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娄圭见宗承脸色不好,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动听的话,激怒了陈瑀,连忙说道:“世林兄,陈将军刚刚带来消息,袁将军已经死了。”
宗承心中一惊,这才明白陈瑀的底气来自哪里。袁术死了,孙策位卑德浅,无法服众,陈瑀身为袁术帐下年龄最长,名望最高的将领,手握重兵,是最有资格与孙策对抗的。一旦击败了孙策,他就是南阳之主,甚至荆州之主。
小人得志啊。宗承心里暗自骂了一句,脸上却不动声色。他伸手将陈瑀引上堂,宾主入座,又说了几句客套话,这才摆出一副漫不经心的说道:“这么说,以后就要仰仗公玮照应了。”
陈瑀似笑非笑,一声轻叹。“我也很为难啊。袁将军待我不薄,他既将大事托付给了孙策,我理当遵照遗命,用心辅佐孙策才对。可是孙策太年轻了,之前仗着战功博得袁将军青睐,轻狂放肆,竟然抢劫同僚,惹得怨声载道,根本无法服众。这不,袁将军刚刚过世,杨文明就来找我,希望我能主持公道。
第198章 迎难而上
袁权安排人为袁术沐浴完毕,换上衣服,在中庭设好了灵堂,将袁术移了过去。
孙策也从后室搬了出来,回到偏院。搬来搬去,前后只有半天时间,但情况却大有不同。坐在病榻上,把玩着袁术留给他的两颗官印,他的脑海中翻滚着各种可能。
周瑜那边应该好说,黄忠等人不会有什么问题,唯一的麻烦是黄承彦父女。不过他相信周瑜的能力,这点小麻烦难不住周瑜,肯定能办得妥妥贴贴。
阎象的任务有点难。他能力比杨弘强,号召力却不如杨弘,在杨弘拂袖而去的情况下,他能不能说服那些文臣武将,孙策是抱了很大疑问的。可是他找不到比阎象更合适的人,只好让阎象去试试。不管怎么说,宛城必须控制在自己人的手里。
至于黄猗,他更不抱任何指望。袁术活着的时候黄猗就没存在感,现在袁术都死了,他更是和空气没什么区别。之所以忽悠他,让他去劝陈瑀,是不希望他站在陈瑀等人的那一边。多一个帮手——哪怕一点用也没有——总比多一个对手好。退一步说,他毕竟是袁术的女婿,袁权的丈夫,袁术刚死,他就杀黄猗,而且只是因为一些私人恩怨,不合适。
一个没什么问题,一个肯定有问题,这些都是定数。张仲景那边能不能起作用,却是变数。孙策相信张仲景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但是他不保证南阳豪强能接受他的方案。道理归道理,利益归利益,在利益面前,没有几个人能讲道理,特别是利益受损的时候。
换成他,他也不答应。
唯一有利的是这些人现在全被关在南阳狱里,就算不肯合作,也掀不起什么大浪。可他依然不敢放松,因为关在南阳狱里的只是一小部分,是那些常住宛城或者宛城周边的豪强。更多的豪强并不在宛城,而是在其他县城或者是他们自己的庄园里。这些人如果也来凑个热闹,那他的麻烦就真的大了,到时候他就可以见识一下什么叫帝乡。
他深深的体验到袁术的痛苦。坐拥两百多万人口的大郡,享受的不是兵强马壮,却是强敌环伺。这种感觉很不好。相比之下,袁绍的日子简直是太舒心了,几句话就把冀州弄到手了。人比人,气死人啊,这不,袁术就被气死了。
不出所料,孙策还没把事情想好,黄忠等人就来报道了。看到这几个可以信任的将领,孙策悄悄地松了一口气,立刻命令黄忠守内城北门,邓展守内城东门,董聿进驻仓库,秦牧进驻郡狱,郭暾则率领亲卫营控制了太守府。非常时期,孙策与诸将约定了各自的控制范围,任何人不得随便出入。
典韦等人率领的三百义从损失惨重,没用孙策吩咐,黄忠五人各提供了五十名最精锐的亲卫,补全了孙策的义从营,恢复建置,确保孙策的安全。
安排妥当,诸将各自散去,孙策还没坐下,邓展转身又进来了。孙策一看,知道他有事。
“将军,有一件事,我一直在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说。”
“有什么不该说的。”孙策笑笑。“你想说就说,听不听在我。”
“将军,我想推荐一个人……”
孙策抬起手,打断了邓展。邓展很尴尬,讪讪地闭上了嘴巴。孙策笑了。“子翼,你别急着说,让我猜一猜,怎么样”
邓展这才会过意来,连忙点
第199章 运筹(周一,求推荐,求月票!)
蔡邕觉得这件事有点难办,但他还是答应想一想。袁术虽然顽劣,没干什么好事,但他在臣节这一点上还是守住了底线。比起先是不承认天子血脉,后又想拥立刘虞为帝的袁绍,袁术甚至可以称得上忠臣。
袁术当时是怎么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么做的。有忠于朝廷这一点在,其他的毛病都是小毛病。
蔡邕赶到灵堂,他有很多事要做,暂时是闲不下来了。
“雷兄,陈兄。”孙策拱拱手,很客气地请雷薄、陈兰入座。
雷薄、陈兰受宠若惊,连称不敢。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孙策如此客气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能耐,而是因为他们身份不同。作为袁术的部曲将,要说他们心里没有疑虑,那肯定不是事实,但看到孙策请蔡邕向朝廷请求追赠,他们已经接受了现实。
袁术选择孙策是对的。
“将军突然过世,他的爱子袁耀又死了,我虽然接受了将军的托付,却心里没底,不知道能否完成将军的遗命,还望二位能多多指点。”
“将军生前就对孙将军信任有加,他将后事托付给孙将军,我们非常赞同。”
“多谢二位的谬赞。”孙策客气了两句。“袁将军刚刚过世,本不该在这时候惊动他。可是情况危急,西凉人随时可能叩关,大战一触即发,我们兵力不足,宛城又暗流涌动,必须做最坏的打算。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袁将军的遗体,一旦宛城被围,我自己都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送袁将军归葬故里……”
陈兰皱眉道:“孙将军,我们现在有四五万大军,攻也许不足,守难道也守不住”
孙策苦笑,却不解释。“我说了,这只是最坏的打算。我当然更希望击退西凉人,亲自护送袁将军魂归故里,入土为安。可是兵凶战危,什么事都得做最坏的打算,你们说对吧”
雷薄点头道:“孙将军言之有理,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这样吧,等诸将吊丧完毕,如果形势不好,我们护送袁将军回汝南老家,让孙将军放开手脚一战。”他眯起了眼睛,冷笑道:“袁将军生前这些南阳人就不对付,现在袁将军过世了,要说他们搞出点花样来,倒也不是一点不可能。”
陈兰附和道:“没错,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们护送袁将军回汝南,为孙将军免除后顾之忧。”
孙策非常满意,起身致谢。“从现在开始,你们就守住主院,袁将军的遗体和袁夫人姊妹的安全就托付二位了。任何人想对他们不利,格杀勿论。”
雷薄、陈兰长身而起,慨然领命。“这个不用将军吩咐,乃是我二人分内之事。”
主院空间有限,容纳不下雷薄、陈兰二人所领的全部兵力,孙策和他们商量,将他们所领的部曲分成两部分,三百人进驻主院守灵,剩下的人驻扎在内城,他们俩则轮流进府值班。雷薄、陈兰原本担心孙策会吞并他们的部下,见孙策一点这样的意思也没有,最后一点疑虑也彻底放下了,无不从命,满意而去。
孙策松了一口气。争取到这两人的支持,他又多了三分把握。
“庞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非你不能办。”
庞山民早就准备好了。孙策身边的人都有了安排,他不可能闲着,就等着孙策给他下任务呢。上一次昏了头,和习竺走到一起,造成孙坚遇刺,险些给庞家带来灭门之祸。他本以为自己完了,没想到孙策又给了他一次机会,召他回来。虽说这里面有黄承彦和庞统的功劳,但孙策本人才是决定因素。这一次,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再犯傻了。
 
第200章 拒之门外(求推荐票!)
有了共同的敌人,陈瑀与宗承说得“投机”,恍惚便有了当年洛邑同游的感觉。宗承置酒,与陈瑀畅谈当年,兴奋处眉毛色舞,谈笑风声,感慨处摇头叹息,唏嘘不已。
“自从郭林宗殁后,这世风真是越来越破败了。”宗承停杯叹息。“若诸君子在,道德人心何至于此。”
陈瑀放下酒杯,吟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世林兄,勉之,勉之。”
宗承苦笑。“公玮,我老了,飞不动了,只能看你一飞冲天了。”一边说一边给娄圭使了个眼色。他根本不想再看陈瑀的得意嘴脸,只是碍于形势,不得不虚以委蛇。说了半天,他已经倦了,只想早点结束。
娄圭一直在旁边陪酒。宗承和陈瑀说话,他基本上没有插嘴的份,如同一个侍者,心里也很不舒服。但他也清楚,袁术死了对陈瑀未必是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有兵在手,他可以自立,也可以投靠另一位袁氏子弟。不像他娄圭,进退两难,里外不是人。
见宗承给他递眼色,他连忙起身,给陈瑀添了一杯酒,笑道:“陈将军高论,令娄圭茅塞顿开,相逢恨晚。若是能早几日得陈将军指教,何至于今日。”
陈瑀酒酣耳热,斜睨了娄圭一眼,戏谑道:“我也很遗憾,若是袁将军初到宛城时,子伯便如此殷勤,又何必等到今日。”
娄圭很尴尬,却只能扮出一副心悦诚服的模样。“陈将军指教得是。不过这也不是娄圭我一个人看走了眼。宛城那么多贤人君子都错了,娄圭又怎么能幸免。陈将军,你我在此饮酒虽乐,宛城诸君却还在郡狱中被小吏喝斥折辱。陈将军,你看……”
陈瑀哈哈一笑,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扬扬袖子。
“也好!今日到此为止,我引你去郡狱。将来有机会,再与诸君共饮。”
宗承如释重负,客气了两句。陈瑀告辞,带着娄圭一起出了宗宅,在几个随从的保护下向内城走去。他和宗承饮酒时,他的侍从们也享受了宗承的招待和馈赠,心满意足,一个个高声谈笑,旁若无人。来到内城东门,城门紧闭,陈瑀不悦,令人上前叫门。
邓展在城头探出头来,借着灯光看了一眼,正准备喝退,一眼瞥见娄圭,又放下了举起的手,噔噔噔下了马道,来到城门后,隔着门缝,大声喝道:“门外何人”
陈瑀见城门迟迟不开,心中已是不喜,听到邓展的声音,便大声喝斥。“邓子翼,我进城吊祭袁将军,你闭门不纳,是何用意”
邓展不卑不亢,大声应道:“陈将军,孙将军有令,吊祭袁将军者一律从内城北门入,他门不得放行。闻将军语音,想必是刚刚醒了酒,此时去吊祭袁将军不合礼仪,有失体面。请陈将军暂回大营,待明日酒醒再来不迟。”
陈瑀大怒。“邓展,你敢阻止我吊祭袁将军”
“不敢,邓展也是为陈将军着想,请陈将军明鉴。”
陈瑀瞪圆了眼睛,正准备纵马上前,娄圭连忙拉住,劝了两句。邓展听了,故意大声说道:“外面说话的可是娄子伯”
娄圭心头一动,连忙示意陈瑀稍安勿躁,自己跑到城门前,与邓展隔着城门,低声说道:“邓子翼,我是娄圭啊,你行个方便,开开门”
&nbs
第201章 家事(书友江都侯万点打赏加更)
孙策坐在堂上,浅浅地呷了一口参汤。
黄猗坐在他对面,眼巴巴地看着他。与陈瑀话不投机,陈瑀还拔了刀,黄猗吓得心惊肉跳,不敢停留,出了陈瑀的大营一路驱车急行。直到现在,他还心跳如鼓,两腿发软呢。他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孙策,孙策却什么反应也没有,让他非常不安。
陈瑀的反应不对劲,让他去武关增援的事要泡汤,这监军大概也做不成了。第一次有机会做官,欢喜了还不到半天,就这么黄了,黄猗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越想越恨,自然没什么好话,着实编排了陈瑀几句。
其实陈瑀一离开宗宅,孙策就收到了消息。给他传消息的是周瑜。陈瑀在宗宅与宗承畅想未来的时候,周瑜顺利接管了宛城,自然也安排了人监视宗承与娄圭等人。陈瑀出现在宗宅,周瑜自然要重点关照,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传送到孙策面前。
这让孙策很意外,再一次觉得有周瑜相助简直和开了外挂一样。
陈瑀呵呵。就他这水平,还想搞阴谋,真是太看得起自己了。在他看来,陈瑀的阴谋不可怕,阳谋才可怕。如果他猜得不错,杨弘很可能就在陈瑀的大营里。有他牵头,陈瑀、张勋等袁术的旧部至少有一半会反对他,如果再和南阳豪强联手,声势还是不小的,不能大意。
见黄猗心神不定,眼勾勾地看着自己,孙策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黄兄,还没吃饭吧”
黄猗在陈瑀营中等了半天,连口水都没喝着,早就饱得前心贴后背。只不过他心里有事,未曾顾及。此刻孙策一问,他才觉得饥肠漉漉,咽了一口口水。孙策见状,吩咐人给黄猗准备饭菜。黄猗虽然很饿,可是一看端上来的饭菜,非常失望。只是一碗粥,两片芥菜,一碟酱,寒酸得可怜。别说没有袁术吃饭时的丰盛,就连他这个不受待见的人吃得都比孙策好。
“将军,你就吃这个”
“哦,我忘了黄兄吃不惯军中饮食。”孙策充满歉意,咳嗽一声:“黄兄,不是我舍不得啊。一来袁将军新丧,你是他的女婿,这居丧之死是必须守的,即日起,酒肉是不能用了。二来大战在即,物资紧张,我已经下令实行战时配额,节省每一粒粮食。要不,你来点参汤这是给重伤员用的,里面还有些荤腥。”
看着孙策递过来的汤碗,黄猗哭笑不得,起身拱拱手。“算了吧,我还是回自己房间去吃。孙将军,你慢慢吃,我告辞了。”
“黄兄留步。”孙策起身,赶上黄猗。“依你所言,陈瑀应该不肯去武关了”
黄猗摇摇头。“我看他根本没这心思。”他顿了顿,想起陈瑀对他的怠慢,更加恼怒。“这时候他还有心思饮酒,哪里还有一点守丧之礼。孙将军,依我看,他恐怕有异志。”
孙策眉头紧皱。“那黄兄觉得,还有谁能去武关还有,桥元茂……可靠吗”
黄猗想了想。“桥元茂应该可靠。他这人虽然能力一般,但秉承桥太尉家风,不似陈瑀作伪,与袁将军也一向投契。袁将军派他去武关,自然是信得过他。至于派谁去增援,我还真不太清楚,”
孙策点点头,又道:“那你看这样行不行,我
第202章 入戏
袁权以为孙策自疑,连忙说道:“将军也不是外人,没什么不宜插手的。”话一出口便觉得怪怪的,不免有些尴尬,一时倒不知道怎么接下去。两人一立一坐,相对沉默,气氛尴尬。过了一会儿,袁权忍不住抬起头,却见孙策也茫然的瞪着他,看起来有点蠢,却有着说不出的萌。
“将军”
“姊姊,你……还有什么吩咐”
“哦……哦,没有,没有。”袁权连忙避开了孙策的眼神。“我……将军言重了,我岂敢吩咐将军,只是……只是……”
见袁权语结,孙策暗笑,转头看看。“咦,黄兄呢是用饭去了吗,怎么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
一提到黄猗,袁权心里就有气,还有些说不出的焦灼。黄猗一心求官,孙策也替他安排了官,她却一句话替黄猗回了,到时候黄猗肯定在怨她。可是一想到袁术刚死,黄猗身为女婿居然不肯来守灵,她那点愧疚就变成了愤怒。黄猗这么做简直是在打她的脸,更是打袁术的脸。这种斯文败类怎么就做了袁家的女婿,成了她袁权的夫婿
袁家女子真是不幸,接连遭遇伪君子。前有黄允,后有黄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