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深静堂
“倘若有一天,咱家茶楼成为了全青州数一数二的茶楼,其他茶楼必然会争先效仿咱家茶楼,多半也会学着咱家茶楼卖卤味。到那时,青州几乎所有的茶楼都卖起了卤味,茶楼卖卤味——这就不足为奇了,谁还会多说什么呢?”
“至于说,咱家茶楼能否成为全青州数一数二的茶楼?可以的,我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不久之后,咱们陶然居就能够成为不输于聚仙阁的顶尖茶楼。”
“不输于聚仙阁?”沈采薇很有些怀疑,“聚仙阁,那可是皇商开的茶楼,而且是百年老字号,咱们陶然居真能够成为和它齐名的顶尖茶楼?”
沈采萱语气极为肯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花心思下苦功,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不懈努力,终有一天,可以实现抱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简简单单十个字,却深深触动了沈采薇的心弦。
如今自家大姐身陷皇宫之中,要想从皇宫之中将她捞出来,谈何容易?
对于小门小户的自家来说,恐怕比登天还难。
但,不能因为难,就放弃不是么?
四娘说得对,只要咱们一家人有心,不懈努力,终有一天,一定可以实现抱负,寻回大姐的!
言念及此,沈采薇目光变得坚定起来,郑重点头:“只要咱们好好干,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咱们陶然居会成为闻名青州,乃至于闻名燕国的顶尖茶楼,成为茶楼这一行当中的顶儿尖儿。”
得到了支持,沈采萱倍感欣慰,笑道:“茶楼只是个开始,不仅仅是这个行当,渐渐的,咱家还要涉足其他行当,将咱家的生意做大做强。”
说到这儿,沈采萱顿了顿,又道:“不过,要想将咱家的生意发扬光大,光靠咱家这几个人可不够,还得广泛网罗人才。”
沈采薇立刻说道:“我觉得,赵老爷子和张大哥就是人才。尤其是张大哥,他为人上进又很好学,日后定然能够成为咱家的左膀右臂。”
“我也这么觉得。”沈采萱点点头,“人才难得,咱家一定要把类似张大哥这样的人才留住了。”
沈采薇深以为然:“要不是张大哥年纪略大了些,大姐又还没回来,不妨让张大哥入赘咱家。到那时张大哥成了咱家的上门女婿,就不怕留不住他了。”
沈采萱:“……”
好端端的,怎么就扯到沈采芝身上去了?怎么就扯到入赘上面去了?
我说小姐姐,不带你这么乱点鸳鸯谱的。
沈采萱觉得沈采薇是在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苏氏却不这么看,听了这话,她的心思立刻活络了起来。
自家一子三女,就只有一个儿子,儿子今年才十岁,至少还要再过七八年,才能够顶门立户。
七八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短,难保其间不会有什么变数。
且,女儿待字闺中时,那还算好,儿子能有个照应;可女儿一旦出嫁,就成了外姓人,成了婆家的人,就算有心照拂娘家弟弟,也得顾忌到婆家人的感受,不能像出嫁前那样随心所欲的照拂了,到那时,儿子怕是连个照应都没有。
为了儿子的将来着想,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家业着想,不说接连招三个上门女婿,至少得招一个上门女婿才行。
现如今,大女儿归期未定,小女儿岁数太小,唯有二女儿,人在家中,又快到婚配的年纪了,最适合招上门女婿。
于是乎,苏氏将目光投向沈采薇,试探道:“那个,二娘啊,听你这话音,你好像不反对家里招上门女婿对吧?”
“不反对啊,为什么要反对呢?”沈采薇并不知道苏氏心中所想,便没有隐瞒,实话实说,“我觉得吧,与其嫁人,看婆家人的脸色过日子,还不如一直待在家里,招个上门女婿,舒心过日子呢。”
苏氏目光微闪,继续试探:“怎么,你觉得招个上门女婿还蛮好的?二娘,难道你不嫌弃当上门女婿的男人没出息?”
要知道,上门女婿又被称为“赘婿”、“倒插门”等。
从这些名称不难看出,世人普遍瞧不起上门女婿,认为他们连自己的姓名都保不住,乃是不肖子孙,不值得被人尊重。
“嫌弃?嗯,这个嘛,要分情况的,不能一概而论。”沈采薇道,“同样是上门女婿,有的人是为了混吃等死,上赶着去倒插门——这种人我当然嫌弃的不得了;有的人走投无路,不得不去倒插门,本人却很上进,想方设法的将日子过好——这种人我非但不会嫌弃,反而很欣赏他。”
话音刚落,苏氏心中大喜,不做多想,脱口而出:“你很欣赏为人上进的上门女婿?好,二娘,这话可是你说的。那等忙完这段日子,咱家稍微得闲了,我就请个媒婆回来,让她帮忙介绍一个上进的年轻人,来给咱家当上门女婿。到那时,你可不要推三阻四的啊!”
苏氏突然就说出这么一番话来,着实令人猝不及防。
刚一开始,沈采薇没有会意,心道:“咱家找上门女婿,这又不是什么坏事儿,我为何要推三阻四的?”
不过很快,沈采薇就醒悟了过来,面红耳赤,跺了跺脚,嗔道:“娘,好端端的,你怎么胡说八道起来了?”
见状,苏氏立刻意识到自己方才所言颇有不妥之处——
小姑娘家家的,脸皮子薄,无论是外嫁,还是招婿,涉及到婚事,都不希望被人当众提及。
自己就算再心急女儿的终身大事,也不应该当着家里其他人的面说要给她招婿,而应该私底下悄悄问她。
不过,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说都说了,无法回了,索性把话说清楚了,反正这儿也没有外人在场,不必太过避讳。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51章 引狼入室
苏氏振振有词道:“怎么是胡说八道呢?二娘,分明是你先说要给家里招个上门女婿的,我不过是顺着你的话说而已。”
“娘,你听话怎么就听一半呢?”沈采薇连忙辩解道,“招上门女婿啥的,我说的是给我大姐招,不是给我自个儿招!拜托,你搞搞清楚啊,不要瞎说!”
“我晓得你说的是你大姐,可你大姐这不是还没回来么?而且一时半会儿之间,你大姐她……唉,怕是回不来。”说到这儿,苏氏心中一片怅然,随即强扯出一抹笑容来,循循善诱道,“你不是挺支持家里招婿的么?既然如此,也别等你大姐回来了,你自个儿先招个上门女婿吧。毕竟,你岁数也不小了。”
话音刚落,沈采薇就仿佛一只被踩到尾巴的猫咪,“嗷”一嗓子叫了出来:“不要不要不要!什么上门女婿,我才不要!而且,我才十二岁呢,岁数怎么就不小了?分明就小的很!”
苏氏皱眉道:“十二岁还小?按照望山村一带的习俗,这年纪早该定亲了。”
苏氏所言,绝非信口开河,而是事实如此。
要知道,望山村那一带崇尚早婚,姑娘家到了十二岁,除非特殊情况,理当定下亲事。
沈采薇之所以迟迟未能定下亲事,完全是因为严氏等人从中作梗。
现如今,一家人好不容易脱离了严氏等人的魔爪,眼看着到了正处于适婚年龄的沈采薇一天比一天大,苏氏自然迫不及待的要给她张罗亲事。
沈采薇一门心思赚钱,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成亲,骤然听闻要给她招婿,下意识的排斥,梗着脖子道:“定什么亲?我才不要!”
眼见沈采薇强烈反对,苏氏沉吟片刻,放缓语气:“二娘,倘若你不愿意留在家里招婿,那也行,爹娘尽快给你找一户好人家,再张罗一份丰厚的嫁妆,让你开开心心的嫁出去。”
说着,苏氏看向沈世华,给他使了个眼色:“孩子他爹,你说是吧?”
沈世华与苏氏成婚多年,心意相通,他瞬间就明白了苏氏的意思——
无论是招婿,还是外嫁,反正沈采薇的亲事必须马上摆上日程。
想留在家里当老姑娘?想都别想!
沈世华也不想让女儿沦为老姑娘,有心要给女儿张罗一门好亲事,可他看到沈采薇一脸不悦,不敢深劝,只是随声附和:“二娘,你娘说得在理,你的岁数确实不小了,也是时候……”
“爹!”不等沈世华把话说完,沈采薇就厉声打断了他。
一旁围观的沈采萱眼见沈采薇面红脖子粗的,知道她不是假装害羞,而是真生气了,立刻站出来给她解围:“望山村是望山村,府城是府城,既然搬来了府城,咱们就应该入乡随俗。府城可不时兴早婚,十二岁算什么,就是十五岁、十六岁,没定亲的姑娘也大有人在。既然如此,爹娘你们就别忙着给二姐张罗亲事了,再等两年也不迟嘛。”
“府城不时兴早婚?”苏氏狐疑道,“四娘,真的是这样么?我怎么没听人说过呀?”
“自然是真的,我骗你做什么?”多说多错,为了避穿帮,沈采萱赶紧转移话题,“这些生活琐事,往后再议也不迟,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将咱家的生意发扬光大。”
说到这儿,沈采萱皱起眉头,看向沈采薇,一本正经的问道:“二姐,刚刚我讲到那儿了?”
沈采薇会意,立刻接茬道:“刚刚你说,要想将咱家的生意发扬光大,光靠咱家这几个人可不够,得要广泛网罗人才……”
不等沈采薇把话说完,苏氏就插口道:“对对对,网罗人才,这话没错。而且,不光要网罗人才,还要留住人才。刚刚二娘说了,小张是人才,要想留住他,不妨招他当上门女婿……”
很显然,苏氏不愿错失良机,又不失时机的将话题绕到了招婿上去。
“娘!”沈采薇和沈采萱双双开口打断苏氏。
“娘,刚刚二姐那么说,只不过是随口举了个例子而已。其实,要想留住人才,方法有很多,并不一定非要招婿。招婿,只是方法之一,而且是不大常用的那种,有利有弊,必须慎重使用。”
说到这儿,沈采萱顿了顿,神色凝重:“娘,沈正樟的例子你忘了么?要不是咱们设计戳破了沈正樟和杨丹凤的奸情,让世人认清了沈正樟的真面目,林记商行的东家就要招他当上门女婿了。将这么一个女婿招上门,无异于是引狼入室。
“林记商行的东家从商多年,眼光堪称毒辣,饶是如此,还看错了人,差点儿引狼入室。咱们的眼力见儿还不如林记商行的东家呢,难保不会看走眼。这要是引狼入室,可咋整?
“依我看,招上门女婿,这事儿不是不行,但不能急于一时。稳妥起见,咱们还是一边做生意,一边悄悄打听着。等打听到了合适的人选,而且证实那人确实妥当,到那时再动招婿的念头也不迟。”
这话一出,苏氏那颗热切的心立时冷却了下来。
对于自家来说,招个上门女婿,这本身是好事,可要是看走了眼,招了个心怀叵测的白眼狼,那好事可就变成坏事了——不但可能害了女儿一生,还有可能让自家遭受灭顶之灾——那后果,她可承担不起。
眼见苏氏皱眉不说话,沈采薇暗暗松了一口气,为了以防万一,她赶紧将话题扯远:“四娘,方才你说,要想留住人才,有很多方法,招婿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你给讲讲呗。”
对于沈采薇的意图,沈采萱心知肚明,当即很配合的扯起淡来:“留住人才,换句话说,就是不让人才离开咱家。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人才不愿意继续留在咱家,执意要离开咱家呢?在我看来,原因千千万,但归根结底就只有两个——报酬和感情。具体而言,钱没给到位,或是心受委屈了。”
钱没给到位……心受委屈了……
沈采薇等人一琢磨,诶,这话说的,虽然浅显,却很有道理呢。
“咱家茶楼虽然是新开的,可给的工钱却不低,细论起来,还略微高于同类茶楼。如此算来,钱,咱家算是给到位了。至于心,咱家可不是刻薄人家,平白无故的,别说打骂自家伙计了,就连重话都不会说一句,自家伙计没道理觉得自己受委屈了。”沈采薇沉吟片刻,语气轻快,“既然如此,咱家大可不必担心人才会离咱家而去了,对吧?”
“眼下是这样,可是以后……那可就难说了。”沈采萱道,“有朝一日,咱家生意有成,难保不会有同行生出觊觎之心,变着法儿的挖咱家的墙脚。打比方说,同行开出双倍、三倍,甚至更多的工钱,忽悠咱家最有能耐的伙计转而去他家,甚至唆使咱家伙计给咱家暗中使坏。财帛动人心,保不齐咱家伙计就动心了。”
沈采薇心中一凛,忙道:“不、不会吧?咱家伙计,应该不会这么不讲义气,没有良心吧?”
“谁知道呢?这世间,最难测的就是人心了。”沈采萱道,“在我看来,与其将希望寄托于他人的良心,倒不如事先采取措施,不让他人生出异心来。”
沈采薇等人都是厚道人,听了这话,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有心想要反驳,可一时之间,却不知该如何反驳。
的确,人心难测。
就连至亲,都有可能为了财帛而生出歹心,更何况是没有血缘牵绊的外人呢?
诚然,这世上不乏忠厚诚挚之人,并非所有人都像严氏等人那样心怀叵测。
可问题是,如何甄别呢?
如何保证自家伙计个个都是表里如一的良善之人,他日不会做出有损自家的事情来呢?
难,实在是太难了。
沈采薇沉默良久良久,开口问道:“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防止咱家伙计生出异心来呢?”
沈采萱道:“钱给够,这是必须的。但光靠钱,不一定能够留住咱家伙计,更重要的是,让咱家伙计产生归属感,将咱家的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业,自然不舍得轻易放弃、随意出卖。”
“钱给够,这倒不难,可是归属感……”沈采薇歪歪头,满脸困惑,“这个,怕是很难办到吧?”
“确实,很难办到。但,还是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用心,总能攻克难关,达成所愿的。”沈采萱沉吟片刻,说道,“关于如何产生归属感,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那就是分些干股给咱家最优秀的伙计,并定期给他们分红。这样一来,倘若咱家一帆风顺,生意兴隆,他们就可以跟咱家一样,有大笔进账;倘若咱家遭人算计,生意惨淡,他们就会像跟咱家一样,益惨淡,甚至颗粒无。”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52章 同舟共济
这话说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诶!
可是……
沈正榕挠挠头,问出了心中的困惑:“四娘,干股是什么?分红又是什么呀?”
沈采萱看向沈正榕,一脸诧异,发出质问:“咦,这些你都不知道么?不是,这些你怎么能够不知道呢?”
哼,上课不认真听讲!
沈正榕一脸无辜,意思很明显:“我就是不知道啊,不能够么?”
沈采萱皱了皱眉,扫了一眼其他人,发现沈世华和苏氏的表情也很困惑,顿时气的牙痒痒,差点儿忍不住要喷人。
不过还好,并不是所有的家人都稀里糊涂的,沈采薇还是比较靠谱的。
只听沈采薇说道:“杨家和伯祖父家先后给过咱家一张契约,上面都白纸黑字的写明了,他们家与咱家五五分成,每年结算一次。
“这个五五分成,就是给咱家五成干股的意思;每年结算一次,意思是说,杨家的豆腐坊和伯祖父家的凉粉铺每年所得的益要分五成给咱家,一次结清——这结清的五成益就是分红了。”
“哦,我明白了!”沈正榕恍然大悟,“倘若给优秀伙计一成干股,就意味着咱家要将一成益作为分红送给优秀伙计。”
“你才明白呀!”沈采萱没好气的说道,“杨家和伯祖父家将分成契约交给咱家的时候,你也在场。敢情你看在眼里,却根本不晓得那契约意味着什么是吧?”
沈正榕尴尬一笑,无言以对。
其实,岂止是沈正榕,沈世华与苏氏也觉得汗颜。
原因无他,他们也对分成契约一知半解,了解得极为有限。
沈采萱看在眼里,暗暗摇头,但她不想太过打击大伙儿的积极性,便没有开口喷人,而是接着先前的话题,继续往下说:“给予优秀伙计干股,这是奖。有奖就有罚,为了更加有效的防止咱家伙计生出异心,不妨与他们签下契约,白纸黑字的约定好了,倘若不打招呼、突然走人,应当要如何赔偿咱家,倘若背信弃义、私自泄露咱家机密,又应当要如何赔偿咱家。
“这又是奖,又是罚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咱家伙计,尤其是最为优秀的伙计,绑上咱家的战船,同舟共济。同乘一条船,就得要共同进退。中途下船倒还罢了,倘若有谁想要使坏,那就不要面临一起往下沉的风险。
“有些风险,或许不足以彻底拦住利欲熏心之人的脚步,却多多少少能够让那些人冷静几分,掂量掂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话音刚落,四周便陷入一片沉寂。
“四娘,适当的给予奖惩,这事儿我不反对。可是、可是……”沈世华紧紧皱眉,忍了又忍,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质疑道,“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是不是把外人想得太坏了?方才你那一席话,仿佛是在说外人靠不住,不值得信赖,必须时时刻刻提防着。”
岂止是外人得提防着,就连自己人也得小心提防着。
沈采萱心说:“便宜老爹是个烂好人,尤其在面对沈寿海等人时,总是不自觉的心软和妥协。倘若不小心提防着,设法将他与那帮人隔离开来,保不齐他经不起忽悠,会将自家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业拱手相送呢。”
沈采萱内心深处并不信任沈世华,脸上却丝毫不露端倪,言笑晏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些时候,就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毕竟,有备无患嘛。”
沈采薇略一琢磨,点了点头,赞同道:“四娘这话说的在理,做好最坏的打算,该提防就提防,总比忽然有一天被人背地里捅一刀要好。”
沈世华与苏氏对视一眼,默默无言。
沈采萱有心给便宜爹娘上一堂课,让他们更深刻的了解一下人心的险恶,顺便敲打他们一番。
但,沈采萱转念一想,今儿个毕竟是开张大喜的日子,这个话题太过沉重,现在有些煞风景,还是改日再说比较好。
于是乎,沈采萱决定换个话题:“方才我所说的是如何留住人才。其实,要想留住人才,这得有个大前提,那就是咱家得有人才。没有人才,还谈什么留不留,那不是瞎扯么?所以说,当务之急不是如何留住人才,而是如何网罗人才。
“关于此事,我的想法是尽快从棚户区招几个半大小子回来,让他们给咱家当学徒工。我暗中观察,从中选出好苗子来,重点培养。如此一来,往后咱家开茶楼的分号,或是涉足其他行业时,就不愁无人可用了。”
沈采薇沉吟片刻,说道:“招学徒工,我不反对。可是,有必要尽快招么?咱家暂时不缺人手,没必要现在就花钱招人回来,可以等过一段日子,人手不够了,到那时再招人嘛。”
沈采萱一脸吃惊的看着沈采薇:“咱家茶楼今儿个都快忙疯了,都这样了,还叫不缺人手?”
目前,陶然居里有十三个人在岗——
掌柜兼采购由沈采萱担任;
厨师由何周氏和苏氏担任;
帮厨由赵燕婉担任;
杂活由张金枝和何秀玉负责;
迎宾由沈世华负责;
跑堂由何志祥、沈采薇和沈正榕负责;
说书则交给赵德全、张有粮和何志斌。
乍一看,各个岗位都有专人负责,人手还挺齐全。
可事实上,这就一草台班子,除了少数人有一定经验,其他人基本上都没有相关经验,客人少一点还好,客人一多,立刻手忙脚乱,时不时就出各种岔子。
别的暂且不提,就说沈采薇等人负责的跑堂吧,要不是张有粮和何志斌搭了把手,沈采薇等人根本忙不过来。
而张有粮和何志斌原本应该守在台下,认真观摩学习赵德全的说书表演的,临时客串跑堂,这无疑耽误了他俩的学习进度,不会耽搁他俩登台表演。
说书可是自家茶楼的重头戏,偏生赵德全年事已高,他的力不足以支撑他天天独挑大梁,必须让别人分担一二才行。
倘若张有粮和何志斌迟迟不能登台表演,为赵德全减轻负担,时间一长,保不齐说书这一块就要出岔子了。
为了保障陶然居的正常运营,跑堂这一块必须添加人手,而且越快越好。
或许是回想起自个儿白天的时候弄出的那几个纰漏,沈采薇俏脸一红,立刻改了口风:“那就尽快招几个学徒工回来吧。嗯,也不用多,招那么两三个回来,就足够了。”
沈采萱摇头:“不,两三个可不够,远远不够,至少要招十个八个回来。”
“十个八个?!”沈采薇瞪圆了眼睛,“就算学徒工不用给工钱,但再怎么着,也得包吃包住吧?吃这一块,倒还罢了,可住这一块,咱家房子虽然不少,但耐不住人多呀——包括卧病在床的赵燕回在内,里面已经住了十四个人了,而且有两间房子充当了库房,住不得人——这要是再弄回来十个八个学徒工,怎么安排得了?”
“这很好办啊!”沈采萱财大气粗,轻描淡写道,“再租几间房子,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沈采薇眼睛瞪得更圆了:“租房子,那不得花钱啊!”
“花钱就花钱呗!有些必要的开支,不能省。”沈采萱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