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税制改革,不是那么简单,即便是富弼不来奏对说明情况,赵曦也不至于武断的推行王安石的占地增税法。确实,赵曦又是在借王安石的刀,而陈家是磨刀石,有这两个因素,赵曦可以提前进行税制改革了。

    但是,对于王安石,赵曦必须得有所表示。真实的历史,因为儿子王雱的去世,王安石心灰意冷,致仕回乡。

    对于王安石的治政之才,赵曦还是相当看重的,所以,他需要在调整占地增税法时,跟老王同志招呼一声。

    其实,对于税制,赵曦也不懂,一点不懂。

    赵曦认为,税率的制定,应该考虑成本因素,考虑整个经济发展情况,考虑朝廷的需求,考虑一定程度上公平,考虑促进和抑制等等,诸多的因素。

    而赵曦自问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知道国朝没有具备这种能力的人。

    就比如工坊城,赵曦能知道各种产业的利润相当高,也清楚这里面有所谓附加值的存在。

    然而,却不能根据利润去制定税率。

    比如现在的国朝产业发展,都处于高利润阶段,同样不能以利润去制定税率。那是因为,国朝的产业发展还没有到所谓的物质极大丰富的阶段,随着发展,市场会倒逼出产价格,会倒逼着降低利润。

    赵曦不认为任意调节税率是一个朝廷应有的做法,最起码在一定时间内,税制应该是恒定的,这样才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

    之所以告知王安石,不能颁布占地增税法,就是因为这点。跟他所有的新法一样简单,没有严密的核算。有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意思。

    “官家,即便是两倍税,也仅仅是千文四十。国朝的住税只有千文二十。”

    “轨道的贯通,让过税大幅度降低,原本物品的税入,每千文交易,最少也有五十文的税入。如今达不到千文三十。”

    “商贾贩卖,从产地直达售货地,基本把过税全数省了。虽然增加了轨道运费,可原本易货也有运费的。”

    “况且,轨道运输的结果,让商贾贩货的损耗成本降低,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如今的商贾易货,可以说是在朝廷税入上吸血,以朝廷减少的税入滋养着商贾和工坊巨大的利润。”

    “老臣以为,以占地名义提高税率,并不会影响国朝产业发展的大方略,只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贾和工坊的利润。这样的降低程度,对于现在巨大的利润,几近与无。”

    富弼不得不承认,在易货之道上,王安石要比他精通的多。

    富弼在考虑一项政策推行与否时,多数从治政上考虑,从朝廷和臣工、士族的平衡上考量,做不到王安石这般刨根,让人无从辩驳。

    还好,自己不需要跟王介甫辩驳。他说服官家是从朝廷的稳定入手,而王安石说服官家是从税入上入手。

    这样的情形,很考验官家的智慧。

    富弼尝试过,他觉得无解。

    一方面是朝臣几乎全部都涉及的利益,善财难舍,盲目的增税,会遭到朝廷整个的抵触,不利于国朝如今大好局面的延续,也不利于如今君臣同心谋发展的形势。

    一方面,正如王介甫所言,是用朝廷流失的税入,在供养着各地的工坊和贩货的商贾。这也不是一个王朝正常的状态。

    这样的情形,根本就没有可参考的样本,历朝历代,没有哪一个王朝,像当今这般产业蓬勃发展。

    这大概就是官家理论中所提到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

    这变化让富弼都感觉到了吃力。

    立场不同,考虑问题的结果就不同。

    朝臣、朝廷、官家、商贾、子民,各有各的立场,如何在这样繁杂的局面中找平衡点,这才是治政。

    皇家其实也是既得利益的一方。更何况还会涉及到例如工坊城这类官家亲军收益的情形。

    至于王介甫所说的国朝税入明升暗降的问题,富弼相信,大多数朝臣都能想明白,这也是这次王介甫抛出占地增税法时,没有受到过多驳斥的原因。

    只不过都是得利者,即便明白也会装糊涂。

    现在,这层纸被王介甫挑破了,朝臣也不能再继续装糊涂,又想装为难,结果,陈琦这样一闹,连为难也没得装了。

    这时候,恐怕朝臣们该着串联了

    富弼正是出于这种担心,才找官家奏对,必须尽快拿定主意,在极短的时间内,朝廷有个准信,避免出现混乱。

    毕竟,这正值国朝臣工大聚集的时期,绝不可有一丝懈怠。




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
    王安石以为是说服官家了。因为赵曦似乎是在思考

    事实上,赵曦想的是,朝廷流失过税的原因。

    国朝没有运输税这一说法,过税,在某种程度就是一种变相的运输税。

    由于轨道贯通的原因,轨道又承担着公务,人们都自动忽略了轨道应该纳税的本质。

    这也是赵曦故意而为之。

    轨道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促进国朝的易货上,轨道贯通的作用,对于军伍和朝廷对地方的有效统治比易货更大。

    同时,维持轨道的运行,需要更大的耗费。这也是赵曦故意疏漏轨道纳税的原因。

    对于朝臣而言,轨道好像就跟朝廷各衙门一样,不应该纳税。反倒是将轨道跟工坊城沦为一谈,统一收益,统一按千文二十的住税收取。

    立场,还真是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赵曦还没有将所有道理揉碎了讲给臣工听的想法,他的立场首先是朝廷的有效统治,其次是促进国朝的产业发展,最后才是所谓的天下亲军这一点。

    然而,正如富弼跟他奏对所说的,目前朝廷必须得先有个定论,制止目前大朝会的混乱局面。

    “王阁老,朕赞同你的说法,但也必须考虑占地增税法的可行性,以及朝臣的抵触情绪。还是那句话,任何政策的推行,必须要考虑执行者。”

    “其实,王阁老之所以提出占地增税法,主要还是源于国朝如今的税制,不适应当下的经济运行状况。”

    “相对于原本连两税都无须缴纳的田地,现在在这些田地上产生了千文二十的产品住税,某种程度算是增收了。”

    “国朝的税制不适应发展了,朝廷可以研讨税制改革,没必要纠结占地的问题,或者说换个说法也可以。”

    “另外,关于王阁老提到占用耕田对产粮的影响,朕也赞同。如今粮食供需的平衡,是因为酿酒业介入的原因。”

    “在事实上,从司农寺的统计数据看,国朝的耕田是在增加,粮食产量也是在增加,即便是跟安南的粮食交易也在增加。”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北辽和西夏对于烈酒的需求太旺盛了扯远了。”

    “王阁老,朕决定将占地增税法从本次朝会议题中提出来,先确保大朝会顺利闭幕。”

    “同时,本次大朝会结束后,朝廷将直接召开议政会议,作为本年的第一次议政会议,重点讨论如何调整税制,也就是说,对占地增税法做出定论。”

    赵曦还没有完善自己对于调整税制的想法,主要是陈琦那一炮来的太突然了,让赵曦都没时间形成对税制的调整方案。

    真不是要晃荡王安石,是真没成型。

    这一次召见王安石奏对,其实没有必要性,或者说时机并不合适。倘若跟以前一样,赵曦已经有了完善的新法调整方案,让王安石知晓一下,让他去做个对比,才是召见奏对最合适的时候。

    赵曦之所以提前召见,是基于王安石这段时间的情绪,表达一定的尊重,继续让老王同志为大宋贡献。

    又要被官家玩的面目全非了这是王安石的第一反应。

    每一部新法,都是如此,最终推行后跟自己原本的想法截然不同。

    没办法,王安石也不得不承认,经过官家润色的新法,在实施时,确实要比自己所提的健全。

    富弼放心的离开了,王安石不清楚是不是也放心,也跟富弼离开了。

    通告大朝会将占地增税法押后商定的诏令不需要赵曦操心,内阁大臣能做好这事,连同平息现在大朝会躁动的事,内阁大臣也应该能做好。

    赵曦需要考虑怎样改革税制,或者说怎样变通占地增税的提议。

    真有点难为呀

    赵曦知道国税、地税,知道增值税、附加税、营业税等等名词,可根本不知道这些税的制定原则和基础。

    再说了,如今的国朝,根本没法跟后世相比。后世相比于国朝,完全可以说是物质极大丰富

    算了,看来后世的经验是用不上了。

    赵曦自己知道,他并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人,相比朝堂的这些精英,他无非是多了千年的见识。

    朝廷诏令,占地增税法押后再议,大朝会按照确定的议程进行。

    同时,今年的第一次议政会议,将在大朝会结束后直接召开,第一季度的议政会议取消。

    也是,都二月底了,没必要连续两个月都让地方议政折腾在路上。

    可事实上,朝臣们都清楚,所谓的不让地方议政折腾在路上,其实就是要决议占地增税法。

    还是揪心呀都是涉及利益的事,谁又能轻易的放下

    还不如在大朝会议定呢

    如果大朝会的第一天,参政议政们就有议定的心思,或许占地增税法能不能通过,在大朝会上真能形成决议。

    因为大家都纠结,都为难,都有拖过一时算一时的想法,更想用这样的方式让占地增税法搁置,最终造成了议政会议商定的结果。

    在这点上,所有参政都有些后悔。

    议政会议商定,这就意味着,参政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了,而且,一旦议定,全国朝的州府郡县必须无条件执行。

    问题是,议政的立场会和他们完全相同吗真的不好确定。

    议政是以职位确定,能成为议政,基本上都在朝廷的大产业里有份子。

    即便是在祖籍有占地发展产业的事,相对于朝廷的大产业,算不得主要收益。

    参政不同,参政收益的主要来源,基本都是扑买到工坊城的工艺,在当地经营的。如果占地增税法通过,参政的损失要比议政大很多。

    当然,这只是说大部分,并不是全部。

    有些参政跟议政没有任何区别,不仅仅是有议政的前途,还有议政的背景。

    而有些参政,终生只是参政。

    所以,接下来的大朝会,虽然按部就班的在完成一项又一项的议程,很明显有点死气沉沉的。

    都在揪心占地增税法

    可恶的王介甫可恨的阆州陈琦

    只是,陈琦心里有底了,便愉快的收拾行李回去了。而王安石,别说不在意他人的议论,就是他内阁的身份,也不是参政可以随便议论的。



第六四七章 税制
    不管是不是完美,大朝会都是胜利闭幕。

    参加大朝会的那些地方参政,是真的对大朝会依依不舍,比第一次大朝会还留恋。

    第一次是未尽兴,这一次是不放心。

    其中缘由就不说了。

    没人愿意离开,可没人敢继续留在汴梁。

    轨道方了专列,是按照人数派车的。关键是,有监察官随同呀

    议政会议在两日后召开。

    这不是说大朝会有多紧张,而是给议政留时间,让他们都相互交流一下,对这次议事有所准备。

    当然,在朝廷决定议政会议在大朝会之后召开时,占地增税法便明摆着是要商议并促成推行的,意图很明显。

    所以,给议政的空间,就是在这样的大方向下的沟通。

    主要是赵曦还没有完善他的构想,还需要将他的构想跟内阁大臣沟通一下。

    赵曦从不把自己放入一个需要跟臣工辩驳的局面下。

    “占地增税看来是肯定要通过了。”

    “这应该毋庸置疑,朝廷的意图很明显。”

    “只是,就这样通过占地增税的法令,恐怕不利于国朝的产业发展,很可能导致国朝发展势头减缓。”

    “朝廷之所以没有在大朝会通过,应该是有意对占地增税调整,应该不至于完全按照王阁老的提法。”

    “朝廷的五年规划已经确定了发展产业的方针,而今年国朝各州府郡县也都签订了责任书。倘若强行推行占地增税法,对于地方州府郡县的影响很严重,完成责任书指标任务也成为难点,甚至会让地方州府郡县对百姓摊派”

    “吕兄多虑了。今上之聪慧,非我等臣工可比。况且,国朝的产业发展领路人就是官家,万不会看着这样的发展势头受阻的。”

    说一下,这位吕兄并非吕公弼家人,是蓝田吕氏,吕大防。蓝田吕家,那也是所谓的一门四进士的世家。

    吕大防知开封府,应该是权知开封府,开封府是职位议政。

    作为吕家的议政,对于家族在蓝田的营生还是比较关注的。

    但是,即便是像蓝田吕家这样有名头的世家,也不敢公开说占地增税不合适,只是借产业发展之名,来表示一下担忧。

    这两天,在汴梁,像吕大防跟友人这样饮宴谈论的场面,几乎是随处可见。

    朝廷既然是让议政放松,他们也正好借这个名头聚一起聊一聊。

    千篇一律,都差不多一个意思。

    占地增税法该有,但不能按王阁老所定的两倍商税定。都期望朝廷能在这基础上做调整。
1...241242243244245...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