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赵曦只是听,听臣工们的讨论。谋划西夏,对西夏作战,这一点并没有异议。只是对于自己提出要在形成包夹之势之后,才全面开战的说法不太认同,或者说想要达到这个结果太难。

    “谁知道前朝的大非川之战”

    赵曦的突然问话,让诸位臣工一下有些愣。

    大非川大非川不就是大雪山以南吗不就是现在部分吐蕃部落占据的地方吗不就是原本的吐谷浑吗

    前朝时,大非川之战,起因便是吐蕃进攻安西四镇,唐王朝欲从吐谷浑断绝吐蕃后路,从而进攻逻娑

    史书的记载,作为成为国朝重臣的众人,没人不清楚。这是唐王朝兵锋渐弱的开始。




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
    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唐总章三年,也就是咸亨元年四月至八月,共历时四个月时间,这场战争是大唐与吐蕃为了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安西四镇,而在大非川的重要战役。

    诸位臣工都清楚,即便是不专门修史的臣工,对于这一场改变唐王朝在西域势力的战役,也略有所闻。

    大非川之战败的原因,众说纷纭。

    有认为是地理原因的,大非川气疫致使唐兵不能发挥其战力十一。

    有认为是人和的原因。认为吐谷浑倾向于吐蕃,唐军远征,得不到当地人的支持,是导致唐军失败的原因。

    还有人认为,是因为主副将不和,也就是郭待封擅自行动,导致唐军粮草被吐蕃袭击,直接改变了战争的态势。

    总则,那一战是败了,也让唐王朝失去了安西四镇的控制,从而失去了沟通西番的商道

    如今,国朝西进,官家却提到了大非川

    “官家,国朝谋划西夏,并非征伐吐蕃。前朝之所以征战大非川,目的是逻娑,薛仁贵职衔是逻娑道行军大总管。”

    “前朝的战略目标是围魏救赵,以攻伐逻娑来缓解吐蕃攻占安西四镇之危。这与国朝谋划西夏相悖。”

    张方平是真有点担心,担心官家信太大,西夏不足以让官家满足。

    倘若是这样,张方平宁愿国朝先谋北辽,而不是同时作战于吐蕃和西夏。

    虽然吐蕃现在分裂了,也没了前朝时的战力。可那样的苦寒之地,国朝征来又有何用

    大宋,也只是刚刚缓过来劲,也只是刚有一两次的胜利,还不到可以学前朝东征西伐的程度。

    况且,即便是国朝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他也不赞同国朝走穷兵黩武的路。

    也是着急了,被这次内阁扩大会议的讨论偏离了思考的方向。

    “官家,国朝谋划西夏,臣附议,相信在场的诸位同僚,乃至整个朝堂,也不会有多少异议。”

    “但是,官家,老臣以为,国朝没必要对吐蕃乃至逻娑作战。苦寒之地,得不偿失。”

    陈升之附议了张方平的话。陈升之这是审时度势做出的选择。他觉得,自己在内阁,必须跟张方平统一战线。这是存于内阁的策略。

    “朕无意取吐蕃,提及大非川,是提醒诸位既然吐蕃侵占安西四镇,并没有过兰州,通过前朝的陇右道进取,也就是说,在原来吐谷浑或者吐蕃的境内,是存在直取安西四镇的通道的。”

    “这个通道,可以抵达安西四镇,也就存在可以到达沙洲、瓜州、肃州一带的可能。”

    赵曦没法说他去过。

    当时,他从兰州出发,还不到中午就到了西宁,也就是现在青唐城。

    午后驱车向青海湖出发,次日转道茶卡盐湖,过德令哈,大柴丹,再到古玉门关,宿敦煌。

    整个过程,赵曦当时只用了两天的时间。

    即便是现在的交通跟后世没法比,赵曦准备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来通过这条路,应该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这一条路他记得,最高的海拔也就是四千左右,还是在山顶。

    所谓的气疫,并不会对人有多大影响。

    当然,赵曦是基于战车的考虑。在低氧状态下,长途行军肯定是不行的。可若是由骆驼、战马拉着战车,就不存在非战斗减员的可能。最起码,能把军卒的损伤降到最低。

    赵曦也知道,不能用后世那种发达的交通网络来考量当下。可反过来想,吐蕃入侵安西四镇,肯定不是靠步卒,肯定是骑兵。

    赵曦确信,在装备了火药,有工程兵的支持下,只要是战马能通过的路,新军就能让战车通过

    所以,他需要引导臣工把考虑的方向转过来。

    有句话说的好,方向错了,走的越远越错。

    现在的讨论就是这样。

    所有人都纠结在前朝陇右道,执念在安西都护府,被现在的局势迷惑了,根本就谈不到对西夏所谓的夹击战略。

    “官家,确实如此。臣在河湟,曾见过自远西处而来的商贾,微臣也有过关注,知道他们并非从西夏境内通关的,而是从青塘以西而来。”

    王韶在河湟这些年,时刻准备着。他的平戎策,其实是个不完善的策论。只要像官家所说的,形成对西夏的东西夹击,才算是真正对西夏战略包围。

    这些年他考虑过,所以多少有些关注。

    “子纯所言极是”

    说着,赵曦让王中正带进来几样物品,有琉璃,有香料,都是西番的货品,在汴梁很常见。

    “这不是工坊城的产品,或者说要比工坊城的产品差很多。这也不是海运而来的,没了海运货品的咸湿味。这是通过陆路到达汴梁的西货。”

    “这么多年了,西番的商贾还有携带这类货品远道而来发财的。”

    “这是朕让内务府这几天专门在市面上打听的。这几样物品的商贾,到汴梁不足半年,而经过问询,他确实如子纯所言,并未从西夏通关。”

    “说到这,相信大家应该能想通了。没有那个商贾携带货品是肩扛背担的,也就是说,青唐城以西,绝对存在可以运送大批量货品的通道”

    “另外,国朝已经习惯了西番的货品,都以为是海运过来的。不管是香料还是琉璃,没人在意是陆路还是海路。”

    “加上西夏中断了国朝跟西番的直接贸易,国朝市面上的西番货品,即便是经过陆路,都会认为是通过跟西夏的榷场交易过来的。”

    “这几年,朕令皇城司关注辽夏,无意中知晓了这一点。这也是朕提议战略包围西夏的基础。”

    都错了

    听完官家这指导性意见,富弼心里首先想起的是官家的一些理论。

    事物总是发现变化的。

    在知晓官家要谋划西夏时,所有的臣工,包括自己,首先想到的是,从汉唐领略西域的记载中,找到国朝谋划西夏的路径。

    从战争,到风土人情,甚至连民间传说都没放过。

    结果,官家却是从现实入手,很轻易的找到了途径。

    这就是官家与大家的不同。



第六七六章
    这时候,真正羞愧的是吕惠卿。

    吕惠卿从不认为他比任何人差。而这一刻,官家却让他有点无地自容了。

    市易寺是做什么的是审批国朝一切货品贸易的衙门,是监督国朝易货的衙门。

    也就是说,市易寺若是做的细致些,这些信息首先是他应该得到,而不是官家。

    而他,在知晓官家点名让他参加议事,并且是商讨谋划西夏时,他同样是翻阅那些虫吃鼠咬的烂纸堆。

    唉,无话可说呀即便是官家故意给他难看,也是活该。

    所有的臣工都无话可说。

    大家知道安西四镇,知道陇右,知道瓜州、肃州、凉州,甚至知道古玉门关。那又怎样

    对于官家提到的方向,除了一个大非川之战,其他的一无所知。

    于是,一时间这个议事会议有点冷场。

    “官家,前朝兵败大非川,粮草不继也是原因之一。即便国朝拿下青唐城,以青唐城为基点,从地图上看,想到抵达古玉门关,这段路程恐怕相当艰难。”

    “官家,韩阁老所言有理。既然是要对西夏形成夹击,那么,抵达至西的兵力就不能少。这样一支偏师,通过根本无知的地域,对于将士们太难了”

    文彦博一般只要是涉及兵事的议题,都是会深度参与的。

    本来议事冷场,真好该着他介入了,没想到韩琦抢先了,他只好顺着韩琦的话头说下去。

    这是一种负责人的态度。他知道官家的喜好。

    “官家,老臣不是不赞同谋划西夏,也不是反对战略包围的方略。只是,若是深入未知之境,造成太多的新军非战斗减员,老臣宁愿步步推进,堂堂正正的对夏作战。”

    “老臣也知道,不形成夹击,由于西夏国土的战略纵深,很可能让国朝军伍力所不逮,很难一举平灭西夏。”

    “但是,相比于置将士们于险地,做不必要的牺牲,老臣更倾向于再等个几年十几年。”

    “在场的诸位臣工,老臣,稚圭,宽夫,安道以及汉臣,我等都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尚不着急大宋的金瓯无缺。官家又何必如此急迫”

    “老臣相信,就以国朝如今的新军,以国朝如今的军备,以国朝如今的体制机制,再有十几二十年,国朝军伍一样能保持如今的战力。”

    “待那时,国朝金瓯无缺了,用捷报祭奠我等就行官家,莫急了”

    富弼说这段话,说的是情真意切。说的狄青等人,都眼眶红红的。

    说真的,在场的臣工,除了王韶、吕惠卿,以及这次来旁听的章惇和苏辙,好像都年岁不小了。即便是嘉佑二年的这几位,也都比官家要大。

    真要是急,他们比官家还急。

    早些年不会想,或者说是不敢妄想。

    从官家赢一次好水川,再到国朝战胜辽夏联军,收复云应四州,说大家没有野心是假的。

    特别是西夏,大家的仕途,几乎是跟西夏叛出同步的,也是伴随着屈辱过来的。

    对于西夏,这些老臣工,感触都很深。

    韩琦、富弼、狄青、欧阳修、种鄂、郭逵等等,哪一个不曾在西北任职过

    当看到有一洗耻辱的希望时,谁又萌忍得住这也是官家提议谋划西夏,诸位内阁大臣配合赞同的原因。

    然而,都怕了富弼所说的,代表着大家的意思。

    前朝是怎样的强盛,在故纸堆里都能看到,那时的大唐,该是如何的意气风发。

    结果,就因为一个大非川,让一生从未败战的薛仁贵,身败名裂。也让一个强盛的大唐,不得不收敛锋芒。

    国朝如今是有了复兴的苗头,可又怎么敢跟前朝比

    所以,这一刻,富弼有些犹豫了。不过他没直接反对,而是语重心长的劝导。

    这一刻,赵曦也能感觉到富弼的所谓拳拳爱国之心

    同时,也能感觉到诸位臣工的不甘

    从前一次冷场后的发言,不管是韩琦文彦博,还是富弼,话里话外都是劝阻的。

    从赵曦另辟蹊径的提出从未知领地进发,他们都倾向于保守了。

    说实话,对于官家的提议,多数人不敢去冒险。

    “官家,此次议事,是为谋划西夏,而不是立刻就要征战,也不是要形成决议。臣以为,成与不成,能不能行,朝廷还有足够的时间验证。”

    王安石从来是偏向进取的。当然,领略河湟是他极力推崇的,而战略包围西夏的谋略,是领略河湟的延续,也只有完成对西夏的战略包围,才能让领略河湟要完美了。

    “官家,微臣有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安石的话音落下,章惇出声征询了。

    章惇和苏辙,都是议政,他俩一直在讲武堂配合欧阳修。

    朝廷的诸多事务,他俩参与的时候很少,但并不是不了解。

    在讲武堂的这些年,其他的不说,对于官家的执政理念的熟悉,要比朝堂的臣工更甚,可以与潜邸旧臣相比。

    所以,他出声了。

    “讲来”

    章惇和苏辙在讲武堂,是赵曦有意的,是把他俩作为内阁备用的。

    本来也准备让他俩逐步介入政务了。

    “管理,诸位同僚,正如王阁老所言,这是议事,并不决议。既然王督府在河湟见过西番商贾,皇城司又从汴梁寻的西番货品,这就正如官家所言大非川以西,存在另外到达西域的通道。”

    “如今,既然朝廷对谋划西夏无异议,何不着手准备探路,遣忠诚之勇士,开始对另外的通道探知。或许在国朝备战就绪,这条路就探出来了。”

    果然没看错,章惇确实是人才。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有年龄优势,跟上了年纪的臣工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官家,诸位上官,微臣赞同子厚所言。之所以未知,是因为没去探知。既然有人有过,路径是肯定存在的。”

    “朝廷现在无非是需要向导。无非是西番商贾而已。臣以为,完全可以遵照官家的提议,着力于开辟另外的通道。”

    苏辙相对收敛一点,在章惇开了头以后,也参与其中了。

    他俩跟朝臣最大的不同,是他俩在考虑问题时要比有政务的臣工单纯。

    他俩只需要考虑官家议事的目的,以及官家在整个议事过程中的所指。

    有这两点,不愁踩不准官家的点。
1...255256257258259...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