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将军请吩咐,杜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孙策示意周瑜,将两份军报递给了杜畿,杜畿接在手中,迅速浏览了一遍,又思索了片刻,将军报还给周瑜。“牛辅不足为虑,他不是令尊孙将军的对手,只要守住鲁阳,他进不了南阳。徐荣也不足为虑,但徐荣所




第220章 人才金矿(加更 II)
    孙策真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孙坚。他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自称后将军,要不然官位比孙坚还高——孙坚现在还只是个杂号将军。他没变,部下的官职也不好变,像周瑜、黄忠等人纷纷增兵,却没有一个升职。

    所以说袁术这货办事不靠谱,遗产不多,麻烦不少。

    杜畿一提醒,孙策没话说了。商量之后,决定由周瑜率领一万人赶往鲁阳协助孙坚,孙策留在宛城,迎战徐荣。孙策原本计划由杜畿去代替舒邵,现在也没必要了,便请杜畿暂任宛令,协助阎象。按他的本意,杜畿比阎象更合适做南阳太守,但阎象是袁术旧臣,对他也很支持,刚做了两天南阳太守就换人会引起猜疑,用这个办法过渡一下,先让杜畿发挥作用再说。

    阎象正头疼,多了个助手,还是乡党,自然很满意。

    杜畿走马上任,先提了一个建议。董卓乱政,先是祸乱洛阳,随后又祸乱关中,这两年有不少人从洛阳、关中逃难到南阳,有一部分人就在宛城。这些人没有了家产,随身带的财物也很快用光了,现在饥寒交迫。如果能将他们集结起来,给予一定的接济,他们一定会感激孙策,愿意协助孙策守城。

    孙策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一直以来,他只注意到南阳的战略地位,却忘了南阳的战略地位带来的另一个福利:南阳四通八达,关中、洛阳、山东逃难的人往往会首选南阳,这是一个人才会聚之地。南阳世家不鸟他,这些人愿意和他合作啊。就算他们曾经是世家豪强,现在背井离乡,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能那么傲气。只要他愿意接纳,肯定有人愿意投奔的。杜畿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来说去,人和人还是有差距的啊,阎象辅佐袁术这么久,居然连这一点都没想到,可见他能力一般,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功绩,不是袁术坑他,而是他就这水平。什么人玩什么鸟,什么君配什么臣,他要是像荀彧那么厉害,也未必看得上袁术。

    现在他当家作主了,自然也要提升一下层次,不能把目光局限在袁术的旧部中,也不能仅仅盯着南阳本地人,要尽可能的挖掘流寓人士这个金矿。

    “阎府君,杜伯侯,这件事就委托你们去办。”

    阎象和杜畿躬身领命。

    孙策和杜畿一见如故。说完了正事,又聊起了世家的事。对这个问题,杜畿与孙策很有共同语言。他家传法家学问,抑制豪强向来是法家的既定方针。对孙策整治南阳豪强,他举双手赞同,出了不少主意。两人说得投机,不仅阎象、张勋插不上嘴,就连周瑜都有些跟不上节奏。

    最后孙策一拍手,拽出荆州刺史的官印,塞到杜畿的手里。“杜伯侯,你别做宛令了,改做荆州刺史吧,先拿这南阳的豪强练练手,将来再整治荆州各郡的,务必要把他们收拾得服服贴贴。”

    阎象、张勋目瞪口呆。这也太夸张了吧,这么着就荆州刺史了虽说按照官制,宛是大县,县令俸禄千石,荆州刺史却只有六百石,但眼下是什么情况,刺史早就不仅仅是监察官了,这是一州长官啊,权力不知道要比一个县令大几倍,连太守都能管。孙策还真是舍得给啊,初次见面,几句话的功夫就是宛令,再几句话,又成荆州刺史了。

    杜畿也很意外,捧着官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周瑜却很淡定,拍拍杜畿的肩膀。“杜伯侯,如何



第221章 徐庶
    义从收刀,向孙策行礼。

    孙策说道:“这是新任荆州刺史杜君伯侯,以后他带人来,不管什么时候,立刻通报。”

    “喏。”义从大声应喏,退在一旁。

    杜畿上前见礼,又将年轻人拉了过来。“将军,这是颍川长社人徐庶徐元直,不仅剑术好,而且腹有甲兵。闻说将军招引贤才,他自荐求试……”

    杜畿话音未落,徐庶拱了拱手,哼了一声:“骄兵悍将,不足以成大事,徐某不愿与之同列。告辞!”转身就走。杜畿苦笑,只得向孙策拱手谢罪。

    孙策也有些哭笑不得。这混蛋脾气不小啊,哪像一个谋士,简直是一个混混。你也不看看你混成什么样子,大冬天的连件絮袄都没有,还拽得二五八万似的。他摆摆手,示意杜畿不要介意,扬声道:“徐元直,你应该也见过不少人了,除了我,还有谁能入你的法眼怎么着,读了几本书,穿上儒衫,你以为你就是读书人了”

    徐庶突然停住,转身看着孙策,眼神疑惑。“我们……见过”

    “行啦,学艺不精就学艺不精,不要说什么骄兵悍将。话又说回来,你没被他一刀砍死,还能活蹦乱跳的,这剑术也算过得去啦。我说,要一起吃早饭吗”

    徐庶懵了,不知道该怎么接孙策的话,这场面完全不在他的计划之内。杜畿已经见识过孙策的不循常理,走过去将徐庶拉了过来。“走吧,不管为不为将军效力,先混一顿早饭再说。”过了一会儿,又加了一句:“吃饱了,有了力气,再打一回,说不定能赢。”

    徐庶顿时满脸通红,讪讪地干笑了两声。

    孙策回到堂上,早饭已经摆好了,一大碗粥,几块面饼,一碟芥菜,一碟豆酱。义从们也吃一样的,只不过是在走廊上,十人一桶,管饱,两人另加两片烤肉。他们训练任务很重,不吃饱,体力跟不上。

    徐庶闻到肉香味,却没看到肉,眼睛扫了一圈,这才知道义从们吃得比他还好。他瞪了孙策一眼。“将军是舍不得,还是故意示俭邀名”

    孙策端起粥碗,瞥了他一眼。“我又没说一定会留下你,有必要做给你看”

    徐庶愣了一下,梗着脖子。“我也要吃肉。”

    孙策也愣了一下,见过脸皮厚的,但是还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居然要肉吃。这徐庶果然不是普通人。他点点头,示意一旁侍候的义从给徐庶两块肉。那义从一脸鄙视地看着徐庶,端着烤肉盘子走了过来,正准备夹两片给他,徐庶突然出手抢过盘子。义从大怒,举起手里的夹子就要打,却被孙策拦住了。

    “让他吃吧。待会儿他要是说不出个道道来,就把他吃下去的全打出来。”

    徐庶看了孙策一眼,冷笑一声,将烤肉盘子放在面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杜畿看在眼里,也不说话,几口将粥喝完,一抹嘴。“将军,我先去了。”

    孙策示意他自便。杜畿仕途蹉跎十年,一直未能施展胸中抱负,如今新官上任,自然要好好的烧几把火,推荐徐庶这种事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重点。杜畿走了,孙策一边喝着粥,一边打量着徐庶。徐庶穿得很单薄,也很瘦,但眼神很凶,戾气很足。他一边大口吃肉,一边狠狠地回瞪着孙策。吃完之后,他用袖子抹抹嘴,推开碗筷,站了起来。

    “再来打过。”

    &nb



第222章 一目了然(书友bobfyr万点打赏加更)
    熊耳山北麓。

    曹操趴在一块巨石后面,看着远处纵马奔驰的羌胡兵,忧心冲冲。他翻山越岭,好容易翻过熊耳山,本以为苦难的征程即将结束,只要走进洛阳城,走进朱儁的大营,就算不能立刻得到重用,至少也能吃上一口热饭,洗个热水澡,洗掉这一身的尘土和晦气,没想到扑面而来的却是更大的晦气。

    随即可见的羌胡兵,随处可见的尸体,都在说明一件事,洛阳再一次被董卓的部下攻陷了,朱儁是不是还活着,只有天知道。

    “孟德,怎么样”夏侯惇挣扎着爬了过来。虽然一路上用了不少药,还找人替他清理了伤口,但他的左眼还是溃烂了,经常烧得人事不省,满嘴胡话。但他就像一块石头,怎么也不肯倒下,奇迹般的坚持到了现在。

    曹操看看夏侯惇,忽然为自己的沮丧感到羞耻。夏侯惇伤成这样都没有叫一声苦,他又什么资格放弃。

    “情况不太好,到处都是西凉兵,洛阳是去不成了。”

    夏侯惇咬着牙,爬上石头,和曹操并肩而卧。他抬起袖子擦了擦伤眼,一块带着脓液的血沾在袖角上,一只白色的蛆在里面拱动。他很淡然地看了看,在石头上蹭掉脓血,将蛆虫碾死。

    “那是……牛辅的人马吗他怎么到了这里”

    曹操惊讶地看看夏侯惇。“你能看到那么远的旗帜,认出牛辅的战旗”

    “远吗”夏侯惇突然笑了一声:“我现在分不清远近。”

    曹操鼻子一酸,扭过头,不让夏侯惇看到湿润的眼眶。夏侯惇看了他一眼,笑道:“孟德,我昨天梦见妙才了,还和他合唱了一曲《战城南》,他还是那样,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转身的时候不能太快,要不然脑袋会掉下来。我呢,也得小心一点,时常挡着眼睛,防止有野鸟来啄腐肉,把我这儿当东厨。”

    “元让,别说了。”曹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有什么关系。”夏侯惇笑了。“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好男儿决胜疆场,马革裹尸,此生无憾。我只是觉得可惜,西凉兵两路夹击南阳,孙策怕是难逃一劫,以后再没机会和他较量了。”

    曹操一声叹息。“是我慌了,早知道董卓派两路大军夹击南阳,就算孙策的抛石机将城墙砸烂,我也不能退啊。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我被他的抛石机吓着了,白白便宜了他。”

    不远处的戏志才突然说道:“将军,退是为了进。如果不退,你就死在宛城了,哪有机会看到这些”

    曹操苦笑。“可是我现在还能去哪儿洛阳已经落入牛辅之手,我总不能去投董卓吧。”

    戏志才站起身,甩甩袖子。“自然不投董卓,那是个将死之人。我们去长安,助天子一臂之力。”

    “去长安”曹仁叫了起来。

    曹操却眉毛微耸,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没错,为了区区一个孙策,何至于精锐尽出,这不是董卓的本意,是有人调虎离山,难道是王子师”他突然一拍手,笑道:“怪不得呢,我说他那样的君子怎么会屈身侍贼,原来他这是要效李陵故计啊。”

    戏志才看了曹操一眼,微微一笑。“将军与王子师是故交,难道不想去帮他”

    &n



第223章 庞统献计
    看到张辽二字,孙策心里咯噔一下。如果不是巧合,这人应该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张文远。不过他现在还是董卓的部下,还没有成为吕布的八健将之一,更和曹操没有一点关系。

    段煨也就罢了,这张辽却是个硬茬子,不能大意。逍遥津之战,八百对十万,把老二孙权打惨了,谈张色变、止小儿啼啊。

    徐荣这是什么意思,我向他发战书挑战,他派段煨和张辽来应战,自己缩在后面不出头这家伙心性够稳啊,居然不吃激将法,油盐不进。

    孙策盘算了一下,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但他没有直接说,而是问庞统道:“士元,你说徐荣为什么会派段煨和张辽到郦城我们又该怎么对付”

    跟着孙策两三个月,庞统天天跟着孙策,有了实践经验,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紧张了。面对孙策的提问,他不慌不忙,侃侃而谈。

    “五千骑到郦城,如果郦城无备,则一鼓而下,然后据以为前哨,既防宛城的援军,又可以掳掠乡野,收集军资,好让徐荣的主力安心攻打析县。将军,现在武关得失还不清楚,如果武关未失,那徐荣很可能就是遣别部从华阴循均水越熊耳山进入南阳,我们都疏忽了。”

    孙策觉得庞统说得有道理。武关是由长安进入南阳的重要通道,但武关控制在桥蕤手里,强攻不易。徐荣突然出现,很可能从别道进入,华阴属弘农郡,段煨似乎之前就驻扎在那里,现在出现在郦城,应该是从那边过来的。至于徐荣的主力,应该是别有通道,只是目前还不清楚而已。

    “由别道突袭,好处是可以出奇制胜,但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辎重不便,只能人背马驮。在武关未下的情况下,关中的粮草也很难运进来,要想维持生存,掳掠百姓就是最佳选择。一县人口多至数万,少则数千,竭泽而渔,至少可支三万人半月之粮。既然前锋已经到了郦城,那郦城以西的顺阳、丹水诸县恐怕也难逃厄运。”

    孙策的眉头皱得更紧。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几个县就真惨了。西凉兵的残暴是出了名的,所到之处,鸡犬不留。他们不光会抢粮,还可能吃人。

    “不能坐视西凉兵乱来,既然徐荣不来,那我们去。”

    庞统摇摇头。“将军,我坚决反对你这个想法。徐荣为什么不来他就是希望将军主动去。有坚城可守,就算徐荣有两三万人也没什么胜算。可是一旦没有城墙保护,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基本没什么胜算可言。两三万人的西凉兵应该有三到五千骑兵,请问将军,我们拿什么来应付这些骑兵的骚扰奔袭”

    孙策沉默不语。这是他目前最大的软肋。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一天能走五十里就算是急行军,像夏侯渊那样也不过每天一百五十里左右,而且是冒着巨大风险。夏侯渊阵亡就是因为跑得太快了。骑兵的长途急行军速度至少是步卒的两倍以上,短途行军速度优势更明显,而且骑兵突阵杀伤力惊人,百十人的骑兵就能用骑射战术拖得你几千人精疲力尽。

    可坐视百姓受害,这也说不过去啊。

    “将军是担心百姓”庞统到底是跟着孙策身边的人,一下子猜到了孙策的心思。

    孙策叹息道:“若不能保境安民,哪里还有脸面做镇南阳”

    “将军,眼下的南阳还不是将军的南阳。”庞统毫不客气的说道:“将军号令不出宛县,他们对将军的警告也置若罔闻,有此一劫也是咎由自取。再者,文聘已派人通知诸县加强戒备,如果他们明白事理,据城而守,损失也会小得多。只要徐荣得不到足够的补给,就不敢轻易东进,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准备。



第224章 邯郸淳(书友玄清竹万点打赏加更)
    “将军,这……这是怎么回事啊”张勋搓着手,又着急又尴尬。

    “张公,你啊,书读得不多,这思想却挺顽固。”孙策拉着张勋往学堂走去,一边走一边开导。“古代的妇好身为王后都能统兵打仗,你女儿研究点织机又怎么了养蚕的技术还是黄帝的夫人嫘祖发明的呢。田耕女织,这是她们的职责所在,没什么不对。”

    张勋哭笑不得,虽然不怎么赞成孙策的想法,却又不好直言反对,只能绕着弯的说这是与民争利,不该是官宦人家所为。况且贵贱有别,他的女儿和织妇混在一起,传出去也不好看,万一坏了名声,将来嫁人都是个问题。

    正说着,庞统突然插了一句嘴。“照张公这么说,黄月英以后岂不是只能嫁给贱人”

    张勋突然反应过来,黄月英和眼前这位孙将军可好得蜜里调油呢,明眼人都知道她将来会是孙策的妾,这岂不是直指孙策是贱人他想解释,却又不知道怎么解释,老脸憋得红一阵白一阵。孙策见了,忍不住大笑,拍拍张勋的肩膀。

    “行啦,行啦,不为难你了。这件事是你的家事,你回去想怎么处理都是你自己的事,我不管。张公,刚刚收到消息,段煨、张辽领五千西凉步骑到了郦县,你有什么建议吗”

    孙策把情况介绍了一下,张勋对孙策想去救援郦县的想法非常支持。坐守宛城肯定是不行的,立刻去救析县、顺阳也不太现实,先救靠得最近的郦县既能表现孙策的勇气,又不会太冒险,正是最合适的选择。

    孙策其实也没指望张勋给什么好建议,只是出于尊重才问问他的意见。两人说着话到了郡学,进了前院,一些书生们正聚在一起听一个中年儒者说话。孙策不认识那儒者,也没在意,刚想从旁边走过去,张勋拉了他一下,低声提醒道:“将军,那是颍川名士邯郸淳,师从我扶风书家曹喜,写得一手好书法。”
1...4950515253...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