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有些事,在不同的人看,结果是不同的。
如今的狄青,几乎算是孤家寡人。西军的将领,他不敢联络,生怕朝廷怀疑什么。
别说是现在,就是他就任枢密副使时,也跟西军完全断了联络。
而旧部,现在的信阳军没有狄青的旧部。他更是跟信阳本地的官员凑不到一起。
他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朝廷的抵报……这玩意儿,估计还没汴梁那些草民扯淡时的真实度。
一切全凭他的臆想。
信阳算是淮河流域了,也可以拉到南方。而狄青是纯粹的北人。
在这炎热的夏天里,总是很难度过。
一次偶然,背部划破了。本来这并没有什么,只是那个位置很巧,正好是他早年陈伤之处。
狄青没当回事,也就没延医。这里面有没有其他担心,还真不好说。
结果,整个背部发痈了。
等到他发烧、瞻语,直到倒下被家眷发现,已经到了信阳的郎中无能为力的程度。
家眷没法,只得遣狄咏赶往京师……这也是担心奏报被信阳,乃至蔡州那边扣下。
可能想让狄青死的人有……最起码家眷们是这样想。因为狄青所有的表现都看得明白。
这也是狄咏多了个心眼儿,听父亲讲过跟太子殿下,以及护卫营的交情,所以自己真去护卫营转了一趟。
否则,狄青还真有可能就这么没了!
这是赵曦到了信阳后,了解的所有过程。
“诲叔,我不想在朝堂见到那个宋痒,如果找不到人弹劾他,我就用我的办法解决!”
御医为狄青诊治,赵曦听完所有的过程,这火是一阵又一阵的。
他不是威胁吕公著,是真的想自己解决掉这姓宋的。
“殿下…此事交于公著!”
太子殿下的方法,那还是是啥当初的汝南王世子能暴毙,刘成能暴毙,吕公著真担心太子殿下让宋相公也暴毙了。
这个真使不得!别说宋痒是国朝所谓的连中三元,就是他如今身居相位,也不可让殿下这般胡为。
不管什么办法,他都得让这宋痒贬黜了。
“殿下……”
这御医,多会儿也是这性子,不说话,就看赵曦,还看家眷。
“如实说吧。”
“殿下,狄知军病患,老臣无能为力。背痈脓疡火毒攻心,久病损根,元气不继。虽老臣可施汤药致其清醒,也不可治本……”
啰嗦半天,意思大概听懂了。就是没办法呗。
赵曦现在也大体了解了,应该是后世所说的什么脓肿什么的,在后世根本不算大事。可现时……
“汝可以使其清醒”
“可,一两剂即可。”
“先让他清醒了吧。”
赵曦有点想法,有点冒险,这需要问问狄青。
这次赵曦是跟着进来的,一进门就闻见一股恶臭味,相当难闻。
就是护卫营专门训练的臭水沟,都没狄青这屋子恶心。
第二四四章 因伤致仕
曼陀罗,相传是华佗麻沸散的主要组成。赵曦就知道这个。
既然有这个所谓的相传,那应该是有一定作用的。
所以……
六七月,正是曼陀罗花开时节。
当赵曦说到刮骨疗毒时,御医已经明白了。
“信阳的乡间边有曼陀罗,采集时要将花与茎干一起采集……”
这时候居然对这个有研究御医的话让赵曦都诧异。本来还愁自己怎么解释呢,有御医就轻松多了。
“狄咏,再买些酒,多买些。”
赵曦一直没蒸酒,那玩意儿太废粮食,他不想落人口舌。
这真是不得已了,酒精能消毒,这个赵曦还是很清楚的。
在狄青家眷去准备曼陀罗和米酒时,赵曦拽着苏颂到了军营。
他得做一套蒸馏的器械,军营里有原料,得由苏颂制作。
正确的脓肿切开方式,赵曦也不知道,御医人家不是伤科,更不敢担这个风险。
所以,赵曦这杀猪的把式,正儿八经的去刮骨疗毒了。
没吃过猪肉,可见过猪跑。有后世的见识,怎样处理伤口,还是知道些。
“殿下,狄知军已昏睡……”
御医这样说了,到底是他开的方子管用了,还是又一次烧昏迷了,不确定。
反正赵曦是准备动手了。
“噗呲……”
根本没划多大的口子,狄青背上的痈疡就喷了,那股恶臭味,黏糊糊的,真的感觉是喷出来的。
“水……快冲了!”
都愣着,都不知道是被熏的还是因为太子殿下这刀法……
水是烧开后凉下来的,准备了不少,赵曦还想着后世的生理盐水,添加了盐。
痈疡不鼓了,赵曦看了一阵,还是决定做到底。
小刀就那样划,或者说是割。看狄青抽抽着的脸,一阵一阵的冒汗……这曼陀罗或许根本不管用。
狄青是消瘦了,可底子在。赵曦有这个准备,直接让人摁着的。
这时候的狄青一阵一阵的动,把摁着的几个也累的满头大汗。
终于划透了,长度跟痈疡的直径相当,稍微超出一点……
赵曦用酒泡过的麻布,不停的捅进痈疡中,一次又一次的带出黄绿色脓液来。
酒是蒸馏的头道酒,应该也有个六七十度吧这个只能猜。
看着狄青在自己每捅一次时,就躁动,这酒精应该有点效。
折腾了一个多时辰,曹霖几人负责摁狄青的,都感觉力竭了……狄青也力竭了。最后只有皱眉来表示一下疼痛,根本没力气再挣脱了。
狄青的老妻一直是陪着狄青辗转国朝的,长子狄谘在老家,身边成人的也就狄咏。
母子俩这时候待在窗外,就跟等着宣判一般。
让太子殿下处置,是狄青清醒时应下的,他们也只能就这么顺着。
狄青一生征战,对于是否全尸,并不在意。
试想曾经跟自己一起入军伍者,多年来,所剩不多,而没几个是安然终老的,甚至有些连尸骨都找不到。
不在乎!
老妻倒是想让老伴有个全尸……可太子殿下处置,会有一线活过来的可能。
母子俩就在外面等着这一线……
这一线生机,并没有在太子殿下一干人出来后明朗了。
狄青仍然昏睡着,浑身湿啦啦的,整个贴身的衣裳都能挤下水来。
不过,感觉头不是那么烫了……或许纯粹是心里臆想。
“殿下,或许成了。”
几个意思赵曦有点不明白御医这话。
活了就是火了,怎么说是或许
“殿下,脉象细数,此乃虚弱之脉象,非实火之象。刮骨疗毒,如同取火毒之根,火不旺也不足以攻心……”
听御医白呼半天,意思大概是明白了。
如今这时代,大多数士子都懂点医,虽然治不了病,基本的医理都懂点。
赵曦也懂,也是读过书的人,还是读过很多书的人。
&n
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
赵曦回朝,除了宋痒外出,其他没变化,就跟赵曦没去信阳一样,都当没发生过这事。
朝堂有了一阵平静,就连西府也没再定枢密使。反正枢密副使、知枢密使、同知枢密使,还有权知枢密使不少,也没什么战事,就这样将就着。
国朝一直就是将就来着,都也将就习惯了。
也就在赵曦回朝一个月左右,狄青致仕的折子到了。
赵祯看着狄青这折子愣了一下……也只有五十几岁,真不到致仕的年岁。
“狄汉臣病情如何”
“回陛下,狄知军因背部痈疡,火毒攻心,致形容枯槁。虽殿下对其刮骨疗毒,但因伤及根本,恐狄知军难以完全康复。”
这事赵祯没问儿子,他没想到儿子跟狄青的关系有多亲近,可狄青病重,儿子居然亲自跑到信阳……这让他有些对狄青有些过意不去。
所以,他是问同去的御医的。
真要致仕吗
按照惯例,在国朝,只有到了相公这一级别的官员,这致仕的折子,都要往来几次的。
不管朝廷是不是有意挽留,事情都要这么做。
已经往返三次了,开始或许是过场,到了第三次,赵祯真有些想留下狄青了。
如今的国朝是无战事,可这满眼的朝堂,他看不到一个良将。
而所谓知兵事者,富弼算一个,偏偏现在就富弼在支撑着。
庞老相公曾言,富弼可为相。
文彦博丁忧,韩琦在河北……若是能留下狄青,韩琦就可以暂时不回朝了。
只是这狄青……致仕的折子,每次都几乎是没多大改动就又递上来了,像是要真致仕。
“狄汉臣如此,乃是对朝廷有怨恨!由相公贬黜为信阳知军,不知为朝廷练兵训营,因一点小痈疡便以致仕与朝廷讨价还价。陛下,臣以为,准了就是!”
这话……赵曦真想不到还有人说这话。
“若臣工均可以致仕而换来朝堂的职衔,我等是否均可这般朝堂不是买卖,不该有讨价还价之风。臣附议,准其致仕。”
唉……赵祯之所以在朝议时说这事,本意是想让有些臣工有挽留狄青的意愿,从而有人提议让狄青回朝,然后他顺水推舟……
“陛下,朝廷恩准致仕,亦或是另有差遣,老臣以为,可着狄汉臣回朝述职,观其行,闻其言,而后朝廷方可定。”
不管朝堂吵成啥样,赵曦都没有吭声。
私会武将,历来是皇家忌讳,虽然国朝如今的状况,自己怎样做,都不应该存在猜忌的嫌疑。有些事,还是能免则免。
老爹问询御医的事,他知道了,他都不知道这些话是怎样传出来的,不止是他知道了,应该说整个朝堂都知道了。
在朝堂形成这样的争吵,跟老爹问询御医那茬,有一定的相关性。
都试图揣测老爹的意思,至于能不能猜对……
狄青是坐着马车到汴梁的,可不是新式的马车,是老式的。估计狄青活这么大,还是第一次长途需要坐马车。
赵曦没有提前见,一样跟大家一样,在朝堂上见的。
他没多少惊讶,毕竟现在跟在信阳时相比,算是有所恢复,此时已经没有了当时的那种死灰气。虽感觉气力不继,走路颤巍巍的,还需要狄咏扶着上朝,好歹是离开床榻了。
“陛下……”
这声音就有点装了。就是狄青他生命垂危时,声音也没这般过……有气无力的,感觉下一刻就拽不上气来了。
“狄爱卿……”
未语先泪,在看到狄青的那一刻,赵祯已经管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多威猛的一介武将来着,如今却形消骨立,原本得体的官服,现在晃荡着……
赵祯已经下了陛阶,快步走向狄青……
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赚钱
国朝很富,朝廷很穷。因为朝廷养富了士大夫,也养富了商贾,更是不限制土地兼并,让富者愈富,穷者更穷。
每逢灾年,颠沛流离的百姓,丢弃自己的耕田,到处找寻吃食,而地主们,配合着粮商,把粮食价格一路炒高,从而使那些贫寒的人,即便是有些积蓄,也为了有口吃食而返回赤贫。
而朝廷,这个大家的朝廷,却被地主和士大夫们掌控者,坐视不管,待那些原本自足的黎民,将耕田出卖后,便撺掇着朝廷,一次又一次的转民为军……
赵曦翻看过国朝自开国以来,所有的朝议诏令,也对照过国朝自开朝以来的编年记录。
很不幸,他看到的只有错误,而没有正确,看到的只是一个个为私利而短视,置朝廷于不顾的嘴脸。
这又是一次大灾年,他都能想象到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此时该是如何的欢喜……
甚至就是自己护卫营的这些骨干核心,估计家里也准备着分享这又一次的饕餮盛宴。
没办法,他不能也做不到一个人面对整个朝堂,面对整个无耻而贪婪的士大夫阶层。
从儿时拉拢六家做食品,到后来拉拢一大群人做铜铁矿,拉拢一大群人做毛线,做石炭,做钢铁,做那些有别于土地收益的事,就是想让他们转一下眼,涨一点见识,别老盯着那些苦哈哈的那点土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