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秦牧有点为难。他姊姊虽然年龄大了点,但毕竟双方的身份家世摆在那儿,愿意嫁给黄忠已经是屈就了,怎么可能做妾。
见此情景,孙策没有再说什么,这是他们两家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比较好。他把话题扯回武艺上。张辽虽然跑了,但他的计划还没有结束,说不准什么时候又和张辽碰上了,早点做准备总是好的。
黄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亲自和孙策切磋,模拟张辽的武功特点,充当陪练。
孙策用心揣摩,不敢有丝毫大意。
几天前,他向邓展提及此事时,邓展说了一番话,他深受启发。邓展说,武功这种事,首先看天赋,比如力量,比如反应,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名师指点,自己刻苦,才能练出一身好武功。但是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会遇到瓶颈,要想突破这个瓶颈,名师帮不上忙,刻苦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关键要看悟性。有悟性的人能一通百通,从此进入化境。没悟性的人,就算练一辈子也进入不了那个境界。
邓展说,孙策的身体素质有优势,要力量有力量,要反应有反应,有孙坚为他启蒙,自己又肯下功夫,所以年纪轻轻就能成为高手,甚至已经遇到了瓶颈,能不能突破这个瓶颈,就不是肯不肯吃苦的问题了,而是看有没有这个悟性。
悟性很神奇,邓展也说不清楚,他只是劝孙策不要着急。以他的年纪,能有这样的武功已经很了不起了。很多人一辈子也达不到这
第234章 织网(求推荐票,求月票!)
孙策提千军破,跨青骢马,在黄忠、典韦等人的护卫下来到张辽面前。
青骢马是秦牧送给黄忠的,黄忠得知是秦罗所送之后,不肯再受,坚持要还给秦牧。秦牧干脆转送给了孙策。孙策并不想接受,但是他现在需要一匹好马来迎战张辽,便暂时接受,算是借的。
好的战马不仅仅是速度快、力量大,更重要的温顺,通人性,能够很好的领悟骑乘者的动作。青海骢就是好马的代名词。一匹青海骢价值百金,低得上十匹真正的战马,绝对物有所值。
孙策也因此对关中世家有了一定的了解。秦家只是关中一个小世家,一出手就是一匹青海骢,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就算是因为他们家贩马的缘故,而战马在陇西远远没有这么高的价格,拥有这么多上等战马依然不可小觑。
战马资源可是他一直的心头痛。
看到张辽的黑眼圈,孙策心中暗喜。即使是高手,休息不好也会影响状态。他坐拥万人大军,还有黄忠等人分担责任,可以好好休息。张辽在城外,只有千余人,夜里休息不好也是正常现象。此消彼长,他又多了几分把握。
“文远,昨天没休息好吗”孙策淡淡的说道。
张辽的确没休息好,一夜未睡,又喝了不少酒,他现在有些昏昏沉沉的。只不过他没兴趣对孙策说这些话。他只想尽快完成任务,斩杀孙策或者黄忠以证清白。见孙策骑着黄忠曾经骑过的青海骢,他心中闪过一丝窃喜。以他目前的精神状态,击败黄忠有些难度,击败孙策的机会应该更大。
“孙策,我们……真的见过吗”
听了张辽这句话,孙策心中暗自发笑。能把张辽忽悠得怀疑自己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不过他根本不打算正面回答张辽,誓将忽悠事业进行到底,一直到将张辽忽悠得下马投降为止。
“见没见过,还有意义吗别废话了,来吧,决一胜负。”
张辽无奈,只得打起精神,拍马冲锋,举起铁戟直刺孙策。孙策轻踢青海骢,挥起千军破,大喝一声,斩在张辽的铁戟上,却没有趁势反击,与张辽错身而过。
各自奔出数十步,两人拨转马头,再次加速,战在一起。
张辽用铁戟,但他的铁戟并不是很长,只有一丈五尺。
汉代没有马镫,骑士只能用双腿夹住战马冲锋,固定效果不佳,一旦遇到强力冲撞很容易落马,所以骑兵以骑射为主,近战则用环首刀劈砍,只有真正的高手才会用矛戟近身格斗,用的矛戟也没有后世的长,只比步卒用矛戟略长一些,所谓的丈八长矛极其少见。
兵器越长越难操控,对材料的要求也越高。后世的骑兵所用长兵之所以能达到丈八甚至超出两丈,一是因为有马镫助力,二是因为钢铁冶炼技术提升,矛头越做越小,矛演化为枪,枪头只有二三两重,更容易保持平衡。
武器是否顺手关乎生死,来不得并点夸张,谁都知道一寸长一寸强,可是谁也不敢用超出自己掌控能力的武器,否则等于找死。
即便如此,张辽的铁戟依然比孙策的千军破长不少,又是直兵,看起来大占优势。
但,只是看起来而已。
刺是纵向用力,攻守双方是面对面的硬顶,没有马镫,对手固然容易被刺下马,自己也很容易从马背上摔下去。劈砍却
第235章 回头是岸(贺盟友兢兢业业寂寞哥)
休息了半个时辰,不等孙策说话,张辽主动请战。
孙策也不推辞,上马再战。
这一次,张辽的状态有所改善,长戟使得虎虎生风,步步紧逼,杀法凌厉,恨不得一招就取孙策性命。徐荣让他来挑战孙策,就是给他一个缓冲的机会。如果孙策不应战,他也好给段煨等人一个交待。孙策应战了,他没有任何理由推却,只有斩杀孙策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是他的前程,他必须全力以赴。
孙策不甘示弱,舞起千军破,与张辽战在一起。邓展创编的破锋七杀原本就是马步皆用的招法,刺拦拿更是纯正的矛法,孙策练得非常纯熟,只是一直缺少实力相当的对手来检验自己的成绩,与张辽对战正好起到这个效果。刚才小试牛刀,他已经有了信心,此刻更是战得痛快,将千军破刀矛兼备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马盘旋,戟铩并举,两人你来我往,兵器破风声、撞击声,两人的呼喝声,马蹄踏地声,混在一起,难分难解。
双方观战的将士看得如痴如醉。黄忠两天前曾与张辽一战,但当时有演戏的任务在身,战得并不痛快。此刻看到孙策与张辽交手,张辽全力以赴,挺刺勾拿,戟法的精妙尽在眼前,他看得非常过瘾。不过,以他的眼界,他很快意识到孙策弃用长戟乃是明智之举。
孙策原本也是用戟的,毕竟矛戟是这个时代的战士最常用的武器,戟尤甚于矛,但孙策很快就弃用戟,改用长刀或者矛,后来又变成了黄月英为他定制的千军破——兼有刀和矛两种功能的铩。
比起矛,戟的旁枝有勾啄的作用。但勾啄是侧向用力,对于纵马冲锋的骑士来说,勾啄不仅无法利用马速带来的冲击力,反而对骑士的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错身而过的一瞬间啄击对手,比用刀砍还要难上数倍。推击的难度小一点,但推击的杀伤力小,如果对方有铁甲护身,推击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汉代的戟已经和原始的戟不同,有侧支却没有侧刃,没有割杀的作用,就是因为随着甲胄防护能力的提升,侧刃的割杀功能已经成了鸡肋,只会增加武器制造的难度和成本,迅速被淘汰了。
古代的战士是只有贵族才能担任,武器也是私人定制,所以古代的兵器精致华美。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士已经成为庶民,武器也更注意成本,简单高效。阵前比武是很贵族的形式,仪式感很强,但他们用的武器却已经失去了贵族的味道,没有一点仪式感。
孙策的千军破兼有刀的砍击和矛的直刺功能,招法多变,杀伤力较强。张辽的铁戟虽然也啄击的功能,却不怎么用得上,优势只剩下长度,也被千军破的劈砍功能抵消。
其他人没有黄忠这样的境界高度,他们只知道孙策和张辽战得激烈,不分伯仲,看得兴高采烈,大开眼界,看到兴奋处不禁大声叫好。开始只为其主,后来看得太投入了,也为对方叫好。
转眼间,又是百余合。
听得此起彼伏的叫好声,张辽暗自叫苦。休息了半个时辰,体力有所恢复,本想一股作气拿下孙策,现在看来也成妄想。孙策越战越勇,他却有些力不从心,胯下的战马更是累得呼哧呼哧直喘,嘴角全是白沫,毛皮都被汗水浸透。
三天来回跑了两三百里,没能好好休息,又连番苦战,这匹马太累了。再战下去,随时可能倒毙。
真正的战马有种不服输的精神,如果乘者不加以控制,它很可能一直跑到死。
张辽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悲怆。他觉得自己和这匹马一样,前路漫漫,看不到一点希望,不知道哪里才是尽头,他却只能咬着
第236章 诤臣
孙策回城,享受英雄凯旋的待遇。以一个将领的标准来看,与对手单挑是很无聊的事,可是对普通百姓来说,两位勇士阵前决斗却是最英勇不过的行为,如果这个勇士又年轻又英雄,那就更赏心悦目了。即使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眼目睹,很多人甚至连站在城墙上看的机会都没有,却不影响他们为之欢呼。
至少他们可以夹道欢迎,近距离欣赏孙策的绝世美颜啊。
这一夜,郦城无数少女要失眠了,军营外也会多无数偷窥的窈窕身影,当值的士卒很紧张,不敢有片刻大意,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这些胆大包天的少女溜进来,毁了一世英名。
孙将军军纪很严,那个姓赵的军正手更黑。
赵俨不仅对普通将士严厉,对孙策也不例外。得知孙策没有杀张辽,赵俨很是不解。孙策进了屋,刚刚摘下头盔,还没坐定,他就闯了进来。
“将军想收服张辽吗”
“不可以吗”
“既然如此,将军为什么不干脆生擒他”赵俨比孙策大四岁,眼下也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孙策提拔他,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匡正孙策,别做傻事,否则就对不起孙策。“将军,你是南阳之主,几万大军的统帅,不应该做一个斗将,这种事让黄校尉或者典都尉去做就行了。”
黄忠无动于衷,典韦也满不在乎,他们已经习惯了赵俨的说话方式。
孙策微微一笑。“伯然,你以为我是好勇斗狠,逞一时意气”
“那还能为什么”
孙策摇摇头。“以伯然的智慧,应该不能猜出来。伯然,你只是暂时做军正,不能永远做军正,我对你的期望可不仅仅如此。”
赵俨迟疑了片刻,若有所思。“将军欲由张辽牵连徐荣,离间西凉诸将”
孙策不答反问。“何以见得”
“之前张辽违反段煨将令,不战而走,导致段煨大败,按律当斩。他能去而复返,除了徐荣还有谁能这么做将军释而不杀,自然是要故技重施,将嫌疑引到徐荣身上。只是徐荣乃凉州大将,战功卓著,又深得董卓信任,西凉诸将敢对他不利吗”
孙策笑了起来。这不能怪赵俨,赵俨不是杜畿,又刚刚出仕从军,对徐荣的了解有限。
“徐荣是幽州人,不是凉州人。”
赵俨很意外。“是吗可是观他所作所为可与西凉人没什么区别,我颍川郡故太守李旻就是被他烹杀的。这么说来还真是小人同而不和,一样的残暴不仁。”
“伯然,你这个思想要改一改,边郡人生性凶残的的确不少,但也不是所有的边郡人都好杀。正如颍川有伪君子,不代表所有的颍川人都是伪君子一样。要做大事,不能有这种地域歧视。普通人闲聊也就罢了,身为理政者有这种心理还有什么公平公正”
赵俨拱手致歉。“将军说得是,是我轻率了。不过,徐荣在西凉军中太久,之前在颍川杀戮甚重,现在又在南阳纵容士卒掳掠,名声很坏,将军若是想招降他,当三思而行。”
这次孙策没有反驳,点头表示同意赵俨的看法。不管徐荣是不是凉州人,他麾下的西凉兵干的那些事和他脱不了干系。就烹杀李旻这件事而言,要让其他人接受他不太容易。不过现在考虑这些太早了,他想的是如何击败徐荣而不是招降徐荣。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就想着收服名将,除非是脑子短路。
“即使如此,将军也不必亲自出战。论武艺,论经验,黄校尉、典都尉都比你更适合。”赵俨盯着孙策的眼睛,不屈不挠。“将军就是想与人临阵博杀,就
第237章 掩耳盗铃
赵俨负着手,斜睨着张辽,语气很生硬地说道:“年初徐荣寇我颍川,校尉可在其中”
“那时张辽尚在洛阳,未曾与会。”
赵俨脸色稍缓,勉为其难地说道:“既然如此,看在孙将军的面子上,就与你说道说道。”
张辽哭笑不得,却还是很礼貌地命人送上酒食,请赵俨入座。赵俨双手负在身后,傲然而立,连坐下来的兴趣都没有,更别说与张辽共饮了。“校尉大概觉得天子在长安,董卓为太师,徐荣乃董卓所任大将,便能代表朝廷,而孙将军无朝廷任命,自据南阳,便是逆臣,所以你是明,他是暗,对吧”
张辽不置一词。
赵俨冷笑一声:“这样的鬼话,恐怕校尉自己也不信吧”
张辽紧闭着嘴唇,一声不吭。
“董卓身为大将,拥兵自重,之前已经屡次违抗朝迁诏书,先帝荒悖,养虎为患,何进愚蠢,引狼入室,终为虎狼反噬,身败名灭。董卓以武力夺权,最初还能矫情自饰,招诱名士,引进诸贤,可是不久就故态复萌,驱洛阳百姓西入长安,烧毁京都洛阳,又纵士兵屠戮百姓,二百里内无孑遗。变乱朝廷制度,擅自废立,先是自为相国,又自为太师,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就算是当年篡汉的王莽都没有这么放肆。他眼里还有天子,还有朝廷吗”
赵俨声色俱厉,张辽垂下了眼皮,不敢与他对视,却抑制不住脸上一阵阵发烧。董卓做的这些事,他比赵俨清楚,只是一直不肯承认而,现在被赵俨当面斥责,他更是无言以对,脸上臊得慌。
“你们自以为奉命征伐不臣,却肆意掳掠百姓。孙将军没有朝廷的任务,但他为救百姓不惜以身犯险,身先士卒,一战而解郦城之围,解百姓于倒悬,此乃正义之师,王者之师。你们战败逃跑的时候没有听到郦城百姓的欢呼吗还是你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孙将军怎么会和你这种愚蠢的人称朋道友”
张辽的脸上火辣辣的,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赵俨抬起一只手,指指天。“昊天昭昭,赏恶罚善,虽有迟早,终究不爽。以桀纣之尊残暴不仁,天尚不能容,何况董卓匹夫。当此之时,他不思悔过自省,还精锐尽出,以为能天下无敌,真是愚不可言。一旦长安生变,朝廷诛杀董卓,尔等附逆者又岂能置身事外你自以为奉命出征,却与坐于积薪之上玩火无异,须臾火起,尸骨无存。张校尉,亡羊补牢犹未晚,你还不知道孰明孰暗,不理解孙将军的一片苦心吗”
赵俨说完,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张辽脸色大变,起身欲叫住赵俨,却没开口,迟疑了片刻,又坐了回来,一阵阵冷汗透体而出,瞬间浸湿了战袍。
赵俨的话提醒了他。杀人者,人恒杀之,董卓杀了那么多大臣,杀了那么多百姓,想杀他的人多得数不清,否则他不会在郿坞筑城积粮。能够保护他的人只有西凉将士,此刻西凉精锐尽出,两路征讨南阳,一旦长安生变,谁能保护他,谁会保护他
张辽立刻想到了王允。王允是并州名士,年轻时就以直道而行成名,为了与宦官对抗,不惜死在狱中也不肯低头。他突然依附董卓,这个转变太突然。如果说一开始没认清董卓的真面目,他这么做还情有可由,现在董卓凶残的面目已经表露无遗,他还依附董卓就显得很反常了。
还有,征讨南阳好像就是王允的主张。
&n
第238章 娄圭献计(盟主加更III)
秦牧叫苦不迭,连声抱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