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深静堂
在沈采薇看来,沈采萱千好万好,但有一点相当不好——花钱没节制。
这个大手大脚的毛病,沈采薇已经忍很久了。
此时此刻,沈采薇再也忍耐不住,新账旧账一起算:“四娘,就算你有能耐,有本事赚钱,那也不能乱花呀!
“府城里的房租多贵呀,随随便便租间房子,也得要花上好几钱银子呢,一年下来,就是好几两银子。这可不是一笔小钱,留在咱家的口袋里不好么?为什么非要花出去?
“还有啊,你购木馒头啥的,明明一文钱能够一斤上来的东西,你非要抬高价钱,变成三文钱一斤。如果只是偶尔购,每次购那么十几二十斤,我也就不说你什么了,毕竟损失有限,无足轻重。
“可问题是,咱家基本上天天都得购,而且是成百上千斤的购,这样一来,咱家几乎每天都得花上一笔冤枉钱!一天一笔,聚少成多,一年下来就是一大笔,很大很大一笔!这么一大笔钱,你花出去了,不觉得心疼么?”
沈采萱笑嘻嘻道:“不啊,我不心疼。”
眼见沈采薇神色骤变,好像要打人,沈采萱不敢再开玩笑,赶紧添上一句:“因为花的不是咱家的钱。”
沈采薇一怔:“什么,花的不是咱家的钱,这、这怎么可能?”
沈世华等人同样解,心说:“难不成花的不是咱家的钱,而是捡来的钱?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还真让你碰上了?这,这不大可能吧?”
“怎么不可能啦?”沈采萱神秘一笑,提醒道,“你们忘啦,当初蒋媒婆可是承诺过,要给我一千两银子的买命钱的。”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53章 踩脚警告
确实,蒋媒婆是这么承诺过,而且她这承诺,沈采薇等人都亲耳听到了。
但,一直以来,沈采薇等人都以为沈采萱是在忽悠蒋媒婆,并不可能当真下那笔买命钱。
故而,这一承诺,他们早就忘到了九霄云外。
此时此刻,骤然听到沈采萱重提此事,沈采薇等人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全都愣住了。
过了良久良久,沈采薇方才回过神来:“四娘,难不成你后来又去见了蒋媒婆,并且下了那笔买命钱?”
沈采萱坦然点头。
“可是、可是……”沈采薇满脸困惑,“蒋媒婆母子不是倒了大霉了么?而且、而且……就是你下的手吧?”
沈采薇分明记得,不久之前,沈采萱曾亲口承认,自己设计了蒋媒婆母子,让他们母子伏法。
沈采萱继续点头:“对呀,我让郑大哥帮忙,设法给他们母子喂了点药,使得他们母子当众吐露自己犯下的罪行,将自己送进了大牢。”
沈采薇一脸难以置信:“也就是说,你了蒋媒婆的买命钱,却没有放过她和她儿子?”
蒋媒婆母子丧尽天良,纵使百死也难以抵消他们母子犯下的罪孽,确实罪该万死。
但,一码归一码,拿了钱却不办事儿,这、这……好像有点说不过去啊!
尽管沈采薇没有将心中所想尽数吐露,但沈采萱大致能够猜出她的想法。
沈采萱解释道:“首先,与人打交道,倘若对方是诚信之人,自然要诚心相待,信守承诺;可倘若对方是卑鄙无耻的阴险小人,那还信守什么承诺,坑就坑了,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再者,最一开始,我倒没打算坑人——既没打算再与蒋媒婆母子见面,更没打算下那笔买命钱。要知道,多与他们母子见一次面,就多一分暴露的风险。为了钱财,不惜冒险去见他们母子,实在是不值当。
“奈何他们母子实在太过奸诈,郑大哥一直没能找到下手的机会,迟迟没能给他们母子下药。眼看着他们母子就要离开温阳县城了,从此逍遥法外,我着实不甘心,不得不冒险去与他们母子见面,设法制造机会下药。
“那么大的风险,不能白冒对不对?去都去了,我就顺便将那笔买命钱了过来。整整一千两银子的买命钱,着实令人心动,可一旦想起那些钱的来源,我就觉得不舒服,没有办法心安理得的下。”
听到这儿,苏氏忍不住插口道:“可不是么?那些钱都是昧心钱,全是蒋媒婆母子不择手段,坑蒙拐骗抢回来的,来路不正,咱要是拿了,烫手啊!”
沈采薇也点了点头,哪怕她将钱财看得颇重,也认为不该心安理得的下那些钱。
要知道,那些钱里面,说不定包含了沈采芝和沈采薇的卖身钱,乃是不折不扣的昧心钱。
沈采萱道:“所以,我本没打算下,而是将那一千两银子尽数交给了郑大哥,让他将那笔钱一分为二——一部分作为辛苦,送给他和他的心腹;另一部分作为赔偿,请他设法转交给那些被蒋媒婆母子坑害过的苦主。
“奈何辛苦什么的,郑大哥说什么都不肯下。至于赔偿,唉,郑大哥打听过了,那些苦主基本上都家破人亡,绝大多数已经不知所踪,很难将赔偿送到他们手中了。
“后来,郑大哥与我一番争执过后,最终决定,他留下三百两的赔偿,至于剩下的七百两,就交给我了。
“我寻思那七百两可不是什么干净钱,与其据为己有,良心不安,还不如拿去帮助身处困境之中的人们。”
听到这儿,沈采薇等人隐约有些明白了。
沈采薇求证道:“四娘,你之所以高价购木馒头等物,其实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将那七百两银子分发给棚户区的穷苦人家,暗中接济他们对么?”
沈采萱点点头:“棚户区的穷苦人家也分好几种的,一种是游手好闲,因为懒所以穷;一种是勤劳肯干,因为没有赚钱的机会所以穷。
“对于前者,我懒得搭理;对于后者,我认为值得接济,便给他们提供赚钱的机会,希望他们能够借此机会,或多或少的改善一下家庭条件。
“如此一来,来源于蒋媒婆母子的那笔昧心钱,也算是发挥了些作用。”
听了沈采萱的这番解释,沈采薇心中释然,不再嫌弃沈采萱乱花银钱了。
其他人闻言,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用昧心钱行善积德,这是理所当然的,无可指摘。
沈采萱快速扫了一眼在场众人的神色,继续说道:“高价购木馒头等物,只能够让棚户区的穷苦人家改善家庭条件,却不足以彻底改变家庭条件。要想彻底改变家庭条件,就必须有过硬的本事。
“我的想法是,从棚户区的穷苦人家里选拔出十个八个上进又好学的孩子,让他们来咱家当学徒工,由我来教授他们本事。
“假以时日,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条件,而咱家也有人可用。这,应该算是双赢吧。”
沈采萱扯淡扯了半天,目的就是要说服沈采薇等人同意招多名学徒工。
说实在的,之前沈采薇等人都不大赞同这一做法,可经沈采萱这么一忽悠,他们再也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沈采薇松口道:“那就……招吧?”
沈采萱如愿以偿,笑道:“好嘞!明儿个赵老爷子得了闲,我就去问问他,棚户区里哪户人家的孩子上进又好学。”
“我觉得吧,上进好学什么的,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人品,人品一定要好。”沈正榕不失时机的插口道,“燕回哥哥人品那么好,咱家招学徒工,第一个就该招他!”
出于同情,沈正榕主动去找卧床养伤的赵燕回说话。
几番接触过后,沈正榕发现自己与赵燕回这个同龄人颇为投缘,便希望赵燕回痊愈之后,也能够继续留在这儿,与自己作伴。
那么,赵燕回怎样才能够合情合理的留下来呢?
在沈正榕看来,雇佣赵燕回当学徒工,就是最为可行的方法。
“赵燕回?”沈采萱深以为然,“嗯,见义勇为,且有担当,的确是个好苗子呢!倘若他肯来咱家当学徒工,我必定会重点培养他。”
重点培养……
闻言,苏氏灵光一闪,开口道:“四娘,招学徒工的话,不一定非要在棚户区招吧?甭管是哪儿的孩子,只要上进又好学,都可以招回来嘛。”
说到这儿,苏氏顿了顿,小心翼翼的试探道:“比如说,亲戚家的孩子,知根知底的……”
一听到“亲戚家”这三个字,沈采萱心中警钟大作,生怕苏氏出什么馊主意,闹出不愉快来,便将丑话说在前头:“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涉及到银钱时,哪怕是亲兄弟,都得要算清楚了,更何况是亲戚?做生意嘛,必然涉及到银钱,为了避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不要让亲戚掺和进来为妙。”
事实上,别说是亲戚了,就是沈世华和苏氏,要不是沈采萱实在无人可用,她宁愿让他们夫妇在家歇着,都不愿让他们夫妇掺和进自家的生意里。
听了这话,苏氏神色一僵,忙将想说的话咽了下去。
沈采薇虽然经常不服苏氏的管教,可到底母女连心,远比沈采萱这个西贝货要了解苏氏。
尽管苏氏时常烂好心,但以她的性情,怎么也不可能冒着得罪沈采萱的风险,说出让沈家老宅的孩子来到自家当学徒工的话来,她口中的“亲戚家的孩子”,应当另有其人。
沈采薇心念一动,猜测道:“娘,我隐约记得,你有两个娘家侄儿。你是不是想让你的娘家侄儿来咱家当学徒工呀?”
苏氏点点头,颇为不好意思的说道:“自从我嫁入沈家,我回娘家的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仔细想想,多少年了,我都没有带你们几个回娘家看看。所以啊,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娘家到底有多穷。”
“其实咱们知道的。”沈正榕插口道,“沈月婵经常背着你,骂你是穷鬼,说你娘家连房子都盖不起,全家人缩在一条小破渔船上,可穷可穷了……”
说着说着,沈正榕陡然觉得右脚剧痛,下意识的低头一看,就见沈采薇淡定脚。
好吧,踩脚警告。
沈正榕乖乖闭嘴。
沈采萱心思机敏,之前是没往苏氏的娘家那儿想,现在经苏氏等人这么一提醒,瞬间想明白了前因后果——
由于严氏等人的从中作梗,苏氏多年无法回娘家探亲。
尽管多年未见,苏氏却依旧惦记着娘家人,盼望着贫寒的娘家人有朝一日能够过上好日子。
方才自己为了哄沈采薇等人同意招学徒工,夸下海口,说要借此帮助棚户区的贫苦人家改变家庭条件。
这一说法,触动了苏氏的心弦。
苏氏想起了同样身处困境的娘家人,希望将娘家侄儿招过来,改变娘家侄儿的命运,改变娘家的家庭条件。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54章 缩减名额
尽管沈采萱不想与亲戚有太多的牵扯,更不希望让亲戚掺和进自家的生意。
但,沈采萱考虑到便宜娘亲一直待自己不错,要是丝毫不顾念她的感受,未太过凉薄。
为了照顾苏氏的心情,沈采萱思量再三,决定适当的做出一些让步。
沈采萱问道:“娘,你那两个娘家侄儿今年多大了?”
诶,这事儿有门!
苏氏连忙道:“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
十三岁的倒还罢了,十五岁……说实话,这年纪,当学徒工,有点超龄啊。
不过,罢了罢了,差不多就行吧。
反正也没指望苏氏的两个娘家侄儿能够学有所成,帮衬自家。
倘若他俩实在不成器,也不要紧。
毕竟,多养两个学徒工,也花不了多少钱,就当花钱哄苏氏开心好了。
沈采萱很干脆:“行,就让苏家的两位表哥都过来吧!”
咦,这么好说话的么?
闻言,沈世华也动了心思,连忙开口道:“四娘,你大姑家的表哥今年十二岁,他这年纪,也蛮适合当学徒工的。”
沈采萱共有三个姑姑——沈月娟、沈月娴和沈月婵。
二姑沈月娴和小姑沈月婵都是严氏所出,唯有大姑沈月娟,乃是沈寿海的原配张氏所出。
换言之,沈月娟与沈世华同父同母,比沈世华年长三岁的沈月娟,乃是沈世华的嫡亲姐姐。
姐弟二人从小在继母严氏手里讨生活,患难与共,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
沈世华无比希望姐姐能够早日脱离苦海,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奈何严氏将继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就见不得她好,总是百般刁难。
十几年前,沈月娟明明已经到了婚配的年纪,严氏却找借口将她攥在手里不放,迟迟不肯给她找婆家。
沈月娟眼见自个儿的婚事指望不上继母,怕是一生都要被耽搁了,无奈之下,只得偷偷向生母的娘家张家求助。
沈月娟的外祖母——也就是沈寿海的前任丈母娘——闻讯之后亲自出马,说服沈寿海同意将沈月娟嫁回张家。
张家地处偏僻,位于一个十分闭塞的小山村里,与沈家相隔甚远。
路途遥远,又有严氏从中使坏,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沈世华与沈月娟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不过,沈世华却没有因此而淡忘自己与沈月娟之间的姐弟之情,时常惦记着远在他乡的姐姐。
这不,察觉到沈采萱今儿个格外好说话,沈世华立刻就想把姐姐的儿子接到府城来。
要知道,姐姐的婆家——也就是沈世华的外家——极为贫苦,只有几亩薄田,一大家子勉强能够糊口,一年到头,基本上吃不上什么荤腥。
沈世华就想着吧,外甥今年十二岁,“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正处于能吃的年纪,待在家里,怕是顿顿都吃不饱,姐姐看在眼里,心里该有多痛。
哪怕外甥资质有限,来到府城之后,学不到什么本领,但他这个当舅舅的,总归能够让外甥吃上饱饭。
如此一来,令姐姐感到欣慰的同时,还能够减轻外家的负担,也算是他对外祖母尽孝了。
尽管沈世华没好意思把话说的太直白,但他的意思,沈采萱秒懂。
说实在的,沈采萱对沈月娟的印象很浅,对沈月娟的儿子,几乎没有任何印象。
倘若原主的记忆没有出错的话,原主上一次见到沈月娟是在四五年前,至于沈月娟的儿子,原主压根儿就没见过。
尽管沈月娟是正牌姑母,沈月娟的儿子是正经表哥,但对于原主而言,无异于是熟悉的陌生人,对于沈采萱来说,更是彻头彻尾的陌生人。
陌生人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亲情,偏生贴上了亲戚的标签,倘若人品不错,倒还罢了,倘若人品不佳,贸然弄过来,难保不会给自家带来麻烦,而这麻烦怕是轻易还解决不了。
方才已经同意接纳两个潜在的麻烦,再添一个,光是想想就觉得烦心。
说实在的,沈采萱图省事儿,真心不想接纳沈月娟的儿子。
但,刚刚同意了让苏氏的娘家侄儿过来,这会儿要是反对让沈世华的外甥过来,就不有厚此薄彼之嫌了。
出于一碗水端平的原则,沈采萱按捺住心中的不愿,露出假笑:“行啊,那就也给大姑家捎个信儿,请张家表哥过来一趟。”
话音刚落,沈世华便迫不及待的说道:“好好好,就这么办!四娘,事不宜迟,你这就给你大姑家写信吧!对了,给你外祖父家的信,你也一道写了,明儿个一早,我一并拿去托人捎走。”
沈采萱刚记过账,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当即提起笔来,就要写信。
就在此时,沈世华插口道:“哎,四娘,你等等!”
“怎么了?”沈采萱看向沈世华,只见他满脸堆笑,搓着手,讨好的望着自己。
见状,沈采萱心中升起不妙的预感,直觉告诉她,便宜爹爹又要出幺蛾子了呢。
果然,只听沈世华道:“你也知道的,你大姑家在大山里,偏僻得不得了,那儿的人出来一趟不容易。你张家表姐今年十五岁了,料想她一直被困在山里,都没出过远门,怪可怜的。
“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张家表哥过来的时候,让他顺便捎上你张家表姐,好让你张家表姐也见识见识府城的繁华。”
说到这儿,或许是生怕沈采萱会反对,沈世华忙补充道:“那个,我没别的意思啊,就是想让你张家表姐出来长长见识,见识一番过后,就立刻送她回家,绝不久留。毕竟,你张家表姐一个女孩子家家的,也不能留在这儿当学徒工不是?”
这是又要招一个麻烦上门的节奏啊!
沈采萱本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之前一直在忍着,听到这儿,终于有些忍不住了,没好气的说道:“爹,你该不会是觉得苏家来两个表哥,占了两个名额,张家来一个表哥,只占一个名额,太亏了,心有不甘,就想让张家表姐顶上吧?”
一针见血。
沈世华被说中了心思,讪讪的,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倘若沈世华狡辩,嘴硬不承认,沈采萱多半会驳回他的提议。
可现实是,沈世华自觉理亏,无言以对,沈采萱见状,总觉得直接驳回的话,有欺负老实人之嫌,反倒不好意思拒绝了。
沈采萱暗暗叹了一口气,和颜悦色道:“爹,还有娘,这儿不只是我的家,也是你们的家,是咱们一大家子共同的家。自己家里,想要招待什么人,就招待好了,大可不必觉得不好意思。”
这一番话,说得沈世华与苏氏心里又是熨帖,又是惭愧。
沈世华沉吟片刻,凝视着沈采萱,如实说出心中所想:“咱家从老宅分到的家产十分有限,如今这份家业几乎都是你赚下的,理应全部归你所有。招待亲戚,那还不得花家里的银钱呀?家里的银钱是谁的?说到底,还不都是你的。
“一直以来,我和你娘非但没能尽到父母的职责,好好抚养你,反倒要靠你养活,当真是愧为父母。我和你娘本就十分对不住你了,现在还要花你的银钱招待亲戚,愈发对不住你了。”
沈世华越往下说,越觉得不好意思,迟疑道:“要不,还是别让你张家表姐过来了吧?”
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外甥的前程,为了让姐姐日后能够过上好日子,心怀歉疚的沈世华想说,外甥也不必过来了。
苏氏略一思量,说道:“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只回过几趟娘家,与娘家人接触有限。老实说,我那两个娘家侄儿,品性到底如何,我并不是很清楚。咱家挑选学徒工,肯定要挑上进又好学的好苗子。我那两个娘家侄儿,到底是不是好苗子,我心里没底。
“我让他俩过来当学徒工,并不是为咱家考虑,而是想要帮衬娘家,完全是出于一片私心。其实,我也知道,贸贸然让我那两个娘家侄儿过来,对于咱家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儿。
“奈何我娘家实在太穷,我实在是不忍心让娘家人一直困在一条小破渔船上,世世代代受穷,这才厚着脸皮,提议让他俩过来,指望着他俩走出渔村,学到本事,让我娘家摆脱贫困。
“要不这样,也别让我那两个娘家侄儿全都过来了,让他们自行商量,从中选一个人过来如何?相信只要有一个人走出渔村,学到本事,就能够帮衬到我娘家,让我的娘家人不再受穷了,没必要让两个人都背井离乡,来这儿当学徒工。”
哟,这是在主动提出缩减名额呢!
沈采萱知道,便宜爹娘如此提议,是为了减少家里的开支,再说的直白些,是为了减轻她的负担,尽量不给她添麻烦。
感动之余,沈采萱正色道:“什么叫做这份家业理应全部归我所有?这话说的不对!这份家业是我们一家人共同赚下的,属于我们全家,每个人都有份儿!
“没错,家里的钱财都由我掌管着,如何支配,几乎都由我说了算,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钱财属于我。我之所以管控得如此严格,不过是担心你们太过淳朴,钱财交到你们手中,会被坏人骗去了,并不是想要全部占为己有。
“倘若你们有什么开销,不妨向我提出申请,但凡是合情合理的,我都可以拨款给你们。打比方说,与亲戚之间来往所产生的用,这就属于正常开销,花就花了,你们不必觉得不好意思。”
说到这儿,沈采萱顿了顿,沉吟道:“这样吧,我这就写信,将苏家的两位表哥以及张家的表哥表姐,一并邀请过来。到时候,不管他们乐不乐意留下,咱们都好生招待着,尽地主之谊。”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55章 不厚道
沈采萱说到做到,片刻之后,便将两封信写就,并当众念了出来。
信中写道,沈采萱一家人遭遇不公,被迫分家,只得到了几亩薄田,倘若继续留在老家的话,难以维持生计。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一家人只得外出讨生活。
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他们一家人辗转来到了府城,做起了茶水生意。
原本只是想要赚点钱养家糊口,没想到茶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是兴隆。
现如今,他家铺子里客似云来,他们一家人忙不过来,就想雇几个人回来帮忙。
尽管多年没有往来,但他家相信,苏家和张家教出来的孩子必定是勤恳踏实的好苗子,便动了让几个孩子过来帮忙的念头。
眼下已经过了农忙时分,料想苏家和张家应当不怎么忙。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他家希望几个孩子能够尽快来府城。
到了府城之后,几个孩子要是愿意留下,那是最好,他家包吃包住,绝不委屈他们几个;几个孩子要是不愿意留下,那也没有关系,他家领着他们几个在府城里四处逛逛,好让他们几个长长见识,然后将他们几个妥妥当当的送回家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