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要离刺荆轲
“朕保重龙体”老皇帝笑了起来“朕还有什么值得保重的呢”
“朕伤心,是因为朕怕皇曾孙将来难免为亡国之君”
他抬起头,一张憔悴的脸盯着张越,质问道“鹰杨将军若为天子,会和三代的先王一样,给刘氏一个宾客的待遇吗”
张越闻言,马上跪下来,拜道“陛下,臣惶恐,何敢有此念”
“臣曾经发过誓,此生必为汉臣,永忠汉室,绝不背叛”
他确实发过这个誓言,也打算践行这个誓言。
只是,汉室不必一定姓刘。
就像后世的后周,创建者是郭威,但继任者是柴荣。
老皇帝听着张越的话,有些不敢相信。
因为他很明白,既然这个鹰杨将军都做到现在这一步了,就没有理由不继续再进一步。
为人臣,那里有为人君来的痛快呢
但,张越说的话却极为强硬和爽快。
他明白,都到这个时候,面前的这个臣子应该是不太可能再拿话来诳他了。
于是,老皇帝叹了口气,问道“果真”
“自然”张越拜道“臣从未欺君”
于是老皇帝想了起来,似乎还真是这样,这个大将,似乎真的从未骗过自己。
于是,老皇帝好像又有希望了。
他渴望着重掌大权,重临天下,再次享受那一呼百应,无所不能的滋味。
由是,他问道“那朕何时能再见朝臣”
张越听着,忽地笑了起来“陛下,您刚刚才下罪己诏,以朕老朽,多信奸佞,错冤太子,令太子无处伸冤,奋而起兵,及贼臣霍光等阴谋变乱,致有大祸的缘故而大赦天下,除天下百姓今年租税,无出徭役”
“所以,您现在应该好好的在这玉堂殿中面壁自责,以谢祖宗宗庙”
“而臣,则受您的嘱托,以大将军、太尉兼丞相,扶保皇曾孙以承社稷啊”
“您现在应该考虑什么时候内禅退位,以令皇曾孙为帝”
张越现在确实不想也不能篡位。
但
老皇帝却是不能再为天子了。
他是天子的话,那么,天下郡国的有心人和那些做梦想要当皇帝的英雄豪杰,就会以他的名义,从各个角落冒出来。
那样的话,哪怕张越有三头六臂,恐怕也要疲于应付。
所以,老皇帝必须退位
“内禅退位”老皇帝一下子就慌了“朕何时下过罪己诏”
张越起身上前,从老皇帝手里轻易的抱过襁褓里的皇曾孙,然后退后一步“陛下您不记得了吗”
“您前日刚刚亲口对臣说的,当时尚书令张安世并卫尉上官桀、大司农桑弘羊还有侍中赵充国都在左右”
“至于退位”
“到了现在,您难道还可以君临天下吗”
“陛下,请恕臣斗胆,今天国家变成这个样子,您恐怕难逃其咎”
“您若不退位,臣等将难以自处”
老皇帝听着楞了。
但他知道,张越说得对。
他不退位,没有人能安心。
包括面前这位。
可是,他怎么甘心就这样退场呢
他还没死,他还活着,岂能就这样失去权力,失去一切
可是,他又能怎样呢
现在,他身边的宦官、宫女、卫士、亲随,都是眼前这个大臣的人。
甚至就连更衣,也有这个大臣的亲信寸步不离。
他现在在事实上,就是被这个大臣软禁起来了。
于是,老皇帝从所有的幻想中惊醒。
他指着面前的人,大骂道“张子重,朕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你就是那窃国之人吧”
“陛下”张越低头躬身“您该吃药了”
更新情况说明
首先,要给大家郑重的道歉,门阀这本书,近期更新无力。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作者,都没有理由和借口,可以推脱有关更新的责任。
更不用说,还开了新书了
所以,我一直没做声,因为心中愧疚,无颜面见江东父老。
更不想卖惨啊诉苦啊什么的。
男人嘛,任何事情都想自己扛着,总觉得和人诉苦没有意思。
毕竟,作者的本职工作从来都是码字,更新以换取读者的订阅、打赏。
所以呢,我很少很少和大家说过自己的情况,也很少很少谈过自己的家事。
现在为什么忽然想说呢
因为和群里的老读者聊过以后,我觉得确实应该给大家一个交代并做一个说明。
先申明,这不是诉苦卖惨或者什么。
只是想和大家交代一下,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其实,一开始,我是想门阀和新书双更的,甚至设想过先完本门阀再开新书的。
因为我很清楚,若不如此,那么老读者们根本不会甩我的新书。
因为我也是读者,也非常清楚,一个作者断更、太监,读者的反应。
将心比心,所以我知道。
于是,新书发布的时候,我都没有在这边宣传过或者广告过。
原因自是不言而喻。
惭愧、愧疚和害怕面对。
那为什么明知道会这样,依然义无反顾的发布新书而且老书更新如此无力呢
其实,这个事情说起来,就是一个漫长的故事了。
那是年初的时候了。
我儿子因为已经一岁多了,却还不会走路,甚至常常一个人傻傻的发呆,于是带去检查,发现了大脑发育迟缓,于是治疗、复健,这占去我很多时间。
接下来,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婆媳矛盾、家长里短,种种琐事,不一而足,难以与外人道,只能说如人饮冷水,冷暖自知。
然后,就这样一直在纠结、矛盾和各种家里长短中,到了十月。
当时,我更新速度已经明显放缓了。
除了自己身体缘故外,最主要的是心累。
因为之前更新慢,稿费日益减少,家里开支却又不断增加。
于是,重重压力,重重矛盾,不断诱发。
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说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你兜里没钱,养不起家,别说外人,妻子都会给你白眼
虽然很现实,但这就是现实啊,朋友们
于是,我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写新书
原本,我得计划是新书老书一起更或者先完本老书再发新书。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世事就是如此,你永远无法安排好。
十月底,老婆一直催我发新书,我没有办法,只能发书,本来想好的是,老书有些存稿,可以撑上十来天,新书可以跟着更,然后差不多就可以收尾。
但我万万没有料到,新书发布的第二天我就又感冒了,然后就是一个星期的吃药打针,别说老书了,新书都没法写。
等病好的差不多,新书的存稿也告罄了。
所以
当然,以上这些文字,不是为了诉苦,只是为了给大家,给追了门阀这么久的朋友们一个交代以及一个承诺。
这个承诺就是门阀不会太监,一定会完本。
而且,从今天开始,会尽量保证每天一更
第一千两百四十四节 平乱(1)
雒阳,大汉帝国的东都,高祖称帝之所,素来为天下大邑,雒阳之畔的敖仓更是大汉最大的粮仓。所以,自古得雒阳得天下。
时值盛夏,雒阳的气氛,却显得紧张而安静。
长安的变故,终于传到了这个旧日太子的治河都护府所在。
于是,刹那间,全城寂静,市面上只有无知稚童们依然在玩耍、嬉戏。
但大人们却都闻到了味道,选择躲了起来。
“怎么办”留守雒阳的太子率更令王贺问着他面前的人“今长安剧变,天子罪己,而太子、太孙俱没”
“鹰杨将军张子重,挟皇曾孙而为丞相兼太尉行大将军事,总领内外军国之事”
“什么鹰杨将军”对面的一个文士怒斥王贺“今日已无汉鹰扬,只有汉贼张毅”
“莫要直呼丞相名讳”立刻有人反驳,怒视着那文士“丞相英候,功高当代,天下孺慕,世人敬仰,岂是尔等蝇营狗苟之人可以直称名讳的”
“功高当代”立刻就有人反唇相讥“见过把太子太孙全都丢了的功臣吗”
“当年诸侯大臣共诛诸吕,杖杀少帝兄弟,起码还找了个少帝非惠帝子的借口”
“那张毅却连借口都不找了”
“真以为天下人都是傻子了”
“太子谋逆,太孙为霍光所害”
“呵呵呵呵真当天下人的眼睛和耳朵都瞎了,聋了啦”
“张贼弑君、背主、囚君,还想要让天下人服气”
“我荥阳董重第一个不服气”
这个人说着就拔出腰间佩剑,看向众人“诸公,今国家危难,社稷倾覆在即,愿为刘氏忠臣者,可随我出,吾等共招天下忠臣义士,西进长安,与贼子死战到底”
可惜,响应他的寥寥无几。
鹰杨将军张子重,自出仕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麾下骄兵悍将,更是骁勇无比。
而关东郡国承平日久,武力松弛,如何是那位的对手
更遑论,现在这事情才刚刚发生,天下郡国作何反应尚未可知。
如今急吼吼的冒头,那不是为王前驱,做那陈涉吴广之事吗
雒阳人可精明的很,没有几个傻子。
于是,在董重等激进分子离开后,剩下的人,终于可以畅所欲言了。
“诸公,今丞相建政,正值用人之际,若无等首投,必可得千金马骨之用啊”一个投机者小心的提议。
但,响应者同样聊聊。
因为雒阳人精明,现在天下人是个什么反应都还不知道,怎么可以这么早下注呢
于是那人也只能讪讪的坐下来,看着众人。
王贺则闭着眼睛,心中百转千回。
终于,他想清楚了,睁开眼睛,看着其他人,道“不管怎样,如今国家有难,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所以,吾打算上表朝堂,求国家遣使来雒阳”
其他人闻言,眼中立刻露出喜色。
这才是他们想要的
先不表态,看看情况,既看天下郡国的反应,也看如今执掌长安大权的那位丞相、大将军、太尉的反应。
他是愿意和大家做朋友,还是做敌人呢
知道了这些,大家才好继续的嘛。
不然,贸贸然的出头,无论是投张还是起兵,都是找死啊。
而在临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当长安的事情,通过水路传到临淄城中的时候。
整个临淄瞬间爆炸了。
一夜之间,数不清的大汉忠臣与太子旧部,就都冒了出来。
孔家更是如丧妣考,全家缟素。
孔安国的儿子们,当街散发了自己家的钱财,跪在地上哭哭啼啼。
于是,短短两三日间,临淄就已经做出了决定起兵、勤王,扶保大汉社稷
临淄令张阁不同意,认为这是谋反,所以拒绝签名,于是被人砍死在官衙正堂之上。
齐郡郡尉郑方良闻讯,连忙召集郡兵,意图自保。
然而,却被他的贴身卫士,斩杀在兵帐之中。
延和四年秋七月初三,齐、鲁、胶东、胶西的十余个郡国的贵族官员们,齐聚临淄城。
他们先是在临淄城中歃血为盟,共缔孟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