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杨某得为中都安危着想!”

    杨信说道。

    “不是去打土豪分田地?”

    张邦政疑惑地说道。

    “这个,田地还是要分的,但那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还是去保护庐州士绅免遭逆党荼毒。”

    杨信很坦诚地说道。

    张邦政差点一口唾沫直接啐他脸上……

    “瀛国公,阁下自诩为忠臣,难道这就是忠臣?”

    他说道。

    “忠臣啊?

    这当然是忠臣!

    而且是大忠,杨某承认此举乃夺士绅之田,可杨某将其改为皇田,杨某夺士绅之田给陛下,这难道不是大忠?至于是非对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都是陛下的土地,那又有什么不对的?

    张知府,我倒是想问问你,你还是不是陛下之臣?”

    杨信义正言辞地质问。

    “陛下已然下旨,归还士绅田产并停止皇田民兵化。”

    张邦政说道。

    天启的确已经下旨了。

    在上次王体乾返回后,这道返还除昭义市以外,其他各地士绅被分田产,并从此停止皇田民兵化的圣旨就发出了,而且还是以诏书发出,正式公告天下的。

    “那是奸臣蒙蔽圣听!”

    杨信很干脆地说。

    话说此刻的他和衮衮诸公们仿佛都拿错了剧本一样,他开始喊朝廷有奸臣蒙蔽圣听,所以他这个忠臣不用听京城发出的命令。但衮衮诸公们则像当初他打着天启旗号胡闹一样,打着皇帝旗号宣传他的谋反,就像他罗织罪名对付士绅一样,给他栽上一顶顶谋反的帽子。

    “焉知不是阁下欲谋反?”

    张邦政忍无可忍地说道。

    “张知府,我就问一句话,这普天之下,是不是莫非王土?若是,那我杨信抄没的士绅田产献给陛下,究竟有哪里不对?若不是,那我杨信无话可说。

    今天咱们就好好说道说道。

    我就不明白了,我这样一个对皇帝陛下忠心耿耿的忠臣,做些对皇帝陛下有利的事情,怎么就成奸臣,怎么就谋反?这种事情没有过吗?当年太祖强行迁移江浙世家大族数十万人填凤阳,难道不就是这样?杨某效法太祖故事有何不对?张知府身为皇帝陛下之臣,不但不帮我,还跑来横加阻挠甚至诬陷我谋反,这究竟我是忠臣还是你是忠臣?”

    杨信喝道。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

    张邦政脱口而出,但紧接着就闭嘴了。

    这时候大同国思想也算是深入士绅之心了,毕竟这是对抗君权的理论基础,承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么天启想做什么都是对的,士绅必须服从,哪怕他继续抄家分田地。但如果以天下人之天下作为理论基础,那么他就无权随意抄家,士绅们无论支持不支持地方自治,但这句实际上出自六韬的话却必须拿来。

    因为这句话是保证他们田产不会被随意夺走的依据。

    北方士绅也一样。

    甚至这时候就连北方那些大儒如鹿久征,包括**星这些都已经开始公然鼓吹这句话,一些御史也开始引用,孙承宗在后面推波助澜,目的就是让天启习惯这句话。

    然后形成默认的事实。

    他们对付皇帝一向这样,比如士绅的免税,从朱元璋的只免徭役不免田赋,到后来的连田赋也免,再到一品万亩,都是这样一点点改变,甚至什么时候改变的都查不清。皇帝不可能把历时两百多年的政策如何演变都理清,别说这个,就连玉玺的演变都得朱国祯专门研究出来,以奏折告诉天启才理清。

    以这种方式文官们可以轻易的通过漫长时间,让皇帝逐渐把对他们有利的改变,当做一直如此甚至天经地义。

    包括现在对于天下的定义。

    这句话本来就有,只不过重新解读改几个字而已。

    先贤之言啊!

    先贤所处时代,先贤说这话的目的,先贤说这话的本意,这个都不重要了,有这话就行了,当几十年过去换个一两代皇帝后,那就变成天经地义的了。

    这样的例子多得是。

    但是……

    “啊,露出真面目了!”

    杨信笑着说道。

    “张知府,你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还说我谋反,我看你才是那个谋反的,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都敢说,你还是皇帝陛下的大臣吗?

    你对得起陛下吗?

    这天下是陛下的,是太祖打下来留给陛下的,是神庙是先帝传给陛下的。

    杨某受神庙知遇之恩,岂能容尔等乱臣贼子,来人,立刻将张邦政拿下,推出去就地枪决,另外鉴于庐州知府张邦政勾结逆党,庐州府形势危急,传令各军立刻前往合肥,有阻挠者以逆党论处!”

    杨信喝道。

    张邦政都傻了,完全茫然地看着他,而此时早就有些按捺不住的李自成立刻上前,一脚将这位前延安知府踹倒,紧接着旁边士兵涌上前,几下子将张知府捆绑起来,在他的挣扎中拖向一边,直接按倒在了河畔。

    紧接着李自成拔出短枪,打开这支燧发枪的龙头,将枪口顶在了张知府后脑勺上。

    “苍天啊……”

    张知府的悲号响起。

    “砰!”

    紧接着枪声响起。

    一颗子弹瞬间从后脑勺打进了他脑袋,不过因为威力不足,所以直接留在了里面

    “就知道喊苍天啊,一点新意都没有!”

    李自成收起短枪,吹着枪口硝烟鄙夷地说道。




第五六七章 圣主明君
    倒霉的张知府,成了杨逆谋反的新证据。

    但这没什么卵用。

    庐州士绅还是很快就面对了他们的末日,古老的濡须口因为三分之二的团练倒戈相向,被进攻的南京新军转眼攻破,紧接着巢湖士绅羞羞答答地开门迎降……

    作为交换不打土豪了。

    只是把他们的那些田地给分了。

    巢湖周围这片产粮区,是杨信必须控制在手的,芜湖米市的支柱啊,而且这一带相比起江南,还有不少地方可以开垦。实际上这一带在整个明朝都是垦荒重点,洪武年间因为属于拉锯的主战场导致一片荒芜,整个庐州府才一百六十万亩,但现在已经增长到了近七百万亩。人口同样由最初的三十来万到了现在的六十多万,当然这是官方的人口数据,实际上应该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了。

    而开垦的关键就是圩田。

    接下来一样还得加大圩田垦荒的力度。

    不过危险也存在。

    鼠疫。

    崇祯十四年合肥几乎因为鼠疫变成一座鬼城。

    所以在巢湖周围加大垦荒力度需要冒一定风险,但也没别的办法,这样的粮仓不能放过,至于鼠疫就只能养猫了,比如对养猫多的家庭可以奖励鸟粪。

    不养猫的罚款。

    不做猫奴就掏钱,干脆收无猫税!

    好吧,杨都督还没当皇帝就已经开始谋划做昏君了,接下来要像倭国的狗将军一样,在大明做猫将军猫王爷……

    不过就在南京新军进军合肥时候天启再次下旨大赦天下。

    以他又有了个儿子的名义。

    这个儿子是九千岁献的那个任贵妃所生的,在没有了客氏这个公敌之后,天启一家宫斗已经逐渐激烈,他现在皇后张嫣,皇贵妃范氏,贵妃任氏,李氏等等。其中张嫣的儿子自然不用说,范氏夭折,两岁时候染病没抢救回来,毕竟杨家的医院也不是万能的,天启还亲自指导也没用。

    这是第三个。

    这个就是原本历史上天启大爆炸中据说吓死那个。

    女儿两个,范氏一个,李氏一个都还活着,原本历史上他六个儿女一个不剩,不排除有煤气中毒的,这是刘若愚估计的……

    当然,有可能故意那么说。

    但过去皇宫冬天的采暖的确安全性不足,据说小萎也差点被干掉,也不能排除这方面原因,不过这时候肯定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天启都已经开始玩暖气片了,他都能搞出蒸汽管路了,当然不至于连个家用的水暖炉都搞不出来。

    新皇子的诞生,让皇帝陛下兴奋地大赦天下。

    都赦免。

    大同军上下赦免。

    只要他们肯向南京兵部投降就统统得到赦免,包括许都和张名振等首犯及各地附逆官绅。

    此前所有流放罪犯赦免。

    包括杨信扔到海岛上挖鸟粪的那些大儒名士们,统统得到赦免,他们不用再顶着炎炎烈日,吹着海风吃着玉米面窝头,苦哈哈地拿铁锹挖鸟粪了,挖不够限额还没饭吃呢!现在他们可以回家和亲人团聚,然后吃上羊嘴唇了。

    包括诏狱里的。

    诏狱里关押了这么多年的钦犯统统释放……

    不过不包括左光斗,杨涟和汪文言三人,很显然天启对当初的事情不会忘记的,至于文震孟等人,他们早就秋后问斩了。

    他们是真炸天启的。

    诏狱里面要放也就是那些被杨信和许显纯等人罗织罪名扔里面的,真正想对天启下手的,那是肯定不能放出来。但即便是这样,这场大赦依旧为天启换来一片圣主明君的吹捧,就连他的科学事业,都在文臣们吹捧中变成了天纵奇才。

    整个大明一片天启中兴的喊声。

    尤其是李之藻下西洋后,南洋的几个小国纷纷派使者入朝,就连柔佛苏丹,亚齐这些苏丹,都抱着打秋风的念头遣使朝贡。

    毕竟有好处可捞。

    一时间连万国来朝都有了。

    圣主明君,万国来朝,赫赫武功……

    一直不受士绅待见的天启,陡然间浑身光彩夺目起来。

    “这皇帝倒是精明!

    过去认识他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小皇孙没那么简单,看着似乎沉迷科学不管别的,但做事谋定后动,看着胡闹实则稳重,知道他在大街上送你出征后,我爷爷怎么说他吗?

    他说皇孙少年老成。

    既懂得自己头上的屋顶多高,也懂得自己在这间屋子里可以放开手做想做的。

    他忍了这么多年。

    自己躲在科学院不出门,放你出来把他头顶上的限制都搬开,把他想做但不敢做,或者碍于身份没法做的全做了,把那些试图捆住他的家伙统统揍趴下了。然后他开始扮演圣主明君收买人心了,坏事都是你做的,他是拨乱反正的,那些文臣也罢士绅也罢如今全跪在他面前,他成了天下士绅的救星。

    被骂了这么多年昏君,一出手就立刻变成了圣主明君。”

    汪晚晴说道。

    “后悔了?

    若是当年你诱之以美色,把他预先迷住,说不定这时候已经是皇后了。”

    杨信笑着说道。

    “哈,那样我都不一定活到现在!”

    汪晚晴说道。

    小皇帝已经真正成长起来,现在已经是一个真正的皇帝了,已经懂得帝王心术了,这也没什么奇怪,他都已经当了六年皇帝,从一个十五岁少年变成一个二十多岁青年,儿女都有了一堆,不可能不成熟起来,而一个皇帝终究不可能代表人民利益,他的目的只是维持他的江山。

    如今的大明外患解除……

    至少暂时解除了。

    建奴败回去之后,因为实在一山不容二虎,而且赫图阿拉的粮食也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所以代善和阿敏立刻就打起来,阿敏战败,最后带着两千多亲信逃去投奔金台吉。

    金台吉上奏天启,皇帝陛下准许阿敏居住乌拉部故地,依旧继承他爹的建州右卫指挥使,但隶属辽东经略指挥,以后在孙传庭进攻赫图阿拉时候可以当炮灰。

    代善自己在赫图阿拉继位为汗。

    但平壤的黄台吉在得到消息后,同样也自立为汗。

    不过兄弟俩暂时还没打起来,以后会不会打起来,这得看孙传庭是不是立刻进攻赫图阿拉,不过黄台吉已经移驻汉城,并且直接废掉了李珲,正式吞并李珲剩下地盘,估计接下来就是做朝鲜之主了。

    这些年他和德川家交往密切,甚至善待朝鲜儒生,早就已经被朝鲜那些投降他们的儒生吹捧为贤王。朝鲜人支持他自立,不过主要目的是不想养活代善,经过了这些年的减丁之后,如果不向代善那里输血,朝鲜已经可以自给自足,毕竟都已经减的还剩一百来万人口,那么大地盘怎么也够了。

    当然,李倧还是在罗州。

    事实上他那里日子过得还很好。

    可以说建奴已经不具备再袭扰辽东的实力,剩下只是大明什么时候荡平他们而已。

    而蒙古已经解决。

    林丹汗遭到重创,就算还依然做蒙古之主的美梦,至少十年內不敢付诸行动了,就算付诸行动也没用,周围一圈大汗都是踩着他起来的,他们才不会让他重新爬起来。理藩院,封爵,修庙,划分牧区,这一套早就被历史证明了,非常有效的制度,只要自己不把它玩坏,那么也就真正解决了困扰大明两百多年的蒙古问题。
1...336337338339340...436
猜你喜欢