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军侯沉下了脸,一字一句地接着说道:“孙将军说了,宗君如果不念旧情,不愿意去吊丧,我等不可勉强。不过,有件事,孙将军要我转告宗君,南阳郡狱中的宛城诸君会齐聚袁将军灵前,做个了断。宗君,你确定不去看一眼吗”

    “哐!”房门又开了,宗承抢了出来。“孙策要杀人他敢!”

    “宗君误会了。了断未必就是杀人,也有可能是谈判。谈得拢,那就谈。谈不拢,那就说不准了。不过,孙将军也没什么不敢的,几个叛徒而已,杀了就杀了。”

    宗承面色变了几变。不管是谈判也好,杀人也好,他都不能坐在家里等。城门已经戒严,陈瑀也联系不上,孙策真要杀人的话,他就算坐在家里也逃不掉。

    “稍候,我立刻就来。”

    ——

    宗承赶到内城,进了太守府中庭,看到院中跪了一地的人,头皮便有些发麻。院中的积雪没有扫,厚厚的一层,这些人就跪在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他们不是各家家主就是各家继承人,平时虽不是锦衣玉食,也是养尊处优,现在却像囚犯似的跪在雪中,冻得脸色发青。




第207章 人以群分
    陈瑀端坐在帐中,双手抚在腿上,眼神闪烁。

    孙策的军令就摆在他的面前,书法很漂亮,一眼就看得出来,是蔡邕的飞白书,闻名天下。

    陈瑀万万没想到蔡邕会屈尊为孙策写军令,这让他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门外响起沉重而急促的脚步声,甲叶摩擦声,陈琮走了进来,带着一身寒气。他看了一眼陈瑀面前的军令,犹豫了片刻,从袖子里抽出一份军令,与陈瑀面前的摆在一起。

    两份军令一模一样,除了受命者的官职和名字,一字不差。

    “兄长,怎么办”

    “急什么”陈瑀冷笑道:“蔡邕的书法再好,名气再大,也不敢私造朝廷诏书。后将军也好,荆州刺史也罢,都是朝廷官职,不是袁公路想给就能给的。孙策能不能做这个后将军,能不能做这个荆州刺史,先问我们答不答应,他现在能够继承的只有袁公路尚未及笄的小女儿。”

    陈琮忍不住笑了一声,在一旁落座。支开杨弘,正是为了此刻。原本杨弘是质疑孙策继承权的最佳人选,无奈此人太过古板,非说袁术的确将官印交给了孙策。既然如此,那你还折腾个什么劲,干脆向孙策称臣好了。

    时间不长,陈牧也来了,一见帐中的情况,默默地掏出军令,放在陈瑀面前的案上。

    又过了一会儿,李丰、梁纲来了。

    人越来越多,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大帐里就坐满了人,陈瑀面前的案上也摆满了竹简。陈瑀瞥了一眼,又扫了一眼帐中诸将的面孔,心中有了数。该来的基本都来了,所缺的几个人都是袁术在洛阳时的狐朋狗友或义从,比如原本是袁术亲卫的苌奴。这些人来不来都不重要,反正陈瑀也看不上他们。

    但是,有一个人没来,让他多少有些失望。

    张勋。

    在袁术帐下,除了孙策、周瑜两个最受袁术赏识的年轻将领之外,实力能和陈瑀相提并论的就是张勋。张勋身世不如陈瑀,能力也很一般,但他和袁术交往的时间很长,很受袁术的信任。

    陈瑀叫过陈牧。“去看看张元功被什么事耽误了。”

    陈牧领命,转身去了。过了好一会儿,陈牧进了,张勋低着头跟了进来,默默地坐在一旁。陈瑀松了一口气。不管张勋心里怎么想,只要他坐在这儿就行了。

    陈瑀咳嗽一声,朗声道:“诸君,袁将军大业未成,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他的独子袁耀下落不明,也不知道遭了谁的毒手,孙策却自称领了袁将军的遗命,以继承人自居。这实在令人生疑。袁将军姓袁,他自姓孙,如何能继承袁将军的事业况且他尚未成年,还是一个黄口小儿,袁将军就算临死前伤重,神智不清,也不至于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以,我疑心这其中自有隐情,杨长史文明也证实了我的猜想,现在已去联络南阳贤达,讨伐孙策,为袁将军讨个公道,还望诸君助我。”

    能坐在帐里的人,都已经和陈瑀通过气,此时更不犹豫,齐声应喏。之前袁术对孙策另眼相看,他们就很不舒服,现在居然让孙策继承他的事业,这让他们这些跟了袁术这么久的人怎么想难道一把年纪,却要向一个少年俯首称臣堂堂的世家子弟,却要对一个寒门出身的武夫唯命是从

    这要么是袁术的乱命,要么是孙策不问自取。不管怎么说,反正他们不答应。就像陈瑀说的一样,后将军也好,荆州刺史也罢,都是朝廷任命的官职,不是袁术的私产。有朝廷的任命他们也不见得遵从,更何况没有朝廷的任命。孙策要想继承这两枚官印,更得先问他们答应不答应。

    &



第208章 这锅,我不背
    宗承盯着手里的陈瑀亲笔书札,半天没动弹,身上一阵阵发寒。

    孙策怎么可能答应这条件,他抢先将人马调进城中不就是为了安全嘛。这回复送上去,孙策一发怒,我就得去雪地里跪着了。这么冷的天,会死人的。这送信的一来一回,跪在那儿的人已经倒下两个了。

    他理解陈瑀的心思。陈瑀要孙策出城谈判,自然有他的道理,一是不想中孙策的圈套,二是反将孙策一军,但陈瑀完全没有考虑他宗承的处境,甚至可以说,他根本不想考虑。

    这陈瑀真不是东西,昨天晚上还说得亲如一家似的,现在就把我卖了。

    见宗承犹豫着不说话,孙策抬起眼皮,慢吞吞地说道:“陈将军说什么”

    宗承无奈,只得起身,将陈瑀的回复送到孙策面前。孙策一动不动。“请宗君为我念一遍。”

    宗承的脸颊抽了抽,却还是忍气吞声地念了起来。陈瑀的文字很典雅,如果孙策直接读未必能明白,就算是听也是半懂不懂。但是他不懂没关系,有人懂,比如蔡邕,比如跪在雪地里的南阳豪强。

    蔡邕冷笑道:“陈公玮有什么证据,竟敢怀疑袁将军的遗言他这做法我倒是似曾相识。怪不得他不肯进城,只怕心思早就去了冀州吧。”

    南阳豪强们没有蔡邕这么好的心情,他们几乎将陈瑀的祖宗八代都骂成渣了。你在城外大帐里烤着火,喝着酒,我们却在雪地里冻着,你还想跟我们合作合作你先人。宗承你这个混蛋,真是瞎了眼,怎么会和这种伪君子谈判

    南阳豪强们被孙策强迫跪在雪地里,又冷又饿,原本还有些硬气,坚决不向孙策低头。可是眼看着两个人被冻毙,他们的心理防线慢慢开始动摇了。宁死不屈的人有,但绝对不多。平时衣食无忧的时候谈气节,谁都不服谁,可是在死亡面前还能秉持气节的就有限了。而这些南阳豪强显然没几个有这样的觉悟。宗承刚刚读完,就有人愤怒的大骂起来。

    “宗世林,你怎么会和这种人谈判,都谈了些什么鬼东西”

    孙策打量着宗承,挑挑眉。宗承咬咬牙,跪倒在孙策面前。“孙将军,我愿意说,但是我有一个要求。”

    “放了他们”孙策斜睨着那些快要被冻死的人,语气平静。

    “对。”

    “这么说,你们愿意和我谈判了”

    宗承还没说话,就有人叫起来。“愿意,愿意,将军,我们愿意和你谈。”一个人开了口,立刻就人有跟上,很快就喊成了一条声,争先恐后,一个声音比一个大,看得宗承都无地自容。

    这些平日里眼高于顶的人此刻哪里还有一丝尊严可言,和他们瞧不起的贱民有什么区别

    “说吧。”孙策抬起下巴,示意宗承。

    宗承犹豫了一下,想着怎么措词。他和陈瑀谈的条件中既有南阳豪强不能接受的东西,也有孙策不爽的内容,贸然如何说出来,难免激怒一方,甚至可能两面不讨好。他需要仔细斟酌。但孙策等得,南阳豪强却等不得,见宗承不说话,立刻有人破口大骂。

    “宗世林,你想等我们都冻死了才说吗”

    “宗承,你安的什么心”

    &n



第209章 层层推进(月票200加更)
    阎象点点头。“我用扶风阎家的声誉保证,孙将军句句属实。”

    南阳豪强们没什么反应。这有什么关系吗反正庄园被你们占了,地被你们分了,家产也被你们抢了。现在能救回来了大概只有家人的性命。至于那些死的人,是你们下令杀的还是陈瑀他们杀的,没什么区别。将来有机会报仇,你们谁也跑不掉。

    孙策将豪强们的眼神看得清楚,却不以为然。他当然不指望和这些人化干戈为玉帛,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他这么做的目的全是为了下一步做铺垫。

    “我不否认,我也杀过人,而且杀得不少。但杀人从来不是我的目的。蔡德珪,麻烦你向诸位介绍一下你我相识的经过。”

    蔡瑁应声出列,简要的说明了一下蔡家与孙策由冲突到结盟的经过,顺带着叙述了孙策在襄阳做了哪些事,杀了哪些人,为什么杀人。南阳豪强们对孙策有一种天然的敌意,但对蔡瑁没有。蔡家是襄阳屈指可数的实力派,蔡瑁的姑夫还是南阳有名的太尉张温,和他们是同类人。蔡瑁的话远比孙策的话可信。

    同样,蔡瑁的经历,他们也可以复制。

    虽然这对他们心中的仇恨没什么影响,但他们却听懂了孙策的意思。孙策要的是土地,而且不是白要,他愿意提供发财机会作为交换。这是一种交易,也许他们会吃点亏,但绝不是抢劫。这时候再回过头来想了想孙策一开始的声明,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面前的孙策出身寒微,但他想做交易。城外的陈瑀等人出身世家,但他们想抢劫。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南阳豪强们未必相信孙策的善意,但他们对陈瑀等人的看法却不知不觉的发生了逆转。原来我们的家人被杀真的与袁术无关,全是那些伪君子干的好事啊。合作合作你先人,只要有机会,绝对灭你满门。

    异样的情绪在慢慢发酵。

    阎象一直静静地旁观。他知道孙策想干什么,但此刻看到南阳豪强们的情绪转变,他还是觉得很神奇。这些人曾经和袁术斗得你死我活,最后不惜与曹操合作,背叛袁术。说起来,还是我们这些做谋士的手段不行啊,如果孙策早点到宛城来,也许不会有那样的悲剧发生。

    袁权跪坐在灵前,看着孙策侃侃而谈,指挥若定,在放下心中担忧的同时,又不禁与身边的黄猗做起了比较。黄猗比孙策大好几岁,世家出身,还小有名气,可是论能力,他和孙策相差太远了,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也许孙策让他去江夏、南郡安集众将是对的,说不定父亲真是看走了眼,没给他机会。人如果不实践,谁知道他有没有能力呢。如果他经过这次历练,能够镇守一方,以后我在小妹面前也有面子。

    袁权看看袁衡。袁衡已经看傻了眼,一双大眼睛落在孙策身上,片刻也不肯挪开。袁权撇撇嘴,凑到袁衡耳边,低声说道:“别看了,以后有的是时间看。”

    “可是他真的很好看啊。”袁衡红了脸,吐吐舌头,不好意思的躲进袁权的怀里。“姊姊不觉得吗”

    袁权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疼爱的抚着袁衡的头发,忍不住看了孙策一眼。从她这个角度,只能看到孙策的背影。孙策的腰背挺直,像他用的武器千军破,自有一股令人难以匹敌的气势。他的肩很宽,似乎可以扛住任何重担。他的背很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依靠。他坐在那里,就像一座山,让人莫名的安心。



第210章 瓦解(为盟主爱露堡贺)
    奉孙策之命,秦牧选的这些骑士都是南阳本地人,个个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天生一副好嗓子,即使是嘈杂的战场上也能将命令清晰无误的传入各级将领的耳中,更别说现在大营一片安静。

    看守营门的士卒不敢怠慢,第一时间报与陈瑀。

    陈瑀听了,进退两难。他并没指望孙策出城谈判,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他没想到袁权会来,袁权是袁术的长女,眼下最能代表袁术的人就是她。他可以否认袁术的遗命,不承认孙策的权力,但他无法否认袁权的身份。就算他想说是孙策威胁袁权,袁权不得不如此,他也必须出营与袁权见面。

    可是一见面,这事情的真相不就瞒不住了吗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聚在他的帐中,就是因为这些人不知道袁术的遗命是什么,先入为主的接受了他的看法,以为孙策是擅自篡取。这当然不是他们反对孙策的全部理由,更深层的原因是对孙策出身的鄙视和对孙策年龄带来的不信任,不愿意对一个少年俯首听命,但孙策擅自篡命是前提。有了这个前提,这些人才能名正言顺的反对孙策。

    如果袁权确认了袁术的遗命就是由孙策继承他的权力,有些人可能就要打退堂鼓了。

    陈瑀再一次看向角落里的张勋。张勋是知道真相的,他只是一直没开口而已。

    去还是不去这都是一个问题,陈瑀觉得很棘手。

    ——

    陈瑀犹豫不决的时候,骑兵已经到达各个大营,用响亮的声音将袁权召见诸将的命令传达到各营将领耳中。很快就有人行动起来,校尉苌奴命令假校尉守紧大营,自己带着亲卫出了大营,赶往城门。在路上,他又遇到一个校尉、一个中郎将,都是袁术的旧部或故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出身都不怎么高。

    他们没有凑在一起,只是远远的互相看了一眼,先后来到城下。隔着护城河,看到城头挺立的袁权,他们不敢怠慢,纷纷下马,抱拳行礼。

    袁权是袁术的长女,在袁术过世,袁耀又下落不明的情况下,袁权是最有资格代表袁术的人,即使她已经出嫁。他们作为袁术的旧部,如果对袁权无礼会被人耻笑不懂规矩,不仅以后在官场上寸步难行,即使是民间也会嘲笑他们忘恩负义。

    “诸君,报上姓名。”袁权说道,声音并不大,但苌奴等人屏气息声,也能听得清楚,立刻一一报上自己的姓名,当前军职,与袁术的关系。

    袁权点点头。“你们相信我所说的话吗”

    “自然相信。”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身姿越发挺拔,比面对袁术还要严肃。

    袁权不紧不慢地将袁术临终前的经历说了一遍,特别是袁术的三个遗命,说得一清二楚。苌奴等人听了,这才知道真相,顿时哭倒在地,连连请罪。

    “诸位将军,先君停灵在堂,诸君若念旧情,就去见他最后一面吧。”

    “喏!”苌奴拱手施礼,转身按刀大喝:“将军仙逝,我等身为旧部,理应为将军守灵。愿与我同行者,即是同道。不肯与我同行者,即是叛逆,我苌奴虽然没什么本事,也要和他拼个死活。诸位,给个痛快话。”

    另两人二话不说,举步上前。“走!”

    周瑜已经命人放下吊桥,三人各带两名亲随,余下的人各回大营。九人进了城,来到城楼上,再次向袁权施礼,大哭一场,向内城奔去。来到太守府,他们先来到孙策面前,拱手施礼。

    “末将来迟,请将军责罚。”

    &nb



第211章 釜底抽薪(求推荐,求月票!)
    陈瑀如坐针毡。

    他虽然迟迟没有做出决定,但有人已经做出了决定,苌奴等人出营、进城,他都收到了消息。开始还没怎么在意,当人数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不安。

    那些人都是他不怎么在意的人,但积少成多,对士气还是有影响的。如果再这么拖延下去,难保这大帐里的人不会怀疑他,做出过激的反应。与其被逼着出营面对袁权,不如主动出营,也许还能夺回主动权。
1...4647484950...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