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衣食住行,无一不依赖于朝廷,或者说依靠朝廷的调度和转运。蜀中的丝绸,江浙的刺绣,河湟的百吉布和棉花。安南的稻米,河东的小米,登州的水产。工坊城的营造,成都府的巨木,工坊城的水泥。还有这贯通了国朝的轨道马车

    关键是还有无处不在的利益,让人舍不得放弃的利益。

    这时候,真的有点细思极恐的感觉,恍然发现,现在真正的是朝廷有自己,自己脱开朝廷。

    于是,吕惠卿开始忙碌了。国朝那些没有向朝廷审批备案的营生,在了解阆州处境后,一窝蜂地向市易寺递交了审批申请,其中要求统一执行朝廷轨道计费标准的申请,堆满了市易寺的案头。

    “跟官家斗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死法”

    吕惠卿不由的感慨。多少年了,不管是部分还是全部,那个臣工跟官家对抗有过胜绩对于这段时间朝堂的那些议论,吕惠卿是一点都没替官家担心过。因为,官家是比他还会坑人的主。

    “官家这唉”

    富弼再次奏对,居然不知道怎样跟官家开口。有点百感交集的味道。

    自己算是白担心了,可是官家这做法也着实让他无语。这算什么欺负人不是。

    现在朝堂的臣工,已经忘记了曾经产生过与阆州陈家同仇敌忾的念头,也忘记了准备借阆州的风,向朝廷讨要些利益的想法。都一致认为这就是阆州陈家给大家找来的麻烦,作死寻死最后还把大伙一起拉进了坑。

    也是,既然阆州能这样解决,国朝所有类似阆州的情况,官家可以采取同样的手段解决,以成就朝廷真正的控制。

    “官家,成都抵报的文章是授意”

    富弼到这时候总算是回过神了,一切好像都有安排的痕迹。

    “富相,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赵曦看了看富弼,有些发愣。

    “富相,要说针对国朝这类事情,朕确实有解决的想法,一直在寻找一个切入口。成都抵报刊登的文章只不过算是适逢其会而已。”

    “若没有早先的想法,朕应该不会因为一个抵报刊登的文稿而发怒,只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

    “官家,为何不在从开始就直接处置”

    “直接处置阆州容易,可朕不想一郡一县的费那个劲。富相,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处置阆州,朝堂不会有这样高的关注度,朝臣也不会有这样的反应,效果也不会有现在这般的效果。”

    确实,在没有引起朝臣关注之前,官家不管用什么方式,都会被朝臣们看做是个例,甚至多数人不会去关心。而现在,拖拉了近半年,把朝臣的关注点都拉进来,然后以一种根本都想不到的方式,有着普遍性暗示的做法,一劳永逸,将整个国朝的同一类都处置了。

    其实,赵曦还想要告诉朝臣们,朝廷认真起来是相当恐惧的。




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
    听说阆州的陈琦,自缚双手,从阆州出发,徒步向汴梁而来,目的是向朝廷请罪。

    这老小子也是没办法了。不说相好的同僚,就是亲家也整日的埋怨,更别说阆州在外做官的乡党了。

    陈琦觉得唯有如此,才能让官家息怒。至于犯了什么错,连他也不清楚,稀里糊涂的就成了这样。

    前一刻他还在宴席上推杯换盏的接受他人的恭维,下一刻就有人传讯说阆州被封锁了不是封城,是一种说不清却真实存在的封锁。

    李常绝不是什么好鸟,硬是把官家下达的各项命令,在陈家大肆宴请宾客的当天才执行。

    这一招,在讲武堂培训时有个说法,叫制裁,对就是制裁

    不是刑律,不是法令,就这么简单的一些手段,就让你乖乖的就范。李常很满意现在的职衔,没有比做官家亲军更安全的了。关键是,掺和皇家的营生,盈利从来没有短缺过。

    真想不明白,他们都想干什么大宋是皇家的大宋,大宋的盛世是官家缔造的盛世,顺昌逆亡的道理都不懂,还做什么官

    这不,傻眼了吧

    “中正,你去告知一声,让那个什么陈琦别玩花活。有什么跟工坊城谈,跟市易寺申报还自缚请罪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陈琦自缚请罪,皇城司已经奏报了。赵曦可懒得跟陈琦玩这猫腻。

    “陈琦回去了”韩琦很随意的问,又是在闲聊。这算是阆州的收尾了,都在感慨。

    “回去了,还没出蜀中,内监就传话了,不是传旨。”

    不是传旨韩琦大概明白了。官家压根就没把这事往官面上扯,纯粹放置在易货层面上的,这也就没有了陈家请罪的基础。再说了,请什么罪有什么罪

    “这次陈氏得不偿失了”

    在什么时节说什么话,韩琦可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觉悟。此一时彼一时,针对不同的情况,表不同的态度。倒也不是落井下石,纯属于感慨。

    “国朝有太多这种不自知的臣工”

    富彦国还是有所指呀。

    “各司其职,各明其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秩序,就是规矩。如今的国朝,朝堂上下都需要适应现在朝廷的新秩序,遵守新规矩。”

    这是官家的原话,富弼属于转述。不过他也深以为然。在富弼看来,如今的国朝,所有的规矩都是官家倡导发展大宋思路的规矩,也是会让大宋腾飞的规矩。

    “雉圭,官家与我闲聊,其实官家一直还留有后手。阆州陈氏在大理矿城、成都水泥都有份子,官家在与臣工共享新产业利益时,就早先设置了制裁的措施。所有的契约中,都有一条,在与朝廷大义相悖时,皇家有权利将特定对象踢出局”

    听到富弼这话,韩琦不再是感慨了,不再是与己无关的感觉了,而是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与陈氏成为国朝的众矢之的的恐惧不同,是真正会涉及到自家抉择的恐惧。

    韩琦对于自己的收益还是很清楚的,如今,那些掺和在皇家各种营生的收益,已经占到了自己收益的六成之多。这就意味着,他韩家,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与朝廷保持一致。

    这真的是天子与士大夫公天下了,不仅仅是共享,还需要共同守护。该不是从开始,官家就有这样的考虑吧韩琦的答案是肯定。

    这次的总算是结束了,结果还算不错,最起码对于赵曦来说是很不错的。

    对于臣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原本希望的没有出现,反倒是官家的声望更甚了,还多了一丝的恐惧。不是单纯的恐惧官家,更是恐惧失去收益。

    政和十四年,前半年磨磨蹭蹭的学习官家的理念,后半年等着看官家笑话,却在最后一刻官家反转。然而,这一年确确实实是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开端年,对于国朝而言,也确实是一个是一个开门红。

    不知道是因为喊了一个五年规划的口号,还是因为官家的理念被传颂,总则,在这一年国朝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行各业这是官家的词汇,用起来很妥帖。

    年底了,国朝的地方州府郡县,开始向内阁奏报一年的所得,朝廷个衙门也开始统计一年的所获。讲武堂的统计方法,早已经被国朝各衙门照搬过去试用,谁也能感到这方法的清晰,不再是一本糊涂账。

    富弼也开始召集内阁酝酿政和十五年大朝会的工作报告应该说是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

    已经是第二届大朝会了,整个朝堂也都熟悉了流程,加上官家在阆州轨道上出手,让陈家做了人样子,各地参加朝会的都准备着趁早入京如此神圣的事,都不想沿途沾染晦气。

    然而,工坊城却公告全国朝,在大朝会期间,各州府将开通参政议政专列

    于是,成都府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把陈家唯一的参政拿下了。没人觉得不合适,至于到底是响应朝廷还是其他,说不清。不过,朝臣们无颜面对陈家人,更符合大家对成都府赞颂的意味。

    大朝会如期举行,一项项议程在推进。只是在提案议案时,赵曦居然发现了王安石署名的议案占田增税法。这个王介甫

    儿子的去世,王安石有过一段时间的沉寂,赵曦把该有的不该有的殊荣都给足了王雱。没想到王安石再次回来,居然会有这样的举动。

    “三级决策制并未限制内阁大臣递交议案,身为内阁大臣,更应该行革新之责”

    这是富弼带给官家王安石的宣言。

    王安石的做法很解气,但是对于所有内阁大臣来说却相当的尴尬。挺好的一个人,就喜欢做这些招人恨的事。

    内阁大臣有什么措施,完全可以通过内阁议事来形成决议,他就非要走这样的程序,这明显就是在打脸,朝所有内阁大臣打脸。

    失去优秀儿子的王安石,彻底抛开了所有干扰,真正以一个孤臣的角色出现了。

    赵曦明白,王安石这是在挟势



第六四二章 占地增税
    为什么说王安石在挟势第一点,经过这么多年的用心经营,赵曦确实把朝臣的关注点,撇开了那点耕田,让士族不再过度关心耕田,把心思侧重于产业发展。这一点,王安石应该注意到了。

    第二点,去岁,赵曦针对阆州陈氏的一番操作,确实有向国朝地方豪强开炮的苗头,也确实让国朝的豪强有了对朝廷的敬畏。

    基于上述两点,王安石抛出了这种有劫富济贫倾向的占田增税法

    王安石老盯着这点土地。

    从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到今天抛出的占田增税法,从来没从土地上脱开过,眼里就只有土地。也是,就王安石的老家临川,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地、岗地和河谷平原次之。土地一直是稀缺资源。

    这些年,赵曦却一直致力于让朝臣转移在土地上的关注度。

    国朝的理念,已经逐渐从单纯的农耕,往半产业化在转变工业化这个词,赵曦还是不敢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士族豪强,会根据收益情况,来调整他们经营的方向,逐步放下对土地的热衷。

    然后,因为各类产业的迸发这一点已经初见成效了,国朝的税入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朝廷调整两税,从而激发农户开荒的热情。到时候,绝对可以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改变国朝土地政策。

    届时,达到王安石现在提出新法的成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赵曦一直强调要我做和我要做的区别,这是一个主观能动性的区别,也是一个成效是否显著的区别。

    结果,在这个时候,王安石抛出这么一个新法,还是在大朝会时。很明显,王安石这是想避免再一次被官家修改调整的面目全非,直接向整个朝堂公开了。

    “你们没在内阁商议”

    赵曦感觉王安石这时候抛出这个,似乎有点向朝臣提醒的意味,有点招呼朝臣,别丢开耕田的意思,提醒朝臣看重土地的意思。不得不召见富弼,知晓一下具体过程。

    “回官家,内阁都一样有点猝不及防。按照三级决策制的章程,内阁大臣的提案议案吗,是不需要朝廷衙门答复的,可以直接公布,并让所有参政议政分组讨论。”

    “富相以为通过的几率如何”

    赵曦倒是希望通过,可却清楚的知道不可能。关键是,他不希望朝臣继续关注土地,与他的大方略冲突。

    “臣以为绝不可能。王介甫的新法,让各类产业占地不按照耕田缴税,而是增收两倍于产业的税收,就这一点,就不可能通过。”

    “老臣直言不讳,国朝引导产业发展,工坊城出售各类产品,在国朝形成了开拓产业的局面。朝臣,从内阁议政到参政,掺和在各种产业中,这些产业的用地,大多数是原本无须纳税的耕田。”

    “事实上,这些年产业发展的成果,确实导致了耕田减少。只要安南粮食交易有保障,国朝还不至于出现王介甫所说的粮荒的情况,自然也就没必要收缴占田税以备用。”

    富弼所说的,提到了一个条件安南粮食交易保障;提到了一个结果国朝的耕田有减少;也忽略了一个问题占地到底该不该按耕田纳税。

    赵曦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王安石非得要把生活政事搞得鸡飞狗跳的,为什么非得把改革玩出惊天动地来。

    后世有种说法,叫软着陆。赵曦这么多年,就一直在本着这样的原则在改变国朝的现状。

    就是王安石现在提出这种占地增税的想法,赵曦觉得再有几年,这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赵曦谋划多年,执政多年,所有的一切,从来没有试图去在现有基础上分割利益。作为后世人,对于大宋的当下,他完全能做到创造更多的利益来改变国朝的困境。

    所以,一直以来的变革,都是基于稳定,不引起动荡的情况下施行的。即便是王安石的那些新法,赵曦也都做了调整,变成了缓和的,迂回的,不伤筋动骨的革新。

    王安石看来对于国朝豪强是真的看不过眼,赵曦为他遮了阴,他自己还是要蹦出来惹人。还真是执拗

    对产业占地收缴不同于耕田的税,是正确的。可时机真的不合适。从赵曦的本意,自然是希望能通过,那样会减少他耗费心思。问题是,现在国朝的产业发展还处于襁褓中,还很娇嫩,还需要精心维护。

    这样的占地增税的新法出来,很可能滞缓国朝产业发展的进程,让国朝的这些地主豪强,重新看重土地喽。这不是赵曦希望出现的。

    “产业发展,让朝廷税入大幅度增加,岂是耕田税入能比的王阁老的新法,只是在复古,是在倒退,重耕田而轻产业,是与朝廷五年规划相悖的议题。”

    “国朝的粮食过度依赖于交易了,一旦安南断绝粮食交易,耕田减少的弊端就会立现。”

    “既然我大宋军伍能痛揍安南两次,就能继续痛揍下去。他安南不敢”

    “事实上,耕田并没有减少,最起码在河东没有减少,不过是没有农田水利法推开的时候增长的快而已。”

    “可是,国朝的丁口在增加呀。”

    分组讨论,臣工们还延续着早先国朝朝会时的做派,从来不能就事论事,总是能被刷存在感的臣子把议题扯远了。

    其实,所有的臣工都是在回避,回避占地到底该不该增税的问题。事实上,产业所产生的收益,远远不是耕田能比的,要说一直按照耕田的两税缴纳,都也说不出口毕竟现在的官家不好糊弄。

    问题是,按照王安石占地增税法的提议,直接按照产品,也就是商税的两倍缴纳,那还不如恢复耕田呢。

    所以,所有的分组讨论,都在回避是否认同王安石新法的议题,顾左右而言他。

    王安石还是太信任朝臣的操守了。

    然而,赵曦看到汇总回来的分组讨论消息,倒是有点欣喜了。就这样的情况,或许,现在可以对产业占地的政策做一些调整了。

    赵曦还是太看低士人的觉悟了。
1...239240241242243...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