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世祖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芈黍离

    ......

    翌日清晨,浓雾尚未散去,官军东、南两座大营,将士早早地便填饱了肚子,随后有序而动,有作战任务的士卒们在各军指挥的统帅下,进入各自角色与位置,准备发起进攻。

    虽在雾气笼罩下,视线不甚清晰,但数万人、械的行




第81章 两日而克
    “狂轰滥炸”一个多时辰,朝城上抛射了五千余颗石弹,其间楼樯,与城墙周遭的房屋建筑,都遭到了不小的损坏。

    河东城将河东城修筑得当真坚固,就仿佛早早地预见到了被困城围攻的情况一般,大量石弹冲击下,也只在城墙面上留下了些重击后的斑点、凹坑,连个大的缺口都没有。另外一方面,石弹飞击比较分散,倘无累日连续的打击,想要一次性将城墙击垮打破,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而城上,人员的伤亡并不算大,但对于叛军军心士气的打击,却是极其严重。隔着七八十丈远,视线虽不甚清晰,城垣上的人影幢幢却是尽入眼中,刘承祐能够感受到那些叛军的惊惶、恐惧、混乱。人心不稳,敌胆丧。

    抛石机止,官军寨墙大开,肩负进攻任务的龙栖、小底两军,也受令而动。木牛、木幔等防护器械推动在前,士卒矮身循其后,十几座壕桥,亦被推向城下,欲填护城河,几架巨大的云车也在大量民夫的操作下,向着前稳稳推进,就向一头头野兽,向蒲城张开巨口獠牙.....

    近前,弓弩等远程压制的进攻手段,继续展开,而那粗如长枪的床子弩箭,更是带着极强的杀伤力,直射向蒲城。有逾垣而进者,叛军有倒霉的人,直接被射穿,凄嚎无比,惨状骇人。

    就攻城方面,官军是做了足够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这些攻城器械的准备上。而为了打造这些战争军器,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为了缓解财政上的压力,可谓极尽压榨工匠与劳力。

    以寨垒逼城而筑之故,官军进攻的动作已经很快了,但军器冲城的布置总归要有些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蒲城上的叛军守卒,纵使军心涣散,但在李守贞心腹将校与巡检督战兵的弹压强逼下,还是拿起武器,勉强地做好了迎接进攻的准备,混乱的场面稍微有点改善。

    壕桥推入水中,固靠两岸,护城河顿成通途,士卒可执盾而过。云梯逼上城,落板而搭上。官军的进攻彻底展开......

    李守贞在城中,还是屯了不少御备器械的,滚石、檑木、箭矢、金汤等还算充足。一时间,激烈的攻防便在蒲城一线展开,城上城下,弓弩相对,箭如雨下,厮杀声剧。

    并且,由于官军的寨垒战术,极大地缩短了与河东城的距离,使得叛军在官军的进攻下,反应始终难以及时。

    并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一线的进攻士卒,便有登上城头者。而城战攻防,一旦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也就预示着新一轮的进攻阶段到来。白热化的战斗,在兵甲没有巨大差距的情况下,基本要靠将士血勇拼杀。

    论将士英勇,禁军将士,尤其是龙栖、小底两军,自不是蒲军士卒能比的。受限于仰攻,且蒲军婴城之利,而官军的强弩也无法再提供覆盖性的支持,攻防局面很快僵持住。

    沿城垣一线战斗,前后又持续了近两个时辰,始终没能打破。

    “原以为蒲军人心已丧,大军既登城,可轻易而下,未曾想到,在禁军将士轮番进攻下,竟能撑这么久!”观战台上,眼瞧着战斗纠缠,且禁军的进攻明显有所放缓,坐在一旁的冯道脸上不禁浮现出点忧虑,偏头看向刘承祐。

    刘承祐脸上倒是没有多少变化,平静不似作假,闻冯道之言,刘承祐问杨邠与扈彦珂:“二位怎么看”

    杨邠回答很简洁:“叛贼人寡,我军人众,只需继续加强进攻,如潮攻势下,损失一重,叛军定然抵挡不住!”

    “只是如此,我军的伤亡也难以控制了。”扈彦珂则朝刘承祐一礼,就杨邠的发言补充道,显然,不怎么赞同。

    随后,在杨邠威凌目光下,自若与刘承祐道:“在臣看来,这只不过是叛军困兽犹斗罢了,这波抗击之后,其势不能久。纵今日能挡,明日能挡况且,我军攻城利器,还未完全发挥其功效,何需用人命去填”

    又观了一会儿战,此时在前参与进攻的,便有他的大舅哥高怀德及其麾下。这一波进攻潮,也持续了近两刻钟了,场面看起来仍旧激烈,但效果不佳。

    用力地眨了几下眼睛,舒缓双目的疲劳,刘承祐问:“东城什么情况。”

    等了一会儿,赵延进来报:“正沿城垣激战。”

    “叛军已经暂时适应我军的进攻节奏了,在他们被激起的那股气消散之前,破之不易,徒耗士卒罢了。增兵强攻,或可收效,朕不为也。”发表了两句看法,刘承祐直接下令道:“鸣金收兵,传令各军,有序撤回寨城之后,收拢士卒,救治伤员!”

    随着鸣金声起,第一次进攻,以官军的主动罢战告终。

    “官家,何故收兵弟兄们已经登上蒲城,只要继续进攻下去,叛军定然挡不住!”御帐之中,舅父李洪建夹着兜鍪气冲冲地走进来,望着刘承祐直接质问道。

    作为天子舅父,大内都部署,行营马步军都虞侯,禁军高级将帅,怎么都是位高权重,春风得意。但随军以来,虽总禁军,但感觉自己就像个提线木偶一般,这天子什么都要插上一手。

    今日冲城,在他看来,最多熬至日落,蒲城必破。结果为刘承祐叫停,这心中的怒气与不满蹭得一下便上来了。

    “舅舅先坐。”刘承祐平和地对李洪建示意了下,说道:“贼势不可久,只需变奏泄其气,强攻功果未知,但将士死伤过重,那是一定的了。”

    “能破城,多死几个人,又有何碍”刘承祐的话显然不能说服李洪建,矢口反驳。

    闻言,刘承祐表情顿时一肃,稍显严厉地训斥道:“将士背井离家,随朕平叛,为国尽忠,朕当视之为手足。舅舅既为国戚,又是将帅,这等不恤下情的话,就不要再讲了,否则,必不轻饶。”

    刘承祐这是将作秀融入到骨子里了,别看说得敞亮,真到没办法的时候,看他脑子里会不会有“体恤士卒”这四个字。

    突然面对刘承祐的变脸,李洪建不由一讷,但见侄子那认真的严厉表情,腹内之语,终究咽了回去。

    随着



第82章 不手软
    乾祐元年八月丁亥(十日),在合围蒲州十余日后,汉军拔西寨而攻城,天子督阵,两日而克。

    比起刘承祐预想中的,要容易得多,快得多,距离中秋尚有四日的时间。当然,要说容易,细细想来,也没有太过容易,数万马步军出开封,皇帝担风险离京亲征,粮草军械,劳役征调,没有一样是轻松便能搞定的。

    此番西面之叛,非三寇连横,且刘承祐与朝廷早有防备,从初期开始,便遭受到了针对性打击,纵有反复,终究没能撬动大局。故在很短的时间内,河中叛军便失去了希望,再加官军战法策略,人心散得更快。再加刘承祐不给机会的战法,又借利器之便,破城可谓必然之事。

    城破之后,于官军这边,则更加从容,进城,追剿凶顽,接受俘虏,控制城池,顺便救火。城头的火势终究有所蔓延,祸及到瓮城背后的民房。

    自古城池攻防之战,城破之际,是最为混乱的时候,也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时候。刘承祐深谙其间的道理,故破城之后,便严令各军将校,约束士卒。并让韩通与李崇矩带军临时负责军纪巡检,又以白文珂暂署蒲州,肃清叛卒的同时,也严防地痞流氓趁乱作恶。

    在南城破后,东面也顺利沦陷,杨业亲自率军突入城中,叛众皆降。事实上,在这种情势之下,大部分蒲军都没有与河东城以及他们的“秦王”生死与共的意思。

    大部分河中将校,十分自然地遵从发自内心的最初的想法,果断投降了。其中有几名受冯道“勾引”,原本还打算再等等,待价而沽,没曾想汉军进攻如此凶猛,这么快便攻了进来。

    城破投降,当然是晚了,但要是不降,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进城官军都收到了命令,城中叛军,但有异状,斩为先,以免为乱。乱军,总是不稳定因素。

    纵使安排地再到位,城破之际,兵荒马乱,河东城虽然不算太大,但待秩序稳定下来,也耗费了两个多时辰。

    刘承祐这边也没有闲着,带着杨邠、冯道以及范质亲自在城外巡察,抚慰留于城外的军队,嘉勉有功将士,探望受伤官兵。总之,在军队面前,不停地显示着他天子的存在感。

    值此破城得胜之际,效果比起平日作秀十次八次都要来得好。

    蒲城南门,亲军相护,刘承祐背着手,望着烟熏火燎的南城,樯楼已然彻底焚毁,满是“疤痕”的城墙仍旧坚固地矗立着,周遭灰黑一片,依稀可见随秋风而袅升的烟气,仍有热度,空气中弥漫着油脂燃烧过后的恶臭味......

    “这河东城,倒是被李守贞修缮得够坚固!”望着城池的轮廓,刘承祐语调轻松地感慨了一句。

    “纵使再坚固,亦为叛城,又岂能挡陛下天威!”冯道立刻提袖说道。

    “冯卿此言不假,朕之威严,又岂是区区叛城所能抵挡的!”刘承祐眼神四飞了下,手一扬,朗声道:“但朕之威严,亦来自这数万忠诚的大汉禁军将士!”

    “陛下英明!”冯道一副叹服的模样。

    在旁,见这副君臣相和的样子,杨邠越来越像个局外人了,就他自己,已然连插句嘴的兴致都没有了。他脑子此时倒也清醒,经此番扫灭李守贞,这少年天子,骄气只怕越加难制,像他这样的老臣,恐怕更不被其放在眼里了......

    “河东。”刘承祐嘀咕了一句,小作沉吟,说道:“此城名当作更改!”

    随侍在侧几名的大臣都是一愣,怎么提到这茬了,不过冯道立刻给出一个说法:“此城扼大河,沟通秦晋,时移世移,却也难当河东之名。请陛下赐名。”

    “朕可取不出什么好名字。”刘承祐摆了摆手,看向冯道:“这等雅事,还得劳烦冯卿。”

    见状,冯道嘴角露出一道恭维的笑容,想了想,揖手道:“山水奇秀,永济大汉,以永济为名,陛下以为如何”

    “就以永济为名!”刘承祐直接拍板。

    “陛下,城中已然肃清。”这个时候,韩通带着一队人,策马而出,远远地下马,恭敬地禀道。

    刘承祐扫韩通一眼,脸上凝着点脏污。韩通有点郁闷,他此番率护圣左厢十营指挥从征,结果根本没有骑兵用武之地,河中叛贼便平了。

    “白卿呢”刘承祐问。

     



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
    原本刘承祐还欲再做得绝些,将李守贞家小及其麾下首级斩下,悬于城垣示众,以儆慑天下。但是试深思之,还是放弃了此想法,凡事过犹不及,人既以亡,却是没有必要对其尸首再做什么文章。

    此次平叛,旬月而灭稔凶,破其城,灭其家,效果已然足够了,想来自此之后天下节度对朝廷的态度会有明显的改善。

    “陛下,逆党之中,尚有那妖僧总伦,城破之后,与其僧众匿于佛堂,为将士所执,念其为佛门修士,如何处置,还当陛下钦定。”场面安静了下,赵晖出列,请示道。

    “哦”刘承祐的瞳孔中泛起一丝亮彩,只稍微思考了一下,便吩咐着:“带来见朕,对这大名鼎鼎的总伦法师,朕可是闻名已久。”

    刘承祐语气中的讥冷意味,在场诸人,都感受得到。都清楚,依天子的脾性,那叛僧,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入堂坐定,刘承祐直接吩咐着善后事宜,对李洪建与白文珂道:“城中用不着放这么多兵马,留内殿直三千卒暂控城池,其余将士,全数移驻城外,各归建制。命各军统制指挥使,约束士卒,抚慰兵心,将此战上下将士所立功劳,统计成册,与伤亡战损情况,一并上报......”

    “是!”不知是否为错觉,反正刘承祐感到,他此番降令,彼辈应命都显得十分顺畅。

    “冯卿,朕以你权河中府事,布示全城,发告诸县,逆魁授首,叛乱已止,以安民心。另发府库酒肉钱粮,大犒三军!”刘承祐偏头对冯道吩咐着。

    闻令,冯道立刻积极地起身应是,那态度,愈加恭顺了。

    经过简单的清点,河中府库中粮面尚有八万余石,酒肉亦足,金银、玉器、钱帛价值过亿,军械也有不少。李守贞在河中聚敛如此之众的钱粮,结果全便宜了刘承祐,就算犒赏三军,犹有富余,对此番平叛朝廷的钱粮损耗亦有不少补足......

    故,就冲着这些战果,对及时带人扑灭兵燹的刘词,刘承祐好感倍增,心中认定了其大功。同时,对下令纵火的李守贞,更加憎恶。

    “范质。”

    “臣在。”

    刘承祐双目如电,对其道:“拟诏,飞骑召关右诸节度至河中,众使君为朕守御边疆,安抚西陲,功勋卓著,朕要与他们同庆中秋!”

    天子的吩咐,让范质等人稍讷,不过很快皆有所意识,显然这是欲携平叛之威,压服诸节度了。关中虽然早已没落,非朝廷核心统治区域,但对于中原朝廷而言,仍有屏护鼎足之效,其安定与否,事关社稷与国家战略安全。

    河东、河北、中原、关中四块地盘,就属关中,朝廷的影响力最弱。

    君命下,对叛事的后续处置,继续展开。文武奉命任事,执行善后事宜,安民犒军,内外肃然。

    在城外大军,欢欣天子的犒赏命令之时,刘承祐在城中,终于见到了那总伦和尚。

    在卫士押解下,总伦和尚有点畏缩地朝堂间走去,满身狼狈,身上鎏金的袈裟被抢去了当战利品。面容间尽是恐惧与忧虑,目光彷徨不定,他可听说了,李守贞家小及朋党已尽述被斩杀,那他这个叛逆的座上宾,又会是什么下场,可以想见。不过,汉天子既然要见他,又给了他一点渺茫的希望......

    通报上堂,一眼便望到了端坐中央正捧着册籍阅览的天子,当真年轻,气度严沈,不怒自威,在这个年纪,端是少见。

    刘承祐抬眼打量此人,讲真的,这总伦和尚,形象很正,有一副不错的卖相。也是,神棍若一副丑尊陋容,想要迷惑他人,只怕会事倍功半。

    还没发话,便见总伦突然“惨叫”一声,扑通跪倒,膝前两步。受他这一惊,堂间侍卫的侍卫立刻按刀,戒备地挡住他。而总伦已是五体投地,朝刘承祐长拜到底,一副虔诚的模样,口呼万岁不已。

    见其状,刘承祐也有些意外,却不发声,就那么平静地看着他表演。和尚动作间,一直注意着刘承祐的反应,见其神状平淡,有些尴尬了,心里嘀咕,这天子反应怎么不按常理,不配合着接这茬,他如何继续下去?

    场间的气氛,透着一丝尴尬。过来一会儿,似乎明白了什么,在总伦和尚额冒冷汗之时,刘承祐终于状似随意地发问:“尔这是何故”

    闻言,总伦先是酝酿了一下,随即一个激灵,再大拜伏地,激动道:“贫僧入堂,忽见一阵神光爆发,其芒闪耀,几可夺目......”

    “何来神光”听其言,观其行,刘承祐有些恍然,嘴角不由泛起一丝玩味,面上却一副来了兴趣的样子,追问道。

    似乎有戏,总伦立刻解释道:“贫僧定睛观察,方才发现,那神光乃发自陛下明堂紫府,直冲屋梁,龙气盘旋,隐




第84章 灭佛伊始
1...7172737475...6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