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这样的条件你们应该清楚是什么意思没错,就是清理这条通道上的所有非国朝军卒的生物不管是马匪还是商贾,在你们完成探路之后,不允许有任何消息传出来。”

    赵曦看了看几位的反应,还好,没有人不适应,也没人像文臣那样悲天悯人。倒是一个个挺兴奋。这才是军人该有的反应。

    “皇城司接触胡商,是许以重利后,以帮助商贾贯通商路的借口,也就是说,作为向导的胡商,并不知道你们的身份。这需要你们在具体探路中随机应变。必须确保他们指引你们正确的线路,同时还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怎样做,你们自己定。”

    赵曦知道,即便是自己不这样交代,他们也会做到。只不过,赵曦不需要他们背锅怎样才能做到除了胁迫,还有最后的灭口。赵曦替他们都担了。

    “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国朝派遣偏师,由于辎重和军备运送的问题,需要在你们找到合适的地方,用作为中转站和补给点,具体数量,根据当地的情况,水源、距离等综合考量。朕以为不得少于两个,一个是自青塘西行至中途,另一个是即将接近古玉门关处。”

    “第一个点,是为后勤补给的需要,第二点是为你们发生意外时退守的据点。”

    赵曦对于这两个点是有估计的,一个就是后世的德令哈市,第二个是大柴旦。聚集地的选择,在那一片地方,淡水应该是第一要素。

    “接下来说你们需要携带的装备和注意事项。”

    “因为此次行动不仅仅是探路,还要为战车行军畅通道路,所以,你们的队伍需要有工程兵,也需要携带一定量的火药。”

    “这次行动,选择胡商向导推荐的方式,不论是战马还是骆驼,你们需要根据战马和骆驼的携带量对未来战车的携带物质量做出评估,为将来出兵做参考。”

    “然后就是食物和水源的问题。那地方的水源不能饮用,或者不能直接饮用。临行前,朕会让苏颂为你们制作可以拆卸的便携式的蒸馏设备,到时候即便是那些咸水,也可以蒸馏后饮用。”

    “在食物方面,朕编撰的野外生存手册,务必牢记。携带的物质外,说不定会用到野外生存的技能。记住一点,活着是你们的第一要务哪怕完不成任务,也必须活着回来。”

    “另外一个,对于向导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信任。说不准这些胡商和马匪的关系。所以,离开前,朕会给你们大概的线路图。”

    “但是,在那地方辨识方向会有难度。第一个你们要温习朕编撰的关于辨识方向的文章,同时,确保每队不少于五到十个司南。”

    “有朕大体的线路图,再加上司南,即便是失去了向导,朕相信你们也能找到来路。”

    “你们五个具体怎么联系,随后你们自己商定。”

    “这次出征,你们是孤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在那片区域,甚至你都见不到人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片死地也无不可。”

    “但是,前朝时,吐蕃能通过那片地方占领了安西四镇,如今,胡商能通过那片地方行商至汴梁。我大宋军伍,同样也能做到”

    这一次面授机宜,更像是一次赵曦对他们几个的宣讲,就像在讲武堂讲学一样。

    最后,赵曦还把一些补充的注意事项以条陈的形式,交给了他们。比如,那里的昼夜温差大,比如,如何尽可能的避免气疫等。这都是早先的野外生存没有教授过的。




第六八零章 终于等来危险了
    在又一次的大朝会上,只是流程般的通过了一些议题。

    朝廷并没有将谋划西夏的计划透露,可由于从官家,到内阁大臣以及部分议政,心思都在琢磨西夏上,这一次的议政会议,有点平淡。

    所有的事情准备就绪,第一批探路者出发时,时间大概是五月底,是现在的历法。赵曦没法准确的跟后世的历法对照,大概估计时间是六月下旬。

    这也是向导要求出发的时间。毕竟,在那一片区域,只有这时候人类才能出来活动。

    将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所有探路的队伍都出发了。

    相互之间没有联络,特别是向导之间没有关联。这是皇城司多方侦查后选定的胡商向导。

    皇城司给与胡商向导的收益,足可以让这些胡商躺着吃,也能好活一辈子。至于是不是有命花,他们没想,也没人替他们想。

    赵曦在探路队伍出发以后,一直估摸着他们行进的时间,有时候会朝西北望。

    其实,在这个时代,最适合探路的人是他自己,可这不可能。别说如今在位,就是当初是太子时,也不可能让自己去探路。

    这样的先行者,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就是九死一生。赵曦知道,处理好了,绝对能做到毫无损失的回来。

    所以,在临行前赵曦的接见,只是考核了他们自己交给他们的作业用后世的话,叫攻略。

    剩下的就靠他们自己了。

    青塘城还没有内附,也没有打下来。

    其实,从唃厮啰去世,大宋经略河湟以来,青塘已经不再是往日的青塘了。唃厮啰的三个儿子,谁也不服谁,各自自立,结果让王韶捡了些便宜,也是国朝捡了些便宜。

    唯数董毡最为强悍,在王韶接连收复熙州、河州、邈川城以后,董毡还在坚守着青塘一带。

    由于国朝击败辽夏联军后,周边的部落不断地向河湟的督府请求内附,王韶就这样一直忙着消化这些内附的部落,并没有急于拿下青塘城。

    王韶不认为一个孤立的青塘城可以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就这样慢慢的剪去青塘城的羽翼。这样的策略也受到了朝廷的许可。

    放着青塘城,随时都可以拿回来的。

    期间,董毡派其手下大将鬼章,有过一次骚扰,那是役兵制推行之后的第二年。结果,只是让新招募的军卒接受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而已。

    鬼章带着五万余所谓的青塘精锐,几乎全军覆没了。

    期间,董毡还曾向西夏求亲,想以联姻的方式,联络西夏对抗大宋。那时候,西夏正跟北辽打的不可开交。西夏的梁氏也不客气,直接向董毡借兵了。

    本来还想着借西夏之威,结果还没怎么着,倒是得给西夏贴补。所以,董毡的联姻也没成。

    后来,据细作和斥候探知的消息,董毡跟黄头回纥也勾连上了。硬撑着要苟延残喘。

    这一次探路者队伍西行,并没有暴露什么,一样的跟董毡交付了买路钱。

    “王校王掌柜,这就是向导说的措温布呀,我觉得还是东家说的青海湖比较像。”

    第一支探路者队已经到了青海湖。对于见惯了黄河泥潭水的中原人,见到了青海湖,第一印象真的是青色,跟染色的青一样。还是满眼全是青色,根本就是无边无垠。

    放眼望去,就跟青色幕布挂着一样,还是成慢坡状向上挂着。

    一时有些激动,差点喊出王舜臣的职衔。这时候,向导还没有异动,王舜臣用司南对照过,向导指引的路线,跟官家给的方向大致相同。所以,这时候还需要向导。

    其实,照王舜臣的意思,既然有官家给的大致方向,又有司南,根本不用什么劳什子向导。就给向导的那些金币,都够他们一都新军一年的俸禄了。

    只是官家慎重的交代过,才让他先忍着。官家肯定有其他意图的,他是个粗汉,不懂,遵命就行了,

    他们五个人,五支探路队伍,谁拿到第一个,谁肯定功劳最大。

    最后还是狄帅和欧阳公主持了公道,在讲武堂的校场上,他王舜臣顺利拿到了第一队的任务。

    只是,到目前来看,这任务几乎没什么危险。就是晚上冷点,白天热些。

    向导挺像那么回事,这时候正挨个叮嘱,不能喝措温布的水懂个屁!有苏教导给的蒸馏物事,有官家教会的办法,俺们什么水都喝的!

    不过,看在向导负责的态度上,王舜臣还是勒令兄弟们听话。

    不管这向导是不是负责,最终还是得弄死他。这是涉及到国朝军阵大事的事,容不得一点闪失。

    今晚就在这措温布周围过夜了。向导说这是上天的恩赐,会保佑远行者。王舜臣对这潮湿的地气是真烦西北出身的人,谁受得了这滋味

    把面大氅用油纸布包一层,这玩意怕潮。都是工坊城新品,特暖和。晚上钻睡袋里,再用面大氅一裹,能睡个好觉。

    向导每天都控制着路程,官家也交代过不能让人累了。就这样吧,只要不让第二队赶上,王舜臣就这样听着,照做。

    王舜臣几乎算是折家的家生子,对于军将的一套很熟悉。他是第一个值守的,从来没脱开过守夜。

    没什么情况,一连两天,离开青塘已经三四天了,每天除了赶路歇息,还是赶路歇息。

    昨日王舜臣还射了一只羊,很鲜美,就是向导也一个劲的恭维,说大宋各个武艺高强。

    这时候还不能泄露火器,这倒是难不住王舜臣,他本来就善骑射。

    往前,往后,往左,往右,王舜臣居然看不出任何区别来。这时候王舜臣想起了官家的授课,确实有用。

    再看一眼官家给的方向图,对照司南确定没错。继续跟着向导向前。谁知道到底是什么方向!

    不对!王舜臣顶着烈日,正随着队伍缓缓的向前走着,耳朵里却传来了他熟悉的声音这是战马的声音,最少三十骑!会是马匪吗

    王舜臣顿时有些兴奋。左右看了看弟兄们,好像都有觉察了。应该还有一段距离。

    终于等来所谓的危险了!



第六八一章 第一拨
    都是日常作战训练熟悉的人,这时候每个人都知道该怎样做。

    随着战马奔腾的声音越来越近,队伍也逐渐形成了最佳的防守队形。在情况不明时,防守才是最好的进攻。

    官家说过,有命才能战斗。

    那个向导王舜臣差点忘了,这时候再看,向导居然想往后退。

    就是说嘛,常在这条商路上混,怎么可能听不出战马的蹄声

    “牛老二,拿下向导待命!”

    “怎么又是我”

    牛二嘟囔着,还是把向导提溜在一边了。若不是这贼子,他也能痛快的杀一场了。其实,他还有一个任务,需要保护探路队伍里的两个工程兵。

    “示敌以弱,溃散,形成包围,务必全歼!必要时使用火器!”

    当看到不足三十骑时,王舜臣觉得没必要防守了,运用一定的战术,应该可以做到全歼。

    王舜臣命令下达的同时,装着一副惊惧富样,包头向远处窜去。紧接着,所有的兄弟们都乱窜开了。

    很有一副商队的样,要命不要钱,遇到马匪立马逃命。若是在讲武堂接受过教育,一眼就能看出来,乱窜开的这些人,似乎在形成一个环形。

    马匪首先是要货品,当然人也是要杀的,特别是这种带过来的肥羊。

    能常年在这条路上走商的,几乎没有不跟马匪关联的。马匪还需要这些行商的给销赃,购买物质。马匪在这地方,想要活命,离开商贾也不可能。

    王舜臣还是粗心,其实在措温布留宿的那晚,向导就已经传了信。

    这样的生意,向导每隔几年就会做几单。大宋民间重商,有不少人发现了这条路的商机,也一直存在找向导探路的行为。否则,即便是皇城司再许重利,胡商也不会把商路介绍给他人。

    在向导看来,王舜臣他们的商队,就是他回去的货品。因为,从来没有能逃出马匪杀戮的商队。

    不对!王舜臣没跑出几步,就感觉有些气紧了。平日里就是二十里的全副武装越野,他都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是气疫!

    不行,搞不好,没全歼马匪,兄弟们也会交代在这了。

    “有气疫!自由作战!以保全性命为根本。”

    讲武堂的教化就是这样,有性命才能战斗!

    王舜臣已经停下来了,一转身,发现马匪居然一匹战马准备追击两人!这就太好了。

    也不想想,马匪也就不足三十骑,还有人留下来先关注货品了。然后,就形成了一队二的情形。

    王舜臣放心了,这样的状况,他可以完成全歼了!

    不足三十骑,留守看货的,在追击王舜臣他们这一队人时,马匪就形成了以一追二人的局面。这让王舜臣放心不少。

    即便是有气疫,军卒只要停下来,短时间作战还是没问题的。

    官家说过,气疫主要是什么供氧不足,停下来深吸气,就可以缓过来。他们受过闭气训练,能扛得住。

    “两两配合,务必击杀!”

    王舜臣听下来了,马匪的战马已经越来越近了,马蹄扬起的灰尘,都有点眯眼。

    “谁伤了战马,谁后面没马骑!”

    这时候了,还顾得上扯淡。

    千万不能阴沟里翻船,王舜臣一直注视着马匪,这时候需要注意马匪放箭,虽然射中自己有点难,也会让自己很狼狈,还击会相当困难。

    还好,可能是马匪太喜欢玩虐杀的游戏了,居然还背着弓,提溜着弯刀咿咿呀呀的挺兴奋。

    王舜臣出生在西北,又是折家外围的,知道对战骑兵的要领,或者说只要经过讲武堂训练的,都知道怎样对战骑兵。

    早年国朝的军卒,在逃跑时,都是死命的逃,可爹娘给的两条腿怎样都跑不过战马的,然后,就被骑兵轻易的斩杀了,都是从后背斩杀的。

    其实,当你敢于面对骑兵和战马时,你会发现,战马的动作比不上你灵活的反应。

    战马近了,马匪在控制着战马减慢速度,好让他能适应人跑动的速度,然后只要举刀砍杀即可。

    扬起的灰尘在落下,马匪还举着弯刀,却发现他盯住的位置没了人突然间,感觉到左侧的腿很疼!

    王舜臣在马匪的战马减缓速度的一瞬间,直接侧转,在战马因为惯性向前的瞬间,王舜臣直接将军刺扎进了马匪的左腿舍不得战马,这地方用匹马相当有用。

    马匪没见过敢在战马冲击时停下的,有些愣神,连疼痛都忽略了。就是这一愣神的功夫,没命了

    马匪是被揍下战马的,都没明白怎样回事,眼前就晃过一人,然后自己就无力睁眼了
1...257258259260261...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