人。”

    富弼其实现在已经不考虑陈家的事了。他需要考虑,在推行占地增税的问题上,如何协调朝廷和朝臣的问题,如何在朝廷和朝臣之间找那个平衡点。

    官家原本应该不准备支持王介甫的占地增税法,官家治政求稳,讲究水到渠成。但是有了陈家的这份申明,很可能官家会借机敲定此事。

    说实话,从一条鞭法推行以后,加上轨道贯通了国朝的州府郡县,国朝原本收取的住税和过税,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商税的增长,更多的是依赖创新。在实际上,商税是在减少。

    国朝的住税千文抽二十,过税另加,总计的缴税,会根据路程和过境州府的多寡而变,多数不会少于千文五十的总税额。

    然而,轨道运输,在过税一项,让商贾的利润猛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朝的贸易,朝廷确实算是轻徭薄赋了。

    分组讨论又是怎样

    很诡异,即便是推到先帝时,也没有出现朝臣们相对无言的情况,今天就出现了。不管是朝廷各衙门,还是地方路府的分组讨论,都统一的是静默的情形。

    真正尴尬的是那些主持分组讨论的议政。昨天还都含糊不清的暗示,让大家在今日达成暂且搁置的结论,今日就被陈琦给搅和乱了。

    硬熬了一上午,终于等到散会了,各自都想去找人参详参详,这事该怎么办

    市井的忌讳就少了很多,议论也相对要直白。

    “陈家这是坑人呀”

    “你一个易货商,又不做实业,陈家就是坑,也坑不着你。”

    “话不能这样说。占地增税,预示着成本上涨,我等商贾趸货的价格就会上涨,利润自然就会降低,怎么能说坑不着我。”

    “算了吧。朝廷这几年轨道贯通了,尔等商贾的过税几乎接近没有了,这钱尔等赚的踏实”

    “踏实不踏实,咱也没违犯刑律”

    “怕是这只是个由头,朝廷说不定要改税制了。”

    “没那么容易,按照议程,大朝会两日后闭幕,没有在大朝会上通过的法案,朝廷是不能颁布的。”

    “大朝会是闭幕了,议政会呢按照国朝的三级决策制,议政会,内阁议事,都可以议定法案的。”

    市井的议论很热闹,没人注意到陈琦就在其中,偌大的汴梁,没人认识陈琦是谁。从这些议论中,陈琦能感觉到他这次申明引起的震动。

    他很满意,在申明发布前,被国舅深夜接见后,他就很满意了。

    至于是不是坑了人,会坑了谁,那又怎样他只需要搭上国舅家的线,真不必在意那些所谓统一阵线的世家。



第六四五章 说服
    要说在这次中,心中最有数的,还是王安石。

    王安石自觉还是了解官家的,特别推崇官家在财货之道上的造诣。即便是薛向,王安石也觉得是在拾官家的牙慧。

    国朝的一条鞭税法,是在官家的框架下完成的,就是目中无人的儿子,也对官家的一条鞭税法的框架赞叹不已。所以,王安石觉得,如今国朝商税的漏洞,官家应该很清楚。

    这一次,他王安石无非是给官家递一把刀,就跟上几次一样,自己背锅,官家割肉。所以,他从来不担心占地增税法是否通过的问题。

    官家的威望,已经具备了一言而决。

    等他看到阆州陈琦的申明时,更加确定,占地增税法会顺利实行。

    这不,官家宣自己奏对了

    王安石以为官家是单独召见,没想到富弼会在场。王安石本来就不是个在意他人的性子,富弼是否在场,他倒也无所谓,虽然担心富弼会掺和,他也知道,富弼并不擅长思辨。

    “王阁老,占地增税法恐怕不能如此颁布”

    “官家”

    “稍安,朕说的是不能如此通过,并不是说占地增税法不推行。第一个,大朝会只有不足两日的时间,来不及在大朝会上通过,需要在接下来的议政会议商定。”

    “第二点,国朝商税的增减,朕清楚,确实存在新兴产业增加税额掩盖商税减少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占地增税法不能这般通过。”
1...240241242243244...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