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王舜臣犯愁了,这该怎么办向导很熟悉这场面,一直以为王舜臣就是为了占据这条通道的另一批马匪…~这地方,马匪跟商贾,对于牧民傻傻的分不清。
向导叽哩哇啦的跟牧民交易,把青盐、铁器变成了动物的毛皮,还特不自觉的把一些美酒分享给牧民。
王舜臣愣愣的看着,是真下不了手呀!
这时候,王舜臣不得不把自己变回商贾去,还被傻不拉几的牧民拍着肩膀笑,那一瞬间,王舜臣都要掏刀子了。
向导赶紧引来了,又一阵叽哩哇啦的说道。
“他说咱们是马匪……”
通译给王舜臣翻译向导的话。
“他还告诉那些愣货,说咱们要控制这条路,让那些愣货储备点用品。还说这条通道这两年不会平静,让他们等安稳下来再过来,没事别往这条路边靠。”
每一队探路者,都自己带着通译,就是懂吐蕃话的军卒。
“还在吐蕃势力范围”
“不好说。黄头回纥也有可能,这一片很可能都一种话吧……”
通译也不确定。按说他们应该已经穿过吐蕃势力范围了。昨日校尉就对着地图看了,说让大家打起精神来,考虑遭遇黄头回纥了。
王舜臣也糊涂了,赶紧避开人,又看地图…~这工坊城和讲武堂共同绘制的地图,应该不会有错的。
下不了杀手,又得完成清理通道的任务,王舜臣这一队人,不得不在这地方耽误点时间。
这样或许是好事,向导跟牧民扯淡,直接说清了这两年这条路不安稳,倒也起到了清理通道的目的。
王舜臣想不了太复杂的问题,只能这样看着,看看会怎样。
结果,后面的情况,让王舜臣更难处理了。
傻缺向导,对上傻缺牧民,因为把这两年不一定平静的消息传出去了…~
本来还慢悠悠的向通道靠近的其他部落,也加快了行程,硬是拖着王舜臣没法离开。
狗日的向导!
王舜臣还是下不了狠心!大几百人呢,都是些二傻子的牧民,还时不时龇牙对他笑,他是真下不了杀手。
“好汉,就这几天,等咱们把他们需要的货教官完了,他们就各自散去了。”
“好汉,要想在这条通道上发财,这些牧民还是别杀了,他们的物品很便宜,很好赚钱。”
“每隔几年,这条通道就会有乱子,就会有不同的势力来争抢,他们都习惯了,就是他们的宗主也不管……”
“甚至搁几年他们的宗主也会带人来这里洗劫这些马匪的。这一次好汉先下手了,那些宗主会等几年……”
这一路上,向导时看着王舜臣他们怎样杀人的。那些不可一世的马匪,根本就不是这群好汉的对手,连续四拔,一个没剩,全杀了。
向导觉得自己这次赌对了,只要靠着这群好汉,再干几年,可以去巴格达城生活了。
听向导的意思,好像自己这次歪打正着了王舜臣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没办法呀!别说是自己下不了手,就是兄弟们估计也没几个想对这群二傻子牧民下手。
耽误了四五天,终于再次上路了。
向导美滋滋的,可王舜臣一脸的郁闷。
……
折可行他们这一队,也就诓来两拔马匪,虽然从王舜臣留下的信息知道,他们没法跟第一队比,应该比后面的三队要幸运。
也跟王舜臣做了同样的事,把物资留给后队很大一部分,他们也有了空余的战马可以骑行。
折可行这些天一直在跟向导交流,因为他发现,虽然官家给的大致方向图也可以穿过去,可向导对这条通道的了解,却不是方向图所能比的。
王舜臣他们队,是向导自觉认为,王舜臣他们要占领这条通道,而折可行确实亲口告诉向导,他们是要在这条通道上发财,还夸张的告诉向导,他们这样的勇士有二三百…~
折可行摆着一副拉向导入伙的意思,硬是把向导侃晕了。
就他们队干掉的那两拔马匪,全是向导自愿招来的,算是投名状吧。
跟以往一样,折可行跟向导骑马并行,折可行想把向导肚子里的货都倒腾完呢。
这时候,突然前面的斥候传来警示……
所有的军卒,立马进入状态,随时准备着出击。
“卡哈曼,他们不是马匪,也不是路盗,他们是牧民,来这条通道上交易的牧民。”
向导见都已经准备作战了,才顾得上看了看周围的地形。
被折可行恭维的,这向导都忘乎所以了,都忘记自己该干嘛了。
这时候才发现,他们已经到了习惯召集牧民交易的地方。
王舜臣是被逼的没办法,而折可行他们是自己给自己设了套……
既然是要霸占这条路,牧民就该是他们的财源,即便是想杀,这时候都不能动手了。
折可行黑着脸,开始找前队留下的信息……
原来,这些人是王舜臣他们队留下的。
王舜臣的货品交易差不多了,可这些牧民还没来得及散去,倒是又碰上了折可行他们。
到底算是谁的幸运
“卡哈曼,牧民说前面有一伙马匪,说是要霸占这条路,说是这两年不会平静……”
“都是跑了几百里过来交易的,在那伙马匪手里没交易上货品,就没舍得离开……”
“你处置吧!”
折可行已经知道情况了,直接让向导去做事去了。
这情况,谁又能料到估计官家也没想到会这样吧
也好,这样的结果,对谁都好。
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办法
周侗这一队要简单好多。
逼迫向导联系马匪,然后杀人,抢货,给后队留下物资,继续前行。
然后再杀人,再留物资,留信息,继续前行。
要不说他们五队探路者的顺序安排的合理呢,周侗作为接应的一组,就是这样的作用。
当初皇城司选择向导,甄别时费好大劲。
皇城司现在都是经过特别训练的,有些后世特工的理念,赵曦把自己知道的,都传授了。
所以,五队的向导,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有是大食波斯背景的,有是吐蕃基础的,还有回纥人,也有党项人。
这样挑选向导的结果,就是把这条通道上所有的马匪能一网打尽。
皇城司没考虑这么多,但赵曦在看过向导资料后,却想到了。
这也是他不担心探路者队伍的原因。
只要向导之间没联系,也就不存在把马匪和路盗集中起来的可能,探路者队伍也就没什么危险。
这条通道又处于吐蕃、西夏、黄头回纥的边界,更是真正的蛮荒之地,也就排除了各方有大批军伍驻扎的可能。
如此,探路者队伍的危险又减低了。
只是他也没想到,因为这条通道上商贾和马匪这畸形的关系,居然会形成一个相对习惯和固定的榷场。
这方面,他也就没有对探路者队伍交代。
虽然赵曦现在还不知道具体情况,歪打正着的结果,确实很不错。
……
高敬亭在抵达那个固定的易货市场时,见到了种建中详细的留信。
种建中根据前三队留下的信息,将探马放出去百里,对这片区域进行真正的扫荡,确实没发现踪影后,才放心的前行。
同时,种建中把牧民的来时方向,也大致标明了。
高敬亭将前四队的信息,以及自己消除痕迹的做法,一并做了详细的奏折。
这时候,高敬亭已经知道,在他们的后面,朝廷已经在零散的派遣军卒跟着。
还好,幸亏自己也是把物资留在后面了。
就后面各个马匪据点留下的物资,足够一两千人差不多几个月的用度。
不管朝廷是不是给后面的军卒带足了粮草,后面的将士们都会很轻松。除了这狗日的天气,真没什么难的。
朝廷在接到高敬亭的奏报时,已经过了很久了。
不过,探路者队伍所表现出来的临机处置能力,确实让朝堂的诸位臣工刮目相看。虽然结果不是探路者领队故意设计,但是,五个队伍之间所表现出来的默契程度,随机应变能力,确实更原本的国朝军伍大不同。
别说是讲武堂的精英,就是一般的新军,若是知道朝臣拿他们跟原来的禁军比,都会觉得是侮辱。
“官家,依目前接到的情报看,这次探路必定凯旋!”
就连富弼也有点抑制不住兴奋。这些天说不担心是假的,都是国朝精锐,进入到国朝根本没有任何认知的地域,折损的可能性太大了。
现在,对于诸位重臣而言,有人烟比没人生存,对于探路者队伍来说更轻松些。
“其实,朕现在反倒更担心了。”
“官家何意”
“朕在想,既然有牧民出没于该地区,也就存在牧民聚集地,就是那种族群聚集地。不可否认,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肯定存在利益纠葛,有利益纠葛就必将存在阶层,有阶层就会衍生社会的基本形态。”
“从这点上考虑,探路者或许将遇到他们很难处理的问题。一旦存在社会的基本形态,就有了统治或者说管理的阶层。从某种意义上,这个阶层属于劳心者治人,便注定了他们不需要劳作,需要有固定的定居点,以便管理。”
“朝廷派遣探路者,目的是控制这条通道,是按照蛮荒之地处理的。五队,五十人,并没有城建制作战的计划”
剩下的不用说了,诸位也清楚。
五十人,对战三五十人的路盗、马匪,确实不是什么难事,可让五十人承担攻城略地的任务,确实是难了,甚至还会因为鲁莽的行动,把朝廷的谋划毁于一旦。
不仅仅是西夏,甚至吐蕃、回鹘等相关部落和统治者,都会关注这片地区,从而增加贯通这条通道的难度。
可是,倘若探路者不做任何行动,就以商贾的名义通过其实,事情到了这般程度,这条通道的存在已经是事实了,朝廷难免在心思上有了变化,从探知是否存在这条通道,变成了控制这条通道。
这就是赵曦从开始的打算。
“官家,探路者队伍确定路线,也算是任务完成吧。”
文彦博站在军伍的立场上,不希望朝廷抹杀探路者因为不能控制通道而不被朝廷表功。
“文阁老,此事是自然,确定路线就是探路者队伍的任务本身。问题是,并不是那么简单。”
“不说朕在出发前便宜行事的授权,就说他们现在的处境。从目前来看,所有的向导,都跟路盗、马匪有勾连,同样,谁又能确定,他们跟那些聚集点的统治者没勾连”
“向导是纯粹的利益动物,他们在利益面前没有操守,因为害怕探路者队伍的武力值,他们可以出卖路盗、马匪,同样,在聚集点那些统治者面前,一样可以出卖探路者队伍。”
“咱们的第一队只有五十人,五队还都是分散的,前后的时间,最早也需要半月多才能办回合。”
很无奈,赵曦自己有些惭愧了。这是他自己也没预料到的。他本以为,这时代的德令哈和大柴旦就是莽荒之地,就是由路盗和马匪占据的。毕竟,那是属于西夏、吐蕃、黄头回纥交接处。
“官家,下令王韶出兵,快速跟进探路者,务必保证探路者队伍的安危。”
“不现实,不说王韶部出兵绝对会引起西夏、吐蕃以及黄头回纥的注意,关键是时间也来不及了。”
“目前,朝廷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探路者队伍的应变能力了。”
很无奈,可这是事实,就是赵曦也觉得这是唯一的办法,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办法。
第六八八章 等
在朝廷对这样的情况商议时,王舜臣已经遇到了赵曦现在预判的情况。
赵曦应该庆幸,庆幸他这些年对这些精锐的教化,也庆幸他给与了探路者队伍便宜行事尔等权利。王舜臣没有一根筋的莽撞,更没有不自量力的对以卵击石。
王舜臣带着兄弟们扎营了。
向导很疑惑,不明白为什么好汉不再往前了。
“好汉,那是种榅的遗民,臣役于黄头回纥,就在这一地苟延残喘。他们都很好说话,盘剥不甚。”
向导的意思,就是说这地方给他俩钱就行。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说这些人什么战力,是一些乱七八糟的逃民,现在就是黄头回纥下面的一个部落,受黄头回纥的统治,替黄头回纥管理这片地方。
王舜臣根本听不进向导说的话,他脑子里只想着怎样完成任务。而前面这一片大片的人类聚集地,对他来说就是难点。
这个定居点,怎么说也有一两千人,按照胡人的说法,控弦能战的勇士,怎么都有四五百人。不管战力如何,王舜臣都没必要冒险。
现在的路程,向导所说的,以及官家给他的地图,都表明,已经走了近七成的路程,没必要在这时候再去折损军卒。
“好汉,这条通达基本畅通了,从这里再往西,还有一个聚集点。由于这两处聚集点有些实力,这两处之间没有什么马匪了。咱们只需要通过去,再过了夏国的沙洲,小的就能把这些货品卖出好价钱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