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东洲仙侣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宅男文白

    一番忙碌过后,陈平又回到秘室中,取出两本典籍放在桌上,开始准备起筑基期的修炼计划。




第十二章 修炼
    陈平先将《灵纹初解》放于一旁,取过《清灵诀》翻看起来,此功法经文简练,只有十余页内容,记载的修炼之法却是令人骇然,修炼此诀必须先掌握一门呼吸之法。

    “神气归根而止念,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心性住而不动,不以口鼻嘘吸,自服内气,握固守一,以求清静自然之境。”陈平呢喃默念一段经文,心中好生茫然不解,这门呼吸之法的修炼方法大异寻常,陈平往常听镇阳子与武洪清讨论法理,都是如何放开自身窍穴,以求尽量吸纳天地灵气入体,再运转功法修炼成自身法力,以此为根基淬炼三阳,蕴养肉身。而这功法却反其道而行之,讲究无来无去,不出不入,按此法修炼,哪里能精进法力又往后翻看几页,才见到后面的真正修炼法门,原来乃是一部锤炼心神的特异法门。

    当年镇阳子闭关前将此法诀传下时,曾郑重交待,每修行完一层《清灵诀》,才能修行对应的《灷煛焚经》,说《焚煛焚经》威能绝大,乃是一部世所罕见的火系功法。

    可惜功法威能虽大,弊端同样不小,修行之人极易受到火性影响,变得暴躁易怒,极难控制情绪,每当到得修行关卡,更是心魔丛生,难以破境,这也是其他火系功法的通病。

    这也是火系功法虽然威力奇大,愿意专修此道者极少的缘故。

    镇阳子偶得这部《清灵诀》之后,潜心参悟,心知有此法诀辅助,必能消除真火戾性,终于下定决心将《灷煛焚经》传下。为防万一,仍备有除患之法。

    “念在于息,念头即住,自得神气归根,反还本源。”陈平从头到尾仔细看完数遍后,按着书中记载的呼息之法,自行修炼起来。

    饶是陈平现在筑基已成,极能憋气,半刻钟之后仍憋得面红耳赤,张开大口不住呼吸,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念息止息。一番尝试过后,陈平心有所悟,静坐思索一会后,便又盘膝打坐,努力放松身心,想要达到法诀中描述的境界。

    三个月时间一晃而去,静室中陈平维持着打坐的姿势已有一个多时辰,身周灵气盎然,把他团团围住。突然眼皮一动,便即睁眼轻轻喘气,看他目光清澈,一副明悟于心的样子。

    “这《清灵诀》果然神奇,所谓神气归根,反还本源,原来用意在此,只要能够达到自服内气,握固守一的境界,便算是学会这门呼吸之法。重点原来并不是闭气与否,口鼻只是呼吸门户,丹田才是气之本源,借助此法,使自身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体内法力天然运转,与所修功法相互呼应,吸纳灵气凝聚法力的速度虽然没有增加多少,但更加清净纯粹。”陈平这才真正领悟《清灵诀》的用途,果然不是什么功法神通,而是一种极高妙的心法口诀,让修士修炼之时彻底达到心静无妄之境,得以清净心神,消除杂念,也可对神识之力加以锤炼。

    陈平已然明悟于心,再次放空心念,继续追求那握固守一之境,这次入定时间非短,直到两天之后陈平才收起功法,只见他眼中神光四射,整个人的气息虽然没有提升多少,但是眼神清澈宁静,气质竟也沉稳不少。

    而且浑身法力流转平稳,境界已然彻底稳固,陈平闭目仔细回忆感悟这次修炼的过程,只觉收获不小。

    站起身来活动一番后,他并不打算继续修炼下去,而是按捺不住的翻出那本《灵纹初解》,继续研读起来。

    此时读来比筑基之前又多了不少领悟,修士所用的法器之所以能够御空飞行,有无数神妙用处,所用材料自然极为苛刻,都是天地灵气所蕴生之物。

    陈平随身的明禾剑,乃是镇阳子的师父冲衿子偶逢一处火山喷发,从岩浆之中取得的一块罕见的通灵异铁,用之炼制法宝也绰绰有余,只不过大材小用,炼成了一柄品质奇佳的飞剑法器。

    修士之所以能够施法操控法器,全靠沟通法器内部铭刻的灵纹,或掐诀念咒,或神识感应。法器品质如何,选用灵气充沛的灵材固然重要,最重要的却是炼器之人对于灵纹的理解程度,所铭刻的灵纹是否足够精妙。只要稍有偏差,驱使之时便不能随心所欲,甚至会出现指东打西的乌龙情况,若是炼制之人对灵纹领悟极深,普通材料炼制的法器也可发挥出远超寻常的威能。

    飞剑飞刀之类威力强大的法器作为修士的护身之物,反而较易炼制,普通灵铁炼制的飞剑只要能够操控飞行即可,而一些材质特异的罕见灵铁,因蕴生之地不同,属性也各不相同,用以激发法器本身的威能,所需铭刻的灵纹也更加复杂,属性不同灵纹也不同。

    明禾剑的原料诞生于地火核心,蕴含的火力非同小可,一经催动可激发出剑内蕴含的地脉真火,威力极大,只是当年陈平未曾筑基,修为不到无法驱动,否则只是催动明禾剑地火威能,地火汹涌喷发,立时就能将迮官化为灰烬。

    只是此种威能每催动一次,便要以修士自身法力长时间孕养法器,或置于同种属性的灵脉之地借助天地灵气修复,像明禾剑便要置于灵气浓郁的地火之地,或者等他日后修成了《灷煛焚经》,可用修来的本命真火恢复飞剑灵力。

    而一些功能特殊的法器炼制起来更是复杂无比,想要领悟驱动这些法器的灵纹甚至炼制法宝还要困难,这些法器和炼制之法都被各门各派视作珍藏,尤其是炼制之法,非亲传弟子不授。

    《炼器真解》历经陈平师门不知多少代修士传承,每一代都会重新整理抄录,再加上自己的心得理解,传至陈平与武洪清这一代,竟已有六册之多,每册都有一、二百页,陈平手中的,正是初步讲述灵纹的第一册。

    第一册头十几页讲述灵纹的基本原理,后面五六十页是各种不同基本灵纹所代表的功能,这之后全是如何将基本灵纹互相搭配,已激发各种不同效果,每种都详细绘有图样,随后附上以往钻研之人的心得精要,最后还附上了十几种各式不同法器所用的灵纹图,前五页都是各式不同飞剑,第六页赫然是陈平随身的明禾剑,也不知是师祖冲衿子还是师父镇阳子抄录整理。

    陈平一页页用心研读,面色时而疑惑不解;时而皱眉苦思;时而若有所悟,读到精彩处还手舞足蹈不止,极为用神专注。

    不知觉间,大半日时光过去。此时陈平点上油灯,正在一张木桌上挥笔不止,他把《炼器真解》翻到第一个图样,照着图样描绘,第一个灵纹功能是操控法器悬浮,虽然是幅基础灵纹,仍然极是复杂,画满了一整张纸这才画完,纹路繁复不说,还要一笔而就,不能停顿,幸亏陈平丹青一道颇有造诣,不然光是掌握绘制之法就已很是不易。

    陈平看着自己刚刚绘完的悬浮灵纹,与原图来回对照,看了片刻之后只是皱眉摇头,大为不满,自己绘制的错漏百出,与原图不同之处极多。他也不气馁,仔细记住错误之处后,又取过另一张纸绘制起来。

    第二日清晨,陈平仍不知疲惫的练习绘制灵纹,身边已有厚厚一摞白纸,一晚上竟绘制了约有百多页。陈平拿起刚绘好的灵纹细看,虽然细节处稍有偏差,总算是没有错漏之处,正要伸手去拿《灵纹初解》来看。陈平手刚伸出,突然眼神一亮,急抬眼看去,只见墙壁上禁断法阵的符文忽明忽亮,室内的灵气也随着明暗节奏波动起来。

    静室大门甫一打开,一阵狂风便呼啸而入,吹得陈平头发衣衫飘舞不止,只见洞府中起了好大的一阵风,一团团灵气被裹挟其中,直朝武洪清闭关之处汹涌而去。

    此时洞中风势越来越大,陈平扶着门槛稳住身形,心中一阵兴奋难抑。

    之前镇阳子已向他交待过,遇到此时情形该如何处理。当下不敢迟疑,反手向后一招,一道黄光从身后疾落入手中,随后光芒大放,带着陈平身形便向洞外飞去。

    陈平御剑在洞府周围盘旋片刻,放开神识查探,果然在不远一处浅坑中发现匍匐着的阿呆,飞去将它一把抱起,直往最近的山头飞去。

    只见太吾山顶峰上空阴沉黑暗,一团漩涡状的乌云正在半空中急速回旋,四下里狂风大起,笼罩了方圆数里之地,无数灵气正朝洞府之中汇聚而去。无数飞鸟走兽都受惊远逃,霎时不见踪影。

    陈平看了片刻,震惊于此时的骇人天象,心绪翻涌激荡,神情向往至极。稍作平复之后,从怀中取出一块玉牌,凝神运转法力催动,随着法力涌入,玉牌渐渐亮起,只听玉牌内叮一声响,立时又黯淡下去。随后太吾山上十余处各色光芒冲天而起,正是太吾山护山大阵的各处阵眼。

    每亮起一处,空气中的灵气便是一阵震荡,当最后一处阵眼亮起之后,各处阵眼同时光芒大作,随即慢慢消失。

    此时从远处向太吾山看去,整座山依然如往常一般宁静详和,并无异常之处。若有修士感应灵气,便可发现空气土壤里蕴含的点点灵气,不停的缓缓朝山中汇去。

    陈平见灵气涌动之势慢慢平缓下来,风势也缓和不少,灵气汇聚在洞府周围,每隔一会便浓郁一分,再观察一阵后,便转身往旁边走去,那里早建好了一个简易木屋,陈平直接在窗下木床上盘膝坐下,正面对着洞府所在的太吾山主峰,随后取出另一块玉牌放在身前,凝神仔细观察天象异动,揣摩体会各种细节。

    山中此时异象纷呈,正是武洪清即将凝结金丹所引起,他闭关之前便已筑基圆满,终于在闭关五年之后,气机忽至,丹田法力慢慢凝转收缩,正式开始结丹。



第十三章 宗门
    翠苹山。

    此时正值初夏,漫山遍野开满各种花卉,山中生长的许多野果也即将成熟,鸟兽之声不绝于耳,听来很是热闹,一副生机勃勃之景。

    一条小溪从山顶上蜿蜒而下,溪床上躺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各色卵石,被水流冲刷得圆润无比,也将水面激得起伏不定。

    溪边有一处石滩,连着树木中的一条小径,不知通往何处。

    两个正值桃李年华的少女,正一前一后沿着小径向石滩边走来。

    “我说妹妹,娘亲每次放我们出来,你都非要来这里,上次你说是来摘花,上上次是捡石头,上上上次是要干嘛我也记不清了,这次你又来干嘛难不成要砍树么。”后面稍高一些的少女容貌俏丽,鼻梁高挺,眼神娴静,穿着件淡紫色长裙,嘟着小嘴满脸不高兴的说道。

    “嘻嘻,本来是要下次来砍,即将姐姐说了,那便这次砍吧。”前面那少女小巧脸蛋,五官秀美,皮肤白皙,一双大眼灵气十足,身穿鹅黄裙衫,与后面那少女颇有几分相像,只是鼻梁没有那么高挺,但是与五官脸型极为搭配,看来更显灵秀。只看她往前一纵,在空中轻轻转了半圈,背着手倒退几步,对后面那少女俏皮说道。

    两人面容相似,但是气质稍有不同,一个娴淑文静,一个俏皮可爱,都梳着相同的发式,听彼此间的称呼,应是一对姐妹。

    “哼,你要这样说,那我可不去了,你自去吧,记得多砍些回来。”那姐姐见妹妹顺着自己的话头胡言乱语,佯装生气的把脸扭在一边,站在原地一副不肯走的样子。

    “哎呀!好姐姐,你就陪我去吧,那石滩前边不远有几株红花应该开了,我帮你采些回去做胭脂嘛。”那妹妹赶紧上前拉着姐姐胳膊一阵摇晃,露出一副可怜的模样。看姐姐表情和缓,便绕到身后去推她,见推不动,又伸手到其腋下去挠。姐姐娇笑着躲闪一阵,只得顺从,两人一路嬉闹而去。

    那妹妹自然正是於心儿,此时相貌身材都已长大成熟不少。

    这五年内,每隔段时日,她都会来这溪边石滩一趟,长则三五月,短则一两月,若是无事时,一个月里还会来上几趟。开始都是自己,后来便时常拉上她姐姐於灵均同来。

    到了石滩边向前一看,不远处草丛中果然有几朵花朵红彤彤的开着,於灵均看到后便要去采,扭头见於心儿翘脚在那不住张望,心中暗翻了个白眼,自去摘花,也不管於心儿如何行径古怪。

    於心儿在石滩边看了会,神色忽然一黯,走到一块大石上坐下,两脚熟练的踩在前面矮些的石头上,看样子应是她常坐的地方。她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在身下石头上随意划着,划了一会觉得无聊,便将双手交叉抱膝,下巴靠在叠起的小臂上,眼中有些忧郁,在那怔怔出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妹妹,你这几年到处透着古怪,平常发呆也就算了,每次出门必定要来这里一趟,问你原因也不肯说,你要再是这样,我可告诉娘亲去了。”於灵均此时摘了花回来,见於心儿果然又是那副模样坐着痴痴发呆。

    “我哪里古怪了,只是觉得这边风景挺好的嘛,平时姨娘老关着我们修炼,我只是想出来散散心嘛。”於心儿辩解道,只是语气有些心虚。

    “散心哪里不好去,上游白水涧的景色不比这里好看多了,反正你总有借口。对了,你那《癸水真经》练得如何了。”於灵均转口问道,知道妹妹不想说的事情再怎么逼问也没用。

    “师父说要教我御剑呢,到时候我们就可以一起御剑飞行啦,再不用乘你的飞剑,还记得上回差点摔我下去。”於心儿憧憬的说道。

    “那时还不太熟练,不小心晃了下嘛,你老是拿那次说我。不过你修行进境怎提升得这般快,我算起来修行了七年多些才学会御剑飞行,你五年不到便要即将御剑,这样一比差距好大。”於灵均嘟嘴恼道。

    於心儿见姐姐有些郁闷,开解道:“我只是体质特殊罢了,师祖说这玄阴灵气虽然对修行助益颇大,但也因为体内至阴之气的缘故,结丹之时极为凶险,到那时我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你不要担心,我替你想办法,肯定可以解决的。”於灵均见妹妹有些失神,关心的安慰道。

    两人在溪边闲话一阵后,起身回返。

    顺着小径向上一直走,两人来一处山壁,远看并无异样,只是平常山石,走近才发现绕过一处凸出的山石后,有一条半人宽的窄缝。两人侧身入内,慢慢便宽敞起来,最后来到一处方圆四五十丈空旷之所。

    只见树木茂密,枝叶繁盛,三面环山,只在朝阳那面空着,从枝叶空隙向外望去,点点蓝天清晰可见。

    北边山崖边建着几间木屋,一个中年美妇正在一间木屋间望向入口。

    “娘亲。”

    “姨娘。”

    两人走到跟前,对中年美妇分别称呼。

    那中年美妇语气温和的开口说道:“你二人怎去了这么久,你们师父有事交待,正在内室等候,快随我去。”说完便领着姐妹俩往正中的木屋走去。

    木屋里简单摆设了桌椅,中间放了张朴素屏风,绕过屏风便看见一条人工开凿的通道,往里行了十来步远,通道便向右转去。

    转过之后便见到十几道不规则的光柱从右侧斜照而下,原来这通道建在山体朝南边缘,在外侧每隔十余步距离,开有一个不规则的石洞作为窗户,石窗开得隐蔽,从山外若不凝神细看,根本不会发现有异。

    三人径直走到尽头停下,那中年美妇敲了三声门,只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内传出。

    “进来吧。”

    这间石室极为宽阔,却是一间客厅,里面还有几条通道,通往山体内部。靠南墙壁上摆一排花盆,此时正值花期,都在阳光下争艳盛开。

    进门居中摆了两排面对面放着的竹椅,北首正中则面南放了一张宽大的黑檀木椅,作个议堂摆设。

    一名约莫五十来岁的白衣老妇端坐其上,正在看手中的一张两指来宽的纸条,还有一只通体青翠的小鸟正站在那木椅的左边扶手上,一只脚上绑了个小小圆筒,小鸟听到动静便歪头向门口望来,眼神拟人十足,颇具灵性。

    “前辈。”

    “师父。”

    “师父。”

    三人来那老妇面前一齐施礼,两姐妹显然以前从未见过那翠鸟,都偷偷打量不停。

    那中年美妇自然是於心儿的姨娘,於灵均生身母亲,名叫沐萍。那老妇正是她们母女三人当年的救命恩人,名叫范佩盈。

    范佩盈对三人微微点头,挥手示意去坐,等三人分别坐定后,这才缓缓说道:“今日收到两个丫头的师叔来信,信中内容关系颇大,便将你们一齐唤来,好教你们得知。你们将随身之物收拾准备,明天随我回山。”
1...56789...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