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这就是现实。
这毋庸置疑,官家摘录的内容,很多都是内阁大臣曾经见到过的记载。只不过把这些记载集中在一起,就是另外的含义了。
当朝廷的诏令抵达河湟时,章惇不信,苏辙不信,就是王韶也不信。
董毡已经在考虑朝廷的内附条件了,他们仨也已经开始酝酿西进的计划了。没想到,朝廷把偏师出征的时间,一竿子推到了后年
所以,王韶他们开始在河湟秘密收拢一些西番商贾,甚至频繁接触那些靠西边的部落和牧民。
结果是,官家是对的。
“不是说越往北越冷吗怎么会是这样”
从各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王韶不得不承认。可还是想不明白。
“地势越高好像就越冷,不仅仅是南北的问题。我曾经有幸看到过真宗朝泰山封禅的记录,有臣工就曾言,登泰山之顶与山下不尽相同。”
苏辙这时候也想起这回事了。
章惇正郁闷呢,已经顾不得跟他俩讨论这个了。
好不容易自己首倡打青塘,这董毡要求内附了。这时候正好探路者队伍的消息来了,通道打通了。
章惇琢磨着自己可以西行了从讲武堂到河湟,他也明白了,他跟苏辙的优缺点很明显,他更适合开拓。
然而,朝廷又来了这样一道诏令,还是最为正确的诏令。
“督府,董毡到底接受不接受朝廷的要求这都快十天了,若继续这样拖下去,难不成国朝还等到他继续在青塘过个年”
章惇直接跳开了西进的事,倒是说开青塘董毡了。
正憋着气呢要是董毡这老小子拒绝就好了,也可以率兵征伐他了。
这时候说章惇知兵事,应该能够得上。当初河东对战辽夏联军,章惇就曾随军了,也亲眼见识过国朝的火器之利。
苏辙也一样,只不过相对于章惇,苏辙倾向于治政,没章惇那唯恐天下无战事的想法,也没那么热血。
“给他的期限是半月,再有几日没回话,咱就兵发青塘”
王韶也想找地方泄火了,泄这股憋起来准备西进的火。青塘就很现成。
苏辙无语的摇了摇头,真不好说这两位同僚
董毡也难呀
之所以请求内附,董毡绝对不完全是诚意归顺。
他见周边的这些吐蕃部落归顺后,都跟原来没多大区别。一样在自己的领地,一样奴役着自己的子民,一样享受着部落首领的待遇。
要说有区别,就是不用再为活着而征战了,原来的勇士,也都整日喝着酒,跟妇人一样放牧就行。
然后,宋国人会给粮食,会给铁器,甚至会给原来连贵族都穿不起的丝绸。
董毡就像,只要自己内附了,老管好自己部落的勇士,他青塘就有再次崛起的机会。
又不是没有接受过宋国的封赏,再接受一次又何妨
没想到这次会是这样
“阿毡,打吧青塘没有跪下的勇士”
鬼章吼着,像是跟自己打气一样。
他知道阿毡的想法,他更知道宋国不会那么傻。
宋国已经不是以前的宋国了。以前,青塘只要稍微跟宋国带点善意,宋国就会遣人送来所谓的封赏物资。
在老首领唃厮罗时,宋国几乎每年都会有赏赐送来。特别是西夏跟宋国交战以后,宋国的赏赐一年比一年丰厚。
可是现在呢
老首领死了,三个儿子争来争去,让青塘不再是以前的青塘。
宋国又两次打败了西夏。
如今的形势,宋国已经不需要青塘来牵制西夏了,青塘在宋国眼里,已经没有用处了鬼章就是这样想的。
否则,宋国不会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直接占据了兰州,还一步步把整个熙河一带都统治了。
现在青塘想按照老首领的办法,联络弱势的一方来抗衡强者。可是,连西夏都不敢忤逆宋国了。
阿毡亲自向西夏求亲,被西夏拒绝了。从那时,鬼章就知道,宋国迟早会盯上青塘。
这一天终于来了,阿毡居然还想用老早的办法,怎么可能呢
可是打拿什么跟宋国打
董毡又何尝不知道,一旦去了汴梁,青塘绝不会再是他董毡的青塘,只会逐渐成为宋国的青塘。
可是,能拒绝吗
“鬼章,不成了,打不成了青塘已经不再是以往的青塘,宋国也不是早先的宋国。”
“鬼章,不说宋国那会飞出去杀人的火器,就说现在的青塘孩儿们喜欢丝绸,可那是勇士该穿着的吗”
“部落子民喜欢烈酒,可烈酒只会让狼变成绵羊鬼章,部落的勇士已经不再会骑马了,他们只会剪羊毛”
“鬼章,再说我的那几个儿子他们去邈川城找王韶,比见他爹爹的次数都多。他们都希望在宋人面前表现,以便在我死后继承青塘。”
“他们不懂,永远也不会懂只要是松赞干布的子孙,宋国就不会让他们留再青塘”
“鬼章我算了打不成了,看看整个青塘,能有多少人陪着咱们打”
“不就是去汴梁吗我去咱兄弟们早就想去汴梁了,这一次我看看宋国皇帝会怎样接待我”
董毡喊的声音挺高,可鬼章还是听出了他的胆怯。
去汴梁吗鬼章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阿毡心不甘,可没办法,喊出的声音带着疲惫、落寞、不甘以及对未知的恐惧。
可是他鬼章是应该死在马蹄下的,而不是躺在宋国的软帐里
曾经说过,他会陪着阿毡死,可现在,恐怕阿毡也不再是以前的阿毡了,阿毡也不想死,也怕死了。
鬼章不知道该怎么劝,硬耗了十来天,最终阿毡还是要答应宋国的要求了。
也罢,我鬼章就随阿毡走一趟汴梁,一辈子了,我鬼章不能让任何人侮辱阿毡
这算是个合理的说辞吧。
第六九六章 董毡跪了
相比于接见董毡,赵曦更想接见探路者队伍。
在董毡同意入汴梁接受封赏时,朝廷也接到了探路者队伍的奏报。
探路者队伍少量分批的越过了当金山,也潜入了沙洲境内也就是说,打通并控制这条通道的任务圆满完成了。
现在奏请朝廷,是问询,需要不需要留下部分军卒混迹在沙洲,需要不需要在当金山设置哨位
“混迹沙洲没什么意义,国朝派遣的偏师,将以火器开道,以摧枯拉朽的势头,直接贯穿河西走廊,然后兵锋直达兴庆府。”
“至于在当金山设置哨位那地方根本没办法设置哨位。他们的奏报也讲清楚了,一片大山脉,根本就不存在水源地,除了工程兵在原来小路的基础上,炸开了可以通过战车的通道,几乎没有可以立足的地方。”
“还是让他们全体折返吧这一次探路,他们需要到河湟休整,由医官来评估通过这条通道对战力的损害程度。”
赵曦很清楚,就是在后世,从大柴旦到古玉门关,沿途也没有人烟。
那里根本不适合人类存活。
“官家,兵站的选择点如何处置”
“给河湟督府自由裁量权根据探路者队伍的奏报,以及朝廷对那片区域形成的文字,让王韶几人合理安排。”
“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朕不希望出现非战斗减员的情形。那怕是明年再剿一次盗匪,也尽量不浪费军卒的战力和性命。”
内阁领旨去安排了。
还有一件事是如今朝廷该当回事的,就是河湟一带诸多吐蕃部落首领,进京接受封赏的事。
这事对于国朝而言,那可是破天荒的,这是国朝开疆拓土最直接的体现。这是自太宗朝后,国朝第一次开拓如此大的国土。
搁以前,别说是国朝的子民,就是朝堂的臣工,对于这样的蛮荒之地也不会有多大兴趣,因为当时整个国朝的观念如此。
而现在,从官家在广南创立锰矿,到后来在大理经营铜铁矿,再到后来的羊毛纺织,人们已经知道,没有什么蛮荒之地,关键在于懂不懂如何开发。
如今,就是汴梁稍微殷实一点的家户,都有一两件羊毛衣饰,而汴梁更是有很多的妇人,就职于工坊城的羊毛纺织作坊。
所以,汴梁子民对于青塘、河湟一带吐蕃人的内附,或者说归降,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官家说给与董毡至高礼遇,礼部就真的按照至高礼节来执行的。
朝堂上没有臣工对高礼节接待董毡有异议,谁到知道,这就是个名头,是朝廷千金市马骨的做法而已。哪怕是朝廷决定给与董毡侯爵的封号,朝臣们一样不介意,因为,这个侯爵可能跟国朝的一个参政都没法比。
说白了,董毡以及河湟一带的吐蕃部落首领,就是个孩子样。
侯爵的仪仗,早早的就等在汴梁城西的车站了,绝对的隆重,甚至比官家当初从滑州回朝时还隆重。汴梁子民也是相当热情的,密密麻麻的站满了街道两侧,临街的酒楼到了一座难求的地步。
都说吐蕃人是不洗澡的,汴梁人都想看看,这吐蕃部落的首领是不是也是如此。
董毡是乘坐轨道马车来的,王韶把自己的规制那车让出来了朝廷没有殷勤到直接将侯爵马车送到河湟的想法,王韶在请示礼部后,将自己的马车暂时让董毡用用。不仅仅是他,就是章惇、苏辙以及整个河湟的文武官员,都把马车贡献出来了。
河湟一带,这一次进京受封的部落首领太多了,将近二十位。
期间还有一件小事。鬼章在登上马车后,对马车的车厢很感兴趣,因为他听说是箭矢不可破,就锤了两下。结果,侍弄马车的军卒告诉他你可以用腰刀砍几下试试。
鬼章不懂什么叫嘲讽,在军卒瞪大眼的注视下,真的用腰刀砍了。结果让鬼章很沮丧,根本不管军卒龇牙心疼的表情,就愣愣的盯着车厢壁上那刀痕发愣。
“鬼章,这就是现实。宋国人可以躲在铁盒子里透过那些孔射箭,而我们对他没有任何办法。”
董毡也很沮丧,这一次所说的话,真不是给自己找借口,是陈述事实。宋国真的不再是以前的宋国了。
青塘到汴梁远达三千里,这点董毡是清楚的。日行百里,也需要近月的时间,这点董毡也是清楚的。而现在,他们几乎就没离开过车厢,吃喝拉撒都有人伺候着被人伺候,他们不以为然,因为本来他就是首领,在青塘也是这样。
让他无法释怀的是,马车就没有停过,不用歇脚,只是到不同的站点更换拉车的马,卸下马车上的垃圾,装备需要的物质,马车便继续前行。
等他再出车厢时,已经是汴梁的城西了
董毡被鬼章陪着下了车,这一路一直到他下车,他一直没缓过劲来。他没有其他首领的兴奋,只有落寞。
礼节不可为不盛大,接待不可说不隆重,而董毡的心情却没有一丝愉悦。
进城也是马车,是侯爵的仪仗马车。董毡听见了,宋国宰相告诉他,以后他在汴梁,这就是他的专用车撵
董毡不知道宋国的宰相是怜悯还是诚心,从宋国宰相脸上的笑容看,他知道,这是胜利者该有的笑容。
宋国宰相吩咐军卒把两侧的挡板拆下了很简单的,随便那么一拉,就看到了汴梁城的街景。看到街道两侧那些各式各样华美的服饰,董毡再没有任何骄傲的资格了。
他曾想过,即便是到汴梁受封,他也应该保持他青塘王者的姿态。然而,这一路所见识的,他深刻的认识到,一个青塘,真的跟宋国没法比了。即便是西夏,即便是北辽,再远的回纥,恐怕都在不久的将来,跟他董毡一样,到汴梁来,接受宋国的圈养。
在进入宫门前,董毡已经完全失去了作为青塘王该有的风度,他彻底被击溃了,从心里上击溃了。
所以,当他看到陛阶上的宋国皇帝时,真有了朝拜的觉悟所以,董毡跪了,跟那些小部落的首领一样,跪下接受封赏
第六九七章 让他们见识见识
富弼都能对董毡露出真诚的笑容,赵曦同样能做到。
其实,在赵曦心里,是根本没有什么异族不异族的,只不过顺应时代,有些事不得不做。所以,在接见董毡时,他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真诚。
当然,这也是因为董毡在接受他的封赏,而不是他需要向董毡低头。
赵曦在董毡跪下的那一刻
“何至于此呀”
感觉官家真的相当的真诚,就是这一声也是歉意十足。
赵曦急匆匆的从陛阶上下来,双手抬着董毡的双臂“青海候,国朝没有跪拜之礼,如此倒是让朕失礼了。”
刚刚扶起董毡,赵曦又赶紧转头,对着诸位部落首领说道“诸位快快请起,都是大宋臣工了,自没有跪拜一说”
官家,真的让朝臣们惊讶了。如此游刃有余、面面俱到,在对待降臣时的做法,甚至比礼部设定的方法更适合现在的情况。
就连一直阴着脸的鬼章,这时候也把集结的眉头舒展了。确实,宋国给与的礼遇足够。只要阿毡不受歧视,他鬼章又何必要继续纠结呢事已至此,无力回天呀
“诸位一路风尘,朕也不搞那些繁文缛节了。还请诸位先行洗漱,然后走个程序,再把酒言欢”
官家这话,这些受封的吐蕃人很高兴,可是把朝堂的臣工给弄愣了,特别是礼部的官员,根本不知道下一步是不是该按着规制走。
“按官家的来。”
富弼轻声的叮嘱礼部尚书这时候绝对不能跟官家争论,不能让外人看笑话。关键是,这是对外族的轻慢,臣工没必要因为这个忤逆官家的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